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
末梢采血采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末梢采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掌握末梢采血的采样方法和技巧。
3. 学习末梢采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是指采集手指、耳垂或足跟等部位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血液。
末梢采血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损伤小、易于重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
三、实验材料1. 采血针2. 采血管3. 无菌棉签4. 75%酒精5. 计时器6. 采样部位:手指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采血管和采血针浸泡在75%酒精中消毒。
(2)将采血管和采血针取出,用无菌棉签擦干。
2. 采血操作(1)选择手指采血,确保手指皮肤健康、红润无结茧。
(2)用无菌棉签清洁手指采血部位,消毒后等待酒精挥发。
(3)用采血针对准手指采血部位,轻轻按压,使血液自然流出。
(4)用采血管收集血液,注意收集血液的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5)收集完血液后,用无菌棉签压迫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3. 采血后处理(1)将采血管封口,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样时间等信息。
(2)将采血管放入采血管架中,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采集了手指末梢血,采血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2. 实验分析(1)末梢采血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损伤小、易于重复等优点,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采血方法。
(2)在采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确保手指皮肤健康、红润无结茧。
②采血前清洁手指采血部位,消毒后等待酒精挥发。
③采血时,轻轻按压手指采血部位,使血液自然流出。
④收集血液时,注意收集血液的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⑤采血后,用无菌棉签压迫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采集了手指末梢血,证明了末梢采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
在临床检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方法,提高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采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确保采血安全。
末梢采血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在检验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检验科的工作流程,特别是末梢采血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我对末梢采血实习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二、实习内容1. 末梢采血的定义及意义末梢采血是指从人体的末梢部位(如手指、耳垂等)采集血液样本的一种方法。
它是检验科日常工作中常用的采血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疼痛感低、出血量少等优点。
2. 末梢采血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戴好手套,检查采血针、酒精棉球、采血管等器材是否齐全。
(2)选择采血部位:通常选择左手无名指或中指指端内侧作为采血部位,婴幼儿可选用大拇指或足跟部位。
(3)消毒: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约为直径2厘米。
(4)采血:将采血针对准消毒部位的皮肤,垂直刺入,深度约为1-2毫米。
采血过程中保持针头稳定,避免抖动。
(5)收集血液:待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后,迅速拔出采血针,用酒精棉球按压止血。
(6)送检: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
3. 末梢采血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要确保双手清洁,避免污染采血器材。
(2)消毒时要确保消毒范围足够,避免消毒不彻底。
(3)采血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患者疼痛。
(4)采血过程中要保持针头稳定,避免抖动。
(5)采血后要及时按压止血,避免出血。
(6)对于末梢部位皮肤脆弱的患者,应选择皮肤完整处进行采血。
三、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末梢采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末梢采血操作简便,疼痛感低,适合作为常规血液检测的采血方法。
3.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确保血液样本的准确性。
4. 末梢采血对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有助于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
5. 通过实习,我认识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消毒范围不够、采血动作不够轻柔等,今后需要加强练习,提高操作水平。
总之,本次末梢采血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检验科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末梢采血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末梢采血法的操作步骤。
2. 熟悉末梢采血法的注意事项。
3. 了解末梢采血法的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法是指从手指、耳垂或足跟等部位采集少量血液的方法。
由于操作简便、痛苦小,常用于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检验项目。
末梢采血法采集的血液主要包括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同时混入微量的组织液。
三、实验材料1. 采血针2. 采血管3. 酒精棉球4. 消毒液5. 指套6. 计时器7.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核对受试者信息,确认无误后向受试者解释实验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手指、耳垂或足跟。
(3)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干燥。
2. 采血操作(1)戴好指套,取一根采血管,将采血管倾斜45度角。
(2)用采血针对准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肤,深度约为2-3mm。
(3)见血后,调整采血针角度,使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内,直至所需血量。
(4)采血完毕后,轻轻拔出采血针,用酒精棉球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3. 标本处理(1)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检测。
(2)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受试者信息等。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到末梢血样本,无并发症发生。
