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珺--古地理编图规范070326

合集下载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

《历史地理》集刊 1-24辑目录本帖最后由猎户座于2011-6-14 13:08 编辑这里是原书链接,维望帮助书友选择下载:/viewthread.php?tid=15821&extra=page%3D2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年11月发刊词侯仁之《禹贡》中的昆仑顾颉刚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黄盛璋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史念海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谭其骧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陈桥驿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邹逸麟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桂百泉水利的历史研究——兼论卫河的水源纽仲勋根据孢粉分析推论沪杭地区一万多年来的气候变迁王开发张玉兰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文焕然何业恒浙江省宋至清时期旱涝灾害的研究夏越炯春秋时期齐国故城的复原与城市布局刘敦愿杭州城市的兴起及其城区的发展魏嵩山古代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徐俊鸣郭培忠口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札记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谭其骧口《水经注》研究《水经·浊漳水注》一处错简——兼论西汉魏郡邯会侯国地望周振鹤口调查报告太湖以东及东太湖地区历史地理调查考察简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楼兰遗迹考察简报侯灿口纪念《禹贡》笔谈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张天麟“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徐兆奎回忆与希望侯仁之继承和发扬《禹贡》精神郭敬辉回忆《禹贡》杨向奎纪念禹贡学会王树民继承优良传统继续奋发前进唐晓峰“扶桑”讨论综合评述朱方口书籍评介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王文楚邹逸麟评《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摘译)赛明思口补白分湖·风湖·汾湖张舫澜斯文赫定(Sven Hedin)对中国地理测绘史的一点正误一得长芦晒法制盐始于何时孔祥铸六朝人之所谓“北京”葛剑雄宋川峡二路分成四路祝培坤[ 本帖最后由yachenhuix 于2008-2-21 15:23 编辑]《历史地理》(第二辑) 1982年11月北京城: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改造侯仁之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方国瑜夜郎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有关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黄盛璋耶律大石北行史地杂考陈得芝明初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卫杂考邓锐龄周初的“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及卫康叔封地问题刘起釪高阙考辨严宾汉桂阳郡建置时间考何介钧汉代敦煌郡西境和玉门关考赵永复东汉时期钱唐县之废复奚柳芳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四座辽金古城考李健才我国古代湖泊的湮废及其经验教训陈桥驿辽河平原水系的变迁林汀水陈连开明代的居延海施一揆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特大洪水的气候与水情分析王涌泉湘江下游森林的变迁何业恒文焕然魏晋南北朝矿业的分布与发展纽仲勋唐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曹尔琴试论河北地区村落的出现与发展朱新望昆明市的聚落起源、城址演变、城区扩张及其地理因素的探讨于希贤于希谦从万胜镇的衰落看黄河对豫东南平原城镇的影响陈代光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东返日本航路再探王文楚口问题讨论唐代渤海率宾府辨张泰湘率宾府、恤品路和开元城郭毅生口读书札记郭著《李白与杜甫》地理正误谭其骧口纪念顾颉刚先生回忆禹贡学会——纪念顾颉刚先生韩儒林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王煦华朱一冰口书籍评介《元丰九域志》的成书及其价值王文楚魏嵩山口译丛测绘中国地图纪事(法)J·B·杜赫德口学术动态1982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朱杨印水利史研究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灌县举行魁一口补白唐代地名“标准化”的概念望新北京地区播种水稻始于何时孔祥铸《通鉴》胡注纠谬一则禾子长江长洋港汊道辨析龚江《水经注》究竟记述多少条水赵永复西汉人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一得先秦时期人们对保护山林的认识贺圣迪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杨正泰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吾印“夷童”考刘翔《汉书·地理志》县目试补周庄《历史地理》(第三辑)1983年11月由地理的因素试探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文化最为发达的原因史念海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探索陈金渊金山卫及其附近一带海岸线的变迁张修桂江苏沿海古墩台考张忍顺江苏常州圩墩遗址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王开发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马正林考古学上所见之元察罕脑儿行宫郑绍宗明初营建中都及其对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影响王剑英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王文楚明清临清的盛衰与地理条件的变化杨正泰明代北京郊区村落的发展尹钧科历史时期宁绍地区的土地开发及利用杨章宏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系统【日】斯波义信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兼论秦汉会稽丹阳地区的人口分布葛剑雄《汉志》分江水考释陈怀荃元湖广行省站道考略王颋祝培坤秦代象郡考覃圣敏隋唐漠南碛口考释施一揆关于呼伦贝尔古边壕的探索景爱和田文《于阗王尉迟徐拉与沙州大王曹元忠书》与西北史地问题黄盛璋口顾颉刚先生遗著昆仑和河源的实定顾颉刚口问题讨论碣石考高洪章董宝瑞口书籍评介万恭和《治水筌蹄》邹逸麟口译丛汉简所见地名考【日】日比野丈夫森鹿三先生和《水经注》研究【日】船越昭生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一)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学术动态国家地图集历史地理卷即将开编微言黄河流域水利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吴萍《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二册出版刃佳口补白隋唐润州未尝治今丹徒镇胡菊兴阴山——陶山——阳山周庄曹操所开白沟得名问题辨疑非鱼东坝正名高山关于明代“东番”的地理范围周维衍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寨龚江秦关中北边长城禾子最早记载的洮河流域大规模滑坡现象赵晖东汉黄河流域森林破坏举例一得黄河三大浮桥考略晓鹿秦泗水郡治禾子后汉的东海王与鲁国周振鹤《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2月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谭其骧从历史地貌学看广州城发展问题曾昭璇上海西部古海岸——冈身——的成因与年代刘苍字吴立成曹敏荆江近5000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周凤琴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变迁景爱失必儿与亦必儿刘迎胜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业变迁赵永复《水部式》与唐代的农田水利管理周魁一明代广东经济地理初探司徒尚纪汉武帝朝鲜四郡考周振鹤汉晋隋唐之南苏水与南苏城考王绵厚赤河考李孝聪丝路“青海道”考王育民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的特点朱玲玲对西方历史地理学的几点看法【加】寇•哈瑞斯口读书札记冶即东部候官辨——《续汉书·郡国志》会稽郡下的一条错简吴松弟《整理郑和航海图序言》读后刘伉口问题讨论再谈台湾历史地理中的几个问题周维衍口史籍整理《乘轺录》疏证稿贾敬颜口书籍评价顾炎武和《肇域记》杨正泰口译丛明清时期的洞庭湖水利【美】彼得·C·珀杜口学术动态太湖水利史学术讨论会简讯魁一全国地学史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郑锡煌口补白地名带“阳”字未必表示水北山南周庄释“观下” 