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西南湿润山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_以云南省江川县为例

西南湿润山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_以云南省江川县为例

摘要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 以云南省江川县为典型案例区,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川县 7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并结合 清水沟村实证调研的结果, 以区域地理的视角分析各区域单元的优劣势, 进而提出江川县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的圈层结构模式。 关键词 生态与经济; 互动研究; 西南湿润山区; 江川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08) 23- 10248- 04ຫໍສະໝຸດ 特征值 E igenvalue
11. 853 2. 574 1. 557
贡献率)%
Con tribution rate
69. 721 15. 140
9. 158
累计贡献率 )%
C um u lative con tribution rate
69. 721 84. 861 94. 020
表 3 江川县乡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Table 3 Com prehensive eva luation scores of developm ent level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J iangchuan C ounty
乡镇
T ownship 大街 Dajie 江城 Jiangcheng 前卫 Qianw ei 九溪 Jiuxi 雄关 Xiongguan 路居 Lu ju 安化 Anhua
通过主成分分析, 17个原始指标成功降维成 Y1、Y2、Y3 3个主成分因子, 分别代表工业、农业及经济发展速度情况。 根据主成分 Y1、Y2、Y3 和对应的客观权数之积, 可得各乡镇 的综合评价值。F = YW = 0. 741 6 ( Y1 + 0. 161 0 ( Y2 +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也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确定建设范围和目标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确定建设范围和目标。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需求,确定建设范围。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建设目标,明确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选择适宜树种和种植方式在进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式至关重要。

树种的选择应考虑到土地的类型、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这样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在种植方式上,要选用适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比如人工播种、人工培育和人工定植等方式,确保树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

三、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资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导和多种融资方式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管理和维护,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要健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防护林的管理水平,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五、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

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
第2 9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地域研 究与开发
AR AL RE E E S ARC AND DE L MEN H VE OP T
Vo . 9 No 2 12 .
Apr 2 0 . 01
产 业 集 群 生 态 产 业 链 构 建 研 究
杨迅周 , 玉 霞 , 王 魏 艳 , 任 杰
1 生态产业链 的概念与结构
1 1 生态产 业链 的概念 .
生态产业链是在 生态学、 生态 经济学 、 产业生态学 和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 , 将相关 企业按照物质循 环、 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 , 构成一个资源利用具有完整生
式, 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 合利用融为一体 的物
质 闭环流动 型经济 , 本质上 是一种 生态 经济 。它 以物 质、 能量梯次和闭路循 环使用为特征 , 在环境方 面表 现
为污染低排放 , 甚至零排放。循环经 济是把生 态经 济 、
资源综合利用 、 生态技术 与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
为一体 , 运用生态学规 律来指导人类社会 的新型经 济 , 克服了经济发展与环境 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 , 倡导 的是

命周期 的产业链 和 产业 网, 通过最 大 限度地降 低对生
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在问题 、 存 发展方 向及发展 再生循环方式进行集成。 由于下游企业使用 的水 质要 因而可以采用上游企业 的出水 。在设计时还应 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 特别要对产业集群的产业定位和现 求较低 , 有骨干企业 以及 可能引入 的与原有企业存在潜在协 同
态环境 的负 面 影 响 , 得 综 合 发 展 的 资 源循 环 利 用 求
体系。
种与环境和谐 的经济发展模式 。 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节

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典型模式及其借鉴

河北省太行山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典型模式及其借鉴
v l y ,e o t v l n r n e n u t ,n w r r lc n t cin a d d sg i g c mp n r n e c - g i ut r ,i d s y b s d d v lp n al s c — r el g o e td id sr e a i i y e u a o s u t n e in n , o a y o e td e o a re l e n u t — a e e eo me t r o i u r o i c l , n e h oo y d mia e n u t , e e a r c pe e e p e e td i h a e o e eo me t0 ah n u ti ra , n a b g s ae a d tc n lg - o n td i d s y s v r p n i ls w r r s n e n t e p p rf rd v lp n fT ia g mo nan a e s r l i ie ,t i g f r t e g v r me t s p o .. r n o o e y h n n u p  ̄,d p n ig o e p o r s o ce c n e h oo y n s e i g fr s ca u d ,d v lp n e e d n n t rg e s f s in e a d tc n lg a d e kn o o il f n s e e o ig h c aa tr t n u t e n xe d n e i d s a h i so g i ut r ,id sr n o h r ce s c i d s s a d e tn i gt n u t l c a n fa rc l e n u t a d c mme c ,c n i e n e a c p a c flc ame , ii i r h i r u y r e o s r g t c e tn e o a fr r di h ol s a d c od n t e d v lp n fe o o ,s i y a d e o y tm r e y id sr l ain n o r i ai e eo me t c n my o e c s s v o c t n e d v n b n u t ai t . i i z o

