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诊断规范中的问题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一直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报告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的情况在病理报告中“一目了然”。
但是,当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常常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哪些指标,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本文将通过介绍病理报告的组成部分和各项指标的含义,告诉大家如何抓住重点,快速看懂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通常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石蜡病理和免疫组化。
石蜡病理主要描述病变的病理诊断,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内容,了解疾病的肿瘤分期和进展程度。
免疫组化主要描述病变的分子病理,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各种指标, 从而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指导后续治疗。
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需要分别从以上两个部分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二、石蜡病理报告该看什么?1.看病理类型拿到病理报告后,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会告诉我们,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
相对于浸润性癌,原位癌的预后较好,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化疗。
如果是浸润癌,又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即除浸润性导管癌以外的其他类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黏液性癌,小管癌,筛状癌,髓样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微乳头状癌等等。
乳腺癌患者中其实80%都属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即浸润性导管癌。
通过病理类型,患者可以了解到自己是何种类型的乳腺癌。
2.看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在病理报告中的描述比较直观,通常会以肿瘤大小3.5cm * 2cm * 1.3cm或切面大小2.7cm * 1.5cm或肿瘤最大径2.5cm等方式进行描述。
我们一般需要关注肿瘤的最大径长度。
肿瘤最大径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3.看组织学分级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分为I级、II级、III级,分别代表高分化、中分化、高分化。
乳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的基本问题
乳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的基本问题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重大。
目前,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流程和标准,但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需要仔细考虑和解决。
一、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乳腺癌早期筛查是指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便发现乳腺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式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和乳腺超声检查,也可以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和乳腺穿刺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然而,乳腺癌早期筛查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该筛查方法可能会导致误诊和过度诊疗,使得针对健康人群的筛查反而增加了病人的不必要治疗;另一方面,该筛查方法对于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或乳腺结节的女性,可能有重要的帮助,可以提前发现患者。
二、乳腺癌的分类和分期乳腺癌的分类和分期是基本的临床问题。
乳腺癌按照组织类型可以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黏液性癌、内分泌癌等多个亚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亚型。
乳腺癌的分期则是指根据肿瘤和淋巴结的大小、数量、位置、转移情况以及扩散范围等因素,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有美国癌症学会分期系统(TNM系统)和布鲁克林分期系统。
三、手术治疗的选择和副作用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在手术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淋巴结情况,如需行淋巴结清扫术。
此外,手术后还需要考虑是否接受放疗和荷尔蒙治疗等辅助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术后疼痛、出血、感染、手术切口不适和术后淋巴水肿等问题。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给予充分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辅助治疗是指除手术外的其他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荷尔蒙治疗等。
放疗的作用是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降低患者对乳房保留的手术的复发率;化疗和荷尔蒙治疗则是通过化学药物和激素药物的力量杀死肿瘤细胞和阻断激素的作用来抑制癌症的生长和转移。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与组织学特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可罹患于男性。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是确定肿瘤性质与分期的重要步骤,而组织学特征是评估乳腺癌形态学特点的关键指标之一。