一令密云山考于德源秦置陈郡质疑马世之释“群舒”胡嘏北宋南康军隶江南东路禾子《隋书·地理志》赣、南康纠谬王天良“次固镇”还是“次固镇” 一得营水出留山辨龚江《历史地理》(第五辑) 1987年5月历史时期我国气候带的变迁及生物分布界限的推移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农牧业的交替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王尚义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邹逸麟罗布泊迁移过程中一个关键湖群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奚国金珠江三角洲的成陆过程周源和沱江、沫水、离堆考辨田尚邓自欣里运河变迁的历史过程郭黎安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考释王仲荦贾耽路程“驩州通文单国道”地理与对音黄盛璋西辽王朝疆域考释魏良弢战国齐五都考钱林书关中东部秦魏诸长城遗迹的再探索王重九马王堆《地形图》绘制特点、岭南水系和若干县址研究张修桂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图几个郡国治所问题——答香港刘福注先生王文楚西汉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心卢云杭州的几个地理变迁问题吴维棠明代浙江市镇分布与结构樊树志明清时期杭州府仁和县三个市镇的历史考察陈学文明初建州女真迁徙考——兼评建州女真东迁说董万仑口古籍整理《<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校补孟素卿口调查报告东北考察记王钟翰口书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葛剑雄略论明清时期商编路程图记杨正泰口译丛唐末以前福建的开发(美)汉斯·比伦斯泰因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唐称长安为西京不始于天宝元年禾子北宋荆湖路分为南、北两路不始于咸平二年姜汉椿战国阳泉君封邑考钱林书苏州旧称平江之原委黄锡之今贾鲁河名称的来源一令宜昌葛洲坝演变小史龚江释“襄阳”周兆锐《历史地理》(第六辑) 1988年9月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文焕然根据孢粉组合推断上海西部三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化王开发沈才明吕厚远黄河故道滑澶段的初步考查与分析徐海亮钱塘江河源考证与源头的勘定吕以春沭水北魏正光改道和前沭河徐士传黄河对开封城市历史发展的影响李润田淮河下游南北运口变迁和城镇兴衰邹逸麟黄河流域的史前聚落王妙发关于宋代建制镇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郁越祖南诏疆域的发展和郡县的设置尤中西夏监军司驻所辨析汤开建赵佗犯长沙的路线与龁道县置废的年代张修桂“封中”试析——封水历史地理问题初探陈乃良三国西晋时期的文化区域与文化重点卢云三国人口探索王育民清代京师八旗人丁的增长与地理迁移韩光辉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陈桥驿口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徐霞客游峨眉山考辨吴应寿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明崇祯后期大蝗灾分布的时空特征探讨满志敏口书籍评介《肇域志》陕西部分的几个问题郑宝恒王天良口地图史试论桂林宋代摩崖石刻《静江府城池图》在地图史上的意义马崇鑫口译丛从晚明到清代中期中国与西班牙美洲的丝绸贸易全汉升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日】斯波义信口补白再谈荆湖南北路设置问题王文楚《南齐书·州郡志》南高平郡纠谬胡嘏谭其骧教授《长水集》出版一得《入蜀记》“次江陵之建宁镇”析龚江沈括误证章华台章珊一则气候资料误用的补正文每释春秋晋之“东阳”钱林书:hug: :lol《历史地理》(第七辑) 1990年6月唐代矿冶分布与发展黄盛璋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吴松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城邑及疆域考钱林书汉唐河西城市初探杜瑜山东烟台地区城镇历史发展研究顾朝林古代苏州城市景观的历史地理透视高泳源新郑考曲英杰海南岛历代民族迁移和人口分布初探司徒尚纪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刘迎胜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杨正泰汉十三刺史部起源考牟元珪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考沈卫荣赵北长城西段与秦始皇长城沈长云唐大震关考吴洁生突厥二题刍议周维衍江苏北部海岸与湖泊的演变黄志强杨达源张传藻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景爱初探河南省历史时期的寒暖盛福尧口问题讨论再论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赵永复口书评评《西汉人口地理》陈桥驿《中国历史地理论著索引》简介朱毅口译丛关于江南“圩”的若干考察【日】滨岛敦俊口C14测年报告天然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报告(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C14实验室口补白《南齐书•州郡志》三处脱文胡嘏钱大昕论《宋书·州郡志》所载水陆道里胡嘏《通鉴》秦、益二州胡注正误王振忠《唐六典》记《水经注》河流的总数赵永复“镇宁”系“镇戎”之误余音《新唐书纠谬》之纠谬华林甫辨《十七史商榷》魏武有三都说之妄禾子《历史地理》(第八辑) 1990年7月唐代气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满志敏历史时期甘肃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王乃昂春秋绍兴的地理环境与水利建设陈鹏儿沈寿刚邱志荣历史时期的江苏岸外沙洲(五条沙)及其演变张忍顺古代南京河道的变迁石尚群潘凤英缪本正古代荆江北岸堤防考辨程鹏举《山海经》中的浑天说金祖孟中国古代撰写水经的传统周振鹤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上)胡阿祥商代疆域新论叶文宪先秦两汉时期婚姻礼制的地域扩展与阶层传播卢云历史时期河西地区城市地理初探杨平林关于高句丽南北道的探讨李健才休屠(屠各)胡的族源及迁徙赵永复霸上辨马正林楚熊渠所伐庸、杨粤、鄂的地理位置段渝释“地”陈瑞平苏北平原区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吴必虎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专题研究荆江百里洲河段河床历史演变张修桂口古籍研究隋唐两女国——两《唐书•东女传》辨证周维衍唐代《长安太原驿道》校补王文楚《元史·地理志》资料探源王颋口调查报告简论唐代“热海道”上的凌山与勃达岭——别迭里达坂调查札记孟凡人口问题讨论关于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问题黄盛璋再谈西汉合浦郡治与朱卢县王文楚口方志研究明清乡镇志发展的历史地理考察褚赣生口书评评《中国历史地震图集(明时期)》陈桥驿《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初版赘言郑世贤口译丛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认识发展史(苏)B·C·热库林口补白放马滩出土地图的年代问题章珊《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将出版文楚秦一代郡数为四十八说周庄《水经注》资料断限赵永复何炳棣《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中译本出版一得义胜节度使所置年代考满志敏《水经注》泾谷水考龚江《清时期中国历史地震图集》出版傅诞《历史地理》第九辑(庆贺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专辑) 