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治理小案例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案例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的案例某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资源丰富的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安全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该市政府积极推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在交通拥堵方面,市政府与交通运输部门、出租车公司和社区居民等各方合作,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和规划。
政府开展了公众参与的决策过程,组织交通治理咨询会议,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市民反馈和专家评估,政府制定了交通优化方案,并通过数字化的交通信息平台实施。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络平台查询实时交通情况,并提供意见和反馈。
交通部门加强了交通管控和教育培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意识和安全行为。
在环境污染方面,市政府与环保部门、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推动绿色环保理念和行动。
政府提供了环保项目的信息和指导,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推广环保产品和技术。
市民可以参与环保义务活动,如垃圾分类和清洁行动。
政府还建立了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促使企业和居民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
在社会安全方面,市政府加大了公安力量和社区警务的建设,通过共治模式,搭建了居民、社区和公安机构之间的沟通平台。
居民可以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公安机构根据线索进行侦查和处理。
政府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巡逻和治安维护,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该市成功解决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安全等问题。
市民的参与和合作使得治理措施更加精准和有效,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一案例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借鉴和推广,以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小区治理微经验典型案例
小区治理微经验典型案例
案例一:垃圾分类
某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采取了创新的措施。
他们首先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设置明确的分类标准和指示牌,让居民知道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此外,小区还引入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对分类正确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大家积极参与。
案例二:节能减排
某小区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非常好。
他们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并在小区内安装太阳能路灯、风能发电设备等,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此外,小区还定期开展节能减排知识讲座和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案例三:社区文化活动
某小区非常注重社区文化建设。
他们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手工艺品制作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小区还设立了文化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文化的平台。
案例四:邻里互助
某小区提倡邻里互助的精神。
他们建立了邻里互助微信群,居民可以在群里互相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小区还定期组织邻里互助活动,如义务劳动、义诊等,增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以上是小区治理微经验典型案例的简单介绍,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小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国公共管理创新案例
全国公共管理创新案例1. 无锡市垃圾分类管理创新:无锡市通过推行全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实现了垃圾的有效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通过设置不同的垃圾分类容器,提供相应的分类指引,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同时,市政府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监测系统,对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对分类不达标的小区进行处罚,并给予分类达标的小区奖励。
2. 北京市电子政务创新:北京市政府通过推行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政务办理的在线化和便民化。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网站办理各类政务事项,如办理身份证、驾驶证、房屋登记等,避免了传统繁琐的排队和办理流程。
此举不仅提高了政务办理的效率,也减少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3. 上海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创新:上海市交通部门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交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通过在道路上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违规行为,并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优化交通流动。
