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聊斋志异翻译赏析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原文: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
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
柳少慧,解文字。
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
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
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
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
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
”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
既醮④,夫妇甚得。
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
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
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
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
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
母返身面壁,置不闻。
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
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
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
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
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
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
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
”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
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
”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
”女不听。
邻妪怂恿之,始纳焉。
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
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
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
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
④醮(jiào):嫁。
⑤谯诃:责备呵斥。
⑥宥(yu):宽恕。
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译文: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
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
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喜欢读相观的书籍。
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
聊斋志异3篇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3篇原文及翻译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聊斋志异3篇原文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聊斋志异·张诚》原文及翻译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
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2)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一、关于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
蒲松龄的父亲蒲盘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着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
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
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
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
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
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
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
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中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
聊斋志异《苏仙》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苏仙》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苏仙》原文高公明图知郴州时[1],有民女苏氏,浣衣于河。
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
有苔一缕,绿滑可爱,浮水漾动,绕石三匝。
女视之,心动。
既归而娠,腹渐大。
母私诘之,女以情告。
母不能解。
数月,竟举一子[2]。
欲置隘巷[3],女不忍也,藏诸椟而养之[4]。
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
然不夫而孕,终以为羞。
儿至七岁,未尝出以见人。
儿忽谓母曰:“儿渐长,幽禁何可长也[5]?去之,不为母累。
”问所之。
曰:“我非人种,行将腾霄昂壑耳[6]。
” 女泣询归期。
答曰:“侍母属纩[7],儿始来。
去后,倘有所需,可启藏儿椟索之,必能如愿。
”言已,拜母竟去。
出而望之,已杳矣[8]。
女告母,母大奇之。
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
偶缺晨炊,仰屋无计[9]。
忽忆儿言,往启椟,果得米,赖以举火[10]。
由是有求辄应。
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给于椟。
既葬,女独居三十年,未尝窥户[11]。
一日,邻妇乞火者,见其兀坐空闺[12],语移时始去。
居无何,忽见彩云绕女舍,亭亭如盖[13],中有一人盛服立,审视,则苏女也。
回翔久之,渐高不见。
邻人共疑之。
窥诸其室,见女靓妆凝坐[14],气则已绝。
众以其无归[15],议为殡殓。
忽一少年入,丰姿俊伟,向众申谢。
邻人向亦窃知女有子,故不之疑。
少年出金葬母,植二桃于墓,乃别而去。
数步之外,足下生云,不可复见。
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
官是地者,每携实以馈亲友。
聊斋志异《苏仙》翻译高明图任郴州知州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姓苏的民女在河边洗衣服,河中有一块大石头,女子蹲在石头上。
有一缕青苔,碧绿柔滑,非常可爱,在水面上荡漾,围着石头飘动了三圈。
民女看了后心里一动,回家以后就怀了孕,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她母亲私下问她,女子把实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一时也弄不明白。
几个月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
家人想偷着把他扔掉,但女子不忍心,藏在柜子里养着他。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第一篇:蒲松龄《聊斋志异》阅读答案及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吾少林出也。
聊斋志异《江城》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江城》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江城》原文临江高蕃[1],少慧,仪客秀美。
十四岁人邑庠([yì xiáng],县学)。
宫室争女之;生选择良苛,屡梗父命。
父仲鸿,年六十,止此子,宠惜之,不忍少拂[2]。
东村有樊翁者,授童蒙于市肆[3],携家僦([jiù],租赁)生屋。
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4],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5],日共嬉戏。
后翁徙去,积四五年,不复闻问。
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
从以小鬟,仅六七岁。
不敢倾顾,但斜睨之。
女停睇,若欲有言。
细视之,江城也。
顿大惊喜。
各无所言,相视呆立,移时始别,两情恋恋。
生故以红巾遗地而去。
小鬟拾之,喜以授女。
女人袖中,易以己巾,伪谓鬟曰[6]:“高秀才非他人,勿得讳其遗物,可追还之。
”小鬟果追付生。
生得巾大喜。
归见母,请与论婚。
母曰:“家无半间屋,南北流寓,何足匹偶?”生曰:“我自欲之,固当无悔。
”母不能决,以商仲鸿;鸿执不可。
生闻之闷闷,嗌不容粒[7]。
母大忧之[8],谓高曰:“樊氏虽贫,亦非狙侩无赖者比[9]。
我请过其家,倘其女可偶,当亦无害。
”高曰:“诺。
” 母托烧香黑帝祠[10],诣之。
见女明眸秀齿,居然娟好,心大爱悦。
遂以金帛厚赠之,实告以意。
樊媪谦抑而后受盟。
归述其情,生始解颜为笑。
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
而女善怒,反眼若不相识;词舌嘲啁[11],常聒[guō]于耳。
生以爱故,悉含忍之。
翁媪[ǎo]闻之,心弗善也[12],潜责其子。
为女所闻,大恚[huì],诟骂弥加。
生稍稍反其恶声,女益怒,挞逐出户,阖其扉。
生㗩㗩门外[13],不敢叩关,抱膝宿檐下。
女从此视若仇。
其初,长跪犹可以解;渐至屈膝无灵,而丈夫益苦矣。
翁姑薄让之,女牾[wǔ]不可言状[14]。
翁姑忿怒,逼令大归[15]。
樊惭惧,浼交好者请于仲鸿[16];仲鸿不许。
年余,生出遇岳;岳邀归其家,谢罪不遑。
妆女出见,夫妇相看,不觉侧楚。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其神怪、奇幻、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聊斋志异》中一些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
一、《画皮》原文:太原王子晋,字玉箫,雅好琴棋,博涉经史。
有日在书斋抚琴,忽闻窗外有人哭泣之声,出视之,乃一美貌女子也。
女子自称曰:“吾姓杨,名玉环,逃难至此,望君救命。
”玉箫见其可怜,遂纳之以为妾。
翻译:太原的王子晋,字玉箫,喜欢弹琴下棋,广泛涉猎经史书籍。