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研究——以广州某珍稀植物园为例

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研究——以广州某珍稀植物园为例
史 原 因 ,区 内的多处 地表 地貌 已严 重破 坏 ,水 土流 失 ,

两带 :修建 2条 东西 向次 干 道 的连 接 线 ,把 整 个 园 区内的 所有景 观 节 点及 建 筑 组 群联 系在 一 起 ,改 变 现 状一 团散 沙 的局 面。
地 表 冲刷 变形 ,基本 上不 能生 长植 物 。
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寓经济效益于生态治
理 措施 之 中 。
本 文 以广 州某 珍 稀 植 物 同 为例 ,通 过 园 区 内水 土 保 持 生态经 济 型 治理 ,建 设 集 同林 科 技 研 发 、环保 科
技 研发 、奇 木 异花 展 示 于 一体 的纯 生 态 庄 同 ,构 建 拥
第 5期
21 0 2年 5月
广 东 水 利 水 电
GUANGD0NG ATER W RES0URCES AND YDROPOW ER H
No 5 . M a 01 v2 2
南 方 丘 陵 区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经 济 治 理 模 式 研 究
— —
以广 州某 珍 稀植 物 园为 例
围为单 元 ,根 据 区域 内现 有 的 自然 条件 、社会 经 济及
温 为 2 .c 14c;多年平 均 降雨 量 为 22 0 6 m,植被 为 7 .m 亚热 带常 绿 阔叶林 ,林 草植 被 覆 盖率 达 8 % ;土壤 主 0 要包 括赤 红壤 、红壤 、红 色 石 灰 土 和 海 ( ) 河 冲积 土 , 以红壤 、赤 红壤 为主 ,土 壤 侵 蚀 以水 力侵 蚀 为 主 ,水 土 流失容 许 值 为 5 0/ k ・a ,属广 东 省水 土 流 失 0 t(m ) 重 点预 防保护 区。 2 园 区生态 经济 型治 理模 式的建 立 2 1 园 区生态 经济 型治 理模 式总体 规划 . 园 区规划 的生 态经 济 型 水 保模 式 根 据 实 际用 地 现

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分析

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分析

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分析【摘要】生态经济林是针对干旱瘠薄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的现状,结合当前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而提出来的,属于生态林业的范畴。

它是以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原理为依据,以经济林木为主体,结合其它林灌草粮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复合生产体系。

也是一个高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1.生态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标准要求1.1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的指导思想: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本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把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充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治理,重点突破,逐步推进,注重实效。

(2)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以科技为先导,建立优化配套的技术体系,实行山水田林路整体规划,林草果粮全面发展,科学配套,调整好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开发布局。

(3)坚持与农民利益、农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建设。

(4)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整体推进和局部治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协调,优势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

(5)坚持建立可靠的资金投入机制,国家、集体、个人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支撑体系。

1.2生态经济林产业化模式标准要求(1)生态效益控制指标。

a.水土保持控制指标。

区域内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坚决予以控制,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林草覆盖度稳定在50%左右的水平,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崩塌下陷,保墒蓄水,供氧和改善小气候的效应。

试论生态产业集群的特征、模式与构建

试论生态产业集群的特征、模式与构建

试论生态产业集群的特征、模式与构建危旭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讲师)[摘要]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集群。

它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环;优选产业项目,整合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吸收外部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美化集群环境,呈现绿色、愉悦、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观。

它具有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生态企业集团化模式。

构建生态产业集群要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集群化基础上实行集群生态化改造;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寻求有利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

[关键词]生态产业集群;内涵;特征;模式;构建思路[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8)01-0089-05作为一种独特而又广泛存在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而倍受关注。

现有文献中,作为产业集聚源动力的外部性是被较多关注的问题之一。

但总体来看,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集群所形成的正外部效应方面,如知识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效益、交易费用降低、树立区位品牌、集群内外经济联系等,而较少有人质疑传统产业集群模式的生态效益,对集群中产生的集群污染、生态负外部效应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事实上,正是由于产生上述诸多正外部效应的传统产业集群所特有的集聚优势和产业同质性,在“资源—产品—污染”的单向流动和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为主,低成本扩张的传统模式下,已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紧张与集群污染。

而且,由于集群污染具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混合特征,其治理难度更大。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滞留或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破碎或板结,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或失调。

红色革命老区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红色革命老区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66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