1. 乳腺癌病理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学检测。
病理切片的制备是通过组织学标本切割、染色等步骤得到的。
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染色等。
2. 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特殊类型等。
此外,乳腺癌还可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型(HER2)等标志物。
3. 乳腺癌病理诊断的意义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于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例如,ER和PR阳性乳腺癌常对激素治疗敏感,HER2阳性乳腺癌可接受靶向治疗。
4. 乳腺癌病理学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乳腺癌病理学的诊断与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乳腺癌相关标志物更加精准和快速。
此外,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也为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5. 乳腺癌组织学特征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了解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乳腺癌细胞的特征选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特征是对肿瘤进行分类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测和观察病理切片,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以及分子亚型,从而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病理学领域的研究也在取得新的进展,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观察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观察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
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乳腺癌)7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实施术中冰冻诊断,与石蜡切片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
结果:在70例检查患者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检测出24枚检测肿瘤组织小于3cm,46枚检测肿瘤组织在3cm以上,与组织学对比灵敏度62.50%(20/32)、特异度89.47%(34/38)、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7.50%(54/70)。
结论:快速冰冻切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在诊断检查过程中规范操作,提升准断准确性。
【关键词】乳腺癌;冰冻病理诊断;组织学;石蜡切片检查乳腺癌属于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女性癌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
现阶段,利用术中冰冻切片技术对肿瘤的病理组织进行分级、大小、类型进行诊断,能够通过诊断结果对于患者是否需要保乳以及病理分析进行判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常见的检查方法为活检,能够实现信息判断,但会出现假阳现象,影响提升的疾病治疗方案的执行。
本次将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乳腺癌)7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进行治疗的患者(乳腺癌)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与医护人员沟通顺畅,无语言功能障碍;入组患者、患者家属均对本调查持有态度为同意,共同商议决定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知情书。
排除标准:患者精神障碍严重,无法参与此次研究,本次研究伦理委员会已经认定;患者平均年龄数据(54.8±2.4)岁。
1.2方法对患者实施术后病理检查,在术前患者均未化疗及放疗,利用乳腺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均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医生根据术中冰冻组织对于手术的切除范围及手术方法进行确定。
临床医师关注的乳腺病理问题
前哨淋巴结检测的病理问题
前哨淋巴结
即引流某一原发肿瘤的第一站淋巴结 (包括腋窝淋巴结、内侧象限内乳淋 巴结)
淋巴引流量最多,最常网罗转移的肿 瘤细胞
淋巴结转移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前哨 淋巴结情况可反映腋窝淋巴结状态 (少数跳跃式转移)
确定切除肿瘤的边缘是否残存肿瘤 组织
确定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 确认切除组织类别,如横纹肌、血
管组织等
不宜应用范围
过小标本(捡材长径≦0.2cm) 富于脂肪、含有骨或钙化组织的标本 淋巴增殖性疾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 需要依据核分裂象判断良恶性的肿瘤 生物学行为判断良恶性的肿瘤
完整的病理诊断报告
例如:(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 型(3cm×2cm×1.5cm) ,II级,导管原位 癌成分占15%;癌组织浸润乳头,脉管内可 见癌栓,切缘未见癌组织;周围乳腺组织 有纤维腺病改变;腋下淋巴结转移(4/18), 最大的转移性病变>0.2cm、<2cm,其中1个 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被膜,至被膜外脂 肪组织中;病理学分期(pT2N2M0)。
病理学检查的方式方法
活组织检查(活检)
切除活检,肿物完全切除(最常用) 切取活检,切取肿物一部分(比较少用) 术中冷冻快速病理会诊(很常用) 影像引导探检活检(适用于小癌标本) 细/粗针穿刺活检(增加趋势)
医源性病变:肿瘤播散?损伤修复反应性改 变,瘤细胞移位
细胞学检查
细针吸取 乳头溢液涂片 印片、抹片 乳导管镜涂片
通常出现在标本小的少见疑难病例 只能做出定性诊断,进一步分清类型困难 临床可据此进行必要的治疗处理 病理医生只对定性负责
乳腺癌的疾病医疗与规范管理知识分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早期癌问题1
早期乳腺癌预后正确者为:
1. 年轻者预后差
2. 肿瘤大者预后差
3. 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4. 小管癌、粘液癌、典型髓样癌预后好
5. 病理学分级高者预后好
6. p53+者预后差
7. 不进行内分泌治疗时ER+者预后不如ER-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原位癌问题2
小叶原位癌的常规局部治疗方法正确者为 :
1. 改良根术
2. 根治术
3. 乳腺单纯切除
4. 乳腺单纯切除+腋清扫
5. 双侧乳腺切除
6. 双侧乳腺切除+腋清扫
7. 肿物切除±放疗
8. 肿物切除+腋清扫±放疗
9. 活检证实诊断后一般可不必进一步手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非浸润性乳腺癌
局部治疗常见“缺憾”
• 小叶原位癌 ——患侧全乳切除; ——患侧改良根治术; ——加用放疗。
• 导管原位癌 ——患侧保留乳房治疗切缘不净; ——保留乳房不进行放疗(非低危者); ——患侧全乳切除加放疗; ——患侧改良根治术; ——患侧改良根治术加放疗。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浸润性乳腺癌
预后因素概念
• 不同病人存在亚临床转移灶及发生临床转 移及死亡的危险不同。
• 此危险大小决定治疗指征、尤其化疗、放 疗指征
• 预后因素:早期乳腺癌只进行局部治疗后 能预见复发转移危险的因素
• 早期乳腺癌要根据预后因素确定化疗、放 疗、甚至内分泌治疗指征
乳腺癌问题 五组
五组董元球刘亚南张阳乳腺癌判定问题摘要本文是关于乳腺癌的判定问题。
通过对题目所给数据的收集整理,我们建立了fisher模型对问题分别进行求解。
对于问题一:首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通过fisher模型,初步建立函数,得到的线性函数。
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误判组的特殊性,于是决定加大正确组数的权重对函数进行修正,得到准确性提高后的修正表达式。
考虑到题目所给数据的局限性,决定扩大样本的数据量,通过仿真近四万组数据,使判别表达式更具代表性,而且准确率也进一步的提高。
三次修正表达式分别见式(4.1)(4.2)(4.3),准确率分别为:93.75%,96.25%,98.7%。
对于问题二:我们将所需判断数据代入问题一中最后表达式,知恶性肿瘤的患者有9组,良性肿瘤患者有11组。
详细情况见(表5.2)对于问题三:我们通过逐步回归的思想对九个指标一一进行剔除,每次剔除一个指标都用带有权重的数据来确立精简函数表达式。
然后进行显著性检验,当剔除到函数出现明显的误判时剔除终止。
经过五轮的逐步剔除,我们得到了减少检测指标后的函数表达式,此时我们需要检测的指标分别为指标一乳腺肿瘤肿块的厚度、指标五单层上皮细胞的大小、指标六裸核、指标八正常的核仁。
表达式为见式(5.1),其达到的准确率为96.25%。
关键词:Fisher权重计算机仿真代表性逐步回归1.问题重述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下面是某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的一组数据(见附录数据表),其中前面9个指标分别表示乳腺肿瘤肿块的厚度、细胞大小的均匀性、细胞形状的均匀性、边缘的粘连、单层上皮细胞的大小、裸核、温和的染色质、正常的核仁、有丝分裂,尾数0表示确诊为“良性”,1表示确诊为“恶性”,数据已经归一化为0到10之间的自然数。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一、根据以上数据,请提出一种或多种判别乳腺肿瘤属于“良性”还是“恶性”的方法,并检验你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48例乳腺癌患者都是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该病治疗,对手术中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乳腺癌中有冰冻切片可确定有45例未确诊的患者,假阴性误诊2例,延迟诊断1例。
其中诊断结果检查的时间有不同的差异其中石蜡切片为3-4天冰冻切片的时间为20min,通过对比可以显示冰冻切片诊断时间短于石蜡切片。
结论:在保证切片质量的前提下,冰冻切片能够缩短时间,判定肿瘤的特性,减少在诊断中的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冰冻切片;乳腺癌研究发现在全国的肿瘤中乳腺癌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当今乳腺癌已经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1-2]。
在90年代年代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率相比较之前有明显的降低。
追究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普遍开展,是的在早期发现患者人数增加,同时在早期开展综合性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3-4]。
目前乳腺癌临床治疗预后较差,复发率高,一旦复发具有高死亡率。
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早期干预对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冰冻切片的方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进行本次回顾性研究的一共有48例乳腺癌患者,他们是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医生诊断以及病理检查进行疾病诊断,我们将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分别进行石蜡和冰冻两种病理切片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病理分析比较,4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为分别为35-65岁,平均年龄则为(39.0±4.0)岁;患病时间为3月-2年间,平均为(12.0±1.0)月。
排除标准:(1)对本次探讨所采用的诊断分析方法不能够接受的患者。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
HER2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比正常者缩短一半以上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HER2 阳性
8-10个月
HER2 阴性
17-22个月
Slamon DJ et al. Science 1987;235:177–82
(一)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短相关,肿瘤预后 差.在多变量分析结果中,HER2是肿瘤复发 和总生存期长短的独立预后因素
positive, % 22 24 26 30
(三)、乳腺癌中HER-2扩 增/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1987年Slamon等首次报道乳腺癌原癌基因HER-2
的扩增,导致肿瘤易复发,与患者总生存期短密切 相关.
Slamon DJ, et al. Science. 1987,235(4785):177-82.
