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区域性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区域性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男。 浙江 东阳人 , 金华市教 育局教研室职教部主任 , 中学高级 。 主要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与教学。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2 6 _ 1 ( 1 9 6 8 一) -
4 }
当 代 职 业 教 育 / 2 。 1 3 年 第 7 期
二、 区域性 深化 “ 校 企合 作 、 工学 结合 ” 的探 索
细小的技能环节, 每位工人只需要完成单个操作就行 , 这种生产模式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较低 , 工人的高技能 和综合职业能力 尚未真正形成企业 的现实需求 。因
缺乏行业经历 , 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难以建立有效 的
对话 。
项 目来源 : 本文 系2 0 1 1 年浙江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立项 的省级教 育体 制改革试 点项 目《 中职学校深化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改革 试 点》 ( 项 目编号 : 浙政办发[ 2 们1 ] 5 4 号) 的研究成 果之一。 作者简 介 :  ̄ ( 1 9 6 6 一) , 男, 浙江金华 人 , 金 华市教育局职 成高教处处长 , 主要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 政策 ;  ̄
目 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仍然是推进校
企合作的主要障碍② 。一方面是企业“ 不愿意” : 企业以 盈利为主要 目的 , 但一般不能从校企合作中直接获利 , 或 获利 周 期 过 长 。因 为劳 动力 是 自由流 动 的 , 企 业 主 会认为技能是“ 公共物品” , 这样 , 企业就面临投资落空 的危险 , 因而他们不愿意关注员工培训。另一方面是 企业“ 不需要 ” : 当前多数企业 的生产仍然沿袭福特主
义 的标 准化 、 大批 量生 产模 式 , 生 产过 程被划 分 为许 多
职业学校建设往往只尊重一般性 的教育规律 , 没

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摘要:一、背景介绍1.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通知2.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指南发布二、项目目标1.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2.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三、推荐条件1.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实质性校企协同育人2.满足六项条件中的三项或以上四、项目实施1.网络平台全程推进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管理员账号五、项目意义1.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新机制正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2023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的建设。

该项目旨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

通过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校企共同开发实施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

项目目标是认定首批200个立足产教融合、体现类型特色、适应育人需求的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为了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教育部要求各推荐项目需为职业院校牵头开发、有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生产实践项目。

推荐项目需满足六项条件中的三项或以上:职业院校牵头或参与组建行业性或区域性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或其合作企业为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院校牵头或参与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或市域产教联合体;职业院校近三年内与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不少于1项,且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协同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去取得成效并经省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认定;职业院校能够开展岗位实践管理评价体系改革,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机制;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技术技能标准、确定岗位规范,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机构。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许昌工商管理学校二O一四年十二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

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

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

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县级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宣城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调查报告

县级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宣城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调查报告

30OCCUPATION2020 12职 业OCCUPATION理论研究文 / 陈金美 曾兰州摘 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如何构建以产业为引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工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是职教人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实践研究县级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宣城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调查报告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然而宣城市每年毕业的近1万名中职学生中,只有不到25%的学生留在本地企业就业,且其中一半以上学生的就业专业不对口。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合作程度不够,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

如何构建以产业为引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是职教人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大力实施以行业牵头,职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共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学校“产学研”改革。

一方面,学校可通过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技术支撑,促使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其“企业品牌”;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共同实施项目课程的开发,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真正实现合格毕业生的无缝就业。

一、校企合作调研与分析(一)校企合作的价值取向分析1.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参与意向关于“校企合作的参与意向程度?”的调查中,企业是希望与学校合作的,“很希望紧密合作、需要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占48.28%、34.4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没有不合作的意向,但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企业对政府支持力度的期望“您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态度或评价”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认为“一般”的占44.44%,有认为“支持有办法”的占40.74%,认为“政策很好支持很大”的只占14.81%。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探索[摘要]文章旨在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出发,指出当今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困境,从而提出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和完善我国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以最大限度地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要性对策[作者简介]车斯畴(1972- ),男,广东高州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和无线接入。

