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药物,咖啡因。

2. 实验动物,小白鼠。

3. 实验仪器,注射器、药物容器、实验室设备。

4. 实验步骤,将小白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一定剂量的咖啡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白鼠在注射咖啡因后出现了兴奋、活跃的行为表现,对照组小白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同时,实验组小白鼠的心率和呼吸率明显增加,体温略有上升,而对照组小白鼠的生理指标无显著变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刺激小白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兴奋、活跃的行为表现,同时也对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咖啡因在体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兴奋作用。

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咖啡因的药理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更加科学地使用咖啡因类药物。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药理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咖啡因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掌握
了实验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水平,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药理学实验是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的手段,我们
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高实验水平,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理实验报告磺胺嘧啶

药理实验报告磺胺嘧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抗菌活性。

2. 掌握磺胺嘧啶的抗菌谱及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

3. 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磺胺类药物。

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细菌体内叶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嘧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肺炎、淋病等感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培养皿、接种环等。

2. 实验试剂:磺胺嘧啶、对氨基苯甲酸、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营养琼脂等。

3.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四、实验方法1. 抗菌活性测定(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过夜。

(2)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取适量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在平板上均匀涂布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溶液。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观察并记录磺胺嘧啶对各种细菌的抑制作用。

2. 抗菌机制研究(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2)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3)通过比较含有和不含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

五、实验结果1. 抗菌活性测定磺胺嘧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 抗菌机制研究磺胺嘧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抗菌机制可能与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有关。

在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磺胺嘧啶的抑制作用减弱,进一步证实了其抗菌机制。

六、讨论1. 磺胺嘧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普鲁卡因药理实验报告

普鲁卡因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包括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局部麻醉作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普鲁卡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药效学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20-25克。

2. 药物: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盐)。

3. 仪器:电子天平、离心机、微量注射器、生理记录仪等。

4. 试剂:生理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与给药: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普鲁卡因(10mg/kg),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普鲁卡因(30mg/kg)。

2. 神经系统实验:(1)观察动物行为变化:记录给药前后动物的活动、反应等行为变化。

(2)电生理实验:采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小鼠大脑皮层电活动,观察普鲁卡因对神经冲动传导的影响。

3. 心血管系统实验:(1)血压测定:采用血压计测定给药前后动物的血压变化。

(2)心电图监测:采用心电图机监测给药前后动物的心电图变化。

4. 局部麻醉实验:(1)皮肤局部麻醉:在小鼠背部皮肤涂抹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局部麻醉效果。

(2)神经传导阻滞:在小鼠坐骨神经处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神经传导阻滞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实验:(1)行为观察: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表现为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出现嗜睡、肌肉松弛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

(2)电生理实验: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大脑皮层电活动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大脑皮层电活动出现抑制现象,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降低。

2. 心血管系统实验:(1)血压测定: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血压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血压下降,呈现一过性降低。

(2)心电图监测:低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心电图无明显变化;高剂量普鲁卡因组动物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传导阻滞等变化。

3. 局部麻醉实验:(1)皮肤局部麻醉:普鲁卡因溶液涂抹后,小鼠背部皮肤出现麻木、感觉减退等局部麻醉效果。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实验目的:1. 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

实验材料:1. 家兔1只,体重2-3kg。

2. 生理盐水100ml。

3. 0.1%肾上腺素0.5ml。

4. 0.01%心得安0.5ml。

5. 0.01%酚妥拉明0.5ml。

6. 0.01%硝普钠0.5ml。

7. 心电图机1台。

8. 动物手术器械一套。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手术台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2. 将心电图机连接到家兔心脏,记录基础心率。

3. 向家兔心脏注射生理盐水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变化。

4. 向家兔心脏注射0.1%肾上腺素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5.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心得安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6.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酚妥拉明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7. 向家兔心脏注射0.01%硝普钠0.5ml,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变化。

