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合集下载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敬畏生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4. 作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人物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鉴赏进行点评,总结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生命敬畏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托尔斯泰的作品原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托尔斯泰生平及其作品特点。

2. 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语言美、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深刻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相关资料:托尔斯泰生平介绍、作品特点分析等。

一、第一章节:认识托尔斯泰1. 教学内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步骤:a. 引入课题,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

b.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

c. 引导学生探讨托尔斯泰作品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二、第二章节:欣赏《世间最美的坟墓》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 教学步骤: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音节奏。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托尔斯泰坟墓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情感。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三、第三章节:品味语言美1. 教学内容:品味《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语言美。

2. 教学步骤:a. 选取课文中的精美语句,进行分析。

b.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意境。

c.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语言美。

3. 教学时间:45分钟。

四、第四章节:理解深刻思想1. 教学内容: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所体现的托尔斯泰的深刻思想。

2. 教学步骤:a.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观点。

b. 分析托尔斯泰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篇1nbspnbspnbspnbsp[教学目标]1、在学会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时约20分钟)nbsp2、进行初步的审美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用时约20分钟)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第1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2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手段]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刺激学生感观、增大课堂容量。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过程]nbspnbspnbspnbspnbsp引入:一幅漫画nbspnbspnbspnbspnbsp主体结构:(七个问题:提出—理解—认知、情感)nbspnbspnbspnbspnbsp1、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nbsp(极言其伟大)nbspnbspnbspnbspnbsp2、我们相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3、托尔斯泰墓实际上是怎样的?nbsp(极言其朴素)nbspnbspnbspnbspnbsp4、托尔斯泰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5、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nbspnbspnbspnbspnbsp6、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nbsp(极言其崇高)nbspnbspnbspnbspnbsp7、如何来认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与外在的评价?nbspnbspnbspnbspnbsp结束:两首小诗nbspnbspnbspnbspnbsp1、臧克家《有的人》nbspnbspnbspnbspnbsp2、泰戈尔《某人》nbspnbspnbspnbspnbsp巩固练习:以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相关试题为主。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巨匠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领会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死亡等哲学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死亡等哲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托尔斯泰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问:“你们对托尔斯泰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死亡等哲学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托尔斯泰作品片段,感受文学的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作品的价值。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对比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人生、死亡等哲学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精神。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述。

(2)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作者的(2)提问:“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背景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行分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死观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通过比较托尔斯泰与其他名人的坟墓,让学生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含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前言】坟墓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最后祭奠之地,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墓地,往往被忽略了其无论在艺术、历史、文化上都具有独特价值的一面。

那么是否存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本次课程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和建筑艺术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坟墓;2.了解坟墓建筑艺术的演变过程;3.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坟墓,比如秦始皇陵等;4.了解与墓有关的文化、传说、民俗;5.启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坟墓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寿命最长的坟墓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知识点:古埃及的金字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和工艺。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坟墓是什么?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外形。

3.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让学生讨论金字塔的用途、历史背景等。

二、世界最大的墓教学目标:了解著名的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知识点: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筑结构和建造背景。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坟墓有多大?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外观照片。

3.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历史背景、外观设计、文化价值等方面。

三、最神秘的墓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级的神秘墓葬——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知识点:金字塔王朝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从而引出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视频辅助展示操作步骤:1.引入问题:你觉得金字塔如何建造?为什么这个民族如此重视墓葬?2.介绍: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和文化。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及其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坟墓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印象。

教学活动: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坟墓的看法和经历。

2. 展示一些有关坟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描述。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感和描写手法。

教学活动:1. 分组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并讨论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观点。

第三章:文学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学元素和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2. 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主题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

第四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发展写作技能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1. 引导学生以课文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短篇故事或诗歌。

2. 指导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文学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活动:1. 给学生提供写作任务,要求以课文为灵感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创造力发展。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2)能够分析并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死亡的敬畏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分析。

3. 课文中的词句运用和创意写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和运用。

2. 对托尔斯泰墓地美景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3. 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和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墓地美景的感悟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和哲理。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墓地美景和哲理的特点。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并进行背诵。

(2)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点评。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托尔斯泰墓地的美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散文的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2.体会文章取材小而立意深的特点。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体会作者对伟人列夫?托尔斯泰的祟敬之情。

3.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分析.讨论一.导入新课由托尔斯泰的墓导入。

二.介绍作家茨威格(见课件)三.简介列夫?托尔斯泰(见课件)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2.初步体会作者的主观情意。

