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材中,以卫星运行时间为载体,引出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对小数的认识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数除法的学习。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3.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清楚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4.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编排中,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间换算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提高学生对时间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换算、时间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较为复杂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卫星运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的《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有关卫星运行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展示一些关于卫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

2. 新知讲解:然后,我会详细解释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

3. 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会给学生一些关于卫星运行的问题,让他们尝试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 小组讨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解题策略。

5. 总结反馈: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则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以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的说课稿和数学教案设计,谢谢大家的聆听!。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的说课人。

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卫星运行时间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 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和参与学习活动。

2. 知识链接本节课是整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三年级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 学习困难本节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1.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激励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展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卫星运行时间。

2.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卫星运行时间》。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对航天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首先,我们将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卫星运行时间是指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也称为轨道周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将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时间是24小时,而低地球轨道卫星的运行时间则较短,仅为几分钟。

2.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

卫星在绕地球运动时,其轨道是椭圆形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规律,我们将通过动画演示椭圆轨道的运动过程,并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变化规律。

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椭圆的参数方程来计算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得出卫星运行时间。

我们将详细讲解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卫星运行时间的公式。

4.练习与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优化卫星轨道以提高通信质量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实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通过动画演示椭圆轨道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通过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变化规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4.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卫星运行时间的公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5.通过设计练习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例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即通过找出单位“1”,用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探究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法、讲解法等。

2.教学手段:我将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卫星运行动画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时间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时间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然后,我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主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3.讲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会进行讲解,明确“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巩固。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WTT为大家整理的《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

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

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概念,以及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圆周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对周长和面积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周率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概念,以及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概念,以及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圆周率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概念。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圆周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周率的概念和运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一、引入卫星是指被地球的引力吸引并处于轨道运行的天体,它的运行时间是指卫星从一个特定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涉及到很多天文学知识和计算方法,本文将从计算卫星运行周期开始,逐步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概念与计算方法。

二、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卫星的运行周期是指卫星完成一次周回运动所需的时间。

卫星的运行周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T = 2π * √(a^3 / G * M)其中,T表示卫星的运行周期,π是圆周率,a是卫星轨道的半长轴,G是引力常数,M是地球的质量。

三、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是指卫星从一个特定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

与运行周期相比,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稍微复杂一些。

1. 平均角速度计算卫星的平均角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ω = 2π / T其中,ω表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T表示卫星的运行周期。

2. 角位置的计算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之前,需要先计算卫星在给定时间内的角位置。

θ = θ0 + ω * t其中,θ表示角位置,θ0表示初始角位置,ω表示角速度,t表示给定的时间。

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卫星从一个特定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t = (2π - θ0) / ω其中,t表示卫星运行时间,θ0表示初始角位置,ω表示角速度。

四、案例分析假设某颗卫星的运行周期为90分钟,初始角位置为0,现在需要计算卫星从初始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

首先,根据卫星的运行周期,可以计算出卫星的平均角速度:T = 90 * 60 = 5400秒ω = 2π / 5400 ≈ 0.00116弧度/秒然后,可以使用角速度公式计算卫星在给定时间内的角位置。

假设给定时间t为30分钟(1800秒),即半个运行周期:θ = 0 + 0.00116 * 1800 ≈ 2.088弧度最后,可以使用卫星运行时间公式计算卫星从初始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t = (2π - 0) / 0.00116 ≈ 5410秒因此,卫星从初始点返回到同一点所需的时间为5410秒。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这个概念,掌握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卫星运行的时间这个问题,引出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单位,对数学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计算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计算时间。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卫星运行的实际问题,引出时间这个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探索未知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地球自转时间、卫星轨道周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卫星运行轨道图,并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兴趣。

2. 新知讲解(15分钟)a. 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定义,与地球自转时间的关系。

b. 通过实际案例解释卫星轨道周期与卫星运行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的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的联系。

3.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30分钟)a. 向学生提供一个卫星轨道的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的数据,并指导学生按照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不同卫星运行时间的例子。

4. 拓展应用(20分钟)a.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卫星轨道数据,并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b. 提醒学生注意合理估计数据的重要性,并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估计的数据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5. 总结和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互相总结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训练与作业布置在课堂上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订正,检验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解决方法3: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 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这一难点。 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 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 奇心和探索愿望,有一定的视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 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合。 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
并指点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 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2.能够运用时间单位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来理解时间单位的使用;2.能够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工具:计时器、课件、白板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课件展示卫星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卫星是做什么用的?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运行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对卫星的初步认识,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授2.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卫星的运行轨迹、周期等相关信息,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卫星运行了多久才能完成一次任务呢?卫星的运行时间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并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星运行时间。

2.2 时间单位的使用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时间单位的大小关系,并且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时间单位进行具体计算。

3. 课堂练习通过多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4. 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通过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教学注意事项1.讲解时应注意语言生动、形象。

2.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思考性习题和实际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通过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单位的使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准确的表述。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时间知识,如认识小时、分钟、秒等。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准确的表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精选9篇)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精选9篇)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精选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篇1一、说课标:《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二、说教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估算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2.掌握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3.学习如何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2.教学难点: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学内容1.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2.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3.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2.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卫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讲解卫星运行时间教师对卫星的运行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卫星绕着地球转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一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叫做卫星的周期。

我们可以根据卫星周期来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数据及图示,具体介绍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第三步:练习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给学生小组讨论一道关于卫星周期的练习题目,进一步深入学生对于卫星周期的认识,并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题目:一颗卫星的周期是1小时40分钟,那么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第四步:应用卫星运行时间将卫星运行时间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介绍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场景,比如:•卫星通讯: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可以预测通讯卫星在何时经过某个区域,从而为人们的通讯提供便利;•天气预报:利用气象卫星获取地球上的气象信息,再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进行数据解析,及时给出更精确的天气预报;•GPS导航:利用卫星的运行时间和信号强度,帮助人们在导航时确定位置和路径。

第五步:巩固新知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掌握的知识。

练习题:1.一颗卫星的周期是1小时20分钟,那么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2.如果一颗GPS卫星距地球7000公里,绕地球转一圈需要1小时10分钟,那么该卫星的速度是多少?3.利用卫星运行时间,解释为什么在夜间,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都比太阳要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以及如何应用卫星运行时间。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日历和时间相关的知识,并初步了解了钟表和24小时式时间的概念。

本节课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和时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卫星运行所需要的时间单位;2.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3.理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计算卫星运行时间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时钟和24小时式时间概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2.理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理解卫星运行和时间的关系;2.运用时钟和24小时式时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师生相互问候;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了解时间的?”;3.引导学生思考、对话,设计引导问题。

学习(35分钟)1.讲解:通过PPT展示卫星运行图像,解释卫星运行的概念;2.实践:设计练习,计算卫星从地球运行到太阳之间所需的时间;3.讨论:根据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4.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设计小结问题。

课堂练习(15分钟)1.将一些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设计时间计算方法;2.学生自己在纸上完成时间计算,老师现场提问、指导。

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小组作业,要求每个小组自己去寻找一个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计算。

并在下节课上, 每组派代表说明计算思路以及答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如何利用时钟和24小时式时间概念来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人造卫星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我们又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呢?”以此引入新课。

2. 新知学习:(1)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引力和卫星运动的关系。

(2)介绍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解释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就是它的周期;其次,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卫星的周期。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如果一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那么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马家中心校赵荣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五、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30÷6 72÷8 11×8 360÷913×3 40×6 240÷4 35×22、估算28×3 11×71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

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1.出示卫星图。

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

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

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

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

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