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以下是本节课的亮点:
1.在准备过渡环节让学生动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既回忆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又为研究新知做好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从卫星的有关资料入手,把学生带进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注重估算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
老师让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了估算能力。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说的合理,也给以鼓励!。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10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王存龙执教枣庄市中区孟庄镇教研室张秀洪评析【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题目。
在解决实际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把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课后的试一试,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
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题目,从而拓展延伸提升。
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
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进步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首席点评:白霞霞《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页.本课是第三单元地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地乘法这一基础上地进一步拓展.马老师结合“卫星运行时间”地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地时间,并提出“绕圈需要多长时间”地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在精确计算前,马老师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地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地方法.重点是使学生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地算理.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地算理.适时地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地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究能力,通过二次尝试地纠错和课堂检测中地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地来说本节课地各个层次十分清晰.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提升.教师给予适时点拨.是一堂成功地示范课.b5E2R。
这节课上得好,具体地来说以下亮点:.在准备过渡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既回忆了以前学过地乘法知识,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从卫星地有关资料入手,把学生带进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地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估算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老师让同学交流自己地估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地估算意识,培养了估算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地计算方法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地算法,只要他们说地合理,也给以鼓励!.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本课教学中,马老师一直与人友善,与学生为友,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并且能分梯度设计习题,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地基础上获得了新地收获.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堂上,应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样更能调动所有同学地积极性.。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通用8篇)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位教育者,不可避免地需要撰写教学评估报告,在当今的新课程变革时期,客观、公正、科学地评判课堂教学,对于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如何撰写有效的教学评估报告呢?以下是我精选的一篇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评估报告供您参考,期待您的喜爱。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 1在经历了崔老师的四年级数学课《卫星的运行时间》的学习之后,我对数学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尤其是崔老师的课堂语言,既严谨又富有激励性,让我深深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首先,崔老师的课堂语言精准且极具感染力。
他对知识内容没有太多的描述,而是尽可能的避免提及那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他的教学语言真诚亲和,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仿佛能够与他建立起一种深入的情感联系,让他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使得数学成为了高效、有序的大容量、快节奏的课程。
其次,崔老师的教学注重了估算能力的培养。
他在给出问题时,利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能估计出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再次,崔老师的教学重视算理的阐述。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算理,才能理解和运用算法。
因此,在讲解算理时,他会详细解释各种算法的应用和原理,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有效的计算思维方式。
最后,崔老师的课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无论是新知识的探究环节,还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巩固应用环节,他都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从而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崔老师的这门课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会继续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育环境。
我会尽力缩小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不断追求卓越。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 2听取了崔老师的《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后,我的感受是深远而复杂的。
本节课中,崔老师以\"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为引子,引出了一组有关人造卫星运行数据。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卫星运行时间》。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1.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对航天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首先,我们将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卫星运行时间是指卫星绕地球一圈所需的时间,也称为轨道周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将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时间是24小时,而低地球轨道卫星的运行时间则较短,仅为几分钟。
2.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
卫星在绕地球运动时,其轨道是椭圆形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规律,我们将通过动画演示椭圆轨道的运动过程,并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变化规律。
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椭圆的参数方程来计算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得出卫星运行时间。
我们将详细讲解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卫星运行时间的公式。
4.练习与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优化卫星轨道以提高通信质量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实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通过动画演示椭圆轨道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通过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和速度变化规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椭圆轨道运动的基本规律;4.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推导出卫星运行时间的公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5.通过设计练习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稿
一、我的学习收获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包括公转和自转的概念、卫星周期、轨道半径和轨道倾角等重要概念。
通过老师的清晰讲解和课后练习,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行的现实案例,这使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轨道的特点。
此外,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我也学会了与同学共同学习和合作的技巧,这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反思
本节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活
动形式,如讲解、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在听课、探究、实践中全面提升了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我认为课程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 内容过于抽象
在课堂上,老师对公转和自转的定义和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来加深理解。
2.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本节课程时间安排比较紧凑,由于涉及到很多细节和概念,需要不断深入讲解
和实践。
因此,我认为适当延长课堂时间或增加课程次数,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在部分小组合作活动中,由于人数较多或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小组活动
效果不太好。
因此,老师可以采用分组和差异化教学等措施,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合作效率。
三、
在本次课程中,我对卫星运行时间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并学习了一些
协作技巧和自我学习方法。
然而,在今后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题策略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从原有算法多样中的算理对竖式计算进行研究形成性练习————关注了全体学生诊断题————把学习练习中的疑问再次让学生自己会诊,提高运算能力。
综合实践————在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提高认识,掌握运算技巧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那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师:那你知道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吗?生:我用114*5求出绕地球5圈需要57分。
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绕地球7圈需要多少时间?我用114*7知道线地球7圈需要198分。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帮我。
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呢?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问题不仅应该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以动力,还应该留有一定的窨。
让学生从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围绕数量关系提出数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的放矢,直接节课的核心五一节。
引出本节课要学习解决的新问题,为下下一步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生:我知道用114×21。
师:谁能说一说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呢?生:我觉得大约要用300分。
我把114看做150,21看作20,用150*20所以大约要用3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00分,我把114看做100,21看做20,用100*20,所以大约要用2000分。
生:我觉得大约要用2200分,我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用110*20,所以大约要用2200分。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优秀评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优秀评课稿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卫星运行时间这个话题,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其实不然,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首先,卫星就像是太空中的小勇士,它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转啊转,不停地把地球上的信息传来传去,真的是辛苦了。
