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合集下载

《袁枚学诗》文言文翻译

《袁枚学诗》文言文翻译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也。

幼聪颖,好读书,尤喜诗。

弱冠之年,已著有《子才诗钞》行世。

及长,益究心于诗,博览群书,师法古人,不泥于一格。

尝谓:“诗者,性情也,非学问所能强也。

”故其诗多抒发己情,而少谈学问。

一日,袁枚游于西湖,见湖光山色,心有所感,遂作《西湖杂咏》百首。

其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时人传诵,誉为“西湖诗史”。

自是之后,袁枚名噪一时,求诗者络绎不绝。

袁枚学诗,不拘一格,独树一帜。

其诗有四法:曰情、曰景、曰韵、曰势。

情者,诗之灵魂也;景者,诗之骨肉也;韵者,诗之血脉也;势者,诗之筋骨也。

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日,袁枚与友人在书斋论诗,友人问:“子才兄,诗之四法,何者为先?”袁枚答曰:“情也。

情者,诗之根本,无情则诗不成。

情景交融,方为上乘之作。

”友人又问:“诗之韵,何以为之?”袁枚曰:“韵者,诗之声也。

声韵和谐,方能悦耳动听。

然韵非拘泥,须得自然。

”友人再问:“诗之势,又当如何?”袁枚曰:“势者,诗之形也。

形神兼备,方为佳品。

”袁枚尝言:“学诗先学韵,次学情,再学景,最后学势。

韵者,诗之美;情者,诗之真;景者,诗之实;势者,诗之骨。

四者兼备,方可称诗。

”其言深得诗家之秘。

袁枚学诗,尤重自然。

尝作《咏柳》一首,曰:“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中情景交融,韵律和谐,自然流露,令人叹为观止。

又有《题画》一首,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诗中描绘江山如画,英雄豪杰,意境宏阔,气势磅礴,读之令人振奋。

袁枚学诗,以自然为宗,以真情为骨,以韵律为魂,以气势为骨。

其诗风清丽脱俗,意境深远,言辞优美,传颂至今。

后人学诗,多以袁枚为楷模,然能得其精髓者,寥寥无几。

袁枚学诗,不尚虚华,不事雕琢,以真性情抒写诗篇,故能独树一帜,成为清代诗坛之巨擘。

其所著《子才诗钞》,至今仍为诗家所宝,传颂不衰。

袁牧多诗文言文翻译

袁牧多诗文言文翻译

一、《题临安邸》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群山环绕着旧都,城墙依旧,周遭景象依然。

潮水拍打着空城,寂寞的回声荡漾。

淮水东边的明月,深夜时分还穿过女墙,照亮了这片土地。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文:其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其一:银色的烛光映照着秋天的冷清,画屏显得格外孤寂。

手持轻罗小扇,驱赶着飞舞的萤火虫。

夜色清凉如水,我躺在台阶上,仰望牵牛织女星。

其二:银色的烛光映照着秋天的冷清,手持轻罗小扇,驱赶着飞舞的萤火虫。

夜色清凉如水,我躺在台阶上,仰望牵牛织女星。

三、《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夜晚在东坡饮酒,醒来又醉,回到家中仿佛已经是三更。

家童的鼾声如雷,我敲不开门,只能倚着拐杖倾听江水声。

我常常遗憾这身体并非我所拥有,何时才能忘记那些世俗的纷扰。

夜深了,风静了,江面波纹平息。

我乘坐小舟从此离去,将余生寄托于江海。

四、《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尚未老去,微风拂过,柳枝斜斜。

登上超然台,眺望远方,半壕春水,一城繁华。

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节过后,酒醒后不禁感慨。

不再对故人思念故国,且用新火烹煮新茶。

诗酒趁年华。

以上是对袁牧多首诗文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领略袁牧的文学魅力。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袁枚《所好轩记》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袁枚《所好轩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所好轩记》原文及翻译袁枚原文: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

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

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患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1)这是作者为自己构建的藏书屋所作的一篇记。

