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第一部分1.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之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博比特。

32.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它以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这场运动被称为学科结构运动。

133. 施瓦布在《实践3:转化为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

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74. 施瓦布提出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

18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其目的是在于探讨怎样理解课程。

21其本质“解放兴趣追求”。

246.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257.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阐明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268.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因而被称为“自然教育论”。

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99. 赫尔巴特的代表名著《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

3610.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

它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就提到了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3711.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3912.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即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其中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是最基本的命题,该命题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4113.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斯宾塞。

5214. 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唐代的孔颖达。

52“为了教学所计划的行动”是一种“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者计划”的课程定义。

货币知识复习

货币知识复习
解题方法 1.题目说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2.人民币升值,兑换的美元多,因此同样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购买的美国商 品增加,所以提高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3.人民币升值,同样的商品价格折成美元,价格增加,因此,对于出口不 利。
4.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加,到国外投资增加。
所以答案为B
例题二、(2013· 四川文综,1,4分)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 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 换。至此,澳大利亚元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澳双边贸易 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 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回答 例题三、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 货币流通速度为: A.0.5次/年 B. 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 例题四、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该国价格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 代入公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解题方法 1.直接交易兑换,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因此减少交易费。由于便利,可能 推动双方贸易。因此①正确
2.人民币的供求来自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不是能不能兑换。
3.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比例,能够直接交易不一定提高人民币 汇率。
第二、注意通过计算或者通过推理做出判断 例题一、深圳一模 12.2016年1月某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6.58,某金融机构人民 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1.75%,美元存款利率一年期为1.0%。老 李准备用100000元人民币闲置资金投资一年,且假设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中间报价不会高于6.4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兑换为美元存储比人 民币存储 A.最多损失2855元人民币 B.最多多收益5718元人民币 C.最少损失3512元人民币 D.最多少收益1820元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3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3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教育学概述第四章、教育目的一、狭义: 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最根本的指导原则)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一)个人本位论: 洛克(二)社会本位论: 赫尔巴特、涂尔干、诺杜尔普(三)文化本位论: 斯普朗格、利特、狄尔泰(四)生活本位论: 斯宾塞、杜威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教师的教学目标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融合性;适度超越性;类主体性;五、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一)中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1999年6月,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P42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动力系统;工作系统(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部分);监控系统。

二、学校文化(一)涵义: 精神文化(内在核心部分)和制度文化(外在表层部分)(二)特点: 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2.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3.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4.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三)功能: 导向;约束;凝聚;激励。

三、现代学制的发展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

我国1958年9月,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提出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1985年6月,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及分配制度, 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 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计划10篇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10 篇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可以让你在复习的时候减少盲目性,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你可以在了解自己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后,制定一个符合自己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的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这可以让你在复习的时候事半功倍,因为在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的思维往往会比较混乱,不知道要从何处着手开始复习,再加上时间的紧凑,更需要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让我们利用好每一分钟。

复习计划可以偏重自己学的不好的内容,这些方面可以多安排些时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复习本来就是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环节,所以复习计划会起一个指路明灯的作用,对自己十分有利。

希望你能制定出一个很好的复习计划,为考试加分。

高三的学习对我们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作为高三毕业生的你们是怎么计划的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周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计划每周复习一课。

每课分为五部分知识网络、考点解析、热点探讨、典型试题、单元过关。

二、情况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总体措施第一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的教学和相关知识的补充,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

四、具体措施第一、深入研究 20--年《高考试题评价报告》、20--年《考试说明》和20--年到 20--的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评价报告》是对 20--年高考命题的总结,它的制订由三类人员组成,他们是高考命题人员、高考评价人员以及大中学老师,因而这份报告对后面的复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 20--年的命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指导高三复习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通用10篇)

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通用10篇)

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通用10篇)如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大家都有接触过复习计划吧,要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

那么你有了解过复习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初中语文复习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20XX年江西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佳绩。

三、复习重点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语言实际运用。

3、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4、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5、名著的学习和讲解。

4、写作训练。

四、复习宗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力求突破五、具体措施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考核教师的内容有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我国的《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问人事表、终身学习。

”《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1995年。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的针对性、要求的双重性、内容的全面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广泛性。

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

1986年开始起草,1994年1月1日施行。

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我国汉代出现的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是公元前124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壬戌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后。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

目前我过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上通下达,左右通畅”是苏联分支型学制的特点和优点。

分支型学制也是我国现行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复习课说课稿(推荐8篇)

