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珺--古地理编图规范070326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沉积区— 古喀斯特
区
区域性中小比例
早寒武世中国古大陆复原图 塔盆、扬子与华夏均分布在南半球
塔里木块大幅度右旋
许效松1996,许效松、陈焕疆、马力2001修编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全球构造活动论 指导思想 全 构造演化阶段论 国 板块构造 构 现代沉积地质学 研究思路 岩 现代地层学 相 层序地层学 • 露头、钻井、地球物理相结合 • 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 • 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
大 陆 边 缘 体 系 域 组 合
层序上界面
体 系 域 组 合 高位体系域 凝缩段-最大海泛面 海侵体系域-海侵面 低位体系域 层序下界面
岩石地层界面 岩石地层单元
生物层-低能沉积 岩石地层单元
岩石地层界面
大陆边缘下切谷复合砂体的层序结构:多个砂体
大区和洲际性沉积对比 界面上沉积物的性质-底面 界面下沉积物的性质-顶面
6、文字报告(××××××字)待定
图文并茂 、附照片(数码)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1、编图原则—资料依据
露头(实测剖面、辅助剖面) 钻井、地震、地球物理大剖面 辅助参考点(利用区调图幅) 专著、各种文献
2、成图比例尺
1:500万
3、图面表示方法:
底图:1:250万地理图 资料点位置与1:250万地质露头附和
1.总结20世纪以来至2006年的地质工作成果, 该套古地理图作为里程碑性的成果, 其使用价值至少应延续25-30年—地质周期
达到四个地学目标: (1)、中国古大陆的聚合史、聚合过程;地史中的洋陆转换和中 国大陆的构造格局与盆地配置。 (2)、地质历史中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主构造运动幕次事件的 关系。 (3)、中国古大陆主要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对周边沉积盆地的展 布、岩相配置的动态制约,恢复造山带的岩相古地理,探 索沉积相与油气地质条件组合的关系。 (4)、编制南华纪—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图。 全国古地理图的比例尺采用1:500万; 构造分隔的陆块或大盆地以1:250万编图;
T
晚期①
T7 4
中 下 奥 陶 统 O1+2
灰岩
T74 中期① 一 间 藻礁灰岩 大 房 灰岩 陆 组 边 缘 碳 酸 盐 序 列
鹰山组
灰岩 灰岩+白云岩 白云岩
T81 早期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3)地层、岩相综合柱状图:
实测主干剖面—1:2000、观察辅助剖面—1:5000
石油地质 层序地层 沉 生 界 分厚累 特征 积 岩性 岩石 物 海平面 面备 计 岩性柱 厚 构 描述 组合 化 体 层序 升降 沉积 生储盖 特 注 系统群组段层度度 造 石 系 划分 相 组合 征 域 年代 地层 岩石 地层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岩相古地理编图单元与层序地层学的关系 层序地层学应用的基本条件: 1)在同一构造单元内或板内的同一盆地等时 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分析和对比指导油 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2)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部位的盆地层序等时 对比具相对性 大区和洲际性沉积对比:等时性应以转换面为准 插入PPT
3、地层、沉积相系统图件:三项
1)地层对比表:以构造区块为对比单元(岩石地层、生物地层)
并对应编图系统
2)与图面相对应的地层、岩相柱状对比图(岩性、沉积序列)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地层对比—反映编图单元、可对比的构造界面
塔里木盆地边缘与塔北 塔 中 地 区 台缘-上陆架 台 地 区
塔塔尔塔格 柯坪塔格组 塔塔尔塔格 柯坪塔格组
《岩石地层地质调查方法指南》《野外石油地质调查规范》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2、路线剖面
主干剖面
控制研究区地质体骨架, 各类地质体、界面特征及沉积标志
