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辅读学校-实用语文教案《中秋节》
培智班公开课《中秋节》教学设计

培智班公开课《中秋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研究中秋节的重要食物和活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讲解中秋节的传统俗和风俗2. 中秋节的重要食物- 研究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月饼、柚子等- 了解中秋节食物的寓意和意义3. 中秋节的活动和俗- 研究中秋节的传统活动:赏月、猜灯谜等- 观看中秋节庆祝活动的视频片段,感受中秋节的热闹氛围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主体:a.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和经验。
b. 老师讲解:结合投影或幻灯片,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以及重要食物和活动。
c. 学生研究:学生研究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课本、文档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研究。
d. 观看视频片段:播放中秋节庆祝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欢乐和热闹氛围。
3. 活动设计:a. 制作月饼:学生分组制作月饼,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和传统意义。
b. 猜灯谜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猜灯谜活动,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4. 总结和评价:a. 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中秋节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中秋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投影仪或幻灯片设备- 课本、文档和网络资源- 制作月饼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灯谜和猜谜题目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互动表现- 学生个人研究笔记或作品- 学生对于中秋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了解和参与当地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活动或节庆。
-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或研究,例如写作、绘画或调查项目。
以上是我对培智班公开课《中秋节》教学设计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语文《中秋节》教案

小学语文《中秋节》教案教案主题:中秋节教案目标:1.通过学习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中秋节起源和传统习俗的介绍。
2.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及故事书籍。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准备的中秋节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秋节的视频或音频,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利用图片让学生回忆和介绍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二、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0分钟)1.教师通过互动方式向学生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
2.介绍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并解释习俗的寓意和意义。
三、学生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和印象。
2.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展示自己的中秋节手工制作作品。
四、学习中秋节诗词(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并教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背诵。
2.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朗读,尝试诵读中秋节的诗词。
五、写作练习(20分钟)1.教师以“我心中的中秋节”为题,引导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喜好,包括自己喜欢的习俗、传统食物等。
2.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和反思(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中秋节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发言分享收获和感想。
2.学生完成一张中秋节知识问卷,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答案。
教学延伸:1.学生可制作中秋节的手工艺品,如月亮造型的灯笼、卡片等。
2.学生可组织类似“赏月会”的活动,以实际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3.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团圆过中秋培智教案

团圆过中秋培智教案团圆过中秋培智教案1一、设计思考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二、主题目标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有关活动,乐意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3、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三、活动准备1、各色彩纸若干,作画工具2、收集各种月饼盒子布置活动室。
四、活动安排了解中秋节的来历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你们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吗?制作纸灯笼(一)导入活动师:为了迎接中秋节我们做一些灯笼来装扮教室吧。
(二)讲解示范:1、提问:你看到过什么样的灯笼?2、告诉幼儿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
3、请个别幼儿在纸上大胆作画。
画前先请他说说准备画什么样的灯笼,老师提醒幼儿要把图案画大,以便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灯笼。
4、老师示范剪流苏。
先将一个小正方形纸折一个细长条,打开后,用剪刀从下往上剪流苏。
直至剪到刚才的折线处。
5、将剪下的流苏和幼儿讨论后,贴在刚才画好的灯笼的下方中间处。
(三)幼儿操作:重点:老师提醒幼儿要将图案画在纸的中间,并且画大。
难点:流苏尽量剪细。
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幼儿将自己做的灯笼悬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线上。
然后相互介绍和欣赏。
团圆过中秋培智教案2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1、中秋节吃什么?2、分享: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
幼儿园教案《中秋节》