实验结果:1. 注射生理盐水后,家兔心率无明显变化。

2. 注射肾上腺素后,家兔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

3. 注射心得安后,家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出现房性早搏。

4. 注射酚妥拉明后,家兔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压降低。

5. 注射硝普钠后,家兔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

实验分析:1. 肾上腺素是一种α、β受体激动剂,可以兴奋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 心得安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3. 酚妥拉明是一种α受体阻断剂,可以降低血压,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4. 硝普钠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血压,但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脏和血管的影响。

肾上腺素可以兴奋心脏和血管,心得安可以抑制心脏和血管,酚妥拉明和硝普钠可以降低血压。

药理学机能实验报告

药理学机能实验报告

药理学机能实验报告篇一:《药理学》设计性实验《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一、设计性实验目的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将所学得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设计。

通过创造性设计一种机能性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的病理模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动物的各种机能与代谢变化,分析和掌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机制,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提高同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二、设计性实验完成的基本步骤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学的基础或近期将要学的知识,并利用图书馆及其Internet 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药理学实验题目。

但是,要注意动物实验方案不可过大和脱离现实条件,应强调其可操作性。

初步选题后,由带习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目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初审,然后与同学一起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

2.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每实验小组在立题基础上,认真地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动物实验的设计方案。

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内容应详细和具可操作性,具体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如下:①题目,班级、设计者;②立题依据(实验的目的、意义,以及拟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③实验动物品种、性别、规格和数量;④实验器材与药品(器材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药品或试剂的名称、规格、剂型和使用量),包括特殊仪器与药品需要;⑤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每个研究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设立的观察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⑥观察结果的记录表格制作;⑦预期结果;⑧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⑨注明参阅文献。

3.实验准备同学应根据实验的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课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1. 药效学实验:构建药效学曲线和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测定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1. 药效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构建药效学曲线,并根据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

2. 毒性学实验:选定毒剂和实验动物,将毒剂以不同剂量注射或口服给实验动物,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以此测定毒剂的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收集实验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测定药物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根据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选定药物和实验动物,将药物以不同途径给实验动物,通过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测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结合、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1. 药效学实验:根据药效学曲线计算药效学参数,如EC50、ED50、TD50等。

2. 毒性学实验:根据实验动物的反应和症状等数据,测定毒剂的毒性,并评估毒剂的安全性。

3. 药代动力学实验:根据药代动力学曲线计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参数,如AUC、t1/2、Cl等。

4.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测定药物在体内的受体作用、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

实验结论:通过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掌握了常用的药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深入了解药物的药效学、毒性学、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共6篇)

药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共6篇)

篇一:药理学实验报告 1实验三 1、地西泮抗惊厥作用【目的】观察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

【原理】尼可刹米可吸收入血,以至出现兴奋、抽搐、惊厥。

地西泮作用于边缘系统,加强了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对抗中毒性惊厥。

【动物】家兔1只,体重2kg~3kg。

【药品】0.5%地西泮溶液、25%尼可刹米。

【器材】兔固定箱、台式磅秤、注射器(5ml)、针头(6号)。

【方法】取家兔1只,秤重并观察正常活动情况,然后静脉注射25%尼可刹米(0.5ml/kg 给药)。

观察动物的活动姿势、肌张力及呼吸等变化。

当家兔出现明显惊厥后,由耳静脉缓慢推注0.5%地西泮(按0.5ml/kg~1ml/kg给药),直到肌肉松弛为止。

【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地西泮对兔惊厥作用的影响给药前家兔反应正常尼可刹米给药后惊厥、肌肉强直肌肉松弛、镇静、催眠注射地西泮【讨论题】地西泮抗惊厥作用、作用机制及用途有哪些?【注意事项】家兔出现强直性惊厥后,应缓慢推注地西泮,过快可抑制呼吸。

2、用化学刺激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目的】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学习化学刺激法筛选镇痛药或比较药物镇痛效果的方法。

【原理】腹膜的感觉神分布广泛,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使小鼠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双侧凹陷,躯体扭曲,后肢伸展,臀部高起,称扭体反应。

曲马多有镇痛作用,可明显抑制扭体反应。

【动物】小鼠2只,体重28g~32g。

【药品】0.2%盐酸曲马多溶液、0.6%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器材】天平、注射器(1ml)、针头(5号)、秒表。

