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安置帮教调研报告
安置帮教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犯罪率的上升,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刑事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强调了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工作。
我受相关机构委托,进行了安置帮教工作的实地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一、安置帮教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有许多的安置帮教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管理、人员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调查了多个地区,发现政府部门对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资源的匮乏,帮教效果不佳。
此外,安置帮教机构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于刑释人员的关爱和帮助还有待提高。
如果政策落实不到位,重教育、轻惩罚的安置帮教工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二、安置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资金、区位、管理等原因,我国一些安置设施建设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到很多地方看到的依旧是老旧的,简陋的设施。
这对于刑释人员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帮教工作的效果。
三、帮教内容过于单一。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刑释人员对于安置帮教的需求远远不止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心理、情感方面的关注同样重要。
此外,在社会适应、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也必不可少。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关注刑释人员的全面需求,开展更丰富、人性化的帮教工作。
四、社会认识和接纳有待提高。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刑释人员的再次融入社会并不容易。
不少人因为法律条款、刻板印象等原因遭受到歧视和排斥,令其挣扎于犯罪和社会双重压力之下。
我们认为,要提高刑释人员的社会认同感,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让社会化身为支持和接纳刑释人员的大家庭。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于安置帮教的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体系,让安置帮教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二、加强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加大力度,对于现有安置设施进行改建和升级,让刑释人员生活在更为舒适和健康的环境中。
三、丰富和改善帮教内容。
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联合开展更为多样化的帮教工作,让刑释人员在学习、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关怀和帮助。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五老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什么是五老一、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从2001年以来,我县“五老”帮教的失足青少年共129人,其中正在服刑的有21个,刑满释放的108个。
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侵财案件56起,斗殴案件28起,强奸案件7起,伤害案件4起,其他案件34起。
(一)主要特点: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相对集中。
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敲诈等侵财性行为,尤其是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调查,以盗窃为目的失足青少年约占总数的85%以上。
二是失足青少年低龄化,其中16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的仅11岁。
而且失足未成年人在校生居多,约占总数的70%。
三是作案组织形态呈团伙化趋势。
因学生犯罪较多,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单独犯罪较少,他们往往多找几个人“壮胆”。
同时一些人从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感染了“江湖义气”,因此团伙犯罪较多。
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团伙犯罪约占总数的36%。
四是犯罪性质日益暴力化。
被司法处理的青少年中,涉及抢劫、抢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绑架勒索等暴力型失足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左右,人数占55%左右。
(二)失足原因。
1、家庭因素。
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
(1)失和家庭。
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
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
这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粗暴型家庭”。
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
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
其次,家庭溺爱。
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弱势青少年帮扶调查汇报
弱势青少年帮扶调查汇报文章导读:青年中心是促进各类青年群体和谐相处的平台,加强青年中心建设有利于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利益需求的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我们将依托青年中心,一方面发挥其社会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这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来说,宛如一股巨大的暖流,温暖了我们的心。
解决民生问题,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作为从事青年工作的一级组织,我们深深体会到,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心智发育不成熟,不具备完全自立能力,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干扰。
特别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由于经济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承受力的脆弱性等原因而处于弱势状态。
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做好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对于优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街道流动人口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频发,弱势青少年群体复杂,是全区各类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综合反映。
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帮教,我们以街道为试点,决定在全区实施“帮扶帮教弱势青少年群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计划”。
由点及面,全面铺开。
自3月17日开始,我们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街道书院、前十、后十12个社区和小官路、前钦宿2个村居进行了走访,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调研方案,在调研过程中,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
通过走访社区、村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关心、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街道14个社区(村居)的弱势青少年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单亲家庭青少年,约有11人;二是贫困家庭青少年,约有18人;三是父母服刊的青少年,约有2人;四是残疾青少年,约有8人;五是网瘾青少年,约有4人;六是触犯法律的青少年,约有2人;七是留守儿童约有3人。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从20XX年以来,我县“五老”帮教的失足青少年共129人,其中正在服刑的有21个,刑满释放的108个。
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侵财案件56起,斗殴案件28起,强奸案件7起,伤害案件4起,其他案件34起。
(一)主要特点: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相对集中。
