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二、重视大观小设计中国古代建筑追求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设计理念。
整体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的协调、对称和谐,以及建筑群的统一性;在局部上,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精致和装饰的华丽,常常运用雕刻、彩画等技法,使建筑更富表现力。
三、讲究结构的悬空和平衡四、飞檐翘角、重檐歇山中国古代建筑着重强调飞檐翘角和重檐歇山的造型特点。
飞檐翘角指建筑物的檐口向上翘挑,形成独特的拱形造型,既美化了建筑物的外观,也有实际的作用,能够遮阳、防雨。
重檐歇山指建筑物的檐口呈双层设计,既实用又富有装饰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五、注重黄金分割和对称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黄金分割和对称美的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常常采用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比例,保持整体的和谐和平衡。
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也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还是细部的装饰,都强调左右对称,以体现秩序和谐的美感。
六、强调空间的层次感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古代建筑常常通过建筑布局、厅堂室内的划分、空间的连贯性等手法,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弯弯曲曲,层层深入,以及空间的转折和变化等,使整个建筑空间更具韵律感和变化。
七、追求意境和寓意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与自然的融合、大观数细设计、结构的悬空与平衡、飞檐翘角、重檐歇山、黄金分割和对称美、空间层次感以及意境和寓意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之一,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1.严格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空间的严密组织。
传统建筑通常以中轴线为主干,左右对称布局,划分为前后院落和主次厅堂。
从整体来看,中国古典建筑常常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意象。
2.反映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也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
例如,传统建筑中经常运用“阴阳五行”的观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理解。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通过布局、材料和装饰等方面,寄寓了尊卑有序、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
3.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中国古典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师常常根据地形环境和景观特点,选择适宜的位置和布局。
古建筑常常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形成山水画卷式的景观效果。
4.注重空间层次: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通过设置不同高度和大小的建筑物,创造出层次鲜明的空间效果。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还注重对空间的隐藏和展示,通过建筑、门窗等元素的处理,营造出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5.精妙的结构和工艺: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工艺非常精湛。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斗拱和悬山的结构形式,巧妙地利用木结构和斗拱的力学原理,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古代工匠们还掌握了石刻、彩绘、木雕等多种工艺,为建筑物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6.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形式独具特色。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檐口曲线优美的抬檐式屋顶,形成流线型的曲线。
同时,古建筑的屋顶还常常设置有独特的装饰物,如鸱吻、罗汉座等,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
7.注重对称和装饰:中国古典建筑强调对称和装饰。
建筑物的布局通常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以平衡美感。
同时,传统建筑采用丰富的装饰元素,如彩绘、雕刻、瓦当等,使建筑物充满艺术感。
8. 强调室内与室外的关系: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室内与室外的关系。
建筑物 often 被设置在精心规划的庭院之中,通过窗户和门的开设,使室内与室外形成通透互动的关系。
同时,庭院种植树木、花草,以及景观石、水池等元素的加入,增添了建筑的自然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建筑是一种集宇宙观、哲学思想、艺术表现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特
有文化气质。
它以精粹的雕刻、精致的画面、精美的花窗、雄伟的大观园
等著称,具有精致、纪念性、高雅的艺术特色,是中国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的经典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在于将小搭配大,协调统一、结构合理、精
致华丽。
精致雕刻的工艺,精美图案的装饰,精细镶嵌的外观,精美镜梁、精致的栏杆,都是古代建筑的标志。
古建筑中有大量出众的雕塑作品,往
往占据建筑物的重要位置,不仅凸显建筑的视觉效果,而且还体现出审美
观念和审美文化。
古代中国建筑的设计往往虚实结合,艺术质量较高,长期以来一直居
于世界建筑艺术发展的领先地位,许多建筑充满神秘感,引人入胜。
特别
是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以其集自然、社会、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特点,
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体现了渊博的中国文化,其特色也在持续
发展,从古至今一直深入人心。
它把审美品质融入建筑物的细节中,不仅
赋予它们独特的文化气息,也赋予了历史承载以及文化责任,成为古代建
筑物的魅力和灵魂所在。
总之。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历经千年,积淀了丰富的艺术设计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建筑的结构、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简述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
一、均衡和谐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追求均衡和谐,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都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建筑的屋顶呈斜面,屋檐下垂,檐角向上翘等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另外,在建筑的布局上,也讲究均衡和谐,建筑的主体和辅助部分要协调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融合天地人我国古代建筑把天地人三者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建筑的屋顶设计上常常采用斗拱结构,同时在檐口处加入飞檐和翘角等装饰,这些设计既可以加固屋顶结构,又能使建筑更加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的融合。
三、注重装饰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不仅在建筑的外观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就连墙壁、门窗以及地面都有精美的装饰。
