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保存记录表1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标准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以下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假设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那么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外表、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外表、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各种标本留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尿液标本采集
1、准备容器- 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宜的 容器,将检验条形码贴于标本容器上。
2、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床旁,认真核对医 嘱、患者姓名、病历号和申请检验工程,并向 患者解释留取尿液的目的、方法和本卷须知
3、尿液采集 尿常规等一般性检验采集晨 尿或随机尿,晨尿因尿液浓缩有利于检出含量 较少的病理成分。为减少尿道分泌物污染,排 尿时前面局部弃去,留取中间局部〔中段尿〕。 留取尿液月30-50毫升于一次性专用塑料尿杯 中,尽快送检。必须保证尿液新鲜,昏迷或尿 潴留患者可采用导尿术留取尿标本 。
4、用于定量化验检验时应按检验工程要求留取定时
尿。留取开始先排尿一次并弃去,此时计时收集,随
后在规定时间内置尿液于枯燥洁净并放有防腐剂的容 器内,混匀后记录总量,取10-30毫升送检,其余送 去,常用防腐剂:固定尿液有机成分,抑制细菌生长, 24小时尿中加40%甲醛1-2毫升,如尿蛋白定量,尿
糖定量,尿钾钠氯、尿酸等测定,保持尿液的化学成 分不变,防止细菌污染,24小时尿中每100毫升尿中 加0.5%-1%甲苯2毫升,如尿找结核杆菌,某些内分 泌指标检验时需加10毫升浓盐酸,如17—羟、17-酮 类固醇检查。
5、尿培养标本:留取时先将尿道口及外阴部 清洗干净,再用碘伏棉球擦拭,随后排尿,弃 去前段尿液后,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容器中,盖 紧盖子。
6、尿管尿液采集法:留置导尿患者应先夹闭 导尿管30分钟,消毒导尿管接口,用注射器通 过导尿管抽取10-15毫升,尿液置于灭菌容器 内加盖送检。
7、本卷须知: 〔1〕女性患者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2〕会阴部有分泌物时,应先清洁后在留取。 〔3〕留取尿培养时应选择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4〕不能留取尿袋中的尿液送检。 〔5〕尿液留取后必须在2小时送检 。
《输血科工作记录一览表》

《输血科工作记录一览表》1.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活动记录2.血库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记录3.血库冰箱温度检测记录4.血库冰箱细菌培养记录5.血库血液出入库记录6.临床输血标本保存记录7.血库冰箱消毒记录8.医疗废弃物交接记录9.血库发血核对记录10.血液转运人考核记录11.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12.报废血液的处理记录13.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执行记录14.输血不良反应的记录15.血库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16.血库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的记录17.定型血清与标准细胞反应记录第二篇:输血科工作总结输血管理科xx年工作总结xx年,对于输血管理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科室从检验科分离成单独的科室;在这一年,我们第一次在全院进行了系统化规模化医务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在这一年,实行了血型、配血实验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与指导,提高了我院输血实验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执业水平;在这一年,我们协助卫生局医政科和市中心血站到全市基层医院进行输血科建设、输血科学合理性调研和技术指导,并帮助七家医院完成了输血资质的验收工作。
一年来,(截止12月20日)输血科用血总量达750000毫升,其中完成了配发红细胞668200毫升、血浆48150毫升,血小板1152单位,冷沉淀63单位。
现就科室在具体工作当中的做法总结汇报如下:一以质量为核心努力促进科学合理用血借着这次科室独立需要完善各种制度的契机,进一步健全了输血科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对输血科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了血液入出库检查规程,血液质量检查规程,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各项输血诊疗活动的操作规程,试剂配制操作规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和技术考核制度,检验记录和核对制度,血液保存、发血、临床输血和血液保存制度,输血后感染的登记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及汇报制度等。
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作为输血工作的重点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BSL-1、BSL-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范围

附件1:BSL-1、BSL-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范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应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并结合同一病原微生物不同实验活动进行分类(见表1、表2)。
请各实验室根据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及本实验室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实验室备案。
一、病毒二、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附件2:上海市BSL-1、BSL-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登记表附件3:BSL-1实验室基本要求附件4:BSL-2实验室基本要求附件5:附件6: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检验项目附件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承诺书(样张)区(县)卫生局:本申请人申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告知的内容已清楚、全面了解,将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并郑重作出如下承诺:1、本单位所报备案申请材料中所提交的所有材料是准确的、真实的、有效的。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建立健全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制度,实行操作人员培训上岗制度4、根据核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
