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达的境界_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

合集下载

马斯洛简介

马斯洛简介

编辑本段马斯洛简介【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

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

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

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

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

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等。

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既无我,也无他人或他物;对于对象的体验被幻化为整个世界;同时意义和价值被返回给审美主体;主体的情绪是完美和狂喜,主体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析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成因【正文】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毕生致力于“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他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理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的最高目标。

所谓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就是人的潜能(如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的充分发挥。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产生,有赖于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满足。

由于人的需要的多层级性,决定了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每一次自我实现的满足,都会引导人们达到更“丰满”的自我实现。

本文想就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形成作一分析,以探讨其理论形成的条件及给与我们的启示。

一、“自我实现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马斯洛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童年:“我是一个生活在周围都是非犹太人之中的犹太儿童。

这种处境倒有点象一名最初被录取到白人学校就读的黑人儿童,我感到既孤独又痛苦。

可以说,我是在图书馆,在书堆中,在没有亲朋好友的状况中长大的。

”[①]童年没有朋友、没有欢乐、孤独不幸的马斯洛,靠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努力,反而在图书馆和书堆中养成了潜心读书、喜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这为马斯洛一生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学术思想的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斯洛在他人生的早期阶段,曾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进行过多方面的学习的考察活动。

30年代末40年代初,欧洲一些最优秀的学者慑于法西斯希特勒的迫害,纷纷逃离纳粹德国,来到美国。

马斯洛就在这些杰出的学者中竭力寻找朋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

他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特海默直接指导下研究整体论,他认真钻研和学习阿德勒、霍尼和弗洛姆的著作和学说,从而深刻认识到社会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他还在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进行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在著名人类文化学家贝尼迪的指导下学习研究人类学。

马斯洛还对美国北部印第安部落进行过现场调查,发现人类具有潜在的跨文化的基本本性。

这些多方面的学习和影响,使马斯洛着实增添了日后研究“自我实现理论”的功力。

二、“自我实现理论”形成的直接原因1、认识到传统心理学的暗淡面马斯洛曾一度醉心于行为主义,并认为研究行为主义是研究心理学的真正途径,只有行为主义可以改变世界。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

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

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

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人文主义心理学

人文主义心理学

内容
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自我同一性原则 :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 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启发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 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美育原则 :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超越性原则 :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 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5.价值原则 :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 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 斯(Carl Rogers)。其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 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出将实验-客观范式(experimental-objective
paradigm)和经验-主观范式
(esperimental-subjective paradigm)统合起来的新构想,突出了开放研究、整体分
析和多学科式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根据心理学对象决定心理学方法的原则,反对以方法为中心而主张 以问题为中心,这既是对行为主义以方法为准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种反抗,又是对各种 各样方法中心主义的一种批判。不仅如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还抨击了自冯特开始主流 心理学长期依据牛顿-笛卡尔范式(牛顿,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仿效自然科 学来建构其理论模式,其结果导致心理学陷入机械论、还原论、元素主义和简单化的境 地。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积极意义在于: (1)反对心理学中僵死的方法论和实验主义,主张对研究方法采取开放、兼容和综合的态 度。 (2) 反对心理学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主张突出人的主体和主观的作用,实现实 验(或客观)和经验(或主观)两种范式的统一。(3)反对心理学研究中的元素主义,强调整体 分析的方法论的意义。 4、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动机层次理论、受辅者中心疗法,对强化组织 管理、教育改革和心理治疗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推动哲学世界观的积极变革 17世纪发生在西欧的科学革命对近代世界观起了一种定型的作用。它留给人们的是一种 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工具理性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客二分 ”和还原论的思维定势是这种世界观的基本特征。它把主观与客观、理性与价值、合规 律性与合目的性、决定论与选择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其中 的一个方面。其总体特征是:重知觉轻直觉、重客观轻主观、重事实轻价值、重契约轻 习俗与传统、重物质轻精神。这种世界观成了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获得了宗教 的意义。这种机械论的世界观决定了各门学科的性质和发展。不仅是物理学,而且生物 学、心理学等学科都不可能不受到这种世界观的支配。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心理学理论:自我实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们对人类需求和动机的探索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称之为“需求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需求和动机,并为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提供了指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基于人的需求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优先级来满足的观点。

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这些层次包括: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是指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性欲、呼吸和排泄等。

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不适和焦虑。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指人类对身体和心理安全的需求。