2011年,中央把大别山区列为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2年6月18日至2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金寨县调研,实地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商老区扶贫开发大计。

金寨现代产业园区是落实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指示精神,由全国人大机关对口集中帮扶金寨县实施的“5+1”项目之一。

2012年7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并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的安徽省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园区实行独立运作,享受省级开发区和皖北现代产业园区各项政策。

金寨县面临千载难逢的新机遇,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一、区位金寨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合肥经济圈合六叶城镇发展轴上,六安市西部,东距合肥市约110公里,距六安市约45公里,距武汉市约210公里。

地处金寨县东北部,南接县城新区,西临金寨县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抵史河总干渠及县界,东起沪蓉高速公路。

划范围为50.7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为31.4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面积8.68平方公里。

二、目标金寨现代产业园以构筑山水新城为总目标,力争打造一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产业园区、生态和谐园区、引领示范新城。

1、现代产业园区。

结合金寨实际情况,积极发展绿色农特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高校和科技研发机构,提升整个金寨县的产业科技水平;此外,重点培养休闲旅游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抓手,加快三产发展;未来打造在整个安徽省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2、生态和谐园区。

充分利用现有山水生态本底资源,打造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环境突出的、人气旺盛的和谐园区。

结合山地布置科教文化中心、低密度商业、康体娱乐等综合性设施,使园区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宜红色革命老区 生态山水新城——安徽省金寨现代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探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黄晓迪本文通过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以构建“实力金寨、活力金寨、魅力金寨、小康金寨、幸福金寨”这一目标,概述了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贫困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拼搏,已踏上了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初探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初探
作者简介:张莹(1974-),女,宁夏固原人,高级林业工程
师,主要从事林草技术推广服务、林木种苗管理等工作。
收稿日期:2021-01-28 修回日期:2021-03-03
62 卷 03 期
张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初探
51
值高、繁育技术成熟、优势特色明显的暴马丁香、栓翅 卫矛、天目琼花、香荚逐等六盘山特色花灌木,景观效 果好的海棠、红枫、金叶复叶械等彩叶树种,以及苹 果、红梅杏、大果榛子、杜仲等经济林苗木。③“一棵 草”。重点试验示范粮饲兼用玉米、中苜系列苜蓿等, 促进草畜循环产业发展。④“一枝花”。重点试验示范 适合固原冷凉气候,花色艳丽、花期长,具有观赏价值 和经济价值的月季、玫瑰、百合、芍药等花卉。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 Guyuan City of Ningxia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the plan of "Four One" forestry and grasslands industry was put forward.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has been proposed, which can strengthen experimental introduction, enhance demonstration, increase income and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attern is useful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ern Ningxia. Key words Mountainous area in southern Ningxia;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tern

刍议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及效益

刍议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及效益

刍议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及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的提出,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小流域往往是一些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的聚集区域,也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预防洪涝和土地退化等环境灾难,最终实现一个可持续可发展的生态环境。

其次,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

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重视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制造等,使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最大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能够使具备特色的小流域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同时也能为旅游产业开发带来新的机会。

绿色制造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缓解传统制造业由于环保标准升级、环境成本增加而面临的困境,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了效益。

最重要的是,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能够强化政府、企业、群众之间的联合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通过各方的协作,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推动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企业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共同推动小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

而群众的参与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激发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加强社会监督和社会自我管理,最终实现共同治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共治。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小流域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构建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元阳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初探

元阳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初探

元阳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模式初探周安禹(元阳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元阳662400)摘要:元阳县内森立资源丰富,但目前传统林业占据主要地位,必须要创新林业发展新路径,加快传统林业的转变,创造经济价值。

本文就元阳县林业现状、发展生态经济林业的原则和途径等方面探讨元阳县生态经济林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林业发展;创新路径;元阳县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12-0223-020引言生态经济型林业是在遵循森林生态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传统林业的旧模式中改革而来的新型林业产业。

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生态经济型林业的认识,还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基本情况1.1元阳县概况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2212.32km2。

立体气候明显,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相对差较高。

目前是云南热带是水果和云雾茶的重要产地之一[6]。

截至2020年,元阳县总人口460443人。

地区生产总值为836261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9∶21.8∶53.3[5]。

1.2元阳县林业发展现状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0041.8hm2,其中:有林地面积93176.8hm2,占71.65%;疏林地2339.2hm2,占1.80%;灌木林地17331.5hm2,占13.33%;未成林造林地13032.0hm2,占10.02%;无立木林地1262.7hm2,占0.97%;宜林地2897.4hm2,占2.23%;苗圃地2.2hm2。