幼儿园教案《中秋节》教案标题:中秋节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节日食品。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喜爱和祝福。
3.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中秋节的图片、诗歌、歌曲、故事书籍等教学资料。
2.中秋节的食品:月饼、柚子、花生、瓜子等。
3.中秋节的相关道具:灯笼、香包、玉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中秋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
二、讲授教材(15分钟)1.向学生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并配以相关图片和故事书籍的展示,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独特魅力。
2.学生分组观察中秋节的食品、道具等,了解中秋节的食品和道具的寓意。
三、活动设计(30分钟)1.制作灯笼:学生使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灯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做月饼:学生分组制作月饼,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并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
3.传统游戏:学生进行传统中秋节游戏,如猜灯谜、赏月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四、巩固与评价(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灯笼和月饼,并描述自己对中秋节的喜爱和祝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中秋节活动展示,包括传统游戏和合唱中秋节歌曲等。
3.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们的评价,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播放中秋节的相关歌曲和动画片,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中秋节的场景,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情感和祝福。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以图片、故事、游戏等多媒体形式,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制作灯笼、做月饼、传统游戏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完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中秋节的理解。
《中秋节》教案(通用10篇)

《中秋节》教案《中秋节》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带一个月饼。
2、学习有关中秋、月亮的古诗,准备关于中秋的故事。
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活动时长:30分钟活动过程: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2、小朋友先讨论。
妈妈老师:——这是什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啊?——那小朋友知道月饼是拿干什么的呢?——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3、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小朋友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补充: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有句诗词叫做“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PPt第二张)朗读《静夜思》(PPt第三张)4、介绍中秋的民间故事(放《嫦娥奔月》视频)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10分钟)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都吃些什么?(分享月饼,观察月饼的外形,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月饼,让小朋友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PPt第四张)吃完月饼问小朋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传说啊元朝末年,领导者为了维持他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不准民间私藏铁器,他规定十家共同用一把菜刀,百姓怨声载道。
《中秋节》教案(精选8篇)

《中秋节》教案(精选8篇)《中秋节》教案篇1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
学会用恰当的39;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传统节日中秋节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案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主题内容画面性强,分类结构类似和生活化的特点,主要采取了:(1)图文结合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巩固练习法。
在整节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答、讨论、感悟、动手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和图文教学中体味到传统节日的美好与生活语文的美妙。
(三)、学以致用,我会配对:
首先老师发言: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的传统习俗,那接下来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了。这边有九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是节日的传统习俗。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图片与对应的节日正确匹配。然后在黑板上书写三个节日名称(注意书写节日之间有间隔,方便学生清晰地将图片贴到目标节日旁边)
课 型
培智学校二年级生活语文课程
主讲人
惠琳琳
一:教材介绍与分析
《清明 端午 中秋》是一篇上海市卢湾辅读学校的生活语文课文,该文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对应节日的传统习俗。通过学习该生活语文课文,可用使学生了解到节日的传统习俗活动,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
二:学生基本情况及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A类学生:知道并能口头表述三个节日的名称以及每个节日对应的至少两种传统习俗;B类学生:知道三个节日以及每个节日对应的至少一种传统习俗。
2、过程与方法:A类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能够完成将传统节日习俗对应的图片分类并配对;B类学生:在老师的指令和提示下能够部分完成将传统节日习俗对应的图片分类;
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中国哪些的传统节日吗?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另外也可以向学生建议:问一问你们的家人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
培智生活适应《中秋》说课稿

《中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秋》。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情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生活适应课程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国家却没有统一的教材。
上海、深圳等地的培智学校出版了一些校本教材,我们作了遴选,最终确定使用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快乐生活》。
《中秋》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培智学校教材《快乐生活》八年级上册《生活适应》第四单元传统节日主题第一课的内容。
教材的第一个环节是观察认识。
用图片的方式介绍了中秋节的几种传统习俗。
第二个环节是温馨提示,提醒大家过节时注意安全,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
教材最后留给师生拓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予以补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智障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设计意图及培智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的时间,懂得相关传统习俗,并能注意安全。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方法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感悟、建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懂得相关传统风俗,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情和学法智障学生智力低下,身心发育远远滞后于正常儿童。
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障儿童,他们大多思维缓慢、语言滞后、行动迟钝、生活不能自理。
我班十名智障学生大多属于此类,只有一名学生是脑瘫儿童,除了走路不稳外,智力和语言方面发展相对班里其他孩子要好一些。
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我将本课分五步来进行教学。
第一步:导入新课,观察认识一些传统习俗。
《中秋节》教案(通用12篇)