文章表白了他爱好书籍的原因,并说明了为此屋命名的理由。

风格率真,语言简捷、明快。

译文:所好轩,是我藏书的书房。

我的爱好很多,为什么要独独把自己对书的爱好称为“所好”呢?那是因为和其它的爱好相比,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

为什么我对书籍的爱好超于所有嗜好之上呢?我喜欢美食,喜欢修建房屋,喜欢游玩,喜欢结交好友,喜欢花竹泉石,喜欢珪璋彝尊这些贵重的礼器酒器,喜欢名人字画,当然还有书。

对书的爱好与对其它的爱好没什么区别,为什么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呢?那是因为:少年时才能好美色,肚子没饱才能好美食,交朋友必须找志同道合的,出去游玩最好在清明节前后,对宫室花石古玩的爱好也就是在刚购买的时候,没过多久就不新鲜了。

而书这种东西,无论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不受限制,爱好无有止境。

即使是这样,拒绝其他的爱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谢绝了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去寻找严厉的老师一样,爱好得有点假。

结束了其他的嗜好而加倍爱好书,就像是宾客在席间散去而老朋友留了下来,爱好的有些偏狭。

清朝诗人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原文及译文

清朝诗人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原文及译文

清朝诗人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昔颜斐恋京兆,卢悊恋灵昌,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译文】从前颜斐留恋京兆,卢趣留恋灵昌,古代为官之人往往对自己从前所管辖地区的官署再三表示关注。

原来,有才德的人看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家人,在某地做过官就不能忘记那里,而那里的人,也不能忘记他。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译文】我在沭阳担任知县一共两年,已丑年调任江宁知县。

今年是戊申年,我被吕峄亭观察多次写信邀请的盛情感动了,于十月五日渡过黄河故道,住宿在钱接三先生家。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原先任职的地方,从前所管辖的地区)三(再三)致意(表达真挚的情意)焉。

盖(连词,表示原因,因为)贤者视民如家(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家人),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主管,治理)沭阳二年,乙丑,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白下(南京的别称。

鲁迅《集外集拾遗·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南京城吹出阴森森的寒风,千林万树都显得一派凄清,毒雾弥漫塞满了整个宇宙,摧折得百花一齐消残凋零)。

今戊申矣,感(感念,有感于)吕峄(yì)亭观察(官名。

唐代于不设节度使的区域设观察使,简称“观察”,为州以上的长官。

宋代观察使实为虚衔。

清代作为对道员的尊称)三札(多次写信)见招(邀请我赴宴。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接我),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指当年我到任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qú,瘦)而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

这里用作动词,留着胡须),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他的。

曹操《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会合于盟津后同心协力讨伐董卓,却各有自己的打算,心向汉王室)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人称代词,他。

《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虽然和府吏有约定,但永远没有缘分和他再相会了)裁(古同“才”。

蒲松龄《促织》:“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手刚举起,那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断乳(断奶)故(缘故)也。

夜阑(yèlán,夜将尽,夜深。

袁枚《随园后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随园后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随园后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

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

治之有年,费千全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

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不相属者,何也?其中无我故也。

公卿富豪,未始不召梓人营池囿,程巧致功,千力万气,落成,主人张目受贺而已,问某树某名而不知也,何也?其中亦未尝有我故也。

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台,皆得之于好学深思之余,有得则谋,不善则改。

其莳如养民,其刈如除恶;吞其创建似开府,其浚渠篑山如区土宇版章。

默而识之,神而明之。

惜费,故无妄作;独断,故有定谋。

及其成功也,不特便于己,快于意,而吾度材之功苦,构思之巧拙,皆于是征焉。

今园之功虽未成,园之费虽不资,然或缺而待周,或损而待修,固未尝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恶草、剪虬枝,惟吾所为,未尝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时之仰息崇辕,请命大胥者乎?五代时,傉檀宴宣德堂,叹曰:“作者不居,居者不作。

