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aml中国诊疗指南汇总

合集下载

AML中国诊疗指南分享

AML中国诊疗指南分享

•这些检查是(AML) 分型和 危险度分组的基础
这些检查对于 AML的预后判断及治 疗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诊断、分类
•AML的诊断标准参照 WHO (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 诊断 AML 的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下限为 0.200
•当患者被证实有克隆性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t 8;21)(q22; q22)、 inv( 16)(p13q22) 或( t 16; 16)(p13; q22) 以及( t 15; 17)(q22; q12) 时, 即使原始细胞<0.200, 也应诊断为 AML
• C-Kit、FLT3-ITD、 NPM1、 CEBPA、 TP53、 RUNX1 (AML1)、ASXL1 基因突变
次级检查
• IDH1、 IDH2、 DNMT3a、 TET2 • RNA 剪 接 染 色 质 修 饰 基 因 突
变(包 括 SF3B1、U2AF1、 SRSF2、 ZRSR2、 EZH2、 BCOR、 STAG2)
治疗
年龄<60 岁的AML患者 年龄≥60岁的AML患者 CNS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特别说明
将一系列分子遗传学突变纳入AML的分型与预后分析 进一步将具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作为首选方案
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20112017年龄 Nhomakorabea年龄
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 PN)等]
缓解后治疗 •…
蒽环类药物剂量探索
蒽环类推荐剂量
•化疗药物推荐使用剂量——标准剂量Ara-C100200mg/m2/d7天 •IDA 10-12mg/m2/d3天:去除了8mg/m2剂量 •DNR 45-90mg/m2/d3天 •阿克拉霉素(Acla)20mg/d7天 •HHT 2-2.5mg/m2/d7天(或4mg/m2/d3天) •临床工作中可以参照上述方案、药物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汇编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汇编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1.标准剂量Ara-C诱导治疗后监测:(1)停化疗后第7~14天复查骨髓:•标准剂量Ara-C+蒽环或蒽醌类等药物(IDA或DNR、Mitox等)•含G-CSF的预激方案(如CAG方案:G-CSF+Ara-C+阿克拉霉素)•等待观察(尤其是处于骨髓增生低下的状态)(2)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2.含中大剂量Ara-C方案的诱导治疗后监测:停化疗后第21~28天(骨髓恢复)复查骨髓、血象。

(三)CR后治疗的选择按遗传学预后危险度分层治疗;蒽环类药物的剂量同诱导治疗方案。

1.预后良好组:(1)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2)其他缓解后治疗方案:2.预后中等组:(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多疗程的大剂量Ara-C。

(3)2~3个疗程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巩固治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1b)。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3.预后不良组:(1)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无条件移植者予大剂量Ara-C(3g·m-2·12h-1,6个剂量),3~4个疗程,单药应用(证据等级1a)。

(3)其他巩固治疗方案:2~3个疗程的中大剂量Ara-C为基础的化疗,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继而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1b)。

标准剂量化疗巩固(≥6个疗程)(证据等级1a)。

4.未进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无法进行危险度分层者:参考预后中等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异常组患者治疗。

若诊断时WBC≥100×109/L,则按预后不良组治疗(证据等级5)。

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视复发风险及造血重建状态,FLT3-ITD 阳性患者可以选择FLT3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其他患者可以选择去甲基化药物维持治疗(证据等级1b)。

二、年龄≥60岁的AML患者(一)年龄≥60~75岁患者的诱导治疗1.适合接受强化疗的患者(根据年龄、PS评分及合并基础疾病判断):(1)没有不良预后因素(a.不良遗传学异常;b.前期血液病病史;c.治疗相关AML):(2)具有不良预后因素(a.不良遗传学异常;b.前期血液病病史;c.治疗相关AML):2.不适合强化疗的患者:(1)低强度化疗:(2)支持治疗。