五.检查学生思考的情况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1.请学生朗读写托尔斯泰墓的有关句子。

(板书“坟墓”)2这些句子体现了托尔斯泰坟墓怎样的特点?明确:自然﹑简朴﹑朴素。

3.这种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明确:朴素美。

4.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明确:“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感人坟墓”,“人们重新感到……更打动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5.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注意重音。

6.分析“他的外孙女……”一段文字,你能从这些文字里感受到什么?明确:追求一种自然宁静的远离世俗的幸福。

7.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托尔斯泰所追求的意境?明确:“夏天……冬天……”8.“这个小的……当中的一个。

”由此作者联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能说说作者的用意吗?明确:反衬出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美。

七.拓展训练1让学生做91年高考是题。

九、拓展训练3“椅子坟”的调查。

2.《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五篇文章组成,其中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苏教版高一教案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苏教版高一教案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苏教版高一教案设计)共3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苏教版高一教案设计)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案(苏教版高一教案设计)一、引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真正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具备先进的语言能力,对优秀的文化底蕴和优秀思维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特别设计了一份高一语文《坟墓》学案,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篇优秀文章,深入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坟墓》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析《坟墓》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美感;3.理解《坟墓》中的人物塑造,领略生命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教学启发1. 坟墓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类传承文化和追寻生命的重要方式。

2. 人类对于坟墓的态度因时代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阅读《坟墓》可以让我们看到文化的多元性。

3. 坟墓是我们感悟人生,领悟人生价值的一个符号性存在。

我们需要从中寻找启迪,并借由此反思自身的人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课件或者PPT呈现国内外文化中的坟墓,并请学生就坟墓的特点、文化内涵进行简要的讨论,由此进入对坟墓这一话题的理解。

(2)播放《五号墓》,鼓励学生通过该视频感悟坟墓这一异域文化表达的特色,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表达所体现的民族性。

2. 理解篇章(1)教师在此环节中请学生阅读《坟墓》一文,并就文中的情感、主题、文化底蕴进行简要解说。

(2)教师鼓励学生此环节中语言的表达,根据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

3. 分析语言学生将根据教师的导引,通过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语言表达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下:(1)段落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针对每一段落的严谨性、细腻性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等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和比较。

(2)句法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精选的句子对文中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强调语言的生动性和舞台表现的特征。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巨匠的认识。

通过阅读、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培养学生解读文本、欣赏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托尔斯泰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伟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对生命、死亡和永恒的思考。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最美的坟墓?”引导学生思考坟墓与生命的关系。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

3. 分析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生命哲理,珍惜生活。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托尔斯泰作品中生命、死亡和永恒的理解。

2. 选取一位你尊敬的伟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和贡献,思考为什么你会尊敬他/她。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生活的做法。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主要作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4.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

5.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掌握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认识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理解。

(2)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的解读。

(2)学生对托尔斯泰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引发学生对坟墓这一主题的思考,导入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各组汇报:托尔斯泰的思想在课文中的体现。

(3)全班交流: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2)分析托尔斯泰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的思想对你启示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象征手法的把握、主题思想的感悟以及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对比的手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3.领悟“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2.领悟托尔斯泰人格境界之朴素中的绚烂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题设置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况?2、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美”字,有一个同义词,那就是——漂亮和美有何不同?(外在的;视觉感知;B、可以是内在的,需用心体会)3、美需用心体会,那么请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融入情境。

有感情散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4、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5、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方形土丘,你会产生一种“最美”的感觉吗?(引发学生的讨论)三)精读课文,赏析:1、提问:像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人物,完全有资格享受世界上最豪华的葬礼,长眠于最华丽的陵墓中,可他为什么会默无声息地埋身于这片土地?A、托尔斯泰的愿望B、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2、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托尔斯泰要追求的是这种幸福?(安宁的幸福)教师补充:联系他的生平。

从坟墓那朴素的外观上,我们看见了托尔斯泰那——朴素的灵魂3、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墓是不是比你们初次感受时美一点了?看出其中的丰富的内涵。

文中将托尔斯泰墓与那些墓作了对比?作者对这些坟墓有何评价?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托尔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齐读课文第二节。

体会一下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说说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环境美)5、文章是怎样描写环境的?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最打动你们的是那些词语?为什么?6、能体现参观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态度、情绪、举止)后人为何对托尔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伟大)联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内容概述。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探讨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4. 学生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最美坟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感悟生命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3.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茨威格及其作品。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4. 探讨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5. 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心中的最美坟墓”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和阅读。