抗体/试剂盒 CB11 4D5 TAB 250 A0485 HercepTestTM
类型
公司名
Novacastra (newcastle,
单抗
upon tyne, UK)
单抗
Genentech(San Francisco, CA)
单抗
Zymed ( San
Francisco, CA)
多抗
DAKO( San Francisco,
2005年St.Gallen指南乳腺癌危险度分级
中度危险
◆ LN(-)阴性且有下列至少一条 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 分级2-3级 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 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年龄≤35岁
◆ LN1-3个(+)且未见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高度危险
◆ LN1-3个(+)且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 LN4个及以上(+)
过度酶消化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与诊断乳腺癌是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中居高不下。
为了准确诊断乳腺癌,了解其病理学特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一、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包括肿瘤类型、分级、浸润性以及分子分型等方面。
1. 肿瘤类型乳腺癌根据细胞来源可以分为乳腺上皮性和非乳腺上皮性两种类型。
乳腺上皮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有小叶内皮癌、导管癌和乳汁导管内乳头状癌等。
非乳腺上皮性乳腺癌包括转移性腺癌和肉瘤。
2. 分级乳腺癌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进行分级,常用的分级系统有Elston-Ellis分级法和Nottingham系统。
这些分级标准从细胞核形态、核分裂象以及管腔结构方面对乳腺癌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分级结果可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3. 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性是指肿瘤细胞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的能力。
乳腺癌可分为局限性和浸润性两种,浸润性乳腺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内皮癌两种。
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4. 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是根据肿瘤细胞表达的分子标志物分类的。
常用的分子分型有激素受体阳性(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等。
不同的分子分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此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准确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二、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乳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检查、放射学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完成。
1. 临床检查乳腺癌的临床检查主要包括乳房触诊、淋巴结触诊以及病史采集等。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测到乳腺肿块的存在和性质,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以及其他相关病史。
2. 放射学影像学检查放射学影像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乳腺肿块的特征、大小和分布情况,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主要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得到乳腺癌组织标本,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1.术前病情和手术情况描述描述患者的术前病情,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同时,描述手术过程的详细信息,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等。
2.术后组织标本的处理和病理检查方法描述术后组织标本的处理过程,包括标本收集、固定、切片和染色等。
同时,介绍病理检查的方法,如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等。
3.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详细描述术后组织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核分裂象、血管浸润等。
同时,描述可见的病灶边缘、淋巴结转移等相关信息。
4.乳腺癌的分期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和TNM分期系统,对乳腺癌进行分期。
详细描述肿瘤的T、N和M分期,并说明对应的具体病理学特征。
5.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根据表达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表达和Ki67指数等指标,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分型。
6.预后因素的评估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等,可用于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风险。
7.附件附件中包含了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记录和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等。
这些附件可以作为补充信息,帮助解读病理报告。
8.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乳腺癌:一种女性乳房组织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