AML中国诊疗指南--APL部分

AML中国诊疗指南--APL部分

融合基因 持续阴性
继续观察
融合基 因阳性
4周内复 查核实
阴性 阳性
药物毒性反 响随访 b
继续观察
按复发 处理
首次复发 APL患者 的治疗见
APL-6
a 完成维持治疗后患者第一年建议每3-6个月进行融合基因监测,第二年及以后可渐变为每6-12个月; b 对于长期生存患者应关注治疗药物包括蒽环类和砷剂的长期毒性反响随访,包括心脏毒性和第二肿瘤等
• 每日监测DIC直至凝血功能正常
一般不推荐白细胞别离术
3. APL分化综合征 a
应考虑停用ATRA,并密切关注容量负荷和肺功能状态,尽 早使用地塞米松〔10mg bid 大于2周〕直至低氧血症解除
4. 亚砷酸的监测 b
5. 诱导治疗期间,一般不推荐使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除 非粒缺感染〕
6.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的预防
稳固治疗
诱导治疗 见APL-2
诱导治疗 见APL-3
APL
不能耐受以蒽 环类为基础化 疗者
ATRA+ATO 治疗a
骨髓 评价
完全 缓解
稳固 治疗
初始诱导失败 患者的治疗
ATRA+ATO稳 固治疗6个疗程
① 临床研究 ② Allo-HSCT
* 化疗起始时间:
低危组患者可于ATRA诱导72小时后开始,但高危 组患者可考虑与ATRA诱导同时进行
• 中/低危组患者
• 高危组患者 或复发患者
3次预防性鞘内治疗 6次预防性鞘内治疗
a. 警惕分化综合症的发生〔通常在初诊或复发时,与白细胞>10×109/L并持续增长相关。表 现为发热、气促、
低氧血症、胸膜或心包周围渗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诊疗指南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复发/难治性患者处理建议
01
02
03
再次诱导治疗
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患者, 可以考虑再次进行诱导治 疗,选择之前未使用过的 药物或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 性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造 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挽救性 治疗措施。
临床试验
鼓励患者参加针对复发/难 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 床试验,以探索新的治疗 方法。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针对长期治疗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第二肿瘤等,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持续病情监测
对长期生存患者进行持续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 发或疾病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诱导治疗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 预防和治疗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巩固强化治疗策略
巩固强化治疗目标
巩固强化治疗注意事项
在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后,进一步清除 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治 疗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伴有遗传学异常患者处理建议
遗传学检测
对于伴有遗传学异常的患 者,应进行详细的遗传学 检测,以明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选择针对性的 药物或方案。
遗传咨询
建议患者接受遗传咨询, 了解遗传学异常对疾病预 后的影响及家族遗传风险 。
05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

汇报人:xxx 2024-01-03
目 录
• 指南概述与更新内容 • 疾病诊断与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特殊类型患者处理建议 •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 随访监测与复发风险评估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监管政策调整对药物使用影响
严格审批流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新药审批流程的管 理,要求药物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安
全性评价和有效性验证。
限制使用范围
对于已上市的药物,监管政策调整可能会 根据最新的安全性评价结果限制其使用范 围或适应症。
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监管政策调整加强了对已上市药物不良反 应的监测力度,要求制药企业定期提交药
新版指南还注重患者的全程管理和 生存质量改善,提出了针对治疗相 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02
诊断与评估标准更新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症状 包括发热、贫血、出血、感染等,新 指南强调了对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和 判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骨髓穿刺、免疫分型、染色 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是AML 诊断的重要依据,新指南对实验室检 查项目进行了细化和优化。
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应用
复发风险分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将患者分为不同复发风 险层次,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动态监测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随 访策略。
预测模型优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指导 价值。
06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监管政策解读
0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优化
抗感染策略调整及注意事项
01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针对高风险患者,在化疗开始前 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降低感 染风险。
02
03
抗生素选择
感染监测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误 用。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感染征象,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 。