(广东广州 510630)[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项目“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2020105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33-02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技能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它不仅是一种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下的办学运行机制,同时也是企业和学校两者共同参与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过程,是体现我国特色办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由于校企合作的根本是要立足于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重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从而在新形势下让校企合作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面对当今校企合作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多渠道、多模式地积极拓宽我国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发挥学校和企业两者间的各自优势,才能共同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建立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既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又是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校企合作是培养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创新实践,具有时代性和特色性,校企合作虽然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组织的结合,但是在本质上却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的进程,能够促使高校教育直接有效地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规律化、具体化的合作方式,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永恒规律,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的发展。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概述在2005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提到了一个与职业教育“同荣辱、共存亡”的高度。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它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具有双重属性。

首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相同的属性,承担着培养人的一般任务。

通过对被教育者实施充分、公平的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

其次,职业教育又有着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的特殊属性,承担着直接为经济服务的责任。

尤其是在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现阶段,职业教育正在为完善我国的工业化体系,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服务,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做不可替代的贡献,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与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建立最紧密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①校企合作是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力量。

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学校。

当然,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聪明才智只有在企业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成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条件初探——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探索为例

成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条件初探——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探索为例

件 企业 1 0余家 。 壁市根据重 点发展 的煤 电化材 、 械制 0 鹤 机
造 、 品  ̄ m _ 大 战 略 支 撑 产 业 和 金 属 镁 精 深 加 工 、 伏 两 食 H c - _ 光
大新兴 先导产 业和产 业发 展现 状 , 规划 建设 了宝 山 、 鹤淇 、 金山 、 阳 4个省级产业 集聚 区和 山城 区陶瓷 、 黎 浚县粮 食精 深加丁 产业 同区 , 总规划 面积 7 9平方公 里 。 2 1 4 到 0 2年 , 4 个省级产业集 聚区建设 面积 将达到 3 6平方公里 , 资总额 投 达到 1 0 亿 元 。 00 2 . 鹤壁 职业技术 学 院设 置 的专业 与 区域 行业 产业 有较
注 重 对 个 人 才 能 、个 人 天 性 和 自由思 考 的关 注 ,注 重 针 对
倡导 的。 非常强调 职业 教育 的社 会性 , 导 “ 他 倡 职业 教 育依 社会需求 而办 、 和社 会力量 同办 、 为社会 发展去办 ” 大职 的“
收 稿 日期 :0 1 0 — 8 2 1 _ 5 1 作 者 简 介 : 朝 众 (9 8 ) 男 , 壁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谷 15- , 鹤
() 1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得 益于学 院锐 意进
取 的 领 导 班 子
学 院领 导班子健全 , 群体结 构合理 , 注重教育观念 的更
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 。 积极开展联合办学项 目, 在

新和先 进理念 的传播 。 院有很 高 的亲 和力 、 在学 凝聚力 、 感
召力 、 执行力 。 已成 为学院 事业发 展的核 心 。 院聘请 中国 学 科学院院士赵玉芬 ,天津 工业大学校长 、博士生 导师张宏 伟 。 国职教师资专业委 员会主任 、 全 天津工程师范学 院原 院 长王 宪担任学院名誉 院长 ,聘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副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实践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校企合作的新趋势。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还可以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通过对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其意义、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二、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意义及背景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专业课程。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结合教育与产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促进校企双方的共赢。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意义在于:1.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能够结合实际生产、实际工作和实际需求,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企业的真实需求,培养出更适应市场的优秀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2.弥补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教学内容。

3.促进校企合作共赢。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也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的意义明显,符合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并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校企双主体合作开发课程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产物,所以其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课程方案。

学校与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共同制定适合学生就业的专业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2.学校设置专门的教学团队。

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教学团队负责该专业的教学工作,团队成员中应该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以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