有一天在书斋里弹琴,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哭泣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女子自称姓杨,名玉环,逃难到这个地方,请求玉箫救她一命。
玉箫见她可怜,便收留她作为自己的妾室。
二、《聂小倩》原文:临安府富阳县民某,偶行溪谷,见一女子坐古墓旁,容色绝世。
某近之,女子曰:“我聂小倩,葬于此墓。
今日有缘,得以相见。
”遂与某结为夫妇。
后某死,小倩亦失踪。
翻译:临安府富阳县的某个百姓,偶然走到一条溪谷里,看见一位女子坐在古墓旁边,容貌美丽无双。
这个百姓走近她,女子说:“我是聂小倩,埋葬在这个墓里。
今天我们有缘,得以相见。
”于是就和这个百姓结为夫妻。
后来这个百姓死了,聂小倩也失踪了。
三、《促织》原文:陕西西安府某官,性好斗促织。
一日,其子误将促织投入火中,官怒,将子打伤。
子逃至山洞,遇一老人,老人赠以神促织。
子归家,官令其斗促织,神促织大胜。
官悦,从此与子修好。
翻译:陕西西安府的一个官员,喜欢斗蟋蟀。
有一天,他的儿子不小心将蟋蟀扔进了火里,官员生气,把儿子打伤了。
儿子逃跑到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送给他一只神奇的蟋蟀。
儿子回到家,官员让他斗蟋蟀,神奇的蟋蟀大获全胜。
官员高兴,从此和儿子和好如初。
以上是《聊斋志异》中三个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
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翻译:蒲松龄,字留仙。
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
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
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
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自志-注释及译文

聊斋自志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气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气自鸣天簇气不择好音叱有由然矣气松落落秋萤之火,魁魅争光气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气才非千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气闻则命笔,遂以成编气久之,四方同人气又以邮筒相寄气因而物以好聚气所积益夥气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气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气遗飞逸兴,狂固难辞气永托旷怀,痴且不讳气展如之人气得毋向我胡卢耶妇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气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气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气【注释】CD披萝带荔,三间氏感而为骚:意为披萝带荔的山鬼类的民间传闻引起了屈原的诗兴。
披萝带荔,《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薛荔兮带女萝。
“写山鬼以薛荔为衣,以女萝为带。
薛荔,也叫木莲;女萝,一名松罗,两者均指香草。
三闾氏,指屈原。
屈原(约前340—前227),名平,战国时楚国伟大诗人,出身贵族,曾做过三间大夫,掌楚王族昭、屈、景三姓之事。
感,感触,有所感而发。
骚,指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楚辞”。
@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意为李贺对于牛鬼蛇神那样的荒诞不经的事情却纳入诗歌,嗜吟成癖。
牛鬼蛇神,指虚荒诞幻的不经之事。
唐杜牧《李长吉歌诗序》论其诗云:"鲸咕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长爪郎,指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中期诗人。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
”@天赖:自然界的音响。
《庄子·齐物论》:"汝闻人赖而未闻地赖,汝闻地赖而未闻天簇夫。
”这里借指发自胸腿的诗作。
@好音:好听的声音。
《诗·鲁颂·洋水》:“食我桑跳,怀我好音。
”这里以之指世俗所崇尚的“正声”、“善言”。
@有由然:有一定的原委。
以上举屈原、李贺为例,说明描写鬼神的虚荒诞幻之作,有着久远的传统和理由。
@松落落秋萤之火,魁魅争光:意谓自己孤寂失意,犹如一点微弱的萤火,而冥冥之中,精怪鬼物却争此微光。
聊斋志异文言文翻译

原文:《画皮》东邻有王生者,为人佞巧,善画。
一日,遇一美少妇,携幼女,俱若惊惧。
王生私心窃喜,欲图其色,遂以画具往访。
女美而才,王生遂娶之。
然少妇颇疑,每以画具置几上,便疑心。
王生知其意,遂请于少妇,曰:“吾画技非不佳,然画人不可久留,恐生他变。
请以画具藏之,吾归,即持来也。
”少妇诺之。
王生归,未尝以画具至。
少妇疑而窃窥之,见王生于别室中,绘一女子,宛若生人。
少妇惊问:“此何人?”王生曰:“此吾所画之人,亦颇似汝。
”少妇曰:“吾闻画人不可久留,汝何故画此?”王生曰:“此画人久留无害,吾故画之。
”少妇疑愈甚,遂私告其女。
女亦疑,夜深人静,潜入王生室中,见其父正在画一女子,宛若生人。
女惊问:“此何人?”王生曰:“此吾所画之人,亦颇似汝。
”女曰:“吾闻画人不可久留,汝何故画此?”王生曰:“此画人久留无害,吾故画之。
”女疑未解,遂归。
次日,少妇以王生所藏画具,画一女子,置于室中。
王生归,见之,大惊,问:“此何人?”少妇曰:“此吾所画之人,亦颇似汝。
”王生曰:“吾闻画人不可久留,汝何故画此?”少妇曰:“此画人久留无害,吾故画之。
”王生疑惑,遂私告其女。
女闻之,又潜入王生室中,见其父正在画一女子,宛若生人。
女惊问:“此何人?”王生曰:“此吾所画之人,亦颇似汝。