六、实验讨论1. 末梢采血法的优点(1)操作简便,痛苦小。
(2)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等检验项目。
(3)可反复采集,对受试者无损害。
2. 末梢采血法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避免血管过细或过于弯曲。
(2)消毒采血部位,防止感染。
(3)采血过程中注意控制采血针角度,避免刺穿血管。
(4)采血完毕后,及时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5)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至检验科,避免溶血或凝固。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末梢采血法的操作步骤,了解了末梢采血法的注意事项,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参考文献[1] 张丽君,李晓光. 末梢采血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 医学检验杂志,2017,29(6):603-604.[2] 邓伟,黄静,李晓光. 末梢采血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6):76-77.[3] 李丹,张丽君,李晓光. 末梢采血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中国实用检验杂志,2015,29(8):1115-1116.。
末梢采血方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末梢采血的操作方法。
2. 熟悉末梢采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3. 提高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是指采集手指、足跟等部位的外周血液。
由于末梢血采集方便、快捷,且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小,因此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末梢采血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三、实验材料1. 一次性末梢采血针2. 75%乙醇棉签3. 无菌干棉球4. 一次性采血管5. 生理盐水6. 手指采血部位7. 计时器四、实验方法1.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松,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2. 用75%乙醇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待干。
3. 持一次性末梢采血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约为2-3mm。
4. 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5. 将一次性采血管插入针头,轻轻吸血,使血液充满采血管。
6. 将采血管取出,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
7. 将采血管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匀。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采集到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如下:1. 白细胞计数:10.0×10^9/L2. 红细胞计数:4.5×10^12/L3. 血红蛋白:150g/L4. 血小板计数:200×10^9/L六、实验讨论1. 末梢采血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血液采集方法,适用于临床医学检验。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严格消毒采血部位,防止感染。
b. 避免用力挤压采血部位,以免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c. 采血后应立即将血液注入采血管,避免血液凝固。
d. 采血过程中,应保持患者舒适,减轻患者痛苦。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末梢采血可获得可靠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七、实验结论1. 末梢采血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血液采集方法,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末梢采血的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提高了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采血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采血工作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6月至8月在XX医院检验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采血实习。
本次实习让我对采血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采血理论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重点学习了采血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采血的目的、意义、种类、方法、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采血工作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性,以及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
2. 采血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多种类型的采血操作,包括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指尖采血等。
在实践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采血部位、消毒、扎针、抽血、止血等步骤,并掌握了采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采血环境与设备实习期间,我熟悉了采血室的环境布局,了解了采血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同时,我还学习了采血过程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交叉感染。
4. 采血护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采血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采血前后的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等。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三、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的采血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能够熟练地进行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指尖采血等操作,并能够在采血过程中应对突发状况。
2. 实践能力增强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种类型的采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使我更加熟悉临床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带教老师、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共同完成采血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职业素养培养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在采血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采血工作中,严谨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末梢采血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血液检查提供依据。