3.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区域合作:高职院校二级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区域合作:高职院校二级校企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 项 目进展 效 益 的开 展情 况 进 行评 估 . 并 将 相 关 信 息
及 时 反 馈 给 校 内 专 门 委 员 会 和 专 业 建 设 合 作 委 员 会 在校外 . 社 会 舆论 、 政 府 评 估 和麦 可 思公 司关 于毕 业
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 反馈 . 都 能 够 反 映 一 个 学 校 办
学 水 平 的 高 低
区域 合作 委 员会运 行机 制 的创新
度 , “ 工作 站” 负责制定 《 毕业 生跟踪调研 制度 》 、 《 行
业 、企业 人 才 状 况及 需 求定 期 调 查 与反 馈 制 度 》 、 《 校 友 会 章程 》 等 . 由“ 工作站” 牵头 , 委 托 麦 可 思 数 据 有 限 公 司 . 认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 、 学 生 就 业 状
提 升 自身 专 业 技 术 能 力 : 作 为 校 企 信 息 交 互 的 纽 带 . 推 进 校 企深 度 合 作 。在 区域合 作 委 员会 的引 荐 下 . 聘
请 行 业 、企 业 专 业 人 才 和 能 工 巧 匠 担 任 学 院 兼 职 教 师 通 过 校企 双 方互 派 人 员 . 进 而探 索 和 实 现校 企 双 方“ 岗位 互 聘 、 校 企融 通 ” 的 双 师 素 质 与 兼 职 教 师 队 伍
和专 项 方 案决 策 。 ( 2 ) 各 区域 “ 四方 ” 代 表 参 加 专 项 活
动 。一 方 面 , 校方 参 加 区域 政 府 、 行业 协 会 、 企 业 举 办
技 术 应 用 能力 等 具有 重 要 作用 。 同时 . 教 师 挂 职 合 作
企业 . 指 导 学 生 的 顶 岗实 习 教 学 . 使 顶 岗 实 习 教 学 工 作 的 开 展 能 落 到 实 处 ;通 过 深 入 企 业 生 产 服 务 一 线 ,

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解 职业 岗 位 群 的职 业 需 求 的 , 因此 要 加 强 校 企 合
作 。校 企合作 要遵循 以下原则 。 () 1 区域 性原 则 。高 职教 育 的培养 目标是 培 养
适应 地方 经济 需 要 的生 产 一线 的高 级 技 能性 人 才 ,
其教育 的最大 特点 是其 区域性 和 地方性 。为地方 经 济与社 会 发展 服 务 ,始 终 是 高 职学 校 办 学 的宗 旨。 因此 ,职业教 育是 与社 会经济 发 展联 系最 紧密 、最 直接 的一种教 育形 式 ,是教 育和 经济 的交 汇点 。在 建立校 企合作 关 系时 ,要充 分考 虑其 地方 区域性 。 () 体性 原 则 。校企 合 作 既包 含 社 会 主义 市 2整
此外 ,与企 业建 立合 作关需 要 ” “ 度 参 与 、资 源 共 享 ” 、 深 、
“ 等 协 商 、互 惠互 利 ”等原 则 [。 只 有这 样 ,才 平 1 3
能建 立长 久 良好 的合 作关 系 。
2 我院校 企合 作 的模 式 及完成 的专业教 学功能 2 1 我 院校 企合 作的模 式 .
学 生进 行 “ 真刀 真枪 ”式 的训练 ,使 学 生深 入 实 际 学 习 、掌握 实 际生产 技术 ,从 而 提 高他们 的专 业 实
践技 能 和职 业技 能 。
的合作 协议 ,从 而提 升 了学 院人 才培 养 和人才 输 出
的实力 。
() 2 专业 共 建 、联 合 培养 。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 打
摘要
简 述 校企 合 作 的基 本 原 则 ,介 绍 我 院校 企 合 作 的 实 践 ,阐 述 我 院校 企 合 作 的启 示 。
关键 词 高 职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实 训 教 学

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1 资源 的 重 复建 设 .
各 区 域 在 本 区 划 范 围 内 追 求 职 业 教 育 的 “ 而 小 全 ” 。这 种 “ 而 全 ”的 职 业 教 育体 系很 容 易产 生 学 校 小
行 实 践 能力 和 职 业 技 能 培 养 的 重 要环 节 , 实 训基 地 是 实 践 教 学 的主 要 场 所 ,加 强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是 办 好职 业 教 育
2 0
赵风职 教区合模的索实 春 : 业 育 域 作 式探 与 践
霜 学术研究
职业教 育 区域合作模式 的探索 与实践
赵 春 凤
临沂大 学教育学院 山东 临沂 2 6 0 70 5