”女曰:“吾闻画人不可久留,汝何故画此?”王生曰:“此画人久留无害,吾故画之。
”女疑未解,遂归。
如此者三,少妇与女疑心渐深,遂私告邻人。
邻人闻之,曰:“此画皮也。
吾昔闻老父言,画皮可以惑人,然不可久留。
今汝等疑之,必是画皮无疑。
”少妇与女闻之,大惊,遂共谋除之。
王生归,见画皮,知其害,遂持刀割之。
少妇与女亦惊觉,遂共持刀割之。
刀入皮中,如割纸。
割至胸前,少妇与女俱感心痛,遂不敢再割。
王生知其已死,遂收刀而归。
译文:东边邻居有个叫王生的人,他为人狡猾,擅长画画。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美丽的少妇,带着一个女儿,都好像很害怕。
王生暗自高兴,想占有那个少妇,于是拿着画具去拜访她。
聊斋志异译文阅读

聊斋志异译文阅读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怪的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
画壁原文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褡其中。
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
殿中塑志公像,两壁画绘精妙,人物如生。
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
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
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
一老僧说法座上,偏袒绕视者甚众,朱亦杂立其中。
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
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竟去,履即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
女回首,摇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
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
既而闭户去,嘱勿咳。
夜乃复至。
如此二日,女伴共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
女含羞不语。
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
”群笑而去。
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
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
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旋有纷嚣腾辨之声。
女惊起,与朱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
使者曰:“全未?”答言:“已全。
”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
”又同声言:“无。
”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
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
”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
朱伏不敢少息。
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
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
朱局蹐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
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
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
”问:“何处?”曰:“不远。
”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伫立,若有听察。
聊斋志异卷六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聊斋志异》卷六的原文及译文:原文:王春李,车骑骆以出。
一士子买舟赴试,与春李同泛。
其人迂缓,迟迟不至。
妻夜半归寝,始至舟中,而舟尾有荡妇留郎之妓,见生入舟,艳之,遂与生通焉。
是夜归舟荡漾,隐愧嗫嚅而无所措。
妓问之曰:“汝钟情若何?”生作艰涩状曰:“卿非不识字之辈,何用情字着色?如仆则向来不识字耳。
”次日告友人东方先生曰:“姬与仆殊不来,昨在舟中不觉造次,彼不羞而忍为之耶?”东方曰:“君言固自可笑。
君爱妓,而不知防,亦是一痴。
然此亦美事,不宜罪之。
”生曰:“此妇人干卿何事!但可交卷而出耳。
”东方曰:“此更一痴。
交卷而出,则不成试事矣。
”生不能答。
东方又曰:“君舟摇荡如失舟然,将无以应试者乎?当设法止之。
”生乃投金于船舷,妓将受之;东方止之曰:“娘子,汝知此金何为邪?”妓未知其故,因问故;东方告之。
妓叹曰:“是真痴汉!”言已,捞舟余水,竟不以金为受。
东方命移舟僻处以待之。
试毕而归,妓竟不来矣。
译文:有一个读书人乘船到外地参加考试,与王春李同船。
这个读书人性格迟缓,过了很久才到。
船尾有个荡妇留郎妓女,见生人进船舱,对她投桃报李。
当夜归舟摇荡不定,羞愧得嗫嗫嚅嚅不知如何是好。
妓女问他说:“你对我钟情吗?”生人作为难堪状说:“你不识字的人怎么会用‘钟情’这样的字眼?像我这样的人向来是不识字的。
”第二天他对朋友东方先生说:“姬与我素无来往,昨天在船舱里不自觉地失了常态,她竟然这样不顾羞耻!”东方先生说:“你说得太可笑了。
你爱她却又不知防范她向你求欢是轻率的表现。
但是这件事本该美事一桩不值得怪罪她。
”那读书人说:“这种女人和你有什么关系!我交卷走就是了。
”东方先生说:“你这种想法更是愚蠢的。
你的船摇荡得像失了舵的船一样,难道你能对别人交卷上岸不闻不问吗?”读书人无言以对。