复习课说课稿(推荐8篇)

复习课说课稿(推荐8篇)复习课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及中考分析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盐的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选择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九篇)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九篇)

2024高三政治复习计划一、基本指导思想要以课本为主。

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

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一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

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

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我建议:以每两课为一个阶段,复习完两课后做一套试题,自我检测一下。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我们过一段时间还要重复复习一个前面我们复习进的内容,但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我的建议是:每进行完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课),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两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

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023届高三物理学习方法总结技巧讲义

2023届高三物理学习方法总结技巧讲义

1.高三物理学习方法总结1: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基础知识要求全面阅读教材,树立“教材是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对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逐字逐句进行理解。

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习题、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清楚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五大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是在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同一个内容,是一个整体。

2:夯实基础,落实双基,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第一轮复习中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上求全和实,在练习题上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培养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为了尽可能少出错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画草图-想情景——选对象——建模型——分析状态和过程——找规律——列方程——检查结果。

3: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

要分析并提炼出题目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物理定理、定律解题。

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理清和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系统化并非易事,在单元复习时应注意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意识的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是这么做的: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运动定律是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

了解动量、冲量和机械能则是从时间、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更为简便的方法。

了解到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省考公安基础知识如何复习?

省考公安基础知识如何复习?

省考公安基础知识如何复习?坐标山东,二战省考公安上岸,专业科目考了80分,用我两次公考的经验来告诉你公安专业知识应该怎么学!一、公安专业知识科目考情分析知己知彼这个道理不用我多强调,作为省考里面单独多出来的一个科目,自然要格外重视、好好了解他,才能应对自如。

公安专业知识,顾名思义就是考的全都是公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根据考试大纲可以得知,主要的考试内容就是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考试题目也同样分为三种,分别是单选、多选和情景。

(1)职业素养1.政治素养这是作为一个公安人员,或者说作为一个体制内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职业素养,政治觉悟一定要高,这个我不需要我过多赘述了,好好去抓这部分就行。

2.职业道德公安,法纪法规很多,进到单位之前肯定要把这些都搞清楚,你以为带你的师傅会从这么基础的东西开始讲起?不可能的事儿,去了就是干活,这些都是在考试阶段完成的。

除了不可违反的纪律,还有职业道德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思想层面的,也都是考试必考的部分。

(2)基础知识1.法学基础知识作为执法人员,怎么能不懂法?这里面主要涉及到的有法理学、刑法、民法、宪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安法和反恐法,内容很多,需要记的东西就更多了,尤其是很多社招的人之前根本没接触过这些,记起来难度系数会非常的高。

2.公安基础知识这里涉及到的内容范围很广,首先讲清楚了一些关于公安单位的基本常识,包括性质、结构、原则、方针政策等等,然后是执法依据(分为刑事和行政两种情况),还有执法监督的部分,也经常考,队伍建设和警察法这些也都要注意。

(3)业务能力所谓业务能力,其实就是看这个人是不适合在公安单位工作,而且公安单位一直都是个比较忙的单位,自然对业务能力的考察也要更严格、内容跟多一些。

主要包括:信息工作、群众工作管理、实务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办理案件、应急处理这六个部分。

对我来说,这一部分才是最难的,因为那些什么基础知识之类的东西都是死的考点,就算要结合题目也能很快看出来他考得是什么,但是业务能力的考察会把各种突发情况混杂在一起,对个人能力的考察非常高。

政治复习计划

政治复习计划

政治复习计划关于政治复习计划(通用6篇)如何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复习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拿到更满意的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政治复习计划(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政治复习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政治复习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搞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政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基础的指导方针来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第三轮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xx年中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分析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偏弱,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低分率等指标较小,特别是各班的优生人数偏少。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应用知识解题能力偏差。

3、学生对政治分析题适应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回答。

三、复习目标要求1、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和课改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复习建议1、要扎实基础知识,构成知识框架。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初一、初二、初三各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科学地梳理,使学生思路清晰,这是熟悉课本内容的基本要求。

练习题的复习价值如何最大化

练习题的复习价值如何最大化

练习题的复习价值如何最大化在学习的道路上,练习题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机械地完成它们,却没有真正思考如何将其复习价值最大化。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明确练习题的目的。

练习题并非仅仅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当我们拿到一道练习题时,不能只是为了得出答案而匆匆作答,而应该思考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与之前学过的内容有哪些关联。

