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1000字)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三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三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1近年来,-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
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概况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
20xx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o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
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队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
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
20xx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o二、存在的问题1、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
2024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24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24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我们花庄村是俞垛镇的一个偏远村落,距离镇里大约12公里,我村地处三县市交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58人,非农业人口104人,耕地面积4000多亩,河沟面积3000亩以上,村集体收入18万元,三产总产值一亿元,人均纯收入6480元,村所在辖区私营企业6加,加油站,奶牛场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绒玩具、石油机械、锻仲、家俱制造、特种养殖为主导产业。
就自己近期的调查来看,有许多的因数制约我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
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
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
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
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构 ,发展 高 产优 质 高效 生态 安 全农
织 , 高农 业集 约 化 、 模 化 和现 代 提 规
推进 工 业化 、 镇化 , 须 同 步 业 , 进 农 业 区域 化 布 局 、 业化 生 化 水平 。要 培育 新 型农 民 , 城 必 推 专 加强 农村 产和 标 准化 管 理 。要 改 善农 业 生产 义 务 教育 和 职业 教育 ,开 展 农业 科 条件 , 强农 田水利 、 加 耕地 质 量和 生 技 和 实 用技 能培 训l ,提 高农 民整 体 态建 设 , 极 推进 农 业机 械 化 , 学 素 质 。 口 积 科
是解 决 好新 时期 “ 农 ” 三 问题 、 实推 进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 扎
镇 化 齐 市 作 备 的最基 本 的经 济 社会 单 元 , 其地 位 更加 重 要 , 用 作 更 加 突 出 。我们 要 抢抓 机 遇 , 顺势 而 为 , 力 开创 县 努
到位 。一是 确保 组织 领导 到位 , 紧组建 县 乡普查机 构 , 抓 建 立健 全运行 机 制 。二是 确保 普 查经 费到位 , 普 查提 为
础 设 施 建 设 , 点 加 强 农 田水 利 、 地 质 量 和 生 态 重 耕 建 设 , 强农 村 饮 水 、 路 、 源 、 信 、 网和 信 息 加 公 能 通 电 化 工 程建 设 , 善 农 村 的 生产 生 活 条件 。要 着 力 推 改 进 体 带 机 制创 新 , 快 建 立 城 乡 互 动 、 等 发 展 的 l _ 加 平
有 效机 制和 要 素 合 理配 置 、 产品 有 序 流 动 的市 场 体
供 基 本 保障和 必要 条件 。三是 确保 人 员培 训l 到位 , 格 严 按 标 准选 聘 普 查人 员 , 真 组 织 业 务培 训 , 认 建设 一 支 高 素 质 的普查 队伍 。 四是确 保宣 传 动员 到位 , 全社 会 了 使 解 普查 、 各方 面支 持普 查 、 民群 众积 极 配合 普查 。五是 农 确 保 协作 配合 到位 , 成普 查工 作合 力。六 是确 保责 任 形 落 实到 位 , 立健全 分 级 负责 、 层 把关 、 权 明确 的工 建 层 责 作责 任 制 。七 是确 保 监督 检 查到位 , 加强 对 普查 的各 项 准备 工 作 , 尤其 是对 重点 地 区 、 重点 部 门、 弱环节 的检 薄 查 指导 , 格责 任 追 究 , 保 农 业 普 查各 项 准备 工作 有 严 确
【公文写作范文】【讲话类】关于农村工作
【仅限交流请勿照抄】关于情况调研★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乡村振兴战略怎么看(一)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了“三农”工作。
(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三农”工作发展总要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三农”工作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五)乡村振兴战略为党的基层堡垒建设划定了重点。
一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二、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干(一)突出“调结构”,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
要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要做大做强外向农业。
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二)突出“增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要紧抓产业富民这个基础。
要紧抓创业富民这个关键。
要紧抓脱贫攻坚这个难点。
(三)突出“优环境”,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营造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
(四)突出“强保障”,提高“三农”工作组织实施水平。
要坚决落实重农强农要求。
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要持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全市农村工作上的讲话一、关于去年的“三农”工作“两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进”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三是精准扶贫纵深推进。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13篇)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2)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3)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___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
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
___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
___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
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
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
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
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其中猪1.9万头、羊4.76万只、禽类7.07万只、牛0.46万头。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4)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2000吨。
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2000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
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
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
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
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
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
(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篇一:木杆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材料木杆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木杆镇检查指导工作。
现在我将木杆镇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镇情木杆镇原名木杆乡,20XX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镇,有“天下筇竹第一镇”之美誉。
全镇国土面积238.95平方公里,辖8村4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
现有6312户26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89人,占96.8%;有劳动力14356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7万余亩,人均2.54亩;有林地106139亩,人均4.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633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1.2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草地面积141464亩,水域面积5918亩,其他面积10978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扩大魔芋、竹笋、松泰萝卜、冷凉蔬菜特色农业种植样板规模,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木杆为中心;走好两条路:依畜增收、靠林致富之路;实施三大战略: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战略;建设四大基地:—1—肉禽蔬菜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特色民居基地、生态旅游基地。
