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新课导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主要在我国四川卧龙、陕西秦岭一带。
这些地区竹林茂密,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温度稳定,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生态因素播放地球航拍图,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圈?“想一想,议一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主要在哪儿?这些地区的那些条件适合于熊猫的生活?这些地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大家会发现,这些因素有些不同,有何不同呢?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生活的环境中,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的因素。
观察图片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等。
生物因素:蚜虫、瓢虫、蚯蚓、蛇、鼠、杂草等。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重组的阳光、水分、空气,适量的矿物质,还要及时除草。
什么是生态因素?有哪些类型?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生存空间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P13图1-12,小麦生活图,找出图片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沙漠缺水,植被难以生长;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教学设计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理解生物圈》第一节的内容,是继第一章《理解生物》自然地衔接和深入。
本章内容是在原教材五节内容的基础上实行整合、简化,精整为三节,使教材内容更紧凑。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五个部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概念是“生态因素”,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是“对照探究实验”。
全节既有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列举自然界常见的生态因素,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2)能举例描绘自然界典型动植物受非生物影响的现象;(3)让学生初步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水平和合作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做好记录;(2)将调查到的生物实行整理、归纳、总结,向全班同学汇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分布;(2)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利用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图片若干。
探究实验材料:鼠妇若干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笔、实验报告表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森林植被
沙漠植被
酸雨对树木的危害
干涸的土地
水污染造成鱼类死亡
畸形蛙
4.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很重要的,生物的呼吸
作用需要氧气,动物缺氧会窒息。
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活动。(空气)
鱼塘的鱼在早晨浮在水面上来呼吸
思考: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除了有非生物因 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呢?比如:生物都有 自己的天敌,这说明了什么呢?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6、(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
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___相__同___的实验。 (2)设置实验变量:一组实验只有一种__不__同____
的条件(研究条件),即一个变量。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光__, 其他因素(如温度、土壤等)都应 相同。
菟丝子
菟丝子,生长在我国南方,无根 无叶草本植物。丝状的茎在空中旋 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 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体内并吸取 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茎不断分枝伸 长形成吸根向四周扩大蔓延,严重 时会将整株寄主缠住,使其生长不 良甚至全株死亡。
蚂蚁“饲养”蚜虫
蚜虫分泌出甜甜 的蜜汁给蚂蚁,而蚂 蚁会攻击瓢虫,以保 护蚜虫。蚂蚁和蚜虫 会共同生活、互相合 作,两者间的关系称 为共生。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总结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等。
生
态
因
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素
其它生物
生物因素: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1、在设计实验时,应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光照 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爱好参与堂探讨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窗合作和交流,体验探讨的乐趣。
二、能够对阻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仿照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如实验,经历实验的进程并认真观看和记录。
3、形成爱惜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阻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六、能举例说诞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
重点和难点:重点:探讨的一样进程,仿照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如实验。
难点:仿照操纵实验变量和设计对如实验。
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讨生命的隐秘》的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包括了本书的第一个探讨实验。
本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讨的一样进程,明白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阻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阻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明白得环境对生物生活的阻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
学生分析:省会城市的小孩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讨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讨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讨活动中对探讨的每一个步骤的试探都具有专门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信因素,需要教师踊跃加以引导。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学生提问。
四人一组,捕捉鼠妇(前);发言说明如何捕到鼠妇,提出问题。
率领组长在室外观看鼠妇,指出鼠妇即“西瓜虫”、“潮虫”。
对学生发言进行评判,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回答,留下有探讨意义的问题。
二、慢慢深切,体验探讨的进程试探回答遗留下的问题,作出各自的假设;在讨论发言中设计出实验方案;四人一组实验操作,观看现象,记录数据,分组汇报结果;讨论数据的处置方式;处置数据;汇报处置结果;得出结论。
踊跃引导学生试探;讲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引导提问,将个别学生未想到的实验方案的细节讲清楚,确保实验的科学严谨性;纠正错误做法,夸奖表现好的实验小组;评判结果;启发学生利用好数学工具;鼓舞结果不同的学生试探缘故;评判结论。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包括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在地球上形成了生态系统,维持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气候和气温气候和气温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和气温条件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分布范围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使得只有适应极寒环境的生物能够生存,而热带地区高温的气候则适宜热带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2. 土壤和水质土壤和水质的性质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水体可以提供不同的养分和生境条件,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发展。
例如,酸性土壤适宜松鼠等一些酸性环境下的生物生活,而碱性土壤则适合一些喜碱植物的生长。
3. 生物多样性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其中,一些物种通过食物链的关系控制其他物种的数量,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果生物多样性下降,会导致一些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物种的适应性和演化生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演化来增加自身的生存竞争力。
环境的变化会促使一些物种发生适应性的变异,进而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例如,长颈鹿演化出长颈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高处的食物,这正是环境对物种的一种选择。
2. 生物的栖息地改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们对栖息地的改变上。
生物为了适应和满足自身生存需求,会改变其栖息地的特征。
例如,蚂蚁会筑巢、修道,这些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水分分布,进而影响了其他生物在该地区的生存条件。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气候和氧气含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净化空气,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合作、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二、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三、生物与环境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影响
环境生物
适应
影响和改变
教学反思:
对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对生物这科的学习较陌生,要真正能掌握本节课知识,还是有难度的。
因此,教师要到达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理解,需要借助一些感性的材料,如:图片、收集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并制作幻灯片等,这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准备,节约课堂时间。
同时到达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学习,最终让学生树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缺乏之处: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凑,教师引导时间和学生交流局部占用较多时间,课堂活泼,但掌控较差,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认清缺乏,扬长避短完善课堂。
初中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
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
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
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
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如七星瓢虫与蚜虫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有云:“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然者何也?水土异也。”
它们的生存环境不同。 思考:下列生物的形态或分布主要是受了环境
夜行性动物
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作用,浅海中的蓝藻 绿藻褐藻在200米以下难以生存。
温度对植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 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苔原
极地狐
沙漠狐
夏天
冬天
换毛、换羽、迁徙和洄游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的生命 活动会影响环境吗?