1990年10月谭其骧先生简历本刊编辑部谭其骧先生著作目录本刊编辑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贺信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林甘泉研究员的贺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习季龙师的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邹逸麟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王仲翰两汉时期的秦人赵永复记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北京城图》——补正《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清北京城图侯仁之海南省人类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诸问题曾昭璇现代汉语方言地理的历史背景周振鹤文化区:中国历史发展的空间透视卢云干隆在新疆施行移民实边政策的探讨张丕远湖商人由来新考曹树基《中国移民史》发凡葛剑雄明代户口初探王育民论绍兴古都陈桥驿战国赵信都地望考孙继民侯文高邺之初筑是否在古邺城处张之简论洛阳古代都城城址的变迁史为乐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马正林叶尔羌汗国东部疆域考释魏良弢陈氏安南国建置考王颋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下) 胡阿祥金代行省考景爱公元十——十二世纪华北平原北部亚区交通与城市地理的研究李孝聪店代长安-夏州-天德军道路考王北辰楚在江淮地区的发展和孙叔敖开芍陂陈怀荃洞庭湖区历史农业地理的初步研究张步天徐霞客探长江源朱惠荣汝水变迁及其故道遗存尚景熙1523年浙江镇海灾害原因分析刘昌森书籍评介:小川琢治的《支那历史地理》王守春《历史地理》第10辑 1992年7月□庆贺侯仁之、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记候仁之教授的治学精神尹均科、韩光辉开拓创新用世益民——学习筱苏师治学业绩的体会辛德勇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谭其骧华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学、训诂互证示例何炳棣历史时期松花江流域农业开发与变迁李宾泓历史时期辽河流域的开发与地理环境关系郑川水冯季昌西夏农业区域的形成及其发展韩茂莉唐代水利发展的因素及影响钮海燕哈密地区水利开发的历史研究钮仲勋唐以前江西地方望姓考梁洪生旧中国江南三角洲农村的聚落和社区[日]滨岛敦俊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王振忠武汉市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刘盛佳月港的兴衰郑宝恒关于“都市(城市)”概念的历史地理定义考察王妙发郁越租当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地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研究张修佳春秋徐器与徐人活动地域初探李家和刘诗中斡赤斤故城的发现与研究米文平清代人口考辨王育民十世纪中叶前后高昌回鹘的西部疆界华涛唐朝时期安南都护北部地界的变迁尤中苏建灵段氏大理国建置考王颋福建政区建置的过程及其特点林汀水明朝初年出使西域僧人宗泐事迹补考邓锐龄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何业恒历史时期的中国野马、野驴的分布变迁文焕然黄淮平原仰韶暖期的气候特征探讨满志敏荆江历史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周凤琴苍梧考释陈怀荃□调查与研究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发现与研究冯永谦西汉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李并成□古籍研究中国古地理文献中地方等地刍议靳生禾师道刚《南齐书·州郡志》札记胡阿祥□《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修订札记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两项较大修改的说明周振鹤□书评学林拔萃之作——试评《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王守春□学术动态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讨论会综述王振忠□补白关于宋代在上海地区设置的市舶机构的两个问题一令郦道源任冀州镇东府长史的时间赵永复《太平寰宇记》局本优于万本一证王文楚以路为政区道名不自宋始李懋军《历史地理》(第十一辑) 1993年6月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邹逸麟西汉与唐代灌溉成就的比较研究周魁一陈茂山宋代岭南地区农业地理初探韩茂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初探曾昭璇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张修佳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胡阿祥中国历代移民的类型和特点葛剑雄黄淮海平原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初步研究吴松弟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研究韩光辉论西渭桥的位置与新近发现的沙河古桥辛德勇允吾、金城、榆中、勇士等古城址考陈守忠论唐代的三边章群党项发祥地——唐初“河曲十六州”研究郭声波明代三卫初设地研究董万仑北京郊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尹万科二千多年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之北界文焕然试论华南虎在长江三角洲的绝迹何业恒□《水经注》研究全租望与《水经注》陈桥驿《水经·漳水注》邯郸附近山川城医邑考孙继民郑良真□地图学史长久保赤和他的中国历史地图周振鹤鹤间和幸□古籍整理《延祐四明志·河渠考·湖》佚文辑存俞信芳□译丛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美]何炳棣著王振忠译北美历史地理学的现状与展望安德鲁·H·克拉克著姜道章译□学术动态《国家历史地图集》完成第一册编稿一得□补白关于《明代户口新探》、《清代人口考辨》两篇论文的质疑一读者郦道元未曾闲居九年赵永复《通鉴》庲降(都)督胡注辩正王振忠天涯何处觅“东野” 张志廉标点本《元和郡县图志》一处断句问题商榷马玉山《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1995年3月□纪念谭其骧(季龙)先生超迈乾嘉诸家的谭季龙先生史念海谭其骧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贡献曾昭璇回忆谭季龙老师陈桥驿追念恩师谭季龙教授邹逸麟用历史文献物资料研究气候冷暖变化的几个基本原理满志敏历史上黄河水沙变化的一些问题徐海亮辽代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张柏忠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蓝勇杭嘉湖平原生态演替与古文化兴衰的关系徐建春太湖地区孢粉资料与考古发现所阐述的人与环境之关系张明华江苏扬州西部距今4500年以来古植被与古环境萧家仪唐领余韩辉友番禺及番禺城考曾昭璇曾宪珊试论南宋末期桂林的城壕建设万竟君明清时期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城镇的变迁王振忠明清时期山西市镇的布局与类型马玉山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邵华木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施和金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华林甫宋代荆湖地区农业生产述论韩茂莉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传染病曹树基魏蜀间分界线的地理学分析侯甬坚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安徽的人口变动行龙唐代雄武军考张建设□《水经注》研究《水经注》关于广西水道传述说略白耀天□古籍研究敦煌石室出《贞元十道录》剑南道残卷考释王仲荦《唐两京城坊考》评述辛德勇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史料评说胡阿祥□历史地图研究南宋行在临安府的地图再现——历史地图学个案研究阎维民。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27卷 第5期2009年10月沉积学报ACT A SE D I M E NT OLOGI C A SI N I CA Vol .27 No 15Oct .2009文章编号:100020550(2009)0520787205收稿日期:2009208216沉积成岩作用研究的若干问题刘宝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610082)摘 要20世纪6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动力学的引入和低温低压下矿物相平衡的研究,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机地球化学大大促进了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

