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区建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做一个生态瓶
二、教学反思:
(1)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
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基本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依纲靠本”,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教材怎么编排教学就怎么讲,教师没把学生的学法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兴趣,灵活使用教材,根据的意图,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设计各种有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活动,把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渗透在每一个活动中,同时还应注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从而真正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2)教师应注意“导”的方法
在教学中,“导”往往是以教师的“精妙语言”一步步把学生引向主题,聪明的教师把“绳子”放松一点,使学生完全按老师的“精心设计”去想去做,表面上是很精彩,但却忽略了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的环境或呈现的一些现像,通过环境或呈现的现像让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沿着自己的“疑问”去开动脑筋,大胆猜想,动手实践,积极探究,从而自主获得知识,这样的“导”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导”必须靠“精妙语言”。

(3)顺应学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敢于提问题,这样教师才能找到顺应学生的线索,特别是对于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可能是学生思维活动高度活跃的结果,如果教师给予关注,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还会从中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这样就会不断有新的教学活动生成,使学生的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苔藓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苔藓植物》是鲁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生物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植物体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来学习。

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蕨类植物是生物圈中比较低等,但分布较广泛的植物类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学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它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苔藓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苔藓植物的生存状况,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护和保护的情感,并转化为保护绿色植物的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的形态结构特征。

2、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生活经验的原因,学生对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比较熟悉,但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了解的不多。

六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采用边观察边比较、讨论的方式,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较果会更好一些。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复习:藻类植物欣赏古诗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引入苔藓植物。

回顾展示不同环境中苔藓植物存在的图片承上启下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热爱,引起学生的保护意识。

绿野寻踪1、分组采集2、交流与展示样本3、评价同学们,几天前老师布置让大家采集苔藓植物的样本,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所采集的苔藓植物和拍摄的视频,并介绍一下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采集的?学生参与采集活动,体验寻找苔藓植物,目睹其生存环境。

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以及享受互助分享的愉悦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自豪与快乐。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科学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这节课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家养金鱼的经历,那时候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家里的金鱼放到一个更大的水缸里,让它们更自由地游动。

而现在,我竟然可以通过这个生态瓶来实现这个愿望!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生态瓶的基本原理。

生态瓶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它可以模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生物循环。

生态瓶里面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瓶的平衡。

听完老师的讲解,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学家,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老师开始教我们如何制作生态瓶。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然后在瓶子里放一些沙子和石头,作为排水层。

接着,我们在沙子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苔藓,这样可以作为植物的生长基质。

我们挑选了一些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水葫芦、水蕹菜等,放入瓶中。

我们还在瓶子里放了一些小鱼和虾米,作为微生物的食物来源。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生态瓶的制作。

当我们把生态瓶放在窗台上观察时,却发现里面的小鱼和虾米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它们似乎并不适应这个新环境,有的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有的则一直游来游去,显得有些疲惫。

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失望。

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我们在制作生态瓶时,只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了操作,没有考虑到小鱼和虾米的生活习性。

事实上,它们需要一个更加自然、舒适的环境才能快乐地生活。

于是,我们决定对生态瓶进行一些调整。

我们决定减少植物的数量,给小鱼和虾米留出更多的空间。

我们还在瓶子里放了一些石头和木头,用来搭建一个小型的遮阳棚。

这样一来,小鱼和虾米就有了一个可以躲避阳光的地方,而且还可以在石头上休息、晒太阳。

我们还在瓶子里放了一些水草和小虫子,作为小鱼和虾米的美食来源。

经过这些改进,生态瓶里的小鱼和虾米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游动、嬉戏,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它们的快乐生活。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生命科学》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制作生态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理解生态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制作生态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制作生态瓶的方法。

难点:生态瓶的制作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和平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态瓶、植物、小动物、水源等。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准备生态瓶、植物、小动物、水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重点讲解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3. 示范:教师演示生态瓶的制作过程,强调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和平衡。

4.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生态瓶。

5. 讨论:学生分享制作生态瓶的心得,讨论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制作生态瓶的要求:考虑环境因素的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你所制作的生态瓶,包括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2. 解释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3. 讨论如何保持生态瓶的稳定,提出你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生态瓶,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示范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态瓶制作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生态瓶中的生物多样性,了解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苔藓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