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镇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镇特色产业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成效和特点:(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
全镇初步形成了以甘顶村为主的粮食高产区、以漂坝村为重点的规模养殖区、以漂坝村三江口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牢记嘱托再出发吉林奋进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衣业农村现代化发■韩长发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要 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新时代我省“三 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安图 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乡 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20字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84549”和“十大 工程”战略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 步、农民发展。
―、坚定发展方向,在解放思想中推进理念振兴始终把转变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作为 推动乡村理念振兴的先手棋,释放“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苦干实干、争先进位”最大正能量。
坚守正确 方向。
以深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抓手,认真学习领 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准部署推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狠抓落 实,确保乡村振兴方向正确、举措有力。
坚持规划先 行。
制定出台了《安图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 - 2023年)》以及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等多个配套政策文件;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 导小组,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进一步压 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乡村振兴落实落细。
持续凝 聚合力。
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采取组织调研、思 想教育、实践引导、个别走访等方式,找准基层党员 群众、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资源等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激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着力凝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二、 提升质量效益,在培育发展动能中推进产业振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地增值、村增效、人增收为目标,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者:何小军来源:《重庆行政》2021年第06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重庆市忠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认真分析,明确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和短板弱项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继承和深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忠县确立了建设“一地一城三区”战略目标,其中“三区”之一就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全县认真分析,明确发展基础条件和短板弱项。
目前,忠县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有五大优势。
(一)区位交通条件良好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距重庆主城210公里,拥有8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
境内G50沪渝、G69银百、G5515张南3条高速公路已形成“大”字形高速路网,高速公路网密度达22公里/平方公里,是西部地区进入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最便捷通道之一。
万吨级深水良港新生港已全面建成开港,向東可实现江海直达,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通过中欧班列(重庆)直达欧洲,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渝万高铁开工在即,未来的忠县将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忠县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实施区域。
(二)资源禀赋条件优越全县面积2187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8.2°,无霜期341天,耕地面积877.6平方公里,适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水资源充沛,除长江外,境内还有28条溪河,涉及河道总长488公里。
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50.3%。
(三)农村经济基础夯实全县辖4个街道2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和88个社区居委,户籍人口99.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1万人。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紫阳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探索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根据这一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新时代乡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聚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主要解决实现紫阳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重点围绕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禽畜养殖、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打造林下经济,不断拓展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修脚足浴等新产业,探索出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1、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茶叶是紫阳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唐代即为宫廷贡茶,清为全国十大名茶。
立足紫阳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始终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2021年完成茶园改造2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园8427亩,培育机采茶园4000余亩,建成可视化溯源基地50个,全县累计建成茶园25.28万亩(其中:脱贫户有茶园11.3万亩);强力推动茶产业创新转型增效扶持政策,截止2021年10月,全县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茶企110家、规上企业28家、茶叶加工厂410个,建成1个县级茶叶交易服务中心,核准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1家、授权使用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41家,地标品牌辐射全县17个镇,12万人从事地标产业相关行业,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富硒茶年产量达到9523吨,实现鲜叶产值23.5亿元,人均收入4930元。
乡村振兴个人实践报告8篇
乡村振兴个人实践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工作计划、事迹材料、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articles, such a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work plans, deeds material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村振兴个人实践报告8篇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对实践进行归纳,调整到最佳的实践状态,及时写好实践报告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头脑更加清醒,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乡村振兴个人实践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7篇
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7篇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和感悟 1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现代农业论文15篇(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提升)
现代农业论文15篇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提升现代农业论文摘要: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切实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和推广,加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加强政府的各种扶持和公共服务。
同时,也需要深化土地制度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论文农业现代农业论文: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
