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选择题(古文化学)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 ——古诗中的传统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 ——古诗中的传统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古诗中的传统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1.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诗歌中的乌金指的是煤炭B. 乌金燃烧时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的排放C. 乌金中含有苯、甲苯等,因此可以通过分离乌金获得苯、甲苯等工业原料D. 将乌金转化为可燃性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可以使其燃烧充分、减少污染2.《经典咏流传》是一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

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B. 《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 《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可以用来制墨D.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瓦片。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3.明朝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诗歌中的乌金指的是煤炭B. 乌金燃烧时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的排放C. 乌金中含有苯、甲苯等,因此可以通过分离乌金获得苯、甲苯等工业原料D. 将乌金转化为可燃性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可以使其燃烧充分、减少污染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蛎房成灰”主要发生化合反应B. 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诗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C. 明代《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过滤D. 宋代《开宝本草》中“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利用到重结晶5.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专题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

专题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

专题9 化学高考中的古文【考纲要求】1.化学与传统文化的试题以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代表中国古代文明、科技发展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过程、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信考点一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核心知识梳理】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6.《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7.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

8.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9.《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12.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13.《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物质及变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物质及变化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物质及变化练习1.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

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

”已知: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炉甘石和煤炭饼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B.从反应类型上来看,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Zn是氧化产物C.煤炭饼可提供还原剂D.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主要和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有关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C.《周易》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文中“火”指甲烷的燃烧D.《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中含有钾元素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芒硝于风日中消尽水气”得到的是Na2SO4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的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中的“铜奔马”是由铜、锌合成的青铜制品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中的“气”是指甲烷4.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苏绣的主要材料是丝绸,丝绸中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浸泡B.“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青铜器属于合金材料,硬度比纯铜大C.宣纸选用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制作而成,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最终得到蔗糖D.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兽骨,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6.古诗词富载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描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诗经·周颂·良耜》中描述农民生产的情形:“荼蓼(杂草)朽(腐烂)止,黍稷茂止”B.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李白在《秋浦歌》中描述冶炼工人劳动的场景:“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D.李商隐在《无题》中感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化学与科技、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三化学选择题(古文化学)

高三化学选择题(古文化学)

选择题专项训练卷
1、中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用黏土烧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的有关自然科学知识中有255条科技史实。

部分如下:
①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

②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上述科技史实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成分配比为“一硫二硝三碳”。

下列有关黑火药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中的“碳”是指碳酸钾B.黑火药中的“硝”是指硝酸钾
C.黑火药燃烧时,硫、碳元素被氧化D.黑火药燃烧时,不会有污染物生成
4、我国制作和使用砖瓦约有6000年历史。

砖头分青砖和红砖,是用一种特殊的土烧制而成。

红砖是一烧到底,
A
B
C
D
5
A
B
C
D
6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7、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
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
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高考化学选择题典型题型汇总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选择题典型题型汇总及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化学选择题典型题型汇总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题型强化练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SO4)3·9H2O2.《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 )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4.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Ca(OH)2C.SiO2D.Al2O35.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D.干馏6.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2020年高考化学单选题强化专练1—结合古诗文考查化学与STSE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单选题强化专练1—结合古诗文考查化学与STSE含答案

单选题强化专练1—结合古诗文考查化学与STSE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受热爆炸B.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C. 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D.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炼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诗词的意蕴含蓄,意境深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3.下列关于古诗词中的化学解析中,正确的是()A.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气”是指乙酸乙酯B.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记载了升华法精制砒霜C. “强水…性最烈,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强水”是指浓硫酸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4.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 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还原反应C. 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 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5.《经典咏流传》是一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

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之中国传统化学

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之中国传统化学

一.考查物质的成分1.〖2015全国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其中的“硇水”指()A.醋酸B.盐酸C.硝酸D.硫酸3.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是指()A.金B.硫C.铜D.铁4.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

这种“碱剂”可能是()A.胆矾B.火碱C.食盐D.草木灰5.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A.氧化钙B.碳酸钠C.氢氧化钾D.次氯酸钠6.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泽,指湖泊池沼。

“泽中有火”,是指“M 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

这里“M气体”是指()A.甲烷B.一氧化碳C.乙烯D.氢气7.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中药材铁华粉是指()A.铁粉B.醋酸亚铁C.冰醋酸D.食盐8.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用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变黑即为中毒,但现代化学表明银针只能检验出砒霜的毒性,下列物质也能使银针变黑的是()A.Na2S B.NaI C.NaBr D.NaCl 9.《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八)