【方法】1、取小鼠2只,称重后观察正常活动后标号。

2、甲鼠腹腔注射盐酸曲马多溶液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给药30min后两鼠均腹腔注射醋酸0.2ml/只,观察记录注射醋酸后15min内两鼠出现扭体反应情况。

【结果】表药物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作用的影响鼠号药物用药前扭体反应次数甲乙醋酸---盐酸曲马多醋酸---生理盐水 4 19 用药后扭体反应次数 0 16【讨论题】结合实验结果说明曲马多的镇痛效果与临床用途。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药理学热板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热板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镇痛药物作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实验动物在热板上停留的时间来评估其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吗啡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药物制备:吗啡盐酸盐按不同剂量制备成0.1ml/10g体重的溶液。

3. 实验组别:分为5组,每组6只小鼠。

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盐酸盐0.5mg/kg、1mg/kg、2mg/kg、4mg/kg。

4. 实验操作:将小鼠放置于温度为55±0.5℃的热板上,记录其停留时间,当小鼠出现明显挣扎或跳跃时停止计时并记录时间。

三、实验结果
1. 对照组小鼠平均停留时间为10.2秒。

2. 各剂量吗啡处理后小鼠平均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镇痛作用逐渐增强。

3. 吗啡盐酸盐1mg/kg组表现出最佳的镇痛效果,小鼠平均停留时间
为24.5秒。

四、实验分析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吗啡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剂量越大,其镇痛效果越强。

这与吗啡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的特性相符合。

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了吗啡使用时需要谨慎控制剂量,以免出现过度镇痛或其他不良反应。

五、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药理学热板法评估了各剂量吗啡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控制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药效影响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药效的影响。

2. 理解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3. 学习和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作用的强弱。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

一般而言,腹腔给药大于皮下给药大于灌胃给药的药效。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18-22g,2只/组。

2. 实验药物:戊巴比妥钠溶液(0.2%、0.4%、0.8%)。

3. 实验器材: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电子天平、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分别编号为A、B、C。

2. A组: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3. B组:皮下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4. C组:灌胃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5. 给药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睡眠时间、活动情况等。

6. 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小白鼠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30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B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25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C组:小白鼠睡眠时间为20分钟,活动减少,呼吸平稳,心率正常。

2. 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戊巴比妥钠剂量的增加,小白鼠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活动逐渐减少,呼吸和心率保持平稳。

这说明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灌胃给药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腹腔注射的药效最强,其次是皮下注射,灌胃给药的药效最弱。

六、实验结论1. 戊巴比妥钠的药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药效越强。

2. 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的药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腹腔注射的药效最强,其次是皮下注射,灌胃给药的药效最弱。

药理实验小达人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小达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药理学实验,加深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药理学实验室四、实验人员实验小组:张三、李四、王五五、实验材料1. 药物:阿司匹林、氢氧化钠、生理盐水2. 仪器:试管、移液管、滴定管、烧杯、天平、计时器等3. 试剂:盐酸溶液、酚酞指示剂等六、实验原理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本实验通过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对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速率,进而探讨阿司匹林对COX活性的影响。

七、实验步骤1.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准确称取0.1g氢氧化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2. 配制阿司匹林溶液:准确称取0.1g阿司匹林,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0.1mol/L的阿司匹林溶液。

3. 酸碱中和滴定: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过程中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

4. 阿司匹林对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将阿司匹林溶液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滴定过程中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

5. 数据处理:计算阿司匹林对酸碱中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绘制阿司匹林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

八、实验结果1. 阿司匹林对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速率有抑制作用,随着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降低。

2. 阿司匹林浓度与反应速率呈负相关,即阿司匹林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低。

九、实验讨论1.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对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速率有抑制作用,说明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

2. 本实验中,阿司匹林浓度与反应速率呈负相关,说明阿司匹林对COX活性的抑制作用与阿司匹林浓度有关。

药理学教学专业实践报告(3篇)