全县活立木蓄积9393890m3,其中:有林地蓄积9206010m3,占98.00%;疏林地蓄积44580m3,占0.47%;散生木蓄积29650m3,占0.32%;四旁树蓄积113650m3,占1.21%。

森林覆盖率43.58%(含灌木林)[7]。

1.3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1)目前县境内所剩的荒山荒地位于红河干热河谷干旱少雨的地区和高海拔土壤贫瘠的山顶,这些区域生态比较脆弱、立地条件极差,造林难度较大,需要采取封育结合、大苗造林等方式改善环境,其投入成本高,仅靠现行的林业造林单位投资标准,难以完成生态修复工作。

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结果公示

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结果公示

汪霞等 曾裕华 冉光芬 陈涛等 曾春花 于昌利 张全晓等 吴伟军 刘勇等 饶义军 胡剑波等 杨杨等 魏媛等 曹辉林 曹维琼等 张忠兰等 赵守盈等 唐海清 周国茂 邓国民 罗宏梅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人民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贵州师范大学 贵阳学院 贵阳学院 贵阳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特征及扶贫开发对策分析 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内在一致——近代哲学认识论的 批判性考察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动因及其“破坏 ”能力构建 喀斯特地区生态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三维合力模型 A(n)...of...类延展数量型结构的功能语法分析 明代武当山志所见世宗崇道问题研究 从屯堡方言看屯堡人的族群来源及内部分化 当代发展语境下民族杂居区文化适应研究——基于 贵州的人类学观察 现代性、“参与式”治理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开放经济下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2排放的关联度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研发支出的影响— —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喀斯特山区低碳经济发展研 究——以贵州省为例 文化旅游开发视野下的中国政教关系现状考察—— 以湘南、桂北地区的寿佛信仰为例 论史诗《亚鲁王》·亚鲁文化·亚鲁学——一个基 于《亚鲁王书系》的假说 论民族史诗整理研究的视角转换——以《亚鲁王书 系》为典型案例 项目反应理论在大规模选拔性考试试题质量评价中 的应用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法保护中的权利冲突 ——以文化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的冲突为视角 布依族传统择吉书古文字:古骆越文字的活标本 Moodle、Sakai、Drupal与Blackboard的比较研究 郑珍“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理论主张

“生态型”产业集群的构建

“生态型”产业集群的构建
频发 的生 态灾 难 告 诫 人 类 , 经 济 发 展不 能 以资 源
产 业 和集 群结 合 起来 , 提 出 了“ 产业 集 群 ” ( I n d u s — t y r c l u s t e r ) 的概念 , 指 出产业集 群是 在某 一 特定 领 域 内具有 相 互 关 联性 的企 业 、 供应商、 相关厂商, 以及有关 机 构构成 的产 业 空 间组织 。作 为 一种 独 特 而 又广泛 存 在 的产 业 组 织 形 式 , 产 业 集 群 是 提
Abs t r a c t : Th e e c o—i n d us t r i a l c l u s t e r i s a n e w i n d u s t ia r l d e v e l o p me n t mo d e t o p r o mo t e t h e h a r . mo n y b e t we e n n a t u r e a n d h u ma n b e i n g a s we l l a s t h e mo s t e f f e c t i v e wa y t o a c h i e v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ns t r uc t i o n o f ma t e ia r l l f o w,e c o— i n d us t r y— b a s e d c l u s t e r c a n
第 4期
郭景福 , 等: “ 生态型” 产业集群 的构建
4 1 9
地认 识 到 , 解 决 资 源 环 境 问题 日益 严 重 的根 本 出 路在 于 实施经 济 生态化 发 展战 略 , 采用“ 将 综合 预 防 的环境 策 略持续 地应 用 于生 产 过 程 和消 费过 程 中, 以便减 少 对环境和 人类 的伤 害

产业群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

产业群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

探 索性 地 研 究 了产 业 群 生 态 化 发展 模 式 , 在 此 基 础 上 以“ 国 皮都 ” 头 镇 的 制 革 业 为 例 , 并 中 水 分析 了 水 头镇 制 革 业发 展 现 状 , 提 出其 实 现 生 态化 可 持 续 发展 的具 体 模 式 。 并
关 键词 : 业 群 ; 态 化模 式 ; 径 产 生 路
在 当前 生 态 问 题 逐 渐 成 为我 国 经 济 发 展 传 瓶 颈 的情 况 下 ,产 业 群 生 态 化 是 一 种 必 统 引 入 相关 工业 项 目, 建 生 态 产业 链 构 然趋势。 1 . 产 业 群 生 态 化 的模 式 设 计 2