现在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包括大地构造、盆地分析、沉积学、物理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范围包括大、中、小尺度的各种作用的综合研究。

对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了沉积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聚集、储层性质的变化涉及沉积成岩的全过程;一些低温低压的层控固体矿产的富集涉及盆地沉积充填、盆山转化的岩相及流体的动力和物理化学行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工作都有重要进展。

近年来有关海洋沉积的研究、硅、锰、碳酸盐等沉积物形成、大地构造背景、同位素、有机物形成演化等的成岩过程的研究都有重要进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沉积成岩作用作者简介刘宝珺男 1931年出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地质学 E 2mail:liy@cdut .edu .cn中图分类号 P588.2文献标识码 A1 早期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大多重点放在对各种沉积岩石的描述,当时的岩石分类也主要是依据沉积岩一般的表面特征,划分出的岩石类型只能表明其结构、构造、成分等的差别,不能说明其成因上的差别,因之岩石类型不具有成因意义[1,2]。

20世纪40—50年代有人开始采用具有成因意义的碎屑成分对矿岩进行分类,因而划分的砂岩类别能表示其部分成因(如物源、成熟度、构造状况),在碎屑岩粒度的划分中考虑了其对数正态分布性质,所分出的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了解其水动力状况。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
综上所述 " 我 国 古 地 理 学 研 究 历 史 悠 久" 虽然 不同时期不 同 学 者 以 不 同 的 理 论 & 观 点 和 方 法" 以 不同的目的 和 侧 重 点 " 以 不 同 的 资 料 依 据" 对不同 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理 进行 了 研 究 " 推动了我 国古地理研究的发展 " 但上 述诸方 法 仍 存 在 共 同 的 不足
万方数据 古地理格局 " 缺 乏 相 对 具 体 的 地 质 体" 因而其勘探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第 & ’卷
表6
万方数据
第 ! 期 !!!!!!!!!!!!!! 田景春 " 等( 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第& ’卷 第!期 &%%# 年 ( 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B 3 > 2 . F8 2 3 A E9 D < ; > D ; @2 > C8 > P < 3 > = ; > A! !‘
, .4 & ’0 -4 ! 1 2 3 4& % % #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 & 田景春!, ,陈洪德!, ,覃建雄!,侯中健!,侯明才!,彭 ! 军!
# ! !$
’ 一是 怎 样 编 制 反 映 活 动 论 的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二是在二维平面图上怎 样反映 特 定 时 间 间 隔 内 某地区的 四 维 沉 积 发 育 史 % 前 者 涉 及 如 何 恢 复 古 海洋 & 古大陆 的 位 置 及 其 变 化 历 程 " 后者除涉及成 图单元的划 分 & 对 比 外" 尚存若干工作方法上的问 题" 其焦点是怎样选择等时 地质体 或 等 时 面 来 编 制 真正等 时 的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 即 层 序)岩 相 古 地 理 图 % 所谓层 序 )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就 是 以 层 序 地 层 学 理论为指导 "以体系域或相关界面为编 图 单 元 "所 编制的具等时性 & 成因连续性和 实 用 性 的 岩 相 古 地 理图 %

5第五讲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详解

5第五讲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详解

地层等厚图
华北地区太原组地层厚度图
华北地区太原组地层厚度图
华北地区山西组地层厚度图
一、厚度变化影响因素的判别
当整个沉积时期盆地保持均匀下沉,补偿又较适应的情况 下,厚度线变化与盆地轮廓和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盆地中央 厚度最大,向边缘逐渐减薄,这种大范围变化趋势主要受大地 构造因素控制,局部加厚或减薄主要受古地形起伏控制砂层厚 度局部加厚通常是三角洲砂体的核部位置。定量的判别厚度变 化与古构造和其它沉积条件变化之间的关系,可采用趋势面分 析方法。 所谓趋势面分析就是将地层资料或其实测资料分为代表大 范围因素与小范围因素的两个部分。大范围分量叫做趋势,作 成的图叫趋势面,而小范围因素是趋势的剩余,常叫做偏差。 这样就将一幅地层图分为两幅,一幅是趋势面图,另一幅是偏 差图。趋势面图有助于恢复沉积盆地总的面貌,而剩余偏差图 仅能反映局部地层厚度或岩性岩相的变异特点,如三角洲体系 或沿岸的其它沉积体系,乃法目前是我国石油系统常用的一种编图 方法。先以算术平均法求出各剖面中岩石类型厚度 及其百分含量,例如某剖面岩层总厚200米,其中砂 岩占100米、粉砂岩占60米,泥岩占40米,计算百分 比为,砂岩—50%、粉砂岩—30%、泥岩—20%。
岩石类型三角图百分比图解
百分比三角图内视具体情况划分为若干块,以能清晰地 表示出制图单元岩石类型变化特点为原则,力求少分;对每 块进行编号。根据每个剖面三种主要岩石类型的百分含量在 三角图上投点。再将每个剖面投点结果标在平面图的点旁, 分母是剖面号或井号,分子是岩石类型编号,将相同的编号 圈入同一个区,即成分区图,在三角图上相邻的方块,在乎 面分区图上亦应相邻。
制图单位主要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资料的丰富程度 和地质条件而决定的。大、中、小三种比例尺的一般划分是: 小比例尺图:<1/300万或<1/1000万,这种图件是全国性 的或大区域的,编图单位时间间隔为代或纪。 中比例尺图:1/300万~1/50万,这种图件范围一般为一个 沉积盆地,编图单位间隔为世或期。 大比例尺图:>1/50万,通常是为盆地内某一凹陷或地区 的深入一步勘探而编制的,制图单位为段、亚段或砂层组。 总之,沉积剖面或钻孔越多,资料越丰富,制图比例尺可以越 大。制图单位分得越详细,图件的精度也越高。在我国一些含 油盆地的勘探过程中,经常编制的是中—大比例尺的岩相古地 理图。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讲解