AML中国诊疗指南-难治复发部分

AML中国诊疗指南-难治复发部分
失败者 4. 2次或2次以上复发者 5. 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
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
白血病细胞耐药
原发耐药
化疗前即存在的耐药
继发耐药
反复化疗诱导白血病细 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复发、难治AML的治疗原则
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包括:
1. 使用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 2. 中、大剂量的阿糖胞苷组成的联合方案 3.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4. 使用耐药逆转剂* 5. 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或生物治疗等*
复发、难治AML治疗标准流程图
确诊为复发、 难治性AML
年龄 <60岁
早期复发
晚期复发
① 中、大剂量Ara-C联合IDA/Mitox/Acla/VP-16等 ② FLAG方案 ③ HHT+Ara-C+蒽环类药物 ④ 预激方案, ⑤ 新药研究
可再次使用原先有效的方案,如IDA + Ara-C等
年龄 >60岁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de la Rubia J, et al. Leuk Res 2002; 26〔8〕:725730.
巩固治疗
善唯达10mg/m2/d×3 G-CSF 263μg/d
• <60岁患者,可于巩固治疗 后行HSCT • 老年患者,可行强化治疗 (卡铂300mg/m2/d×4)
患者基线特征
FLAIR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CR率
▪ 总CR率:69.2%
80
66.7
70
60
CR率 (%)
40
20
0 复发 (n=21)
Montillo M, et al. Leuk Res 2009; 33〔8〕:1072-1078.
难治 (n=31)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修订要点: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原则中不再以年龄作为首要分层因素,而是以能否耐受强化疗作为首要分层因素。

在强化疗方案中新增靶向药物联合强化疗相关方案。

新增复发难治性AML诊疗流程图。

一、复发、难治性AML诊断标准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AML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再次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除外巩固化疗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L诊断标准:经过标准方案治疗两个疗程无效的初治病例;CR后经过巩固强化治疗,12个月内复发者;在12个月后复发且经过常规化疗无效者;两次或两次以上复发者;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者。

二、复发、难治性AML预后评估AML复发后生存率低的相关因素包括持续缓解时间较短(6~12个月)、诊断时检出预后不良核型或不良基因、年龄较大(>45岁)、既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史。

此外,体能状态差、共病存在等也与预后不良相关。

对于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该再次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的评估(如染色体分析、靶向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或新出现某些特殊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或融合基因,为再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帮助。

三、复发、难治性AML治疗原则复发难治性AML异质性强,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

符合条件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应首选参加临床试验,其他治疗选择主要包括靶向治疗或化疗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AML领域的热点,不断上市的靶向药物为一些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带来再次缓解的机会,对于此类患者应积极寻找可靶向的突变基因。

对于原发耐药或者早期复发且无法缓解的患者,也可直接采取allo-HSCT作为挽救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CAR-T细胞治疗和双靶点抗体治疗)获益/风险评估尚不充分,仍处于试验阶段。

在选择试验及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遗传学异常特点、复发时间、个体因素(如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既往治疗方案)等特点以及患方的治疗意愿。

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白血病亚型,其特征是异常增殖和积累的早幼粒细胞。

这种疾病通常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AML的临床诊治,国内外一直在进行相关指南的制定和更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最新的AML指南进行解读,以便了解当前最佳的诊治方案和疾病管理策略。

一、AML诊断标准AML的诊断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骨髓或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的增多,存在白血病相关染色体畸变或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其他形态学、免疫学或遗传学特征。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指南,对AML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了最新修订。

二、AML风险分层与评估根据患者年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因素,AML的风险可以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风险分层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目前,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EBMT)和欧洲白血病研究组(European LeukemiaNet)提供了一套AML风险评估模型,即“European LeukemiaNet Prognostic System”。

这个模型结合了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指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AML患者的预后风险。

三、AML治疗策略AM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根据AML的亚型和风险评估,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目前,AML的化疗方案主要分为标准化疗和个体化疗两种。

标准化疗方案包括7+3诱导化疗和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齐留滨(ARA-C+DAuno)化疗等。

个体化疗依赖于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例如核仁突变(NPM1)阳性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等。

