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致敬大师】 传奇建筑师— —苏州望族后代贝聿铭
【致敬大师】| 传奇建筑师——苏州望族后代贝聿铭贝津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他的经历被世人传送他的祖籍位于苏州他,就是贝津铭2015年贝津铭传奇经历1917年贝津铭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别墅装修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927年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55年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
1983年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别墅装修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别墅装修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别墅装修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
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这是我对建筑的看法,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代表作品Representative works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别墅装修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其设计作品遍布全世界。
//美国肯尼迪图书馆//“一曲灯光和大理石、色彩和玻璃、绘画和雕塑的建筑交响乐”,成为别墅装修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这座于图书馆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贝聿铭的事迹材料
贝聿铭的事迹材料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贝聿铭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人物经历1.早年经历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他为苏州望族之后,在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1927年贝聿铭回到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1939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1944年贝聿铭退役,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2.事业经历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建筑大师贝聿铭与中国的故事
建筑大师贝聿铭与中国的故事您知道贝聿铭吗?那可是建筑界的超级大明星啊。
贝聿铭虽然在国外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是他和咱中国可有扯不断的缘分呢。
贝聿铭出生在中国广州,这就像是他和中国这片土地签订的一个“出生之约”。
小时候在中国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日后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棵树就是他那些带着中国韵味又融合现代理念的建筑。
先说那大名鼎鼎的苏州博物馆。
这苏州博物馆啊,就像一个安静的美人,坐落在苏州那充满诗意的土地上。
贝聿铭在设计的时候,就像是一个特别懂苏州的老朋友。
他巧妙地把传统苏州建筑的元素,像白墙、灰瓦、小桥流水这些,和现代建筑简洁的线条、明亮的空间融合在了一起。
你走在里面,感觉既像是在古老的苏州园林里漫步,又能感受到现代建筑那种开阔和舒适。
这就好比是给苏州传统建筑穿上了一件时尚又不失韵味的新衣,真的是太绝了。
再看看他设计的香山饭店。
这香山饭店在那香山脚下,就像是从山里长出来的一样自然。
他用了好多中国传统建筑的手法,比如说庭院的布局。
当你走进饭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传统的中式庭院群落,一个个小庭院错落有致,你能在这儿感受到那种中式建筑特有的含蓄和宁静。
而且啊,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特别用心,那些材料好像都带着中国的记忆,摸上去就像是在和中国的历史对话。
贝聿铭就像一个文化的使者,他把自己在西方学到的建筑知识,加上他骨子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创造出了一个个独特的建筑。
他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把中国介绍给了世界,也把世界的建筑理念带回了中国。
他就像一座桥梁,让中国建筑在现代社会里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每一个他在中国的建筑作品,都像是他写的一封情书,诉说着他对中国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
他用建筑的语言告诉世界,中国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多么的富有魅力。
而且啊,他的这些建筑也成了中国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参观,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磁石一样。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的
作品风格一直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以精湛的设计技巧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
而著称,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建筑杰作。
贝聿铭的父亲是著名的中国书法家贝葆华,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
他在上海长大,后
来到美国学习建筑。
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他师从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斯,
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毕业后,他曾在洛杉矶市政厅和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建筑
项目中担任设计师,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贝聿铭的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他善于将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尽可能地利用自然
材料和光线等元素来创造出独特而优美的建筑设计。
他的设计作品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校园、商业中心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了美国华盛顿特
区的国家广场,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以及美国纽约的双子塔等。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善于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作品。
他曾表示,“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是功能性和纯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摒弃文化传统和历史性,相反,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文化
传承和历史价值。
”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不仅是建筑界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化与艺术的精华之一。
他的建筑
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珍贵贡献。
他的去世,
让建筑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大师,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承。
艺术之路贝聿铭的励志人生