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敲诈等侵财性行为,尤其是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调查,以盗窃为目的失足青少年约占总数的85以上。
二是失足青少年低龄化,其中16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的仅11岁。
而且失足未成年人在校生居多,约占总数的70。
三是作案组织形态呈团伙化趋势。
因学生犯罪较多,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单独犯罪较少,他们往往多找几个人“壮胆”。
同时一些人从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感染了“江湖义气”,因此团伙犯罪较多。
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团伙犯罪约占总数的36。
四是犯罪性质日益暴力化。
被司法处理的青少年中,涉及抢劫、抢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绑架勒索等暴力型失足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左右,人数占55左右。
(二)失足原因。
1、家庭因素。
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
(1)失和家庭。
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
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
这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粗暴型家庭”。
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
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
其次,家庭溺爱。
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于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一、引言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教育问题、家庭矛盾、网络成瘾、犯罪等。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该主题做进一步的调研与分析。
二、背景1.青少年群体问题尖锐:现代社会,青少年多面临过高的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不和、网络沉迷、犯罪等问题,导致他们心理健康和身心发展存在很大的隐患。
2.国家政策导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工作,多个法规政策出台,力图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引导。
三、调研结果1.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中抑郁症、自杀率居高不下,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2.学业压力大:大部分青少年感到学业压力很大,学习成绩成为评判他们价值的唯一标准,由此衍生出的焦虑和压力使他们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3.家庭关系紧张:许多家庭存在亲子沟通不畅、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难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陷入困境。
4.网络沉迷问题严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课余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游戏、社交媒体上,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发展。
5.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也有所增加,不少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法律意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问题解析1.青少年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过大、社会期望过高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存在着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溺爱的问题,令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3.教育资源不平衡:城乡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使得农村地区青少年在教育方面存在短板。
4.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世界虚拟和开放的特点,给青少年带来安全隐患。
五、对策建议2.建立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要注重培养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关注亲子关系,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法。
3.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增加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城乡教育差距的解决,确保青少年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困境青少年帮扶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困境青少年帮扶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背景介绍当前社会,困境青少年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他们面临着失学、贫困、家庭不和、心理问题等多重困境,亟待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困境青少年的实际困境和需求,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将重点关注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困境青少年的生活状况、困境及其需求,探究帮扶困境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社区、学校以及相关机构,直接与困境青少年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困境青少年的问题调查问卷,通过发放并收集问卷,对他们进行匿名统计分析。
3.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关于困境青少年问题的专业意见。
四、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数据及专家访谈,困境青少年面临以下问题:1.失学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导致的困境青少年失学问题较为突出。
2.经济困境:家庭贫困是导致困境青少年陷入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3.家庭不和:困境青少年家庭不和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4.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处于困境中,困境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五、帮扶方案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2.建立社会机构:建立专门帮助困境青少年的社会机构,提供咨询、援助、心理辅导等综合帮扶服务。
3.强化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困境青少年的自我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4.社会关心和帮助:加强社会对困境青少年的关注,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帮扶活动中。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困境青少年帮扶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困境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及其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帮扶方案。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关注和关爱困境青少年,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困境青少年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
困境青少年帮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困境青少年帮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摘要:近年来,困境青少年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社会实践,对困境青少年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困境青少年主要面临教育、就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教育投入、提供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等。
希望本报告能为推动困境青少年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倡议。