环渤海湾地区前第三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讲解
④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
辛集组
SQ12
凤山组
SQ8 SQ11 SQ9
张夏组 固山组
SB
长山组
SQ7
SQ6
徐庄组
SQ10
PT马鞍山组
河南登封剖面,寒武系辛集 组/马鞍山组剖面
张夏组
SQ7
徐庄组
SQ6
海 陆 过 渡 三 角 洲 沉 积 模 式
SQ5 SQ4 SQ3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SQ2 SQ1
此界面为海盆与 陆盆转换面
太原组
本溪组
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
三角洲沉积模式
海侵上超层序不整 合界面是以海侵面构筑 的层序不整合界面,形 成海侵上超不整合界面 的时期是盆地演化处于 海平面的主体上升时期, 其形成代表了盆地的构 造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同 步。
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
山西宁武剖面; 山东章丘 剖面;太原西山剖面 山西阳泉剖面;滨古 26 井 山东枣庄薛城袁家寨剖 面;滨古 26 井;庆古 2 桩古 28 井
生物灰岩 河口坝中的变形层理
潮上、潮间、潮下浅滩、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海湾、泻湖
寒武系、奥陶系
北京西山剖面下花园组剖面结构
新乡煤矿剖面,石千峰组
J1
SB
济源侏罗系辫状河沉积序列
雨痕 河南渑池剖面,寒武系 交错层理
(3)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山西阳泉剖面毛庄组-徐庄组 台地潮坪沉积剖面结构 博山东黑山剖面,下石盒子组
水下分流河道平行层理
河南渑池剖面,朱砂洞组
大 陆 体 系 组
曲流河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山西宁武陈家半沟剖面;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白垩系 二叠系、三叠系 辽宁瓦房店磨盘山剖面 北京平泉山弯子剖面 王斜 95 井;北京西山侏 罗系剖面; 河北峰峰剖面

《中图法》第5版K877类目下的类名考证

《中图法》第5版K877类目下的类名考证

“K877.9 其他古书契”的类目注释“帛书、砖文、陶文 等入 此”
得 到佐 证,只不过 这些 文字大 多是 以契 刻、铸等 方式 于 某 种
载体形式出现。
其 二 ,从 字 体 的 演 变 而 言 ,从 商 代 到 现 在 ,汉 字 形 体 的 演
变 可 分 为 两 个 大 的 阶 段 :古 文 字 阶 段 和 今 文 字 阶 段 。 传 统 的
定义为“古文字”就不难了。这可以从 3 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
证明。
其一,通过“H121 古文字”的类目注释“总论古代汉字(隶
书 成熟 以前 的汉字)的 著作入 此。专论某 一种 文字 ,如 甲 骨
文、金文等著作入 K877;总论古文字辨认和考释方法的著作
入 H028”可知,“古书契”就是指“古文字”,这一点也可以通过
k87中国文物考古k875各种用途器物k871各代文物考古k876各种材料器物k872地区文物考古k877古书契k873出土文物图录k878遗址考古k874民族文物考古k879美术考古k877古书契为k87中国文物考古的下位类根据在一个类系中类目的内涵逐次递增外延逐次递减上位类包含其所属下位类下位类具有上位类的属性的这一类目从属关系的特征以及同位类之间外延互不重合的原则可以认为k877古书契是有关中国古文字的考古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类名 类目划分 [分 类 号 ]G254.1
中国 图书 馆分类 编辑 委员 会在 对《中 国图 书 馆 分 类 法》 第 4 版(以下简称第 4 版)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由国家图书馆 出版社于 2010 年 9 月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 5 版(下 简称第 5 版)。此次修订确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 经济”、“TP 自动化 技术、计算机技术”、“U 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 政治、 法律”“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 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

第十一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第十一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第十一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Study and complilation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第一节相标志(Facies markers)学时:1学时基本内容:岩性相标志、地化相标志、古生物相标志重点:岩性相标志难点:地化相标志和古生物相标志教学思路:以前从沉积相讲到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因此本节教学以复习回顾为主,先讲相标志在相分析中的意义,再展开讲述三大类相标志。

主要参考书:刘宝珺、曾允孚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第二、三、八、九、十章,地质出版社,1985赵澄林、朱筱敏主编《沉积岩石学》附录(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提纲),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复习思考题:①相标志在相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②常用的岩性相标志有哪些?③哪些岩石类型具有明确的指相意义?④说明B、Sr/Br、Sr/Ca、Th/U、Mn/Fe、O18/O16、C13/C12等主要元素的指相意义⑤说明痕迹化石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提要:一、岩性标志1. 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

按成因可分为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其中自生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含铁自生矿物及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对古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良好的反映,是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

2. 岩石类型岩石类型本身不是鉴别沉积相的良好标志。

但与陆源碎屑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硅岩、蒸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有一定的指相性。

各类岩石的百分比或比率具有重要指相意义,以此类数据编制的岩石类型图是编制油区岩相古地理图的重要基础图件。

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如浊积岩等)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3. 自生矿物自生矿物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海绿石和鲕绿泥石都是含铁的硅酸盐矿物,为海相标志。

自生粘土矿物可反映水介质条件,大陆环境主要是酸性介质,以高岭石为主;海洋环境粘土沉积多以伊利石和蒙皂石为主。

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是海相标志。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石经院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石经院

沉积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许圣传老师课件主讲教材:岩相古地理学教程,刘宝珺余光明主编,地质矿产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1990 成都参考书:1.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刘宝珺曾允孚主編,地质出版社,19852.沉积岩石学,刘宝珺主編,地质出版社,19803.沉积岩和沉积矿床,何起祥主編,地质出版社,1978第一章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概述的来源、沉积环境、沉积条件、沉积期的气候、沉积后的成岩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因素所控制,也对沉积岩石进行了描述性的讨论,那么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更深入对沉积岩石形成环境进行分析性的讨论。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以沉积岩石学做为基础,是实践性、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并具有发展沉积学理论和沉积矿产资源预测,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球表面约有75%的面积覆盖着沉积(物)岩。

这个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极其重要的矿产资源。

这个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现代沉积物形成的环境、条件及其气候特征,对古代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推断。

这就是说“将今比古”法研究。

从而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的研究,建立地质作用模式到深化沉积学理论的研究。

教学方法及要求: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课堂讲授及讨论,课外作业;随着课程进度完成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综述性大作业。

第一节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概念1.沉积环境的概念地质学所讲的“环境”是从地理学中引进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地理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冰川、海洋••••••等。

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

沉积学者所研究的是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称之为沉积环境。

沉积学者如何表述沉积环境:按照R.C塞利(1976)的意见沉积环境就是“在物理学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表面”。