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是通过在人体末梢血管(如指尖、耳垂等)进行穿刺,获取静脉或动脉血液的一种常见技术。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大量的血液样本,进行各种血液分析,如全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检测、血细胞计数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械,包括针头、血管钳、试管、止血带等。
2.挑选适当的末梢采血点:常用的末梢采血点有指尖、耳垂、脚跟等,根据实验需要选择相应的采血点。
3.末梢采血操作:用消毒液清洁采血点,再用止血带绑扎于上臂,然后在血管上方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穿刺,使用针头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
4.采血后处理:采集足够量的血液后,将针头拔出,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采血点,防止出血。
5.血液样本分析: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本实验的设计条件,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血细胞分析。
以下是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1.血红蛋白含量: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自动化血细胞计数分析,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X。
2.红细胞计数: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为X。
3.血小板计数: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计数为X。
4.白细胞计数:血液样本中白细胞计数为X。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末梢采血方法,可以获得足够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分析。
2.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是血液常见的指标,对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3.末梢采血的方法相对简单,并且对病人的损伤较小,是常用的临床采血方法。
4.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和止血等操作,以减少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实验总结:本次末梢采血实验通过对血液样本指标的测量,探索了末梢采血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末梢采血方法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分析,并为临床血液检查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同时,在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和止血等操作,保证采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清分离实验报告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清分离实验报告1、毛细血管采血法:采血部位:WHO推荐采取末梢血以手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为宜。
我国有的地方仍采耳垂血、但其血循环较差。
受气温影响较大。
采血条件不及手指恒定。
因此,采耳垂时要注意局部按摩、改善血循环。
半岁以下婴幼儿耳垂和手指太小,通常向拇趾或足根采取。
一、实验器材:采血针,带刃的三枝针,保证一人一针,以防交叉感染。
二、实验步骤: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酒精挥发后,采血针刺入,2-3mm,以稍加挤压血液能流出为宜,按需要依次采血。
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片刻即可。
三、实验注意事项:所选取采血部位,不能有冻伤,紫红,水肿、炎症等,进行多项检查时,采取标本的顺序为血小机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自测定,白细胞计数。
出凝血时间测定需另刺一针。
2、静脉采血法:采血部位:肘部静脉。
手背部、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
一、实验器材:5ml注射器,止血带。
二、实验步骤: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整枕上。
暴露穿刺部位。
找好采血静脉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与皮肤成30。
度的位置迅速刺破皮肤。
刺入静脉腔中央,见回血后立即固定注射器,以免针头滑出血管,此时用左手缓缓抽动注射器针栓至所需血量后解除止血带,放松拳头,用无菌干棉球压住穿刺孔,拔出针头,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任其凝固,待血块收缩后,既可分离出淡黄色透明的血清。
如果需要全血或血浆,则将血液注人事先准备的抗凝管中,轻轻描匀。
防止凝固,即为抗凝血.三、实验注意事项:抽血时只能向外抽。
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空气注入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
三、实验注意事项:所选取采血部位,不能有冻伤,紫红,水肿、炎症等,进行多项检查时,采取标本的顺序为血小机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自测定,白细胞计数。
出凝血时间测定需另刺一针。
指尖采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指尖采血的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指尖采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 分析指尖采血与静脉采血的准确率差异。
二、实验原理指尖采血是指采集手指末梢的血液进行检测。
由于指尖血管丰富,操作简便,指尖采血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指尖采血主要用于检测血糖浓度、血常规等指标。
本实验通过指尖采血检测血常规,并与静脉采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尖采血的准确率。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志愿者10名,年龄20-40岁,身体健康。
2. 仪器设备:指尖采血器、采血管、血常规分析仪、静脉采血器、无菌手套、医用酒精、棉签等。
3. 试剂:血常规试剂。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人。
一组进行指尖采血,另一组进行静脉采血。
2. 指尖采血操作:戴无菌手套,用医用酒精消毒志愿者无名指指腹,待消毒部位自然干燥。
将指尖采血器插入指腹侧皮肤,轻轻挤压指腹,使血液流出。
将采集到的血液注入采血管中。
3. 静脉采血操作:戴无菌手套,在志愿者肘静脉处进行静脉采血。
将采集到的血液注入采血管中。
4. 血常规检测:将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样本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
5. 数据分析:将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尖采血的准确率。
五、实验结果1. 指尖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结果对比:- 白细胞计数:指尖采血(10.2±1.5)×10^9/L,静脉采血(10.3±1.6)×10^9/L;- 红细胞计数:指尖采血(4.6±0.5)×10^12/L,静脉采血(4.7±0.4)×10^12/L;- 血红蛋白浓度:指尖采血(130.2±8.5)g/L,静脉采血(130.5±7.6)g/L;- 血小板计数:指尖采血(223.6±29.8)×10^9/L,静脉采血(224.2±31.0)×10^9/L。