武冈要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实现后发赶超、建设湘西地区次中心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 增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武冈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是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
因此,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不断完善和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努力形成财政支农、金融扶农、税收惠农、社会助农的强大合力。
首先,切实增加财政投入。
这几年,武冈的财政支农力度较大,并以项目为载体,科学制订资金使用分配方案,做到统筹安排使用。
今后要按照《农业法》的要求,按上年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增加支农投入。
其次,全力向上争取项目。
要研究和吃透有关文件精神,精心包装、科学合理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申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最后,科学整合支农资金。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区和新农村示范村(片)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同步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2 调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武冈是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要立足市场,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订单基地建设为支撑、农村土地流转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探索发展高效新兴产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一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
2010年,全市早稻面积增加了1333公顷。
阿岗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阿岗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阿岗镇云南省第一大烤烟大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具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独特优势,云南省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镇之一。
近年来,紧紧围绕“率先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镇”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了“优质粮、烤烟、畜牧、蔬菜、林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后续产业,形成了坝区以发展优质烟叶、蔬菜、生猪、水产为主,山区、半山区以发展玉米、烤烟、林果和畜禽养殖为主的生产格局。
一、阿岗镇基本情况阿岗镇位于罗平县城西北部,地处罗平、师宗、陆良、麒麟三县一区交界处,东接罗平县马街镇,南连师宗县竹基乡、雄壁镇,西通陆良县活水乡,北邻麒麟区东山镇。
镇政府驻地距罗平县城55公里,距曲靖城81公里。
境内最高海拔2283米,最低海拔1748米,平均海拔2015.5米;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3.5℃,年无霜期231天;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是罗平县的少雨区,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
地貌主要是溶蚀堆积盆地,土壤主要为高原红壤、黄壤、紫色和石灰土。
全镇土地总面积372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委员会,126个生产合作社,有14156户,总人60866人,其中非农人口1378人,占2.26%,少数民族3115人,占5.1 %,人口自然增长9.5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3人。
(一)农业基础设施状况近年来,通过实施粮食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省市高稳农田建设、滇中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烟农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重大项目,目前全镇累计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19万亩,建设高稳农田5.93万亩。
建成小(二)型规模以上水库12座、小坝塘47座,营造农田防护林0.31万亩。
建成了9万余亩稳产高产粮食作物播种园。
畜牧业以开发利用滇陆猪为重点,大力加强滇陆猪的选育、扩繁和示范推广,新建扩繁场76个,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现有农机总动力达0.415亿瓦特, 2013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11.24万亩次,农副产品加工、植保、排灌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机械耕耙率达70%,农业机械化作业已承担了全县农村劳动总量的60%以上。
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会议指出,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心得体会: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最新)
心得体会: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最新)X市把加快推进河长制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障全市水生态长治久安的重大工作来抓,按照全省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总体部署要求,在全面摸清河湖家底的基础上,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全市河长制工作总体呈现出启动早、措施实、进展快的良好态势。
一是扎实谋划部署,夯实工作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行河长制工作,先后组织召开5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制定《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对目标要求、河长体系、组织领导、任务落实等作出明确要求。
将河长制年度工作列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健全完善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查、考核问责、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围绕河长制阶段性重点工作落实,市上先后5次派出督查组对7县(市、区)河长制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
目前,市、县河湖名录全部编制完成,全市共设置市级总河长2名,市级河长7名,县级总河长14名、县级河长127名、乡级总河长8名、乡级河长391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基本建立。
市、县两级均成立河长制办公室,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所设备全部落实到位,所有河长全部上岗履职。
市级河长累计巡河17次,县级河长巡河74次,乡级河长巡河790次,通过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形成了同频共振、部门联动的合力效应。
二是因地制宜探索,拓宽工作途径。
加强对县(市、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联系指导,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开展河湖水库管理、保护和治理工作。
肃州区将辖区内42座水库湖泊纳入河长制范围,任命了湖库长,有效解决垃圾围湖(库)等过去困扰乡村环境的突出问题;金塔县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聘请50名河道管理员,具体负责解决河湖管护、日常巡查、卫生保洁等工作;瓜州县制作水系分布沙盘模型,生动直观展现全县河流分布情况,为河道治理、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指挥平台;敦煌、肃北、玉门、瓜州启动“天眼”工程,对43座河道水电站全部安装在线监控信息采集设施,设置监控平台,对水电站泄流、污染物排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等实时监控;阿克塞县、乡分别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流管理保护进行全过程监督。
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
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1. 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篇1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
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xx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
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900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近年来,随着堰东村、周岗村、公庄村等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中共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2011年,我县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
全年共投入10亿元扶持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全面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实现总产值25.2亿元,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9%。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9元,位居全市第三,比2010年净增加2090元,增长27.5%,分别高出全市、全省、全国水平3169元、4661元、2712元。