本申请人保证:如违反了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申请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章)张三承诺日期:年月日附件8: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凭证(样张)(BSL-2)编号:___字第号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项目:备注:BSL-2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活动发证机关(盖章):年月日- 11 -。
2024版标本采集PPT课件[1]
![2024版标本采集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c3126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1.png)
标本采集PPT课件•标本采集概述•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方法与步骤•标本处理与保存•标本运输与接收•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目录CONTENTS01标本采集概述定义与目的定义标本采集是指从患者体内或体表、排泄物、分泌物等中取出少量物质,供医生进行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检验和分析的过程。
目的明确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为科研和教学提供素材。
标本类型与来源静脉血、动脉血、毛细血管血等,用于血液常规、生化、免疫、凝血等检验。
晨尿、随机尿、24小时尿等,用于尿常规、尿生化、尿沉渣等检验。
自然排便、灌肠或采便器采集,用于便常规、隐血、寄生虫等检验。
脑脊液、胸腹水、痰液、分泌物等,根据临床需求进行相应检验。
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其他标本采集原则与注意事项采集原则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正确选择采集部位和时间;保证标本质量,满足检验要求。
注意事项采集前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遵守消毒规范,防止交叉感染;注意采集量,避免浪费和不足;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延误。
02标本采集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等相关信息。
了解患者当前病情,包括症状、体征等。
评估患者采集标本的风险和可行性。
了解患者病情与病史根据检测项目要求,选择合适采集时间,如空腹、餐后等。
选择合适采集部位,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对于特殊患者,如危重、新生儿等,需特别注意采集时间与部位的选择。
选择合适采集时间与部位准备采集器材与试剂根据检测项目要求,准备相应的采集器材,如注射器、采血管、拭子等。
检查采集器材的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使用安全。
准备所需试剂和耗材,如抗凝剂、消毒剂等。
03标本采集方法与步骤采集前准备采集部位与消毒穿刺与采血止血与后处理01020304核对患者信息,选择合适的采血针、采血管等。
常选肘部静脉,消毒皮肤。
穿刺静脉,使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
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止血,嘱患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采集前准备采集方法标本保存与运输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或随机尿,避免污染。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3e17f8581b6bd97e19eac3.png)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一、一般要求:1、各种原始记录一定采纳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一样观察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备,许多页,每本每页都按次序编号。
3、记录本要推行档案化管理,禁止丢掉。
分档准时间次序保留,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而且要成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察记录一定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禁止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齐,记录内容齐备,笔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禁止涂改,只同意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出 3 处。
6、每次观察记录都要有观察时间、地址、地点和观察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切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察)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以下: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附图地区记录地区日期:地址:观察:袁凌晖记录:.1 13151 下付巷、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地点。
如:下点向里35.2m 为当天1 4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地点、厚度、产状,断层面的地点、产状,上下盘的岩性状况。
假如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状况。
控制煤岩层空间地点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示比以下: 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 3.5m见底,巷中巷上探 2.3m见顶。
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为煤顶,向下0.8m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为煤顶,向下 1.5m为煤底。
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
顶0.5m为 L9灰顶,向下 0.8m为 L9 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为 L9 灰顶,向下1.5m为 L9 灰底, L9 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