要 目前我 国 职业 教 育存 在 职 能交 叉 、统筹 乏 力、 能力 不足 、 资源分 散 等 困境 ,难 以形成 整体 优 势 ,难 以适应
力和 职业 能 力 的技 能型 人 才 。实 践 教 学 是 职 业 教 育 中进
1 职 业教 育 区域 合 作 的成 因
地 区 间发 展 的不 平 衡 ,形 成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 与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之 问在 经济 基 础 、产 业 结 构 、人 才 需求 等 多 方 面 的 差 异 ,而 这 些 差 异 催 生 了职 业 教 育 的 区域 合 作 ,它 将 成为 促进 职 业教 育 改革 和发展 的新动 力 。
c onte nt

16 4 .t 6 71 3 h m
[] 宇. 向世 界技 能 强 国 [] 北京 : 2陈 走 M. 长城 出版 社 ,0 16 2 0 :1
我 国经 济 社会 发 展对 职 业教 育 人才 培 养提 出的要 求 。职 业 教 育区 域合 作 有利 于优 化 资源 配 置 ,提 高职 业 教育 的社

蓝色经济区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与实践

蓝色经济区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与实践

蓝色经济区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与实践摘要:校企合作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与双赢”的最好选择。

本文主要对现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在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在山东蓝色经济区为积极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职业教育精神,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学校自办产业型,校企合一型,校企契约型,工学交替型”四种校企合作模式。

但是,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驱动”的层面上,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一方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同时高职院校缺乏政府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学校、企业认识不到位,使得校企合作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校企合作的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常见的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共建实验室”等,校企合作的模式没有新的突破,缺乏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

地处蓝色经济区的各高校(如潍坊科技学院),依托地方经济特色,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正逐渐地向深层次迈进,校企合作实现了多元化。

校企合作双方正积极探索契合学院育人、企业生产的有机融合;契合教学管理效益与企业管理效益的产教结合,以达到互利共赢。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始终与用人单位“零”距离对接,让用人单位参与到学院专业调整、建设中,再深化到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办学的全过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林晨鹏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产教融合是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手段,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则,由于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无缝对接等原因,使得产教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问题。

经调查分析得出,成本分担,利益共享,完善政策制度,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正由“中国制造”阶段过渡到“中国创造”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国家提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同时也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不同产教融合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和学校,从属的社会系统的不同,企业是产业系统的一部分,而学校隶属教育系统,两者在社会运行中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

企业是产业系统的主体部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下,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决定了其更愿意通过直接获取所需的人才,节约成本,使利益最大化,不愿意通过培训,培养自己的人才,更愿意接收现有人才。

学校是以政府为主导,崇尚公平的行动准则,实行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策略。

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需要为全社会提供资源,而不能局限于某个组织或企业。

显而易见,企业与学校在行为准则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着差异,决定了学校更注重社会价值,而企业偏向内部价值,从而两者在合作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

1.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融合较晚,政府的一些政策推出滞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基于企方满意度的校企合作与区域合作叠加模式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企方满意度的校企合作与区域合作叠加模式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店和大连市一家五星
级度假饭店。 本文以实习单位最终的评价和鉴定为基础 , 分
析本次校企合作中企方的满意度及其区域差异。
二、 研 究方 法
( 一) 企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就校企合作的趋势而言 ,校企合作应该是双向的、 多