”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

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

而今改过,永勿矢谖!癸酉七月记。

译文:我在随园住了三年,带着任命的文书去了陕西,不满一年,又告退归来。

园内种植的花卉都已枯萎,房屋倾侧压着梅树,天花板上的石灰掉在房梁上,形势不能不翻修改建,便率领工匠仆役清除乱石,察看地势,增加高敞明亮的建筑。

整治它已经有一年多了,耗费千金还没有完工。

宾朋中有人说:用您这么些费用,换取您的住宅,什么样高大的房屋得不到,却迁就这荒凉偏僻的地方干什么呢?我回答他说:东西虽好,不是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不爱惜;味道虽美,不是亲口品尝过的不会感到香甜。

您没看见高阳池馆、兰亭、梓泽那些著名的园林吗?苍凉的古迹,凭吊时产生悲愁,但总觉得和自己的思想没有牵连,为什么呢?因为那地方和自己没有关系啊。

(完整版)《重到沭阳图记》注译

(完整版)《重到沭阳图记》注译

《重到沭阳图记》注译重到沭阳图记袁枚昔颜斐.(fěi)恋京兆①,卢悊恋灵昌②,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从前管辖的地区)之所.(官署)三.(多次;再三)致意..(关注)焉。

盖.(连词。

承接上文,说明原因。

可译为“原来(是)”“(是)因为”等)贤者视民如家,居官..(担任官职)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治理)沭阳..(县名,今宿迁市下辖县,在苏北。

时为海州属县。

沭,shù)二年,乙丑..(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宁县)。

今戊申..(乾隆十年,1745,30岁),量移③白下73岁)矣,感吕峄亭观察④三札.(zhá,书信)见招..(指黄河故..(邀请我),十月五日渡黄河道,在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副词。

本来)当时东道主...(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其父鸣和癯.(qú,瘦)而髯.(有胡须),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代词。

其,他的)父事,转.(副词。

反而;反倒)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他)裁.(通“才”。

表示时间发生不久)断乳故也。

夜阑..(摆下酒席),闻车声啍.(tūn)啍.(迟重缓慢..(夜将尽时。

阑,将尽;将完)置酒的样子),则.(连词,表示推溯性承接,可译为“(原来)已经”“原来是”等)峄亭遣使来迎。

迟.(zhì)明.(黎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欢欣踊跃),..(迎接)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并驾齐驱。

骈辚,车轮并行。

辚,车轮)。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多形容时间..同驱很短),望见百雉遮迣....(百雉:指城墙。

雉为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一雉长三丈,高一丈。

极言城墙高大。

迣(zhì):遮拦),知沭城新筑..(沭阳本无城墙,到乾隆中后期始修筑)。

衣.冠.(代称缙绅、士大夫)数十辈.(量詞。

个。

多指人)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指儿童。

竹马是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完整版)《重到沭阳图记》注译

(完整版)《重到沭阳图记》注译

《重到沭阳图记》注译重到沭阳图记袁枚昔颜斐.(fěi)恋京兆①,卢悊恋灵昌②,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从前管辖的地区)之所.(官署)三.(多次;再三)致意..(关注)焉。

盖.(连词。

承接上文,说明原因。

可译为“原来(是)”“(是)因为”等)贤者视民如家,居官..(担任官职)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治理)沭阳..(县名,今宿迁市下辖县,在苏北。

时为海州属县。

沭,shù)二年,乙丑..(乾隆五十三年,1788,..(江宁县)。

今戊申..(乾隆十年,1745,30岁),量移③白下73岁)矣,感吕峄亭观察④三札.(zhá,书信)见招..(指黄河故..(邀请我),十月五日渡黄河道,在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带),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副词。

本来)当时东道主...(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其父鸣和癯.(qú,瘦)而髯.(有胡须),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代词。

其,他的)父事,转.(副词。

反而;反倒)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他)裁.(通“才”。

表示时间发生不久)断乳故也。

夜阑..(摆下酒席),闻车声啍.(tūn)啍.(迟重缓慢..(夜将尽时。

阑,将尽;将完)置酒的样子),则.(连词,表示推溯性承接,可译为“(原来)已经”“原来是”等)峄亭遣使来迎。

迟.(zhì)明.(黎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欢欣踊跃),..(迎接)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并驾齐驱。