- 术前病情:指手术前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 术后组织标本: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样本。
- 免疫组化:一种病理学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 TNM分期系统:肿瘤(Tumor)、淋巴结(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的分期系统,用于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
- HER2表达: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细胞表面蛋白质,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分级、肿瘤扩散情况、激素受体状态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正文内容:一、肿瘤类型1.乳腺癌的类型:乳腺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内分泌分化型及其它特殊类型。
2.判断乳腺癌类型的方法:根据组织学形态学特征,如导管结构、细胞排列等特征,配合免疫组织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判断。
二、肿瘤分级1.乳腺癌的分级标准: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指数和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将乳腺癌分为I、II和III级。
2.分级的重要性:肿瘤分级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辅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扩散情况1.肿瘤扩散的评估:通过病理报告中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血管侵犯情况以及是否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等信息,来评估肿瘤的扩散程度。
2.相关指标的解读:需要关注淋巴结的数量、阳性率以及肿瘤与血管之间的界限情况,以确定肿瘤的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四、激素受体状态1.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可以预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2.HER2受体:HER2是一种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受体,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定HER2受体的表达状态。
3.确定激素受体状态的意义:激素受体状态有助于指导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选择。
五、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是通过标记抗体对肿瘤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判断其表达情况。
2.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Ki67指标、p53指标、CK5/6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提供肿瘤的增殖指数、细胞凋亡情况和分子亚型等信息。
3.解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具体指标的阳性率、强度以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来解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总结:乳腺癌病理报告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通过正确定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肿瘤类型、分级、扩散情况、激素受体状态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的分析探讨
4 O例 乳腺 癌 患 者 病 理 诊 断 的 分 析探 讨
肖政 权
( 湖 南省益 阳市 中心 医院 湖 南 益 阳
4 1 3 0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 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选取我院 2 0 1 0年 6月 一 2 0 1 2年 5月接 受治 疗 的 6 o例乳腺 癌切 除标本 进行 临床和 病 理分析 , 并用 免疫 组化 法研 究患者 肿瘤 组织 中 E R、 P R 、 C— e r b B- 2的表达 。结 果 本组 病人 患 病年 龄 主要集 中在 3 6~ 6 5岁 ; 癌 肿 直径大 于 5 c m、 浸 润性 导管癌 及浸 润性 小叶癌 的患者 腋 窝淋 巴结转 移率 高 , 预后 较 差 ; C— e r b B一 2 阳性 率在 有腋 窝淋 巴结 转移组 中显著 增高 , 在估 计乳腺 癌预 后上 有协 同作用 。结论 : 该 结果 对探讨 乳腺癌 的临床和 病理特 点及 判 断预 后有 应用
引言 : 乳腺 癌是指 乳腺 乳腺 上 皮 细胞 在 多 种 内 、 外 致 癌 因 素的 作用 下 , 细胞失 去正 常特性 二 异常 增 生 , 超 过 自我 修复 的限 度发 生 癌变 的疾病 。近 年来 相关研 究显 示 , 我 国乳 腺癌 发病率 正逐 步 上升 趋势 , 在我 国 , 乳 腺癌 已经成 为部 分沿海 城 市女性 恶性 肿瘤 的首 位 , 并 以每 年 3 %左 右 的速 度 在增 长 , 且 逐 步年 轻 化 , 严 重 影 响妇 女 的 身 心健康 。乳腺 癌 的早期诊 断 已成为 临床 的研究 重点 , 掌握 乳 腺癌 的临床诊 断特 点 , 快 速准确 做 出诊断 , 以便 采取 规范化 治疗 , 对 维护 乳腺 癌 患者 的健 康 至关重 要 。 临床资 料 选 取我 院 2 0 1 0 年 6月 ~2 0 1 2年 5月 接受 治 疗 的 6 o例 诊 断 为 乳 腺癌 的患 者 , 均 为已婚 妇女 。所有 患者 均经皮 穿刺 组织学 病 理诊 断为乳 腺癌 , 其 中 0期有 1 5例 , I 期有 3 2 例, Ⅱ期有 1 O例 , Ⅲ期有 3例 ; 病 理分 型有浸 润性导 管癌 1 5 例, 小 叶 原 位癌 3 0例 , 导 管 内 癌 1 5例 ; 年 龄在 3 4— 5 6 岁之间, 平 均年 龄 为 ( 4 2 . 6 ±2 . 8 ) 岁; 发 生 于 左乳 的有 3 8例 , 右乳 的有 2 2例 ; 所 有患 者排 除 了心血 管 疾病 、 慢 性 肺病 、 高血 压及糖 尿病 等 , 所 有 患 者 的一 般情 况 、 临 床 分期 、 病 理 分 型及发 病部 位等 无显著 差异 ( P >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报道分析