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八)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总复习练习题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Cr 52 Co 59一、选择题:。

1.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 2CO 3B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 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C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D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答案】C【解析】A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选项A 正确;B 、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选项B 正确;C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 3,不是Ca(OH)2,如果是Ca(OH)2,不用焚烧,可以直接使用,选项C 错误;D 、由题中信息知,“洧水”是一种矿物,且可燃,所以“洧水”就是石油,选项D 正确。

答案选C 。

点睛:本题以文言文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关键是正确理解题中所描述的意思,作出正确判断,题目难度不大,但理解不好容易出错。

2.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化学家(1776.08.09- 1856.07.09),曾开业当律师,24岁后弃法从理,十分勤奋,终成一代化学大师。

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个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表示。

下列说法或表示中不正确的是A .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微粒集合体都为1 molB .在K 37ClO 3+6H 35Cl (浓)=KCl+3Cl 2↑+3H 2O 反应中,若有212克氯气生成,则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5N AC .60 克的乙酸和葡萄糖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2N A 个O 2D .6.02×1023mol -1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答案】D【解析】A.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微粒集合体都为1 mol ,故A 正确;B. 生成的3mol 氯气中含6molCl ,其中1mol 为 37Cl ,5mol 为35Cl ,生成氯气摩尔质量=13753570.7⨯+⨯ =70.7g·mol -1,若有212克氯气生成物质的量=121270.0?g g mol -=3mol ,生成3mol 氯气电子转移5mol ,故B 正确;C. 乙酸与葡萄糖最简式都是CH2O,1个CH2O完全燃烧消耗1个氧气分子,60克的乙酸和葡萄糖混合物含有CH2O物质量为2mol,充分燃烧消耗2N A个O2,故C正确;D. 6.02×1023mol-1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故D错误;故选D。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

高考化学古文类试题真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古文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描述的化学反应是()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置换反应2.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朱砂”主要成分是()A. 氧化铁B. 氧化铜C. 硫化汞D. 碳酸钙3. 古文中提到的“金生水”中的“金”指的是()A. 金属B. 黄金C. 金属元素D. 金属化合物4. “水火不容”在化学中可以理解为()A. 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B. 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C. 水和火是不相容的两种物质D. 水可以灭火5. 古文中“砒霜”指的是()A. 氧化砷B. 硫化砷C. 碳酸砷D. 硝酸砷6. “草木灰”在化学中主要含有的成分是()A. 碳酸钾B. 碳酸钠C. 碳酸钙D. 碳酸镁7. 古文中的“铅华”主要指的是()A. 氧化铅B. 硫化铅C. 氯化铅D. 硝酸铅8. “丹砂”在化学中指的是()A. 硫化汞B. 氧化汞C. 氯化汞D. 硝酸汞9. 古文中“硝石”指的是()A. 硝酸钾B. 硝酸钠C. 硝酸钙D. 硝酸镁10. “石灰”在化学中主要指的是()A. 氧化钙B. 氢氧化钙C. 碳酸钙D. 硫酸钙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答案。

)11. 古文中提到的“铜绿”是指铜的_________,其化学式为Cu2(OH)2CO3。

12. “硝石”在化学中可以用于制造_________,这是一种常用的化肥。

13. 《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雄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化学式为As4S4。

14. 古文中的“朱砂”在现代化学中指的是_________,其化学式为HgS。

15. “草木灰”中含有的碳酸钾是一种_________,可以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 ——中古传统古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 ——中古传统古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中古传统古文化辨识题(选择专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日照香炉生紫烟”所描述的紫烟,来自碘升华C.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由天然磁石制成。

2.古往今来,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磺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B. “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C.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草莓棚中使用的“吊带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A. 《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溶液B. 《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 《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D. 《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4.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成语“刀耕火耨”,其化学原理是以灰肥田,并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酸度B. 东汉蔡伦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较低成本的书写纸,史称“蔡侯纸”。

“蔡侯纸”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天然纤维C.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可改写成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芒硝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