这些装饰以花鸟、人物和传统纹样为主题,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在建筑的结构部分,也常常加入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比如斗拱的雕刻和建筑梁柱的彩绘等,使建筑更加华丽和美观。
四、注重空间的利用我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利用非常注重,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建筑内外的景观和布局都能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形成了一种开阔、宁静的空间氛围。
建筑内部的装饰和摆设也是考究的,通过巧妙的空间利用,使人在建筑中游走时能感受到空间的美感和变化。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古代建筑在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通过建筑的构件、装饰和图案等来传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建筑上常常可以看到关于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图案和雕刻,同时也会运用传统的典故和神话故事来进行装饰,使建筑更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设计特点体现在均衡和谐、天地人融合、装饰注重、空间利用和传统文化体现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1.依山就势,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建筑以依山傍水为原则,
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都需要与周围的山水相
协调,同时利用地势和树木等自然元素来起到遮阳、保护等作用。
2.注重均衡和谐的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以中轴线为主,采用对称布局
的方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均衡和谐的思想,建筑中的对称体现了这
种思想。
建筑物的主要部分从整体到局部都需要满足统一、协调的原则。
3.重视雕刻和绘画: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物的门、窗、柱子、斗拱等
部分都进行雕刻,以及在墙面上进行绘画,这些都是以文化、历史、宗教
等为题材的。
雕刻和绘画既是美化建筑的手段,也体现了古代建筑的文化
内涵。
4.承袭传统工艺和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倡导精工细作,对建筑材
料的选择和加工要求十分严格。
建筑材料以木石为主,如悬山、建筑梁柱、屋檐等都采用木材,而地基、地板、墙体等则常用石料。
并且,中国古代
建筑在施工中注重手工的使用,如斗拱的砌筑、榫卯的木结构等,都需要
经过精细的手工制作。
5.强调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尊贵感,通过建筑物的高大、宏伟、雄伟等特点来体现。
建筑的形式和结构都以增
加建筑的威严感为目标,如四合院的大门都会设置高台阶,庙宇的屋顶则
通常采用斗拱形式来增加高度。
6.融入宗教和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各
种宗教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建
筑与宗教相关的庙宇、寺庙等建筑物,以及与哲学相关的园林等,都通过建筑的形式和氛围来传达思想和信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充满强烈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型能力,如朱红色为主,色彩鲜艳而庄重,紫禁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内部摆放的家具、装饰物等,无不体现出它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构图布局,以及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
它们大都遵循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不仅传统的皇宫、庙宇等官方建筑如此,人们居住的四合院也是如此,这种布局方式使得建筑群落呈现出一种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三、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上,均强调“天人合一”的哲理观念。
中国古代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物均要考虑到地形、光照、气候等自然因素,力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四、中国古代建筑还非常注重实用主义。
除了外形美观,建筑结构也往往十分巧妙,虽然保持了它们独特的风格,但同样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其中流派众多,比如京派、悠派、徽派、川派等,每种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从雕镂的屋檐、漆器的家具、壁画的画卷、绣品的帷幔,到园林的石桥、水榭、花木等,无一不充满艺术感染力,呈现出极其丰富的视觉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包括:风格鲜明,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注重构图布局和空间层次感;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并深入到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实用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既有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装饰艺术,也有为人们
生活而服务的实用功能。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多方面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多方面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长期岁月的洗礼和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特点。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一、特点一:注重对天地的崇拜中国古代建筑被看做是“天人合一”的产物,从设计到建造的方方面面都通过各种礼仪、风水、卜筮等方式来崇拜天地。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常常采用“中轴线”布局,将建筑物分为左、右两部分,中间的前后院为“中轴线”,意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并将建筑物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象征着地上、人间和天上三个世界的连接。
二、特点二: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自然之美与工艺之美的相融和谐。
在建筑中使用了许多自然元素,如石头花纹、木质装饰、水池、花园等,以及充分利用风水理论来设计建筑物的布局和内部装饰等,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例如,汉、唐时期的园林建筑中,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中心,注重园林的布局和建筑的比例,讲究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依托,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与自然感的独特景观。
三、特点三:注重建筑的装饰和美学中国古代建筑在装饰上非常丰富多彩,以红、绿、黄、白、黑等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主,其装饰元素有:雕刻、彩绘、砖雕、石雕、灵芝云纹、青砖古瓦等等。
这些装饰元素使得建筑物在外表上更为华丽、典雅,展现出中国建筑美学中独有的风格。
四、特点四:注重宗教信仰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中还蕴含着宗教信仰的特点。