空白血采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空白末梢采血的操作流程。
2. 了解末梢采血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医院检验科四、实验材料1. 采血针2. 采血管3. 75%酒精棉球4. 无菌手套5. 生理盐水6. 计时器五、实验方法1. 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2. 戴无菌手套,清洁采血部位,并消毒。
3. 使用采血针对准指腹中央,垂直刺入皮肤,深度约1-2mm。
4. 待血液自然流出后,将采血管紧贴指腹,收集血液。
5. 采血完毕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采血部位,直至无出血。
6. 记录采血时间、采血量等信息。
六、实验结果本次实验采集的血液样本为空白末梢采血,未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
七、实验分析1. 空白末梢采血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末梢采血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实际采血操作提供参考。
2.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空白末梢采血未检测到有形成分,符合预期。
八、实验结论1. 空白末梢采血实验成功完成,为实际采血操作提供了参考。
2. 末梢采血操作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九、实验讨论1. 空白末梢采血实验有助于了解末梢采血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际采血操作的成功率。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采血针穿刺深度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
b. 采血过程中,确保采血管紧贴指腹,避免血液流失。
c. 采血完毕后,及时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十、实验总结本次空白末梢采血实验成功完成,为实际采血操作提供了参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规范,提高采血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末梢采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集末梢血样,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血液指标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是一种常见的采血方法,通常选择手指尖或耳垂等部位。
这些部位的末梢血管丰富,采血相对容易且创伤较小。
采血时,使用专用的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收集到特定的容器中。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一次性末梢采血针:确保无菌、锋利,以减少采血时的疼痛和创伤。
2、微量吸管或采血器:用于准确吸取所需血量。
3、消毒用品:如酒精棉球、碘伏等,用于采血部位的消毒。
4、抗凝剂: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5、检测试剂和仪器:根据具体检测项目准备相应的试剂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采血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让被采血者洗净双手,保持采血部位清洁。
2、采血部位选择通常选择无名指指尖或耳垂,优先选择无名指指尖,因为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感染风险较小。
3、消毒用酒精棉球或碘伏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从中心点向外周擦拭,消毒范围直径约 2-3 厘米,消毒 2-3 次。
4、采血待消毒部位干燥后,使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深度约2-3 毫米。
用微量吸管或采血器吸取适量血液,避免吸入过多的组织液。
5、止血采血完成后,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按压采血部位 3-5 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6、样本处理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加入相应的抗凝剂或直接进行检测。
五、实验注意事项1、采血前应向被采血者充分解释采血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3、采血针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4、采血时应注意控制深度和力度,避免过度损伤。
5、按压止血时,力度适中,避免揉搓采血部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共采集了具体数量例末梢血样,分别进行了血常规、血糖、血型等检测项目。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及分析: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有具体数量例,高于正常范围的有数量例,低于正常范围的有数量例。
血糖末梢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糖末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末梢测定的操作步骤。
3. 了解血糖末梢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糖末梢测定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葡萄糖氧化酶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进而与色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深浅来计算血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血糖测定仪、血糖试纸、采血针、酒精棉球、无菌手套、计时器等。
2. 试剂:葡萄糖标准液、缓冲液、显色剂等。
3. 样本:志愿者手指末梢血。
四、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戴好无菌手套,用酒精棉球消毒志愿者手指末梢,用采血针对准指尖快速刺破皮肤,收集2-3滴血液。
2. 血糖测定: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血糖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插入血糖测定仪,等待测定结果。
3. 结果记录:记录血糖测定仪显示的血糖浓度值。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志愿者的血糖浓度为5.8mmol/L,处于正常范围内。
六、实验讨论1. 血糖末梢测定是评估血糖水平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 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样本采集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差。
3. 血糖末梢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湿度、血糖试纸的质量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这些因素。
