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巨变
第一次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为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第二次是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时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番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南京政府成立以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列宁指出:“中国人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2.经济:
(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 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 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混 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 大的阻碍。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
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处于指导地位。
4.社会生活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们生活方式(衣、食、 住、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国际地位方面: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 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 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起到 重要的促进作用。
5.国际地位: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 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GDP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 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 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国际地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 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 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 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推动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
返回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变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辛亥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分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三民主义成为探索民主独立道路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辛亥革命也由此成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三位站在时代前列只一的伟人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党领导人民实施“一五”计划,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完成“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换。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2次巨变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
中国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2013-11-19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第一次次历史巨变——伟大的辛亥革命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伟大的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迄今已经102周年了。
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它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工人以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而取得了胜利,并为以后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二次历史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组成了以周恩来为总理的国务院(当时叫政务院)。
会议还确定了国旗,规定了国歌,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三次历史巨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概括术语。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辛亥革命》教案及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此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是为近代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本课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准备——爆发——结果。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本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层次,二是运用层次。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知识层次的东西已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像“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这个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学会自主学习。
而对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第二层次目标,则可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的方式去实现。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金冲及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黑云压城城欲摧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也许太遥远了。
他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中华民族的悲惨处境。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
当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六十年。
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
国家的命运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任别人摆布。
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多少次反抗都失败了。
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
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极大的痛苦。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相交的时候,这种不断沦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十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三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
前两次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中国对外赔款共达六亿八千万两白银,比当时全国八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被日本侵占;列强还取得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驻军权。
后一次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相互厮杀,居民惨遭屠戮,庐舍化为灰烬。
串联记忆三次历史巨变和两大历史任务的方法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串联记忆三次历史巨变和两大历史任务的方法
从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开始,中国历史就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但对于考研人来说也进入了记忆的混乱时期,各种会议、战役、成果,让考研人傻傻分不清楚。数字记忆法,帮你轻松记忆有关历史事件!
三次历史巨变+两大历史任务
1.三次历史巨变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以后的一切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人民的悲惨遭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民国约法》的实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思想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所以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讲-中华民国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宋教仁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2、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25日,即 袁世凯准备“登极” 前一周,蔡锷等在云 南组织“护国军”, 宣布独立,很快形成 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 运动。次年3月,袁世 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 声中被迫取消帝制, 不久忧惧而死。 蔡锷
3、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教育领域
设立新式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 (人才)
经济领域 军事近代化
军事工业 (军器)
民用工业 (交通\资金 \燃料)
天津机器制造局
•兴办军事工业
旅顺 北洋海军 威海卫 安庆军械所 上海:江南 制造总局
湖北枪炮厂
•建立新式海军
南洋海军
福州船政局 福州海军
开平矿务局
•兴办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三)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 有为主张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四)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梁启超,光绪帝和康有为
上书光绪皇帝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开设学堂
时务学堂筹办人合影
强学会遗址
译介西方著作
(五)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
3、魏源: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鸦片战争失败后, 魏源在林则徐的 《四洲志》的基 础上,增补了大 量中外资料,写 成《海国图志》 一书,明确提出 了“师夷长技以 制夷”的主张。
(二)“变事”不“变制”的自强运动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1、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创办新式海军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巨变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并以推翻清朝的君主制为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民主权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派系和军阀混战不休。
国家的治理陷入瘫痪,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变得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相互对抗,军阀混战不休。
这种局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中国的巨变并没有就此停止。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1949年,这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次巨变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入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重塑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
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和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转变为邓小平,邓小平提出了\。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4、评价
⑴性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 ①它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②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 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任务。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 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 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 领导 理论
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和社会主义 毛泽东 建立
改革开放和 邓小平 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 三民主义提出背景
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 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标 B.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C.阐述了文化革命的纲要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专题
科学理解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清、独立,把推翻清政府和终结