认真分析错题是最大化练习题复习价值的关键步骤。

很多同学在做完练习题后,只是简单地对一下答案,正确的题目一带而过,错误的题目也只是改个答案就算完事。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对于错题,我们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

是因为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还是因为粗心大意?如果是知识点的问题,就要回到教材中重新学习相关内容,直到真正掌握为止。

同时,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整理错题时,不要只是把题目和答案抄下来,还要写下自己出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看错题本,避免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出错。

做完练习题后,进行总结归纳也十分重要。

比如,我们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分析它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找到这类题目的规律,从而在以后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而且,我们还可以总结在做练习题过程中发现的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

另外,多次复习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以为做完一遍练习题就万事大吉了,过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重新做一遍,会有新的收获。

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再次做之前的练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而且,通过重复练习,还可以增强我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复习练习题的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都有所不同,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别人的好方法和技巧,拓宽自己的思路。

最新新课程改革五大热点问题[1]复习过程

最新新课程改革五大热点问题[1]复习过程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
从全部地只是获得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到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 动、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 从单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学生模仿和再现书 本知识的能力,到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 判断、反思和运用能力。 从仅仅追求教学的“知识目标”到重视含知识在内的学生各种素 质的全面提高。
4、集体角色: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反思评估: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
效性的途径。
学习方式转变的
认识与实践
实践:新课程设计从两个方面入手转变
学习方式
学科教学改革: 课标引导 教材倡导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直接形成
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
•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
内容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
定位 活动课程 三个不同中心
校本课程 四个必须注意
实践 高中已开设一年有余、义教阶段已陆续开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确立
课外活动
81年进入教学计划
活动课
92年进入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
2000年进入高中必修课、2001年进入初中与小学必 修课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 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个人角色: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2、集体协作: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
进性的互动
3、沟通协调: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
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如何获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获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何获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

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

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

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

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

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

二要由易到难。

三要量力而行。

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

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

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

这样,印象会较深。

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

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

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

政治学科备考复习思路

政治学科备考复习思路

政治学科备考复习思路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梁侠高考性质是选拔考试,因此,高考命题是以"现实问题立意"和"以能力立意"为基本思路,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

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

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材中显性的基本知识,即通常所理解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识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

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政治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了,也涉及到文学、美学、甚至艺术等多个领域。

诗词歌赋皆可入题的设计不仅拓宽了考生的思维领域,也使学科广度加宽,当然,这些知识的选取都是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还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术领域的新认识、新见解(基于中学学科内容的拓展或延伸)等。

上述分析旨在说明:不能狭义地理解学科基础知识。

近几年各方面都认为高考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所以将精力重点放在主干知识上。

这是对主干知识理解的误区。

须知支撑能力的主干知识不是零散的、孤立地存在着的概念或原理,而是处在一定情境中、与其它知识相互有着广泛联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另外,主干知识也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完整理解、把握乃至正确运用主干知识。

因此,在备考的第一阶段,必须对教材知识做到全面复习。

同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基础知识复习方法1.宏观把握各学科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都是必要的。

这是基于人的认识特点而言的。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精华复习资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精华复习资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论:这是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二)生物起源论: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交、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四)劳动起源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到“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

二、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教育水平低;2、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联系。

(二)古代社会与教育:1、我国奴隶社会学校(庠-序-校),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欧洲奴隶社会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武士)和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欧洲封建社会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和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20世纪后的教育特点:1、终身化;2、全民化;3、多元化;4、民主化;5、教育手段和技术现代化。

三、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

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相对独立性;3、历史时代性。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示范性;4、长期性。

(三)教育学的发展:1、萌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昆体良)。

2、独立形态时期:独立形态教育学诞生标志: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科学之父”。

学习三部曲

学习三部曲

学习三部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同学们知道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条件之一,学习的三部曲:预习——听课——复习就是最基础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说一说这三部曲对你学习起到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必要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三部曲的作用教学重点:让同学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心情档案:游戏:建高楼,看看哪些小组建的效果好?(1)说一说哪些因素决定了小组的成绩?(2)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3)列出讨论的结果二、心灵体操:(一)游戏:手疾眼快,分十组(1)前后五组进行对照,后五组数字你先知道口令,完成的效果与前五组有什么不同?(2)它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什么?(二)讲故事:米芾的故事(1)讨论:怎样学习效果好?(2)与大家分享你的好方法(3)课堂上的感官盛宴:眼耳鼻舌手的分工(4)讨论交流:A、你有复习的习惯吗?复习对你有什么帮助?B、你都在什么时间复习?你觉得什么时间复习效果好?C、你认为怎样复习效果更好?三、心海罗盘:学习三部曲(一)预习:预习的方法和目的(二)听课:听课的方法(三)复习:复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四)十大优秀学习习惯(1)认真预习(2)专心听课(3)及时复习(4)独立完成作业(5)课后反思(6)积极应考(7)阅读自学(8)善于观察(9)切磋琢磨(10)总结归纳四、课堂小结好的学习方法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随时为你打开求知的大门,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H. Spencer)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命题触动了教育领地里占据各种立场的人士的神经,一场争论从那时至今未休。