骈辚,车轮并行。

辚,车轮)。

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多形容时间..同驱很短),望见百雉遮迣....(百雉:指城墙。

雉为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一雉长三丈,高一丈。

极言城墙高大。

迣(zhì):遮拦),知沭城新筑..(沭阳本无城墙,到乾隆中后期始修筑)。

衣.冠.(代称缙绅、士大夫)数十辈.(量詞。

个。

多指人)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指儿童。

竹马是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徐文长传》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徐文长传》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徐文长传》袁宏道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余幼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趣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古诗《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所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反映⼉童⽣活的诗篇,诗⼈在诗中赞美了⼩牧童充满童趣的⽣活画⾯。

下⾯是分享的古诗《所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译⽂】 牧童骑在黄⽜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唱歌,静悄悄地站⽴在树旁。

【赏析】 这⾸诗的第⼀句平平⽽起,不着痕迹。

第⼆句调⼦突然⾼昂,旋律突然加快,从⽽形成⼀个⾼潮。

⼀⼆句描写了⼩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在、⽆忧⽆虑的⼼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乎完全陶醉在⼤⾃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字。

正因为⼼中欢乐,才不禁引吭⾼歌,甚⾄于遏⾏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理活动,交代了他“闭⼝⽴”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深潭,戛然⽽⽌。

“忽然”⼀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了变化:由响⽽静、由⾏⽽停,把⼩牧童闭⼝注⽬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

⽽“闭”和“⽴”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描⼿法,紧紧抓住⼩牧童⼀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牧童⾮常机灵的特点,让⼈倍觉⼩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反映⼉童⽣活的诗篇,诗⼈在诗中赞美了⼩牧童充满童趣的⽣活画⾯。

诗⼈先写⼩牧童的动态,那⾼坐⽜背、⼤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然,把⼩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的艺术效果。

诗的语⾔,明⽩如话,质朴⽆华,⼗分本⾊。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译文: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

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袁枚原文: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翁然盛一时,号曰隋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呶,禽鸟厌之不肯姻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润,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阙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

己巳三月记。

译文: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

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

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

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

《袁随园君墓志铭》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袁随园君墓志铭》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袁随园君墓志铭》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作者:姚鼐作品原文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2)。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3)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4),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5),即举君。

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6)。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7),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8)。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9),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10),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11)。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12),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13),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14),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15)。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16)。

其考自远来县治(17)。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18)。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19),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20)。

袁枚《所好轩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袁枚《所好轩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袁枚《所好轩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原文:所好轩记(1)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2)。

其胜群好奈何(3)?曰:袁子好味(4),好色,好葺屋(5),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6)、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7)。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8),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9),好之伪者也。

毕众好而从焉(10),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皙嗜羊枣(11),不嗜脍炙也(12),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易书(13),凡清秘之本(14),约十得六七。

患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1)这是作者为自己构建的藏书屋所作的一篇记。

文章表白了他爱好书籍的原因,并说明了为此屋命名的理由。

风格率真,语言简捷、明快。

(2)敌:这里为比较、竞争的意思。

(3)奈何:如何,怎么样。

(4)味:美食。

(5)葺屋:修建房屋。

(6)圭璋(guīzh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仪)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7)欲:将要。

少味:减少趣味。

(8)谢:辞去,拒绝。

昵(nì逆):亲热。

(9)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10)毕:完成,结束。

(11)曾皙(xī西):名点,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羊枣:君迁子树的果实,初生色黄,熟变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可食。

《孟子·尽心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12)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13)俸:俸禄,薪水。