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哪里,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苔藓虽在生活中常见,但由于太矮小,人们一般不会注意观察。

收集多种苔藓植物,采用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仅接收到感性的认识,同时也不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给学生一个近距离观察苔藓的机会,使其发现到大自然的奥妙之处。

六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需进一步培养和改进。

因此如何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发现式学习方式,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策略。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苔藓的主要特征及他们的生活环境。

2、说出苔藓植物和常见种类,了解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培养学习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难点重点:1、突出生物圈中,不同环境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苔藓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1、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五、教学策略苔藓植物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不常接触,学生的生活阅历又有限,对这些植物知之甚少,所以教师提供大量实物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提供微课学习,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实验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实验教案设计苔藓植物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苔藓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苔藓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并初步掌握苔藓植物的培育方法。

二、实验器材苔藓植物、玻璃坩埚、塞子、喷壶、放大镜、显微镜、蚊香灰、石棉网、滤纸。

三、实验流程步骤一:制备苔藓培养基将1g蚊香灰与50ml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过滤得到澄清的蚊香灰溶液。

取适量的澄清蚊香灰溶液放入玻璃坩埚中,加入一些滤纸碎屑,用塞子将玻璃坩埚口封闭,加热至120℃,烘烤3小时。

制得的蚊香灰处理过的培养基为组织培养适宜基础培养基。

步骤二:取材观察苔藓植物在一棵成熟的苔藓植株上,选取一个片体,用显微镜以20倍至40倍的放大率观察其形态特征,如苔藓叶片结构、叶形、叶缘及叶背棕色细胞等。

步骤三:苔藓植株培育将玻璃器皿洗净后,放置石棉网上,滴入一些培养基。

选取1-2个苔藓片体,在显微镜下取出预备好的苔藓片体,将其作为培养物放置于培养基上,密闭培养器内,于暗处调整温度,待苔藓植株生长得到1-2cm高度后,进行观察。

步骤四:观察苔藓植株生长情况在苔藓植株培育过程中,每天观察并记录苔藓植株的生长情况,如叶面、叶缘、根的生长状况等,以此来理解苔藓植物的生态习性。

四、实验原理1、苔藓植物的简介苔藓植物,是一种低等植物,具有约四亿年的漫长生命历程。

其性状特殊、生态复杂,是了解陆地植物的进化、适应、生长规律的重要对象。

苔藓植物是绿色植物界中最原始的植物之一,具有原始性的生长形态和比较完整的生殖生活史。

2、制备培养基通常人们所说的苔藓培养基指用于培养绿色植物,特别是苔藓植物的培养基。

而苔藓培养基的制备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物种和不同的本土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蚊香灰制得的基础培养基可加入不同的激素成分,如植物生长素、生长抑素、细胞分裂素等,具体需根据苔藓植物所适应的环境和生长特性来选择添加。

3、苔藓植株培育苔藓植株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及培养基的质量等条件,这些条件的不同会对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产生影响。

初中生物_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是介于藻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的类型,因此教材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第二节。

《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苔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在编排上,一是通过观察葫芦藓、地钱等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与藻类植物进行比较,得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二是通过观察肾蕨等当地常见的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孢子囊群和孢子,并与苔藓植物进行比较,得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时帮助学生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学生热爱植物和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通过对观察这两大类植物类群,描述其特征及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比较总结、合作与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到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探究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苔》,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走近苔藓和蕨类植物。

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里的绿色是谁?关于苔藓植物你想知道什么?生: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师:想了解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生物课堂。

2、学习新知:一、苔藓植物师:那么接下来啊我们观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葫芦藓,他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么?(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生:我们组通过观察讨论一致认为苔藓植物有根茎叶,但它的叶很薄,是绿色的,没有叶脉,所以我们推断它没有输导组织。