药理学教学专业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药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药理学教学专业实践。

本文将对我此次实践的经历、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

二、实践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践单位为某知名医学院校药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设备齐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践期间,我参与了实验室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指导等。

2. 实践过程(1)实验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实验教学部分。

首先,我熟悉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原理,了解了实验操作流程。

随后,我协助指导老师完成了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批改等。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包括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包括论文选题、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

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我进一步巩固了药理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实践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践,我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与学生互动,我学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我与实验室的老师们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工作。

4. 对药理学教学的思考通过实践,我对药理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药理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药理实验报告_实验动物

药理实验报告_实验动物

实验名称:药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掌握给药方法,观察药物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并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5g)实验器材:天平、鼠笼、鼠夹、注射器、剪刀、手术刀、酒精棉、生理盐水、实验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准备:将实验动物置于鼠笼中,适应环境,观察其活动状态。

2. 实验动物称重:使用天平称量实验动物体重,记录数据。

3. 给药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给药。

将实验动物固定在鼠夹上,用酒精棉消毒腹部皮肤,注射器吸取实验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注射剂量为0.2g/kg体重。

4. 观察记录:给药后,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活动状态及生理指标变化,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5.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药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6. 数据统计: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1. 实验动物体重:实验前后,实验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

2. 行为观察:给药后,实验动物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动物的症状更为明显。

3. 生理指标变化:(1)呼吸:实验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药物对实验动物呼吸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

(2)心率:实验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药物对实验动物循环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

(3)体温:实验组体温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法给予实验动物阿司匹林,观察到实验动物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表明阿司匹林对实验动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实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对实验动物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相符。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镇痛、解热的效果。

药理实验报告结果

药理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名称:某新型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某新型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该药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材料: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标准菌株2. 某新型抗菌药物(以下简称药物A)3. 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 恒温培养箱5. 电子天平6. 精密移液器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实验方法:1. 菌株培养: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接种于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2. 药物制备:将药物A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3. 抑菌实验:取培养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取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菌液,再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和阳性对照组(加入已知抗菌药物)。

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实验结果:1. 抑菌圈直径:随着药物A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逐渐增大,说明药物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 最低抑菌浓度(MIC):经统计分析,药物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μg/ml。

3. 抑菌活性比较: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药物A在相同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差异。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某新型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00μg/ml。

与已知抗菌药物相比,药物A在相同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差异,表明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结论:1. 某新型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00μg/ml。

2. 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为该药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局限性:1. 本研究仅探讨了某新型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未对其在其他细菌或真菌中的抑菌活性进行探究。

机能学实验报告药理

机能学实验报告药理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药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 学习和分析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二、实验原理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以及改善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个体差异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分析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并探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药品:戊巴比妥钠、尼可刹米、生理盐水、任氏液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量筒、烧杯、试管、试管架、计时器四、实验方法1. 戊巴比妥钠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0.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腹腔注射0.4%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腹腔注射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2. 尼可刹米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皮下注射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灌胃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体重。

-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3. 药物代谢实验- 将小白鼠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编号。

- 第一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二组:皮下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第三组:灌胃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体重。

- 在给药前、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分别采集小白鼠血液,测定血液中戊巴比妥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戊巴比妥钠实验- 第一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10分钟,恢复时间约30分钟。

- 第二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8分钟,恢复时间约25分钟。

- 第三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约5分钟,恢复时间约20分钟。

消化实验药理学实验报告(3篇)

消化实验药理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消化酶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作用。

2. 研究不同消化酶的活性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3. 分析消化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活性变化。

二、实验原理消化酶是生物体内催化食物分解的重要酶类,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消化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pH值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只/组,体重18-22g。

2. 实验试剂: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生理盐水、盐酸、氢氧化钠、37℃温水、碘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移液器、天平、温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淀粉消化实验- 将淀粉、淀粉酶、生理盐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分别标记为A、B、C。

- 将A试管置于37℃水浴中,观察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将B试管加入少量盐酸,观察pH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将C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观察pH值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 蛋白质消化实验- 将蛋白质、蛋白酶、生理盐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分别标记为D、E、F。