生物安全手册 (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1。
目的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所有检测工作。
3。
职责进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
具体要求:4.1概述4。
1.1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用于对检验者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样品的各项实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4。
1。
1。
1具备操作资质的人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工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
4。
1.1。
2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必须遵照生物安全手册的规定进行.4.1。
1。
3实验室内污染的空气需通过高效过滤器后方能排出室外.4.1。
1。
4实验室内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公共污水系统. 4。
1.1.5实验室的所有废弃品,必须通过高压灭菌后才能处理和清洗.必须携出实验室的中间实验材料、更换维修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在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才能携出实验室。
4。
1。
1。
6实验室内准备二级全排式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造成污染的能够置于生物安全柜内的实验操作,置其内进行,以保证实验室内空间的安全。
4。
1.2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首先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
1。
3实验室工作的质量要求本手册规定的各项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即:实验产生的各项结果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必须明确完整. 4。
2实验室操作规程4。
2。
1启动实验室开始工作前半小时。
开启实验室主电源,使实验室及生物安全柜投入运行。
开启顺序:①开启屋顶风机②开启全排风③开启空调④开启安全柜⑤打开房间紫外线灯.4。
2。
科室查检表[1](1)
](https://img.taocdn.com/s3/m/419949990242a8956aece410.png)
护理安全管理查检表注:查对规范在相应位置打“√”,不规范在相应位置打“×”。
月底总结并制定出下月查检重点病区管理急救物品完好率查检表注:科室常见的急救物品:急救设备带和抢救车的一般抢救物品。
急救设备: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微量泵查对流程落实率查检表分级护理措施落实率查检表(病情观察)药品管理查检表输血流程落实率查检表健康教育(压疮+坠床跌倒)落实率查检表健康教育落实率查检表抢救药品、物品及仪器设备完好率查检表注:科室常见的急救物品:氧气袋和抢救车的一般抢救物品。
急救设备: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微量泵心电监护使用查检表危急值+不良事件+口头医嘱管理检查表注:查对规范在相应位置打“√”,不规范在相应位置打“×”。
月底总结并制定出下月查检重点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符合率注:查对规范在相应位置打“√”,不规范在相应位置打“×”。
月底总结并制定出下月查检重点所有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计算均为(知晓的项目总数/检查项目总数)×100﹪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查检表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查检表护理措施落实率查检表身份识别规范落实率查检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符合率查检表约束带使用规范查检表执行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时用药安全规范落实率查检表执行特殊用药安全规范落实率查检表物品及仪器设备管理查检表重症医学科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率查检表镇痛镇静规范落实率查检表经口气管插管吸痰操作规范落实率查检表呼吸机维护及消毒查检表输液泵使用查检表简易呼吸器使用查检表压疮规范落实率查检表不良事件+口头医嘱管理检查表注:查对规范在相应位置打“√”,不规范在相应位置打“×”。
月底总结并制定出下月查检重点神志清患者防坠床健康教育知晓率查检表微量泵使用查检表消毒隔离(治疗室病房)查检表医嘱查对流程落实率查检表分级护理措施病情掌握落实率查检表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查检表PDA查对流程落实率查检表分级护理措施落实率查检表(病情观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落实率查检表分级护理措施病情掌握落实率查检表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查检表(采集标本)查对流程落实率查检表医疗废物落实率查检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措施规范落实率查检表口头医嘱落实率查检表送血查对流程落实率查检表。
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植物健康生长并正常发育,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农产品。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超过其忍耐限度时,都可能导致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出现异常状态——病害,给人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带来灾害性后果。
虽然根据植物表现的异常状态可以对病害进行初步诊断,但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有害微生物,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建议:先入为主——引出“植物病害”的概念,既可承前启后,而51页的“概念”也不显突然和滞后)第一节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植物发生病害后,在其体内外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的●分析植物病害发生原因,设计诊断植物病害的方法。
●指出病原物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
●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
症状。
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观察开始,许多病害的名称与其典型症状特点、受害部位或危害性相联系,因此而言症状是描述、命名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组成。
根据病状和病征的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植物病害,达到初步诊断病害的目的。