物理学的:风、波浪和流水的速度、方向和变化,气候作用等。

化学的:覆盖沉积环境的水的成分,汇聚区的岩石的地球化的性质。

生物学的;包括动物和植物两类生物的作用。

中文图书财产帐

中文图书财产帐

Java程序设计基础 Python即学即用 SQL Server监控和诊断 数据结构编程实验:大学程序设计课程与竞赛训练教材 Word Excel PowerPoint 2013高效办公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极客电台:谁动了我的网络资产 3ds max三维制作实例教程 Illustrator CC实例教程 中文版Photoshop CC从入门到精通 中文版Photoshop CC基础教程 中文版CorelDRAW X7基础教程 CorelDRAW X7商业设计案例精粹 Illustrator完全实战技术手册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及应用 AutoCAD2016基础教程及应用实例 CINEMA 4D R17完全学习手册 Maya材质灯光渲染的艺术 Visio 2016图形设计从新手到高手 Python高手之路 中文版3ds Max 2014从入门到精通:全彩版 中文版Illustrator CC基础教程 AutoCAD 2013中文版实例教程 论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 现代微生物发酵及技术教程 3D打印建模:Autodesk 123D Design详解与实战 一菜一故事 走进智能家居 日本建筑与生活简史 中国园林史年表 中国古典园林史 3ds Max / VRay室内效果图案例技能实训教程 家居空间与软装布置搭配全书 交往与空间 船舶静力学 舰艇静力学 结构动力学续篇 环境化学 绿色技术 国学概论新编
细胞培养实验手册 仿生学导论 化石 恐龙与史前生命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生物学进展 细菌分子遗传学 固氮微生物学 植物内生菌 植物生物学 植物细胞分化与器官发生 植物生理学 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奥托手绘彩色植物图谱 欧洲花卉 鲸与海豚 昆虫 昆虫 普通动物学 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和特殊应用指南 两栖与爬行动物:全世界400多种两栖与爬行动物的彩色图鉴 鸟 哺乳动物 蝴蝶与蛾 精编人类遗传学实验指南 中国药用植物.第三辑(十一-十五) 中国药用植物.第三辑(十一-十五) 中国药用植物.第三辑(十一-十五) 700种中草药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无内之物 神经生物学 快乐从何而来:人脑与认知新解 生机无限:医学2.0 箱庭疗法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其和日格(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Qihirag.lee(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摘要: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地形图测绘绪论

地形图测绘绪论

• 例2:秦代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 枢纽工程,曾用一个石头人来标定水位, 当水位超过石头人的肩时,下游将受到洪 水的威胁;当水位低于石头人的脚背时, 下游将出现干旱。这种标定水位的办法与 现代水位测量的原理完全一样。
• •
军事、交通运输的需要----旅行、航海等 测量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战争的促进。中 国战国时期修筑的午道,公元前210年秦始 皇修建的“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直道, 古罗马构筑的兵道,以及公元前218年欧洲 修建的通向意大利的“汉尼拨通道”等, 都是著名的军用道路。修建中应用了测量 工具进行地形勘测、定线测量和隧道定向 开挖测量。 • 唐代李筌指出“以水佐攻者强,……, 先设水平测其高下,可以漂城,灌军,浸 营,败将也”,说明了测量地势高低对军 事成败的作用。
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
长沙国深平防区 地形图
亦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西汉 文帝),成图于 公元前168年以前。比例 尺约为1:180 000,相 当于汉代一寸折十里, 地图幅面为纵96cm、横 96cm。原图上本无名, 因地图内容包含山川、 道路、城镇等要素,故 取名“地形图”。 1973 年12月发掘湖南长沙市 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时 出土。绢底彩绘,现藏 于湖南省博物馆。
1718古代地图作品介绍地图的起源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由清康熙帝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合作历经十年测制的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采用经纬差各一度的梯形经纬网格详细地表示了地形水系居民地间相对集团及其汉字名称并在边疆地区加注满文
测量学
•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测量信息是重要 的信息。 • 国防建设中、军事中、导弹的发射、空间 武器的、人造卫星航天器的发射都用到测 量学。 • 在工程建设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物 勘察设计的各阶段要求用到各种比例尺的 地形图,工城镇的规划选择厂址,交通和 各个管线的总平面图和施工设计的。 • 另一方面,我国测量学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6章 古地理分析与编图

第6章 古地理分析与编图

(2)对于碳酸盐岩剖面的观察,重点应放在结构、层理厚度、生物组 合的观察上。
第二节 古地理综合编图
三、野外工作 2.野外沉积相分析
1)沉积相标志观察 根据沉积物中的相标志对沉积环境作出判断时,无论是碎屑岩还 是碳酸盐岩,都应该既有重点研究又有综合分析,不能只根据个别标 志作出判断。 一个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立环境,必 然在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其它方面都留下其特有的一系列烙印, 而不仅仅是个别标志。 另一方面,沉积岩中某些组构特征,并不具有环境专属性,例如 潮坪中的透镜状和波状层理,在湖岸环境中也能出现。粒序层理可以 在浊流、风暴流、三角洲、决口扇等环境的沉积物中出现。
在确定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时,还应考虑到成图单元的合理性。
第二节 古地理综合编图
三、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是沉积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基础。
主要是通过测制沉积相剖面,系统研究剖面的
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和生态特点、
遗迹化石等各种能够判别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并
收集各种古流向数据,划分岩石的成因单元,综合 分析剖面的层序结构特点,初步确定沉积相类型。
第一节 古地理分析与重建
二、物源区分析
来自各种大地构造环境的砂岩成分 三角图解(Dickinson等,1979)
第一节 古地理分析与重建
二、物源区分析 物源区母岩性质的确定
第一节 古地理分析与重建
三、古水流分析
1、古水流测量 (1)古水流测量 (2)古流向的校正 2、古水流测量的构造 (1)交错层理 (2)波痕 (3)底面构造
基础图件和综合图件的编制14地层水矿化度图15化石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布图划分相带和鉴别相的标志16电测曲线特征图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玛电阻率以及地层倾角测井等电测曲线综合分析划分岩性和韵律特征建立沉积模式17砂体几何形态图18煤层暗色泥岩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沉积环境类型指示生油气中心19碳酸盐岩石灰岩厚度等值线图沉积环境类型指示海侵方向及沉积中心四室内工作与综合编图标本无需切片处理而代之在标本表面涂上一层铂金当电子撞击标本表面各点时便产生次及电子呈现立体状态可观察标本的形状及表面的特征