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报道分析【摘要】目的:探析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将术后乳腺病理作为诊断,术中冰冻的诊断符合率为76.47%(65/85)。
通过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得知,冰冻所得结果中的16.47%(14/85)肿瘤级别明显上升,肿瘤级别下降的仅有7.06%(6/85)。
同时,肿物体积大小>3cm的诊断符合率为95%(19/20),而肿物体积大小≤3cm的诊断符合率为(54/65)83.0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通过术中冰冻对肿物体积大小和乳腺癌组织级别进行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肿瘤分化与肿物组织学呈现出正比关系,即肿瘤分化越差,肿物组织学越大,且术后乳腺病理和术中冰冻诊断符合率越高。
【关键词】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影响因素乳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在我国妇女癌症中,乳腺癌居于首位,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
当前临床上在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术中冰冻切片是在手术中唯一能够诊断肿瘤体积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病例类型的一种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医师确定手术分期提供有效依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关系着手术方式的选择[1]。
但是,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容易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使诊断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治疗不足或者过度治疗,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乳腺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为(52.04±10.8)岁,其中50例为绝经后患者,5例合并乳腺癌家族史,12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其它肿瘤,6例合并糖尿病。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影响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条件以及临床因素,以促进冰冻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的85例(组织学肿瘤>3 cm者45例、组织学肿瘤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结果2.1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分析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对1级乳腺癌、2级乳腺癌、3级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55.56%、65.22%、85.00%。
其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为67.06%,Kappa=0.592,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具体情况见表1。
2.2影响乳腺癌手术冰冻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本研究中,诊断准确共57例,不准确共28例。
根据临床资料和经验,将年龄、钙化情况、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等纳入单因素分析指标,经单因素分析后得出,年龄、钙化情况、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与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有关,具体见表2。
2.3影响乳腺癌手术冰冻诊断准确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统计结果P<0.05的因素纳入多元回归分析中,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后确定,年龄、钙化情况、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是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具体见表3。
3讨论近年来,我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发病概率逐年升高,导致女性的平均健康水平严重下降[8]。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具有特别明显的病情表现,因此临床中所发现的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分型一般为中期或者是晚期,这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不利。
乳腺癌患者一般具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等表现[9-11],会给女性造成严重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水平严重下降,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必要[1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中治疗乳腺癌的手段逐渐增加,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直接切除肿瘤坏死的组织和细胞,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乳腺癌个体化诊治相关的病理问题
前者为 p 0 后者为 p 1 () N, N 。 3 宏转移 : 转移灶 的最 大径 肿瘤
乳腺癌 的病 理 分期 ( T M) p N 是个 体 化 治疗 和预 后评估 的重要依据 。病 理分期 中的两个 重要 因素是肿 瘤 的大小 和 淋 巴结 的转 移情 况。
1 1 肿 瘤大小 . 第 7版 A c J C乳 腺癌 分期 对肿 瘤大 小的