这种智能化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了交通的通行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4. 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创新:广州市政府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居民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一个全科医生,享受定期体检、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这种创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健康管理水平,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5. 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深圳市政府通过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环保系统、智慧医疗系统等,实现了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
这种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6. 成都市公共自行车共享创新:成都市政府通过推行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提供了便捷的短途出行方式。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租借公共自行车,实现点对点的骑行。
并且,在城市各个区域设置了自行车停放点,方便居民停放和租借自行车。
公共管理经典案例范文
公共管理经典案例范文一、瑞典垃圾处理案例瑞典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其先进的公共管理而闻名。
瑞典通过建立高效的垃圾回收系统,将垃圾处理转变为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他们采用了分拣和分类的方法,将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分开处理,使可回收物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焚烧非可回收物产生能源。
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案例新加坡是一个没有天然水资源的国家,但通过创新的公共管理方式,成功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他们采用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废水回收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充足供应。
此外,新加坡还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日本灾害管理案例日本是地震和台风频发的国家,但通过其高效的公共管理,成功应对了各种灾害。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及时警报,提高了人们对灾害的警觉性。
此外,日本还注重灾后重建和防灾教育,通过提供适当的援助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活。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还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案例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公园,通过其优秀的公共管理,成功保护了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限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美国还注重公众参与和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宣传,提高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促进了公众对国家公园的关注和保护。
五、中国扶贫工作案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其扎实的公共管理,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
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注重精准扶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和精准识别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六、韩国电子政务案例韩国是电子政务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通过其高效的公共管理,成功推动了政府信息化的进程。
盘活公共资源成功案例
盘活公共资源成功案例盘活公共资源成功案例:1. 城市自行车共享系统:许多城市推出了自行车共享系统,通过在城市中设置自行车停靠点,居民可以使用手机APP租借自行车,方便出行,同时也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2. 公园绿地开放:许多城市将原本封闭的公园绿地开放给市民,让市民可以自由进入休闲、运动,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一种盘活公共资源的成功案例。
通过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和丰富的图书资源,公共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学习、阅读的场所,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知识传播。
4. 社区健身设施:许多社区建设了免费的健身设施,如户外健身器材和篮球场等,供居民锻炼身体。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5. 公共厕所的建设:城市中的公共厕所是一种盘活公共资源的成功案例。
通过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和改善设施条件,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卫生水平。
6. 城市停车位共享:城市中的停车位资源十分有限,通过推出停车位共享平台,市民可以将自己的闲置停车位分享给其他需要停车的人,有效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提高了城市停车位利用率。
7. 公共厨房的设立:一些社区建立了公共厨房,让居民可以免费使用,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居民没有厨房的问题,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8. 公共互联网接入:一些城市提供免费的公共互联网接入服务,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提高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效率。
9. 公共交通改善:通过优化公共交通路线、增加公交车辆数量等方式,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减少了私家车出行,减少了道路拥堵和尾气排放。
10. 公共广场的活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市集等,将公共广场打造成为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场所,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社区的凝聚力。