研 究 背景 与研 究 概 况
【 专题研 讨 】
基于企方满意度的校企合作与区域合作叠加模式研究
— —
以 陕 西 师 范大 学旅 游 管 理 专 业 为 例
李振亭 , 马爱秋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摘要 : 通过对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背景的分析 , 提 出了校企合作 中企方满意度评价指标体 系并进行 实证分析 。 研 究发现 , 区内校企合作和 区域间的校企合作企方满意度有较 大差异 , 分析 了其原 因, 提 出了校企合 作与区域合作的叠加
近年来 ,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 日渐实现了市场化 的双 向选择 ,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 日益严峻。 2 0 0 9 年全 国有 6 1 1 万高校毕业生 ,给社会带来 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 加上培养 目标与行业需求的错位 ,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 个不容 回避 的现实问题 。 大学生和高等院校都越来越多 地意识 到 , 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 就必须提 高 自身的综 合素质 、 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 从而形成更高的就业竞争 力。 而要实现这一 目标 , 让企业参与到教学培养中来 , 让学 生走进企业顶 岗实习实训 , 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企业方面 ,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 也迫切需要借助高校丰富的智力资 源及大学生相对经济的人力资源。因此 , 校企合作越来越 多地受到了各方 的重视 , 合作的理念 、 方式 、 内容 、 机制也 越来越先进 、 丰 富、 广泛 、 深入和完善 , 相关研究也越来越 丰富。然而 , 研究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论文 并不算多 , 专 门的企方满意度研究 以往 尚未见到 , 而将企 方满意度 与区域合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研究更是前所 未有。因此, 本文拟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 中的企方满意度 和区域合作叠加模式进行集中探讨 。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起步于 2 0 0 8 年 ,目前 , 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与西安市及西安市几个高星级酒店的 合作和与陕西境内著名景区的合作。本文主要讨论与酒店 类企业的校企合作 问题 。2 0 1 1 年, 旅游管理校企合作顶岗 实习正式开始于 7 月1 日, 为期 4 个月。 本次实习是我院旅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
式、 不同运营模式 、 不 同经营理念 、 不 同文化底蕴 、 不 同规模企业 的合作 。由于各专业采取 了订单培养的方式 , 使得商 贸旅 游系在
3 高职与企业合作在未来的发展方 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真正发挥高职院校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 实现专业知识 到专业 技能 的实质 转变 , 可 以从 以下的措施探讨研究 , 真正地实现合作 共赢 , 对 国家 、 社会 、 企业 、 院校 以及学生本人带来成果与利益 : 3 . 1 高职 院校应根 据企业的用人机制与 缺 口重点培养人才 与制 定教学计划 企业是社会化生产 的重要推动力 , 是产业调整与技术革新 的 主体力 量 , 有效地让 企业 参与到高职院校 的教育活 动中 , 让教 育 与企业生产 、 运营相结合 , 让学生参与到生产活动中 , 熟悉生产的 实 际流程 , 并 且让学 生对 生产活动提 出 自己的见解 , 对 于遇 到的
的内容 , 可 以为以后 的实习甚至最 后的成功 就业打下 坚实 的基 础 。同时 , 帮助企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 , 降低人 力成本 , 实现双 赢与共赢 。 3 . 2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 间应该建立长效的竞争 与鼓励机制 一是高职院校应该 负责牵头 , 由学校与企业之问组成相关专 业 的委员会 , 在人才培养的计划制定上深入探讨 ; 二是学校 与企 业应该互相理解与互相认 可; 三是由企业协助 、 院方牵头 , 聘请 一 些 专业 领域的专家学者 , 参与合作 ; 四是院方与企业之 间也应 该
建 立长效的合作与奖励机制 , 在企业能力 的范 围内 , 支持 院方的 教学活动 。 3 3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 的合作 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则 在 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 地方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 构 及数量是不断变化 的 , 尤其是在 区域产业 升级改造的过程 中, 校企合作必须始终坚持对接区域 经济发展 , 培养适应 区域经济发 展 的专业人才 ,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 的根本任务 以及企业 的利益诉求 。 3 I 4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 的核心 校企合作既是为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 也是为企业共 同培养员 T, 所 以共同培养是校企合作 的核心。学校应在此基础上 , 规范 实践教 学过程 的管理 , 建立严格 的实训 、 实践课程教学规章制度 , 不断完善记 录制度 、 过程巡视制度 、 教学质量监督 制度和教学效