这包括有保障的居所、稳定的工作、社交关系以及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等。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指人类对社会交往和归属感的需求。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以满足我们的情感和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类对自尊、尊重和尊重的需求。

这包括被他人认同和重视,以及在社会中被赞赏和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指的是人类追求个人潜力发展、追求理想和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求是一个持续的追求,它让人们感到满足和充实。

自我实现的意义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重要的层次之一。

它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一个人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愿望。

自我实现是一个积极的动机,它使人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并达到自己的最大潜力。

自我实现的意义在于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当一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意。

自我实现也能够为人们提供动力和意义,使他们感到生活有意义,并且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体验到一种所谓的“心流”状态。

心流是指一个人全神贯注在某项活动中,完全沉浸在其中,感到时间如飞驰而过。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理论生理上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

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

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

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性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也被称为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和动机是以一定的等级和次序相互配合的,并形成了一个逐渐升高的层次结构。

这个层次结构由最基本、最迫切的生理需求开始,逐渐升级到心理上的需求,并最终达到个人实现与发展的需要。

马斯洛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一般而言,只有在较低层次中存在满足后,人们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更高的层次上。

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例如食物、睡眠和性欲。

在生计受到威胁时,人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保证基本生存所需上。

安全需求是保证人的安全和生活稳定。

这个需求包括社会、经济和心理安全,以及生理需求的保护。

如果这一层次的需求不被满足,人们会感到不安全和焦虑。

社交需求是接下来排在安全需求之后的一个层次。

这种需求包括社会行为、爱和归属感。

人们需要而且渴望被包容、接受和理解。

如果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人们可能会变得孤立无助。

尊重需求是人们获得尊重、成功和成就的需求。

这种需求包括自尊、尊重他人,以及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地位和成就。

如果这种需求不被满足,人们可能会失去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

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也被称为自我超越需求。

这种需求是人们寻求实现潜能和发挥创造力的需求。

只有在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能够将注意力放在更高级的自我实现上。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人们首先会追求低层次的需求,并朝着高层次的需求不断迈进。

当较低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将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当上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实现时,一个人的发展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总之,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的需求和动机,以及如何通过满足这些需求来实现人类成长和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并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来识别和满足这些需求。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最初得知自己具有天才的智商水平时,感到有些疑惑不安,因为他 “从没想到自己会那么聪明”。数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是桑代克 使我觉得自己成了“重要人物”,从那以后,当我在学术上遭到谁的反对想打退 堂鼓时,我会在半夜醒来,叫道:“老天爷,我可比他聪明!”
转向动机理论研究
当美国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日渐紧张、险恶时,马斯洛却看到 了一条实现他的和平幻想的途径,那就是发展一个完整的人类动机理论。他觉得, 关于人性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并不多:人们在生活中到底想要什么?满足什么才能 感到幸福?什么原因使人们要追求某种目标?
逃避家中的紧张气氛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整个欧洲东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迁移浪潮 正在兴起。无数穷苦的犹太人为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由,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 移居到美国。塞缪尔•马斯洛就是这些移民中的一位。他的老家在俄国的基辅城, 那里有大量的犹太人聚居。
1908 年 4 月 1 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曼哈顿降生了。依照犹太人 的习惯,在一位去世的亲属之后,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马斯洛最早的儿时记忆是关于他母亲的。他们之间相处得很不 愉快。虽然家里没有什么要遵守的犹太人的宗教礼节,但她是一个迷信的女人, 经常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冲着孩子们说:“上帝将严厉惩罚你!”正是这种从幼 年的心灵折磨到科学探索的发展中,年轻的马斯洛逐渐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 怀疑和对无神论的尊重。
马里依?莫蕾尔同意和贝莎一道参加一个关于雕塑的活动这时马斯洛正忙于写作他向他们表示歉意不能和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起他说自己正在紧紧捕捉脑子里出现的有关人的邪恶问题的思想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如果要列举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是绝对不能遗漏的。在今 天,他的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不少人已耳熟能详,如:“需要层次”、“自我实 现”、“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等等。他的有些思想已经成了当今世界公 众意识的一部分。1987 年的中国曾出现过“马斯洛热”,它所表达的也许是计 划经济模式中的年轻一代渴望发挥自身潜能的意向。而今天,马斯洛的心理学不 仅与科研或管理有关,它也将有助于每个普通人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深入探讨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深层动机和需求。