霸占小区公共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小区位于我国一座繁华的城市,该小区共有居民2000户,是一个典型的居民住宅小区。
小区内设有绿化带、停车场、休闲广场等公共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居民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开始侵占公共区域,引发了小区居民之间的纠纷。
二、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某小区的居民李先生发现,小区的绿化带被邻居张先生私自种植了蔬菜。
原来,张先生为了方便自己种植蔬菜,擅自将绿化带改成了菜地。
此举不仅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还影响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2. 纠纷升级李先生多次与张先生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占公共区域,恢复绿化带原貌。
然而,张先生却以种种理由推脱,甚至威胁李先生不要干涉他的“私事”。
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李先生向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投诉。
3. 物业处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对张先生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调查。
经核实,张先生确实占用了公共区域,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物业管理部门要求张先生立即停止侵占行为,并恢复绿化带原貌。
4. 张先生拒绝配合面对物业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张先生不仅拒绝配合,还继续在公共区域种植蔬菜。
这导致小区居民怨声载道,甚至出现了集体抗议的情况。
5. 法律介入在居民和物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居民联名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保护公共区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法院判决当地人民法院受理了该案件,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法院认为,张先生的行为违反了《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损害了小区居民的公共利益。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法院判决张先生立即停止侵占公共区域,恢复绿化带原貌,并赔偿李先生及其他居民因此遭受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1. 霸占公共区域的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区域属于全体业主共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本案例中,张先生侵占公共区域的行为违反了该条规定。
2. 物业管理部门的职责《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加强物业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的公共秩序,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盘活公共资源成功案例
盘活公共资源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盘活公共资源的案例:
1. 城市公园的改造:许多城市将废弃的工业用地或空地改造成公园,提供了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公园通常会增加绿地、植物、儿童游乐设施和运动场地,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使用。
2. 建筑物的再利用:一些老旧建筑物被改造成文化中心、艺术展览馆、创业孵化器等公共设施。
这些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艺术、文化和创业的机会,同时也保护了历史建筑的价值。
3. 公共交通网络的改善:一些城市通过增加公交车线路、提高公交车频率和改善地铁系统,使公共交通成为更加便捷和可靠的交通选择。
这样一来,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4. 城市自行车共享系统:许多城市引入了自行车共享系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环保的交通方式。
这些自行车可以在指定的站点租借和归还,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轻松查找和定位自行车。
5. 公共广场和露天市场的活化:一些城市重新规划和改造了公共广场和露天市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市集,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这些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改造和重新利用公共资源,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给市民,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2023年,我国评选出了年度十佳创新社会治理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践探索。
【案例一】案例一:“智慧社区”项目。
某市通过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社区居民信息采集、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一体化服务。
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案例二】案例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
某区通过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点,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
项目采用积分兑换、现金奖励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案例三】案例三:乡村扶贫旅游项目。
某贫困山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
项目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打造特色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游览。
【案例四】案例四: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项目。
某社区推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鼓励邻里之间相互照顾老年人。
项目通过培训志愿者,建立互助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等关爱服务。
