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详解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五步法总论)_

诗歌鉴赏(五步法总论)_

表述
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 答: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 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词人早年陶醉于梅花;“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 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 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 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 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运 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 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 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五步:表述
答题规范性: 1、审题清楚,按要求答题; 答:这首诗歌采用了……(表达方 不写错别字,不出现语病 2、以平稳妥切为好,不要标新立异;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用词要准,语句要顺 3、理清思路,组织文字,言简意 写出了……(意象)特点, 用 语要“专业”,要有针对性 赅。 表现(或突出)了……思想(感 鉴赏不是叙述大意,不是翻译 情),起到了……作用。 不随意联想,避免画蛇添足, 练习时打稿
不断呼号、 执着追求的 孤雁形象
表述
( 2 )答:通过……,刻画了……,
表达了(表现了)……思想感情。 (1)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如:“一片影”与“万重云”; “不饮”“不 “孤雁”与“野鸭”更突出了 诗人不坠青云之 啄”等词语及 志的高远追求。 孤雁的执着和勇气,以野鸭的 反衬等手法的 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 运用 求。
参考答案: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夕阳映照着
诗歌鉴赏要强化四个意识
“文本”意识 “咀嚼”意识 “表达”意识 “分层”意识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
(一)了解诗歌基本内容
诗歌是语言文学形式之一,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充满美感的语言表达感情,由许多表现形式组成,如唐诗、宋词、现代诗等。

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二)细致分析其形式和结构
鉴赏诗歌除了要了解它的基本内容外,还要注意它的形式和结构。

诗歌的内容如表达的情感,使用的语言,以及有关技巧如排韵、节奏、修辞等都应在分析中提及,以便进行细致的剖析。

(三)重视语言的美感
诗歌是文学中最具艺术性的形式,所以鉴赏诗歌时不仅要关注诗歌内容,也要注意它的语言美感。

诗歌有其独特的体裁,使用有新颖技巧的语言,尤其注重细洁华丽的文字表达,以增强读者的愉悦感。

(四)特别注意标题所暗示的意境
当鉴赏诗歌时,应特别注意其标题所暗示的意境,以及诗歌开头和结尾。

这无关是否了解诗歌的内容,而更多的是从标题、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能够体会出写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和意境。

(五)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是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根据诗歌某一时期背景,重点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它所承载的哲学思想,或者它所描绘的社会风气等。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文字的可美,还要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

第十二课 诗词鉴赏(一)鉴赏五步法

第十二课 诗词鉴赏(一)鉴赏五步法

7
四、读诗文(看意象) 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 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
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什么是意象——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体 意象的特征——强烈的约定俗成性 意象的作用——解读诗歌的重要突破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柳”、“留” 二字谐音, 经常暗喻离 别 “柳丝(思)” 飘忽不定,常 作遣愁的凭借
“柳”多种 于檐前屋后, 常作故乡的 象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形象与情感 朝阳:表现希望、活力 夕阳:比喻年老或失落时光流逝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 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 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 云:表现游子漂泊,“浓云”表现 愁肠压抑 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常见意象—日月雨雪类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鸳鸯,指恩爱 的夫妇
14
形象与情感
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②表现 荒凉、偏僻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 微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古诗鉴赏8:五步法(总体阅读)

古诗鉴赏8:五步法(总体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
四步:分析
1、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 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 语言特点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 方式: 对比、衬托(正衬、反 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和主 含蓄、幽默、风趣、直 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 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 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性作 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 露、平实、典雅、通俗、 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 品而言,作者、叙述者、主 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 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融、 自然、清新、雄浑、优 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意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守节操、忧国忧民 ;内容:思乡 美、质朴、华丽、准确 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 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 传神、言简意丰、叠词、 铺陈渲染等。比喻、夸张、对仗、 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 押韵、音韵和谐等。 反复等。抒情、议论、叙述、描 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写等。 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 议论 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 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想象、联想、 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 结合;白描;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抒哀情;卒章显 志;欲扬先抑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 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乐景 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咏史抒怀、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古典诗文07-01 0717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源自柳岸钓客以下列出鉴赏诗歌的五步程式,规范考生的答题思路与答题过程,力求做到鉴赏诗歌时,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第一节第一步,先读全诗别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知题材,定主旨。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叹观止。

但就其题材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类:一、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风雨之后的“绿肥红瘦”的衰败景象,抒发了春光易逝青春难在的忧伤之情。

二、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从而表现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三、伤春伤别诗(闺怨诗)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

(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如王昌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诗歌鉴赏5步法