《中秋节》教案《中秋节》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四、活动过程:中队长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1)中队长: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中队长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队长: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讲。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二、中秋佳节话月饼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团团过中秋》有关中秋节的习俗教案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团团过中秋》有关中秋节的习俗
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观看做月饼的过程中,知道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用途及方法。
2、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3、体验和嘉宾一起参与活动及品尝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二、活动准备:
邀请制作月饼的嘉宾来园(携带材料和工具)和幼儿共同做月饼。
三、活动过程:
1、向做月饼的嘉宾问好,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认识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了解其用途。
3、根据材料和工具,猜测制作月饼的方法。
指导语:刚才嘉宾给我们介绍了制作月饼的工具和材料,它们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用处。
谁来猜一猜月饼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4、观看嘉宾制作月饼,了解制作的方法。
(在活动中,可以请部分幼儿尝试参与制作,获得亲身感受。
)
5、烘烤和品尝月饼,体验快乐。
四、教学反思:
教师可将制作月饼的过程拍成照片资料布置在环境中,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和熟悉。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中秋》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中秋》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听懂并能说出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歌赋。
3.感受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认知和理解中秋节的含义。
2.学习和背诵《嫦娥奔月》等传统诗歌。
3.制作中秋节手工。
三、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
全国人民都在这一天一家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
2. 中秋节的习俗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赏月,还有赏桂花和赏月兔的习俗。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点灯笼,猜灯谜。
3. 《嫦娥奔月》之诗嫦娥姐姐奔月,元宵嘉会玉宇。
镜里,炊黄梁飞燕,窗外,似溶溶冷光。
沙铺霞单,哓音嘹唳谁家砧。
4. 制作中秋手工老师将准备好的材料发给孩子们,教导他们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月饼模型,兔子或者月亮等造型。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好中秋节的背景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准备相关的诗词供学生学习。
•准备制作手工的材料。
2. 课堂教学1.通过图片和故事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含义。
2.学生一起朗诵《嫦娥奔月》等传统诗歌。
3.指导学生制作中秋节手工,可以是月饼模型、兔子造型等。
3. 课堂巩固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
2.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中秋节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中秋节手工,增进亲子关系。
2.可以邀请幼儿园其他班级或老师参与中秋节的活动,举办中秋节联欢会。
六、教学评估1.学生是否能够对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有所理解。
2.学生是否能够背诵并表达《嫦娥奔月》等诗歌。
3.学生的手工制作是否能够体现中秋节的主题。
七、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参与?3.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如何?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传统和文化内涵,培养爱国情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培智三年级生活语文了解中秋节第二课时

培智三年级生活语文了解中秋节第二课时教案表科目生活语文课题了解中秋节课时第2课时,共2个课时班级培智三年级教师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为了解中秋节的短文,文章共五句话,第一句讲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第二句讲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第三句讲中秋节的习俗,第四句讲月亮的形状和象征,第五句讲四大传统节日。
根据句子内容分两个课时来讲。
第一课时讲前两句,将中秋节的时间和月亮相结合,强调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在讲月亮的时候复习“圆圆的月亮”。
第二课时讲后三句,中秋节的习俗重点讲吃月饼和赏月亮,通过这两个习俗来复习“月饼”和“月亮”这两个词语。
简单讲月饼的形状、寓意以及四大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A组【明、聪、刘、郭、黄、朱】:1.能简单了解中秋节的寓意;2.能指读词语“月饼”;3.能指读词语“月亮”;4.能指读生字“月”;5.能说出“中秋节吃月饼”;6.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读出句子“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赏桂花等。
”;7.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读出句子“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团圆圆,表示对亲人的祝福,盼望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8.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读出句子“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B组【马、程、樊】:1.能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是吃月饼、赏月、赏桂花;2.能指认生字“月”;3.能指认词语“月饼”;4.能指认词语“月亮”。
C组【姚、张】:1.能指认图卡“月饼”;2.能指认图卡“月亮”;3.能指认生字“月”。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复习生字“月”;2.复习词语“月饼”、“月亮”。
教学难点:1.让学生说出“中秋节吃月饼”;2.让学生读句子。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特殊学生12人,均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并伴随多重障碍,其中自闭症学生有4人,唐氏综合症学生有2人,脑瘫并伴随有多重障碍的学生有3人,听力障碍伴随智力障碍的学生1人,智力障碍学生2人。
个别化目标目标学生明聪刘郭朱黄马程樊姚张能简单了解中秋节的寓意能指读词语“月亮”能指读词语“月饼”能指读生字“月”能说出“中秋节吃月饼”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读出句子“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赏桂花等。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案

