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第四单元

“爱”既是无私的,也是广大的。我们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种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反目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

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心胸宽广、心底有爱的人呢?本单元从“仁者之爱”人手,

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明白道理,并广泛应用于实践,从而培养仁爱之心。

本单元设计的四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爱物、爱人、心怀天下、安于仁道以及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等不同角度感受仁者之爱。主题一,“仁民爱物”,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悟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进而爱惜万物,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主题二,“仁者爱人”,让学生通过经典了解仁者之爱就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使学生能够具有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主题三,“仁者安仁”,让学生感受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的处世态

皮,开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仁德之心对于自身、他人、社会的积极作用。主题四,“天下归仁”,介绍了古人自觉自发地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行为的品格,使学生在诵读经典、阅读故事中反思生活中的自己,进而懂得克制自己言行的重要性。

本单元以“仁爱”为核心,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将对经典的学习落实到学习实践中。

1.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代生活接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重要的载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和学习优秀的典籍,在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学生未来将要参与的社会生活,用传统文化的精神来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在单元活动中,教材围绕主题安排了相关的现代故事,如关于钱学森的《我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的故事,《环保雨伞》《九天揽月》以及“可降解材料”的资料补充,都在试图将经典中心怀祖国、福泽他人的仁德之心与我们当代社会生活建立联系,使学生的学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生活。

2.实施多元评价,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

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后的反思、调查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及行为方式,多元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和交流。

13.仁民爱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仁民爱物”的含义,准备理解“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含义,初步学会爱护环境,提高个人环保意识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含义,初步学会爱护环境,提高个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

2.与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道德情怀等相关的知识材料。

课时准备: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世纪之交,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并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它标志着人类伦理关怀的延伸和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这不仅是人类的幸运,也是地球的幸运。其实,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一问题早已引起了先哲圣贤的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仁民爱物”这句至理名言的丰富内涵。

2.读典明理

读典:

(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齐声背诵。

明理:

(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读懂。

(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含义一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

3.学文立志

学文:

(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2)想一想,里革为什么要劝阻鲁宣公捕鱼。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

立志:

(1)讨论:里革此举给予我们哪些启示?我们应该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全班交流。

4.忆事思辨

忆事:

(1)读图,这三个生活场最大家应该很熟悉。看到以下情最你想到了什么?有什

么感受?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

(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

(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

思辨:

(1)读图。通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

(2)想一想:

①如果你是情境中的小鱼或小鸟,你会有什么感受?会向人类呼吁什么?

②对照图片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想一想,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后应该怎样去做。

5.博学研思

读故事,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

(1)环保雨伞是怎样发明的?

(2)生活中,关于环保你会做些什么?

(3)什么是可降解材料?

(4)你想发明些什么?

6.学以致用

(1) “保护环境”主题交流会。

①小组内交流保护环境的故事、所见所闻、想法等。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在班内发言。

在听取同学们发言的同时再次反思自己的不足,借助活动的体会所得,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思辨中加深对“仁民爱物”的理解。

(2)再次齐声朗诵三句经典。

(3)教师总结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为这个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14.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初步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个人修养。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懂得从小爱要有爱心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

2.与仁爱相关的故事。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

2014年度“感动中国”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了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仁者爱人)

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仁者爱人”这句至理名言的丰富内涵。

2.读典明理

读典:

(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齐声背诵。

明理:

(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读懂。

(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仁者爱人”的含义一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富有人格魅力、心地善良的人。教师要注意挖据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

3.学文立志

学文:

(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2)想一想,范蠡儿次帮助别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

立志:

(1)讨论:范蠡为什么要“三散千金”?他的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2)全班交流。

4.忆事思辨

忆事:

(1)读图,这两个生活场最大家应该很熟悉。想想图中人物给他人带来了哪些帮助。通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

(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

思辨:

角色扮演。

(1)教师提供生活中常见场景的两个不同对话的文字脚本。

(2)组织两组学生依据脚本表演。

(3)学生交流观看表演的感受。

5.博学研思

读故事,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你献过爱心吗?说一说你曾经帮助别人的事情。

6.学以致用

(1) “关爱他人”故事会。

①学生讲故事。

②讨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爱护人、关怀人、尊敬人?思考我们应该如何

与人相处,关爱他人,在思辨中加深对“仁者爱人”的理解。

(2)再次齐声朗诵两句经典。

(3)教师总结提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关爱别人时,内心也会充满快乐。所以,关爱他人,也是关爱我们自己。

15.仁者安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仁者安仁”的含义,初步学习仁德之心,提高个人修养。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分辨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学习仁德之心,提高个人修养。

2. 分辨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

2.与大禹、支教联盟等相关的知识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

儒家思想最精髓的东西,即讲“仁”。有一种说法:智者可赞,而仁者则可敬也!智者,是头脑聪明、善于了解别人的人。与智者相比,仁者的内心是温柔的,他不仅爱自己,更爱别人。仁者就像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他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仁者更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仁者安仁”这句至理名言的丰富内涵。2.读典明理

读典:

(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的律一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步读出节奏的律。)

(5)齐声背诵。

明理:

(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读懂。

(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三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仁者安仁”的含义——仁德的人安于仁道。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

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

3.学文立志

学文:

(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2)想一想,大禹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

立志:

(1)讨论:大禹治水的经历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大禹的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提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怀有一颗仁德之心,都要通过个人的努力

福泽他人、心安天下。“仁者安仁”,不仅体现个人修养,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4.忆事思辨

忆事:

(1)读图。图中的人物是如何做到“仁德”的?他们的故事在你身上或周围发生过吗?