7. 课后作业:完成写作练习,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课文拓展1. 向学生推荐其他有关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6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6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篇《《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列夫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课前准备搜集作者与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分析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的东西,总能带给我们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晃动着美的身影,比如年轻清秀的面庞,设计精美的黑板报,以及我们上学时一晃而过却印在心里的蓝蓝的海,这些因为和谐,因为色彩,都能给我们一种美感。

再如高大宏伟的建筑,洁白坚挺的纪念碑,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园,因为宏伟,因为庄严,也给我们一种美感,一种肃穆美。

然而,还有一种美,与这些都不相同。

既没有色彩夺目的外表,也没有高大宏伟的气势,但却被称作“最美”——世间最美的坟墓。

只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死者的名字都没有,为什么能被称为最美?美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茨威格写的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

师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明确: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共5篇)第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一、了解写作背景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其作品早期有唯美主义倾向,尤其善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有相当的社会批判成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美等国。

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正体现了他对于欧洲文明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托尔斯泰是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的作家,托尔斯泰以他“非凡的人性和前所未闻的深厚情感”,他的“出类拔萃,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令茨威格“折服”。

1928年茨威格去参加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在苏联逗留了两周,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是他向托尔斯泰致敬之作。

二、文主旨分析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2. 作家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4. 思考与讨论:人生意义、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

2.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内涵。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托尔斯泰的文学风格。

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思考人生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对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了解,鼓励他们进行further reading。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他们在思考人生意义、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

2. 参考资料: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评论、托尔斯泰其他作品选段。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

4.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准备课堂讨论。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时代背景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阅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2.作品背景: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思想,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文本解读:《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描绘了托尔斯泰眼中最美的坟墓,寓意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解读文本。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材:《世间最美的坟墓》全文。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者照片、作品封面等。

3.讨论题目:提前准备一些关于文本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步骤:1.导入:展示托尔斯泰的照片和作品封面,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托尔斯泰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示。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读后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读后感质量:评估学生写的读后感,考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其他关于托尔斯泰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

(完整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完整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令辉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出示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 年后任报社编辑。

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

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

战后埋头写作。

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

1933 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

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

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二、出示图片: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散文在形式、内容上的特点,欣赏外国的美文。

2.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4.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昭示的哲理。

2.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4.对比的写作手法及其应用。

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2.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幅如画的山水流连忘返时,当我们偶遇一位绝世的佳人目瞪口呆时,或者当我们读到一本绝妙的好书爱不释手时,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呢?
对,是美。

正是因为美,使我们有了种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便是一篇绝妙的美文——《世间最美的坟墓》。

咦,有的同学一听就迷惑了,坟墓一听就使人恐怖,哪里还能产生美感呢?那好,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看它到底美在何处。

二、作者简介(幻灯显示)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代表作有《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焦躁的心》。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以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幻灯显示)
四、课文分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

(幻灯显示)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茨威格笔下的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通过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发现它的美?
发现美。

(幻灯显示)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些优美的文字里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明确:对,是朴素,就是一种逼人的朴素美。

(幻灯显示)
那么,这种美是怎样产生的呢?现在,我们找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感受美的句子,看看我们自己对这些有没有同感。

感受美。

(幻灯显示)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3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可见,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确是顶礼膜拜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魔力使他如此的呢?
明确:课文中有一个词——“庄严肃穆”,就很能说明问题。

托尔斯泰的墓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外观并不是很美丽,为什么能在作者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墓主人的人格力量。

如果墓主人换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这个墓就一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墓了。

正是这种肃然的敬意使作者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幻灯显示)
思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对比。

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幻灯显示)
问: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答: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问: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答:有,是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的墓的对比。

出示图片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幻灯显示)
问:几位伟人墓比较说明什么?
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使读者产生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过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生动而又深刻地表现了托尔斯泰墓的美。

表现美。

(幻灯显示)
1墓地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对比。

2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墓形成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好,我们回过头来赏析一下整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朴素的墓地,给人留下的却是振聋发聩的印象。

现在,大家就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全文。

总结:尽管这是一个极朴素的墓地,但他与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

作者受到感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世间最美的坟墓中。

使文章内容与形式、情感表达与理性思考完美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幻灯显示)
六、完成课后练习(幻灯显示)
1、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作者在这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现凭吊者的崇敬、郑重、肃穆的心情,表达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2、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明确: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幸福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样描写景物,有什么效果?)明确: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