一、病状识别病状是发病植物在病变过程中的不正常表现,其特征比较稳定且具有特异性。
常见病状可归纳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表1.1.1)。
表1.1.1 植物病害常见病状类型兰大流行,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前美国栗树所剩无几。
二、病征识别病征是由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微生物群体或器官构成。
病征出现与否和明显程度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即相当稳定。
常见病征可分为6种类型(表1.1.2)。
表1.1.2 园艺植物病害常见病征类型三、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一种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通常表现一种常见的症状,称为典型症状。
多数病害的症状表现相对稳定,可以根据典型症状特点识别病害,初步确定病害类型和病因。
临床病毒学检测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制度1

临床病毒学检测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制度临床检测标本包括: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等。
能否发现一未知病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及时收集标本。
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的各环节都至关重要,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影响极大。
在常规检测中这些样本可能产生病毒颗粒气溶胶而造成交叉感染,为了防止检验人员的交叉感染,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标本的采集、运送、检测和处理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标本的容器运输容器、消毒标本容器、运输媒体、特殊测试的采集和运输的整套工具要严格要求。
只有用合适的容器采集和运输的标本才能用于测试。
标本容器必须认真加固以防泄漏。
超过保质期的容器也不能用于采集和运输。
必须在洁净的环境中培养。
放在适当倾斜的琼脂或运输媒体上。
用旋紧的试管,不要侧旋。
病毒分离接种标本必须冷藏。
不能使用琼脂培养基和混合培养。
把倾斜管或病毒放在能密封的塑料袋中。
按要求来放置和运输以上物品。
根据原始容器的尺寸来选择传染性标本运输容器。
二、贴标签未经合适标明的传染性疾病标本不能用于检测。
标本必须写上病人的名字和一个惟一的识别号码。
如果使用独立的分类标签,标签要贴紧以防在运输过程中遗失。
在贴标签的过程中不能影响标本的染色。
每个切片都要贴上标签(仅在放切片的容器上贴标签是不行的),并且必须贴在接种标本切片的同一侧面。
三、检测申请单传染病标本必须具有一个测试申请单或电子申请单。
必须注明标本的来源。
对于标本的处理来说患者的资料,采集的时间和地点,临床病史,症状和诊断,抗生素的疗程,和任何可能的微生物记录。
如果一种微生物送去鉴定,可能含有的其他微生物也必须指出。
四、运输运输的时候单纯追求速度是不对的。
迅速处理使病原体的生活能力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保证菌丛有足够的数量用于精确鉴定。
五、检验报告一旦得到精确数据就可得到初步结果。
最终结果一般在培养完成的时候得到。
如果需要的话,只要一出现任何阳性,显著的染色或培养(如:血液,CSF,无菌的体液)就可把初步结果告知医生或实验室。
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

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检验后阶段又称检验后程序(post-examination procedures)或分析后期(post- analytical phase),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
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卫生部2006年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咨询服务是临床实验室服务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咨询服务也属于检验后阶段的工作。
该阶段的质量保证主要包括:①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放;②检验后标本的保存及处理;③咨询服务。
检验结果的审核和发放检验报告是检验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实验室服务对象最需要的服务。
保证检验报告的正确和及时发放是检验后阶段质量保证的核心,因为检验报告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正确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一、检验结果的审核检验结果的审核是检验(检测)结束后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只有审核符合要求,该批检测结果保证是正确的,才能被发放。
审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查的基本内容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或错检;检验结果的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所用单位是否准确;检验报告单上应填写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有无书写错误;是否有需要复查的结果等。
2·该批检验结果发放前,还应评价检验结果与患者有关信息(如临床诊断、以往检验结果、相关检验结果等)的符合性。
只有在没有发现不可解释的问题时,方可授权发布结果。
3·当出现问题或有疑问时,要检查检测系统是否完整有效;。
检测过程是否稳定币Ⅱ在控;如应检查检测仪器工作是否正常;保养是否到位;检测试剂是否正确无误;有无失效;校准物的使用及校准程序及质控物的使用是否正确;操作人员有无更换;室内质控是否在控等。
必要时要检查蒸馏水的纯度;实验室的温、湿度;电压及其他设备及用品的情况。
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记录表 (1)【范本模板】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表检验科2012年12月检验科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一、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维护人的健康和安全.2。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3.对医疗废弃物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二、医疗废弃物的收集与贮存流程1.医疗废弃物产生科室责任1)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科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要进行登记和交接,不许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2)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医疗废弃物产生地对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具体要求执行。