辅助剖面
重要地质现象和储层体追索
地质观察点
地层、地质体的界面性质、特征及相互关系和空间变化
目的:观察区域内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分析地层、沉积与油气地质特征的纵横向分布规律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007年3月20
中国南华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编图 规范与工作细则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二、岩相古地理编图指导思路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1、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和表示方法
盆—山 转换过程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1、构造图系列
1)前南华系基底图(太古代、早中元古代基底,包括造山带内的残块) 2)大地构造单元图—造山带用大地构造相注明时代 3)地质历史期中的构造演化与盆地类型图(泛大陆解体—喜山期,共6张) 4)构造演化剖面图
2、岩相古地理系列
南华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图45张(1:500万) 小比例尺构造-古地理复原图 1:2000万或1:3000万
造
古 地 盆山等时性的构 对比依据 理 造动态转化 研究中心 图 沉积盆地
技术 • 编图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方法 • 点、面相结合
突出重点含油气盆地
• 主、辅图相结合
主(岩石组合、优势相) 辅(各块体动态变化)
强调构造控盆、盆地控相和构造转换控流体的认识观
恢复中国大陆的聚合、盆地演化过程及能源矿产的关系
车 尔
SE
T60
T74 T80
O3
臣 断 裂
岩隆
C
塔里木盆地南北向构造—古地理格架
塘 塘 塔中台地 北 北 台坳 台 台 塔中古隆 地 地 唐古巴斯 中高能沉积 坳陷 高能沉积
塔北台地 阿满坳陷 低能沉积环境
塔北古隆 高能沉积环境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4、主要盆地、构造区块岩相古地理图(1:250万)
P2-B 晚二叠世沉积盆地
盆地基底为D-C 地层 盆地基底为PZ1-2 地层
PZ1-2
PZ1-2
P2
阿尔伯达盆地 早白垩世下Mannville群冲积体系
海盆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古喀斯特面 油储层
无沉积区— 古喀斯特
陆源区
陆源区 陆 河
无 沉 积 区 无 沉 积 河 区
冲 积 体 系
流源
流
区
陆 源
加里东构造 旋回
T60 晚期②
0
T7 2
T7 2
T7 4
T7 4 饥 饿 沉 积
泥质粉砂岩 7 上 粉砂岩+ 桑 +砂屑灰岩 细砂岩+ 部 泥岩 塔 透镜体 磨前 木 拉陆 O32 泥岩+ 组 泥岩-泥质 石水 粉砂岩+ 下 粉砂岩 砾屑灰岩 T72 中期② 含砾砂岩 泥质灰岩 +粉砂岩 瘤状灰岩 +泥岩 前 良 泥岩+ 里 丘礁灰岩 淹陆 粉砂岩 塔 颗粒灰岩 没碳 台酸 下 粉砂岩 格 生物丘 部 +灰岩 组 地盐 缓 灰泥丘 1 泥岩+ 坡 O3 泥质灰岩 泥灰岩 条带灰岩
三、全国岩相古地理图包括的基本图件
前陆盆地迁移和转换面及层序等时格架
T22-T3前陆碳酸盐缓坡
T31 T22
T32-3 三角洲
碳酸盐台地
T11
浊积岩盆地
T21
地质模型
沉积-构造转换面
T32 诺利期须家河组
T22 - T31 卡尼期马鞍塘组
地震剖面反映盆地格架
T50
塔里木盆地过古城墟隆起 TZ03-388NW地震地质解释
1)塔里木盆地 2)华北地区 3)上扬子区、四川盆地
5、实际材料图
按断代或与图幅对应 资料点编号:以省为单位,举例
TA-S-001——早三叠世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B-S-001——中三叠世安尼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C-S-001——晚三叠世卡尼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TD-S-001——晚三叠世诺利-瑞替阶四川第一号相剖面点
恢复地质历史中的古地理— 目标: 1)地史中全球和洲际洋、陆板块的裂解与聚合, 海陆转换与造山过程,并力图复 2)全球构造旋回、古气候旋回与成矿旋回的对应关系, 海陆重组和矿产资源再分配 3)重塑地质历史中沉积盆地空间展布、 研究沉积区与剥蚀区转换及沉积相配置、 探索沉积和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