小。
文章编号 :0 1— 3 9 2 1 )2— 13— 4 10 79 (0 10 0 1 0
乳腺癌是 危 害女性 健康 最 常见 、 病 率最 高 的恶 性肿 发
瘤 。乳 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 每年上
升 0 2 ~8 , .% % 每年新增 病例约 10万 , 2 而乳 腺癌 的病死率
括临床体检 、 影像 学 评估 、 理 大体 测 量和 显微 镜 下测 量 。 病
需要强调 的是 。 乳腺癌分期 中涉及到 的肿瘤 大小是指浸 润癌 的大小 , 如果肿瘤组织 中有浸润 性癌 和原位 癌两 种成分 , 肿
激素受体 和 H R / e 的表达水平等 。这些病理指 标不 E 2nu
仅影响 了治疗 方案的选择 , 对预测乳腺 癌的生物学行为 也非 常重要 。病理学 在乳腺癌个 体化 治疗 中的作用 已不 仅仅 局 限于 明确诊 断 , 而且在治疗方案 的选择 和预后预测 中也扮 演
了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1 乳腺 癌的病理分期
临床 与 实验病理 学杂志
C i JCi EpP t l 0 1F b2 ( ) hn l x ah 2 1 e ;7 2 n o
・1 3・ 1
・
专 家论 坛 ・
乳 腺 癌 个 体 化 诊 治 相关 的病 理 问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理诊断报告规范(系列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理诊断报告规范(系列五)6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6.1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⑴乳腺浸润性癌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应尽可能包括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的所有内容,如浸润性癌的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并存的DCIS、有无脉管侵犯、切缘和淋巴结情况等。
若为治疗后乳腺癌标本,则应对原发灶和淋巴结的治疗后反应进行病理学评估。
⑵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R2(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测。
⑶应准确报告组织病理学类型,如黏液癌、小管癌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等。
⑷DCIS的病理学诊断应报告级别(低、中或高级别)、有无坏死(粉刺样坏死或点状坏死)、手术切缘情况及是否存在微浸润等。
⑸保乳标本的取材和报告参照浸润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临床指南部分。
⑹报告癌旁良性病变的名称或类型。
6.2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和规范6.2.1 一般项目⑴病理号(检索号)。
⑵患者姓名、出生年月(年龄)、性别、床位号及住院号。
⑶手术日期、病理学检查取材日期。
6.2.2 手术标本情况⑴左、右侧。
⑵标本类型:如保乳手术标本、乳腺肿块切除标本、全乳切除术标本(包括单纯切除标本及改良根治术标本)、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标本等。
对新辅助治疗后行乳腺手术的患者,为确保病理学检查取材准确,建议在新辅助化疗前,先对患者病灶进行定位,其病理学检查评估参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5版及更新版本。
对于不可触及的病灶,包括含有恶性特征钙化灶、结构扭曲等标本,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X线摄片。
⑶巨检:包括肿瘤大小或范围、质地、边界及颜色等。
6.3 组织病理学诊断内容6.3.1 原发灶6.3.1.1 组织学类型包括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癌周乳腺组织存在的其他病变。
6.3.1.2 组织学分级根据是否有腺管形成、细胞核的形态及核分裂象3项指标进行分级,建议采用改良的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
预后评估
病理报告中的一些指标可 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 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
治疗方案。
指导治疗
根据病理报告的结果,医 生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化疗 、放疗或激素治疗等,以
及治疗的具体方案。
基于病理报告的治疗建议制定方法
手术治疗
根据病理报告中的肿瘤分期和类型,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如保乳手术或根治性手 术等。
• Ki-67:Ki-67阳性细胞数越多,提示肿瘤增殖活性越高,预后较差。Ki-67阴性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其他免疫组化指标解读
p53
p53阳性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 较差。p53阴性则提示肿瘤恶性程度 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CK(角蛋白)
CK阳性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 较差。CK阴性则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 低,预后相对较好。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乳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 发展,可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 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
诊断方法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乳 腺B超、乳腺钼靶、乳腺肿物穿刺活检 等检查方法。
病理报告的重要性
病理报告定义
病理报告是通过对乳腺肿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分型、分期 的重要依据。
各分子分型特点及预后评估方法
Luminal A型
高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 激素受体(PR),低表达人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2(HER2)。预后相 对较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HER2过表达型