艺术之路贝聿铭的励志人生艺术之路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以其出色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世人的赞赏。
其中,贝聿铭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世界城市的风貌,更展示了他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
然而,贝聿铭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守梦想,勇敢追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励志人生,以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贝聿铭生于中国广东佛山一个传统文化世家,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
自小,他就展现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由于家境不富裕,贝聿铭面临着许多经济困难。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贝聿铭在艺术道路上经历了艰辛的学习和实践。
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和法国的知名建筑学院,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他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
他的设计方案屡次被拒绝,他面临着经济拮据和职业前途的不确定性。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贝聿铭气馁,相反,他将这些挑战视为成长的机遇。
如今,贝聿铭被公认为现代建筑界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东楼以及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
这些杰出的建筑作品不仅体现了贝聿铭对空间和光线的极致追求,更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独特见解。
贝聿铭的励志人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贝聿铭从小就明确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并一直坚定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热爱并专注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其次,贝聿铭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从不退缩。
相反,他将困难和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不断反思和学习。
贝聿铭的坚持和毅力告诉我们,实现伟大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也需要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勇敢。
此外,贝聿铭的作品也表达了他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建筑师贝聿铭
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师贝聿铭:永恒的建筑艺术当谈及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师时,无法不提到贝聿铭(I.M. Pei)。
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享誉世界。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造型现代,和谐美观,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永恒价值。
从他创造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细节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贝聿铭出生在中国广东一个富有的家庭,早年的成长经历为他日后成为建筑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接受了西方教育,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了建筑学。
这使得他的设计作品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元素,并表现出特殊的独创性。
贝聿铭在他的作品中注重细节的美感。
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空间的布局,他都精心雕琢,使建筑物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品质。
他的建筑既有现代的线条和形式,又融入了传统的元素,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语言。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香港博物馆,融合了传统的中式庭院和现代的建筑手法,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
贝聿铭的作品中还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他研究并吸收了各种文化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
例如,他建造了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使得传统的建筑与现代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这座金字塔具有几何美、轻盈感和透明度,赋予了卢浮宫新的灵魂。
贝聿铭的作品还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他深入研究人类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在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为人们带来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愉悦的空间体验。
例如,他设计的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博物馆,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照明设计,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品,增强了人与艺术的互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满足当代的需求,也能留下来,经受时间的考验。
无论是20世纪的建筑还是21世纪的建筑,贝聿铭的作品仍然令人赞叹。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永恒的美感,为后代的建筑师树立了榜样。
对于建筑师而言,贝聿铭是一个可敬的前辈。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魅力,也通过教育和支持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来传承和推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打破自我设限的名人故事
打破自我设限的名人故事
《突破自我的贝聿铭》
嘿,咱今天来讲讲贝聿铭的事儿哈。
贝聿铭,那可是建筑界的一位超级大咖呀!
有一次啊,贝聿铭接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要设计一座超级厉害的大楼。
好多人都觉得这太难了,各种质疑声那是此起彼伏呀。
有人就说:“哎呀,这怎么可能完成嘛,要求那么高!”但贝聿铭可没管这些,他心里就想着,我得打破这些限制,我能行!
他带着他的团队,整天泡在设计室里,画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
有一次,他的助手小李着急地跑过来,说:“贝老,这方案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呀?”贝聿铭笑了笑,说:“怕啥呀,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然后继续埋头苦干。
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想法,一次次推翻重来,那过程可真是艰辛呐。
他的妻子有时候都心疼他,说:“老头子,别太累啦。
”贝聿铭总是挥挥手,“没事没事,我心里有数。
”
终于,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那座惊世骇俗的大楼建成啦!人们都惊呆了,哇塞,这也太牛了吧!贝聿铭用行动证明了,只要敢于打破自我设限,没啥是做不到的!