(14)清秘之本:一般指宫廷中收藏的图书。

改诗_袁枚文言文翻译

改诗_袁枚文言文翻译

原文:山行处处见花红,踏遍芳丛不识丛。

直到山穷水尽处,始知行路有穷时。

改诗:原文:山径迢迢花烂漫,遍踏芳草不知源。

至穷山尽水之际,方悟人生路漫漫。

文言文翻译:原文:山行处处见花红,踏遍芳丛不识丛。

直到山穷水尽处,始知行路有穷时。

翻译:行于山间,所见之处皆花红柳绿,虽遍踏花丛,却未能识其究竟。

直至山穷水尽之地,方始领悟,行路亦有穷尽之时。

改诗:原文:山径迢迢花烂漫,遍踏芳草不知源。

至穷山尽水之际,方悟人生路漫漫。

翻译:沿着山间小径,花团锦簇,美景连绵。

虽踏遍芳草,却未能探寻其根源。

直至到达山之尽头,水之尽头,方才觉悟,人生之路,亦如长河,漫漫无尽头。

以下是改诗全文的文言文翻译,字数不少于500字:昔人登山,每至山巅,所见之景,红梅白杏,紫菊黄花,烂漫非常。

虽步履匆匆,踏遍芳丛,然终未识其究竟。

盖因山川广袤,美景众多,非一日之功所能尽览。

故至山穷水尽之处,始悟行路之艰难,行路有穷时也。

今人登山,亦步亦趋,沿途花径,绿草如茵,芳草萋萋。

虽遍踏芳草,然未知其源。

此乃人生之常态,行路之迷津。

至穷山尽水之际,方悟人生路漫漫,如长河之水,永无止境。

昔人登山,虽行至山巅,亦知山之高,水之长,行路之难。

故能以宁静之心,赏花赏月,吟诗作赋,乐在其中。

今人登山,虽亦能赏花赏月,然心中常有匆匆之意,未能静心品味人生之美。

此乃时代之变迁,人心之浮躁。

然人生之路,无论古今,皆如山行,有起有落,有宽有窄。

山行之处,有平坦,有崎岖,有险峻,有平缓。

人生之路,亦如此。

或顺境,或逆境,或得志,或失意。

然无论何时,皆当以平和之心,行路之心,面对人生之路。

故登山之行,虽路途遥远,山高水长,然亦能使人领略人生之美,感悟人生之路。

至山穷水尽之处,方知行路有穷时,人生亦有限。

然人生之美,在于行路之心,在于赏花赏月之心,在于品味人生之美。

是以登山之行,虽艰难险阻,然亦能使人领略人生之真谛,感悟人生之路。

至山穷水尽之际,方悟人生路漫漫,如长河之水,永无止境。

2018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重点注释

2018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重点注释

古之人往往于(对)旧治之所三致意(表达心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治理)沭阳二年,乙丑,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白下(南京的别称)。

今戊申矣,感(感激)吕峄亭(人名)观察(官名)三札(多次写信)见招(邀请我),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瘦)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他的)父事,转(转移话题)不甚晓(明白)。

余离沭时,渠(他)裁(才)断乳故也。

夜阑(夜深)置酒,闻车声啍啍( tūn 沉重缓慢的样子),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黎明,天快亮的时候)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并列)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

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遮迣(阻拦 zhì),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谓常备精美之食)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擦拭眼泪),虽一庖湢(bì浴室)、一井匽(yàn厕所),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

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

)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醒悟的样子)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泛称史籍),每漏尽(刻漏已尽。

谓夜深或天将晓。

),口犹澜翻(水势翻腾貌。

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yǐn古代拴在车轴上拉着车前进的皮带。

共两条,前端系在车衡的两旁。

)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2018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重点注释

2018江苏卷文言文《重到沭阳图记》重点注释

古之人往往于(对)旧治之所三致意(表达心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治理)沭阳二年,乙丑,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白下(南京的别称)。

今戊申矣,感(感激)吕峄亭(人名)观察(官名)三札(多次写信)见招(邀请我),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瘦)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他的)父事,转(转移话题)不甚晓(明白)。

余离沭时,渠(他)裁(才)断乳故也。

夜阑(夜深)置酒,闻车声啍啍(tūn 沉重缓慢的样子),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黎明,天快亮的时候)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并列)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

是春秋时国君的特权。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遮迣(阻拦zhì),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谓常备精美之食)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擦拭眼泪),虽一庖湢(bì浴室)、一井匽(yàn厕所),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

