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远去的路》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教学难点
a.透视与构图的应用:学生对透视和构图知识掌握不足,难以在作品中表现出空间感和层次感。教师需通过实例分析和现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视与构图的应用,如道路的延伸、景物的布局等。
b.色彩搭配与表现:学生在色彩搭配和使用上存在困难,难以通过色彩变化表现远去路的氛围和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如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并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色彩。
3.想象与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绘画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的风景画,激发创新精神。
4.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描绘远去的路,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结合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画创作。例如,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冷暖、明暗对比来表现空间感。
b.观察与欣赏自然风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景中道路元素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通过分析名家的风景画作,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观察和表现自然风景的。
c.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例如,引导学生尝试水彩、蜡笔、马克笔等多种绘画材料,以及拼贴、拓印等技法,使作品更具个性和创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远去的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风景画的创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学习透视和构图知识时,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去反思和改进。
首先,关于教学难点的把握。在讲授透视与构图的应用、色彩搭配与表现等难点内容时,尽管我通过实例分析和现场演示进行了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难点知识。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3 远去的路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4张PPT)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3 远去的路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24张PPT)

六、课后拓展:
近大远小
用遮挡关系表现 空间前后
用透视现象丰富画面
这点在透视图中叫做消失点
消失线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消失线
透视现象的: 消失点 消失线
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 在大海上, 我们向远处眺望, 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 产生了一条长长 的水平线, 这就是视平线。
视平线与消失点 有什么关系?
消失点总相交于视平线上。
三、小组讨论,分析图片:
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 情景是否和这些图片相同?
我们看到的道路有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
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 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 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享受大自然。
一、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片:
原本一样高的民族柱看起来 近处的高一些, 越远的越矮小。
同样的物体看起来 近处的显得大, 远处的显得小,
这样的现象叫:透视现象透视现 Nhomakorabea的特点: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二、了解美术小知识 如当你沿着公路线去看两条边, 两条平行的路边和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 点,
思考: 如何运用透视的特点
画一幅风景画呢?
林间小道 荷兰 霍贝玛
塞夫勒道路(油画) 法国 西斯莱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_13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_13

《远去的路》教材分析:《远去的路》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高低的树木、电线杆,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学习透视知识也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过程与方法尝试在作品中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教学准备:1、教师:PPT2、学生:速写纸、画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案修改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中我们近处看到了什么风景?远处看到了什么风景?同学们看到整幅画面中,近处的景色与远处的景色有什么区别么?引出本节课课题——《远去的路》板书:远去的路新授部分二、知识新授:1、讲解透视关系(1)、出示两张树的图片进行对比一张是树一样大,且从前至后依次排列。

另一张树由大到小,从前至后依次排列。

让学生们感受近大远小带来的空间效果。

(2)、出示透视图,并做一个小练习:临摹透视图。

2、出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进行欣赏(1)、颐和园长廊(2)、霍贝玛《村道》师总结:景物中的近大远小可以表现出空间艺术效果技能新授:1、教师展示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

出示作品:上学路上的林荫小道2、欣赏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生活有关)3、欣赏学生作品师:我们来看看学生是怎么运用近大远小来表现空间艺术效果的布置作业三、做业要求:作业: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规律的作品要求:1、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律2、构图饱满创作实践阶段四、学生开始创作:在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初步的设想之后,学生创作美术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

展示评价阶段五、评价展示:学生创作完后,找相应的组,选取两幅作品进行展示六、拓展:欣赏与生活中相关的近大远小的图片教学反思:。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远去的路》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描绘一条远去的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技巧的介绍、名画的欣赏以及学生的创作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学生在绘画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描绘路的技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描绘路的技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难点:学生如何观察和表现路的远近、线条的虚实、色彩的冷暖等关系,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名画和优秀学生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名画和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描绘路的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并进行现场示范。

3.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远去的路》、绘画技巧的关键词(如线条、色彩、空间感等),以及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远去的路》(共17张PPT)

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远去的路》(共17张PPT)

《米德尔哈尼斯大道》霍贝玛
家何这中又引画
产体幅横将向家
生,画向视画利
了支中的线面用重撑,线向的了 Nhomakorabea要着仿条上中道
的整佛将牵心路
影幅有观引。两
响画一者。同旁
。面个的画时向
。由目面,远
[ -
这 幅 画
三 维 网
光 吸 引
右 侧 转
这 些 高
处 延 伸
的 构 图 对
格 组 成 的
到 道 路 两
弯 处 的 小
《远去的路》
生活中的路
思考:
在大自然中,离你近和远的景 物有什么变化规律?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阿尔勒的卧室》梵高
什这晚一作独
么种期个我特
梵处,标们的
高理他准明透
被可经的显视
称以常矩会也
为表打形有是
表现破,这这
现画构更样幅
主家图像一作
义自的是种品
的我规一感的
先强矩个觉不
锋 之 一 。
烈 的 情 感 ,
这 也 是 为
, 拒 绝 通 常 的 透 视 法 ,
梯 形 。 在 梵
高 创 作 的
:

个 房 间 貌 似 并 不 是
同 寻 常 之 处
, 透 过 画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采用的是平面透视的原理哦,把一切透视都集中在耶稣头上, 在视觉上使他成为统辖全局的中心人物;同时达·芬奇还巧妙地延伸了壁 画地空间。整个画面远远望去,感到纵深很远,从耶稣背后的窗口,可以 看到耶路撒冷美丽的黄昏景色。
耸 的 树 干
的 树 木 ,
后 世
的 艺 术
看 不 见 的 几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新线(油画) 现代 韦启美
其 他 内 容
学习提示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
范例欣赏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塞夫勒道路(油画) 1873 西斯莱(法国)
其 他 内 容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通向远处的路
学生作品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近大远小、近宽 远窄的现象
学习提示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站在低处看
站在高处看
站在左边看
站在右边看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学生作品 用旧彩色印刷品拼贴的风景画
课后拓展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其 他 内 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3《远去的路》 课件(13张PPT)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3《远去的路》 课件(13张PPT)
谢谢观看
仰视
俯视
平视
找一找
指出视平线和视点的位置
画家作品
新线(油画) 现代 韦启美
塞夫勒道路(油画)1873 西斯莱(法国)
学生作品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动手画一画
2
1
3
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副有路的风景画,凸显透视的变化规律来表现
画出视平线、视点,用透视的原理画出 “远去的路”
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彩的搭配
远去的路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造型 表现
PART
01
02
PART
03
PART
04
PART
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01
02
03
1.每条路都呈现近大远小的规律2.每条路的两条边都是平行的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平行透视现象
04
视点与视平线
01
视点总是相交于视平线
视平线
视点
不同角度视平线的位置也不同

六年级美术上《远去的路》(课堂PPT)

六年级美术上《远去的路》(课堂PPT)
课时:2课时 类型:透视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里的事物视变化的
现象,知道景物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透视(变化的表现 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心点、视平线、消失线的知识 让学生学习景物的(透视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透视效果 ,感受风景画的(立体空间表现之美)。 了解客观世界 的事物透视变化的现象,知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透视( 变化的表现规律)
新线(油画) 现代 韦启美
18
学生作品欣赏
19
20
21
22
23
24
我来动手画一画!
作业要求
1、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副有路的风 景 画 , 凸显透视的变化规律来表现(近大远 小,近宽远窄,近低远高的变化)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尝试自己创作 4 、 画出视平线,心点,消失线,用透视的
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 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二个消失点,。
12
视平线
画者平视时,与画者眼睛等高且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
是位于观察者正前方透视视觉中心的消失点。 心点是眼睛正对的一点,必须交织在视平线上。
站在低处看
站在高处看
站在左边 看
站在右边看
13
14
15
16
17
画家作 品
塞夫勒道路(油画) 1873 西斯莱(法国)
原理画出 “远去的路”
25
谢谢观赏
2
远去的路
3
4
5
6
7
8
9
思 考:
学生讨论: 1.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2.在大自然界中,离你远与近的景物有么变化规律?
马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消失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透视现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8


学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第3 课
远去的路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教 学 导 语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1


教学导语
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见的景物都是近大 远小、近宽远窄。本来宽广的路,会慢慢消 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3


范例欣赏
新线(油画) 现代 韦启美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课件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制 作 方 法
学 习 提 示
学 生 作 品
学 习 要 求
课 后 拓 展