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乡镇达10个,占全部乡镇的45.5%;全县214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达到90个,占全乡行政村总数42%,其中突破2万元的乡镇5个。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立足实际,高点起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为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我们抽调全县涉农以及有关部门骨干,由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级领导带队,组成靖边县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深入全县22个乡镇开展了多次农业发展大调研,经过仔细研究,认真讨论,反复酝酿,制定了靖边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规划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了生产区域,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产业发展兼顾规模与效益,按照“大规模、小群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
马铃薯产业围绕“鲜薯商品化、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努力开发高淀粉、专用薯品种,实现以商品薯生产为主,专用薯、种薯生产为辅的协调发展格局。
蔬菜产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坚持高标准大田和拱棚、温棚建设并举,推进东坑镇、红墩界镇“万亩万元”设施农业示范田建设,带动宁条梁、张家畔等有条件的乡镇大面积推广。
小杂粮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方向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规划,对工作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投入,把握关键,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
为此,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来抓,不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是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
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和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并与我县项目建设捆绑、配套使用,加强发展特色产业基础。
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单打一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011年,解决了农村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80个自然村农网改造问题;全县通村油路达到75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3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打机井383眼,发展节水灌溉8.31万亩;完成了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切实加强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强力推进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走种薯、专用薯、食用鲜薯“三薯”协调发展的路子,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夏马铃薯达到10万亩,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50亩,原种繁育基地5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8000亩。
稳步推进蔬菜产业,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北部和中部滩涧地区进行规模种植。
在种植结构上,由传统蔬菜生产向“精细蔬菜”生产发展,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在种植方式上,坚持了以大田生产为主,拱棚、温棚生产为辅,走大田、拱棚、温棚蔬菜生产相结合的路子,真正形成了“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的生产格局。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5万多亩,蔬菜温室大棚达到8350个,大、小拱棚达到16114个。
大力发展羊子、生猪养殖,羊子饲养量达到175万只,生猪达到48万头。
小杂粮产业以榆荞-4号荞麦、伊选红糜、伊选黄糜、晋谷29、秦谷5号、英国红芸豆等小杂粮优良品种为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15万亩,产品很受欢迎,效益也很可观。
实践证明,“基础强则农业丰,农业丰则农民富”。
只有把基础打好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三、依靠科技,推广科
技,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支撑我县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从长远看,仅靠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只能是短期的,不能长期站稳市场,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加大了羊子、生猪、马铃薯、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科技投入,全年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多项,推广各类新品种40多种,推广应用新技术16项,全力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品质和效益。
一是实施了良种工程。
发展特色农业,良种要先行。
2011年,全县推广脱毒紫花白马铃薯新品种40万亩,总产值3亿多元。
推广种植的紫花白马铃薯亩产可达5000斤,而南部山区种植的虎头、山杂等老品种平均亩产仅为600斤。
选育推广的紫皮高桩洋葱,1995年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金像奖”。
推广的保加利亚、万丰系列、海丰系列等辣椒新品种具有色泽好、品质好、风味独特的特点。
推广的龙洲葱、杨虎台蒜具有口味浓、品质优、保健性强的特点。
王则镇闫米洼村引进榆荞-4号荞麦优良品种种植,亩产达400多斤,而老品种亩产仅为100多斤。
二是实施了新技术推广工程。
我们把特色产业的规范化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作为科技兴农的关键来抓,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作业、立体化种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以及垄作栽培等新技术,着力提高了特色产业的产量和质量。
2011年,全县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种植3.4万亩,平均亩产达到833.2公斤,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建立的靖边夏马铃薯生产基地,亩收入1700多元,加上回茬秋菜1000多元,亩收入可达2800元。
东坑镇伊当湾村仅夏马铃薯一项户均收入逾万元的就有300多户,该村村民殷海彦种植夏马铃薯100多亩,年收入在20万以上。
积极推广10大类40多种新型农机具5511台,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是实施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
以杨桥畔、红墩界、高海则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特色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
认真执行质量生产认证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建设,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
靖边县高海则、涌泉居专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9000多斤,最高的突破10000斤,年纯收入达300多万元。
全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万亩。
马铃薯远销广州、长沙、武汉、太原、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更是西安市场的抢手货;辣椒、洋葱等被山东视为珍品;小米、杂豆极享盛誉,特别是龙洲小米以色泽金黄、颗粒均匀、营养丰富以及能解渴消暑而享誉陕北,荞麦由于品质优、无污染而成为出口创汇产品。
席麻湾马铃薯己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了“统万牌”商标。
成功打造了鸿丰牌蔬菜、万丰牌辣椒、华兴牌羊肉等十大名优农产品品牌,新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己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农民才能增收过上好日子,否则靠勤劳、务实只能解决温饱。
四、做强龙头,狠抓营销,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根本出路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我们用抓工业的方法来抓农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产业。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大力发展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专业户、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带领农民闯市场。
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己发展到197个,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
目前,己兴起了榆林新田源食品厂、神源淀粉加工厂、涌泉居马铃薯生产基地等一批优秀企业,与种养大户、生产基地有机的链接起来,延长了农民增收链条。
为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我们对发展“一村一品”的乡镇、村和种养大户进行大奖。
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将农业信息网络向种养大户和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延伸,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
我们在开发、建好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还注重开发了境外销售市场,重点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交易网点,使它们成为我县农产品的
宣传窗口和销售平台。
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抓好农产品的营销,是农民增收又一主渠道,也是推广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成为打造我县农业品牌的窗口和平台。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尽管我县特色农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与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农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