本文将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分析人的基本需求层次,并探讨这些需求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将更深入地理解人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在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本文首先将简要介绍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为后续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将探讨人的价值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人的价值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讨论自我价值的概念和实现途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于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以期对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概述马斯洛需求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和需求的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基础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等基本的生存需求。

如果这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人类的其他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安全需求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追求的需求,包括身体安全、经济安全、职业安全等。

这种需求反映了人们对稳定、秩序和保护的渴望。

社交需求也被称为归属和爱的需求,它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的需求。

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稳定的社交网络,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自尊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他人尊重则是指个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赏和尊重。

这种需求体现了人们对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最高层次,它是指个人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内容包括人类需求的层次和满足需求的方式。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心理咨询和个人发展等领域,并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于需求和动机的理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五个层次,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下面将逐一对这五个层次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第一层是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等对生存必不可少的需求。

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感到疲惫和不安。

只有当这些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能够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层是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安全的需要,包括对于健康、家庭、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安全保障。

当人们面临生活中的威胁和危险时,他们会首先关注自身的安全需求,而不会去关心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三层是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是指人们对于社交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渴望,包括友谊、爱情、家庭等方面的需求。

人们需要和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否则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第四层是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是指对于自尊和他人尊重的需求,包括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社会地位的渴望。

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以满足自尊心和社会地位的需求。

第五层是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对于个人潜能和自我成长的渴望,包括追求个人目标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

当人们的前四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就和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心理学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更好地调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这一理论也帮助组织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制定更合理的激励措施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激励和满足人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心理需求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依次由低到高,每个层次的需求都必须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人们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对心理学和管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

人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式反应,而是受到内在需求的驱使而行动。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才会转向安全需求的满足,然后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一理论为我们解释了人们为何做出某些行为,追求某些目标的动机。

这为管理者在组织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指导。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不仅仅是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享受,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工作中,除了给予工资和奖金的物质满足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交活动、员工培训等方式来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为人们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指导。

按照这一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层次,需要不断努力去满足这些需求。

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和发展。

这就促使人们不断追求个人成长和成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比如在扶贫帮困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教育培训、改善社会环境等来帮助贫困人口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进而帮助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摘要: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对于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

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

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没有动物的本能那样强而有力,而是非常娇弱的、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

但是,无论在什么人身上,这种天性都很少会消失,即使这种天性被忽略了,它也会不断地努力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自我实现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的。

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也叫做需要的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是有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的需求所驱动。

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事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

马斯洛认为人格出现病态而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需要的种类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

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

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

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

这里的基本需要也就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下午早上可能没什么,但是临近中饭晚饭时,产生了饥饿感,就会对目前所做的事产生懈怠,比如在上网玩游戏或者看书,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就会逐渐失去对这些的兴趣,丧失继续的动机,产生满足我这一自身需要吃饭的动机,当我肚子填饱后,饥饿的感觉消失,便丧失了吃饭的动机,重新产生了做些什么事的动机。

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解析自我实现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实现自我潜能来追求个人成长和幸福。

这个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并成为了人isti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自我实现理论进行解析,阐述其核心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一、自我实现理论的核心概念1. 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建立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

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自我实现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最高层,代表了个体对实现自身潜能、发挥才能以及追求个人成长的迫切渴望。

2. 自我潜能:自我潜能是个体内在具备的、尚未开发出来的天赋或能力。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自我潜能,但实现这些潜能的程度和方式因个体而异。

通过实现自我潜能,个体可以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个体通过发挥自身潜能和积极追求个人成长而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

这是一个人生目标的追求过程,个体在实现自我潜能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身的智力、创造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二、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内容1. 才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自我实现理论关注个体的才能和创造力发展。

马斯洛认为,个体通过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创造力,以及以自主自律的态度追求个人成长,可以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因此,自我实现理论深入探讨了人们如何发掘和发展自身的才能和创造力,并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

2. 自我实现的条件: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个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自我潜能。

这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充分的自由和选择权、积极的环境支持等。

研究表明,当个体处于一种积极、支持性和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时,更容易实现自我潜能。

3. 幸福感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理论强调,实现自我潜能是个体追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挥自身的才能和追求个人成长,个体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求,是指个体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正如出色的“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他们绝不只为钱而工作。