它的根也很简单,所以它吸水和无机盐能力不强,就长的矮小。

初中生物_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微景观——苔藓生态瓶的制作》(六年级)执教人:单位:时间:《微景观——苔藓生态瓶的制作》一、主题分析:苔藓微景观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桌面盆景,将苔藓、植物、砂石、玩偶巧妙融合在玻璃瓶中,构成了如童话世界般生动有趣的场景,深受人们喜爱。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苔藓微景观,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布景,在创作中培养动手能力。

把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微景观中,使本节课的作品成为一件饱含创意和情谊的礼物,让“馈赠比得到更能让人感到幸福”这种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跟小学时相比,有了更强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更乐于发挥创意,去制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但他们仍保留着小时候的童真童趣,喜欢看动画片并对动画片中演绎的各种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节课让学生把在动画片中感受到的情感作为微景观的创作主题,在体验创造乐趣的同时,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情感意义。

三、主题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制作生态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②掌握生态瓶制作的基本步骤;③学会生态瓶的日常养护。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分组协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小组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②任务驱动:给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制作微景观,不但学会欣赏美,更能学会创造美;②通过后期的养护环节,体验植被种植的不易,养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③通过观看破坏环境的图片与片头的美好景观形成对比,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认识和了解制作苔藓微景观所需要的材料;②展示环节,学生对作品中主题故事的解读。

2、难点:生态瓶中植物的种植及微景观的布景设计。

四、教法、学法1、教法:①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②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③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探究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_苔藓微景观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_苔藓微景观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微景观——苔藓生态瓶的制作》(七年级)执教人:单位: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首歌当作礼物,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对方收到呢?导语: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件礼物,也是一首歌,但这首歌不是用耳朵听的,而是一首能看到的歌。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展示微景观提出问题:猜猜看这是哪首歌?导语:就是蜗牛这首歌,我想我的朋友一定是在鼓励我要像歌中的那只蜗牛一样,为了梦想不断努力,永不放弃。

每当看到这个微景观,心情既能得到放松,也能想起朋友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感觉又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如果将你想要表达的情感用这种方式让对方收到,是不是更有创意,更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心意?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一个小礼物?课件展示课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好奇心,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明确本节课的情感主线:把想要表达的感情放入微景观中,制作一个有创意和心意的礼物。

<二>学习目标展示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三>学习与探究1、材料准备(5分钟)课件展示:[教师活动]提问: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的“主角”——苔藓,大家在生物课上有没有学过有关苔藓的知识?(孢子植物、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讲解:苔藓被称为“大自然的拓荒者”,分布及其广泛,除了我们身边的墙角草丛,在高山雨林,甚至严寒的极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节课我们用到的苔藓叫“白发藓”,它比一般的苔藓生命力更强,更适合作为微景观中的材料;网纹草:绿色的网纹草叫“白天使”;红色的叫“彩霞”;水苔:并不是一种水草,而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苔藓,把它风干后作为栽培的基质,可以起到吸水保水的作用;种植土、隔水砂石、装饰沙、景观瓶、小摆件。

所需要的工具有:不同形状的小铲子、筷子、小刷子、喷壶。

大家的材料和工具都齐全么?[学生活动]跟随老师讲解,认识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检查是否齐全。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苔藓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 通过对苔藓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苔藓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苔藓植物的图片、实物标本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特征等。

3. 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类植物。

2. 探究苔藓植物的特征:提问学生,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苔藓植物的特征。

3. 案例分析:介绍苔藓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监测空气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苔藓植物的生殖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苔藓植物,了解其生活环境,提高观察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2. 苔藓植物的生态习性3. 苔藓植物的分布与适应性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其特点: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苔藓植物,如叶状体、丛状体等,并分析其特点。

3. 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态习性:介绍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习性,如阴湿、耐寒等。

4. 讲解苔藓植物的分布与适应性:分析苔藓植物在全球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生态习性、分布与适应性等内容。

2. 运用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详细教案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详细教案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植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苔藓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苔藓植物。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1)介绍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叶结构简单。

(2)讲解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喜阴、喜湿,适宜生长在湿润、阴凉的地方。

(3)展示苔藓植物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1)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活习性:靠水分、空气中的水分和土壤中的水分生活。