高职院校与区域性行业协会发展“产学联盟”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与区域性行业协会发展“产学联盟”的研究与实践
域 性行 业协 会 通过 共 同成 立项 目合作 攻 关小 组 、共 建实 践基 地 、 共 建 培训 中心 、联 合 开 办 项 目工 作 室 等模 式 建 立 “ 学联 盟” 产 ,
天 , 究 高职 院校 与区 域性 行业协 会建 立 “ 学联盟 ”的新模 式 , 研 产 将极 大 地 促 进我 国职 业 教育 的校 企合 作 ,更好 地 培养 出符合 我 国经 济建 设需 求 的优 秀 技能 型人 才。
实 践 中发 挥 了重 大的 作 用 ,初 步 形成 了校 企合 作 的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但 在 发展 高 职 教育 校 企 合 作 过程 中 ,仍 存 在 诸 多 不足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一是 双 方的合 作层 次低 。现有校 企 合作模 式 , 大 多 是短 期 的、 不规 范 的 、靠 感 情和 人 脉 关 系维 系 的低层 次合
层次的研究, 合作 内容较空洞。 来自企合作过程 中存在着观念问题 、 处于主体地位。行业协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对项 目方案进行实
政 策问题 以及 运行 的问题 。 用 化 的 改造 ,提供 转 化 实验 条件 ,并将 产 品 引 向试 制 或批 量 生 “ 业协 会 ” 是指 某一 行业 或 某一 专业 内的 生产 经 营者 自愿 产 阶段 ,并 最终 将产 品 ( 行 或服 务 ) 向市场 。高 职学 院和研 究 机 推 组织 起 来 的 非 营利 性 、 自律 性 社 团组 织 ,主要 对 本 组织 内 的成 构按 区域 性行 业协 会修 正 的项 目方案 开展 科学 研究 和 技术 开发 , 员进 行 利 益 平 衡和 协 调 、沟 通 信 息 、维 护 良性秩 序 ,进 行 自律 并按 区域 性行 业协 会 的工 艺要 求整理 科技 成果 。 管理 等 。 “ 学 联盟 ” 目前 还 没 有 明确 的 定 义。 笔 者认 为 ,“ 产 产 2 、共 建 实践基 地 学 联 盟 ”是 出于 确 保 行业 企 业 和 院校 合 作 双 方 的优 势 ,双 方 共 这 种模 式 以行 业协 会 的会 员 企业 的需 求 为基 础 ,高 职 学 院 同寻 求 新 的 规模 、标 ; 隹、机 能 或定 位 ,应对 市 场 的竞 争 或 将 业 组 织 学 生 和 老 师 参 入 ,以 工 程研 究、 技 术 开 发 、教 育 为 目的 , 务 推 向新 领域 等 目的 ,行 业 企业 和 学 校 间结 成 的 互相 协 作 和 资 实 行科 研 、 教 育、 生产 三 结 合 的 科研 、 教 育 、生 产基 地 。 这种 源 整 合 的一种 合作模 式 。 组织 形式 ,高职 学 院 是技 术 的源 头 ,是 实践 基 地 大部 分 人 才 的 行业 协 会 作 为市 场 经 济 的产 物 ,对经 济 发 展 和社 会 进 步 起 提供 者 ,行业 协 会 会 员 企业 作 为 生 产、 销售 的基 地 ,不 断 形成 着 重 要作 用。 上世 纪 8 O年 代 ,为 了满 足行 业企 业 对技 能型 人 才 人 才培养 、科学 研 究 、技术 开 发、 产 品研 制、 生产 、销售 体 系 。

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总结

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总结

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总结一、指导思想在“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区域定位、“服务地方产业”的服务定位、“坚持双元培养、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定位前提下,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质量为本、校企联动”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实用为上、能力为重、素质为本”的人才培养观,以学生受益、学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社会服务产业领域的职教集团、协同育人平台、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和科技平台团队等合作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推进学校产教、科教深度融合。

二、发挥联盟平台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深度(一)充分发挥学校和园区校企协同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地处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的区位优势,进入企业主动寻求学校合作的良性循环。

每年召开联盟年度大会和评选优秀联盟兼职教师和联盟单位,召开联盟专场招聘会,搭建校企“职通车”,目前合作企业数有487家,覆盖园区大部分的龙头和骨干企业。

(二)利用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长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平台,促进联盟内学校之间、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

政校行企深度融合,联合办学,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推进实体化运作。

联盟下设行业校企合作共同体和秘书处、师资和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机构,目前有联盟成员单位达到437家。

2021年5月成立长沙市家政服务业校企合作共同体和文旅创意业校企合作共同体,家政服务业校企合作共同体理事长由长沙市第一家家政服务业龙头企业董事长担任,文旅创意业校企合作共同体由长沙市剪纸国家级技能大师担任理事长,为联盟探索实体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到目前为止,联盟下设有9个校企合作共同体。

2018年获湖南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立项,2021年成为国家示范职教集团培育单位。