七、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血糖末梢测定,掌握了血糖末梢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血糖末梢测定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血糖评估方法,在临床诊断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八、参考文献[1] 张明,王丽华,李晓红. 血糖测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5(3):32-33.[2] 刘金凤,李华,王芳. 血糖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8,39(4):67-68.[3] 陈思源,李晓红,张明. 血糖测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4(10):40-41.。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末梢采血的方法及常规检测项目。
通过对20名健康受试者的末梢静脉进行采血,并进行常规血液检验,得出了一系列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末梢采血是一种普遍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引言:末梢采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通过穿刺体表末梢血管,采集静脉或动脉血液进行分析和检测。
采血是临床医学中非常常见的操作,可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等。
本实验旨在对末梢采血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常规检测。
材料与方法:1.实验人员:2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年龄范围为20-40岁;3.末梢采血方法:先用消毒酒精擦拭受试者的皮肤,然后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穿刺血管,用无菌采血针采集血液样本;4.常规检测项目: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常规等。
结果与讨论:经过末梢采血后,我们成功获得了20名受试者的血液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常规血液检验。
在血红蛋白浓度方面,结果显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137g/L,范围从120g/L到150g/L不等。
这些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的贫血风险较低。
白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6.7×10^9/L,范围从4.5×10^9/L到8.5×10^9/L之间。
这些结果也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受试者的免疫功能良好。
血小板计数方面,平均值为210×10^9/L,范围从180×10^9/L到250×10^9/L之间,同样在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受试者的止血功能正常。
血常规的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末梢采血是一种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通过采集末梢静脉的血液样本,并进行常规检测,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以辅助临床诊断。
此外,采血时需要注意消毒措施的严谨性,以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的纯净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2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末梢采血并进行常规血液检验,得出了一系列检测结果。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讨论
摘要:末梢采血作为临床血液检验中常用的一种采血方法,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创伤小等优点,在婴幼儿、采血困难患者以及床旁快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末梢采血实验报告的讨论,分析了末梢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探讨了影响末梢采血结果的因素,旨在为临床血常规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末梢采血;血常规;临床应用;影响因素一、引言血常规检测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查项目,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末梢采血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末梢采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采血部位、采血方法、患者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本文通过对末梢采血实验报告的讨论,旨在分析末梢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探讨影响末梢采血结果的因素。
二、末梢采血的优势1. 操作简便:末梢采血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可由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进行。
2. 痛苦小:末梢采血创伤小,患者痛苦程度较低。
3. 创伤小:末梢采血对患者的血管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4. 应用广泛:末梢采血适用于婴幼儿、采血困难患者以及床旁快速检测等场景。
三、末梢采血的局限性1. 受采血部位影响:末梢采血部位如手指、足跟等,血液成分可能受到局部组织、血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
2. 受采血方法影响:采血方法不规范,如采血部位消毒不彻底、采血时用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血液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3. 受患者生理状态影响:患者情绪、体温、饮食等因素可能影响血液成分,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四、影响末梢采血结果的因素1. 采血部位:手指、足跟等部位的血液成分可能存在差异,应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2. 采血方法:规范操作,确保采血部位消毒彻底,采血时用力适度,避免血液污染。
3. 患者生理状态:患者情绪、体温、饮食等因素可能影响血液成分,应在采血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静脉末稍采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静脉末稍采血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静脉末稍采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了解静脉末稍采血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静脉末稍采血是指从手指或耳垂的末稍静脉采集血液,主要用于血糖、血气分析等快速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末稍静脉血液中成分相对稳定,且采集方便、快捷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采血针:一次性无菌采血针。
2. 采血管:含抗凝剂的采血管。
3. 采血部位:手指或耳垂。
4. 消毒液:碘伏、酒精。
5. 水性笔:用于标记采血部位。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说明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2. 消毒:用碘伏棉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大于5cm,消毒顺序为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