你看,贝聿铭就是这么厉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呀,别给自己设那么多框框,大胆去闯,说不定就能创造奇迹呢!咱也得向他学习,打破那些限制咱的东西,去追求咱的梦想呀!嘿嘿!。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在苏州设计的博物馆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苏州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古城内,是一个展示苏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满了敬意和独特的理念。
他以苏州园林的风格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整座博物馆采用了传统的园林布局,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呈现出苏州独特的景观美。
设计之初,贝聿铭深入了解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他通过与当地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合作,深入研究苏州园林的构造、意义和传承。
他还亲自参观了苏州的著名园林,如拙政园和留园,从中汲取灵感。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建筑外观采用了传统园林的瓦片屋顶和雕花窗户,展示了苏州建筑的独特韵味。
内部空间则采用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通过灯光、音响和展览布局,展现了苏州的历史和艺术精髓。
在苏州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到丰富而多样的展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文物和现代艺术作品。
这些展品展示了苏州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繁荣以及艺术的演进。
同时,博物馆也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解苏州和中国文化的机会。
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建筑设计,更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
他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苏州的独特之美,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苏州博物馆成为了苏州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总的来说,贝聿铭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建筑艺术的故事。
他通过对苏州园林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打造了一个展示苏州独特魅力的艺术殿堂。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苏州历史和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平台。
建筑大师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作者:顾新佳来源:《七彩语文·国际版》2016年第03期踏实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他就是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他周岁时,父亲贝祖贻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他在香港度过了童年。
1935年,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可是贝聿铭却想学习建筑。
在美国留学期间,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0年,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参与翻修卢浮宫。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普利兹克奖。
1979年,美国建筑界宣布该年度为“贝聿铭年”。
这一年里,贝聿铭被授予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从而奠定了他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21世纪初,贝聿铭回到中国,受故乡苏州的邀请,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1960年,贝聿铭走进柴根道夫的办公室,他决定离开自己工作了12年的柴氏公司,自立门户。
从此,贝聿铭开始为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建筑师而努力工作。
1964年,贝聿铭接到了为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做设计的任务。
这座举世瞩目的图书馆刚一落成,就在美国引起轰动,大家纷纷被图书馆新颖大胆的造型设计所震撼。
1979年,美国建筑学院授予他金质奖章,这一年,也被美国建筑界定为“贝聿铭年”。
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等场馆的设计,奠定了贝聿铭“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1980年,功成名就的贝聿铭接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参与翻修卢浮宫的工作。
贝聿铭认真地做出了设计方案,可其中的玻璃金字塔,去差点毁了他之前积累的所有名声。
有一天,贝聿铭父女在街上走路时,女儿贝莲发现路人们朝她父亲的脚上吐唾沫。
“我想回敬他们几句话,”她说,“却看到父亲很镇定。
他的态度是,咧嘴笑笑,忍着点。
”“金字塔”带来的争议面对非议,巴黎市长对贝聿铭讲:“这个项目几乎是十全十美的。
”在法国总统和巴黎市长等人的支持下,1988年7月,卢浮宫全部修复完毕。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带着文明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作品,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思想风貌等方面对贝聿铭这位建筑大师进行阐述。
贝聿铭是1920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中国最早的博士之一,母亲则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女性。
在贝聿铭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书香气息和美的熏陶。
1935年,贝聿铭随家人移居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在那里,他接受了严谨的工程训练,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在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