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

)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醒悟的样子)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泛称史籍),每漏尽(刻漏已尽。

谓夜深或天将晓。

),口犹澜翻(水势翻腾貌。

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yǐn古代拴在车轴上拉着车前进的皮带。

共两条,前端系在车衡的两旁。

)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袁枚《随园四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随园四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随园四记》原文及翻译人之欲,惟目无穷。

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

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

“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

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

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

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

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

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

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

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

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

既镇其甍⑴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丙戌三月记。

注:⑴甍:房屋、屋脊。

翻译:在人的欲望之中,只有眼睛是没有穷尽的。

耳朵、鼻子、嘴巴,它们的欲望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眼睛向上观看,向下窥视,能够看尽天地之间的事物,但是这些足以满足眼睛的欲望吗?然而古代的圣人把观看东西这一能力赋予眼睛,也一定会把“艮”授予它。

“艮”就是停止。

“黄鸟寻找栖息之地,它知道在哪里停下栖息”,黄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园子是用来愉悦眼睛的,也是用来栖身的。

人的寿命不过百年,能够愉悦眼睛而又与四季分不开的是园子,能够寄居一身而又不免行走的是园子。

如今看我的随园,幽深回环,一间房子看完,一间房子又接着出现,园中参杂着像镜子反射一样的光线,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往来其间,甚感着迷。

像这样的情况,随园是适合行走的。

房中左置琴,上置书,又摆放一些酒具玉石,书本累积有几十层,面对着这些,内心超然物外。

像这种情况,随园是适合静坐的。

袁枚《随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袁枚《随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袁枚《随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随园记清代:袁枚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译文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

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

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

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

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原文及翻译
袁枚
原文: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
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译文:
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

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

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调迁到白下。

现在是戊申年了,有感于吕观察吕峄亭多次写信邀请,我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

钱接三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瘦且两腮长有胡子,钱接三在容貌上很像他的父亲,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接三不太清楚。

我离开沭阳的时候,是钱接三才断奶的原因啊。

夜深摆置酒席,听到缓缓的车声,这是吕峄亭派遣使从前来迎接我。

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城墙遮列,知道是沭阳城新的建筑。

士绅几十人争着前来扶车。

大多是以前朋友,现在全都老态龙钟拄着手杖了。

过了第二天,进入县署游览,到父母用膳的地方,姊妹斗草的地方,昔日宴会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缓行走泪眼婆娑,悲伤泪下,即使是一庖一湢、一井一匽,面对它们也不禁生情,也不能自我解说这是什么缘故。

有张、沈两个官吏前来,年龄都是八十多岁了。

说起当时判决某个诉讼案件,入帘介绍某个案卷,我完全不回忆起来了。

重提又突然醒悟,如同整理儿时旧书,如同失物重得。

县里朱广文擅长诗,吴中翰精通鉴赏,解、陈二人善长绘画与下棋,主人喜欢谈论史鉴,常常到深夜,嘴巴仍然滔滔不绝。

我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没有片刻的清闲。

于是忘记了自己是作客,同时忘了自己身体已经又老又衰了。

过了半月,渐渐下起了冰霜,年将末了,不得已苦苦告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之前相迎的地方,代为备办礼物,整顿好车马,握手问我说:“什么时候再见先生?”我不能回答,并非不想回答,是不忍回答啊。

哎!我今年七十三了,忍心欺骗他而说再来吗?忍心伤他的心而说不来吗?然以五十年前的令尹身份,再来旧邦,世上像我这样的人很少了;四品高官,侍奉母亲闲居,仍然能想着五十年前的旧令尹,世上像吕峄亭这样的人更少了。

离然后合,合然后离,离可以复合,但是老了不能再变少了。

此次一别,我不能学太上忘情,所以做了两幅图,一幅送给吕峄亭,一幅留给自己保存,传示子孙,使他们知道官员可以重来,可以去想念他们,迎接旧官员如同迎接新官员一样,那主人也是可以去想念的。

孟子说: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提笔写下这件事,可以用它来劝勉世人,又不仅仅为区区朋友聚散之感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