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本原理
第三章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 透视的基本规律
1. 近大远小 相同大小、长短、高低的物体,距离观察者近的大、长、高;距离观察者远的 小、短、低。确定物体近大远小是以物体离开画面的距离为标准的。
2. 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我们在写生中经常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清晰,离我们远的物体就要模糊 一些,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就是近距离的物体进入视网膜的图像大,受刺激 的细胞多,所以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反之,远处的则会模糊。同时近 者清晰远者模糊受到大气,风、雪、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结合起 来,就会产生近者清晰远者模糊的现象。
图3-5 透视常用术语
图3-6 原线变线
二、 透视的种类
(一) 平行透视
在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当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那么它的变线 (共四条)在画面中消失于灭点(心点)的作图方法叫做平行透视,又称一 点透视。如图3-6所示,平行透视的立方体,无论位置高低、远近,在正常的 视圈以内,正面都是正方形,只有大小上的变化,没有透视变化。
1485年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卡 写的《绘画透视学》,系统地阐明
图3-2 逃亡埃及 [意] 乔托
了空间表达的规律,即 用平面来做透视图的方 法。16世纪达芬奇《画 论》一书,把解剖、透 视、明暗和构图等零碎 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的理 论。并将透视分为三种: 线透视(形体)、空气 透视( 色彩)、隐没 透视(阴影)。,如图 3-3 所 示 , 达 芬 奇 1495 年开始绘制的壁画《最
图3-4 画家画曼陀林 [德] 丢勒
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去之稍阔,则其 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 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概括论述了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和在绘画 中的运用半透明的薄绸做透视画面的方法。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平角透视,成角透视,斜角透视。
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
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
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
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平线之上,正好象徵物体往高空伸展,观者仰头看著物体。
如第三消失点在水
平线之下,则可采用作为表达物体往地心延伸,观者是垂头观看著物体。
透视基本原理(精)
透视常用术语
视点EP:画者眼睛的位置——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平线HL:与画者眼睛同一高度的水平线。 灭点VP:也称 “消失点”,空间中的相互平行的变线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叉点。 测点M(量点):用来算透视中进深及纵深尺度的测量点,也称之为“量点” 。 基线GL:画面与地面(基面)的交界线。 真高线:两点透视中的高度基准线。 测线:两点透视中通过真高线下端点的一条作为地面基准的水平线。
vp1 HL
测线
M1
真高线
M2
vp2
EP
GL
思考一下
下面的两幅艺术作品哪个更有深度感,为什么?
透视的概念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透”就是透过去,“视”就是看、观察。形象 地说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画纸)上,形成立 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图。
透视学的由来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 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 中国宋代画家郭熙曾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高远、深远、平远 三种透视变化的构图特点,但这些认识尚停留在对现象的阐述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透 视图法。透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清朝时期,由意大利人 郎世宁把透视图法传气也会创造深度空间感觉。
中国山水画中经常采用空气透视现象来表现远、近。
产生透视现象的原理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成像面。若看清 楚某个物体,必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人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同样高的两棵树,距离眼睛远的一棵,它 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是一种视觉效果,通过改变物体在眼睛观察位置的角度和距离,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角和视线的特点。
视角是指人眼与物体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近时,视角较大;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远时,视角较小。
在透视中,视角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视场中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小。
视线是指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发出的射线。
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到透视效果。
当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而当视线与物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透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要点来归纳:
1. 距离的变化:观察物体时,人眼与物体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距离越近,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距离越远,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2. 视角的变化:视角是人眼与物体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视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3. 视线的变化: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透视效果。
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视线与物体有一定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综上所述,透视是通过改变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视角和视线的关系,来实现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效果。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于人眼的视觉机制,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所观察的物体。
第2章 透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表现
第二章透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表现(一)复习:回顾之前学过所讲述的线条的运用。
引导:通过看周边事物的视角,引出近大远小的概念,从现实生活中转到透视概念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第一节透视基础一、透视基本原理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图纸来,一定要注意运用透视的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常常发现同等大小的物体,处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处在无限远时物体便汇集成为一个点,这就是所谓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一种描绘视觉空间的科学。
为什么会有透视效果?因为人的双眼对一件东西而言,其实双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
那么必然会交会在无限远处的点,透视的要决在于定消失點。
越近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大,越远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小,很远的东西两眼看他的角度几乎一样,因此放得离你近的东西,紧缩感较强烈,所以说画靜物一定要注意透视。
在图纸上表现具有真实感的三维立体形态,就是将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性的变化,反映到了图纸上,也就是运用了透视原理的结果。
透视方法的定义,简单的说是把眼睛所见的景物,投影在眼前一个平面,在此平面上描绘景物的方法。
在透视投影中,观者眼睛称为视点,而延伸至远方的平行线会交于一点,称消失点;如果说到这还不知道意思,想想向前延伸的铁轨吧。
因我们所绘制的物体不同等等因素,有所谓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二、透视术语:视点:观察者眼睛所处的固定位置。
画面:画图的纸面,假设是一种透明的平面,置于观察者和物体之间,各种透视现象就会在画面上被反映出来。
物体:存在于空间的实际物。
视平线:视点高度所在的水平线。
视点:垂直于画面的视线交点,也称心点。
视心线:通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
视中线:一条假象的从眼睛延伸出来与地平面相交的成直角的铅垂线视高:视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灭点:与画面成角度的平行线所消失的点。
基线: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三、透视图的类别所谓的一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其实说穿了都是相同的,(通常)在后方找一点消失點,然后,让所有的视线集到它就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各找一点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往上(下)各找一点消失点,让体积往左往右往上(下)都有紧缩的效果。
透视的四个基本规律
透视的四个基本规律
"透视"通常指的是在绘画或图形设计中使用的一种技术,通过在画面中使用透视法则,使得平面的图像看起来更具深度和立体感。
在透视中,有四个基本规律,它们是:
物体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是透视的基本原理之一。
远离观察者的物体在画面中看起来较小,而靠近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较大。
这模拟了现实中物体离我们越远,它们看起来就越小的现象。
平行线在远离观察者的方向上会收敛:
透视中,平行线在视线的远离方向上会逐渐收敛,最终汇聚到一个远点。
这被称为透视点,是透视图中线条汇聚的地方。
物体越远,颜色越淡:
由于远离观察者的物体需要透过较多的大气层,光线被散射,使得远处的物体颜色看起来较淡。
这被称为大气透视,也是透视效果的一部分。
远处物体边缘越模糊:
远处的物体边缘通常比近处的物体边缘更模糊。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湿度和微粒导致了光的散射,使得远处物体的边缘不够清晰。
这些基本规律帮助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中更好地模拟现实中的透视效果,使画面更加逼真和立体感。
透视的运用不仅在绘画和图形设计中有重要作用,也在建筑学、摄影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基本透视原理
现在有了第一个透视学上的具体位置标记,那就是远到即 将在视线中消失的物体,在观察者的视线中是一个“点”的 概念,这个相对观察者来说处于视线可见范围内最远处的位 置标记称之为“消失点”
透视线
消失点
人类的视线是沿着近大远小的透视轨迹在视野上形成一个立体的空 间,视线延伸到最远处就到达灭点的位置。这些从近到远的透视轨迹, 叫做“透视线”,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透视位置标记,无数根透视线 向灭点延伸,最终形成一个立体空间 .(如:火车) .(如 火车)
物体的近大远小
1 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 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近大远小”,离得近的物体,看起来就大, 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 离得远的物体,看起来就小。视线中的物体远到差不多快在视线中 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 消失的时候,在视觉概念上就变成一个点。
3.俯视
观察者头往下俯所形成的观察角度就是俯视。 纯粹的俯视画面中,没有地平线,只有一个灭点。画面中所有物体 的透视线去到最远处消失于这个灭点。这种俯视角度称为纯俯视,如图 所示。
请同学们来看看图片! 请同学们来看看图片!
