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设
【摘要】“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极其重视发挥高校服务湖北地方发展的作用。湖北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上存在意识不强、定位不清、机制不够健全、能力有待提升等不足,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主动对接湖北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培养地方急需人才,苦练内功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并健全社会服务机制,为“五个湖北”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湖北建设;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提升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服务湖北地方发展极为重视,2012年12月18日在武汉专门召开了“全省高校服务湖北发展推进大会”,省领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傅德辉、林志慧、郭生练等出席了会议。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革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五个湖北”建设提供核心支撑。本文拟就提升湖北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建设谈点笔者的看法。
1 服务湖北区域发展是在鄂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1.1 服务区域发展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按照高校管理的隶属关系和办学经费来源,我国高校一般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所属高校、民办高校、行业企业高校等类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行政管理为主,地方所属高校逐渐成为中国高等院校的主体。地方所属高校,即“地方高校”,是指由省市各级地方政府主办主管并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应该说,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除一般意义的服务社会功能外,人才培养、科研与成果转化两大职能也属于服务社会的范畴。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地方政府的投资蕴含着对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贡献的期许。因此,服务区域或地方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更应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服务区域发展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近两年,随着适龄青年人口下降,高校招生竞争加剧。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就预测,未来10年中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同年,全国人带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主编的《中国教育黄皮书》也指出,湖北省初中和高中适龄人口生源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高中将从2005年的接近400万人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150万人,10年下降200多万。2011年招生“滑铁卢”率先出现在高职院校,湖北一些院校只录到计划生源的不到一半。学生报考哪所高校直接受其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左右,大多数地方高校往往不是一流大学、重点大学,也不是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不强,其生存发展必然在
更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首当其冲,甚至有倒闭的可能。但是这并不等于地方高校不能办成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的大学,不等于地方高校就率先“死亡”。地方高校如果能面对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联系密切,贴近行业实际,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就能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更多支持,将使学校办学更有活力和影响力而成为一种优势,从而获得生存基础、实现自我价值。
1.3 湖北发展建设亟需在鄂地方高校的支持
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的科学论断,指出要坚持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点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勾画了实现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宏伟和美妙蓝图。今后几年,湖北将继续推进和全面实施集湖北战略谋划与布局之大成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从区域发展与统筹上,支持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及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黄石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十堰国际商用汽车之都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荆州“壮腰工程”、荆门“中国农谷”、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咸宁“香城泉都”、恩施武陵山试验区、神农架林区世界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建设,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省内各地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从产业谋划和布局上,全面实施“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两计划一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建设科教强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教实力转化为发展竞争力。”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的作用,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开花”、就地转化。可以说,服务湖北区域发展是在鄂各地方高校的使命,在湖北上述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都需要驻鄂高校贡献更多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2 湖北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不强
根据2013年5月8日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湖北省124所高校当年可招生,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有41所,高职高专院校55所,独立学院26所,分校办学点2个。除8所部(委)属高校外,其他116所为地方高校,占到全省高校总数的93.5%,为湖北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湖北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服务区域的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服务意识不浓
相当一部分湖北地方高校也犯了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通病,只注重争取地方政府给自己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甚至受计划经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是“关门”办学,还没有树立主动服务与合作的互动互惠的发展理念。有的学校对服务地方发展还处于被动状态,往往是等地方政府、当地企业找上门来了才开始注重服务地方发展,缺乏主动融入地方的积极性和统一领导;有的学校比较注重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速度、规模等了解与估量不足,或者只注重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不重视社会服务,导致许多科研成果被闲置起来,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些地方高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有口号无行动,有计划无落实,甚至只是签署了一些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做做表面文章。最终,制约了这些高校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2.2 面向地方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较模糊
查看高校官网的“学校简介”,发现湖北不少地方高校存在“求全”、“贪大”、“攀高”的现象,以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或教学科研型大学、追求升格为目标,办学定位不准确,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科专业设置上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雷同现象,没有很好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导致了专业设置、技术创新等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或不能相应调整;即便是还只停留在人才培养这一间接服务的层面上的学校,也不能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行业等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结果是,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办学条件、人才储备、科研实力难以与研究型高校抗衡,优势不突出、个性不明显,不仅难以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学科建设也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不能为地方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丢弃了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托的办学特色。
2.3 服务社会的内部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现行地方高校的考核评估体系欠科学,上级评估主要考核有多少立项课题、与地方企业签订了多少合作协议、开办了多少“订单班”,而合作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却无具体评价指标,甚至所签订的合作协议是否真实以及有没有在实施却不进行实地考察。很多湖北地方高校也有此通病,并没有把社会服务纳入目标管理,也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或者有纳入却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考核办法,更没有出台规范社会服务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分配政策。学校相关协调、管理的部门因责任不明晰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积极性不高。广大教师也因只对教师的授课课时、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而对教师是否进行了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质量的好坏、创造的经济效益、受益者的评价等,都没有列入绩效评价指标而给予合理、科学的评价与奖励,伤害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即便参与了社会服务项目也是出于项目成果对职称评审的作用以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至于经济效益与社会需求则放在其次,存在明显的功利性。从一定程度讲,一些学校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成了玩弄花架子。
2.4 服务社会实力有待提升
地方高校承担的各级各类纵向、横向课题中,省市级课题占了相当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