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肖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襄阳区肖集中学肖勋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新型人才。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部长陈至立也多次谈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而作为创新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创造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经过几年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在探究式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有成效:

一、课前进行探究,课堂学生答疑

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因此,让他们每节课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听讲,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给时间让学生在课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并提供他们所需的器材进行探究,则不仅上课时能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经历探究后,仍不明白的地方,要求学生写在读书笔记上。上课的时候,热情鼓励学生就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启发其他学生回答,当然,正确和错误的答案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作为老师对此应有正确的态度,在给予鼓励的同时,给学生创造运用更好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观念、新方法。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最初萌发的创新意识,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创新的欲望。

二、提供探究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教学应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课本上的探究实验。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给学生批判时间。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凡是儿童能够发现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悦的体验。

本人在教学中,将凡是能改成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都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凡是能利用身边器材完成的实验,都发动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完成实验;凡是学生提出的能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对于在各种实验的设计、操作中完成出色的小组,请他们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这样对于其它同学,则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到相应的方法和知识,对于进行展示的同学,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讨论的氛围

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讨论是创造的“助产婆”。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对教师所提出要求讨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产生和发展于实践的科学,因此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电阻》这一节内容后,我让学生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利用身边或者家中的器材,设计一个亮度可调的台灯。还有,在讲了杠杆平衡条件后,我给学生讲了一对收粮食的奸商夫妇,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在顾客对他们所使用的杆秤进行检验后,利用故意吵架的机会,一人把秤砣扔进屋,另一个又把秤砣扔出来,在这过程中把秤砣换了。正当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时,我提出问题:“你认为换的秤砣较原来大了还是小了?画出杆秤的杠杆示意图,并说明理由。”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争相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

他们说的和做的是否正确、全面,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在拓展,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五、设计开放题目,发散思维空间

本人认为,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用自己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机会和空间,也就是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具体实践中,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应增加发散性的问题,设计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得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前所未有的设想、方法、思路,及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笔者在复习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你一张纸、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玻璃杯、水,你能设计出哪些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实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有的同学边摇晃手中纸片边说:“纸片振动发声,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的同学说:“把纸放在杯子下面,再把纸抽走,可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可设计光的折射实验”;“在杯子中加满水,用手给杯子加热,可以看到杯子中水向上凸或者溢出,说明水热胀冷缩”,“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等等。在热烈的发言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