在贝聿铭的建筑实践生涯中,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作为卢浮宫的主入口,玻璃金字塔自1989年以来成为了巴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成为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设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风格,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贝聿铭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著名的建筑作品,如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图书馆、美国的约翰·F·肯尼迪图书馆等。
在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中,体现出了他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认为建筑应当融入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出人的情感和审美。
他的建筑作品往往兼具现代性和人文性,注重空间的运用和建筑的形式美。
他的作品凸显了建筑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完美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瑰宝。
贝聿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其中最重要的当属1983年获得的美国国家建筑奖。
他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并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辉煌成就和对建筑艺术的贡献,为世人所赞颂和传颂,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名字。
尽管贝聿铭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但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创作玻璃金字塔时,曾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质疑。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是华人建筑设计领域的第一人。
他生于中国广州,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几十年,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作品。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
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一位药店老板。
他自幼爱好绘画和设计,并在年幼时曾经参观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府第,这些府第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1935年,贝聿铭赴美国留学。
他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在那里遇到了以莱·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建筑事务所工作,并在那里设计了一系列商业和住宅建筑。
1945年,贝聿铭来到了纽约市,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
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
20世纪50年代,贝聿铭设计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那里他采用了半地下式的设计手法,使大使馆既能在土耳其的强烈阳光下保持凉爽,又能够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协调。
这个项目使得贝聿铭在建筑界声名大噪。
之后,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了许多跨世纪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
这些建筑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现代感十足、充满创造性。
贝聿铭被誉为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风格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建筑师。
他坚持并推崇现代主义建筑,认为建筑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美丽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
除了建筑设计方面,贝聿铭还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在他眼中,建筑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环保、节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着手推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理念,为人们创造了更为美好的生活。
2019年3月29日,贝聿铭因心脏衰竭离世。
他的去世让世界建筑界深感失落,但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将永远留存下来,为后人提供无限的启示和指引。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华裔建筑设计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于1983年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他的作品独特而富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12岁时开始接触到建筑。
贝聿铭的父亲是一位对艺术和文化非常热爱的人,他的母亲则非常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在家人的鼓励下,贝聿铭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职业。
1935年,贝聿铭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于1940年获得学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这对他的建筑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贝聿铭还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与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了空间的流动感和透明性。