高三专题——“古文”型化学与生活专题一、单选题1.《周易参同契》中对某金属的性历进行了精彩的操述“得火则飞,不见尘埃。

....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该金属可能为A.Fe B.Cu C.Hg D.Au【答案】C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A.《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D.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A3.《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B.李自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B4.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萄萄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盐酸,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反应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生紫烟包含了物理变化【答案】B5.纵观古今,化学与生活皆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 B.《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

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C.“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描述的是水的三态变化:“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转化为水吸热D.唐未《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文中描述的是黑火药的制作过程【答案】A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化学传统文化习题带答案

化学传统文化习题带答案

考点01 化学用语1.(武汉市武昌区2020届高三元月调研)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文中说明以煤炭作为燃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B.《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C.生铁是指含碳量很低的铁合金D.铁合金是钢铁冶炼和机械铸造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之一2.(宁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的人世风物。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刀剪铺里的铁器是合金制品B.木质拱桥的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酒香中含有酯类物质D.布坊中丝绸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3.中国诗词深受众人喜爱,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D 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描述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状态变化又有气味的产生体现物质的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颜色反应的现象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4.(清远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五千年中华历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豆腐的制作过程利用了胶体的性质B.制作月饼所用的面粉、鸡蛋清和植物油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秦朝兵马俑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越王勾践剑”的制作原料为青铜,属于合金5.(渭南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工业上用电解MgO、Al2O3的方法来冶炼对应的金属B.煤的气化、液化与石油的裂化、裂解均为化学变化C.“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同一种性质D.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6.(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期末理综)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木材和织物用水玻璃浸泡后,不易着火B.牛奶中加入果汁产生沉淀,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C.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常常在包装袋内放入硅胶或生石灰D.“歼-20”飞机上大量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7.(福建省龙岩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CA.《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曾青”是指可溶性铜盐C.《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8.(黑龙江省伊春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9.(泰安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古诗词中所涉及化学物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化学与中国传统古文化选择题型25题——2020届高三化学题型狂练

化学与中国传统古文化选择题型25题——2020届高三化学题型狂练

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25化——2020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1.中国的传统文化彰显人类文明,对人类进步有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指氢氟酸C. 《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青矾厂气”是CO和CO2D. 《天工开物》记载制造青瓦“窑泥周寒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较为基础,涉及了合金、硝酸以及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较为基础。

【解答】A.合金的熔点一般要比成分金属低,故A错误;B.“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指的是硝酸,氢氟酸会与玻璃反应不能用玻璃盛装,故B错误;C.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

”绿矾是含有7个结晶水的硫酸亚铁晶体,所以“青矾厂气”应是指SO2,故C错误;D.窑泥周寒其孔,浇水转釉”,红瓦转化为青瓦的原因是Fe2O3(呈红棕色)转化为其他的铁的氧化物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史料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本草经集注》中写到“如握雪不冰。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乃真硝石也。

”“硝石”是指KNO3B.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C. 《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汞的硫化物D.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4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卤素发生话反应,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反应的是()。

- A. 硅- B. 铝- C. 钠- D. 铁答案:C2. 在实验中,研磨硝酸盐时常用沙那()与它混合研磨。

- A. 意大利谷- B. 板栗- C. 砂浆- D. 菊花答案:C3. 有一块刨光的铁板,将它放在珠子上面发现,每一颗珠子都能够离开铁板,这是因为()。

- A. 珠子与铁板之间有磁力- B. 珠子与铁板之间有静电作用- C. 珠子与铁板之间有化学反应- D. 珠子与铁板之间有物质的吸附力答案:B4. 静电粘圈是指用摩擦产生的静电把膜圈吸附在物质上,且只能上下平动,不能左右旋转。

下列现象,不能用静电进行解释的是()。

- A. 接电机的蓄电池放在金属底座上时也可以点亮灯泡- B. 用塑料袋吹起气球- C. 在案板上磨线,已经磁化的铁钉决不能附着到铁上- D. 取下塑料盖贴在其他塑料上,就容易黏住不脱答案:A5. 在国内最常用于铃声和铃音的音效是()。