【案例五】案例五:“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
某市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项目通过搭建在线诊疗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案例六】案例六: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项目。
某区通过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
项目采用大数据分析,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实时预警。
【案例七】案例七:绿色出行推广项目。
某市通过设立绿色出行示范区,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项目实施后,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案例八】案例八: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某区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专业化服务。
项目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案例九】案例九:就业创业扶持项目。
公共事务案例
公共事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垃圾分类
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城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问题:市民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知识,导致分类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同时,政府还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帮助市民正确分类垃圾。
分析:政府在此案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于公共事务的重视。
案例二:社区环境整治
背景:某社区内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乱扔垃圾、随意停车等。
问题:社区环境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解决方案:社区居委会组织志愿者定期清扫街道,规范停车位,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
同时,居委会还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分析:此案例中,社区居委会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志愿者和宣传教育解决了社区环境问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也说明了公共事务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案例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案例案例一:社区花园改造。
我们小区有个破破烂烂的小角落,以前就是堆杂物的。
有个特爱种花的大妈,她就想把这儿改成个小花园。
大妈先在小区业主群里说了自己的想法,刚开始有些人觉得麻烦,还怕花钱。
大妈可没放弃,她在小区门口摆了个小桌子,放了些自己种的花,跟进出的邻居们讲她的计划。
慢慢地,有几个年轻人被吸引过来了,他们说可以帮忙设计。
还有个退休的大爷说他以前在单位搞过园艺,能给点技术指导。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了个小团队。
他们开始分工,年轻人在网上找便宜又好看的花种和小树苗,大妈和大爷负责联系物业要那块地的使用权。
小区里还有些小朋友,也跟着一起参与,他们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想象着花园建成后的样子。
然后就是劳动时间啦。
周末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
有人挖土,有人种花,小朋友们就在旁边递水、喊加油。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花园就建成了。
现在那里成了小区最漂亮的地方,大家没事就去坐坐,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好了呢。
这就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把一个垃圾角落变成美丽花园的故事。
案例二:交通改善建议。
我们学校门口那条路,一到放学就堵得水泄不通。
家长们的车乱停乱放,小商贩也在路边摆摊,搞得交通乱糟糟的。
有个家长就忍不住了,他在家长群里发起了一个讨论,主题就是怎么改善学校门口的交通。
这个话题一下子就炸锅了。
有的家长说应该设置专门的家长停车区,有的说要跟小商贩商量换个摆摊的地方,还有的说学校可以错峰放学。
然后这个家长就把大家的建议整理了一下,打印成了一份请愿书。
他还组织了几个热心的家长,找了个学校不忙的时间,去和校长、学校的管理层聊这个事儿。
校长觉得很有道理,就邀请他们一起去和交通部门、城管部门的人开会。
在会上,家长们把请愿书拿出来,一条一条地解释。
交通部门的人听了后,决定在学校门口设置临时的交通信号灯,还划了专门的家长停车区域。
城管部门也去跟小商贩沟通,给他们找了一个不影响交通的集中摆摊点。
从那以后,学校门口的交通就好多了。
公物仓 勤俭办一切事业 优秀案例
公物仓勤俭办一切事业优秀案例以公物仓勤俭办一切事业优秀案例为题,以下列举了10个案例。
案例一: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是一个以公物仓勤俭办事的优秀案例。
该图书馆以提供高质量的图书资源为目标,通过精细管理和节约运营,为市民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的书架布局合理,书籍分类有序,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数量丰富,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图书馆也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通过智能化的设备管理和定期检修,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运营效率。
案例二: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个以公物仓勤俭办事的优秀案例。
该系统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短程交通工具。
公共自行车的设计和制造注重节约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同时,系统也采用了智能管理技术,通过实时监控和维护,减少了自行车的损坏和浪费,提高了使用效率。
案例三:上海市公共厕所上海市公共厕所是一个以公物仓勤俭办事的优秀案例。
该市政府投入资金对公共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和管理,提高了公厕的卫生状况和使用体验。
公厕的设计合理,采用智能化设备管理和清洁技术,减少了用水和清洁用品的浪费,提高了公厕的使用效率。
同时,公厕也注重节约能源的使用,通过太阳能和节能灯等技术手段,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案例四:深圳市地铁系统深圳市地铁系统是一个以公物仓勤俭办事的优秀案例。