教育关乎知识,知识关乎课程,课程研究正是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今天我们在教师资格培训中,教授再一次给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

作为将要成为教师,并立志成为优秀老师的我们,这个课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近代自然科学教育运动的倡导者。

他出身于教师之家,其早年教育培养了他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念,养成了独立分析事物和探讨新问题的习惯。

斯宾塞生活的时期是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但当时的英国却是古典主义教育盛行,古典人文学科占主导地位,自然科学被排斥,实用知识的学科几乎毫无地位。

于是他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后人影响重大。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发表后,被人们翻译成多种文字发行,其思想流传于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赞誉。

各国逐渐开始发现并重视起科学知识,各类教育机构的学校课程系统中也引入了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地位大大上升。

由于受到了斯宾塞教育思想的影响,英国各级学校的教育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开设并发展了科学课程。

教育理论界也开始发现科学教育对各个发展阶段儿童的重要意义。

斯宾塞课程思想对后人影响重大,关于课程价值的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更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也是学校课程编制首要考虑的问题。

时代在变化,教育一直在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社会知识爆炸,我们更得考虑要教的知识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思想,新的事物一直在出现,但是评判总是具有两面性,赞美和批评总是相伴相生。

斯宾塞的课程论断也是如此,在150年前他的结论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现代学校的课程发展也受到了其思想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思想,丰富这个思想。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绝对性的问法,应该随着学习知识的对象、目的、背景等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斯宾塞在文中批判了当时英国重虚饰而轻实用的知识价值观,并在区分各种知识的相对价值和比较价值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即是否有利于人完美的生活。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实现完满生活的科学课程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准备做公民的教育;准备闲暇生活的教育。

他主张用科学的课程体系去扫除学校教育中的装饰主义的弊病,把教育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他根据重要程度确定了人类五方面的活动,并依据这五方面的活动设置了与其相对应的五类课程知识:第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等知识;第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包括伦理学、算术、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外语等知识;第三,准备做父母的活动,包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第四,准备做公民的活动,历史知识等;第五,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包括绘画、雕刻、音乐、诗歌等方面的知识。

斯宾塞在论文最后总结说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者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科学。

为了正当的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

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钥匙是科学。

而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

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

在斯宾塞为实现完满生活的科学体系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因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

如果一个人,不懂的如何保全自己,不知道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不懂得一点生理知识、卫生知识,食物知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道如何延续,以至于很快丧命,那他的任何抱负都不会实现。

固然人可以为了一些大的理想,为了正义的事情,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舍弃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做这些牺牲之前是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白生命的意义的,而并不是随便挥霍自己的资本,浪费自己的生命。

为直接保全自己做准备的教育包括保障身体不由于机械原因受伤亡的教育,也包括要保护它不由其他原因受损害,不致由于违反生理规律而生疾病或死亡的教育。

保障身体不由于机械原因受伤害的教育,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大部分已经有了安排,我们也出于一种本能一直在学习。

而我们常常忽视的是,为了完满生活,不只需要防止突然死亡,还需要避免由那些不良习惯所引起的能力丧失和逐渐死亡。

健康不好和精力很差,就会使得其他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地无力胜任。

显然,这种次要的直接保全自己的重要性,仅次于首要的那种,而有助于获得它的知识应该占很高的地位。

对于这个观点,我真的是深有感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忽视生理学上的知识,以致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找不到一个人在一生中没有害过只要有少许知识就能避免的疾病。

就好像说一个人由于大意着凉害了风湿后,得了心脏病;另一个人长期跛脚是因为在轻伤后,尽管膝盖痛他还是勉强走路;再一个人,则由于过度学习而眼睛终身受损害。

他们,都是因为忽视了生理上的知识才得病的,才会对获得完满生活造成阻碍。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的时候,由于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保护眼睛,到了初一,我就近视了。