学教总结: 学教总结: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近宽远窄 近清晰 模糊 清晰远模糊 清晰:平视、仰视和俯视。
按照人类的观察习惯,画面的透视角度可以分为三种: 平视、仰视和俯视。
1.平视
平视是人类最常用的视线角度。一般来说,平视的视野中有明 显的地平线,地平线就是指远处地面或海面上的所有灭点集结起来, 最终在观察者视野中构成“一条横线”的概念 如图所示
2.仰视 观察者头往上仰所形成的观察角度就是仰视。 纯粹的仰视画面中,没有地平线,只有一个灭点。画 面中所有事物的透视线最终消失于这个灭点。这种只有一 个灭点的纯粹仰视角度称为纯仰视,如图所示。
透视关系知识点归纳总结
透视关系知识点归纳总结透视关系主要有线性透视和色彩透视两种,其中线性透视是指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高低关系,色彩透视则是通过颜色和色调的变化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深浅关系。
本篇文章将从线性透视和色彩透视两个方面对透视关系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
一、线性透视1. 线性透视的基本原理线性透视是指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高低关系。
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面上按照透视关系的要求,通过画出特定的线条和图形,来使物体的远近、高低关系更加真实地表现出来。
线性透视主要有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三种。
2.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指在一幅平面画面上,通过一个单独的消失点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单点透视中,远近关系是通过呈现在画面中心的一个消失点来表示的。
在单点透视中,远处的物体通常会更小,而近处的物体会更大,因为远处的物体近似于消失在远方的消失点,而近处的物体则更加清晰和鲜明。
3.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是指在一幅平面画面上,通过两个不同的消失点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双点透视中,水平线上的物体会通过两个不同的消失点来表示,而垂直线上的物体则会保持垂直。
通过双点透视,画面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关系和立体感。
4. 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指在一幅平面画面上,通过三个不同的消失点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高低关系。
与单点和双点透视不同的是,三点透视在一幅画面中不仅能够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关系,还能够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物体的高低关系。
通过三点透视,画面不仅能够呈现出物体的远近变化,还能够呈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5. 线性透视的运用线性透视是绘画、摄影、建筑等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构图技巧。
在绘画中,通过线性透视可以更加真实地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高低关系,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摄影中,通过构图和角度的调整可以使画面更符合人眼的观察习惯,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透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透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透视技术?透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影、视角和光线等原理来创造出逼真的三维效果的图像技术。
通过透视技术,我们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立体感,使观众感受到物体的深度和距离感。
2. 透视技术的原理透视技术基于以下原理: - 投影原理:透视技术通过将三维对象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来呈现。
投影是通过光线穿过一个视角窗口,然后射到屏幕上来实现的。
- 视角原理:透视技术利用不同视角和观察点来模拟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效果。
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可以实现真实的逼真效果。
- 光线原理:透视技术模拟了光线在现实中的传播方式。
通过模拟光线的反射、折射和阴影等效果,可以增加图像的真实感。
3. 透视技术的应用透视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3.1 绘画和插图透视技术在绘画和插图中被广泛使用,以呈现立体感和逼真的效果。
艺术家可以运用透视技术来创造出立体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远近距离。
3.2 游戏开发透视技术在游戏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透视技术,游戏开发者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物体和场景,营造出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感受到游戏中物体的真实大小、深度和距离。
3.3 建筑和室内设计透视技术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以呈现出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真实效果。
通过使用透视技术,设计师可以在平面图上展示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廓和空间布局,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
3.4 广告和市场营销透视技术在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用于呈现产品的逼真效果。
通过使用透视技术,产品可以展示出立体感和真实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透视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宣传海报、产品包装设计、虚拟实境广告等。
3.5 艺术和装饰透视技术在艺术和装饰中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运用透视技术来打破平面限制,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错觉效果的作品。
透视技术在绘画、摄影、雕塑、立体拼图等艺术形式中都有广泛应用。
4. 总结透视技术是一种提供逼真立体效果的图像技术,它基于投影、视角和光线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是指观众在观看一个空间图像时,认为它在现实中原本是一个立体图像。
透视方法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真实感,并在特定的方向上展现出对象的空间关系。
那么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一、透视的一个基本原理是“ 投影” ,即将深度方向的点投影到某个面上。
要将一个立体图像投影到一个平面上,通常是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远处的直线,另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平行的投影面上。
当然,这些投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计算规则,否则就会形成虚像。
二、透视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深度”,即物体不同深度上的点之间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物体从远处看去,离该物体最近的点会显得更大,而离该物体较远的点则会显得更小。
这就是深度的变化,在透视的表现中表现为物体在远处时会收缩,而在近处则会扩大。
三、最后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视角”。
它涉及到物体在不同视角几何变形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改变观察角度时,物体上某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几何变形,从而实现透视效果。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观察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通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达到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效果。