- A. GPRS- B. MMF- C. MIDI- D. WAP答案:C6. 份子里的原子的数目称为()。

- A. 化学计量- B. 克分子量- C. 克态量- D. 摩尔计量答案:D7. 氧分子的质量是单质H2的质量的()。

- A. 1.5倍- B. 16倍- C. 32倍- D. 64倍答案:B8. 金属的化合价通常都是()。

- A. 固定的- B. 大于2- C. 小于2- D. 可变的答案:D9. 遇楼火灾,不适宜使用()进行灭火。

- A. 泡沫灭火器- B. 干粉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纯净水答案:D10. 镁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Mg + 3O2 → 2MgO- B. 2H2 + O2 → 2H2O- C. CH4 + 2O2 → CO2 + 2H2O- D. 2P + 3Cl2 → 2PCl3答案:A...第二部分:写作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结合物质的密度,用文字描述怎么判断一块物质是不是含有铁的。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辨析(选择专练).doc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辨析(选择专练).doc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12题题型各个击破----- 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辨析(选择专练)A. AB. BC. CD. D2,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诗词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A.“火树银花”中的焰色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D.“雨过天晴云过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古诗词中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丝”指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6,《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句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王安石诗句“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雷雨天实现了大气中氮的固定B.于谦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乌金”指的是石油C.赵孟螟诗句“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灿烂的烟花与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D.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金性质稳定,存在游离态,可用物理方法获得7,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黑火药爆炸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一一石灰石分解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一石蜡燃烧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炼8,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该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C.杜牧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此处的“烟”指固体小颗粒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9,中国传统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化学变化D.“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缭乱走空园”,“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10.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古代化学高考真题

古代化学高考真题

古代化学高考真题据传世界上最早的高考考试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的科举制度,而今,我们将回顾古代化学高考真题,一窥古代化学知识的深奥之处。

1. 请解释什么是“炼金术”?简述古代炼金术对后世化学学科的影响。

炼金术是古代致力于追求金、汞、铅等金属转化的一门精密技术。

炼金术视金属为一种和石油一样的自然基本粒子,试图通过许多仪式和法术来提炼它。

虽然炼金术并未达到其追求的黄金制造目标,但对后世的化学学科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炼金术中对实验和化学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2. 请简述古代《鬼谷子》中关于药物炼制的内容,并陈述其对古代炼金术的启发。

古代《鬼谷子》中有关于药物炼制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炼制方法,以及炼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这些内容启发了古代炼金术士对金属和化学物质进行更深入的炼制研究,提升了他们的炼金术水平,也为后来的炼金术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请探讨古代《太玄经》中对元素理论的论述,并指出古代元素理论与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异同。

古代《太玄经》中对元素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这种元素理论与现代元素周期表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包括近百种元素,远远超过古代的五大基本元素的分类方法。

而相同之处在于,古代元素理论和现代元素周期表都试图解释和揭示万物的本质,只是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

通过对这些古代化学高考真题的解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代化学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价值和启示。

古代炼金术、《鬼谷子》和《太玄经》等经典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化学的重要窗口,也让我们对化学科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愿我们汲取古代智慧,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为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题组练习2: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题组练习2: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含解析)

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一、常考与化学有关的经典史料或诗词分类释义1.传统文化与化学物质(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3)唐代诗人白居易留下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名句。

这里的“玉”即玉石,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熔点较高。

(4)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是铁的一种合金。

(5)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语意为红色,指的是朱砂,主要成分为HgS。

(6)《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含结晶水的硫酸盐。

(7)《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结合中学化学中从草木灰中提取K2CO3实验,可知这里的“石碱”是指K2CO3。

(8)《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里所说的“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9)《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

”碘酒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这里的“刀创水” 指的是碘酒。

(10)《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强水”化学性质活泼,能腐蚀大多数金属和矿石,硝酸具备这种性质特点,因而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2.传统文化与物质变化(1)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专项训练卷
1、中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用黏土烧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的有关自然科学知识中有255条科技史实。

部分如下:
①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水能为铜,物之变化,固不可测。

②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

上述科技史实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有()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成分配比为“一硫二硝三碳”。

下列有关黑火药
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中的“碳”是指碳酸钾B.黑火药中的“硝”是指硝酸钾
C.黑火药燃烧时,硫、碳元素被氧化D.黑火药燃烧时,不会有污染物生成4、我国制作和使用砖瓦约有6000年历史。

砖头分青砖和红砖,是用一种特殊的土烧制而成。

红砖是一烧到底,青砖在烧的过程中浇水。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红砖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B.青砖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铁或磁性氧化铁
C.红砖转化为青砖为还原反应
D.青砖制得过程中浇水主要是为了降温
5、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6、(15全国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
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7、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
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

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盐B.火碱C.草木灰D.胆矾
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