业 增设专业 污染处理系统 , 实现资源再生
在世 界范 围 内 的普 遍 实 施 , 业 生态 化 发 展 产 在发 达 国家 渐 成 潮 流l 而 产 业 群 生 态化 , l 1 。 是
指产 业 群 依 据 自然 生 态 的有 机 循 环 原 理 , 在 集 群 内形 成 类 似 于 自然 生 态 链 的 关 系 , 而 从
的综合 最大 化的和 谐 统 一 ,因 此 产 业 群 生 态 化 转 型
的 目标 不 再 是 传 统 的 利 润 最 大 化 ,而 是 经 济 效 益 、 境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环
加 强 集 群 创新 网络 , 设 技 术 支撑 体 系 建 图 1 产 业 群 生态 化 模 式
学 、 业 生 态 学 和环 境 经 济 学 原 工
主某 产/ ’ 苎圭 ! 品 竺 l /I
理, 以及循 环经 济理念 , 借鉴 并
生 态工 业 园 的 成 功 模 式 , 文 拟 本
设 计 如 下产 业 群 生 态 化 模 式 ( 参 见下 图 1 。集 群 企 业 在 观念 、 ) 设 备 更 新 和 技 术 创 新 的 基 础 上 首 先 实 现 清 洁 生 产 , 时 引 入 与 主 同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_省略_研究_以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园为例_赵杰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_省略_研究_以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园为例_赵杰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农业大国,山区占陆地总面积近70%。

几千年来,我国广大山区农业发展一直以求“温饱”作为中心内容。

长期以来为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进行的扩大耕地、陡坡垦殖、超载放牧、砍伐森林,结果导致广大山区普遍存在植被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场退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

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意识落后、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山区农业是中国区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河北省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2%,达到11.7万km 2。

其中,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部,山区面积占全国太行山区面积的1/3,占河北省的22%,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的水源涵养地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收稿日期:2014-05-08;修订日期:2014-06-22基金项目:横向课题“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作者简介:赵杰(1993—),男,山东临沂人,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农业与城乡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王梁(1984—),男,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城乡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循环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基于SWOT 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园规划研究———以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园为例赵杰1,杨以哲1,安静1,2,王梁1(1.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0;2.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对太行山区的资源、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条件进行了简述,运用SWOT 分析法(态势分析法),对太行山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以河北省行唐县太行山区为研究对象,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园区发展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农产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的建议。

通过规划设计研究,园区功能区划分为“一核、六区、一长廊”,并制定了“142”(一体四翼双功能)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从而使太行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太行山荒山丘陵区农业园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生态修复产业化模式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为例

生态修复产业化模式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为例
业 务流程 ; 李鹏 波 等 通 过 分 析 矿 区生 态 重 建 和 景 观 生 态 规划 , 出 了景 观生 态规划 的原 则 ,并分 析 了矿区 生态 提
人 文生 态 修复 产 业 主要 围绕 观 光 度假 、 乡村 旅 游 、 健 康 服务 和人文 关怀 4大 主导 性 产 业体 系构 建 。发 展旅 游 业 是整个 门头 沟 区实现 产 业转 型后 藉 以稳 定 区域 经济 总 量 的主要 途径 , 不能仅 仅局 限在传 统 的观光 度假 旅游 产 但 品 的开发 上 , 更应该 发 挥 门头沟 特 有 的 自然 景 观 、 纯朴 民 风、 和保 存完 好 的古 村 落 及 历史 文 化 遗迹 的优 势 , 去满 足 北京 城市 人 口亲近 自然 、 回归 田园 、 心灵 洗礼 、 身体 保健 等 方 面的需 求 。
进行 了大 量研究 , 以北 京 为 例 指 出 , 京 沟域 经 济 的发 并 北 展一定 程度 上 有助 于协 调 好 山 区生 态 保 护 与经 济 发 展 的 关 系 , 进 山区 的综 合开 发 。 促 应 用示 范研究 方 面 , 如江 苏宜兴 西南 山区张 渚镇 竹 园
Ⅱ日
自然 生态修
物 流 经济 生态修 复引导产 业
光 度 假 型 主 导 产 业
人文生态修 复主导产业
观 乡 健 人
复示范产业 — ● 。 — 市场 矿 湿 农 交易
山 生 态 修 复 不 范 盘 业 地 田 — ● 生 生 — ● 一 -
产 产 业 业
建设 咨询
村 康 旅 服 游 务 型 型 主 主 导 导 产 产 业 业
文 关 怀 型 主