诗歌鉴赏5步法

五步:表述
答题规范性: 1、审题清楚,按要求答题; 答:这首诗歌采用了……(表达方 不写错别字,不出现语病 2、以平稳妥切为好,不要标新立异;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用词要准,语句要顺 3、理清思路,组织文字,言简意 写出了……(意象)特点, 用 语要“专业”,要有针对性 赅。 表现(或突出)了……思想(感 鉴赏不是叙述大意,不是翻译 情),起到了……作用。 不随意联想,避免画蛇添足, 练习时打稿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 语言特点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 形象,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 表达方式:对比、衬托(正衬、 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 抒情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 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 平实、典雅、通俗、自然、 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 和主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 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 清新、雄浑、优美、质朴、 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 性作品而言,作者、叙述者、 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 忧国忧民; 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 融、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 主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 内容: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 音韵和谐等。 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小斋即事
• 刘一止
• • • •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有记载说他曾因“忤逆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 问题(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 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 “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 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 直”、“因局方”的句意。

诗词赏析的五步骤

诗词赏析的五步骤

阅读诗词不只是读读而已,要想掌握诗词知识,提高诗词赏析能力,可通过读、议、品、背、练五个环节进行。

一、读,就是阅读。

可通过默读、朗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二、议,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议题意或题旨。

诗有题目,可通过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词有词牌,看词牌就知道这首词的大概了。

2、议作者或背景。

读诗词要知道作者的字、号以及作者的生平、风格和贡献。

同时还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或词的有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感情。

3、议题材、体裁。

题材就是诗词的内容,它包括诗词中的人、事、景、物;体裁就是诗词的分类,读诗词就要弄清它是诗还是词?是古诗还是新诗?是律诗(八句)还是绝句(四句)?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征战诗?若是词,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4、议意境、语言。

意境就是诗词中的景与情。

哪些写景,写了什么景?哪些抒情,抒发了什么情?如何情景交融?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和谐。

用字用词精雕细刻,还要音韵美、色彩美和节奏美。

5、议名句佳作。

好的诗句,在选词用句上出奇制胜,一字传神,或景极活现,读后让人流连忘返,万古不磨。

三、品艺术表现。

诗词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方法,后来的研究也出现了白描、对比、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用典、象征、衬托、通感等。

阅读诗词,研究它的表现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即揭示诗词比兴的寄托意义。

四、背诵名句佳作。

阅读诗词尤其要熟背或默写名句、名篇。

这一点在每次语文考试中不少于6分。

http://www.五、做练习或仿写诗词。

学完一篇诗词,就要及时完成课后练习或有关教辅资料,同时还要仿照有关诗词,练习写诗或写歌词。

这样才能学好诗词并烂熟于心。

鉴赏诗歌主旨“五步法”

鉴赏诗歌主旨“五步法”

鉴赏诗歌主旨“五步法”“诗言志”,鉴赏诗歌的第一要着就是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水之源,木之本。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

”在高考考场上,面对一首自己从来也没有见过的诗歌,如何快速提纲挈领把握住作者的写作初衷,掌握诗词的中心思想,这是许多考生梦寐以求的金钥匙。

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鉴赏诗歌主旨的解题思路,希望这几个角度能使考生有效的走出字句的迷宫,步入豁然开朗的新境地。

一:擒贼先擒王,读诗抓标题。

“开头就像人的脸,题目就像人的眼”,诗人的许多情感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如2006年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2006年湖北卷的《丹阳送韦参军》、2007年江苏卷的诗歌题目《鹧鸪天•送人》,这三个题目里都带有一个“送”字,由此我们仅从题目中就可以推断出这三首诗歌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情感就是离别之苦。

从题材上讲,这三首诗歌都属于赠友惜别诗,这类诗歌除了极个别的有劝勉和励志之意外,大部分是表现对朋友的祝福、安慰以及作者自己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

把握住题目,其实就已经把握住情感。

除了送别诗,一些怀古诗也往往从题目中可以找到答题的隐含信息。

比如2007浙江卷的《乌衣巷》、江西卷《金陵晚望》《金陵图》。

这三个题目都指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吊古伤今、暗讽时事是这一类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而怀古咏史诗多数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或者借古讽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之悲哀;或者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再或者是反思历史,抒发一己之感慨。

既然从题目中已经确定诗歌的题材属于哪一类,那么考生针对诗面的提示从这一类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里择其善者而答之即可。

参看这几道题的答案“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大家可以看出,其实抓住了题目,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类型。