2.收集医疗废弃物人员着装要求1)工作时间穿规定的工作服、鞋,戴帽子、口罩、手套。
2)进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穿鞋套,出来脱鞋套.3.收集医疗废弃物人员工作责任1)检查是否按规定封闭袋口、贴有填好的标签,袋子是否完好无损。
2)将袋子直接装入医疗废弃物运输车中,中途不得着地,不得遗撒。
3)对于科室未按规定贴标签的袋子应主动与管理者联系贴签,若仍不贴标签可拒绝收集。
4)运输车装完医疗废弃物后,加盖密闭,按指定的路线直接运送到医院医疗废弃物贮存处,将收集的医疗废弃物直接装入专用整理箱中,加盖封闭待运,不得野蛮装卸.5)每次运输后对车辆进行消毒,每周进行2次冲洗。
用1000mg/L含消毒剂喷洒消毒.6)每次运输完毕锁好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的门。
7)每周对医疗废弃物贮存处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清扫干净保持卫生清洁。
8)运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弃物直接接触身体。
检验科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具体要求一、产生地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后附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表).二、根据医疗废弃物的类别,将医疗废弃物分别置于符合《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的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内。
1。
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及化学性废弃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混入感染性废弃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2. 盛装的医疗废弃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水生生物学课件第五章水生生物的采集和调查方法(共27张PPT)

群丛:以群丛的结构特征和外貌为依据;植被 的根本单位
根据建群种类而拟定,按建群种类的植物上下 层次排列;
高挺水——低挺水——浮水——高沉水——消 沉水
层次不同的建群种类用“—〞连接;
层次相同的建群种类用“+〞连接;
如:苦草+黑藻群丛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②1升水中浮游植物个数的计算(jì suàn)公 式 1升水样中浮 由 计 游 一 数 植 升 的 物 水 (0 标 .1个 3 (浓 1 3 本 毫 0毫 0 数 缩 )水 )升 升 计 标 量 数 本的 水浮 样
3〕水滴法:制作1ml的定量吸管,全片计数。
如1ml=20滴水。
第十一页,共27页。
1.定性标本采集 (1)采集工具
25号浮游生物网〔网孔0.064mm〕 (2)其它用品:固定液、显微镜,各种瓶,水
温计,萨氏盘等 (3)采集方法:浮游生物作“∞〞的捞取,着
生藻类可以(kěyǐ)用镊子夹取或用小刀刮, 漂浮于水中的藻块可以(kěyǐ)取其不同颜 色的藻块。
第五页,共27页。
(4)固定液: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3.各种植物的百分比 4.各种植物符号: 菹草—— ;莲—— ;荇菜—— ;轮叶
黑藻—— ;满江红—— ;菱—— 5.标本(biāoběn)保存 浸于4%福尔马林中 浸于CuSO4溶液中 制成腊叶标本(biāoběn)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6.植物体在水体(shuǐ tǐ)中的分布
〔5〕标签:写标本号,日期,采集地,采集人等。 〔6〕镜检:识别种类 定性标本分析:以一个视野中出现的数量的多少
来表示(biǎoshì)。 + 稀少1%以下 ++ 很少1-5% +++ 较多5-30% ++++ 很多30-60% +++++ 大量60-100%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

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监测工作技术环节,科学指导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感监测工作,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2010年版)》, 特制定本指南。
一、监测目的(一)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动态;(二)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毒株的预测和推荐提供依据。
二、流感样病例监测(一)监测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二)监测时间所有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每年4月1日所在周至次年4月1日所在周前一周为一个流感监测年度。
流感监测周历编排标准参照ISO8601,按照公历的每周一到每周日编排(注释:如1月1日为周一至周四,该周属于新年第一周;如1月1日为周五至周日,该周则属于上一年最后一周;周一为每周第一天)(附件1)。
(三)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设置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其中,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内科门诊应包括所有内科诊室和感染性疾病科。
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如哨点医院儿内科门诊有细分的科室,则所有儿内科诊室均应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医院都应按要求规范设置监测诊室,不能仅将发热门诊设为监测诊室。
(四)流感样病例的报告1.报告内容和程序(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每天在所有监测诊室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报医院主管科室。
原始登记表中“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可分科室、诊室,由各科室确定专人每日进行登记。
(2)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周一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上周的“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浸渍标本

将新鲜的植物材料,采用化学浸 渍的方法制成的标本。
化学溶液浸渍
新鲜植物
浸渍标本
1、保持植物固有的形态和色泽。 2、适用于观察植物的形态和内部构造。
1、防腐性浸渍标本。
2、原色浸渍标本。
1、标本瓶——浸渍植物标本所用的容器。通常为玻璃瓶。
Hale Waihona Puke 圆柱形标本瓶长方形标本瓶
4、天平 —称取样品。 5、钥匙 —取化学药品。 6、电炉
有助于保存红色和黄色标本。
防腐性浸渍标本的制作:
1、 用60--70%酒精直接浸渍。
2、 用5%--10%福尔马林溶液直接浸渍。
3、 70%酒精90ml+醋酸5ml+福尔马林5ml。
采用1、2法浸渍时,出现膨胀或收缩现象时, 则用3法。
标本的整形
封口
标本置于保存液后,应将瓶口密封,防止 保存液挥发及标本霉变。
方法 1 方法 2
石蜡法。
透明胶带法。
方法 松脂:蜂蜡:石蜡( 1 : 4 : 1 )混合法。 3
更换保存液
何时 更换?