例如,古代的佛、道、儒教建筑,都会通过特定的建筑布局、建筑元素、雕刻内容和造型特点等,来表现宗教信仰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例如,佛教建筑中通常会使用禅堂,禅堂的外部与其他建筑没有太大差别,但内部却是极为精巧的木雕和彩绘工艺,更是富有禅意。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多方面特点非常出众,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背景,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也愈加凸显,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建造的精美的艺术品,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造型独特,源于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最显著的是其独特的造型,建筑大多严谨细腻、精致典雅,多以建筑的曲线为主要构成,极具表现力和古典气息,它们的装饰也十分丰富,从建筑的外立面到室内细节,几乎每一处都能看到如海洋、云彩、鱼类及花卉等传统形象的装饰作品。
二、精致而细腻
中国古代建筑表面往往采用精美细腻的瓦片覆盖,瓦片以其精致华丽的外表,及能够抵御风雨、防止水渗漏的功效,壮观绝伦的把握了整个建筑形象风貌,其能否准确隆重,决定着建筑在形体和风格上的成败。
三、对称结构精谨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精致的对称结构,从立面到细部,建筑师都能根据自身的要求,把每个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都与整体的主题性协调,使建筑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形成一种统一的建筑风格,以此体现建筑主人的艺术审美观念。
四、彩绘有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中不乏各种彩绘之美,从粗到细都有可见,且多以古典的花鸟、人物、神兽、山水等传统主题作为绘画内容,并采用精
美的色彩进行装饰,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非凡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享受。
五、融合了自然与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自然与艺术,囊括了中国建筑的精髓,无论是外立面、室内细节,还是其中所结合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从中看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它们把自然美景与艺术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每一处古建筑充满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是非常独特的,它们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髓,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
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艺术特点与发展
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艺术特点与发展古代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千百年来,它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辉。
它有着许多的艺术特点,也是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讨论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艺术特点与发展历程。
一、传统建筑的特点1. 建筑形式传统建筑从造型上来说,不同于西方建筑所追求的立体塑造感觉。
古代中国建筑多采用构成厚重、平面朴素的方式。
这种方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中所强调的高远、含蓄、清雅之气质。
2. 材料与工艺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和工艺非常讲究。
建筑材料采用木材、石材、砖瓦、泥土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木材。
木结构建筑中不仅有精细的雕刻,还要遵循许多细致入微的规律。
这些规律在建筑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工艺技术。
3. 色彩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搭配和装饰,强调的是平衡和和谐,彰显出中国人对生活美好、幸福的追求。
在传统建筑中,“金碧辉煌”的颜色很少出现。
而且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非常考究,讲求的是“以形制神”的原则,把雕刻、壁画、制品和建筑结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效果。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分期1. 原始建筑时期原始建筑时期是指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
这个时期的建筑大部分采用木构架结构,因为这个时期犀利的工具并没有被想出来。
同时,石材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不过用途比例不高,仅局限于地基、地砖等。
2. 周朝建筑时期周朝建筑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殿、城墙和城市社会雏形的格式时期。
它的建筑主要采用了榫卯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它全国各地任何一处建筑的建造规模都十分庞大,极具代表性。
3. 汉朝建筑时期汉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汉朝时期的建筑形式更具象化,建筑材料更加丰富,建筑技术也更加先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比如墓穴建筑和地下宫殿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古建筑有哪些主要形式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与特点主要有:
一、丰富的抽象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有抽象形式的建筑,如宫殿、塔楼、亭台、桥梁,都
屡见不鲜,这些抽象形式的建筑,都具有极高的建筑意象,体现出古代文
化的高度。
1、宫殿建筑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主要以复杂的木结构为支撑,采用古老的“九宫四角”的结构,砖木复合结构,黄金等丰富的装饰,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
印象深刻。
2、塔楼建筑
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
它们的高度不同,结构各异,有的有多层梯层式结构、有的有单层的塔楼,还有全都砌成的
楼阁式塔楼。
它们的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独特性。
3、亭台建筑
亭台是中国中古时期以后普遍出现的建筑类型。
它们以木结构为支撑,配合着轻盈的曲线结构,增添了空间层次感,形态优美,极具视觉冲击力。
4、桥梁建筑
桥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特殊的建筑类型,它们通常以石材建造而成,如长江大桥、太湖大桥等,它们的造型设计十分精美,充分体现出中国古
代建筑艺术的精湛。
二、传统装饰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形式极为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拥有独特的特点,融汇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
一、宏伟壮丽的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宏伟壮丽的建筑结构闻名于世。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稳固和永久性,通常采用重物叠压的结构方式,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例如,古代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多层悬挑式的建筑结构,使用巨石作为基础,并以木材、砖石等材料建造上层结构。
这种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的考验,还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大量人群。
二、传统材料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常使用传统材料,如木材、瓦片和砖石。
这些材料在古代中国非常普遍,并且能够适应中国的气候和环境。