文图均制电子文档上交
大相
大 陆
相
相-古陆、冲积扇、河流(辫状河、曲流河)、滨浅湖、深湖
海陆过渡相-陆缘近海湖泊、河口湾、三角洲
海相沉积区-潮坪、泻湖、障壁岛和砂坝、潮汐通道及三角洲、滨岸、 滨岸三角洲、陆棚、缓坡、台地(局限、孤立、开阔台地) 台地边缘浅滩、生物礁、大陆斜坡、深海盆地
亚 相
实测剖面至少1条、辅助剖面2-3条 关键相区:相关资料点、路线剖面或部分追踪
280Ma-二叠纪 欧亚北部构造古地理复原
(俄罗斯板块研究所1997)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泛
大
洋
北天山褶皱带 塔里木盆地
华南
一、岩相古地理研究目标
东特提斯多岛洋构造—古地理复原
(颜佳新,1999)
新西伯利亚晚二叠世 油盆地 露头构造古地理 A 油 气 勘 探 目 的 层 展 布 有 效 范 围 和 区 块 选 择 B 沉 积 盆 地 基 底 性 质 和 残 留 盆 地 构 造 分 隔 C 现 构 造 对 盆 地 破 坏 和 火 山 活 动 P2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2)岩相古地理图编图原则和图面内容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划分
早期成岩阶段:250m 中期成岩阶段:2000m 晚期成岩阶段 表生成岩阶段 海底-浅埋藏成岩环境:0~250m
成岩环境 划分
中埋藏成岩环境:250~2000m 深埋藏成岩环境:>2000m 表生成岩环境:(地表、近地表)
时间损失量
新的海岸上超 构造运动间断
界面是两个面的复合面+时间损失量
ຫໍສະໝຸດ Baidu
海平面下降.构造运 动无沉积或剥蚀 穿时界面
全球与区际的层序界面与盆地演化转换面复合
等时性 层序. 岩石. 生物. 地层界面
盆地沉积转换面 海平面变化
盆地构造转换面 构造运动
沉积、构造转换 面迭加效应
层序不整合面与盆地演化转换面耦合
4)沉积相剖面和盆地演化模式图
5)地震大剖面、地球物理大剖面解译 反映海、陆相盆地的构架
J
T2-3
T1
P3
晚三叠世末钦防海转为陆相 碳酸盐岩
C D 钦防盆地-演化 构造-沉积转换面
T P2/P1,T1/ P2, 2-3/T1, J/ T2-3
Tu
SL-2
P1-2
盆地 构造反转面 暴露面
SL-1
硅 质 岩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2)岩相古地理图编图原则和图面内容 以不同地史期的结合带为边界
双线表示并注明性质:拉张、俯冲碰撞
优势相、压缩相:岩石组合符号表示
岩石类型划分 :依据《沉积岩石学》(刘宝珺等,1980)、曾允孚等(1986) 碎屑岩(成分-成因分类)、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 沉积相划分:依据《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刘宝珺等,1986)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3、野外记录
岩性、沉积特征、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相、生储盖等 针对岩性的不同(碎屑岩、碳酸盐岩)描述相应的沉积序列、层理等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体系域界面、层序组成 绘制信手剖面图、素描图 描述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地貌
4、原始资料登记卡片
所有资料作卡片——格式见文字
5、Mapgis制图
等厚线:间距100m或200m 物源区:分古陆和古隆起
五、原始资料收集与积累 1、野外剖面测制
任务要求
实测主干剖面1:2000、观察剖面1:5000、 重要烃源岩、储集层段1:500 地质大剖面(造山带区) 地层沉积相剖面(沉积盆地区)
地层划分
岩石地层、沉积相、储层——工作重点 沉积相标志、沉积体系域调查——基础
四、编图原则、方法和表示内容
1)构造图类编图原则
造山带与盆地的关系、盆山结合带
造 山 带
结合带
分出洋壳-蛇绿岩、岛弧、大陆边缘卷入体 弧后、大陆边缘
弧陆带碰撞
大规模逆冲带
构造图:地质历史演化阶段论和反演法表示 盆地类型:板块中的位置、大陆边缘性质、基底类型、动力作用
按Klein分五种类型 陆壳基底—克拉通盆地和克拉通边缘 大陆边缘盆地:陆壳基底—被动边缘、过渡壳 岛弧盆地系列 转换边缘盆地 碰撞类盆地—前陆盆地 陆相盆地据动力性质划分:断陷、断坳、走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