论古地理图_冯增昭

论古地理图_冯增昭

冯增昭,男,1926 年生,1952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 。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教授, 主 文献标志码: A
mail: Jpalaeo1999@163.com。 要从事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E中图分类号: P531
On palaeogeographic map
Feng Zengzhao来自的方法或方法论,相当于 “巧妇 ” 的手艺。 第三, , 即 “巧妇 ” 作 是作出的古地理图,相当于 “炊 ” 出的饭或美食佳肴。 总之,编制古地理图的资料是第一位的。没有 资料,或资料的可信度和代表性有问题,任何高明 的古地理学家,也作不出令人信服的古地理图。
3
编制古地理图的方法问题
2. 2
资料的代表性
tics in geological history periods and human history period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 of palaeogeographic study. The author, as the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 Chinese Edition and English Edition,aimed at the problems of the articles submitted to and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the relevant papers and books of others,and integrated with my practice of palaeogeographic study and mapping ,wrote this paper.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data of palaeogeographic mapping ,the problems of palaeogeographic mapping method ,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mapping method —methodology of quantitative palaeogeography ” ,i. e. the “four steps mapping method ” , the nomenclature of each palaeogeographic unit in palaeogeographic map , the explanation of each palaeogeographic unit in palaeogeographic map , the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industrial significance of palaeogeograhic map and palaeogeographic article and book ,the evaluative standards of palaeogeographic map and palaeogeographic article and book , selfevaluation,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authors,readers and human society. Criticisms and corrections are welcome. Key words

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第八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第八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第八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佚名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于1989年6月6日至10日在成都市召开了第八次工作会议,共24个单位的42位代表参加。

地矿部地勘司、直管局、石油海洋局、教育司及地科院等领导部门的代表均莅会指导。

会前邀请的13个省(区)地矿局和
3个大区石油地质局,因受交通等影响,只广东、湖南、四川、云南、河南、陕西、
辽宁局和西南石油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协作组组长刘宝珺教授主持。

这次工作会议正值协作组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因此,会议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回顾、交【总页数】1页(P53-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J],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
建雄;彭军
2.第八次石油物探情报协作组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J], 秦永禄
3.环保高压下,草铵膦如何健康稳定发展?——2018年草铵膦产品协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J], 无
4.岩相古地理优势相方法及应用——兼谈"广义"与"狭义"岩相古地理及若干新的研究方向 [J], 李增学;李莹;刘海燕;王东东;王平丽;宋广增;李晓静;贾强;赵洪刚
5.兵器工业档案工作北京协作组、豫鄂湘粤协作组联合召开2006年工作会议 [J], 卫中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形图图式split3

地形图图式split3
4.3.13 海 上 固 定 的 长 期 作 为 开 采 石 油 、天 然 气 等 矿 产 的 钻 井 架 及 作 业 平 台 。 用 实 线 表 示 轮 廓 ,在 井 架 位 置 配 置 符 号 ,并 加 注 相 应 的 产 品 名 称 ,如 “油 ”、“气 ”等 字 。
4.3.14 为 勘 探 各 种 矿 床 、地 层 岩 性 和 地 质 构 造 等 情 况 ,由 地 面 垂 直 向 下 挖 掘 的 井 和 坑 。 不 分 外 形 ,均 用 此 符 号 表 示 。 图 上 超 过 符 号 尺 寸 的 用 实 线 表 示 轮 廓 ,其 内 配 置 符 号 。
简 要 说 明 4.3.40 用 于 积 肥 的 池 子 ,如 粪 池 、沤 池 等 。
氨 气 池 、沼 气 池 分 别 加 注 “氨 ”、“沼 ”字 。
4.3.41 专 指 进 行 中 、小 学 教 育 及 职 业 教 育 的 机 构 与 场 所 ,不 包 括 大 学 。 1∶2000地形图上当图内 容 纳 不 下 名 称 注 记 时,可 用 符 号 代 替 名 称 注 记,符 号 表 示 在 主 要 建 筑
25



a
瓦b
1.0 2.2
2.2
a1
a2
b
a
传送带
b
传送带
c
传送带
2.0
1.0
a
b
a
漏 斗
1.0 2.5
1.0
1.2 2.5
2.5
1.0 1.0
1.0 2.0
b
漏 斗
3.0
1.0
c
2.0
漏斗
漏斗
1.0
1.0
d
1.0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2)岩相古地理图编图原则和图面内容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划分
早期成岩阶段:250m 中期成岩阶段:2000m 晚期成岩阶段 表生成岩阶段 海底-浅埋藏成岩环境:0~250m
成岩环境 划分
中埋藏成岩环境:250~2000m 深埋藏成岩环境:>2000m 表生成岩环境:(地表、近地表)
T
晚期①
T7 4
中 下 奥 陶 统 O1+2
灰岩
T74 中期① 一 间 藻礁灰岩 大 房 灰岩 陆 组 边 缘 碳 酸 盐 序 列
鹰山组
灰岩 灰岩+白云岩 白云岩
T81 早期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3)地层、岩相综合柱状图:
实测主干剖面—1:2000、观察辅助剖面—1:5000
石油地质 层序地层 沉 生 界 分厚累 特征 积 岩性 岩石 物 海平面 面备 计 岩性柱 厚 构 描述 组合 化 体 层序 升降 沉积 生储盖 特 注 系统群组段层度度 造 石 系 划分 相 组合 征 域 年代 地层 岩石 地层
P2-B 晚二叠世沉积盆地
盆地基底为D-C 地层 盆地基底为PZ1-2 地层
PZ1-2
PZ1-2
P2
阿尔伯达盆地 早白垩世下Mannville群冲积体系
海盆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古喀斯特面 油储层
无沉积区— 古喀斯特
陆源区
陆源区 陆 河
无 沉 积 区 无 沉 积 河 区
冲 积 体 系
流源


陆 源
大相
大 陆

相-古陆、冲积扇、河流(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深湖
海陆过渡相-陆缘近海湖泊、河口湾、三角洲
海相沉积区-潮坪、泻湖、障壁岛和砂坝、潮汐通道及三角洲、滨岸、 滨岸三角洲、陆棚、缓坡、台地(局限、孤立、开阔台地) 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大陆斜坡、深海盆地
亚 相
实测剖面至少1条、辅助剖面2-3条 关键相区:相关资料点、路线剖面或部分追踪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前陆盆地迁移和转换面及层序等时格架
T22-T3前陆碳酸盐缓坡
T31 T22
T32-3 三角洲
碳酸盐台地
T11
浊积岩盆地
T21
地质模型
沉积-构造转换面
T32 诺利期须家河组
T22 - T31 卡尼期马鞍塘组
地震剖面反映盆地格架
T50
塔里木盆地过古城墟隆起 TZ03-388NW地震地质解释
大 陆 边 缘 体 系 域 组 合
层序上界面
体 系 域 组 合 高位体系域 凝缩段-最大海泛面 海侵体系域-海侵面 低位体系域 层序下界面
岩石地层界面 岩石地层单元
生物层-低能沉积 岩石地层单元
岩石地层界面
大陆边缘下切谷复合砂体的层序结构:多个砂体
大区和洲际性沉积对比 界面上沉积物的性质-底面 界面下沉积物的性质-顶面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岩相古地理编图单元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 层序地层学应用的基本条件: 1)在同一构造单元内或板内的同一盆地等时 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分析和对比指导油 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2)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部位的盆地层序等时 对比具相对性 大区和洲际性沉积对比:等时性应以转换面为准 插入PPT
文图均制电子文档上交
等厚线:间距100m或200m 物源区:分古陆和古隆起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1、野外剖面测制
任务要求
实测主干剖面1:2000、观察剖面1:5000、 重要烃源岩、储集层段1:500 地质大剖面(造山带区) 地层沉积相剖面(沉积盆地区)
地层划分
岩石地层、沉积相、储层——工作重点 沉积相标志、沉积体系域调查——基础