4


学习提示
封 面 课 题
教 学 导 语
范 例 欣 赏




近大远小、近宽

六年级美术上《远去的路》

六年级美术上《远去的路》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主要包括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是通过线条的汇聚和延伸表 现物体的空间关系;空气透视则是通过色彩和明暗的渐变表现物体的远近和立 体感。
透视在绘画中运用
构图布局
在绘画中,透视的运用可以帮助画家 更好地安排画面的构图和布局,使画 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物体塑造
色彩处理
透视还可以影响画面的色彩处理。远 处的物体由于空气透视的影响,色彩 会变得更加柔和、模糊,而近处的物 体则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作品意义
阐述这幅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以及它对学生审美和创 作的启示。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远去的路 》的基本构图、色彩运用 和表现技巧,掌握一定的 绘画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临摹、创作等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 的绘画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出初步的草图。
细化路的表现
02
学生进一步细化路的表现,包括路的宽窄、曲折、起伏等形态
,以及路面上的纹理、色彩等细节。
添加背景元素
03
学生根据画面的需要,添加与路相关的背景元素,如树木、建
筑、云彩等,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上色和完成作品
确定色彩基调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画面的 需要,确定作品的色彩基调, 如暖色调、冷色调或对比色调
通过透视原理,画家可以准确地表现 出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感,使画面 更加生动逼真。
案例分析:透视在《远去的路》中体现
01
画面构图
在《远去的路》中,画家运用了线性透视的原理,通过道路、树木等元
素的线条汇聚和延伸,表现出画面的深远感和空间感。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适时总结:“道路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美术技法来表现道路的美。”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道路有哪些特点?它们是如何连接我们的生活和情感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道路主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远去的路”这一主题所蕴含的意义,认识到艺术作品中的道路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时间与情感的延伸。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语言,表现道路的远近、曲折和光影变化,提升绘画表现力。
3.了解和掌握透视原理,学会运用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技法表现道路的延伸感。
5.收集并整理一些描绘道路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绘画技法、构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以便在下一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家长参与环节: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道路,了解家长对道路的感受和认识,将这种交流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作业提交时间:下次课前。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珍惜课堂学习成果。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道路主题,观察生活中的道路景象,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推荐相关美术作品和书籍,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描绘道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道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道路主题的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2.重视对学生绘画技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绘画表现力。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远去的路》这一课题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对艺术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创作通常充满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通常喜欢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美术创作技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远去的路》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美术基本元素和创作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远去的路》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远去的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远去的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远去的路》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远去的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远去的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远去的路》这一课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他们可能难以把握远去场景的构图和空间表现,不知道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远去的动态感。其次,学生可能难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有效地融入作品中,缺乏对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技巧。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运用创意和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远去场景感到困惑。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去的路》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道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绘画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不细致、表达不准确、创新意识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道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道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和表达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能。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

2.教具:画纸、画笔、水彩、彩铅、油画棒等绘画工具;道路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画室,每个学生有一张画桌和足够的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道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道路的特点和景象。

六年级上册美术《远去的路》 ppt课件

六年级上册美术《远去的路》 ppt课件
2020/12/2
1
2020/12/2
造 表现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
16
4
2020/12/2
向远处眺望, 天与地、天与 水面之间产生 了一条长长的 水平线,这就 是视平线。
5
2020/12/2
6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 称平行透视),两点 透视(又称成角透视) 及三点透视三类。
2020/12/2
7
1、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就是说 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 面上,前方的面(正 面)的四边分别与画 纸四边平行时,上部 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 眼睛的高度一致,消 失成为一点,而正面 则为正方形。
2020/12/2
8
2020/12/2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 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 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 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 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 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 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 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 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 不带有消失点。
9
2020/12/2
10
2020/12/2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就是 立方体相对于画面, 其面及棱线都不平 行时,面的边线可 以延伸为三个消失 点,用俯视或仰视 等去看立方体就会 形成三点透视。
11
2020/12/2
12
2020/12/2
13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远去的路》教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绘画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展示设备。

学具:绘画工具:铅笔、彩色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拼贴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彩色纸、皱纹纸等各种纸材或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纸和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视频,问题:视频中公路和路两旁的树具有什么现象?行驶的车具有什么变化?(播放视频《远去的路2》。

)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感觉会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们远的会感觉很小、很窄、很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课题,学生易于接受。

)二、新课讲授(一)教师讲授透视变化。

1.观看视频《远去的路1》,初步认识风景中的视觉现象。

2.展示图片,分析问题。

(1)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现代油画家韦启美的《新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观察、发现、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2)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3.小组讨论,分析图片。

分析教科书第7页中最上面的四幅图。

(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

)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平线
画者平视时,与画者眼睛等高且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
是位于观察者正前方透视视觉中心的消失点。 心点是眼睛正对的一点,必须交织在视平线上。
站在低处看
站在高处看
站在左边 看
站在边看
画家作 品
塞夫勒道路(油画) 1873 西斯莱(法国)
新线(油画) 现代 韦启美
学生作品欣赏
我来动手画一画!
远去的路
思 考:
学生讨论: 1.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2.在大自然界中,离你远与近的景物有么变化规律?
马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消失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近大远小的原理
平行透视 也叫一点 透视
2、二点透视:
二点透视又叫成角透视,就是立方体 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 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二个消失点,。
作业要求
1、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副有路的风 景 画 , 凸显透视的变化规律来表现(近大远 小,近宽远窄,近低远高的变化)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尝试自己创作 4 、 画出视平线,心点,消失线,用透视的
原理画出 “远去的路”
谢谢观赏
造型 表现
远去的路
课时:2课时 类型:透视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里的事物视变化的
现象,知道景物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透视(变化的表现 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心点、视平线、消失线的知识 让学生学习景物的(透视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绘画作品的透视效果 ,感受风景画的(立体空间表现之美)。 了解客观世界 的事物透视变化的现象,知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透视( 变化的表现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