引言:困境青少年是指那些生活在家庭、经济或社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的青少年群体。
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教育、就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困境青少年问题的解决既事关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了解和帮助困境青少年成为当下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面访、观察等方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样本主要包括在校困境青少年和社会中的辍学和失业青少年。
我们通过互联网、社区和学校等途径广泛征集样本,并最终选择了100名符合标准的被调查对象。
主要调查结果:1. 教育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困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资源不足、学习质量低下和辍学率高等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有50%的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60%的被调查对象反映学校设施不完善,7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学习压力过大。
2. 就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困境青少年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调查数据显示,60%的被调查对象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8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缺乏职业技能,并无法胜任现有岗位。
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困境青少年因缺乏工作经验而无法获得就业机会。
3.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困境青少年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2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困境。
帮扶措施和建议:为了解决困境青少年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帮扶措施和建议: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增加师资力量,确保困境青少年接受优质教育。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从2001年以来,我县“五老”帮教的失足青少年共129人,其中正在服刑的有21个,刑满释放的108个。
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侵财案件56起,斗殴案件28起,强奸案件7起,伤害案件4起,其他案件34起。
(一)主要特点: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相对集中。
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敲诈等侵财性行为,尤其是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调查,以盗窃为目的失足青少年约占总数的85%以上。
二是失足青少年低龄化,其中16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的仅11岁。
而且失足未成年人在校生居多,约占总数的70%。
三是作案组织形态呈团伙化趋势。
因学生犯罪较多,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单独犯罪较少,他们往往多找几个人“壮胆”。
同时一些人从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感染了“江湖义气”,因此团伙犯罪较多。
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团伙犯罪约占总数的36%。
四是犯罪性质日益暴力化。
被司法处理的青少年中,涉及抢劫、抢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绑架勒索等暴力型失足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左右,人数占55%左右。
(二)失足原因。
1、家庭因素。
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
(1)失和家庭。
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
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
这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粗暴型家庭”。
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
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
其次,家庭溺爱。
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特殊人群是指相对正常人群而言,具备一定的身心方面的差异或特殊需求的群体。
常见的特殊人群包括残疾人群、老年人群、精神障碍人群、青少年犯罪人群等。
针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工作是保障他们权益、促进他们自我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究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研目的与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相关人群进行调查。
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
调查对象包括特殊人群帮教机构的工作人员、特殊人群及其家属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1.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资源匮乏:特殊人群帮教机构的设施、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2)服务标准不统一:不同特殊人群的需求差异较大,但帮教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导致对不同人群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缺乏多元化的帮教模式:目前特殊人群帮教工作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和多元化的帮教方法。
2.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亮点和进展:(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加大了对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特殊人群提供保障和便利。
(2)社会关注度逐渐提升: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不仅从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还通过慈善活动等形式,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
三、改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的建议(1)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特殊人群帮教机构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设施和经费,确保特殊人群能够得到合适的帮教服务。
(2)制定服务标准:特殊人群帮教机构应制定服务标准,明确不同人群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得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提升。
(3)引入多元化的帮教模式:帮教机构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引入多元化的帮教模式,例如社区参与、亲情教育等,以提高特殊人群帮教的效果。
(4)加强帮教人员培训:特殊人群帮教机构应加强对帮教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乡镇五失青少年关爱情况汇报材料
乡镇五失青少年关爱情况汇报材料目前,XX镇现有“五失”青少年9人,其中失亲4人,失管1人,失业8人,失学1人,失足1人。
今年,镇关工委注重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以开展“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为载体,突出抓好对“五失”青少年群体的结对帮扶和关爱,巩固六好创建成效,进一步抓好今年的创建工作:一、送法学法,矫正失足青年。
对失足青年主要由司法所、派出所、“五老”志愿者、村组干部互相配合,进行法制教育,使其改邪归正。
如XX镇同心村的失足青少年温晓清,是个因盗窃触犯刑律的失足青少年。
在社区矫正期间,该村的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古云强与她结队进行关爱帮助。
古云强经常给她做工作,送法上门,和她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教育她勤奋做事、勤勉做人。
在古云强的耐心帮助下,现在温晓清已安分守纪,在家务农,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
二、加强教育,帮助失管青年。
由家庭、“五老”志愿者、学校、村组干部共同配合,对失管青少年加强教育。
镇关工委今年先后到学校举办了改进家庭教育的讲座,听讲人数达600余人,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摸排基础上逐一落实了帮扶措施,其中,为肖露芯申请了贫困助学补助。
三、扶贫助学,帮助失学青少年重返课堂。