表1联盟现共同体单位一览表2021年积极推进学校承担的两大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促进联盟内学校之间、企业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

以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试验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以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试验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作 伙伴 关 系” 目框架 下共 同合作 , 汽车机 电一体 化” 项 以“ 专业 为龙 头组织 8所 学校进行 改革 。 先后建 立 了为外企
培 养人 才 的华晨 “ 宝马班 ” “ 电一体化 ” 、机 实验班 和校企合 作“ 订单 式” 培养 实验 班 , 与企业共 同制 订 了切 实可行
的教 学计 划 , 自编 了符合 企业 实际的校 本 系列教 材 , 创造 了独特 的“ 三位 一体 ” 层层递进 、 旋式提 高的教 学方 螺 法。 所形成 的校 企合作 、 师队伍培养 、 材研发 、 学方法及考核 评价等 一 系列 完整 方案得到教 育部认 可并作 教 教 教
罢 1 江 教" 2 1. ,  ̄ 1 o 9 一 /3 苏
过 程 地 参 与 到 学 生 专 业 成 长 历 程 中去 。
3“ 师 型 团 队” 作 方 面 的制 度 。理 论 教 师 和 实 习 .双 工
( ) - 校企合作教学实施制度 1 . 建立人力 资源资格方面 的制度 。校企合作 是一个 复杂 的系统工程 , 中人是 最重要 的 因素 , 校企合 作 其 是
分 = :; 论 学 分 为 9 学 分 , 践 学 分 计 算 为 第 一 学 期 11理 0 实
( ) 一 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管理 制度
不 同的职业教 育体制 决定 了学生的不 同身份 。 在传
统学徒 体制职业 培训 中 。 生是企业 的雇员 : 学校体 学 在 制职业培训 中 , 学生是学校 的“ 客户 ”在校企 合作 ( ; 现代 学徒 ) 制职 业 培训 中 , 生 是学 校 的“ 品 ” 企业 的 体 学 产 , “ 准职工” 学 生的身 份不同 , 。 管理制度也相应有所变化 。
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管理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体现 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企 业 所 需 . 托 地 方 资 源 优 势 。 绕 地 方 支 柱 产 依 围 业 , 有 这 样 才 能 更 好 地 发 展 中 职 教 育 , 能 为 企 只 才
慢 则 五 年 , 至 更 长 . 校 所 学 的 知 识 和 技 术 与 实 甚 在 际 相 比 . 无 法 满 足 企 业 对 新 型 技 术 人 才 的 迫 切 需 却 求 。 以 , E新 月 异 的 信 息 时 代 , 后 的 书 本 知 识 所 在 l 滞 难 与 先 进 的 技 术 要 求 同 步 。 ( ) 校 缺 少 实 验 实 训 3学 设 备 和 真 实 的 生 产 情 境 。 业 学 校 毕 业 生 的 优 势 在 职
的 理 念 、 践 过 程 与 改 革 实 践 的 主 要 成 果 。在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发 展 之 际 , 实践 模 式 丰 富 了职 业 教 育 发 实 该
展 思 想 . 职 业 教 育 实 践 创 新 提 供 了现 实案 例 。 为
关 键 词 : 域 性 ; 企 合 作 联 盟 ; 践 研 究 区 校 实 作 者 简 介 : 海 亚 (9 0 , , 宁 职 业 高级 中 学 科 研 部 副 主 任 , 东 师 范 大 学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职 苏 1 8 一) 女 海 华 研 业 教 育 课 程 教 学 ; 三 广 ( 9 8 , , 育 部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中 心 研 究 所 师 资 研 究 室 助 理 研 究 员 。 研 究 方 向 涂 1 7 一) 男 教
养 目标 。
企 业 却 面 临 招 工 无 觅 处 的 困 境 。 企 业 职 工 素 质 低
下 已 经 成 为 制 约 当 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瓶 颈 . 企 业
可 以高 薪 聘 请 高 级 技 术 人 员 生 产 若 干 个 样 品 . 却
不 能 “ ” 大批 技 术 工人 进 行批 量 生 产 。( “ 买 到 2) 学 校 所 学 的 在 企 业 用 不 上 . 企 业 要 用 的 在 学 校 学 不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1 2 1 2 — 0 9 0 1 0 — 5 8( 0 0) 2 0 7 — 6