该地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和运营管理,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地铁车厢的设计注重舒适性和节约材料的使用,同时,车站和线路的布局也经过精心规划,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地铁系统还通过智能化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减少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案例五:广州市垃圾分类系统广州市垃圾分类系统是一个以公物仓勤俭办事的优秀案例。
市政府通过倡导和推广垃圾分类,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
垃圾分类系统的设施完善,垃圾桶的布局合理,提供了便捷的分类投放点,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市政府也加强了对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通过科学运营,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到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矿业权交易、招标投标等重要领域,也是存在不少违纪违法案例的领域。
以下就是一些典型的案例:1.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违规收费案2019年5月,浙江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违规收费的问题。
该中心以“加速办理”等理由,收取了一些不合法的服务费用,并以此资助举办违规的培训班、旅游活动等。
有关负责人涉嫌违纪违法被处理。
2.北京市海淀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强制交易案2019年7月,北京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北京市海淀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强制交易问题。
该市场通过强制交易的方式,非法牟取利益,并且对于投标单位和中标单位存在不公平待遇。
有关负责人因涉嫌违法被处理。
3.湖南省武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擅自改动评标标准案2020年8月,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湖南省武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擅自改动评标标准的问题。
该中心在“技术标准”的评分标准上进行了不正当的修改,导致中标单位与实际情况不符。
有关负责人因涉嫌违法被处理。
4.山东省济宁市土地招标投标中涉嫌浪费公共资金案2021年1月,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了山东省济宁市土地招标投标涉嫌浪费公共资金的问题。
该市政府招标土地项目时,存在不公平待遇、违规添加评审条件等问题,并导致招标过程中浪费公共资金。
相关人员因涉嫌违法被处理。
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泄露招投标信息案2021年3月,黑龙江省纪委监委通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泄露招投标信息的问题。
该平台存在系统漏洞,并被黑客攻击,导致大量招投标信息外泄。
相关人员因涉嫌泄露机密信息被处理。
公共管理案件典型案例
公共管理案件典型案例1. 案例概述公共管理案件是指由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负责处理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
这类案件通常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机构、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社会秩序的维护等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公共管理案件的处理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政府或管理机构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类案件的特点和处理方式。
2. 案例背景某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家新的垃圾处理厂,以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
然而,该计划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抗议,他们担心垃圾处理厂会对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健康。
市政府为保障公众利益、平衡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决定对该案进行公共管理处理。
3. 案件处理过程市政府组建专门工作组,由政府官员、环保专家、社区代表等组成,负责商讨垃圾处理厂建设的具体方案。
在几轮沟通和协商后,工作组提出了一系列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方案,包括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加强监测和管理措施等。
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居民的担忧,并试图在环保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市政府在公布方案后,举行了多次公开听证会,邀请居民、专家学者等参与讨论。
在听证会上,各方就垃圾处理厂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透明公开的听证过程有助于政府更加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终,市政府在全面考虑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垃圾处理厂建设的最终方案并正式实施。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垃圾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和公众利益。
4. 案件效果经过公共管理处理,垃圾处理厂建设顺利实施,居民的担忧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并与当地社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保护了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此案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公共管理案例,展示了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协商的重要性,提高了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公共资源清廉建设案例
公共资源清廉建设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公共资源清廉建设的案例吧。
就说咱们某个小县城的公共工程招投标这件事。
以前啊,这招投标就像个浑水潭,好多不规矩的事儿在里面藏着。
有个市政公园的建设项目,那可是一块大肥肉。