我镇采取广泛动员成功人士开展扶贫助学,学校减免费用,使贫困失学的青少年重返了课堂。
四、加强指导,帮助失业青年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全镇举办种养殖、焊工、缝纫等专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100余人次,已实现青年就业90余人。
五、真心关怀,关爱失亲青少年。
目前,我镇有失亲4人,均做好亲友工作,落实监护人。
镇村关工委干部定期与4名失亲少年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开展一对一的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六、营造环境,使其成长。
我镇关工委对“五失”青少年在思想上关怀、经济上资助、生活上照顾的同时,更重视把他们融入青少年整体,让他们感受集体温暖,引导他们参加健康有益活动,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今年以来,XX学校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思想教育、舞蹈健身、书画美术等各种活动,丰富了青少年课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2024年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样本(2篇)
2024年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总结样本引言:____年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青少年群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服务广大青少年群体,各级政府、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都加大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____年的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贫困青少年、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青少年以及有特殊需求的青少年。
下面将对这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____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关心。
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1 学习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资源不足,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们的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机会。
1.2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3 安全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独自在家,容易受到各种危险的侵害。
政府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二、城市贫困青少年在____年,政府通过发展扶贫教育和创业就业等政策,有效帮助了一大批城市贫困青少年脱贫致富。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2.1 教育质量不高:城市贫困青少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质量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教师资源。
政府应当加大对城市贫困青少年的教育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2.2 就业难题:城市贫困青少年在就业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缺乏就业技能和机会。
政府应当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创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城市贫困青少年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
2.3 社会服务不足:城市贫困青少年一方面缺乏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缺乏社会互助的机会。
社会调查报告青少年教育问题
社会调查报告青少年教育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社会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业压力过大、家庭教育缺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
因此,亟需采取措施,全面解决青少年教育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社会调查报告指出,教育资源不均衡是青少年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完备,教学质量较高;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限。
另一方面,私立学校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机会,但高昂的学费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享受优质教育。
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第二,学业压力过大是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当前的教育体制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被大量的功课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
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导致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学业竞争激烈,评价体系单一,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应该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青少年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调查发现,现代家庭大多数双职工,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出现行为失范、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此外,家庭教育往往缺乏科学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应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孩子良好行为和价值观的引领者。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报告发现,青少年教育问题涉及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业压力过大和家庭教育缺失等方面。
弱势青少年帮扶调查汇报
弱势青少年帮扶调查汇报一、调查背景我们所在的社会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各异。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仍在用着简陋的生活设施;而另一部分家庭则经济充裕,孩子们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弱势青少年。
虽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一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获得了一些政策上的优待,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处境依然比较艰难。
为了更好的了解弱势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我们在社区开展了一次调查,希望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所需帮助。
二、调查Objectives1. 了解弱势青少年的生活状况以及在学业上的表现;2.了解弱势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3.了解弱势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问题;4. 了解弱势青少年对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希望。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此外也通过网络、社区宣传,进行大量的召集和发放调查问卷。
1.问卷调查我们通过设计了一份比较全面的问卷来了解弱势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性比较强。
我们的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①个人信息:年龄、性别、父母职业、家庭月收入等信息;②学业表现: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学习习惯等;③心理健康:沮丧感、安全感、焦虑感等方面;④行为问题:违禁行为、家政、社区安全等;⑤未来期望:理想职业,教育需求,家庭环境和社会责任等。
2.访谈调查我们通过与一些弱势青少年及其家庭进行面谈,了解他们更深层次的教育和生活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1. 调查样本我们总共采集了100 份有效问卷和10 名个体访谈。
其中,男性45 人,女性55 人。
他们的年龄范围在10 至17岁之间,其中小学生30 人,中学生70 人。
2.生活状况以及在学业上的表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6% 的受访者从家庭里面得到的支持不足,并且受访者在学校中很少能获得老师的额外帮助(只有12% 的学生能够得到老师额外帮艾),这些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挑战。