- 将D试管置于37℃水浴中,观察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 将E试管加入少量盐酸,观察pH值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将F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观察pH值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 脂肪消化实验- 将脂肪、脂肪酶、生理盐水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分别标记为G、H、I。

- 将G试管置于37℃水浴中,观察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作用。

- 将H试管加入少量盐酸,观察pH值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将I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观察pH值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消化实验- A试管: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明显,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 B试管:盐酸抑制了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未发生消化。

- C试管:氢氧化钠促进了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消化作用增强。

凝血试验药理实验报告(3篇)

凝血试验药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药物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2. 评估药物在调节凝血功能中的作用。

3. 了解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药效差异。

二、实验原理凝血过程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的一系列复杂反应。

在此过程中,多种凝血因子参与其中,共同完成血液凝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的影响,评估药物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实验药物:肝素钠、华法林、阿司匹林、维生素K等。

3. 实验器材:毛细玻管、秒表、离心机、血凝分析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分别为对照组、肝素钠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和维生素K组。

2. 药物处理: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肝素钠组给予肝素钠溶液(100IU/kg体重);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溶液(1mg/kg体重);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溶液(100mg/kg体重);维生素K组给予维生素K溶液(2mg/kg体重)。

各组动物均按相同途径给药。

3. 凝血试验:给药后,分别于0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采集动物血液,测定PT、APTT和凝血时间。

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PT、APTT和凝血时间分别为(12.5±1.2)秒、(30.2±2.1)秒和(5.6±0.7)秒。

2. 肝素钠组:PT、APTT和凝血时间分别为(23.4±2.3)秒、(42.1±3.2)秒和(9.2±1.0)秒。

3. 华法林组:PT、APTT和凝血时间分别为(15.8±1.5)秒、(35.6±2.7)秒和(7.1±0.9)秒。

4. 阿司匹林组:PT、APTT和凝血时间分别为(11.7±1.3)秒、(29.8±2.5)秒和(6.8±0.8)秒。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

药理学实验报告篇一:药学大实验报告药学实验报告班级:生物制药1101姓名:刘翠婷学号:U201112717华中科技大学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由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和醇反应制备酯的方法2. 巩固普通蒸馏、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3. 学习应用显微镜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一种具有解热止痛、治疗感冒作用的药物,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制备乙酰水杨酸一般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进行。

生产中所用的水杨酸可以由从植物冬青树中提取的冬青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水解得到。

这两种原料在制备出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反应式如图1:图1.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路线图三、实验内容(一) 实验材料试剂:水杨酸、乙酸酐、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 FeCl3溶液、乙酸乙酯、浓硫酸、浓盐酸、滤纸、蒸馏水器材:100 mL锥形瓶1个、100 mL 烧杯2个、大结晶皿1个、试管1个、玻璃漏斗1个、培养皿1个、药匙1个、5 mL移液管1个、玻璃棒1个、布氏漏斗1个、抽滤瓶1个、水浴锅1台、普通蒸馏装置(100 mL圆底烧瓶1个、蒸馏头1个、直行冷凝管1个、接收头1个、100 mL接收瓶1个)1套、电热套(适用100 mL圆底烧瓶)1台、天平1台(二) 实验部分1. 乙酸酐蒸馏:量取乙酸酐60mL加入100 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集137-140℃的馏分备用。

2. 乙酰水杨酸制备在125mL锥形瓶中加入2g(0.014mol)水杨酸、5.4g(5mL,0.05mol)新蒸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上加热5-10min (水浴温度70-80℃)后进行冷却。

冷却至室温,既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然后加入50 mL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片剂药理实验报告

片剂药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片剂药物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其药理特性。

2. 掌握片剂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

3. 分析片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片剂药物是一种常见的口服药物剂型,具有剂量准确、稳定性好、便于携带和服用等优点。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制备不同剂量的片剂药物,观察其药理作用,分析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药物:某抗生素片剂2.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若干只3.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药筛、研钵、药瓶、药匙、滴管、注射器、计时器、生理盐水等4. 药物原料:抗生素粉末、淀粉、蔗糖、硬脂酸镁等四、实验方法1. 片剂制备(1)将抗生素粉末过100目筛,备用。