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下列种间是哪类关系?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互利共生
捕食 寄生在人面部的皮脂腺中 寄 生 寄 生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中的哪些因素的影响? 1、沙漠中的沙拐枣叶小根深: 2、仙人掌的叶刺: 3、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现象: 4、北极熊的耳朵较小:
水 水
温度
温度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 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阳光、 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非生物 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 因素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PPT课件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 • 捕食关系 • 竞争关系 • 合作关系(共生是特殊的合作关系) • 寄生关系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便于隐藏捕食
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舟蛾
稚鸡
1、利于避敌
北极熊
云豹 2、利于捕食
竹节虫 看,它的形状与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多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 生物(初中) (七年级 上)
课堂导入
想一想: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以竹叶和竹笋为食,食性很单一。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有丰富的竹类植物和水源。
一、什么是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二、环境及生态因素
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棕熊捕鱼
蜂群的分工
麝牛群体护幼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犀牛鸟是犀牛的“私人医生” 犀牛鸟也称为犀牛的“警卫员 ”
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寄生关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 寄生。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这些小毛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适应的相对性:适应ー不适应
小结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同时又是相对的。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不断进化。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环境也会影响生物,二者相互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
小麦田示意图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光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动物的体色。
植物分布: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动物体色:鲫鱼、娃娃鱼等
蒲公英
鲫鱼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一、光对生物的影响 阳光的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动物的体色。 日照长短影响着植物的花期和动物的生长发育 与繁殖。 有些动植物对光照有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对植物的分布
有重要作用,温度还影响动物的形态及其生活习性。
1800 1100
草甸 针叶林 阔叶林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直接影响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对植物的分布
有重要作用,温度还影响动物的形态及其生活习性。
4、水稻田中常有一种杂草“稗”,它与水稻争夺营养物质、
B 生存空间。水稻与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你能行
C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描述的是(
课前小测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 营养 。 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生物能排出 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 出汗 。 生物能 生长 和繁殖。 生物都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特性。
生物能 能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退耕还林前 退耕还林后
总结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 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 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常考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出题角度】根据生命现象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典例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C ) A.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B.骆驼刺根系发达 C.蚯蚓使土壤疏松 D.骆驼尿液非常少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海豚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维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对寒 冷环境的一种适应。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是对干 燥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 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骆驼尿液非常少,有利 于保持体内的水分,是对干燥缺水[方法透视] 掌握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方式。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活,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 生存,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常考3 探究实验 【出题角度】根据实验考查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或根据实验综合考 查探究过程。
温度
25℃
5℃
25℃
A.2 组,温度、消毒棉球
B.2 组,温度、空气
C.3 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 组,温度、细菌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 D 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外,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 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作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 无细菌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 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是一组对照实验。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和改变环境。
2、不可分割:首先环境是可以影响到生物的,而生物的生存也是变相的影响到环境的。
3、相辅相成:物种的生存是没有办法离开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物种保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离不开另外一个。
4、相互依存: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如果环境中没有了生物,那么平衡将会破坏(反之亦然)。
5、一个整体:物和环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卡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卡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它描述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中其他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因为环境条件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可以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各种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
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
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
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A. 进行呼吸
B. 进行运动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A.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进行呼吸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活需要营养
4.“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
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有反射现象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体结构、生理特征或是行为方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互助关系
6.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
影响了鸭的生活?() A. 空气 B. 温度 C. 光照 D. 水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说明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8.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
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9.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经验法
10.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 0℃和25℃
B. 有光和无光
C. 温度和水份
D. 有空气和无空气
二、填空题
11.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因素,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因素。
1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面包、馒头、水果等放在室内容易发霉,而放入冰箱则更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呢?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吗?萌萌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她探究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置于相同的塑料袋,用线绳结扎袋口,将一个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另一个放在冰箱里,从第一天开始记录到第五天霉菌的生长情况.
(4)实施计划: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见下表
温暖潮湿没有发霉
低温潮湿没有发霉
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除此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___,像这样设置的实验叫做实验。
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实验做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
(5)表达与交流: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这个实验,以后为了保鲜食物我们应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次小明同学上午在市场买回一袋黄豆芽(黄白色)放在阳光下,下午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
他把这
一发现告诉了同学,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吧。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阳光会使黄白色的黄豆芽变成绿色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量的新鲜黄豆芽随机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敞口容器中,把甲放在阳光处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处培养。
(4)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预测实验后甲容器内的黄豆芽的颜色为________。
(5)就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这个探究活动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是。
四、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月亮湾湿地公园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之地,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水鸟
等。
图甲显示湿地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图乙表示该湿地部分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甲乙
(1)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故有“ _______________ ”之称。
(2)在生物学上,把环境中影响水草、鱼、虾及白鹭等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参与物质循环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 (填写数字)。
在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是___ 。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为保护湿地,有关部门采取了投放鱼类在内的众多措施,向湿地湖泊内投放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和鲤鱼等鱼种数百万尾,这样的活动可提高湿地的____________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