另外,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一般或不太好,仅有20% 的同学成绩优秀。
“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
“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1篇)“五失”青少年是指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失学、失亲、失管、失业、失足”青少年,是当前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
下面是两篇关于五失青少年的调查报告。
“五失”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篇1根据《关于开展“五失”青少年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文件精神,乡上成立调查小组,全面摸底了解全乡失学、失业、失亲、失足、失管青少年情况,提高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五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摸底各村(居)五失青年情况来看,全乡共有“五失”青年9人,其中男青少年5人,女青少年4人,主要分布在村1人,村1人,村3人,村1人,居委会3人。
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青少年自身原因。
如(自身不能站立)和(聋哑)身体残疾导致失学。
第二,监管人原因。
由此可见,出现“五失“青少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某一种原因造成的。
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使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二、多措并举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乡关工委对“五失”青少年高度重视,在思想教育上、生活困难帮扶上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教育,争取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给予“五失”青少年最大程度帮助,使其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温暖,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健全组织,齐抓共管,关爱帮扶“五失”青少年各村(居)设专职关工小组副主任负责“五失”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
针对“五失”人员,乡关工委牵头,由学校、妇联、团委、派出所、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的关爱帮扶小组。
积极邀请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出山”,加强对“五失”青少年的关爱帮扶。
(二)积极倡导,广掘资源,积极帮扶失学青少年加强对失学青少年的帮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如刘丹丹由市统战部门负责帮扶,张亦乐家修建房屋,乡村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解决修房困难,终建成了楼房。
关工委五老开展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工委五老开展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关工委五老开展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关工委五老开展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区关工委在办事处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关工委的关怀指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五老”积极主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开展了一系列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关爱、服务、教育工作,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是持之以恒开展的两劳释解青少年帮教安置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自治区、市、区关工委领导的表彰和奖励,得到自治区、市、区司法、综治部门领导的认可,对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也是关工委工作的一个亮点。
今年中央8号文件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颁布,又为做好帮教育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新人工作,增加了信心和力量。
为了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作法,区关工委和关工委于近期共同对帮教育新人工作进行了调研。
现将关工委7年来开展帮教安置两劳释解青少年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关工委为了更好的把帮教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实实在在的做好,他们将其列入关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的争取办党工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主任张秀满为组长,分管关工委工作的副书记邢兆国、综治委副主任孙金元、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胜和为副组长,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关工委“五老”等9人为成员的帮教领导小组,辖区兴华、木兰、文化、仁德礼、陵园五个社区和办关工委成立了6个帮教小组,其中在职的10人、“五老”59人,共有帮教员69人,制定了帮教计划,建立了帮教走访制度、学习制度、谈心制度。
各帮教小组和办事处、社区综治小组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就便于及时了解情况,发现动向,进行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教工作。
从办事处到5个社区,已经实现了帮教组织网络化。
二、接茬帮教、为两劳释解青少年做实事好事关工委从1998年开始做帮教育新人工作7年来,共帮教安置了两劳释解青少年朝洛门、张景棋等13人自谋职业,使他们有了生活保障,并成为新人。
青少年五老作用调查报告
青少年五老作用调查报告“五老”作为关工委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未成年人思想成长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街道关工委对我街道“五老”队伍建设与其在未成年人思想成长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概况目前为止,我街道的1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基层关工委,每个基层关工委都落实了相关人员做具体工作,做到了基层工作有依托和载体。
而“五老”队伍又是我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这支由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出独特优势。
街道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精神,加强领导,在平时非常重视“五老”队伍建设,关心、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二、“五老”工作的特殊优势(一)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老战士的特殊优势和作用“五老”中的不少老战士在长期革命生涯和工作实践中,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有着对马列主义的强烈信念和执着追求,特别是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老同志,比较擅长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特别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在开展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应该从经过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的老同志中,挑选一部分在战争年代,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而且现在又身体尚好的老同志,由关工委牵头组织他们深入学校、企业、社区,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故事,讲英雄事迹,讲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向师生们讲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教育青少年要不忘历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增长知识,做合格的“四有”新人。
在校外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老教师的特殊优势和作用校外教育辅导阵地是学校教育在校外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有关加强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的调研报告
有关加强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的调研报告调研背景特需青少年是指因各种原因而需特殊关注、特殊照顾和特殊服务的青少年群体。