古 地 盆山等时性的构 对比依据 理 造动态转化 研究中心 图 沉积盆地
技术 • 编图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方法 • 点、面相结合
突出重点含油气盆地
• 主、辅图相结合
主(岩石组合、优势相) 辅(各块体动态变化)
强调构造控盆、盆地控相和构造转换控流体的认识观
恢复中国大陆的聚合、盆地演化过程及能源矿产的关系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3、野外记录
岩性、沉积特征、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相、生储盖等 针对岩性的不同(碎屑岩、碳酸盐岩)描述相应的沉积序列、层理等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体系域界面、层序组成 绘制信手剖面图、素描图 描述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地貌
4、原始资料登记卡片
所有资料作卡片——格式见文字
5、Mapgis制图
无沉积区— 古喀斯特

区域性中小比例
早寒武世中国古大陆复原图 塔盆、扬子与华夏均分布在南半球
塔里木块大幅度右旋
许效松1996,许效松、陈焕疆、马力2001修编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全球构造活动论 指导思想 全 构造演化阶段论 国 板块构造 构 现代沉积地质学 研究思路 岩 现代地层学 相 层序地层学 • 露头、钻井、地球物理相结合 • 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 • 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
车 尔
SE
T60
T74 T80
O3
臣 断 裂
岩隆
C
塔里木盆地南北向构造—古地理格架
塘 塘 塔中台地 北 北 台坳 台 台 塔中古隆 地 地 唐古巴斯 中高能沉积 坳陷 高能沉积
塔北台地 阿满坳陷 低能沉积环境
塔北古隆 高能沉积环境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4、主要盆地、构造区块岩相古地理图(1:250万)
恢复地质历史中的古地理— 目标: 1)地史中全球和洲际洋、陆板块的裂解与聚合, 海陆转换与造山过程,并力图复 2)全球构造旋回、古气候旋回与成矿旋回的对应关系, 海陆重组和矿产资源再分配 3)重塑地质历史中沉积盆地空间展布、 研究沉积区与剥蚀区转换及沉积相配置、 探索沉积和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
4)沉积相剖面和盆地演化模式图
5)地震大剖面、地球物理大剖面解译 反映海、陆相盆地的构架
J
T2-3
T1
P3
晚三叠世末钦防海转为陆相 碳酸盐岩
C D 钦防盆地-演化 构造-沉积转换面
T P2/P1,T1/ P2, 2-3/T1, J/ T2-3
Tu
SL-2
P1-2
盆地 构造反转面 暴露面
SL-1
硅 质 岩
1.总结20世纪以来至2006年的地质工作成果, 该套古地理图作为里程碑性的成果, 其使用价值至少应延续25-30年—地质周期
达到四个地学目标: (1)、中国古大陆的聚合史、聚合过程;地史中的洋陆转换和中 国大陆的构造格局与盆地配置。 (2)、地质历史中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主构造运动幕次事件的 关系。 (3)、中国古大陆主要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对周边沉积盆地的展 布、岩相配置的动态制约,恢复造山带的岩相古地理,探 索沉积相与油气地质条件组合的关系。 (4)、编制南华纪—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图。 全国古地理图的比例尺采用1:500万; 构造分隔的陆块或大盆地以1:250万编图;
加里东构造 旋回
T60 晚期②
0
T7 2
T7 2
T7 4
T7 4 饥 饿 沉 积
泥质粉砂岩 7 上 粉砂岩+ 桑 +砂屑灰岩 细砂岩+ 部 泥岩 塔 透镜体 磨前 木 拉陆 O32 泥岩+ 组 泥岩-泥质 石水 粉砂岩+ 下 粉砂岩 砾屑灰岩 T72 中期② 含砾砂岩 泥质灰岩 +粉砂岩 瘤状灰岩 +泥岩 前 良 泥岩+ 里 丘礁灰岩 淹陆 粉砂岩 塔 颗粒灰岩 没碳 台酸 下 粉砂岩 格 生物丘 部 +灰岩 组 地盐 缓 灰泥丘 1 泥岩+ 坡 O3 泥质灰岩 泥灰岩 条带灰岩
1)塔里木盆地 2)华北地区 3)上扬子区、四川盆地
5、实际材料图
按断代或与图幅对应 资料点编号:以省为单位,举例
TA-S-001——早三叠世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B-S-001——中三叠世安尼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C-S-001——晚三叠世卡尼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D-S-001——晚三叠世诺利-瑞替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6、文字报告(××××××字)待定
图文并茂 、附照片(数码)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1、编图原则—资料依据
露头(实测剖面、辅助剖面) 钻井、地震、地球物理大剖面 辅助参考点(利用区调图幅) 专著、各种文献
2、成图比例尺
1:500万
3、图面表示方法:
底图:1:250万地理图 资料点位置与1:250万地质露头附和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007年3月20
中国南华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编图 规范与工作细则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1、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和表示方法
280Ma-二叠纪 欧亚北部构造古地理复原
(俄罗斯板块研究所1997)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北天山褶皱带 塔里木盆地
华南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东特提斯多岛洋构造—古地理复原
(颜佳新,1999)
新西伯利亚晚二叠世 油盆地 露头构造古地理 A 油 气 勘 探 目 的 层 展 布 有 效 范 围 和 区 块 选 择 B 沉 积 盆 地 基 底 性 质 和 残 留 盆 地 构 造 分 隔 C 现 构 造 对 盆 地 破 坏 和 火 山 活 动 P2
3、地层、沉积相系统图件:三项
1)地层对比表:以构造区块为对比单元(岩石地层、生物地层)
并对应编图系统
2)与图面相对应的地层、岩相柱状对比图(岩性、沉积序列)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地层对比—反映编图单元、可对比的构造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