他设计的建筑包括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银大厦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等重要项目。
他通过在建筑中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技巧来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他设计的建筑通常会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他还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尝试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贝聿铭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和赞赏。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并于1983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是建筑界最高的荣誉。
他的作品被列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贝聿铭的设计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并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贝律铭的故事
贝律铭的故事《贝律铭的故事》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律铭吗?我猜你们中的好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那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这位了不起的人物!贝律铭啊,那可是建筑界的超级巨星!就好像咱们班的学霸,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他设计的那些建筑,哎呀呀,简直美到让人惊叹!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了贝律铭设计的卢浮宫金字塔。
你们能想象吗?在古老而庄重的卢浮宫前面,有一个那么现代、那么独特的玻璃金字塔。
这就好比在一位穿着古装的优雅女士头上,戴了一顶超级时尚的帽子,是不是很奇特?当时我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创造力啊!我还听说,在设计这个金字塔的时候,好多人都反对呢!他们觉得这会破坏卢浮宫的传统风格。
可贝律铭他没有退缩,他坚信自己的设计是独特而美好的。
这不就像我们考试遇到难题,别人都说放弃,可我们心里有股劲儿,非要把它做出来不可吗?后来怎么样?卢浮宫金字塔建成后,成了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都被它的魅力折服了!贝律铭还设计了很多其他了不起的建筑,比如苏州博物馆。
这就像是给家乡送上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
苏州博物馆既有现代的简约,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走在里面,就好像穿梭在历史和未来之间。
我跟我小伙伴说起贝律铭的时候,他们有的一脸茫然,有的则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
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怎么能不知道贝律铭呢?他的作品简直太神奇啦!”贝律铭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有坚持,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西。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也应该这样吗?遇到困难不害怕,相信自己能行,说不定未来的我们也能像贝律铭一样,做出了不起的事情呢!总之,贝律铭就是建筑界的传奇,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是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以其卓越的建筑作品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建筑风格、造型设计、以及学术高度均在建筑界推动了一场变革。
贝聿铭出生于1917年,是中国北京人。
由于其父亲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国画家,贝聿铭在非常小的时候便接触到了艺术和创造。
他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并在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在那里,他接受了“百年大建筑”的激励,受到了该大学法国古典建筑传统的影响。
此后,贝聿铭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了美国纽约Guggenheim博物馆和加利福尼亚华尔道夫酒店。
他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国文化和传统建筑的影响,并且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和理念。
因此,他的作品在体积线条、局部装饰、材料质感以及空间布局方面,都有着独特而又创新的特点。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而且更是一种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尊重的表达。
他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例如,他在建筑中注重对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的尊重,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础,他致力于让建筑与应用者形成有机联系。
贝聿铭同时也是一个很棒的教育家,在工作之余,他曾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担任教授。
他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师的责任和建筑的社会价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创造出更好和更人性化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在建筑界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和传承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深得建筑师们的青睐,并在许多新建筑的设计中产生了很多影响,奠定了其在建筑界的地位。
同时,他的建筑作品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后人弘扬了中国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精髓。