(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

思辨:

(1)读图。通过对创设场最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

(2)想一想:

①如果情境中的主角换成你,你该如何去做呢?

②反思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改掉这些不足。

5.博学研思

读故事,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

(1)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为什么要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2)为什么称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是最美乡村教师?

(3)谁知道“支教”?你是怎么知道的?

(4)查找有关“仁”的词语的含义,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对他人、对

自然施与仁爱?

6.学以致用

(1)再次齐声朗诵三句经典。

(2)教师总结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仁德之心,通过个人的努力帮助他人、关爱社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16.天下归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天下归仁”的含义,初步学习仁德之心,提高个人修养。

3.能借助文中的故事情境,学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仪规范。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学习仁德之心,提高个人修养。

2. 学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仪规范。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相关视频和PPT课件。

2.与航天等相关的知识材料。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

仁是《论语》的核心,仁自孝始,外化于礼,而礼基于仁。“克已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和探究“天下归仁”这句至理名言的丰富内涵。

2.读典明理

读典:

(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互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进行评价,说说他的朗读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4)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_ 读美。指定学生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齐声背诵。

明理:

(1)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一读懂。

(2)自主理解。谈话:自己看注释或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3)交流。谈话:说说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又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质疑。谈话: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这两句经典的理解,搞清楚“天下归仁”的含义一一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借助这些体验、具体感受,深化并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知。

3.学文立志

学文:

(1)自读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2)想一想,李汰、张伯行是怎样做官的,体现出什么精神。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交流。

立志:

(1)讨论:你如何理解“官员有官员的德行,贤士有资士的物行,圣人也有圣人的美德”?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提升:“克已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天下归仁”就是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

4.忆事思辨

忆事:

(1)读图。图中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图中人物的故事在你周围人的身上发生过吗?

(2)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3)梳理出大家的共识。

思辨:

(1)读图。通过对创设场景的理解进行反思交流,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批评。

(2)想一想:

①如果情境中的主角换成你,你该如何去做呢?

②反思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去改掉这些不足?

5.博学研思

读故事,想一想,同桌或学习小组交流:

(1)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回归祖国?

(2)搜集钱学森的事迹材料,想想为什么称钱学森是“航天之父”。

(3)关于中国的航天成就你还知道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4)查找有关仁人志士的事迹,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称得上严以律己,并及时记录下来。

6.学以致用

(1)再次齐声朗诵两句经典。

(2)教师总结提升:

仁的境界在于自己,不是从外面找的,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教师传的。我们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战胜自我,努力达到仁境。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 文化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幼吾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 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 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报以德勿抱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动心忍性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都 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 2.比吃穿……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孔子 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 3. 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 “春秋三传”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个叫陶侃的人,历来人们都传颂他,他身上发 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看看第9页,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陶侃励志》。 讨论: 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陶侃励志”故事的?陶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0 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每天早起跑步太累了,我不跑了…… 2.英语竞赛那么难,我还是不去参加了吧…… 3.山那么高,好累呀,不怕了……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余新元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记礼记》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个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 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老师讲解 玉:美玉。琢:雕琢。器:器物。道:道理。

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道理。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本第五页的诗句 六、课外拓展 七、自己该如何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与:美玉 琢:雕琢 器:器物 到:道理

