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基本知识概述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诂的方式
训诂的方法也称释义的方法,就是指探求词语意义的 方法。(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 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前人习惯把训诂的方式分为三类:形训,声训,义训。 一. 形训—因形索义 形训就是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来解释字义。 (一)形训的理论依据:汉字是表意文字,最原始的 汉字是按照字义绘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无论 哪种方法产生的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早期汉字的这种表意尚形的特点,先民及后代的 训诂学家总结出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来推求字义的行 之有效的训释方法。
训诂学基本知识概述
训诂的涵义
训诂就是对语言,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 释。用语言解释语言是训诂的一般含义,对古 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 《说文》:“训,说教也。” 本义是劝导、教诲,引申出训释、解说义. 《说文》:“诂,训故言也。” 训诂是我国传统小学(隋唐以后指文字、 音韵、训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 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
训诂的材料
1. 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材料。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2.随文释义的注疏 《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 毛传:“关雎。后妃之德也。„„是以关雎乐 得淑女以配君子。 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 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3.通释语义的专著 《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
3.犹 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大致有四种情况: 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 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 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貌,之貌 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 “„„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 .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 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 (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 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因形索义的方式是用来探求单音节词的本义的。 形训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皿虫为蛊。《昭公元年》 自环者谓之厶,背之谓之公。 《韩非子·五蠹》 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运用这种理论普遍分 析汉字的形体来探求汉字本义的是许慎。《说文》凭借 字形的构造说解字的意义,基本上依形立训,可以说是 形训的专著。《说文》奠定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 自, 鼻也。象鼻之形 。 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银,白金也。从金,艮声。
பைடு நூலகம்
8.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 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 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 “倍读曰背”。 9.读若﹑读如 主要用于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 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10.如字 用于注音的术语,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读音,按照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就叫如字。如: 《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 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前面的恶读(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wū, 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è。 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hào,后 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hǎo 。
(三)指出古书错误的 11.当为﹑当作 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如 《周礼》:“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 云:“傅当作‘傳’” .(传) 12.衍文、脱文 也叫“衍字”,也简称“衍”。指古籍在 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 “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 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三)阐明章旨 章旨,又作章指,指诗文篇章的大旨,即我 们今天所说的段落大意。 古书注释中,阐明章旨能使文章的意义更为 清楚。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如: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 衣„„田畯至喜。” 《郑笺》:“此章陈人以衣食为急。” 郑玄说此章陈述人们以吃饭、穿衣为急务。 另外还有分析句读、提示语法、说明修辞表 达方式、诠释典故成语、校勘文字等。
6.言 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 用来 串讲正文。如《诗经》:“黽(mǐn )勉同心,不宜有 怒。”毛传: “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二)说明读音和词义(声训) 7.之言﹑之为言 既释义又说明读音,一般都是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 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如 《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 言借 也。” 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 《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 警也。”
先秦是训诂的萌芽时期。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我们所见到的最早注释是在西汉。班固在《汉书·艺文 志》中,记载了汉代注释古书的著作就有六十余种。 汉代注释兴起的原因 1.语言的发展演变 由于语言发展,先秦文献汉人已经不能完全看懂 了. 2.尊儒读经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设置五经(易、书、诗、仪礼、春秋)博士。 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 《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 经》等用古文写成的经书,古今文之争 .朴学 汉学 3.抢救古籍 汉代广开献书、采书之门。
训诂的常用术语
(一)直接解释词义 1.曰﹑为﹑谓之 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解释语+ ‘曰﹑为﹑谓之’→被解释语”。 如: “豕一岁曰豵(zōng)”,“豵”是被解释语. 2.谓 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 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 差别。如 “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训诂的内容
(一)解释词义 古今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和词义的变化上。阅读 古书,首先遇到的便是识字解词。对古书词义的解释, 例如: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毛传》:“遵,循也;汝,水名也;坟,大防也。” (二)疏通文句,串讲文意 古书传注中的一些译文和串讲,便属此类。如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德。” 《郑笺》:“不肯施德于我。”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 席,不可卷也。” 《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 《郑笺》:“言己心志坚平,过于石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