课 型
培智学校二年级生活语文课程
主讲人
惠琳琳
一:教材介绍与分析
《清明 端午 中秋》是一篇上海市卢湾辅读学校的生活语文课文,该文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对应节日的传统习俗。通过学习该生活语文课文,可用使学生了解到节日的传统习俗活动,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
七:教学方法总结与反思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主题内容画面性强,分类结构类似和生活化的特点,主要采取了:(1)图文结合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巩固练习法。
在整节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答、讨论、感悟、动手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游戏和图文教学中体味到传统节日的美好与生活语文的美妙。
(三)、学以致用,我会配对:
首先老师发言: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的传统习俗,那接下来老师就要考一考你们了。这边有九张图片,每张图片都是节日的传统习俗。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图片与对应的节日正确匹配。然后在黑板上书写三个节日名称(注意书写节日之间有间隔,方便学生清晰地将图片贴到目标节日旁边)
出示美味诱人的月饼图片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节日与节日传统习俗。
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给学生非常好的视觉提示,引出本节课的三个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视频动画能够非常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三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活动。老师引导式的教学启发学生根据学习的节日,回顾生活中节日的经历,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经验总结能力。
培智生活适应《中秋》说课稿

回顾本次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 借鉴。
展望未来教学改进方向
根据反思和总结,明确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具体的改 进计划。
24
06
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4/1/28
25
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2024/1/28
教材资源
深入研究培智生活适应教材,挖掘其中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历 史、习俗等内容。
2024/1/28
20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2024/1/28
21
设计有效的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达成度。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 法
采用观察、提问、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评价工具
制定评价量表、调查问卷等,确保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客 观性。
2024/1/28
22
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
在社交技能和行为规范方面,部分 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18
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提供 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 高学习兴趣。
情境模拟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和掌握社交技能和行为规范。
2024/1/28
16
04
学生情况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4/1/28
17
学生特点分析
认知特点
培智学校的学生在认知上可能存 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概 念理解较慢,但对具象、直观的
事物有较好的把握。
培智教材二年级上册生活语文中秋节

培智教材二年级上册生活语文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共同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家都会团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赏菊花等等。
尤其是在学校里,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在培智教材二年级上册生活语文中,中秋节也被深入地讨论和介绍。
作为写手,我将会根据这个主题,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中秋节。
1. 什么是中秋节?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一天因为月亮最圆,所以被称为中秋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家人一起赏月,品尝美味的月饼,表达团圆美满的愿望。
中秋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种家人团聚、感恩的情感表达。
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古人有云:中秋节,赏月是最重要的活动。
在我国古代,人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赏菊花等等,而这些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中秋节赏月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人们常说“中秋赏月”,就是指每年的中秋节,大家都会赏月,一家人团聚,一起出去赏月。
而月饼,也成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不同地区的月饼也有不同的风味,可以说是中秋节最能展现地域文化的食品了。
3. 培智教材二年级上册生活语文对中秋节的介绍在培智教材二年级上册生活语文中,也对中秋节进行了介绍。
教材中通过寓言故事、古诗词等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寓意。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秋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团聚和传统习俗外,更重要的是让人对家庭和美好团圆生活的向往。
在当今社会,家庭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中秋节正好成了让我们重温亲情、感恩家人的重要节点。
中秋节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和了解传统习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更能够保留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教案优质6篇