产 业
图 1 王平镇生态修 复产 业体 系结构图

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以唐县为例

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以唐县为例

我 国山地 面积 占国土 总面积的 6 8 %左 右 , 大 多数 山
近年 来 , 为加快 山区经济 发展 , 唐县 充分 依 托 山 区
区还处 在贫 困之中 , 比如大别 山区 、 武 陵山 区、 井 岗 山区 资 源优势 , 因地制 宜 的发 展农 村经 济 , 初 步 形成 了三 大 以及 少数 民族 聚集 的地 区。尽管贫 困的原 因多种多样 , 产业群 落。经过调查 团队的深入分 析 , 唐县 山 区生态经 但 贫 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 个共 同特 点 : 生态遭 受严重破 济 系统 中面临的主要 问题 如下 :
坏, 森林 植被 锐减 , 水 土流失 , 环境 污染 , 自然生态 失去
( 一) 绿 色果 品 产 业 特 色品 种 较 少 、 品牌 影 响 力 不 大
平衡。 构建生态 经济型产业群是 山区发展生态经 济的优 化模 式 , 是维持 山区生态 平衡的关键 。

农 业是 唐县 的支柱 产业 , 以北 高 昌 、 水 头 为基 地 的
殖 产业及休 闲旅游等 主导产业 ,注重市场 的 内拓外延 ,
确 立 品牌发 展思路 , 加大创牌 的力度 。这些 产业 的发 展

唐县 山 区具 有 山场资源 、 饲 料资 源丰 富 、 环境 质 量
Hale Waihona Puke 对 带动农 民增收 , 促 进 山区经济发 展和生态 改善发挥 了 好 的优势 , 它不 断发展畜牧养殖产 业 。养 殖 的类 型 主要 生猪养殖 、 家禽养 殖及奶 牛养殖 。其 中 , 肉 很重要 的作 用 。 此外 , 还扶持 3 家龙头企业 , 组建 1 个星 有 肉羊养殖 、 占畜牧业 总产 值 火技术传 播站 , 建设 2 O个文 明生态村 。从 总体上看 , 初 羊产业 已成 为唐县畜牧业 的主导产业 , 步具 备了生态经 济发展 的产 业基础 。但 是 , 唐县 生态环 的 6 5 %以上 。 全县养 羊专业 村 5 O多个 , 养羊专业 户 3 1 2 0

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摘要林下生态经济发展以林地为依托,以林地资源立体化开发使用为核心,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目的,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清流县沙芜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已初步形成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但也存在模式运行较为单一、模式支撑条件不足等问题。

深化沙芜乡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探讨,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多元化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沙芜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清流县沙芜乡;林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策建议一、林下经济概述林下生态经济彻底转变依赖木材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依托森林特有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开发,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遵循技术、经济规律而建立的一种高效、持续、稳定的生产系统。

林下生态经济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以维护生态安全、不破坏林木和原生植被为前提,以实现绿色增长、促进百姓增收、拉动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思路,实现森林生态健康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把林下空间作为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始于21世纪初,目前我国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可概括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游憩三大产业,其中林下种植包括林下药材种植、林下食用菌培育、林下野菜栽培、林下牧草和绿肥种植、林下育苗和经济林培育和林下养殖,其中林下养殖又包括林下畜禽养殖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林下游憩包括森林旅游观光、林下休闲娱乐等。

二、沙芜乡林下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沙芜乡现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万亩,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沙芜乡发展的重要筹码,是沙芜乡经济取得良性发展的制胜法宝。

沙芜乡已经充分认识到本乡发展林下生态经济具备的优势条件,并抓准定位,致力于发展林下生态经济,提出发展”金线莲之乡”的目标。

(一)沙芜乡林下生态经济发展的成效近年来,沙芜乡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发展优势,因地制宜,致力于发展林下生态经济,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多方面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强化技术支撑,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喀什地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沙枣产业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喀什地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沙枣产业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喀什地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沙枣产业综合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摘要介绍了喀什地区沙枣资源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指出种植沙枣改良盐碱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喀什地区种植沙枣改良盐碱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沙枣产业综合开发的建议,以有效利用沙枣资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盐碱地;沙枣;开发;利用喀什地区是处于荒漠绿洲的灌溉农业大区,也是全疆土壤盐渍化最重的地区之一。

喀什地区现有盐碱荒地72.8万hm2,占可垦荒地的16.3%。

大面积盐碱荒地、盐渍化土地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和特殊的利用价值,亟待进行治理和开发[1]。

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对于喀什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