HSCT作为AML的根治性治疗,在某些高风险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四、AML后续随访与复发预防AML的后续随访非常重要,包括监测患者的残存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国内外指南一般推荐进行周期性的骨髓检查、外周血检测和淋巴结、脾脏等相关体检,以及监测相关遗传学异常。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感染防治策略和抗感染治疗时机把握
感染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免 疫状态等因素,评估感染 风险,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抗感染治疗
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根 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治 疗方案,降低感染相关死 亡率。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 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源 性感染的发生。
最近一次更新时间为XXXX年,此次 更新主要对部分诊疗建议和药物选择 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01
02
03
症状
持续发热、贫血、出血倾 向、骨痛或关节痛等
体征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胸骨压痛等
病史
有无化学毒物接触史、放 射线暴露史、家族遗传史 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血常规
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措施介绍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改 善患者营养状况。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积极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挑战。
出血和输血问题探讨和应对建议
出血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等指标,评估出血风险,制定相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 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
诊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3
• 指南背景与目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 随访监测与复发风险评估 • 总结与展望
01
指南背景与目的
中国诊疗指南概述
指南制定背景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03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活动,提高自我认 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04
加强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 支持系统
06 随访监测与预后评估方法
随访时间点和内容安排
随访时间点
确诊后、诱导治疗结束后、巩固治疗 结束后以及之后的定期随访,如每36个月一次。
内容安排
包括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 检查等,以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纳入新型药物和疗法
将近年来新研发的药物和疗法纳入指南,为患者提供更多 治疗选择。
重视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管理
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等,积 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01
复发难治性患者的预 后仍然较差
尽管有新的药物和疗法出现,但部分 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不佳,需要进一 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04 治疗方案选择及优化策略
初始诱导缓解治疗方案比较
传பைடு நூலகம்化疗方案
如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仍是目前常用的 初始诱导缓解治疗方案。
新药联合方案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如FLT3抑制剂、IDH1抑制剂等,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逐渐成 为研究热点。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等免疫治疗手段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探索和应用逐渐增多。
长期随访和监测
对于治愈的患者,需进行长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复发或并发症。
05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抗感染措施及药物选择建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 制度,预防医院内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并使用抗生素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2023年版)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指南,可以借 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进 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AML诊疗体系 。
02
诊断与分型标准更新
诊断标准调整及依据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贫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肝 脾肿大等体征。
骨髓象检查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显 著增加。
血象变化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可见 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
症。
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预后因素
年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测模型
基于大量患者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有助于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复发风险评估及干预策略
复发风险
通过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如血常规指标异常、分子生物学指标 阳性等。
输血和止血措施优化
输血指征把握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带来的 风险。
成分输血推广
推广成分输血,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提 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反应。
止血药物使用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及时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
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