(2)引导学生探讨苔藓植物与水分的关系,理解苔藓植物为什么喜湿。

4.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讲解苔藓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净化空气、保持土壤水分等。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苔藓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空气清新剂、绿化环境等。

5.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户外观察苔藓植物,记录其生长环境、特征等。

(2)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对所观察到的苔藓植物进行分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其对生物世界的探索欲望。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观察身边的苔藓植物,记录其生长环境、特征等,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苔藓植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苔藓植物的认识仍较片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拓展。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苔藓植物的特征:通过讲解与实物观察,让学生理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叶结构简单的特点。

做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

做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

做个生态瓶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瓶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瓶的定义和作用2. 生态瓶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生态瓶中生物的选择和搭配4. 生态瓶的护理和观察5. 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中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生态瓶中生物的选择和搭配,生态瓶的护理和观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态瓶相关知识资料,制作工具和材料,示例生态瓶。

2. 学生准备:分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个生态瓶的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示例生态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2.1 教师分发相关知识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瓶的定义、作用、制作材料等。

2.2 学生阅读资料,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3. 合作探究3.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本组的生态瓶制作方案。

3.2 教师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动手实践4.1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教师巡回指导。

5. 护理与观察5.1 学生分组养护生态瓶,定期观察并记录生态瓶的变化。

5.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分析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6.1 学生分享制作生态瓶的收获和反思。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生态瓶的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养护生态瓶的评价:评估学生对生态瓶的护理情况,如定期加水、清洁、观察等。

3. 学生课后作业评价:检查课后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对生态瓶制作反思的深刻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生态瓶制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学生参与度、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适配性等。

初中生物_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1.重点: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2.难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

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绿色植物种类、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

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能及时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并给与充分的展示空间,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设计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节课讲解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三者,对于生活环境学生都比较能理解掌握。

而对于形态结构来说,又主要围绕着植物的根、茎、叶来讲解,较好的处理了重点和难点。

且注重指导自学方法,课堂达标率高,教学效果很好。

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

内容涉及三大植物类群: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三类都是不产生种子,而是依靠孢子来繁殖的植物。

且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删减掉有关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方面等不必要的记忆知识,降低了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

科学《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生物的生存需要、生命环境和生。

非生命环境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

生态瓶是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以及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无色透明的瓶中。

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但是对于建造生态瓶,如何维持一个小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生态瓶的大小,设计考虑非生物的多少,植物、动物数量多少、品种多少、体量大小等方面有欠缺,也缺少这方面的意识。

学生从学过的绿豆苗入手,让学生兴趣被激发,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绿豆苗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思考除了食物关系外,还相互依存。

学生从生物生长对环境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有依据的分析与研讨交流。

比如,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等。

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食物、栖息地等。

动植物的生长会改变非生物环境的因素。

从而引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即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将这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学生从生物生长对环境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有依据的分析与研讨交流。

比如,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等。

植物,为动物提供氧气、食物、栖息地等。

动植物的生长会改变非生物环境的因素。

从而引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即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将这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知道合格的生态瓶里面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能达到平衡和谐,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做一个生态瓶》课后教学反思(6篇)

《做一个生态瓶》课后教学反思(6篇)

《做一个生态瓶》课后教学反思(6篇)《做一个生态瓶》课后教学反思1c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五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同学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头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同学讨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一〕预备资料很感爱好《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同学最感爱好的一课。

我支配了同学去找一个可乐瓶、一些水草、一些卵石、再去捉一些鲫鱼、金鱼或蝌蚪、龙虾、螺蛳等。

我为四大组的同学供应了6个网兜。

对同学强调了一些平安问题。

要到农田旁边的沟渠中去捉一些水生小动物。

上午支配以后,中饭吃完,我就带着同学去抓水生小动物了。

共捉了有20多条的小鲫鱼,有56只小龙虾,还有大量的水草。

也有一局部同学是买来了金鱼、卵石等。

这样的区分是这些同学失去了一次认真观看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状况的机会。

同学的平安问题使我很担忧。

由于支配这个任务带来任何一点过失都会给学校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盼望科学课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