具体来说,透视学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灭点原理: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它们的平行线似乎在远处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灭点。
通过在画面中确定灭点的位置,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深度。
2. 视角原理: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透视学通过控制视角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3. 比例原理:在透视学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比例关系,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4. 投影原理:透视学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通过控制投影的角度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学在绘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透视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作品,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透视画法原理
透视画法原理
透视画法是一种表现物体空间深度关系的科学。
它以几何学为基础,以数学为依据,以科学的方法作研究,是绘画、建筑、摄影等科学与艺术的重要工具。
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是:两点间的透视变化规律是“三点成一线”。
透视画法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用直线或平行线表示物体空间深度关系。
2.画出的透视图,应是水平或倾斜的。
3.对视平线上不同位置上的点,应按其透视变化规律进行描绘。
4.在同一平面内,同一距离上画出的两点间的透视变化规律相同。
5.要考虑画面整体效果,注意透视图中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画面比例大小。
6.要注意各视点与视平线之间、视点与视平线与画面之间与物体之间,有几个视平线就有几个投影面,就有几个透视面。
7.画出的透视图,应能在二维平面内描绘三维立体形象。
8.画出的透视图要有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 1 —
透视画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观察点和视点;2.确定画面构图;3.画出画面上各点(视图)的位置;4.确定各点之间的透视关系。
— 2 —。
透视知识点总结
透视知识点总结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去深入分析其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方法。
透视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
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视认为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外在表象是其内在联系的表现。
分析事物的外在现象不能满足对事物认识的要求,必须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2. 规律性的揭示透视认为事物的表象和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透视可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
3. 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透视的目的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根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二、透视的应用领域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应用广泛。
透视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哲学思考等方面。
1.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透视是分析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 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透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运行的规律性和本质属性,为社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哲学思考在哲学思考中,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通过透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而深刻理解世界的运行和发展。
三、透视的实践方法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实践方法。
透视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观察深入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为透视提供基本材料。
2.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事物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四、透视的意义和价值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透视对于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透视的原理
透视的原理
透视(Perspective)是一种表现三维物体的方法,运用降维的
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其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透视的原理有如下几点:
1. 远近原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小,因此在绘制透视图时,应该给予远处的物体更小的画面空间。
2. 锥体原理: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将一个立体物体,通过它的视锥与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一个平面图形。
因此,绘制透视图必须将物体放在一个视锥内,而且前面的平面必须与视点相交。
3. 平面透视原理:绘制透视图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将物体的各个部分缩小或放大。
4. 透视畸变原理:透视图在表现物体形状时,会出现一些形状扭曲的现象,例如圆形看起来会变成椭圆形,这就是透视畸变。
综上所述,透视的原理就是通过远近原理、锥体原理、平面透视原理和透视畸变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来,以达到产生立体感的目的。
透视的原理和应用
透视的原理和应用概述透视是一种通过空间感知来观察和理解物体的技术。
它基于人眼的视觉系统,通过利用透视原理,使观察者能够在二维表面上感知到三维物体的深度和形状。
透视在绘画、设计、建筑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透视原理透视原理基于人眼的视觉系统和空间的感知机制。
当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光线从物体上的各个点射入眼睛,经过眼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像。
这个像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最终产生我们所看到的物体。
在透视中,我们利用了两个主要的原理:远近法和收缩法。
远近法远近法是指物体在远近距离上的大小和位置变化。
我们观察到远处的物体会更小,而近处的物体则更大。
这是因为视角和视距的关系导致的。
视角是我们观察物体时的视野范围,视距则是观察者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当视角不变时,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越远,物体在视野中占据的比例就越小。
收缩法收缩法是指物体的边缘在远处变得更加模糊并收敛到一个点,来模拟视觉上的透视效果。
当物体远离观察者时,视角缩小,导致视线越来越集中,最终收敛到一个点。
这个点被称为消失点。
通过使用收缩法,我们能够模拟出远处物体的透视效果。
透视的应用透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 绘画:透视被用于绘画中,可以给画面带来更真实、立体的感觉。
通过运用透视原理,画家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形状和深度。
- 设计:透视在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可以帮助设计师准确地表达建筑物的形状和立体感。
在产品设计中,透视可以帮助设计师展示产品的外观和尺寸。
- 建筑:透视在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使用透视原理,建筑师可以准确地计算和预测建筑物的尺寸和空间布局。
透视还可以用于室内设计,帮助设计师选择和布置家具和装饰物。