在盐碱地分布较集中的伽师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疏勒县调查种植沙枣治理盐碱地的历史、现状、沙枣产业发展情况及前景,通过实地调查,采集土样测定分析,以及与农业、水利、畜牧部门干部群众、养蜂户进行座谈,搜集相关资料的方式开展调查,对喀什地区盐碱地生态经济型沙枣产业综合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

1 喀什地区沙枣资源发展历史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营造沙枣薪炭林、防风固沙林的高潮。

在实施“农村五好建设”及“农田林网化建设”工程中,为了解决农民做饭取暖能源紧缺的问题及满足盐碱地治理、防风固沙的需要,林业部门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盐碱地及风沙前沿规划建设了沙枣防风固沙林及薪炭林工程,到1989年沙枣林面积一度曾达到6.3万hm2,总结推广了许多沙枣育苗及盐碱地造林的成功经验。

为解决农村能源紧缺、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绿洲及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沙枣林资源发展现状2.1 沙枣林造林方式根据林业部门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喀什地区现有沙枣林面积约1.0万hm2,主要以绿洲边缘防风固沙林,道路绿化林带、盐碱化农田的防护林带及房前屋后四旁植树造林的形式分布在绿洲边缘及绿洲内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构建模式研究摘要: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大多数,由于大部分山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失去平衡,导致这些山区一直处于贫困之中。

构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是维持山区生态平衡的关键。

唐县山区位于太行山脉,研究适合唐县山区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类似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经济;产业群;发展模式作者简介:马喜珍(1981-),女,河北定州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98-03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8%左右,大多数山区还处在贫困之中,比如大别山区、武陵山区、井岗山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尽管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贫困山区一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生态失去平衡。

构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是山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化模式,是维持山区生态平衡的关键。

一、唐县山区生态经济概况唐县山区处在华北平原的交错区域,总面积1417km2,其中山区面积占80%,耕地面积2.933万公顷,管辖20个乡镇,人口54万。

经过20多年的山区技术开发,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改变了曾经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使得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成为唐县最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为生态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唐县历届政府在结构调整中注重生态系统保护,立足县情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绿色果品产业、生态养殖产业及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注重市场的内拓外延,确立品牌发展思路,加大创牌的力度。

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扶持3家龙头企业,组建1个星火技术传播站,建设20个文明生态村。

从总体上看,初步具备了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但是,唐县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旱、薄、蚀”严重,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省水平,贫困人口比例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资源在山区的配置比例明显偏低,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山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二、唐县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唐县充分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群落。

经过调查团队的深入分析,唐县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一)绿色果品产业特色品种较少、品牌影响力不大农业是唐县的支柱产业,以北高昌、水头为基地的特色桃产业与以百花村、羊角村、满心村为基地的西伯利亚杏产业构成绿色果品产业。

在发展思路上,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唐县的优势树种目前只有桃和西伯利亚杏两种,数量较少容易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和技术上的推广。

但是,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种植的风险。

从种植规模上看,以几个乡镇为基地,进行一家一户的种植,使得种植规模小而散,难以提高经济效益。

虽然创牌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调查中,消费者对唐县的杏和桃的认可度不高,唐县特色产品在省内及省外市场上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二)畜牧养殖产业养殖规模小、屠宰市场管理不规范唐县山区具有山场资源、饲料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的优势,它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产业。

养殖的类型主要有肉羊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及奶牛养殖。

其中,肉羊产业已成为唐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5%以上。

全县养羊专业村50多个,养羊专业户3120个。

主要养殖基地有:川里乡、长古城乡、都亭乡、白合镇、罗庄乡。

肉羊养殖已从传统的放养、散养发展到规模化设施饲养,这使得羊群隔离方便、传染病少、防疫灭病容易。

产、加、销一条龙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成熟,使肉羊养殖业成了人民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

但是产业链中的各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规模化设施饲养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南店头乡葛堡村是唐县肉羊养殖规模最大的村之一,但是,还有一些村没有实现规模化设施饲养,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殖。

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方式占到了绝大部分,养殖环境恶劣,产品质量欠佳,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体系建设进度缓慢,这就造成了畜产品在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据调查,这些散户小规模的养殖方式,需要前期投入较大数额的建舍资金,提高了进入养殖行业的成本,限制了一些贫困家庭进入养殖行业。

唐县肉羊养殖及加工数量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在销售旺季,大多数肉羊来自内蒙或山东等地,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散户养殖还存在一个弊端,就是羊舍的位置散落在村中,没有统一管理,对空气及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屠宰市场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唐县南店头乡葛堡村宰羊市场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全村上千户、四五千人,几乎全部以养羊、贩羊、杀羊、肉品、羊下水加工为业。