不少建筑公司眼睛都红了,动起了歪脑筋。
其中有一家公司呢,想走后门,就偷偷找负责这个项目的官员,想塞个大红包,说只要让他们中标,好处多多。
但是啊,这个时候,清廉建设的春风已经吹到了这个小县城。
这个官员呢,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当场就拒绝了,还把这个事儿上报了。
然后啊,这个县城开始大搞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化建设。
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超级详细的招投标网站,从项目的要求、预算,到每一轮评审的标准、评委的选择,全都公开透明地放在网上。
就拿这个市政公园项目来说,现在每个想投标的公司,都得按照严格的流程来。
先在网上提交各种资质证明,然后经过好几轮筛选,评委也是从一个大的专家库里随机抽取的,整个过程还能在网上看直播呢!
最后啊,中标的公司是一家真正有实力、价格又合理的企业。
这个公园建得特别好,老百姓都特别满意。
这就说明啊,只要把公共资源清廉建设搞起来,那对咱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可是有大大的好处呢。
占用公共资源的案例
占用公共资源的案例1.非法露天商贩占用道路: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非法露天商贩将商品直接占用道路,阻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共空间的利益,也给市容市貌带来了严重影响。
2.摊贩占用人行道:一些摊贩为了扩大营业面积,将商品摊位占用到人行道上,导致行人行走不便,甚至在高峰期引发拥堵。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城市市容管理的规定。
3.高尔夫球场占用农田和水资源: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休闲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容忍或支持在农田上建设高尔夫球场。
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农田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周边的农业发展。
同时,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维持绿化,这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
4.违规建设占用公共地方:一些企业或组织为了谋取暴利,违规占用公共土地建设工厂、商场等项目,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利益。
5.地下管网占用:一些建设工程或地下设施的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公共道路下的地下管网。
但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导致管网破坏或损坏,进而影响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行,给市民带来了不便。
6.黑车、黑摩的滥用道路资源:一些非法经营的黑车、黑摩等非法运营者经常将车辆停在禁停区或占用公共道路作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道路的利益,也给乘客带来了安全隐患。
7.违规占用公共停车位:一些餐饮店或商场在业务高峰期,为了能够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往往将停车场外的公共停车位也占用,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浪费和交通拥堵。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城市交通管理相关规定,还损害了周边居民和商户的利益。
占用公共资源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为有效防止和打击这种行为,需要加强公共资源管理,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并通过完善的制度机制,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家的公共责任感,共同守护好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交易优秀案例
公共资源交易优秀案例在咱们国家的一个小县城,以前公共资源交易那叫一个乱啊。
就说工程招投标这事儿吧,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水可深了。
这个小县城要盖一个新的图书馆。
以前呢,招标信息就贴在县政府门口的一个小角落里,就那么一张纸,字还小得可怜。
很多外地的大建筑公司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儿,来参与投标的都是本地一些小公司,有些还都是靠关系来的。
开标也是稀里糊涂的,就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几个工作人员拿着小本子记记画画,也没有啥严格的监督。
但是呢,这几年可不一样喽。
县里成立了专门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像给公共资源交易建了一个超级规范的大舞台。
就拿这个图书馆项目来说吧。
招标信息一发布,那可是在各种大平台上都能看到,什么全国性的招标网站、本地的政府官网,还专门在社交媒体上做了宣传。
这下好了,全国各地的建筑公司都像闻到香味的小蜜蜂一样飞过来了。
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也特别给力。
他们把整个招标流程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像切蛋糕一样,每一块都明明白白。
从资格预审开始,那审查可严格了,那些想靠关系混进来的小公司,根本就过不了关。
人家要求提供的资料,那是一个都不能少,什么企业资质、过往项目经验、人员资质等等,全得按照高标准来。
开标那天可热闹了。
交易中心的开标大厅里坐满了人,就像看大戏一样。
现场还有监控摄像头,就像无数双眼睛盯着,确保没有猫腻。
电子评标系统也派上了大用场,把所有投标文件的各项指标输入进去,系统自动打分排名,这可太公平了,完全没有人为操作的空间。
而且,这个小县城还特别注重对交易过程的监督。
他们请了一些社会监督员,有退休的老教师,还有社区里比较正直的大爷大妈。
这些人可认真了,在交易现场到处看,发现一点小问题就马上提出来。
这就像给整个交易过程穿上了一层带刺的铠甲,让那些想搞小动作的人根本不敢伸手。
这个图书馆项目最后顺利地找到了一家实力超强、报价合理的建筑公司。
这家公司进来之后,那工程进度就像火箭一样快。
为啥呢?因为人家有经验,管理规范,而且人家知道这个项目是通过公平竞争得来的,可得好好干,打出自己的招牌啊。
中国侵占公共空间的案例
中国侵占公共空间的案例
为深入推进全市中心城区和干线公路沿线“占用公共空间、侵占公共
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和惩处非法占用公共空间、侵占公共资源
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邓州形象,优化营商环境,高
质量建设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市纪委监委不断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强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把市委市政府要求落到实处。
现将6起典型
案例通报如下:
湍河街道金雷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张伟、原会计张生非法侵占集
体资金、资源问题。