东方先生又说:“你的船摇荡不定如同失舟一般,她怎么能够如期赴约呢?你应该设法稳住她的心。
”于是读书人向船舷上扔下银子。
妓女伸手去接时,东方先生制止她说:“娘子你知道这银子是干什么用的吗?”妓女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就问是什么缘故。
聊斋志异画皮原文及翻译注释

聊斋志异画皮原文及翻译注释《聊斋志异·画皮》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
”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
”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
”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之。
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
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
”女曰:“此所良佳。
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生诺之。
乃与寝合。
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
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译文】太原府有个姓王的书生,大清早出门,在路上遇见一个女子,怀里抱着包袱,独自奔走,步履十分艰难。
王生加快步伐赶上她,见她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非常漂亮,于是起了爱慕之心。
他问女子:“为什么一大清早就独自一人行路?”女子说:“赶路的人,不能做伴解愁闷,何必烦劳多问?”王生说:“你有什么愁闷就说出来,也许我能效力,不会推辞的。
”女子神色惨淡地说:“父母贪图钱财,把我卖给富豪人家,大老婆非常嫉妒我,一整天地不是骂就是打的,我实在忍受不了这羞辱,所以打算走得远远的。
”王生又问:“你准备到哪里去?”女子说:“逃亡流落在外,还没个去处。
”王生说:“我家离这儿不远,只要愿意,可委屈暂住。
”女子很高兴地答应了。
王生帮她提着包袱,领她一块到了家里。
女子看看屋里没有别的人,就问:“您怎么没有家眷?”王生答道:“这是我的书房。
”女子说:“这是个好地方,如果您同情我,让我生活下去,必须保守秘密,不要对别人说起。
”王生满口答应,就和她同居了。
王生让她藏在密室,过了好多天也没人知道。
后来,王生将这事悄悄告诉给妻子陈氏,妻子疑心这女子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劝丈夫将她送走,王生根本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
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聊斋志异》中最短的一篇是《赤字》,共25个字: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
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聊斋故事(一)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聊斋故事(二)原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古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服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
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
聊斋志异《捉狐》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捉狐》原文、翻译及赏析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
素有胆。
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
窃意无乃魇狐耶(1)?微窥之,物大如猫,黄毛而碧嘴,自足边来。
蠕蠕伏行,如恐翁寤。
逡巡附体:着足,足痿;着股,股耎。
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物鸣急莫能脱。
翁亟呼夫人,以带絷其腰(2)。
乃执带之两端,笑曰:“闻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
”言次,物忽缩其腹,细如管,几脱去。
翁大愕,急力缚之;则又鼓其腹,粗于椀,坚不可下;力稍懈,又缩之。
翁恐其脱(3),命夫人急杀之。
夫人张皇四顾,不知刀之所在。
翁左顾示以处。
比回首,则带在手如环然,物已渺矣。
(1)魇(眼)狐:睡梦之中感到胸闷气促,俗称“压狐子”。
压,或作“魇”。
(2)絷(zhí陟):绊缚马足,这里是拴缚的意思。
(3)翁:原作“公”,此据二十四卷抄本。
下同。
聊斋志异《捉狐》翻译孙老翁,是我亲家孙清服的伯父,一向很有胆量。
一个白天,他正躺着休息,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爬上了床,接着感觉身子摇摇晃晃,如同腾云驾雾。
他心中暗想,难道是被狐狸精魇住了?便眯缝着眼悄悄地偷看,见一物大如猫,一身黄毛,却长着绿色的嘴巴,正从脚边慢慢地爬来。
它轻轻地蠕动着,像是怕惊醒了老翁似的。
一会儿,就贴到孙老翁的身上,挨着脚,脚瘫;靠着腿,腿软。
待它刚刚爬到腹部,孙老翁突然坐了起来,猛地按下,把它捉住,两手掐住它的脖子。
它急得嚎叫,却不能挣脱。
孙老翁急忙把夫人喊来,用绳子捆起它的腰,勒紧绳子两头,笑着说:“听说你善于变化,今天我在这里盯着你,看你怎么个变法。
”说话间,它忽然把肚子缩得像细管,几乎把绳子脱去逃掉。
孙老翁大惊,急忙用力勒紧绳子。
可它又鼓起肚子,像碗口一样粗,再也勒不下去。
孙老翁气力稍一松,它又缩了下去。
孙老翁怕它跑了,叫夫人赶快拿刀来把它杀掉。
老夫人惊慌地四处寻找,竟不知刀放在什么地方。
孙老翁向左摇头,目示放刀的位置。
等回过头来,手中只剩下一个如环样的空绳套子,而那狐狸已经不知去向了。