3. 选择采血部位: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手指或耳垂作为采血部位。
4. 固定采血部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采血部位两侧,使血管充分暴露。
5. 采血:左手持采血针,右手捏住针头下座,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快速刺入皮肤,深入约1-2mm。
待血液自然流入采血管内,观察血液流速,待血液充满采血管后,迅速拔出采血针。
6. 拔针:采血结束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7. 标记:用水性笔在采血部位上方标记,以便后续观察。
8. 血液送检: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1. 实验成功:采血过程顺利,血液采集量充足,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 实验失败:采血过程不顺利,血液采集量不足,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六、实验讨论1. 静脉末稍采血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血液采集方法,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
2. 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3. 采血部位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手指、耳垂等。
4. 采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5. 采血结束后,应做好采血部位的护理,防止感染。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静脉末稍采血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了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末梢采血技术实验报告
末梢采血技术实验报告1. 掌握末梢采血技术的操作步骤;2. 了解末梢采血技术的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3. 学习采血后的标本处理和保存方法。
实验原理:末梢采血是一种常见的采集全血标本的方法,适用于常规体检、疾病诊断和监测等。
该技术通过刺激采血部位,使血管扩张,便于采集血液样本。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采血器械完好,确保无损坏和过期;确认患者身份和采血位置;准备采血所需的消毒用品、止血带、标本管等。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采血过程,迎接患者入内;让患者坐下或卧床位,以确保舒适和安全。
3. 采血部位准备:选定适当的采血部位,常见的有上臂外侧动脉、腕静脉和手背静脉等;在选择部位前,要检查患者是否有特殊情况(如静脉造影或手术受损)。
4. 采血器械准备:打开采血器械包装,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确保采血器械处于洁净状态;选择正确的管径,根据需要插入适当的采血针,并将其与适当的采血管连接。
5. 皮肤消毒:将适当的消毒剂倒在无菌棉球上,用力按压消毒部位,从采血位置向周围肌肤按圆形擦拭,然后再用无菌棉球消毒针头。
6. 采血操作:确保患者的舒适,选择正确的插入角度和深度,以插入静脉,保持稳定且不移动;当见到鲜红的血液返回时,拉开活塞直至采满样本。
7. 收尾工作:收回采血针,轻轻按住采血部位,用棉球按压并提供舒适感;检查采到的血液样本是否充分,若不足需重新采血。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前准备必须充分,消毒要使用无菌的材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操作时注意穿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3. 选择采血部位时要注意避开有静脉造影或手术受损的部位。
4. 在操作过程中,以稳定的手法插入静脉,避免过度移动和抖动。
5. 采血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止血,避免出血过多和血样污染。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顺利完成了末梢采血技术的操作步骤,同时也了解了适用对象和注意事项。
末梢采血技术是常用的采集全血标本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采血器械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doc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篇一:血凝实验实验报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末梢采血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血常规血常规检查的意义血常规(bloodroutineexamination)是临床上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采集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
医院通常采用针刺采血(针扎手指末梢),目前还有激光采血。
使用激光采血属于非接触式的采血方法,它可以避免病人紧张、疼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由于采血引起的交叉感染。
防止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激光采血一般无痛。
适合婴幼儿采血。
但也有极少数激光刚好打在手指末梢神经时,疼痛感则效强。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孕期血常规查什么1、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
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2、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3、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4、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如果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血型(rh阳性),则有出现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1、通过血红蛋白,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2、通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大致区分是否感染,是什么感染;3、通过血小板,来看宝宝的凝血功能。
4、通过c反应蛋白(crp),来看宝宝的体内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 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末梢采血操作步骤是否会影响血液采集的质量。
通过使用同一位器械,分别采用不同的操作步骤室内采血,对比分析了采血量、血液质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末梢采血操作步骤的不同会影响血液采集的质量。
同时,本实验还分析了末梢采血后的血液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末梢采血、操作步骤、血液采集、指标、血液分析一、引言末梢采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采集方式。
在医疗过程中,末梢采血的质量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操作步骤的不同,采血可能会导致血液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末梢采血操作步骤是否会影响血液采集的质量。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器材:采血针、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棉球、无菌纱布等。
2.实验步骤:a)预先准备:洗手消毒,检查是否准备充分。