〕不然老师不敢支配这些是必需的却又有肯定平安隐患的活动。

对上好科学课有很大的阻力。

〔二〕生态瓶生物很和谐把抓来的鲫鱼放几条进去,又放了几个螺蛳和小龙虾。

这样一个生态瓶基本完成了。

生态瓶做好以后,上课有了参考物,小鲫鱼游得很欢畅,螺蛳也爬得很闲适,那小龙虾更不用说了。

这些小生命不知能够存活多久我可心里没有太多的底。

开头我担忧同学找不到水生动植物,这个担忧是多余的。

同学不只找来了鲫鱼、龙虾,还找来了乌龟。

有的组找来了许多的蝌蚪。

经过同学制作以后,发觉有的组还很有阅历。

不但在下面铺了沙子、泥土,还把水草固定在下面。

这样,水草就可以成活了。

水中的微生物也不用愁,由于有许多同学从小河小沟中找来了大量的水草,够小鱼们吃的了。

〔三〕课后的深化与拓展建筑生态瓶就是要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虽然与真正的生态瓶还有肯定的距离,但是这样做已经让同学感受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关系。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课堂实录】苔藓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苔藓植物》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A1、了解苔藓植物的生物学有关知识及地位。

2、掌握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 1、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交流能力重难点:A2B3六年级生物苔藓植物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感性认识较强,理性分析的能力较低,但好奇心强,探索兴趣很高。

所以可以适量运用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吸引学生,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形成理性知识。

并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

只要科学设计,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将很活跃,学生能集中精神,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六年级学生接触生物不久,自主实验的能力有限,所以不能过于追求实验的精准,而要注重实验方案的大胆设计和创意。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探索研究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对显微镜的使用已经学习,标本的制作方法已经掌握。

为本课苔藓植物的标本制作观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植物分类上,刚刚接触。

对藻类的特点进行了学习,根茎叶知识初步了解,但对根的作用,输导组织,叶脉等从未接触,这是本节最大的难点,不讲不行,讲又涉及后面知识。

所以其范围、深浅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的方案是注其果,索其因,淡其名。

既注重根茎叶吸水的现象,推究根茎叶之间的关系。

推论出中间缺少联系通道的结果。

而对输导组织这一名词,不要过于强求。

苔藓植物效果分析本节课分析后,对设计的目的与最后的效果分析如下:一、导入:由盆景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

开头有点过于急促语言还要在探究一下。

如果由实物出现,学生的兴趣可能更大,但如何消失是个问题,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分心。

视频的清晰度还有改进的空间。

二、品种展示:实际我分为两部分。

图片是一部分,奖励学生自己挑选是第二部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但第二部分出现的预先预告;作为礼物奖励学生”的出现时机不够自然还有待改进。

三、探究环境:此环节同时也是对内部结构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景观——苔藓生态瓶的制作》(六年级)执教人:单位:时间:《微景观——苔藓生态瓶的制作》一、主题分析:苔藓微景观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型桌面盆景,将苔藓、植物、砂石、玩偶巧妙融合在玻璃瓶中,构成了如童话世界般生动有趣的场景,深受人们喜爱。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苔藓微景观,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布景,在创作中培养动手能力。

把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微景观中,使本节课的作品成为一件饱含创意和情谊的礼物,让“馈赠比得到更能让人感到幸福”这种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跟小学时相比,有了更强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更乐于发挥创意,去制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但他们仍保留着小时候的童真童趣,喜欢看动画片并对动画片中演绎的各种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节课让学生把在动画片中感受到的情感作为微景观的创作主题,在体验创造乐趣的同时,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情感意义。

三、主题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制作生态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②掌握生态瓶制作的基本步骤;③学会生态瓶的日常养护。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分组协作:小组内分工合作,小组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②任务驱动:给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制作微景观,不但学会欣赏美,更能学会创造美;②通过后期的养护环节,体验植被种植的不易,养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③通过观看破坏环境的图片与片头的美好景观形成对比,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认识和了解制作苔藓微景观所需要的材料;②展示环节,学生对作品中主题故事的解读。