2007年3月至2022年9月,张伟、张生“小官巨贪”,利用职务便利,采取非法手段,大肆侵吞村集体资金、侵占集体资源,数额巨大,用于购买房产、地产、车辆和日常生活开支。
2007年3
月至2022年9月,二人非法转让倒卖一高中对面集体土地,获取巨额利益。
2022年3月,张伟将村集体面粉厂厂房及土地产权共计1、75亩违
规登记于个人名下,将集体资源据为己有。
2007年至2022年,张伟在行
使协助政府从事土地、规划和住建等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为部分群众非法占用100余亩集体土地并用于违法建设提供帮助,损公肥私,多次违规收受他人现金、地皮、房产等财物。
因还存在其他违法犯罪
情形,二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收缴违纪违法
所得560万元。
金雷社区马文涛、金国武等其他15名村组干部涉嫌非法
转让倒卖集体土地、侵占集体资源,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公共服务案例及解决对策
公共服务案例及解决对策一、基础设施不足案例:某城市公交系统不完善,导致市民出行困难,影响日常生活。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
同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二、服务质量参差案例:某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一,部分地区医疗服务质量差,患者满意度低。
解决对策: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提高服务质量。
三、政府与民众沟通不畅案例:某地政府在实施一项重大工程时,未能充分与民众沟通,导致民众反对,工程被迫暂停。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
四、资源分配不均案例:某地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中心,而边缘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教育不公平。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大对边缘地区的投入,改善边缘地区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教育事业。
五、政策法规不完善案例:某地法律法规对小商贩的管理过于严格,导致部分小商贩无法生存。
解决对策: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小商贩管理制度,保障小商贩的生存权和经营权。
同时,加强对小商贩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经营素质。
六、环保及公共卫生问题案例:某地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水质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解决对策:政府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在公共卫生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如公园、学校、医院等地的卫生清洁工作,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鼓励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如倡导体育锻炼、均衡饮食等。
七、弱势群体关怀不足案例:某地老年人生活缺乏照顾,部分残疾人未能得到合理安置和帮助。
典型的公共治理案例
典型的公共治理案例
典型的公共治理案例是指政府和公众合作解决公共问题的典型
案例。
这些案例通常涉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交通拥堵和城市犯罪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公共治理案例:
1. 空气污染治理: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空气质量下降的问题。
政府和公众可以合作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例如限制车辆使用、减少工业污染和提高能源效率等。
2. 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犯罪和恐怖主义活动威胁着公众的安全。
政府和公众可以共同开发预防和反应措施,如安装摄像头、加强巡逻和提高警员的技能和装备等。
3. 垃圾处理:城市垃圾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政府和公众可以合作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和回收系统,同时鼓励公众减少垃圾产生和分类回收。
4.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一个紧缺资源,政府和公众应该共同管理和保护。
例如,在干旱时期,政府可以实施水资源配给政策,而公众可以节约用水和支持水资源保护项目。
这些典型的公共治理案例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合作和协调,以达到解决公共问题的目标。
同时,这些案例也展示了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政府和公众持续的努力和投入。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衙镇公共资源的治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案例,即池州市马衙镇南星村对公共鱼塘资源的管理和马衙镇对地方山林资源的管理。
两个案例均属公共事务治理的范畴。
经过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从微观的视角介绍中国乡镇中公共资源治理的成功模式。
【关键词】治理模式;分配;整治;均股均利
在阅读国外学者在介绍公共资源治理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例如奥斯特罗姆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一书中提到公地悲剧、公共池塘的治理等等。
公共事物悲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士亚里斯多德的断言:“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奥斯特罗姆教授以“公有地悲剧”、“囚犯难题”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个被广为应用的理论模型开始了她对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与依靠“看不见的手”即能达到满意均衡的私益产品不同,在对公共物品进行追求时,习惯于从自身角度考虑的理性行动人只要不被排斥在分享由他人努力所带来的利益之外,就没有动力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而往往只会选择做一个搭便车者,从而“个人的理性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最终导致集体性悲剧结果的发生。
然而据我的了解,在我从小长大的乡村中也不乏很多农民对公共资源治理成功的案例。
南星村主要为丘陵地形,而且位于皖南,水资源比较丰富,为此该村重点发展鱼塘资源。
他们的鱼塘资源有自然的,也有很多人造的。
对于该村来说,由于地形原因,种植的农作物都比较少,村民主要是通过鱼塘资源获得经济收入,所以村领导和村民自身对鱼塘资源尤为重视。