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家庭贫困、家庭不和、残疾、疾病、失学、流动儿童等。
近年来,特需青少年的数量与日俱增,亟需加强社会关爱帮扶。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特需青少年情况,探讨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的有效方式,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内容一、特需青少年数量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特需青少年数量已超过2600万,其中残疾儿童占比最高。
特需青少年主要分布在农村、贫困家庭、移民城市,这些地区和群体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二、特需青少年现状特需青少年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困境、健康问题、家庭缺失、心理困扰、就业难等。
特需青少年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无法上学、辍学、贫困家庭无法支付学费等。
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身体或心理上的残障、患有罕见病等。
家庭缺失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照顾等。
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内心受伤、性格问题、生活失落等。
就业难主要表现在:残障人士就业率较低、面临歧视等困境。
三、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方式根据调研情况和经验总结,可以提出以下几种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方式:1. 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授更多的职业技能,让特需青少年拥有更多的选择。
2. 优化医疗服务政府应该建立更多、更好的医疗机构,为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宣传心理健康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和培训活动,让特需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避免心理问题的加重和发展。
4. 拓宽就业途径打破传统对残疾人的就业观念,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
五、调研建议和措施针对特需青少年关爱帮扶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政府应该加大对特需青少年的教育补贴、医疗保障和就业援助力度。
2.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对特需青少年进行关爱帮扶。
对帮教安置工作现状的调研对策_调查报告_
对帮教安置工作现状的调研对策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问题一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自199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把这项工作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以来,中央及各省市为做好这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
我区根据中央及省市综治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按“四化”要求对安置帮教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法律的层面来考虑。
本文拟结合我区的安置帮教工作的做法、现状,对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我区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一)组织机构的情况我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全盘工作;综治委下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工作;办公室放在司法局,与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股合署办公,实际上就是安置帮教工作成为基层工作管理股几大块工作之一。
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则是由乡镇、街道的司法所负责,司法所承担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建档,落实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并具体实施,协调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落实有关低保、就业的优惠政策等及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对重点人员的管控等。
帮教小组则是“三帮一”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帮教小组一般由乡镇(街道)、派出所、村(居)相关人员组成。
这些人员往往同时还担负着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项工作。
(二)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目前我区——XX年共有刑释解教人员741人,XX年安置帮教工作对象197人,XX年有两劳回籍人员221人,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有71 人,占全区总数的32%。
这其中刑释人员又占70%以上。
市区刑释解教人员150人。
目前我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家在农村的,基本上落实了责任田;在城区的,通过帮助联系工作单位及自主择业,安置率86%以上,帮教率达98%以上,符合低保条件的,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一、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从2001年以来,我县“五老”帮教的失足青少年共129人,其中正在服刑的有21个,刑满释放的108个。
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侵财案件56起,斗殴案件28起,强奸案件7起,伤害案件4起,其他案件34起。
(一)主要特点: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相对集中。
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敲诈等侵财性行为,尤其是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调查,以盗窃为目的失足青少年约占总数的85%以上。
范文先生网二是失足青少年低龄化,其中16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的仅11岁。
而且失足未成年人在校生居多,约占总数的70%。
三是作案组织形态呈团伙化趋势。
因学生犯罪较多,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单独犯罪较少,他们往往多找几个人“壮胆”。
同时一些人从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感染了“江湖义气”,因此团伙犯罪较多。
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团伙犯罪约占总数的36%。
四是犯罪性质日益暴力化。
被司法处理的青少年中,涉及抢劫、抢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绑架勒索等暴力型失足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左右,人数占55%左右。
(二)失足原因。
1、家庭因素。
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
(1)失和家庭。
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
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
这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粗暴型家庭”。
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
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
其次,家庭溺爱。
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放任自流。
对孩子不管不教,一切任其发展,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因孩子的进步而喜,也不因孩子的落后而忧,不理解孩子的困惑,不帮助孩子长进,完全依赖学校教育,等到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为时已晚。
(3)少德家庭。
陈某的父母喜欢打麻将,几乎每天都邀一帮赌友到家里来玩。
耳濡目染,16岁的陈某也喜欢上了赌博。
因为欠下了赌债,就到社会上进行偷盗,受到刑事处罚。
有的家长在家搞迷信活动,有的在家看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录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毒害。
(4)少才家庭。
一些文化层次低的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通过调查发现,失足青少年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比较低。
父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的占80%左右。
母亲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5%左右,初中及以下占到85%左右。