贝聿铭:大师的勇气_五年级作文
贝聿铭:大师的勇气
贝聿铭是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曾主持设计过如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等经典传世之作。
2001年,远在美国的贝聿铭收到来自中国苏州的一封信,希望他能为苏州人民设计一座新的苏州博物馆。
出于谨慎考虑,他没有立刻给对方回复。
经过了解,他得知设计这座博物馆难度非常大,因此很多建筑师看了后不知如何设计,一直无人敢接手。
而这个时候,贝聿铭已经80多岁,但他还是被这封真诚的书信所打动,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祖国做点儿事。
于是,他亲自前往实地考察一番后,郑重地在合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深知这一笔下去,自己一生的成败将被重新书写,风险之大前所未有。
他大量查阅了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相关资料,走访了祖国大江南北,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构思,他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让苏州市民投票决定。
结果,方案以高票通过。
经过3年的施工建设,一座独特新颖的苏州博物馆屹立在江南水乡之中。
巧夺天工的流线型设计让过往游客无不流连忘返。
苏州园林也成为贝聿铭建筑人生的封山之作。
素材运用
敢于接受挑战、创新,敢于抛弃美誉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人生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的放弃与突破中成就。
话题拓展保守与突破、放弃、爱国。
建筑大师·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11期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肯尼迪图书馆、日本美秀美术馆、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建筑,都与一位华人的名字紧紧相连——贝聿铭。
他几乎拿遍建筑界所有的顶级奖项,被誉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也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他身边总有很多优秀的人提出建议,他会倾听思考,他会说“好的,让我们试试”。
他总是和他的团队走得很近,而不是告诉他们“做这些、做那些”。
这位谦和包容的建筑大师,在事业上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心。
64岁时,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参与卢浮宫重建工程,并为卢浮宫设计一座全新的金字塔。
当时法国人非常不满,说会毁了“法国美人”的容貌,但是贝聿铭顶住了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
后来,金字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法国人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他也被授予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贝聿铭受邀设计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厦。
但在地皮狭窄、风力强劲、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设计并不是一件易事。
贝聿铭和团队决定让大楼“向上走”,让所有的垂直承重力由位于建筑底座上四个角的柱子承担,这种创新的结构将钢材的使用量降低到了香港同种建筑的一半。
1990年,香港中银大厦正式启用,大厦结构如竹,寓意“节节高升”,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多面棱形,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他以“中而新、苏而新”为设计宗旨,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其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用石片模仿宋代画家米芾的“米氏云山”,呈现出一幅3D的立体水墨山水画。
这座既富现代感又有中国古典神韵的建筑,现在依然让无数游客惊叹,贝聿铭也曾形容,这个博物馆就像是自己的人生传记。
他说:“我很小就离开了这里,所以我印象中的中国是纯粹的乡愁,它给了我一个机会,用建筑凝固我的回忆。
关于建筑工程师的名人故事
关于建筑工程师的名人故事
那我给你讲讲贝聿铭的故事吧。
贝聿铭可是建筑界的超级大明星呢。
他呀,设计了好多超有名的建筑。
就说卢浮宫金字塔吧。
一开始啊,法国人可没那么容易接受他这个设计。
这就好比你要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突然搞一个超级现代的装修,家里的老人们肯定觉得不习惯。
卢浮宫可是法国的宝贝,在这儿建个玻璃金字塔,很多法国人都觉得这是在破坏传统。
但是贝聿铭可没被这些反对声吓倒。
他就像一个很有耐心的推销员一样,到处给人解释他的设计理念。
他说这个金字塔呢,既能给卢浮宫带来更多的光线,又能成为一个新的标志性入口,让人们更好地参观卢浮宫。
他对这个设计那叫一个执着啊。
就像一个厨师坚信自己的新菜谱肯定会大受欢迎一样。
最后呢,这个玻璃金字塔建成了,哇,一下子就成了巴黎的新地标。
大家都开始觉得这个现代的玻璃建筑和古老的卢浮宫搭配起来特别酷,就像一个时尚的年轻人和一位睿智的老人站在一起,相得益彰。
还有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这可算是他对家乡的一份厚礼。
他把现代建筑的简洁和苏州园林的那种精致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这个博物馆里,你既能看到白墙黑瓦这种苏州传统建筑的元素,又能感受到现代建筑的空间感和通透感。
就好像他在做一道独特的菜,把家乡的老味道和现代的新调料完美地混合在一起,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品尝到独特的“建筑美味”。
贝聿铭一辈子都在玩建筑这个大“游戏”,而且玩得特别出彩,他的建筑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散布在世界各地,讲述着他独特的建筑故事。
贝聿铭事迹
贝聿铭事迹嘿,咱今儿来讲讲贝聿铭。
贝聿铭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哩!贝聿铭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打小就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人家那脑子,那眼光,就好像是专门为建筑而生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聊建筑大师呢,就说到了贝聿铭。
我那朋友瞪大了眼睛,说:“哎呀呀,贝聿铭啊,那设计的建筑简直绝了!”另一个朋友也赶忙点头:“可不是嘛,就说那个卢浮宫金字塔,多惊艳啊!”“对对对,当时好多人还反对呢,说啥破坏了卢浮宫的风格,结果建成后,哇,那叫一个震撼!”我们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他的建筑风格独特,既融合了现代的元素,又不失传统的韵味。