他们坚定、踏实、严谨、专注、坚持、敬业、精益求精,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

他们享受着工作过程的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带给他们的踏实与成就感,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体现着人生价值。

我们也一样,除了报酬,工作给予我们的还有宝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以及才华的展现,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而与金钱相比,在工作中磨炼了技能、增长了才干、丰富了经验、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及挖掘。

翠溪就是这样一个成就自我价值的地方,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更赋予我们一份事业,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心理需求,都有获得成就感以及他人赞许的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见识有了用武之地,且他所具备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比如说敢于冒险,尝试新鲜事物,征服别人达不到的境界;比如说善于学习,干一行爱一行,与时俱进,总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敬;比如有优秀的领导力,能够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一起打拼;比如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坚定、执着、专注,认准的事情就会竭尽全力,坚持到底,遇到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不轻言失败。

那么,也就是实现了自我价值,有一种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心理上的感觉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催人更加奋进。

主编| 玲飞微编| 迩冬版设| 迩冬图片均来自网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的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按照优先级逐渐升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管理、教育、市场营销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并且指导着人们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马斯洛的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五个层次需求被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下层需求得到满足后,上层需求才会产生。

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理需求,包括呼吸、食物、水、睡眠和性欲等基本的生存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去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

紧接着是安全需求,这一层次包括了对于身体安全、居住安全、就业安全、健康和财务安全的需求。

当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满足这些安全需求上。

第三个层次是社交需求,也被称作社会性需求。

这一层次的需求包括了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友谊、家庭和爱情。

当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接下来是尊重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包括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自尊、地位和成就感。

当人们对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感到被贬低时,他们就会致力于满足这些尊重需求。

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需求,指的是人们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和潜能的渴望。

人们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们追求最高价值的动力,当其他更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时,人们才会将注意力转向追求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广泛认可并且被应用在多个领域。

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组织管理中。

管理者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在市场营销领域,这一理论也被用来分析和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指导产品的设计和销售策略。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介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介绍
国 籍:美国 民 族:犹太族 出 生 地:纽约布鲁克林 出生时间:1908年4月1日 逝世时间:1970年6月8日 职 业:心理学家 信 仰:人本主义 毕业院校:威斯康辛大学 主要成就: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
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代表作品:《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
《人性能达整理到课件的境界》《人类激励理论》 4
整理课件
8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若不满 足,则有生命危险。包括吃、穿、住、行、医疗和繁 衍后代等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求。这些是人类最 基本的,也是动力最强的需求,在这一级需求没有得 到满足前,更高级需求就不会发挥作用。一个人在极 度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 就是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 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 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 位。
1937年任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 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1951年任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
1954年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
1961年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
1962年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1967年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6月8日因心力衰竭于加利福尼亚门罗公园逝世
马斯洛生平简介
u 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童年生
活痛苦,五岁开始经常在图书馆学习
u 1926就读纽约市立学院法律系专修法律——两个星期后,断定自己
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广泛地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后,
转往康奈尔大学,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
1970年8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 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三、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的主要特点: 1、动机理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
马斯洛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为主义者关于人只有遗传的生理冲动的结论可能来源于这一事
实,即行为主义学派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而老鼠除了生理动机之外显然很 少有别的什么动机了。人并不是更大一些的白鼠,猴子或鸽子,既然动物有其独特的天性, 人类也应有自己的特点。
六、高峰体验论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 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通过高峰体验的研究,马斯洛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区分出健康型(非超越型) 与超越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进而实现了由人本主义向超个人心理学
的升华 。
五、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的人定义是,他们在基本需要方面得到了适当的
满足,现在又出现了更高级的动机,即超越性动机。”——
《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两层含义:
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
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
五、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9、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10、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 11、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12、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13、具有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 14、富于创造性 15、具有抵制和批评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2、研究的是健康人的动机
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各种思想与弗洛伊德本人的临床实践有 着密切联系.弗洛伊德的材料多半来自临床案例,特别是他对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变态者的研 究。马斯洛对此始终持高度的批评态度: “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基本思想概述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基本思想概述

品位·经典经典解读26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基本思想概述○张敦丽(新疆师范大学 心理学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 要】 马斯洛有许多丰富的思想,众所周知的是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最终指向个人的自我实现问题。

马斯洛提出的核心概念包括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者在行为特点上表现为专注、活在当下,坦诚面对和接纳身边的人和事,爱独处,在内心深处抵制文化;在爱情上诚实地面对伴侣;用约拿情节解释自我实现的受阻,将自我实现思想运用到牢骚和管理上。