从此,眼镜夹子就没有离开过我。

那么多年的“眼镜生涯”,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近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不便。

现在的我,总会不时地后悔和懊恼:要是那个时候懂得一些正确地爱护眼睛的知识,懂得有关近视的原理和不良影响的话,我就不会近视了。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有些人过度抽烟喝酒而患上肺癌;有的人不注重饮食健康,过度追崇减肥而患上厌食症等等,这些就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有关生理学和养生学的知识,没有那种健康的观念,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身体,才会导致违反生理规律而生疾病而死亡。

所以,为了完满生活,我们需要避免由那些不良习惯所引起的能力丧失和逐渐死亡,获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对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命题,在我看来,到底还是如斯宾塞所认为的那样,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相对其他科学知识来说,是最最有价值的。

生命的价值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个观点绝大多数人是知道的,人们知道并且会下意识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此前提之下,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想进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那么除了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外,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呢。

尤其是对于教师岗位来说,什么才是最值得,最应该首先教给同学们呢?我想,这个是我们上教师资格培训课程中时时刻刻都要思想的问题。

我认为道德是首要教给学生们的知识。

各个任课老师的任务是将专业知识教给学生们,但是我建议老师在教课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们一些做人的道德知识。

固然专业知识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也是以后谋生必需的,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如果道德品行败坏,不懂得尊重老师,尊重其他人,不懂得在班级上课时要好好听课,他怎么能学的好专业知识呢。

若有学生学好了专业知识,但是不用在正规途径上,只是为了一己私利,那么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可能会间接的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人云,所谓才者,须在德才两端。

德才兼备者是谓全才,有德不才者是谓庸才,无德无才者是谓蠢才,有才不德者是谓诡才。

现在也有人评价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有才是上等人才,有德无才是中等人才,有才无德是下等人才。

由此可见道德的重要性。

首先,道德是个体认识和把握社会的重要窗囗。

道德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把握世界,尤其是社会和人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取决于道德的客观基础和道德自身的特点,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

道德具有独特的渗透能力,具有特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道德的踪影,所以,道德不仅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表现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社会状况和人类精神面貌的晴雨表,一个国泰民安、蒸蒸日上的社会,其道德面貌也必然是积极向上,焕然一新,反之,必然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学生们以后是要进入社会的,他们的道德水平提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道德是个体协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手段。

个人从来不只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生活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根本上说,人际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其人际关系的基调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其人际关系的基调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友爱和互助的关系。

不过,在每一个个体所处的特定的小环境里,这种“基调”能否成为现实,则取决于生活其中的每个个体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言行。

因为道德本产生于调节人们关系的需要,因而,协调与融洽人际关系也便是它的根本职能。

正是基于此,有人把道德通俗地理解为“人们相互谅解和团结的手段”、“处世秘诀的经验”,理解为“处世之道”、掌握了这一“处世之道”,便能化干戈为玉帛,化紧张为宽松,进而酿制出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纵观周遭的人际环境状况,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德高者必望重,生活与工作也往往能够顺心遂愿,而那些品德或人格有瑕疵的人多落为孤家寡人,困难重重。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能有一个好环境以及各类管理部门特别重视营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原因。

再者,道德是个体必要的理性控制。

人们一旦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到某种观念、准则和行为方式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上述需要,就会把它作为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用规范形式确定下来。

由于道德规范是建立在社会利益以及群体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一经产生,必然带有某种超越于个体特殊性的社会普遍性,成为个人的外在约束力量,但这种约束不是简单的限制和消极的防范,而是体现了人的理性力量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积极调控。

人的理性力表现在道德生活中,便是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合理的道德的约束,用道德理智来有效地协调和解决知与行、情与意等矛盾。

一个要求得大发展的人也一定是有极强的道德理性力的人,相反,一个意志薄弱从而往往跟着感觉走的人不仅难有大作为,甚至还会步入歧途。

而且,道德是个体成长的主要动力和个体完善发展的核心内容。

道德对个体的引导或导向作用体现为:它为个体提供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为个体指明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人生目标,从而为个体既有才智的运用和发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同时,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道德修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所接纳,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

从而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真正的人。

这并不是主观随意地夸大道德的重要性,生活中有无数的实例都在证实着这一结论。

比如,对那些严重失德的人,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谴责:“你还算是人吗?”这里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逻辑推理: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标准,他不讲道德,故他不配称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