聊斋志异《道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道士》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道士》原文韩生,世家也[1]。
好客。
同村徐氏,常饮于其座。
会宴集[2],有道士托钵门上[3]。
家人投钱及粟,皆不受;亦不去。
家人怒,归不顾。
韩闻击钵之声甚久[4],询之,家人以情告。
言未已,道士竟入。
韩招之坐。
道士向主客皆一举手,即坐。
略致研诘,始知其初居村东破庙中。
韩曰:“何日栖鹤东观[5],竟不闻知,殊缺地主之礼[6]。
”答曰:“野人新至[7],无交游。
闻居士挥霍[8],深愿求饮焉。
”韩命举觞。
道士能豪饮。
徐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9],不甚为礼。
韩亦海客遇之[10]。
道士倾饮二十余杯,乃辞而去。
自是每宴会,道士辄至,遇食则食,遇饮则饮,韩亦稍厌其频。
饮次,徐嘲之曰:“道长日为客[11],宁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人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12]。
”徐惭不能对。
道士曰:“虽然,道人怀诚人矣,会当竭力作杯水之酬[13]。
”饮毕,嘱曰:“翌午幸赐光宠[14]。
”次日,相邀同往,疑其不设[15]。
行去,道士已候于途;且语且步,已至寺门。
入门,则院落一新,连阁云蔓[16]。
大奇之,曰:“久不至此,创建何时?”道士答:“竣工未久。
”比入其室,陈设华丽,世家所无。
二人肃然起敬。
甫坐,行酒下食,皆二八狡童[17],锦衣朱履。
酒馔芳美,备极丰渥。
饭已,另有小进[18]。
珍果多不可名,贮以水晶玉石之器,光照几榻。
酌以玻璃盏,围尺许。
道士曰:“唤石家姊妹来。
”童去少时,二美人入。
一细长,如弱柳[19];一身短,齿最稚;媚曼双绝[20]。
道士即使歌以侑酒[21]。
少者拍板而歌,长者和以洞萧,其声清细。
既阕,道士悬爵促酹[22],又命遍酌。
顾问美人:“久不舞,尚能之否?”遂有僮仆展氍毹于筵下[23],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
二人心旷神飞[24],不觉醺醉。
道士亦不顾客,举杯饮尽,起谓客曰:“姑烦自酌,我稍憩,即复来。
”即去。
南屋壁下,设一螺钿之床[25],女子为施锦,扶道士卧。
聊斋志异《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顾生》原文江南顾生[1],客稷下[2],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
十余日,痛少减。
乃合眼时[3],辄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辟[4];最深处有人往来,但遥睹不可细认。
一日,方凝神注之,忽觉身入宅中,三历门户,绝无人迹。
有南北厅事[5],内以红毡贴地。
略窥之,见满屋婴儿,坐者、卧者、膝行者,不可数计。
愕疑间,一人自舍后出,见之曰:“小王子谓有远客在门,果然。
” 便邀之。
顾不敢入,强之乃入,问:“此何所?”曰:“九王世子居。
世子疟疾新瘥,今日亲宾作贺,先生有缘也。
”言未已,有奔至者,督促速行。
俄至一处,雕榭朱栏,一殿北向,凡九楹。
历阶而升,则客已满座。
见一少年北面坐,知是王子,便伏堂下。
满堂尽起。
王子曳顾东向坐。
酒既行,鼓乐暴作,诸妓升堂,演“华封祝”[6]。
才过三折[7],逆旅主人及仆唤进午餐,就床头频呼之。
耳闻甚真,心恐王子知,遂托更衣而出。
仰视日中夕,则见仆立床前,始悟未离旅邸。
心欲急返,因遣仆阖扉去。
甫交睫,见宫舍依然,急循故道而入。
路经前婴儿处,并无婴儿,有数十媪蓬首驼背,坐卧其中。
望见顾,出恶声曰:“谁家无赖子,来此窥伺!”顾惊惧,不敢置辨,疾趋后庭,升殿即坐。
见王子颔下添髭尺余矣。
见顾,笑问:“何往?剧本过七折矣。
”因以巨觥示罚。
移时曲终,又呈出目[8]。
顾点“彭祖娶妇[9]”。
妓即以椰瓢行酒,可容五斗许。
顾离席辞曰:“臣目疾,不敢过醉。
”王子曰:“君患目,有太医在此,便合诊视。
”东座一客,即离坐来,两指启双眦,以玉簪点白膏如脂,嘱合目少睡。
王子命侍儿导入复室,令卧;卧片时,觉床帐香软,因而熟眠。
居无何,忽闻鸣钲锽聒[10],即复惊醒。
疑是优戏未毕;开目视之,则旅舍中狗舐油铛也,然目疾若失。
再闭眼,一无所睹矣。
[1]江南,省名,清顺治二年(1645)置,治所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
康熙六年(1667)分置为江苏。
安徽两省。
后仍称这两省为江南。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聊斋志异《嫦娥》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嫦娥》原文、翻译及赏析聊斋志异《嫦娥》原文太原宗子美[1],从父游学[2],流寓广陵[33]。
父与红桥下林妪有素[4]。
一日,父子过红桥,遇之,固请过诸其家,瀹茗共话[5]。
有女在旁,殊色也。
翁亟赞之。
妪顾宗曰:“大郎温婉如处子,福相也。
若不鄙弃,便奉箕帚[6],如何?”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先是,妪独居,女忽自至,告诉孤苦。
问其小字,则名嫦娥。
妪爱而留之,实将奇货居之也[7]。
时宗年十四,睨女窃喜,意翁必媒定之;而翁归若忘。
心灼热[8],隐以白母。
翁笑日:“曩与贪婆子戏耳。
彼不知将卖黄金几何矣,此何可易言[9]!” 逾年,翁媪并卒。
子美不能忘情嫦娥,服将阕[10],托人示意林妪。
妪初不承。
宗忿曰:“我生平不轻折腰,何媪视之不值一钱?若负前盟,须见还也!”妪乃云:“曩或与而翁戏约[11],容有之。
但无成言,遂都忘却。
今既云云,我岂留嫁天王耶[12]?要日日装束,实望易千金;令请半焉,可乎?”宗自度难办,亦遂置之。
适有寡媪僦居西邻,有女及弃,小名颠当。
偶窥之,雅丽不减嫦娥。
向慕之,每以馈遗阶进[13];久而渐熟,往往送情以目,而欲语无间,一夕,逾垣乞火。
宗喜挽之,遂相燕好。
约为嫁娶,辞以兄负贩未归。
由此蹈隙往来,形迹周密[14]。
一日,偶经红桥,见嫦娥适在门内,疾趋过之。
嫦娥望见,招之以手,宗驻足;女又招之,遂入。
女以背约让宗[15],宗述其故。