南星村对该村的鱼塘资源采取这样的政策:以村民组为单位,把鱼塘资源按照人口分给各个村民组,各组对自己分到的鱼塘资源实行自主治理,若有需要,上级可尽量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刚开始各村民组采取的管理办法各异,但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功而且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首先,把鱼塘资源的享有者分成户,各户推选一个人(在农村一般都为家里的主事者),在这里为了方便简称为户负责人。
然后,各村民组推选一位负责人对鱼塘的大小事务进行管理,当然这种管理不是负责人个人意思的表示,而是征集了所有鱼塘资源拥有户的意见。
每年春季,各鱼塘总负责人负责安排鱼苗的投放工作。
他们首先召集所有的户负责人开会,会议决定本年的鱼苗投放量,然后向鱼苗供应商询问价格,并计算各户应该缴纳的金额。
鱼苗投放完以后,负责人还要关注每年本地的旱涝情况。
若是遇上旱灾,各组负责人要负责召集所有户负责人,然后分工,利用水泵向大家所拥有的共享鱼塘里抽水;同理,遇到涝灾,组负责人会组织大家分工排水。
到产鱼季节,户负责人一起开会,决定打渔时间,并在该段时间内所共享的鱼塘都要日夜派各组民看守。
当然,鱼的打捞工作也有村民自己分工完成。
然后,把打捞上来的鱼按大小分类,也就是说把鱼按照大小分成很多级,分完级之后各户按照人口对每级进行平均分配,当然这种分配只是相对平均的,但是村民一般都不会介意。
另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个别现象的打渔和垂钓,连该鱼塘的权利享有者也不例外,特别是鱼塘的拥有者,若发现则会受到罚款处分。
这种治理模式,在南星村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而且各鱼塘资源享有户之间也基本相处融洽,大家各出其力,各得其所。
另外,该村的与鱼塘资源治理模式也是很值得称赞的。
南星村的鱼塘面积和六年前相比减少了23%,但是鱼塘的水产量却增加了21%,这一增一减,并不简单,这是各组对鱼塘进行大规模整治获得的,这也使得该村的渔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2004年以来,由于村领导的努力,该市和马衙镇每年给村里专项拨款进行鱼塘资源的开发和整治。
同时针对部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实际,通过协调,由信用合作社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从鱼塘投包款中拿出一定比例还贷,还款期长达6年。
强大的信贷支持,加上政府补贴,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需求问题,确保了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
经过六年大刀阔斧的改造,截至2009底,南星村完成了鱼塘标准化的大规模连片整治。
大规模的整治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产出率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丰富的水资源以外,马衙镇的山林资源也很有潜力。
该镇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在我看来也属成功典范。
前几年该市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将集体统管山林占所有山林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
马衙镇在12个行政村率先开展林改,将大部分集体经营的山林以“均股均利”的形式分给农民,使农民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
①“均股均利”,即实际不分割山场地块,将集体统管山林所有权、收益权按“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式落实产权到每一位农民,农民作为股东享受经营收益。
经过林改,该镇集体统管山林的比例由原先的72.8%下降到29.73%,12个行政村约21600亩山林收入全部以“均股均利”形式落实到户,受益农户6693户,受益人口16890人。
林改前,大量山林由集体统管,出现管护有漏洞、流转不规范、利益分配不明确等问题。
林改后,山林如何经营,不再由村两委拍板,股民们拥有最终决策权。
去年,南星村重新发包集体统管山林,经过三分之二以上股民同意,通过公开招投标,最终将村里的竹山和茶园发包给出价最高者。
林改之后,农民得到了大部分集体统管山林经营的收益,不少行政村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费用,现在由收益部分支付。
另外,由于明晰了集体林权关系,该镇未发生一起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
社会各界也积极投资林业,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林改至今,该镇已流转林地12宗,面积达5000多亩,将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产业经营优势,实现了山区林农增收、林业增效。
在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书中,她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集体参与者自主改变博弈环境的可能性,认为传统的困境理论失之于将集体成员视为坐以待毙的环境接受者。
事实上,除极权体制外,相互依赖的群体成员自主改变博弈环境、规避“搭便车”和其他机会主义行为的能力是巨大的。
问题他是如何开发培育这种潜能的制度。
为此 ,他从操作的、集体选择的和宪法的规则三个层次上 ,提出了设计可持续的8条原则, 即清晰界定资源边界、占用和供应规则须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集体选择权的平等性、监督涉及资源管理和占用的各方、分级制裁、成本低廉而便利的冲突解决机制、保留自主设计地方性制度的权利、分权制管理体系②。
根据他的考察 ,一个有效的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集体行动机制未必完全满足上述条件 ,但管理的有效性与满足上述条件的程度之间还是有正向的关联。
通过我对以上案例的介绍分析,在我看来,一个有效的集体行动机制起码应包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子系统:
1、集体行动的认同机制。
谋求在互不认同权属但又共同占用资源的各方、或法理的权属方与民间依据潜规则自我认定的权属方之间形成保护共同资源系统的集体行动共识。
2.集体行动的利益分享机制。
谋求在权属争议各方、国有产权方与资源属地之间基于资源保护的利益均沾 ,减少排他成本。
3.体行动的运行机制。
谋求保护资源的集体行动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结合,降低资源贴现率。
4.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机制。
谋求公共资源各相关方在制定和修改处置公共资源的规则的过程中享有符合自己身份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决权,保障集体行动的持续性③。
5.集体行动的监管机制。
谋求公共资源管理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对各资源占用方的统一管理,管控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①善待山林资源呵护生态环境,江苏林业网
②奥斯特洛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院,2000年6月
③郭建明,开放性公共资源的治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