- 虚拟现实:透视在虚拟现实技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透视技术,虚拟现实设备可以模拟出真实世界的深度和立体感,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
透视法入门知识点总结一、透视法的基本概念透视法是一种用来表现物体在视平面上的位置和形态的绘画技法,是一种利用视觉原理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远近大小关系的方法。
透视法是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模拟和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的一种绘画技法。
透视法的核心概念是“透视”,即通过一系列的线条、边缘和阴影来模拟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透视法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角度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关系。
二、透视原理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指用直线、面、阴影和色彩等手段在画面或平面上模拟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2. 透视的种类在透视法中,常见的透视包括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1)一点透视一点透视是通过一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远近关系。
在一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深度和远近关系。
一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线性透视,如建筑物的透视效果等。
(2)二点透视二点透视是通过两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二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两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方块、立方体等。
(3)三点透视三点透视是通过三个观察点来模拟物体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与形态关系。
在三点透视中,画面中的物体会根据三个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近似效果。
三点透视多用于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3. 透视原理透视原理是指透视法所基于的几何原理,包括视平面、观察点、透视中心等概念。
(1)视平面视平面是指画面上用来表现物体在真实空间中位置与形态关系的平面。
在视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和形态会根据观察点和透视原理进行绘制,以呈现出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观察点观察点是指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是透视法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观察点的位置和方向会影响透视效果,不同的观察点会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少
视距越远,视角小,透视变形越小,展示的内容越多;
局部观察效果 ,缩小视距
细节表现
注意观察下图的视距有什么变化
练
习
立点(SP) 视点(EP) 视高(EL) 视平线(HL) 基面(GP) 画面(PP) 基线(GL) 心点(CV) 灭点(VP) 视距(D) 距点(DP)
(12)真高(宽)线——在透视图中的最近空间所画的一条 代表物体实际高(宽)度的垂直线或水平线,是作为不同 远近物体透视变形的依据。
三、影响透视变化的三大要素
视平线 视距 角度
1、视平线 一般为人直立状态下平均的水平视高—1· 5米到1· 8米之间。 这样的视平线高度所绘制出来的透视图,空间感较为真实; 但是在不同的透视图中我们也经常改变透视图的视平线高度 来展示具有不同美感地空间效果。
透视基本原理
一、透视三要素
眼睛 物体 画面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观察物体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画面
物体
眼睛
二、透视的基本术语
1、与眼睛相关的术语解释
(1)视点SE——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停点SP——视点在基面的垂直落点。
(3)中心线CL——通过心点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也 称视中线。
(4)视距圈---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透明画面上所 作的圆。
(5)距点DP——视距圈的任意一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 视平线的两个交点,它反映了视点至画面的远近距离。 (6)余点V——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它点统称余 点。
(3)视高H——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4)视线SL——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5)视角SA——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6)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
知识拓展
两眼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为可见视域,水平视角190°垂直视角140°。 正常视域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60°范围内的锥形空间。 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个画面里有几个视点、心点、距点、余点? 几条视中线、视平线? 2、一个画面里能有几种透视?
视平线 3、视平面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线是_____?
4、视平线以下的等高的景物,越近越低,越远越高。(×)
2、与物体相关的术语解释
(1)基面GP——景物所在的地平面。 (2)基线GL——透明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
基线GL 基面GP
3、与画面相关的术语解释
(1)画面PP——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 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实际画面)
(2)画幅PA——在最佳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 积(?取景框)
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
取景框的选择:60°视圈最远边即为取景框的边
(7)视心点V——过视点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是一点透 视的消失点 。 (8)视距D——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1)视平线HL——过视心点所作的水平线
(12)视平面HP——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13)视向——视中线所对的方向,即眼睛朝向的方向, 分为:平视、斜仰视、斜俯视、正仰视、正俯视五种。
在室内空间 透视图中,我们 可以用降底或提 高视平线使空间 看起来更为开阔。
2.视 距 直接影响透视图表现的空间大小。 当距离控制恰当时,被表现的空间主体突出、完整; 反之,则主题不明,不够完整。
规律: 视距越近,视角大,透视变形越大,展示的内容越少。 视距越远,视角小,透视变形越小,展示的内容越多;
提问: 红点、蓝点哪个 是距点?
提问: 距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 )。 心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 )。
(7)灭点VP——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消失点
(8)天点AP——凡在画面上处 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灭点,统 称天点。
(9)地点BP——凡在画面 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灭 点,统称地点。
(10)原线——即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也不会改变形状、 方向的线 (11)变线——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最终在画面上集聚成 一个踪迹点
3、视距﹑视角与画面的关系: 对于同一画面,视距近则视角大,视距远则视角小。
90° 60° 39°
视距、画幅、视角的精确比例关系
A B C D
画者A视距为1D,视角为90° 画者B视距为1.5D,视角为67° 画者C视距为2D,视角为53°
画者D视距为3D,视角为37° 画者E视距为4D,视角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