2、难点:生态瓶中植物的种植及微景观的布景设计。

四、教法、学法1、教法:①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②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③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探究活动。

2、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教具准备1、教学环境:录播教室。

2、教具准备:制作微景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好的范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分钟)[教师活动]导语: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古今中外的景观设计师的作品吧。

图片播放:威海悦海公园园林景观,薰衣草田,凡尔赛宫,郁金香田等图片。

提问:看完之后交流下你的感受吧。

导语:既然大家都很喜欢图中的景观,那么大家想不想尝试搭建一个微景观呢?课件展示课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明确本节课的情感主线:把想要表达的感情放入微景观中,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微景观生态瓶。

<二>学习目标展示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三>探究过程1、材料准备(5分钟)课件展示:[教师活动]提问:思考本节课所用到的植物所需的生存条件有哪些?观看课件中植物的介绍,总结微景观生态瓶中所用植物生存条件的共同点有哪些?讲解:苔藓:被称为“大自然的拓荒者”,分布及其广泛,除了我们身边的墙角草丛,在高山雨林,甚至严寒的极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节课我们用到的苔藓叫“白发藓”,它比一般的苔藓生命力更强,更适合作为微景观中的材料;网纹草:绿色的网纹草叫“白天使”;红色的叫“彩霞”;水苔:不是一种水草,而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苔藓,把它风干后作为栽培的基质,可以起到吸水保水的作用;种植土、隔水砂石、装饰沙、景观瓶、小摆件。

所需要的工具有:不同形状的小铲子、筷子、小刷子、喷壶。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讲解,认识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检查是否齐全。

[设计意图]了解制作生态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重点讲解苔藓,整合生物课知识。

2、探究过程[教师活动]问题驱动:材料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大家思考一下,制作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先放土,再种植物,再装饰;)导语:大体步骤是这样,但是每一步都有独特的要求。

【探究一】基层处理(7分钟)[教师活动] 导语:结合生物的生存条件来思考,底层、中层、顶层的搭建分别放什么?并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探究底层、中层、顶层的搭建分别放什么?并说明原因。

并且分享交流。

[教师活动]总结梳理微景观中并不是简单的放入土,它的基层制作是分三层的。

第一层是隔水层:课件展示:讲解:隔水层的作用、要求。

演示操作:在玻璃瓶底部加入隔水砂石,用刷子铺平,厚度大约0.8cm。

②水苔层:课件展示:[教师活动]演示:将水苔均匀的铺在隔水层上面,喷水使水苔湿润,用手轻轻压实,压实后的厚度大约为0.5cm,不能太厚。

讲解:水苔层的作用:第一吸水保水,把隔水层的水吸收上来供给种植土来保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第二个作用就是防止种植土渗透到隔水层中,影响整体的美观。

③种植土层:课件展示:[教师活动]演示:加入种植土,用小刷子调整坡度,要求前低后高。

讲解:前景部分的种植土用于固定苔藓,无需太厚,1cm左右即可;背景部分的种植土大概是前景部分的三倍,大约3cm左右。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记住操作要点;注意组内分工与合作。

巡视指导,强调:基层处理非常重要,它是生态瓶中的植物存活的重要保障。

【探究二】微景观布景(18分钟)[教师活动]导语:完成基层制作后就是微景观的布景工作了。

课件播放:展示微景观作品图片,供学生参考布景方案。

讲解:布景原则:植物不要太多太满,不要超过瓶内面积的1/2;多给苔藓留出空间;苔藓要分块布置,留出空隙设计林间小路或溪流。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初步构思如何布景;[教师活动]导语:布景第一步种植网纹草,选择较为高大的网纹草作为背景植物,从高到低种植这样才有层次感。

①种植网纹草:课件展示:演示操作:用筷子夹住植物根部将植物插入种植土中,尽量贴近玻璃壁。

讲解强调:植物大概3-5棵,尽量不要超过瓶内空间的1/2。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操作,记住操作要点;[教师活动]导语:之后的步骤老师不再演示,我们看幻灯片来了解一下操作要点。