例如,在寺庙和宫殿建筑中,使用华丽的木雕作为建筑装饰,不仅增添了艺术美感,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精湛。
同时,古代中国人还善于利用石材和砖石来建造城墙、园林和陵墓等。
这些建筑物常常以几何形状和装饰的方式逐渐递减,营造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此外,中国人还发明了青砖灰瓦的独特瓦片制作工艺,用于屋顶覆盖和墙壁装饰,不仅具备抗震、保温的优点,还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独特的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注重细节,并且融合了文化和宗教的元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和瓷砖镶嵌等。
在古代寺庙和宫殿的大厅中,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和彩绘,描绘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这些彩绘在色彩和构图方面非常讲究,使建筑物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
此外,古代中国巧妙地将雕刻技艺应用于建筑装饰中,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雕刻作品。
例如,建筑柱子上的雕花和门楣上的浮雕常常描述了神话传说的故事或自然界的动植物。
这些雕刻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最后,瓷砖镶嵌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独特之处。
中国人擅长瓷器制作,因此将瓷砖应用于建筑装饰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建筑的整体布局、结构形式、建筑材料、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布局注重对称和平衡。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倾向于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通常会有一条中轴线,沿着这条线将建筑划分为左右对称的部分。
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独特且稳固。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和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木结构为主。
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即通过将木料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的加工,使它们相互咬合固定,从而形成稳固的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而且体现了中国人对木材的充分利用。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中国古代建筑多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砖石和土坯等。
木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建筑结构,还用于制作梁柱、门窗等。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对材料的加工和装饰。
例如,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技术对建筑物进行装饰,使其更具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在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进行装饰,以增强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建筑物的外观装饰上,常使用彩绘、彩塑、琉璃瓦等装饰材料,以增加建筑的色彩和立体感。
而在内部空间的装饰上,常使用木雕、石雕、壁画等技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品味。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整体布局对称平衡、结构形式独特稳固、建筑材料天然使用、装饰艺术独具特色等艺术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赏,如今仍然对现代建筑有所启发和影响。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这是因为中国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易于加工,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建筑中的梁、柱、榫头等构件都是由木材制成的。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其建筑风格主要分为宫殿式、庙宇式、园林式、民居式等几种,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3. 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红、黄、绿、蓝、黑、白为主,这些颜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黄色代表皇家、尊贵,绿色代表生命、自然,蓝色代表清新、宁静,黑色代表神秘、庄重,白色代表纯洁、清白。
4. 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非常精细,采用了许多独特的技术。
例如,榫卯结构、斗拱结构、飞檐翘角等,这些构造都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美学价值。
5. 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包括雕刻、彩绘、砖雕、瓦雕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艺术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建筑风格、色彩、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程度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常常是精细的,可观赏性也十分强烈。
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数都采用木结构,结实而富有可塑性,精细的木工技
艺使得建筑结构复杂,装饰令人惊叹,极具创意。
例如,中国古代祈福的
宫殿、围墙,寝宫、皇家府邸,城防工事和宗教建筑,都以其精细的结构
而著称于世。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秩序性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秩序性,采取统一的尺寸和格局。
例如,大多数的
宫殿都是圆明园式格局,以日边、平行亚格、楹联格局和新型的廊桥格局
为基础。
而古代建筑中多处采用层次清晰的庭院来分隔空间,或以分割的
钱塘江式来划分一片空间,如苏州、杭州的建筑,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的
特有的秩序性。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平衡性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平衡性,以营造一种协调和谐的空间氛围。
这
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比例上,但不仅限于此,而是运用技巧营造一种
对称性,以使建筑空间更为柔和,给人以一种安详和平静的感觉。
例如,
在宫殿中,常常采用垂直、水平的对称策略,运用对称性的结构和装饰,
来制造艺术形式的空间平衡性。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1.应用性强: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古建筑作为人们居住、工作或举行仪式活动的场所,建筑形式与功能需求相适应。
2.建筑大胆创新: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中常采用独特的构件和装饰,如斗拱、重檐、翘角、飞檐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巧妙设计和艺术创作能力。
3.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建筑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依山就势、遵循风水理念,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