女入室,取黄金一键付之,宗不受,辞曰:“自分永与卿绝,遂他有所约。
受金而为卿谋,是负人也;受金而不为卿谋,是负卿也:诚不敢有所负。
”女良久曰,“君所约,妾颇知之。
其事必无成;即成之,妾不怨君之负心也。
其速行,媪将至矣。
”宗仓卒无以自主,受之而归。
隔夜,告之颠当。
颠当深然其言,但劝宗专心嫦娥。
宗不语;愿下之[16],而宗乃悦。
即遣媒纳金林妪,妪无辞,以嫦娥归宗。
入门后,悉述颠当言。
嫦娥微笑,阳怂恿之。
宗喜,急欲一白颠当,而颠当迹久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聊斋志异翻译赏析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
在《小谢》中,作者
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
后来陶生因事orG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
这在男女被绝对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封建婚姻的决定权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有又对其的超越,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聊斋志异》每叙一事。
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1 狐嫁女阅读答案_文言文狐嫁女翻译
文言文《狐嫁女》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历城殷天官[1],少贫,有胆略。
邑有故家之第,
广数十亩,楼字连亘。
常见怪异,以故废无居人;久之,
2 雹神阅读答案_文言文雹神翻译文
言文《雹神》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王公筠苍[1],莅任楚中[2]。
拟登龙虎山谒天师[3]。
及湖[4],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 3 犬奸阅读答案_文
言文犬奸翻译文言文《犬奸》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青州贾某[1],客于外,恒经岁不归。
家畜一白大,妻引与交,犬习为常。
一日,夫至,与妻共卧。
犬突入,
4 斫蟒阅读答案_文言文斫蟒翻译文
言文《斫蟒》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
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奋怒出樵斧,斫
5 劳山道士原文及翻译_劳山道士文言文
文言文《劳山道士》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
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 ,负笈往游。
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
6 种梨阅读答案_种梨翻译文言文《种梨》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
7 偷桃阅读答案_偷桃翻译文言文《偷桃》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童时赴郡试[1],值春节[2]。
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3]。
余
8 王六郎阅读答案_王六郎翻译文言文《王六郎》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许姓,家淄之北郭[1],业渔。
每夜,携酒何上,饮且渔。
饮则酹地[2],祝云[3]:“河中溺鬼得饮。
9 宅妖阅读答案_宅妖翻译文言文《宅妖》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长山李公,大司寇之侄也[1]。
宅多妖异。
尝见厦
有春凳[2] ,肉红色,甚修润。
李以故无此物[3] ,近抚按之
10 荍中怪阅读答案_荍中怪翻译文
言文《荍中怪》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长山安翁者,性喜操农功。
秋间荞熟,刈堆陇畔。
时近村有盗稼者,因命佃人乘月辇运登场,俟其装载归,
11 捉狐阅读答案_捉狐翻译文言文《捉狐》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
素有胆。
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
窃意无乃
12 咬鬼阅读答案_咬鬼翻译文言文《咬鬼》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沈麟生云:其友某翁者,夏月昼寝,蒙眬间,见一女子搴帘入[1],以白布裹首,缞服麻裙[2],向内室去。
疑
13 画壁阅读答案_画壁翻译文言文《画壁》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江西孟龙潭[1],与朱孝廉客都中[2]。
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3],俱不甚弘敞[4],惟一老僧挂搭其中[5]。
14 喷水阅读答案_喷水翻译文言文《喷水》选自聊斋志异,其原文如下:
【原文】
莱阳宋玉叔先生为部曹时,所僦第,甚荒落。
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厅上,闻院内扑扑有声,如缝工之喷水者
15 考城隍翻译_聊斋志异考城隍白话文
文言文《张齐贤家宴》选自聊斋志异,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
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
16 蒲松龄博采阅读答案_蒲松龄博采翻译
文言文《蒲松龄博采》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