②铺设苔藓:课件展示:提示:将苔藓掰成需要的尺寸,根据布景设计放合适的位置;用手轻轻按压,让苔藓的假根部与种植土接触;③铺装饰沙:课件展示:提示:用小铲子将装饰沙填充苔藓之间的空隙,注意砂子的高度不要超过苔藓;④摆放小摆件:课件展示:导语: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小摆件来自以下几部动画片。

课件展示:主题故事图片(多啦A梦、机器人总动员、龙猫、超能陆战队)导语:你觉得哪一部动画片中的情感最让你感动,就可以以这部动画片为主题制作自己的微景观,因为我们这节课需要小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所以需要组内讨论一下,共同确定创作的主题。

现在开始动手操作吧。

播放音乐;多媒体循环播放微景观成品图片;观察学生的作品,巡视指导;鼓励小组间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组内分工合作;根据本组的创作主题,选取需要的植物,遵循老师讲述的操作要点,进行自由创作。

[设计意图]提供多个主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只演示操作难点,其他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共同讨论进行布景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探究三】浇水养护(1分钟)[教师活动]导语:布景完成后,我们的微景观就算制作完成了吗?大家有没有忘记什么事?(浇水)课件展示:讲解:第一次浇水要将土壤均匀的浇透,浇水时可以顺便冲刷景观瓶内壁和植物叶片。

判定标准是:隔水层有0.3-0.5cm的积水。

[学生活动]轮流使用水壶工具,按要求进行首次浇水养护;<四>作品点评及展示(6分钟)[教师活动]导语:浇完水后我们生态瓶的制作就全部完成了,现在我们每个组推选一件作品,来展示一下,如果你觉得两个作品都很好,很难取舍,那就看一下哪个更符合这四个评价标准。

课件展示评价标准:[学生活动]小组推选一个优秀作品,放在展示台上,由小组代表简述创作思想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设计意图]解读创作主题,让学生把在动画片中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赋予到作品更深层次的情感意义;<五>讲解日常养护(1分钟)[教师活动]导语:大家的作品既有独具匠心的创意,又能感受到主题故事中情感,如何让这个小世界能更长久的陪伴我们呢?一起看一下怎样对生态瓶进行日常养护。

课件展示:讲解: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过量浇水会使苔藓根部腐烂而死掉,应经常检查,避免积水,一早一晚喷洒一下就可以了。

<六>情感提升[教师活动]我们今天制作了一个小小的微景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现状吧。

1.土地沙漠化,植被无法生存2.乱砍乱伐,森林面积减少3.过量排放工业废气以及未经处理过的工业废水4.洪涝灾害,植被灭亡5.白色污染,植被数量锐减[学生活动]看完这些图片分享自己的感受爱护植被,从我做起。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环境卫生请大家在离开座位之前将桌面和地面整理干净,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

[设计意图]:培养讲卫生和做事有始有终良好习惯。

《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_综合实践_初中_》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跟小学时相比,有了更强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更乐于发挥创意,去制作更具个性的作品。

但他们仍保留着小时候的童真童趣,喜欢看动画片并对动画片中演绎的各种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节课让学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作为微景观的创作主题,在体验创造乐趣的同时,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情感意义。

《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教学反思作为塔山中学综合实践课程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课程,《微景观——苔藓植物生态瓶的制作》所要承载的内容太多,也是在长期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与校本课程,少年宫活动,动手操作类的整合与大胆尝试。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学会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动手制作生态瓶。

情感目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通过驱动性问题:怎样搭建一个生态瓶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物课上所学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六个条件,怎样给苔藓植物提供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学生通过虚拟构建生态瓶基层的过程,说出搭建原因并且与不同意见的同学想法碰撞交流,最后通过学生的辩论得到基层搭建的正确顺序,就是为了植物根部提供充足的水分与一定的空气。

通过摆放植物与小摆件,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构思生态瓶的制作过程,从而体验到城市园林造景师的工作流程,引发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

最后的情感提升环节,通过学生搭建生态瓶并且要守护生态瓶中小生命长久存活出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提升学生爱护植被的意识。

在生活中不仅自己爱护绿色植物,也要制止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

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前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共同分享植物及用具,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互相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