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老师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本第七页小博士的话) 三、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和《菱角的尴尬》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新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君子之道 9.文质彬彬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文质彬彬”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文质彬彬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诚信、礼仪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马夫和农夫》。 讨论: 读完故事,你了解“文质彬彬”的含义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 讨论:想一想校园里都适用哪些礼仪,这些礼仪能带给我们哪些帮助。课间追逐打闹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坏的影响和结果? 1.有事要请假 2.有序排队买饭 3.课间在走廊追逐打闹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你是怎么做的?五、博学研思 1.回忆第一课中的孔子 2.自读《孔子习礼》 3.资料卡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礼仪,了解言语辞令的礼仪 六、学以致用 1.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场合中的礼仪要求。并且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安排这些礼仪活动。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请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并展开评比。 10.君子之乐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君子之乐”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矢志不渝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快乐、乐趣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最新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措施: 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硕鼠·魏风 《硕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1 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归》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 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 己喜欢的 2、敏以求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 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9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八、博学研思。 自读贾思勰的故事《贾思勰养羊》。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九、学以致用。 请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卡片,和大家一起分 享。(课本11 页卡片)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传统文化备课 五年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3)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4) 第1课《声律启蒙》(一) (4) 第2课《声律启蒙》(二) (5) 第3课《声律启蒙》(三) (6) 第4课、《笠翁对韵》 (6)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7)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7) 第6课、《古诗两首》 (9) 第7课诗词两首 (10) 第8课诗词两首 (11)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12) 第9课对联 (12) 第10课谜语 (13) 第11课谚语与歇后语 (14)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16) 第12课北京 (16) 第13课西安 (18) 第14课杭州 (19) 第15课南京 (20) 第17课茶 (21) 教学进程设计 (21) 第18课酒文化 (22) 第 19课四大菜系 (24) 第 20课古诗两首 (24) 第21课诗词两首 (26) 第22课诗词两首 (27) 第24课京剧 (28) 第25课昆曲 (29)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30) 第27课魏征 (32) 第28课包拯 (32) 第29课文天祥 (33) 第30课林则徐 (34) 第31课康有为 (35) 第32课祖冲之 (36)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7) 第34课四大发明 (38)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 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幼学琼林》(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 (王沛传) 教材分析: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教学措施: 1、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1 硕鼠黄鸟 2 买椟还珠 3 曾子杀猪 5 秦西巴纵麑 6 后羿射日 7 千金求马 8 赵威后问齐使 9 姜尚管仲 10 孙武司马迁 11 苏武泉城济南 12 千佛山趵突泉 13 大明湖崂山 14 龙潭瀑 15 妙联集锦 16 成语探源 17 成语诗画 18 复习巩固 19 复习巩固 20 检测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诗经》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1、读《硕鼠》原文。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诗经》及《魏风?硕鼠》。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硕鼠》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诗经》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同桌交流。 教学后记:

(完整版)2019最新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教科书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蒙学养正经验,选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格言、章句作为教学内容,依据格言、章句蕴含的道德价值主题进行编排。 每册四个主题单元,涵盖好学、习礼、孝亲、尊师、友善、诚信、勤劳等方面的优秀美德和养成善良、谦恭、俭朴、礼让的优秀品格。每单元有四个活动主题组成,主题名称以简练而醒目的“三字两句”语言呈现。 本学期教材设有敏而好学、诚实守信、出则友悌、勤能补拙四个单元。教材选取的古诗文都比较简短,琅琅上口,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每个活动主题均设置有“读典明理”“绘本启智”“知行合一”“拓展阅读”“星星点灯”五大板块。其中各板块的主要内容设置形式为:“读典明理”(选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的格言、章句作为诵读内容,通过“古语今说”理解其中蕴含的到的价值);“绘本启智”(以绘本的形式呈现与主题相契合的古今故事);“知行合一”(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和场景,将主题内容与日常行为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拓展阅读”(选取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其他儒家经典及蒙学经典中的章句是该主题下的经典内容更丰富);“星星点灯”(通过给小电灯泡涂色,完成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的自我评价)。 每一个主题活动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故事和体验为主”的基本设计理念,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 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围绕科学技术、诗歌朗诵、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等主题来编排的,本学期共学习五个单元,《古诗四首》《京剧》《李时珍》是精读课文,饮食文化是略读课文。 本组涉及知识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了解中华古代科学技术和对外文化交流对世界的贡献。

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

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第2课《声律启蒙》(二) 第3课《声律启蒙》(三)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第6课古诗两首 第7课诗词两首 第8课诗词两首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第9课对联 第10 课谜语 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第12课北京 第13课西安 第14课杭州 第15课南京 第16课洛阳与开封 探究课寻访古都 第五单元饮食文化 第17课茶 第18课酒 第19课四大菜系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第20课古诗两首 第21课诗词两首 第22课词曲两首 第23课词两首 第七单元传统戏曲 第24课京剧 第25课昆剧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第八单元历史名臣 第27课魏征 第28课包拯 第29课文天祥 第30课林则徐 第31课康有为 第九单元科学技术

第32课祖冲之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34课四大发明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知礼守规 第一课正衣冠重仪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在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第二课步从容立端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站如松,坐如钟。 (2)平时,走路身体要端正,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三)、读戴晞被免的故事。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 1、老吾老幼吾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四、总结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 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 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 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 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祝阿镇小学教学常规材料 科目: 传统文化 内容: 教案 学校: 实验小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师姓名: 杨温林 第一单元驿站经典 1《硕鼠》 课型:新授2014年9月6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日 教学目标: ,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瞧到这个字,您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就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就是因为它就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您。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齐鲁书社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传统文化(五年级) 目录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第2课《声律启蒙》(二) 第3课《声律启蒙》(三)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第6课古诗两首 第7课诗词两首 第8课诗词两首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第9课对联 第10 课谜语 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第12课北京 第13课西安 第14课杭州 第15课南京 第16课洛阳与开封 探究课寻访古都 第五单元饮食文化 第17课茶 第18课酒 第19课四大菜系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第20课古诗两首 第21课诗词两首 第22课词曲两首 第23课词两首 第七单元传统戏曲 第24课京剧 第25课昆剧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第八单元历史名臣 第27课魏征 第28课包拯 第29课文天祥 第30课林则徐 第31课康有为

第九单元科学技术 第32课祖冲之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34课四大发明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硕鼠》 课型:新授2013年9月6日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二) 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