《中秋节》教案优质6篇教案中的课后延伸活动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和学习,只有将实际教学进度融入教案中,才能确保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中秋节》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秋节》教案篇1活动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
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
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一、出示:月饼。
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
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
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
.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
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
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培智--辅读学校-实用语文教案《中秋节》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
每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2.朗读下列词语。
中秋节 农历 传统
习俗 赏月 月饼
围坐
二、新授
识字教学
饼:
坐:
桌:
三、巩固练习
1.在田字格中抄写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新授
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中秋节是哪一天?
2.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3.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中秋节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三、复习巩固
听课文,将内容补充完整。
1.( )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有( ),( )。
2.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月哪一天的月亮是圆的呢?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如果中秋节那天出现了月亮,那同学们可能会在月亮上看到一些影子哦。关于这个影子啊,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视频,同学们可以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听听这个神话故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3.(看完视频后)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视频里也有一个中秋节,那么他们在中秋节干什么呢?(再次回放视频最后一部分,并出示图片)
培智--辅读学校-实用语文教案《中秋节》(总7页)
课题
第3课中秋节
课时
4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2.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
3.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分层目标
A类学生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2.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
3.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教案

《中秋节》教案《中秋节》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节》教案1设计意图: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
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1. 初步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 愿意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 挂图15号;2. 活动前幼儿向家长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活动过程:1. 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引导幼儿讲述、分享。
2.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嫦娥奔月》。
提问: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中秋节是怎么来的?3. 阅读《小朋友的书我的家》第17~22页“嫦娥奔月”。
4. 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
5. 关于中秋习俗的交流与分享。
活动结束:说一说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人们一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活动反思:《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
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
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
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备课稿