【关键词】 马斯洛;……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需要层次【基金项目】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2020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认同对大学 生责任担当的影响:感恩的中介作用”(JY2020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敦丽,新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1967-1968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虽然马斯洛在心理学上拥有丰硕的学术成就,思想理论乐观积极,但马斯洛的家庭生活并不美好。

马斯洛的童年生活不幸福的,父亲酗酒,母亲性格冷漠残酷,和母亲在一起感受到是孤独和痛苦,基本得不到母亲的关爱,母子关系极其恶劣。

青年的马斯洛因为相貌而感到自卑,后来受到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的启示,希望克服环境带来的制约,最大程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的提出与他的成长经历和受训背景是分不开的,也与当时特定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1]。

既然我们希望人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那么什么是良好条件呢?自我实现的人与未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又有哪些区别呢?他的众多理论思想中,最想解决“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帮助个体达到自我实现”“创设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有助于个体自我实现”,本文是对自我实现的思想的总结概括[2]。

一、核心概念马斯洛思想中广为人知的思想是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主要包括“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论”,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和“良好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4期2008年8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Vol.30 No.4Aug.,2008人性能达的境界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李 杨(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标志,也是其伦理学的核心。

自我实现的根据是人的扎根于遗传基因的“似本能”的需要系统,即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并最终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要求,而自我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满足需要的原始冲动。

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终极目标,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

关键词:似本能;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8)04004204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方价值观中对个人价值的关注和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在促进人们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觉醒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我实现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以亚伯拉罕・马斯洛为首的一批美国心理学家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学术界称为继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思潮”,马斯洛本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标志,也是其伦理学的核心,它既是马斯洛著名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也是其整个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最高价值目标。

马斯洛的心理学和伦理学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人或人性。

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最终的归宿是:人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马斯洛的学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人→需要(动机)→行为→价值实现或人性实现(以自我实现为顶点)。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根据是人的扎根于遗传基因的“似本能”的需要系统,即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并最终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要求,而自我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满足需要的原始冲动。

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自我实现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

一、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前提似本能马斯洛是在集中批判了在他之前统治心理学界的两种势不两立的理论传统的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的环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似本能”这样一个概念的。

马斯洛指出:“早期本能论者的一个严重错误是过分强调人与动物世界的连续性,而没有在同时强调人种与所有其他物种的深刻区别。

”[1]“因而认为本能是强大的、牢固的、不可更改、不可控制、不可压抑的,”[1]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用动物的范例与人类相类比。

马斯洛不同意早期本能论者将一切行为都视为生物本能驱动的观点,而是认为人的需要和行为是由生物机体和环境文化两种因素决定的,与传统的本能论相比,马斯洛力图区分出人性中的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的特征。

他更多地看到了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和人的行为的可塑性。

可以这样理解“似本能”概念: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推动个体不断获得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内驱力。

它不像本能那样指向生理性行为,而是既指向生理性行为,更指向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的社会性行为。

比起传统的本能概念,似3收稿日期:20080413作者简介:李杨,2006级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本能更能客观地说明人的行为活动的特殊性,即社会化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

人的这种内部本性是一切价值体系之源,一切价值体系都是从内部本性推导出来的结果,人的这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内在本性作为人的需要,一定要得以实现或得到满足,一旦受挫人就要得病。

所谓“恶的”,或精神病的行为不是对内在本性的否定,而是对善的本性不能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

因此自我实现的人需要良好社会作为成长的环境,反之,良好社会将使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或价值。

可见,似本能论是马斯洛的人性理论的基础,马斯洛人性理论的其它重要组成部分如“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都是以“似本能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都是从“似本能论”这个基础逻辑地推导出来的结论。

二、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基础动机论依据基本需要的似本能假定,结合临床研究、个人观察和已知事实,马斯洛提出了一种强调人性积极向上的动机理论,即基本需要的层次发展学说。

马斯洛是以人的似本能假设来界定基本需要的概念的。

在他看来,人的需要可以区分为两类:基本需要与特殊需要。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由体质或者遗传决定的全人类共同的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质;后者则是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需要,如服饰、嗜好等。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自人的需要。

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人的需要表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相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充分实现其个性、潜能或才能的冲动,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的那样一种倾向或状态。