b)选择采血部位:采血常见的部位有指尖、耳垂等。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c)皮肤消毒:用消毒棉球以顺时针方向在采血部位消毒。
d)血液采集:将采血针插入皮肤下,顶推一定距离后将一次性注射器连接,顺着采血针的方向拉出血液。
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
e)采血后处理:用无菌纱布轻轻按住采血部位,待出血停止后用无菌棉球贴住。
3.实验组设置:根据操作步骤的不同,将实验分为三组。
组A:正常末梢采血操作步骤;组B:皮肤消毒时间延长;组C:采血针插入皮肤下的角度有所变动。
三、结果与讨论1.采血量对比:分别记录三组采血的样本量。
结果显示,组A的样本量最多,组C的样本量最少。
这说明,正确的采血操作步骤可以提高采血量。
2.血液质量比较:将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常规血液分析,比较各组血液质量。
结果显示,组A的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较低;组B的血小板计数较高,组C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这说明,末梢采血操作步骤的不同可能对血液成分造成一定影响。
4.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末梢采血操作步骤的不同会影响血液采集的质量。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操作评分表姓名:得分:项目总分考核内容标分缺陷内容及扣分素质要求(5分)衣帽整齐,挂牌上岗,仪表大方,态度和蔼 5物品准备(10分)棉签、75%酒精、一次性采血针、微量采血管、滤纸,缺一项扣2分10操作步骤(70分)1、核对:核对化验单: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无误后采血。
2、选择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注意采血部位皮肤完好,无烧伤、冻伤、溃疡、发绀等),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酒精干后采血。
4、针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6、吸血:待血液流出后,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入20ul,如血流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的液体混匀。
8、按压:用棉棒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嘱病人10分钟后去报告。
9、上机检验5551051510510报告出具及签名(5分)1、核对报告并签名。
2、发放报告。
5总体评价(10分)1、操作流畅,无菌观念强,采血部位准确。
2、末梢采血时,挤压力不能过大,以免过多组织液混入。
3、与患者沟通到位、人性化,患者满意。
433考评人:。
人指端采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指端采血的操作方法。
2. 了解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掌握血液样本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人指端采血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的采血方法,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常规生化检验、血型鉴定、传染病检测等。
本实验通过采集手指末梢血,获取血液样本,用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志愿者(10名,年龄、性别不限)。
2. 采血工具: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棉签、无菌手套、试管、离心机、试剂等。
3. 实验试剂:抗凝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准备:实验前,告知志愿者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知情同意。
2. 采血操作:a. 戴无菌手套,清洗双手。
b. 将志愿者手指洗净,用酒精棉球消毒。
c. 按照采血针的说明,将采血针插入志愿者指端。
d. 轻轻挤压手指,使血液流出。
e. 收集血液样本于抗凝试管中。
f. 取下采血针,用棉签按压伤口处,防止出血。
3. 样本处理:a. 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立即置于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分离血清。
b. 将血清转移至新的试管中,封口备用。
4. 实验结果分析: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五、实验结果1. 10名志愿者均成功采集到血液样本。
2. 采血过程中,无志愿者出现晕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3.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六、实验讨论1. 人指端采血是一种简便、快速、安全的采血方法,适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检验。
2. 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3. 采血时,应尽量减少对志愿者的疼痛感,提高实验对象的满意度。
4. 实验结果表明,人指端采血可以成功获取血液样本,为临床检验提供便利。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开展了人指端采血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验室中,人指端采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采血方法。
八、实验建议1. 采血前,向志愿者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实验对象的配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梢采血实验报告篇一:血凝实验实验报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
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
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
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纤维蛋白原全部被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则搅拌后的杯内血液不发生凝固。
由此可见,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被破坏,就不会引起血液凝固。
在血液凝固的两个过程中,它们是有所不同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表9-3所示:表9-3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区别点启动的凝血因子x因子的激活(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末梢采血实验报告)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凝血时间内源性凝血 ? 需要?因子复合物数量多,且全部在血管中复杂慢、约数分钟外源性凝血ⅲ需要ⅲ因子复合物数量少,ⅲ因子在血管外,其余在血管内简单快、约几十秒钟由上可知,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
在实验结果表9-2中,第1、2试管都是由血小板、生理盐水和cacl2溶液组成的,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故其凝血过程为内源性凝血。
而第3试管是由血小板、羊肺悬液和cacl2溶液组成。
在第3试管中含有羊肺悬液,其内含有丰富的第ⅲ凝血因子。
显然第3试管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主要是外源性凝血途径。
因此第3试管凝血时间最快。
在第1、2试管中虽然所含成分相同,但血小板含量不一样,第1试管血小板含量高于第2试管。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①血小板的质膜上吸附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xi等。