营养评估与干预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 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期识别与处理
对于已出现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 化。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复杂并发症的处理, 提高救治成功率。
05
监测随访与预后评估
监测指标设置及意义
血液学指标
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患者的造血 功能和病情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无移植条件者行标准剂量 巩固治疗(Ara-C联合蒽环/ 蒽醌类、HHT、鬼臼类等)
a 均可能需要2疗程
(1)蒽环(包括IDA、DNR) 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即3+7方案)。 (2)高三尖杉酯碱(HHT) 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的方案(HA方案) (3)HA+蒽环类药物组成的方案,如HAD(HA+DNR)、HAA(HA+阿克拉霉素)等。
诱导缓解治疗见 AML-14
完全缓解 后治疗
诱导治 疗失败
诱导后的治疗见 AML-11 诱导后的治疗见 AML-12
① Allo-HSCT(可 以在适当巩固 治疗后)
② 无供体的患 者
参考无前驱血 液病史患者的 治疗策略处理
① 临床研究
②2~3个大剂量Ara-C单用 方案或大剂量Ara-C联合 方案或3-4疗程标准剂量巩 固治疗后,行Auto-HSCT
预后等级
细胞遗传学
分子学异常
预后良好 预后中等 预后不良
inv(16) t(8;21) t(16;16) 正常核型 孤立的+8 孤立的t(9;11) 其他异常 复杂核型(≥3种) -5 -7 5q7q11q23异常,除外t(9;11) inv(3) t(3,3) t(6;9) t(9;22)
正常核型伴有孤立的NPM1突变 t(8;21)或inv(16)伴有C-KIT突变 正常核型伴有单独的FLT3-ITD
4.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AML不良预后因素
▪ 年龄≥60岁 ▪ 此前有MDS或MPD病史 ▪ 治疗相关性/继发性AML ▪ 高白细胞(100109/L) ▪ 合并CNS-L ▪ 伴有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或分子学标志 ▪ 诱导化疗2疗程未达完全缓解(CR,再评估指征)
4.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主要根据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指标进行危险度分级 (A)年龄<60岁AML:
即使原始细胞<20%, 也应诊断为AML
AML(含急性早幼粒细 胞白血病-APL)的诊断 应满足:
2个髓系免疫表型阳性 且 淋系标记2个 或髓过氧化物酶(+)
或非特异性酯酶(+)
或丁酸盐(+)
由于许多单位无法开展遗传学检查,而且FAB分型和WHO分类 又存在密切关系(WHO分类中的类型多可以在FAB分型中找到 对应类型);在采纳WHO诊断AML的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下 限为20%的前提下,也可以用FAB分型名称描述诊断
化疗药物推荐剂量--标准剂量Ara-C 100200mg/m2/天7天。 IDA 8-12mg/m2/d3天、DNR 4590mg/m2/d3天、Acla 20mg/d7天、HHT 2-2.5mg/m2/d7天(或4mg/m2/d3 天)、Mitox 6-10mg/m2/d3天。
AML-10
2009年以来临床研究新进展
(2)以HA+蒽环类药物组成方案(如HAD方案): HHT、DNR用法同标准剂量方案;Ara-C前4天为100mg/m2/天,第5、6、7天为1-1.5g/m2/q12h。
C 均可能需要2疗程,可以联合G-CSF
(1)蒽环(包括IDA 、DNR)或蒽醌类药物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即3+7方案) (2)高三尖杉酯碱(HHT) 联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方案(HA) (3)HA+蒽环类药物组成的方案,如HAD(HA+DNR)、HAA(HA+Acla)等
化疗药物推荐剂量--标准剂量Ara-C 100200mg/m2/天7天。IDA 8-12mg/m2/d3天、DNR 4590mg/m2/d3天、阿克拉霉素(Acla)20mg/d7天、HHT 2-2.5mg/m2/d7天 (或4mg/m2/d3天)
b (1)蒽环(包括IDA、DNR)联合大剂量Ara-C。蒽环类药物为3天用药,剂量同上述;Ara-C用量为1.02.0g/m2/q12h3-5天(第1、3、5天 或1-5天)。
AML中国诊疗指南2011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国诊疗指南
第一部分 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
1.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1 年龄 2 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MDS、MPN等) 3 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 4 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 5 有无髓外浸润(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3.诊断、分类
1
2
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 卫生组织(WHO 2008)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分类标准,诊断AML的 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 胞下限为20%
证实以下克隆性重现 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t(8;21) (q22;q22) inv(16) (p13;q22) t(16;16) (p13;q22) t(15;17) (q22;q12)
4.AML的预后和分层因素
主要根据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指标进行危险度分级
(B)年龄≥60岁AML
▪ t(15;17)属良好核型; ▪ 累及≥3种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核型预后不良; ▪ 染色体异常<3种、无论是否具有5、7、3q的异常,和正常
核型一样,均属中等预后。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中国诊疗指南
自2009年以来,一系列AML临床研究结果相继发布,指南也相应做出重大修 订。更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对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剂量的再认识
▪ 大剂量DNR与标准剂量DNR对比
--E1900 Study
N Engl J Med 2009;361:1249-59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 出凝血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包括细 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组 织病理学)
细胞遗传学
实验室 检查
免疫分型
诊断、分型相关的分子标志检查
(如PML/RARα、AML1/ETO、CBFb/MYH11 、MLL重排等)
分子学检测:C-KIT、FLT3-ITD、 NPM1、CEBPA基因突变
第二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APL)的治疗
AML(非APL )患者的诱导治疗
诱导缓解治疗
诱导后的治疗
AML
年龄 <60岁
年龄 ≥60岁
无前驱血液 病史
有前驱血液 病史或治疗 相关性AML
① 常规诱导缓解方案a ② 含大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b ③ 临床研究
① 临床研究 ② 常规诱导缓解方案c ③ Al Nhomakorabeao-HS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