全村有4个规模较大的冷库。

除一个大型集中屠宰场外,在公路边、全村的大街小巷,到处可看到杀羊的露天摊点。

卫生设施不健全,屠宰流程不规范,市场管理不严格进一步限制了羊肉市场的发展。

此外,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不少居民认为村里杀气太重,屠宰管理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休闲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营销力度有待加强唐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主题定位为“唐尧故里、山水唐县、红色唐县”,重点建设了“三山一区”精品景区,体现了唐县旅游产业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氛围。

旅游业要想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各种配套设施的支持作用也很重要,大部分景区配套设施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仍不完善,由于管理体制单一,融资途径受限,每年财政投入到旅游中的资金有限,造成一些旅游基础设施不达标。

这些不利因素难以满足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地游客的数量。

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山区旅游景点的防灾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唐县山区旅游产品对外营销力度不够,在与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相比,比如十渡、野三坡等,旅游品牌尚未建立,旅游形象尚未树立。

(四)农业产业加工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唐县也是农业大县,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主要有食用菌生产、蔬菜生产、小杂粮生产。

通过严格技术操作规范、积极引进新品种,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发展,生产基地主要有北店头、西城子,齐家佐等乡村,生产规模与生产产量充足,但是大多以鲜销为主。

目前存在的菌类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不强,加工的产品档次也不高,再加上缺乏自己的品牌,直接影响到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规模的蔬菜专业村有仁厚镇的张盆村、北罗镇的西城子村,由于市场需求大,唐县的蔬菜种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水利设施不足,技术粗糙、知识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生产滞后。

小杂粮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和两河流域,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小杂粮的产量和效益都不低。

随着健康饮食概念的深入,小杂粮的市场销量很好,但是小杂粮的种植面积却也越来越少。

制约小杂粮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进行专门加工、包装的龙头企业,很难销往外地市场。

三、构建山区生态经济型产业群的对策建议唐县山区的绿色果品产业、畜牧养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维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如何促进唐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唐县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走出一条由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变的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培育特色绿色果品产业,构建生态型特色果品产业群由于唐县山区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污染少,给人们以原始、自然、古朴的印象,因而可以着力发展地区绿色特色果品。

首先在原有桃、西伯利亚杏以及枣种植的基础上,要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

实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季一品有机整合,在保证品质、品种的前提下,努力形成适度的种植规模。

如北高昌的特色桃生产基地,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

其次,鼓励成立绿色果品专业合作社,鼓励专业合作社的统一创牌和促销。

打造独特的绿色品牌,鼓励在外地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在县城建立集导游服务、农副产品推介一体镇旅游接待中心,向游客介绍绿色果品的采摘和采购,促进绿色果品产业的发展。

(二)培育生态畜牧养殖加工产业链由于唐县山区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没有收到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加上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牛奶、牛羊肉需求旺盛,发展生态畜牧业前景广阔。

在现有资源、市场、技术条件下,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投入,进行生产规划,在散户养殖的乡村建立养殖厂,进行集中化养殖,提高养殖的规模和效率。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提高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要建立专业化的屠宰加工厂,减少散户屠宰的数量,制定屠宰加工标准,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设施及严格的管理规范,加强对屠宰及加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

通过科学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产品,有利于拓宽和占领优势市场。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畜牧产业化养殖——加工——包装——运输——贸易等生态产业链条,降低污染排放及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养殖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旅游景点——农家乐——运动休闲——农业观光”为支撑的生态旅游资源唐县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已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文化底蕴,通过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进一步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严防安全事故的发展。

借鉴十渡旅游景区灾后恢复的经验,在旅游景区建立紧急避难所,尽最大可能给游客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旅游环境。

除了旅游景点,还要深化对该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构建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区位明显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通过对市场调查及综合分析,找准客源的市场定位,选取环境整洁优美的村庄,推出健康有趣的农家活动,加快发展农家乐、农家旅店。

唐县山区道路曲折,山高林密,溪流纵横,是开展户外运动的理想场地,要把户外运动作为产业来发展,积极引进户外运动企业,因地制宜开发一些户外运动项目,建立完善的项目配套服务体系。

由政府搭台,组织一些户外运动赛事,提高唐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要不断美化生态环境,推进环境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农业的观光旅游。

对休闲旅游产业的宣传营销也要加强,打造唐县宜居、宜游的形象。

(四)发展壮大生态农业产业群针对食用菌相关企业加工规模和带动能力不够强大、产品档次有待提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整合农业财政资金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加大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食用菌交易市场,规范市场管理,壮大经纪人队伍,加强与销售商的联系,以销售促进生产,提高食用菌品牌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