需要的这些层次或等级是人类动机按照各种需要的优势大小和力量强弱来驱动的。

一般而言,人的力量较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力量较弱的需要就会出现。

一个相对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较高级的需要就呈现出来并开始支配和主宰一个人的行为。

当然,马斯洛也承认人类需要的满足并非绝对遵循这样的顺序。

在较低级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凭借着意志或精神的能动性可以先行发展和满足较高级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

他把这五种需要视为人的基本需要,认为它们的满足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言论自由,在无损于他人的前提下的行动自由、表达自由、调查研究和寻求信息的自由、防卫自由以及集体中的正义、公平、诚实、秩序等等”。

[2]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他人的、社会的和自己的道德;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中才能生成健康的人、道德的人。

要人人能够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社会必须提供一些必备的条件。

虽然他承认在一个有缺陷的文化中或不道德的社会中也能出现相对健康的人和道德的人,但这些例外并不能为社会的不合理性和不道德性辩护。

在一个有缺陷的或不道德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健康的人和道德的人,那不是这一社会的贡献,而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具有一种超脱或超越环境的能力;如果社会制度适合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与发展条件,将能够使社会的大多数成长为健康的人、道德的人和自我实现的人。

三、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核心自我实现马斯洛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也许是他的自我实现的概念。

虽然这个概念不是由马斯洛首创的,但是他为这个概念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特殊意义。

自我实现首先蕴涵着自我的存在,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马斯洛认为只要静静地“倾听内在的声音”,自我就会显露出来。

他在《自我实现的人》一文中说:“自我实现是一个难以确切描述的征候群……它使我们想到了尼采的告诫:‘成为你自己!’他们是一些已经走到或者正在走向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

”自我实现是一种连续不断地选择成长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并承担责任的过程。

简要地说,“作出成长性的而不是畏缩性的选择,倾听冲动的声音,诚实,以及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

”[3]这些都是自我的一次次实现。

自我实现就是去充分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每个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方式是不大相同的。

有的人可34第4期 李杨:人性能达的境界44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0卷能想由此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的人可能想在商业上大显身手,还有的人可能想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崭露头脚。

在这一需求层次上,个体间的差异是最大的。

马斯洛是从人类需要的角度谈人的自我实现,他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人成为自己本性所规定的那种人的一种需要或愿望:“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我们可以发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实质上就是人类成长与发展、利用和实现自己潜力的心理需要,这种潜力、冲动或需要的实现与满足是不可阻止的必然趋向,它是人的本性所规定的东西,或者说就是人性的有机构成成份。

自我实现不是人的机体所固有的自然性,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主体性实现的一种方式,是人的自身潜能和价值、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对现实自我的超越。

自我实现的本质是人类发展的动力、途径与目标,是自我意识和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自我实现的人常常表现出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常的道德准则的特点,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道德。

在马斯格看来,普通人遵从习俗的道德行为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而这些自我实现的人,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合乎当时的习俗,但他们有很强的道德力量,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只做正确的事而不是错误的事,他们能超越世俗的约束,因此他们是最有道德的人。

正如人们所常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自我实现者由于其基本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因而能够追求更高级需要的满足,其价值体系或价值观较为高尚;而那些基本需要尚处于匮乏状态的普通人,他们的价值体系或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低级需要特别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支配。

普通人的动机是为满足匮乏性的基本需要而奋斗;自我实现者则是为满足成长性动机而活动,他们的动机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

因为自我实现者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能够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做到把他人作为目的来对待,能够实践真正的利他主义。

马斯洛认为生活在自我实现层次上的人具有最充分的道德性质,他们往往表现出博爱的特点。

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倾向,它是“人性的一个规定性特征,没有它,人性便不成其为充分的人性。

它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内部核心、人的种族性的一部分,是丰满人性的一部分。

”[4]这里马斯洛用“丰满人性”(f ull humanness)一词,指的是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天资或潜能。

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是完满人性的表现,它是在超越物质需要的直接缺乏性动机之上的精神意境。

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它是在任何时刻在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即人要竭尽所能地利用和发展自己的天资、能力和潜能,使自己日趋完美。

可见,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潜能发挥的观点,是从内在价值论出发的,他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寻求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和巨大潜力,这种“倾向”和“潜力”与本能有关,因而这种内在价值要求实现就是人的本性。

四、自我实现思想的理论发展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