《中秋节》备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们是哈尔滨市燎原学校生活语文学科的全体教师,我是七年级教师李欣影······我们的集体备课是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为核心,关注课堂实效性,以有效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
下面我们将展示的是生活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
《中秋节》是浙江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口语练习,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家庭指引”7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在课前我对于教材,进行了如下分析:《中秋节》一课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化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口语训练。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描述自己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
同时在课程设置方案中也强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所以本课口语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说清,今年的中秋节自己是怎样过的,在哪里,有哪些人,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借助“六何法”(何时、何人、何地、为何、何事、如何)来帮助学生掌握表述一件事情的方法,这一方法便于理解和记忆,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病理特点,将学生分为2类,进行一下学情分析:A类学生:共3名。
其中1名学生为唐氏综合症,其他2名学生均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智力障碍。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都比较好,能够理解并快速记忆老师所讲的关键字、词,具备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逻辑性不强,存在容易遗漏关键点,语言表达没有顺序,前后句子或词语与短语之间衔接不当等问题。
B类学生:共4名,其中1名学生为唐氏综合征,1名自闭症,其他2名学生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智力障碍。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稍显薄弱,能够理解老师所讲的比较形象的关键字、词,不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在老师提示或具体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是什么时候出现呀?同学
们想想是白天还是晚上呀?
3.(拿出图片给学生看)同
^
学们看看这张图上的天是什
么颜色呀?这是白天还是晚
上呀?
4.对啦,这是晚上。你们看,
这里有一个月亮,所以月亮
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5.(呈现白天的图片)同学
们看看这是不是晚上呀?为
!
什么这个不是晚上呢?因为
2.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这个月哪一天的月亮是圆的呢?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如果中秋节那天出现了月亮,那同学们可能会在月亮上看到一些影子哦。关于这个影子啊,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视频,同学们可以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听听这个神话故事。
$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3.(看完视频后)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视频里也有一个中秋节,那么他们在中秋节干什么呢?(再次回放视频最后一部分,并出示图片)
太阳。
时候出现的呢?
5.(呈现白天的图片)同学
!
们看看这是不是晚上呀?为
什么这个不是晚上呢?因为
呀,晚上是黑黢黢的,没有
光,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
个不是晚上。
6.那这个是不是太阳呢?晚
上出现的才是月亮,所以这
个当然不是月亮啦,这个是
:
太阳。
1.同学们,上课啦!
一二三,要坐端。
2.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个
7.中秋节寄托人们怎样的感情?
出示课文: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总结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
2.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有赏月,吃月饼。
3.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师生Leabharlann 动思考与调整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每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
2.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课题
第3课中秋节
课时
4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
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2.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
3.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分层目标
A类学生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2.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
'
3.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B类学生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二、新授
认识词语
中秋节 农历 传统
习俗 赏月 月饼
围坐
3、复习巩固
1.数笔画并填空。
、
“饼”有( )笔,偏旁部首是( )。
“秋”有( )笔,偏旁部首是( )。
2.组词。
团( ) 桌( )
秋( ) 坐( )
第三课时
1、复习导入
1.、
2.朗读下列句子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2)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有赏月,吃月饼。
2.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
C类学生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教学
?
重难点
1.能认读生字“饼、坐、桌”;词语“中秋节、月饼、围坐”。
2.知道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课前准备
ppt、词卡、图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
第一课时
一、一、
复习
旧知/
课堂
引入
一、
复习
。
旧知/
课堂
引入
一、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
每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师生活动
思考与调整
2.朗读下列词语。
中秋节 农历 传统
习俗 赏月 月饼
围坐
二、新授
识字教学
饼:
坐:
桌:
三、巩固练习
1.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月饼 围坐
教学反思:
(3)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新授
!
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中秋节是哪一天?
2.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3.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中秋节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三、复习巩固
听课文,将内容补充完整。
1.( )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
3.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有( ),( )。
4.刚刚的视频中说每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呢?(正月十五)
出示课文: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5.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出水课文: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有赏月,吃月饼。
6.中秋节,人们怎样过节的?
出示课文:每到中秋节,无论再忙,人们都会赶回家中。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品尝月饼,共赏明月。
复习
旧知/
课堂
引入
|
一、
复习
旧知/
课堂
引入
一、
复习
旧知/
'
课堂
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堂引入
时候出现的呢?
5.(呈现白天的图片)同学
们看看这是不是晚上呀?为
什么这个不是晚上呢?因为
呀,晚上是黑黢黢的,没有
.
光,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
个不是晚上。
6.那这个是不是太阳呢?晚
上出现的才是月亮,所以这
个当然不是月亮啦,这个是
时候出现的呢?
5.(呈现白天的图片)同学
们看看这是不是晚上呀?为
什么这个不是晚上呢?因为
呀,晚上是黑黢黢的,没有
光,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
个不是晚上。
?
6.那这个是不是太阳呢?晚
上出现的才是月亮,所以这
个当然不是月亮啦,这个是
太阳。
2、播放视频,引入新知
1.(呈现圆月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个是不是晚上呢?这幅图上的晚上有什么呀?嗯,这里有一个月亮。这个月亮圆不圆呀?
呀,晚上是黑黢黢的,没有
光,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
个不是晚上。
6.那这个是不是太阳呢?晚
上出现的才是月亮,所以这
个当然不是月亮啦,这个是
太阳
#
1.同学们,上课啦! 一二三,要坐端。 2.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上个星期周老师跟你们讲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呀?同学们想想是白天还是晚上呀? 3.(拿出图片给学生看)同学们看看这张图上的天是什么颜色呀?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呀? 4.对啦,这是晚上。你们看,这里有一个月亮,所以月亮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5.(呈现白天的图片)同学们看看这是不是晚上呀?为什么这个不是晚上呢?因为呀,晚上是黑黢黢的,没有光,什么也看不清。所以这个不是晚上。 6.那这个是不是太阳呢?晚上出现的才是月亮,所以这个当然不是月亮啦,这个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