“ 企 合 作 联 盟 ” 景 及 意 义 校 背
术 工 人 、 业 工 人 和 行 业 服 务 人 员 , 不 开 职 业 教 产 离
ZI O UY H I LNU职 教 论 语 J A
创建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的实践研究
口苏海亚 涂 三 广
摘 要 : 企 合 作 对 于 职 业 教 育 而 言 不 是 新 话 题 。而 海 宁 职 业 高 级 中 学 “ 建 区 域 性 校 企 合 作 联 盟 ” 校 创 却
再 次 把 “ 企 合 作 ” 为 职 业教 育 关 注 的 焦 点 。 本 研 究 阐 述 了 海 宁 职 业 高 级 中 学创 建 区 域 性 校 企 合 作 联 盟 校 变
此 外 . 业 教 育 。 别 是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和 普 通 职 特 教 育 相 比 。 具 有 地 方 性 的 特 点 。 中 职 学 校 的 办 学 更 宗 旨就 是 面 向 地 方 . 地 方 经 济 服 务 。 地 方 建 设 为 为 培 养 生 产 、 设 、 理 和 服 务 的 一 线 人 才 。 因此 , 建 管 中
社 会 脱结 。 业 用 不 上 。 业 难 就业 ; 另一 方 面 , 企 毕 而
不 可 能 脱 离 外 部 社 会 环 境 . 为 它 与 社 会 劳 动 就 业 因
直 接 联 系 . 业 生 就 业 可 以说 是 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 职 教 办 学 的 生 毕
命 线 。 职 业 教 育 对 社 会 环 境 的 高 度 依 存 性 , 求 其 要
为 职 业教 育 原 理 、 业 教 育 评 价 职 基 金 项 目 : 江 省 2 0 年 规 划课 题 “ 建 区 域 性 校 企 合 作 联 盟 的 实 践 研 究 ” 项 成 果 之 一 , 题 编 号 : 浙 0 7 创 专 课 2 0 一 C 7 项 目主 持 人 : 建 军 。 0 7 S 3 5. 李
职教育 必须 与地方 企业 紧密 合作 . 校办 学必 须贴 学
到 ” 错 位 局 面 学 校 使 用 的 教 材 一 般 都 是 全 国 统 的
编教 材 , 注重 知识 的系统 性 。 顾 教学 的普遍 性 , 它 照
不能体 现地 方企业 的特殊性 一本 教材从 起稿 、 编
写 、 出 版 到增 订 推 广 使 用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快 则 三 年 ,
办学 必 须是 开 放 的 、 活 的 。 业 教 育 只有 吸纳 全 灵 职 社 会 的 力 量 才 能 办 好 。 业 教 育 的教 学 、 程 、 价 职 课 评
和 管 理 也 需 要 行 业 企 业 的 参 与 和 支 持 . 须 与 生 产 必 劳 动 和 社 会 实 践 紧 密 结 合 走 工 学 结 合 之 路 , 行 、 实 灵 活 多 样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能 实 现 职 业 教 育 的 培 才
群 ( 是 不 够 稳 定 . 是 技 术 水 平 低 ) 撑 着 海 宁 工 一 二 支
贸 、 游 、 车 修 理 等 服 务 行 业 的 飞 速 发 展 。 当地 旅 汽 而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目标 与 企 业 需 求 存 在 脱 节 与错 位 现 象 , 能 满 足 企 业 的 需 求 。 表 现 在 : 1 “ 生 不 ( )学 毕 业 难 就 业 . 业 招 工 无 觅 处 ” 错 位 局 面 。 学 校 企 的 办 学 不 与 市 场 接 轨 .势 必 导 致 培 养 出 来 的 学 生 与
( ) 职 教 育 的 社 会 性 、 方 性 一 中 地 同 普 通 教 育 相 比 . 业 教 育 与 整 个 社 会 的 联 系 职 更 紧 密 、 具 体 。 整 个 社 会 服 务 更 直 接 。 业 教 育 更 为 职
育 的 大 力 支 持 。 目前 的 现 实 是 。 大 的 外 来 打 工 人 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