就好像他能在古今之间自由穿梭,把过去和未来都融合在他的设计里。
咱就说香港的中银大厦吧,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多气派!那线条,那造型,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每次看到它,我都忍不住感叹:贝聿铭可真厉害啊!还有苏州博物馆,那可是贝聿铭送给家乡的礼物。
走在里面,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贝聿铭对家乡的深情。
我曾经有幸去过一次贝聿铭设计的建筑里参观,那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周围的人都在小声地赞叹着,我想大家的心里都和我一样,被贝聿铭的才华所折服。
贝聿铭这一生啊,都奉献给了建筑。
他用他的智慧和才华,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建筑遗产。
他让我们看到了建筑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期待。
贝聿铭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会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后人去欣赏,去学习。
我觉得吧,这就是一个大师的伟大之处,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是长久的。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建筑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永远不会黯淡。
我相信,不管过了多久,人们提起贝聿铭,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他的成就和才华。
这就是贝聿铭,一个让我们敬佩和仰望的建筑大师!。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贝聿铭,男,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一)贝聿铭,是一个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大师”的著名的建筑学家,他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并且,在建筑这个领域里,他还造就了诸多的传奇故事。
譬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就是由他主持设计建造的。
当然,最有名的还要数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建筑物。
当我们看过这些作品后,皆会为之惊叹——它们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
一座金字塔,一个凝固的音符当我们回顾起他的一生,同样也会心生动容。
起初,贝聿铭随家人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
后来,他为了更好地学习建筑学而到美国留学,并以超人的智慧赢得了导师的认可。
最终,贝聿铭在纽约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开始了自己对于建筑设计的新征程。
始终可以说,像贝聿铭这样的设计师是非常难得的。
身为现代主义的建筑师,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盲目效仿尚,不可能哗众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和历史负责。
为此,贝聿铭一直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去设计建造,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的自然融合;二是重视空间处理,如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即让光线来作设计;三是注重建筑材料的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的精巧。
总体而言,贝聿铭的任何一部作品都符合自然的法则,它们创作的灵感是自然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的产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019中小学生关于学习贝聿铭励志故事精选范文5篇(二)1917 年,祖籍苏州的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1927年他随调职上海银行的父亲到上海去读书。
他中学毕业和父亲讨论未来职业时,父亲推荐了金融或医学。
然而,贝聿铭对两者都不太感兴趣,于是决定寻找自己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某某某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
但是他放弃了。
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
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
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
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
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
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
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某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
年轻气盛的贝聿铭凭着自己的勇气,找到了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仅两个星期后,他就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贝聿铭在艺术和设计上的天赋很快被院长发现,并成为院长最心爱的学生。
毕业后,贝聿铭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
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某某某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
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
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为“最佳大型非居住建筑设计师”。
他还获得了1983年国际普里兹建筑学奖金。
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
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最具争议性设计,大显身手成就经典“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