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对孩子期望、教育方法仍停留在远离时代的水平上。
2、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不健康的报刊、影视、网站造成青少年失足。
尤其是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失足的诱因祸首。
(2)社会上追求物质享受和高消费的风气,造成青少年失足。
13岁的尹某,出生在农村,但从小被家庭娇生惯养,非常欣赏一些“大款”的高消费,但家庭又无法满足其欲望无边的要求,于是多次到县城进行盗窃活动,进饭店、舞厅、网吧,买高档服装、皮鞋,大肆挥霍,走上犯罪的道路。
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从目前看,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满脑子里装的只有考试和分数,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4、心理生理因素。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发展滞后,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帮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自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我县参与帮教的老同志共318人,其中帮教小组有92个,结对帮教有98对,参与社区矫正的49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一、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从2001年以来,我县“五老”帮教的失足青少年共129人,其中正在服刑的有21个,刑满释放的108个。
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侵财案件56起,斗殴案件28起,强奸案件7起,伤害案件4起,其他案件34起。
(一)主要特点: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相对集中。
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敲诈等侵财性行为,尤其是盗窃犯罪数量最多。
据调查,以盗窃为目的失足青少年约占总数的85%以上。
范文先生网二是失足青少年低龄化,其中16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的仅11岁。
而且失足未成年人在校生居多,约占总数的70%。
三是作案组织形态呈团伙化趋势。
因学生犯罪较多,而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单独犯罪较少,他们往往多找几个人“壮胆”。
同时一些人从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感染了“江湖义气”,因此团伙犯罪较多。
此次调查中了解到,团伙犯罪约占总数的36%。
四是犯罪性质日益暴力化。
被司法处理的青少年中,涉及抢劫、抢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绑架勒索等暴力型失足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50%左右,人数占55%左右。
(二)失足原因。
1、家庭因素。
一个纯洁无瑕的孩子,之所以失足,归根到底,问题出在将孩子抚养长大的父母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各种各样的“问题”家庭,大致可以归为四类。
(1)失和家庭。
这包括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再婚,或者父母婚姻动荡等情况。
据了解,失足青少年中,家庭存在“失和”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失教家庭。
所谓“失教”就是教育方式存在不当。
这以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粗暴型家庭”。
相当多的家长教育手段简单粗暴,非打即骂,拳脚相加,想以此促子女成才。
这容易造成子女和家长的严重对立,容易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使孩子的思想进一步恶化。
其次,家庭溺爱。
表现为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全家上下几代人都去爱一个孩子。
溺爱会使孩子滋长骄娇二气,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冲出道德、法律的防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放任自流。
对孩子不管不教,一切任其发展,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因孩子的进步而喜,也不因孩子的落后而忧,不理解孩子的困惑,不帮助孩子长进,完全依赖学校教育,等到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为时已晚。
(3)少德家庭。
陈某的父母喜欢打麻将,几乎每天都邀一帮赌友到家里来玩。
耳濡目染,16岁的陈某也喜欢上了赌博。
因为欠下了赌债,就到社会上进行偷盗,受到刑事处罚。
有的家长在家搞迷信活动,有的在家看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录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毒害。
(4)少才家庭。
一些文化层次低的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通过调查发现,失足青少年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比较低。
父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的占80%左右。
母亲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15%左右,初中及以下占到85%左右。
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对孩子期望、教育方法仍停留在远离时代的水平上。
2、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不健康的报刊、影视、网站造成青少年失足。
尤其是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失足的诱因祸首。
(2)社会上追求物质享受和高消费的风气,造成青少年失足。
13岁的尹某,出生在农村,但从小被家庭娇生惯养,非常欣赏一些“大款”的高消费,但家庭又无法满足其欲望无边的要求,于是多次到县城进行盗窃活动,进饭店、舞厅、网吧,买高档服装、皮鞋,大肆挥霍,走上犯罪的道路。
3、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从目前看,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满脑子里装的只有考试和分数,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4、心理生理因素。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青少年身体生理发育出现早熟现象,而其心理发展滞后,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帮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自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我县参与帮教的老同志共318人,其中帮教小组有92个,结对帮教有98对,参与社区矫正的49位。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开展“一帮一”活动。
一是签订帮教协议,由居住地老干部同失足青少年结对签约。
二是通过“通信”、“家访”、“不定期会见”等多种形式,开展帮教活动,帮大墙内的失足青少年进行思想改造。
三是通过进行思想教育,帮助解决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困难等办法,对已走出大墙的青少年进行跟踪教育。
石湫镇未成年人张某被判劳教三年,在管教所他悲观失望,不好好改造。
了解这种情况后,镇关工委副主任周群主动与他结成帮教对子,她带着衣服、食品和100元钱到少管所看望,帮他分析犯罪的原因,为他指出悔过自新办法,使张某泪流满面。
回去后,周群还想方设法帮他修好了家中破败不堪的两间瓦房,使张某非常感动。
后因表现好,被提前半年解除劳教。
为了使张某在思想上不再出现反复,周群又给他介绍对象,帮他贷款3万元,买了农用车接送旅客,从而改变了他无家也无业的状况,使其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成立帮教小组。
永阳镇通济街关工委,采取“三帮一”形式,以“五老”为骨干,联合管片民警和关工委成员,对社区内的每一名失足青少都成立一个帮教小组。
他们管、教、帮并举,把严格管理作为实现帮教的前提,把耐心教育作为使失足青少年重新做人的主要手段,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
各个帮教小组定期开会研究帮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家访,随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定期探望和书信联系正在服刑、劳教帮教对象。
26岁的徐某刑满释放回来后不久就与父母闹矛盾,思想上有不稳定苗头,帮教小组家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他开展面对面的谈心,化解了他们间的矛盾,并帮助他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三)做好集体帮教工作。
十余年来,县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五老”和公、检、法、司、教育及有关乡镇分管领导赴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和劳改农场,开展献爱心帮教活动。
在帮教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了“送一本法律书籍、赠一份生活用品、组织一场家乡形势报告会、开展一次法制文艺演出、面对面谈一次心”等“五个一”活动,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