君主专制、建立独立国家相结合。但没有鲜明提出 反帝,没有认清国内敌人真面目。 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的核心 内容),第一次指出未来中国根本出路。但盲目照 搬西方政治制度,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 民生主义——第一次按照西方理论解决土地问题。 但无法彻底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
举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清帝被迫宣布退位 开启近代中国历史 新纪元。
这体现了历史发展趋势
共和制政体更符合民主本意,拥有强大生命
力。 经过长期反复较量,绝大多数现代国家都实 行了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抛弃君主制。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话 辛 革 意 中 前中 的 立 时 辛 》亥 革 命 义 体 赴国 集 , 中 亥 命 。 上 现 后人 中 振 国 革 100
的 。 继民 反 兴 人 命 周 近 它 顽为 映 中 民 的 年胡 纪 锦 代 开 强救 。 华 争 爆 念 涛 民 创 斗亡 也 深 取 发 大: 族 了 争图 是 切 民 , 会《 上 在 民 完 的存 当 愿 族 是 的 纪 主 全集 而 时 望 独 当
讲念
——
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主要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具体解释见教材第65-66 页)。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建立代表大地主和 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辛亥革命失败。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和失 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 继承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辛亥革命未竞事业。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可能有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2、地点: 南京 3、领导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4、纪元: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5、机构: 临时参议院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体现资《产中阶华级民的国临革时命约性法》与民主性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清政府利益群体间的矛盾 • 清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 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立宪派加入革命队伍 •群众的反抗日益加深
(二)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第 一次具有比较 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 中国同盟会是领 导辛亥革命的主 体,其组织的纲 领直接代表了其 领导的革命运动 的性质。
少 1906-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
? 1911年 动了多次起义
返回
创办兴中会
时间:1894年11月
地点:檀香山 口号: 振兴中华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返回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 三民主义”。
第16课 辛亥革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1911.10.10.)浮雕
(一)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革命
•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 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使他们失去了能 够控制全局的工具,不得不频繁更换在华代理人,无 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从而为中华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条件。
四、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一) (二) (三) (四)
缅怀先贤事迹,重温历史发展 弘扬文化思想,加强爱国教育 推动两岸关系,共筑发展合力 增强凝聚力量,实现民族富强
现在,辛亥革命又走过了新的10年,迎来了 100年历史。一个世纪的变迁,中国大地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创 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在 世界之林,展现着文明古国的实力和魅力。站在新 起点上,我们更应该牢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 发扬革命精神,为推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促进 国家的和平统一,贡献应尽的力量。
孙中山与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合影(1906年)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 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10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由 “善堂”收殓 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位于广州市东郊白云山麓)
黄兴为追悼七十二烈士写的挽联
(三)辛亥革命的历程
时间阶段
内容:
革命前奏 1895~1910年
革命爆发 1911年
革命后期 1912年
兴中会、同盟会、自立军以及光复会等 革命团体先后发动了数十次的起义。
…… 10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革命军 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 全光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正式宣布成立中华民国。
驱除鞑虏 建立民国
《革命纲领》 明确指出革命
的目的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将“十六字纲领”改为“三民主义”:
民族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 即推翻清王朝,变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为独立的中国,它反 映了帝国主义同中华 民族的矛盾,这始终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民 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 号。
(一)缅怀先贤事迹,重温历史发展
我们缅怀先贤,纪念他们在革命征途中所 经历的困难和取得的功绩,我们重温历史, 纪念那些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 件和活动。纪念的目的是要记住,记住经历 、记住结果,记住成功、记住失败,坚持正 确的,纠正错误的,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开 创,时刻做一个有目标、有准备的人,这正 是当前开展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意义之所在 。
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最终未能成功,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 定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 革命主体的两面性 革命目标的模糊性 (二)
(三) 革命力量的薄弱性 革命成果Fra bibliotek妥协性 (四)
(一)革命主体的两面性
•一方面由于要 生存而不得不 反对帝国主义 和本国封建统 治,因而具有 革命性
第16课 辛亥革命
年轻时的孙中山
孙中山出生地 现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 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孙 中
时间
主要事迹
山 1894年
创立兴中会
革 1895年 命 事 1900年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迹 1905年
知 多
1906年
创立同盟会 发表三民主义
熊秉坤
金兆龙
蒋翊武
孙武
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准备在武昌起义。 图为策划武昌起义的文学社领导人之一蒋翊武和共进会领导人之一孙武。
武昌起义后,清朝官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狼狈逃跑。
策划武昌起义的秘密地点:武 昌雄楚楼十号。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武昌起义总指挥部
武昌起义攻破的湖广总督衙门
• 此外,辛亥革命所倡导和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民主进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迈出 的重要一步。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
湖北军政府
返回
(二)一次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
•
辛亥革命广泛散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种子
,民主主义思潮已不可抗拒,深入人心,让新思
想、新思潮成为国民的主导思想,为后来五四运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辛亥革命的由来和发生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四、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由来和发生
(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 辛亥革命的性质
(三) 辛亥革命的历程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 场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专制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 “辛亥”年,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次震惊中外的革命 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一)一次意义重大的政治革命 (二)一次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 (三)一次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 (四)一次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
(五)一次影响广泛的解放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使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 联合压迫,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为 了救亡图存,救国救民,许多志士仁人不断探寻振兴中 华的真理和道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的战斗。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的社会力量得到了初步发展并 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又有了新气象, 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革命——辛亥革命。由 此,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 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第二讲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导读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产生的 深远影响为后期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元。
孙中山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死 于1925年3月12日。广州香山人 (今中山市)翠亭村人。六岁起在 家里参加农业劳作,十岁进私塾读 书。少年时很向往太平天国革命, 后随母亲到檀香山,受过西方资本 主义教育。他目睹清吏腐败,深感 不满,常加批评。为豪绅地主所不 容。后来他在学医中,结识了很多 志趣相投的革命者。他毕业后以行 医为掩护,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 政治活动。他认为,只有用革命手 段,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才能救 中国。
孙中山题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 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 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四)一次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
• 辛亥革命无疑是一次政治革命、思想革命,但同 时也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 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其突出表现就是对生活文 化的改造。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 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辛亥革命犹如一个 重要的分水岭,它不但摒除了落后的封建残余文 化,而且又推进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进程,它就 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解放运动。
(五)一次影响广泛的解放运动
• 列宁把辛亥革命称作“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不 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对于世界人民而言,特别是亚洲各国的民族 解放运动,更是巨大的鼓舞。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越南、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国都掀起了反对殖民 主义的斗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亚洲历 史由此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武昌革命军炮兵
武昌起义门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驻南湖的新军炮队 立即起义,进驻中和门开炮轰击湖广总督衙门。此后,中和门就改称 起义门。这是1981年重修后的起义门。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民族危机越 演越烈
内部矛盾错 综复杂
革命力量日 益成长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三)革命力量的薄弱性
“平均地权” 并未实现,革 命斗争不能充 分调动广大农 民的积极性
革命派没有 建立和掌握 一支统一的 、有组织的 革命武装
中国同盟会,内 部成员复杂,政 治信仰有别,思 想分歧严重,组 织构成上缺乏巩 固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