但一九八八年,他却在新建成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
后来,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
贝聿铭对法国最伟大的园林建筑师安德莱·勒诺特尔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在卢浮宫一带不断地来回走动。
最后,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终于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说:“要不是那几个月对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就不会接受这个项目。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项目必须得做,而且我有能力做这个项目。
”贝聿铭第四次来巴黎时对密特朗和兰讲述了他的构思。
他说:“当时我脑子里还没有金字塔,但有一点很明显,新卢浮宫的重心必须是拿破仑庭院。
”仔细分析一下,密特朗选择贝聿铭确实令人困惑。
众所周知,巴黎人对外国人插手做事本来就满腹狐疑,更别提让一位纽约人来修整他们的国家珍宝馆了。
而一个公开批评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行径的社会某某某某某某府居然聘用一位美国建筑师担负一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国家级使命,这件事本身太具讽刺意味。
人们自然不会对此置若罔闻。
看起来,密特朗的选择几乎是注定要招致广泛的抱怨。
从一开始,密特朗和贝聿铭似乎就是一种危险的联合。
一时间,对贝聿铭进行攻击成了轰轰烈烈的要事,其带头人就是一群头衔各异的历史学家和某某某客,还有与此事毫不相干的自己命名的各种委员会。
反金字塔派团结在“巴黎不要金字塔”和“不许干涉卢浮宫”等口号下。
每天,巴黎人都不甘落后,以佩戴上面写有“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字样的圆形小徽章表示他们的不满。
贝聿铭的女儿贝莲(音译)看到,他们在街上走路时,女人们朝他父亲的脚上吐唾沫。
“我刚张开嘴,”她说,“想回敬她们几句话,却看到父亲很镇定。
他的态度是,咧嘴笑笑,忍着点。
他在一场令人极其不快的会谈或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只是轻轻地笑笑;他会说‘那可真棘手’。
”无孔不入的法国报纸兴高采烈地记录下被它们称为“金字塔战役”的这场建筑论争的每一个新动态。
这个名称的出典是拿破仑的埃及战役。
但法国报纸援引它是为了讽刺挖苦贝聿铭的设想。
讽刺性周刊《鸭鸣报》在“密特朗姆西一世和他的金字塔”的通栏大字标题下编撰了一则挖苦总统的故事。
“金字塔战役”绝不仅是围绕卢浮宫进行的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争执;它成了与法国文化的未来直接相关联的哲学大争辩。
作为代表法国光辉历史的建筑物和法国某某某后该国文化的枢纽,卢浮宫肩负着比任何可比照的美国建筑物都要深沉的象征意义。
卢浮宫的历史大体上就是法国的历史。
同时,贝聿铭也卷入了一场某某某治权力的争斗。
在野的保守某某某把执某某某的社会某某某视作自然秩序的可怕的扭曲者。
他们抓住金字塔不放,并借此公开诋毁其担任总统职务的庇护人,唆使民心偏离后者的各项社会某某某规划。
所以,贝聿铭的金字塔成了法国某某某治拉锯战的支点。
胸有成竹的贝聿铭为使自己稳操胜券,就决定在密特朗的反对者中找一位同盟,一个原本可以通过诋毁金字塔获取某某某治资本却情愿抵制这种诱惑的保守某某某成员。
这个人就是巴黎市市长雅克·希拉克。
贝聿铭在位于马提农饭店的市长办公室拜访了希拉克,并且投其所好,大谈城市规划。
贝聿铭向希拉克保证,要给卢浮宫动手术,使它和巴黎市重新统一成一体。
希拉克表示了。
他告诉新闻界,他“并不仇视”贝聿铭的项目。
私下里希拉克却告诉贝聿铭:“从城市规划的观点看,这个项目几乎是十全十美。
”“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胜利”,贝聿铭说,“那是绿灯。
从那时起这个项目就像法国人说的那样势在必行了。
”在1985年春天,身穿蓝色工装的工人们在高大的描绘得十分亮丽的木挡板后面破土动工,六辆装点着红、白两色旗帜的起重机也开进了工地。
在公众心目中威望的下降威胁着大卢浮宫修复工程。
假如保守派在1986年的国会大选中赢得控制地位,他们就能置贝聿铭的规划于死地或者大幅度修改他的规划。
如果在密特朗参加1988年度的重新竞选之前,金字塔仍然未能竣工,那么密特朗也许会在迫不得已中把揭幕式上剪断三色彩带的荣誉移交给他的继任。
为了保证密特朗能为他最珍视的项目剪彩,贝聿铭的工作组把活动房屋搬到工地上,每周工作七天,每天日夜不停地干活,以便在1986年4月底之前完成挖土工作。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在1986年的大选中保守某某某又一次在国会中获得微弱多数,迫使密特朗破例任命其长时间的某某某治对手雅克·希拉克担任某某某。
就这样,密特朗在第一个任期还剩下两年的时候进入了被人们含糊其词地称为联合的岌岌可危的权力分享体系。
在1988年3月4日,在距离总统选举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内举行典礼,授予贝聿铭荣誉勋章。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种别扭的权力分享体系助了密特朗一臂之力,使他能够超然于各种争论之外。
而希拉克却要对付各种令人头痛的日常难题。
1988年选举临近时,密特朗前景看好。
这位总统把激进的主张转换成中庸的实用主义,就此挽回了他在公众中的威望,也因此保住了他的总统宝座。
这是现代法国某某某治舞台上最令人叫绝的某某某之一、在一个任期快要结束时,密特朗已经获得了“伟人”的至高无上的神秘色彩,虽然他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曾对皇权独裁主义大加攻击。
在选举那天,密特朗和往常一样退避到勃艮第的一家小酒店等待选举揭晓。
当结果表明密特朗大获全胜时,酒店老板带着他自己的创造发明走进餐厅,那是一个冠以小巧的金字塔复制品的蛋糕。
金字塔已成了密特朗在某某某治上东山再起的象征。
尽管离正式的总统就职仪式还有八个月时间,可庭院和金字塔,卢浮宫崭新面貌的象征,已经在1988年7月3日那天全部竣工,向世人展示了它们的风采。
贝聿铭以超人的智慧完成这个复杂的设计任务,也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天才。
建筑就像凝固的诗与画,建筑的每一根线条中又流淌着美妙的旋律,所以人们称建筑是大地上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们的世界上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建筑艺术精品,它们的创造者因此而声名不朽。
在这些大师之中,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堪称20世纪成就最高的建筑艺术大师。
扩展: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某某某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半个世纪以来,单是他在美国的50项设计中,就有24项获得大奖。
他能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作品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
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