今天的评课,就是要给这些小勇士们点赞,让大家都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
2. 卫星的运行原理2.1 卫星是如何工作的?说到卫星的运行时间,咱们得先了解它们是怎么运作的。
卫星在太空中就像一个个小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围绕着地球转,哇,想想都挺美的。
它们是依靠地球的引力来保持在轨道上的,真的是个精妙的设计呢!而且,卫星的运行轨道也是有讲究的,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快,有的慢,就像我们上班时选择的交通工具一样,不同的方式带来不同的效果。
2.2 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那么,卫星的运行时间会受到什么影响呢?这就涉及到一些小细节了,比如卫星的高度、速度,还有地球的引力等等。
这些因素就像是调料,少了会寡淡,多了会过咸,得有个合适的搭配才能让卫星“飞”得顺畅。
比如,离地球近的卫星,转一圈需要的时间就比较短,而离得远的就需要久一点。
你想啊,就像在跑步,跑得越远,时间自然就长了。
3. 卫星的应用价值3.1 通信卫星说到卫星的价值,大家一定想到的就是通信卫星了吧!现在咱们用的手机、上网,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它们的支持。
想象一下,没有卫星,咱们就像是回到了没有电话的年代,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你发个信息,转眼就能到达对方的手机,这背后可是有多少卫星在默默地工作啊!简直是太神奇了!3.2 气象卫星还有气象卫星,它们就像天气预报员,帮我们预测天气。
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卫星,咱们出门都得靠“猜”天气,真的是太麻烦了。
谁还想在雨天里傻傻地走出去呢?气象卫星告诉我们该带伞还是晒太阳,简直就是生活的小助手。
4. 结论总之,卫星运行时间虽然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其实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充满了趣味。
它们的每一次转动,都是在为我们提供服务,传递信息,监测天气,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啊。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意义四、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历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语
卫星运行时间评课语
以下是一段关于“卫星运行时间”课程的评课语,供您参考:
本次“卫星运行时间”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时间测量技术,内容丰富、讲解生动,使学生对卫星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授课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次课程质量高、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授课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专业水平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议授课老师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教学风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希望其他教师能够借鉴本次课程的成功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物理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介绍卫星的定义、分类和运行特点。
3.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讲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轨迹。
4.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化复杂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量和难度,避免过多过难的题目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卫星运行的视频资料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影响的图片3. 物理公式和相关图表4.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5. 投影仪或白板七、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理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卫星运行的规律。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卫星运行的章节,介绍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提供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实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学手段: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练习题:提供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和解答。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卫星运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5.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卫星运行相关的天文知识,如地球轨道、卫星轨道等。
介绍卫星运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
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卫星的运行时间评课稿1聆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课——《卫星的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感触颇深,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一、课堂语言精准且具激励性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
崔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没用的话不说,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无关的话不说,做到了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同时教学语言具有亲切感、有激励性,能“抓住”学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是数学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最好诠释。
二、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
崔老师在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精心设计了估算的环节,问道:“你能先估计一下卫星的运行时间吗?”在估算交流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是枯燥、刻板的,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活跃。
灵活地运用估算,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算理的表述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
课堂上崔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表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没有算理的理解,就没有算法的真正掌握。
四、为学生提供充足时空崔老师的课不管是新知探究环节还是巩固应用环节。
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
老师只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难点处引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研讨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采众长,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卫星运行时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3.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我国主流的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航天事业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为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
卫星运行时间 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
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创设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小组内比较各种算法的差异,相互验证,帮助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笔算的步骤,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学习本课三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发现一般性的计算方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依据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情感目标: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本着在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难点:能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为了完成目标,我不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在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上我也下了一定的功夫五、说教学方法教法: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自主总结的方法。
学法:在学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下面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吗? (课件出示)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 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多 学生2:比2500少
8、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
解决方法3: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 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这一难点。 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 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呈现字幕“我国发射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 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 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 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定)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灵武市第四小学戈荣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两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创设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让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按照自主探究—交流—归纳这样的思路,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观察、比较、演示等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争当航天小勇士、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航天小博士”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
四、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我首先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从发现的信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
首席点评:白霞霞
《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马老师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在精确计算前,马老师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
重点是使学生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究能力,通过二次尝试的纠错和课堂检测中的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各个层次十分清晰。
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提升。
教师给予适时点拨。
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这节课上得好,具体的来说以下亮点:
1.在准备过渡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既回忆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从卫星的有关资料入手,把学生带进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注重估算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
老师让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了估算能力。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
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说的合理,也给以鼓励!
4.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本课教学中,马老师一直与人友善,与学生为友,宽容、善待每一名学生,并且能分梯度设计习题,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收获。
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堂上,应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样更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