高表达HER2,ER和PR表达较 低。预后较差,对靶向治疗( 如曲妥珠单抗)有效。
Luminal B型
高表达ER和/或PR,高表达HER2 。预后较Luminal A型差,对内分 泌治疗有一定敏感性,对靶向治疗 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1.1硬化腺病 1.24.1.2大汗腺腺病 1.24.1.3盲管腺病 1.24.1.4微腺管腺病 1.24.1.5腺肌上皮腺病 1.24.2 放射性瘢痕/复合性硬化性病变 1.24.3 腺瘤 1.24.3.1管状腺瘤 . 0 1.24.3.2泌乳腺瘤 . 0 1.24.3.3大汗腺腺瘤 .0 1.24.3.4多型性腺瘤 .0
1.11.1 纯上皮化生性癌. 3 (大部分病例预后非常好) 1.11.1.1鳞状细胞癌 1.11.1.2伴有梭形细胞化生的腺癌 1.11.1.3腺鳞癌 1.11.1.4黏液表皮样癌
1.11.2 上皮/间叶混合性癌. 3 (高度侵袭性)
1.12富于脂质的癌.3 (不详) 1.13分泌性癌 . 3 (在儿童和青少年有极好的预后,在年长患者有浸润性 行为)
1.6.1 黏液癌 1.6.2 囊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 1.6.3 印戒细胞癌
1.7 神经内分泌肿瘤.3(组织学级别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 1.7.1 实性神经内分泌癌 1.7.2 非典型类癌 1.7.3 小细胞/燕麦细胞癌 1.7.4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1.8 浸润性乳头状癌. 3 (预后较好) 1.9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 3 (预后与血管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1.10大汗腺癌 . 3 (预后与非大汗腺癌无差别) 1.11化生性癌 . 3
1.24.3.5导管腺瘤 .0
2. 腺肌上皮病变 2.1肌上皮增生 2.2腺肌上皮腺病 2.3腺肌上皮瘤 .0
2.4恶性肌上皮瘤 .3 (极少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3. 间叶肿瘤 3.1血管瘤 .0 3.2血管瘤病 3.3血管周细胞瘤.1 3.4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3.5肌纤维母细胞瘤 .0 3.6纤维瘤病(侵袭性).1 3.7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1 3.8脂肪瘤.0
8.2.1 浸润癌 .3 (预后与女性乳腺癌相似)
8.2.2 原位癌 .2
二、规范的改良根治、乳腺癌根治) 2. 手术部位 3. 组织学类型 4. 分级(Ⅰ、Ⅱ、Ⅲ级) 5. 肿块大小(cm) 6. 血管、淋巴管侵犯情况 7. 乳头是否受累 8. 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 9. ER、PR、c-erbB-2等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分级方法
对3项肿瘤主要特征进行评判:表现腺体分化的腺管 形成、核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计数。
应用1~3计分系统对每个因素进行独立的评估。 将3组数值加在一起,可得到3~9的积分结果。其相
应的组织学级别如下: Ⅰ级(grade 1)--------高分化:3~5分 Ⅱ级(grade 2)--------中分化:6~7分 Ⅲ级(grade 3)--------低分化:8~9分
乳腺癌病理诊断规范中的几个问题
一、乳腺肿瘤WHO分类及预后
1. 肿瘤名称后的编码为:肿瘤学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ICD-O)
2. 生物学行为编码为:0为良性肿瘤,1为交界性或生物 学行为未定肿瘤,2为原位癌或上皮内肿瘤Ⅲ级,3为 恶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
1.1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3 10年生存率35%~50% 1.1.1 混合性癌 1.1.2 多型性癌 1.1.3 伴有破骨巨细胞的癌 1.1.4 伴有绒癌特征的癌 1.1.5 伴有黑色素特征的癌
免疫组化标记分为两类:
A、诊断用标记:如CD23 、CD5、 bcl-10 、 CD10、 CK(pan)、 CK18、 CK20 desmin、 a-SMA 、HHF-35 。
3.8.1血管脂肪瘤.0 3.9颗粒细胞瘤 .0 3.10神经纤维瘤.0 3.11神经鞘瘤 .0 3.12血管肉瘤 .3 3.13脂肪肉瘤.3 3.14横纹肌肉瘤 .3 3.15骨肉瘤 .3 3.16平滑肌瘤.0 3.17平滑肌肉瘤 .3
4. 纤维上皮性肿瘤 4.1 纤维腺瘤.0
4.2 叶状肿瘤 .1(良性、恶性均可复发)
1.14嗜酸细胞癌 . 3 (不详) 1.15腺样囊性癌 . 3 (低度恶性,单纯切除可治愈) 1.16腺泡细胞癌 . 3 (不详) 1.17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3 (比浸润性导管癌更具有侵袭性) 1.18皮脂腺癌 . 3 (不详) 1.19炎症性癌. 3 (5年存活率25%~50%) 1.20小叶肿瘤
1.2浸润性小叶癌.3 (预后与浸润性导管癌相似) 1.3小管癌 . 3 (预后极佳,与同龄无乳腺癌妇女相似) 1.4浸润性筛状癌 . 3 (预后极佳,10年生存率90% ~100%) 1.5髓样癌(合体细胞生长结构>75%,没有腺管结构,中度~明显弥漫淋巴细 胞浸润,中度~明显核多形性,完整的肿瘤组织学边界) . 3 (预后比浸润性 导管癌好, 10年生存率50%~90% ) 1.6黏液癌及其他富于黏液的肿瘤. 3 ( 10年生存率80% ~100%)
1.20.1 小叶原位癌.2 1.21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1.21.1 通常型导管增生 1.21.2 平坦型上皮非典型增生(DIN1A) 1.21.3 非典型导管增生(DIN1B) 1.21.4 导管原位癌.2 (包括DIN1C、DIN2、 DIN3或DCIS1级、DCIS2级、DCIS3级)
1.22 微小浸润导管癌(无编码.极少淋巴结转移.临床按DCIS处理) 1.23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4.2.1 良性 .0 4.2.2 交界性 .1 4.2.3 恶性 .3 4.3 导管周围间质肉瘤,低级别.3 4.4 乳腺错构瘤 5. 乳头肿瘤 5.1 乳头腺瘤 .0 5.2 汗腺瘤样腺瘤 .0 5.3 乳头派杰病 .3 (预后取决于在其下方是否存在导管内癌和乳腺深部组织的浸润癌) 6. 恶性淋巴瘤 6.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3 6.2 Burkitt淋巴瘤 .3 6.3 结外MALT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3 6.4 滤泡型淋巴瘤 .3 7.转移性肿瘤 8.男性乳腺肿瘤 8.1男性乳腺发育 8.2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