保存液严重变色、浑浊后。
更换 方法
用细胶管虹吸出保存液,再沿瓶壁徐 徐注入新鲜保存液。
若变质不严重,可不必更换,以免损伤标本。
保存液霉变的处理
取出 发霉标本 1%石炭酸溶液 中浸洗2—4天
2、
70%—75%酒精:
强防腐剂和消毒剂,对 植物标本渗透力较福尔 马林强,能迅速渗入植 物体内,达到防腐作用。
3、
硫酸铜、醋酸铜、 氯化铜:
用来保存绿色标本。
4、
冰醋酸:
主要与醋酸铜混合使用, 保存绿色标本。
5、
硼酸:
有助于保持红色和紫色标本。
关于不同保存时间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液标本监测结果影响的研究

管艾华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1700摘要探讨不同的保存时间,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液标本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检测数值结果的影响。
通过收集本院规律随访的30名腹膜透析患者居家24小时常规治疗的透析液,充分混匀,取50ml腹透液,分别放置在5根干燥试管内密闭保存,每根管内10ml腹透液。
其中1管即时(24小时)进行腹透液液内的肌酐和尿素氮检测,2管放置常温下保存(昼夜温差15-37°),2管放置冷藏冰箱内保存(2-8°),标本于收集后的即时、24小时后、48小时后分别进行肌酐和尿素氮浓度的检测。
对同一患者的尿素氮和肌酐检验值进行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得出各个KT/V值(透析充分性)。
通过观察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别计算KT/V值(透析充分性),得出的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不影响临床工作中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处方的调整的结论。
进而可以通过放宽留取标本的时间,方便病人灵活留取标本并送检,以提高标本送检率,完善腹膜透析质控数据的上报。
关键词透析液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冷藏常温随着终末期肾脏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增多,腹膜透析(PD)以其居家治疗、易于操作、保护残肾功能的优势成为首选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尤其适用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
理想化的充分透析是指尿毒症患者经过透析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无并发症,患病率、病死率及预期寿命等同于未患肾脏疾病的健康人群。
透析充分性可以通过溶质清除率来评价,即尿素清除指数(KT/V)作为测量指标,能较准确的反映腹膜对小分子毒素尿素的清除效率,能够有效评估透析充分性和预后,可以为腹膜透析(PD)治疗制定适宜剂量提供更可靠依据。
根据美国K/DOQI指南推荐标准及我国专家共识推荐标准,每周尿素KT/V ≥1.7,Ccr>50ml/min。
由于患者居家因素,医护人员不能参与患者留取标本的整个过程,本研究通过收集透析液标本,采用冷藏2-8摄氏度、常温下保存方法,分别放置24h、48h、72h时检测透析液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数值,通过运用计算公式:计算KT/V,进行比较,为临床求证是否可以从而通过放宽留取标本的时间,方便病人灵活留取标本送检,以提高标本送检率,不影响临床工作中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处方的调整,保证患者的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