而各种类型的诗歌表情达意往往很相似。

只要掌握各种诗歌类型大致的思想情感,考生就可以透过题目这个媒介打开诗歌作者的心灵之窗。

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法 ①读正文 ②读诗题 ③ 读注释
一、阅 读 ④读作者
二、判 断
①基调②诗型 ③ 背景 ④风格流派 ⑤ 体裁
三、审 题
①提示语 ②提问语
四、分 析
①形象 ②语言 ③表达技巧 ④思想内容
五、表 述
(略)“表达”意识 “分层”意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这首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试结合作品内容简 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写出了山村荒凉、 夕阳惨淡、黄叶飘飞的景象。这一 萧索落寞的环境描写(反衬)为下 文突然见到朋友来访而产生的意外 惊喜作了铺垫,创设了意境。
⑩ 约南(寓宋 柳言秦后诗)期…陆姜…游夔辛悲文弃伤天疾痛爱祥苦国爱国低
三步:审题
题干
提示语 提问语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参②]考①消周答魂朴案;(这?】~里8形78容):极字其太哀朴愁,。吴兴(今属浙江)人。 不 秦旋1见国12③绕. ..表春何这泾曲你现草 等首水折认了, 强诗:。为表渭怀只 盛这现水古见 ,首了支伤古看诗诗流在今碑如人,写之,今什在作情行唐么今上样陕。客王是的西诗之朝如感省人路的何情中处春国尽?部理日势是请,情眺日黄简古景要属望衰沙关分秦经,,系析国水眼想的。。?之前当萦滨一年纡,: 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清后内新照容、应:雄、思铺浑陈乡、渲思优染亲美等、。、热比质爱喻朴大、夸自、然、 华张怀丽、才、对不准仗遇、确、反传歌复神颂等、。劳抒动言情人简、民意议、论丰反、、对 音叙官韵述府和、厌谐描恶写等战等。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古诗歌鉴赏五步法

古诗歌鉴赏五步法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古诗词鉴赏五步法:【第一步】明确所给诗词属于哪一类型。

唐诗宋词,以抒情诗词居多;宋代、清代的诗以哲理诗居多。

抒情诗可分借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几类。

(1)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何景抒何情;(2)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是以古喻今,还是以古讽今;(3)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言何志。

【第二步】找主旨。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把握诗词怎么抒情、言志。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诗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用典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表明观点。

诗歌鉴赏五步法(三课时)

诗歌鉴赏五步法(三课时)
闷 喜 守露自美、 悦节悲 、、然、操表抒叹 留、平、质情现、 念忧实清朴方手景恬 、国、新、法式物淡 仰忧典、华形、 慕民雅雄丽象闲、;内、浑、适激容通、准、愤:欢、俗优确忧乐坚、国、 伤传时、神表思、达乡言方怀简式人意、丰热、爱叠大自词然、、
怀押才不韵遇、、音建韵功和报谐国等、。反对战
争、关心人民疾苦等。
整理ppt
6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两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整理ppt
7
四步:分析
1、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人物形象
寂思语含寞想、蓄修言感伤、辞情特感幽手:事、迷默点法物痛恋、形苦、风象、忧趣孤愁、独、、直惆烦怅、
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五步法
整理ppt
1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整理ppt
2
一步:阅读
1、读诗题 2、读作者 3、读诗文 4、读注释
整理ppt
3
二步:判断
1、基调 2、诗型 3、背景 4、风格流派 5、体裁
李中高适白有以①②岑画飘情 感唐参”逸写咏五王、、宋物景昌柳杜诗言抒龄宗甫炽愉词志情李元沉热悦颀借郁诗诗为狂 欣李山、主益喜 喜水王卢抒维,高纶忧“边愤诗、 兼 诗塞诗夷游歌顾中诗、辛③④⑤杜人杜弃基 调。元荀、牧疾咏即边曲线谱鹤刘李爱史事塞尖长商国及怀感征锐卿隐愁悲明古怀战、韦伤思伤李应 感清诗诗诗伤 痛煜物 、时亡感 苦擅 皮代国长 日低中、山 休的陆水 聂
不思随想意(联感想情,)避,免起画到蛇了添…足…,作 练用习。时打稿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解答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五步法渭源县庆坪中学董富智【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代,就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比如这个人脑袋大,我们在不引起误会的同时,在后边的文章,就可以用大头来代替这个人.或者说有个少先队员,也可以用红领巾来代替.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比如,上文里提到,这个人往那一站,好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下文再提到圆规,就是说那个女人.但是,注意,她身上没长圆规,而且也没那么大的圆规,所以是一种借喻手法.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有关人称的使用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

即刻提出了质疑。

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

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

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

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

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

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总结中心能用原文的就不要提炼;能提炼的就不要用自己的话,能用一句话总结的就不要用两句话。

中心句一般在开头与结尾,要分析一句话是就这么说:“这句话运用了xxxxxx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 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和说明文都要尽量找文中的话来答题,可以说答案全在文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