建筑的布局、材料的选取、颜色的运用等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4.富有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
建筑构件、装饰图案、雕塑等都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根据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用途和特征,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宗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和庙宇等。
这类建筑通常庄重肃穆,宏伟壮丽,建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例如北京的故宫、峨眉山的金顶寺等。
2.宫殿建筑:主要是皇宫和统治者的行宫,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威严。
这类建筑多采用山水园林的手法,注重布局和景观效果,代表性的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3.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追求生活艺术化而建造的。
这类建筑侧重于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色的营造,有小桥流水、假山亭榭、花木繁盛等特点。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等。
4.民居建筑: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类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建筑形式简洁、功能齐全。
其中,南方水乡的木屋和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典型的民居建筑。
5.阳台楼阁建筑:典型的代表有杭州的雷峰塔和黄山的光明顶。
这类建筑通常建在高山或绝壁之上,结构独特,景观优美,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场所。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理解,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和谐、平衡和统一的追求。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对称的布局,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2. 尊重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选址、造型和布局都经过仔细的考量,力求与自然地形、水系和植被相协调。
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内部,形成景中有楼、楼中有景的效果。
3. 讲究材料和结构的工艺美学: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追求材料的天然质感和纹理美。
常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材、砖瓦、石块等,这些材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组合,展现出独特的工艺美学。
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也非常讲究,常常采用斗拱、悬山、檐砖等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建筑更加稳固和美观。
4. 强调建筑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地位和地域的象征。
例如,宫殿、庙宇和陵墓等建筑通常都以庄严和宏伟的形式展现,体现了皇权和神圣的象征。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常常采用丰富的图案和雕刻,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5. 注重空间的层次和流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性。
建筑内部常常通过门户、门楼、过道等设置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形成层次感。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也注重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使人在建筑中的流动过程中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延续。
6. 精湛的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装饰艺术而闻名。
古代建筑的斗拱、砖雕、木雕、石刻等工艺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精巧的设计,还在装饰上展现出华丽的艺术效果。
建筑的壁画、彩绘、雕塑等装饰元素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艺术的瑰丽和细腻。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装饰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框架式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
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简述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
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
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
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
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
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
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与自然条件关系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滨临太平洋。
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黑龙江上,西始帕米尔,东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
全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山地由西向东分为三个台阶: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是第一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东,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与盆地,是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以东,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是第三阶梯。
中国大部份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
东南沿海年降水达1500毫米以上,而内陆的西北部地区,只在50毫米以下。
湿度随地势升高而明显降低。
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生活在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黄河中游为黄土地带,土层厚,土质松,雨量比现在多,气候温暖而湿润,曾遍布森林。
这就使古代人得以定居下来,用简陋的工具从事农耕,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来抵御寒冷与风雨。
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敷以草泥或茅草。
房屋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和冬季避风、取暖。
在中国的南方,房屋多为南向或东南向,是为了接纳从东南方吹来的海风。
有的地方为了空气流通与减少潮湿,房屋下部采用杆栏式构造。
建筑材料除土木以外,南方多采用竹子与芦苇。
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达到了就地取材之能事。
森林地区则常使用井干式建筑。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是古代人们因依自然条件的产物。
发展历史阶段(1) 原始住居建筑雏形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