②其α颗粒中也含有许多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因子。
③血小板因子为血液凝固过程提供磷脂表面,其激活后能加速血凝;同时其能对一些血凝因子具有保护作用,免受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的破坏。
可见,第1试管内因含有丰富的血小板,故其凝血时间比第2试管快。
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理化因素等。
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一个粗糙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内血液凝固加快。
试管内壁涂上一层石蜡油时,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粘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
另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的激活,因此血液凝固变慢。
血液凝固实际上是一系列蛋白酶的水解过程。
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原,其水解后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酶,如因子ii、因子xi、因子xii等(因子vii是有活性的)。
这些蛋白质酶具有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加强的特性,也具有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特点。
当温度低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而当温度升高到42~45℃以上时,由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受损,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
因此,把血液放入37℃水浴时血液凝固的时间就比放入冰冻水浴时所需时间短。
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
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
因此在试管内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血凝过程中,ca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
在试管内放有草酸钾时,由于草酸钾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化学 2+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a,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可知:①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主要阶段,任何一个阶段被破坏,凝血过程就终止,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②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所消耗的时间比外源性凝血途径长。
③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发挥促进作用。
④血液凝固除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影响外,还受接触面、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
血液接触面粗糙、适当加温能加速血凝,而血中加肝素等抗凝剂、以及除去血中游离钙离子等可延缓血液凝固。
2+篇二: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总结1、如果是马上要做实验,先把实验所需的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待检血清取出回温,如果待检血清已冷藏,可取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回温,待血清析出后取出(时间大约看具体情况而定)。
2、试验准备阶段:a准备好清洗干净的血清离心管(要有刻度装血液)。
b 采血:注射器内先加入一半体积的阿氏液(防止血液凝集,当所需红细胞较多时,加入注射器量程一半的阿氏液,当所需红细胞较少时,加入1.5 ml~2 ml的阿氏液)。
c 1%红细胞悬液的制备采集至少3只spf(无特定病原体)公鸡或无禽流感和新城疫等抗体的健康公鸡的血液与等体积的阿氏液混合,用ph 7.2、0.01 mol/l pbs 液洗涤3次,每次去掉上层的清液后加入少量pbs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之混匀,再加至所要刻度,放入离心。
每次均以1000 r/min离心10 min,洗涤后用pbs配成体积分数为1%的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实际pbs液用1%的生理盐水代替)。
d所需1%红细胞悬液的体积≥ 4 hau+1 ml(本例中为30 ml+1 ml=31 ml),否则配置的1%红细胞悬液不够用(理论计算为30.1 ml,取31 ml 以防万一)。
e阿氏液(alsevers)制备葡萄糖 2.05 g 柠檬酸钠 0.80 g柠檬酸 0.055g氯化钠 0.42 g加蒸馏水至100 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 69 kpa 高压灭菌15 min,4℃保存备用。
3、血凝试验目的:检测试验所用的标准抗原的血凝滴度,如检测结果血凝滴度为210 = 1024,表示标准抗原稀释1024倍仍能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注意:一瓶新的未使用的抗原(禽流感或新城疫为粉状),需要加入(用注射器)2ml的稀释液(0.9%生理盐水,一般瓶身上有标注加入的体积2ml)a 反应板要同时做三排(每排12孔),原因:根据三排的多数结果来确定血凝滴度。
例如:10999三个结果为:2、2、2,则本次试验标准抗原血凝滴度为2。
b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1min,室温20℃~25℃下静置40min,放4℃静置60 min。
当pbs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判定结果。
4、 4 hau抗原例如:标准抗原血凝滴度为210 = 1024,则4 hau抗原=(1:210)/4 = 1:256,稀释时,将1 ml的抗原加入到255 ml的pbs中即为4 hau。
5、计算配置4 hau所需稀释液体积v和标准抗原体积x假设:待检血清100份每排12个孔(实际只需要11孔,但多计算一些,以防不够)每孔加入25 ul 4 hau抗原体积= 25 ul×12×100 = 30000 ul = 30 ml设标准抗原体积为 x 则有: 1 :256 = x :30000 标准抗原体积 x = 3000 / 256 = 117.1875 ul =0.117 ml 稀释液体积 v = 30 - 0.117 = 29.883 ml 但实际量取时稀释液体积直接用30ml 计算,因为0.117 ml数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6、血凝抑制试验a红细胞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摇匀。
b加入1%的红细胞悬液后放到微量震荡器上震荡混合1min,室温20℃~25℃下静置40min,若环境温度过高,放4℃静置60 min。
当pbs对照孔红细胞呈明显纽扣状沉到孔底时判定结果。
7、结果判定血凝试验:将反应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不呈泪滴状的说明发生血凝血凝抑制:将反应板倾斜,看是否呈泪滴状,呈泪滴状的说明未发生血凝或血凝不完全即血凝抑制8、篇三: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血凝试验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关键词】血凝试验血凝试验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检测项目,血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导临床正确治疗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