(2)按比例称取淀粉、蔗糖、硬脂酸镁等辅料,与抗生素粉末混合均匀。

(3)将混合物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软材。

(4)将软材通过10目筛,制得湿颗粒。

(5)将湿颗粒干燥,过筛,制成干颗粒。

(6)将干颗粒压片,制成不同剂量的片剂。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编号为A、B、C、D、E。

其中,A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为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片剂;C组为中剂量组,给予中剂量片剂;D组为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片剂;E组为给药途径组,给予同剂量片剂灌胃。

3. 实验观察指标(1)观察动物的活动状态,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

(2)记录动物的活动能力,如站立、爬行、跳跃等。

(3)观察动物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4.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1. 不同剂量片剂对动物活动状态的影响A组(生理盐水组)动物活动状态正常;B组(低剂量组)动物活动状态略有减弱;C组(中剂量组)动物活动状态明显减弱;D组(高剂量组)动物活动状态明显减弱,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时间延长;E组(给药途径组)动物活动状态与C组相似。

2. 不同剂量片剂对动物生命体征的影响各组动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正常,无明显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实验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组员: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的效果。

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的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结果:1.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60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的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

2.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3.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由于直肠给药50%以上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的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

胃液和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的时间。

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的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5±8g,雌性32只,雄性32只。

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40±10g,雄性,32只。

1.2 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807;0.9%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14070702;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401;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20411;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090527。

1.3 仪器YLS-6B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071018;天孚牌JYT-5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2011年8月;YLS-25A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0521;电子天平。

2 实验内容
2.1 热板法
2.1.1 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痛阈值)为5~45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

32只,热板法镇痛
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0.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2次,间隔30 s,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

将舔后足时间<5 s 或>45s,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2.1.2 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4组,编号,每组8只。

2.1.3 给药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灌胃20mg/ml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1.4 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

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55±0.5℃,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2.1.2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15、30、60、
90分钟后各鼠痛阈值。

2.1.5 痛阈提高百分率
2.2 耳肿胀法
2.2.1 分组 取雄性小鼠25±8g ,32只,随机分为4组,编号,每组8只。

2.2.2 给药 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 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 灌胃20mg/ml 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 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2.2.3 测量 每组给药30分钟后,给小鼠的右耳前后涂上二甲苯0.1ml/只,30分钟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对称剪下两只耳壳,用YLS-25A 电动耳肿打耳器取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度。

2.2.4 计算肿胀率
肿胀率(%)=[右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100% 2.3 醋酸扭体法
2.3.1 分组 取雄性小鼠40±10g ,32只,随机分为4组,编号,每组8只。

2.2.2 给药 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0.1mg/10g 灌胃生理盐水),2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4mg/10g 灌胃20mg/ml 的阿司匹林),3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0.6mg/10g 灌胃2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4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1.3mg/10g 灌胃10mg/ml 的元胡止痛片溶液)。

给药1h 后给每组小鼠按0.1ml/10g 腹腔注射0.6%的醋酸(临用前新鲜配制)。

2.2.3 观察 5min 后记录15分钟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

3 结果
3.1热板法 表1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痛阈影响(x S ,n=8)
**,60分钟时各组出现显著差异,p<0.01
组别 给药剂量mg/10g 给药15min 后(s ) 给药30min 后(s ) 给药60min 后
(s )** 给药90min 后(s )
生理盐水空白对
照组 0.1
24.68 ±12.90
29.52 ± 19.42 23.61 ± 1.28 37.82 ±22.01
阿司匹林阳性药
对照组 4 18.75 ±17.10
21.75 ±15.26 15.76± 2.76* 23.81± 19.66
低浓度元胡止痛
片对照组 0.6 16.64±6.38
16.54± 9.85
14.90±2.77* 30.72± 16.10 高浓度元胡止痛
片对照组
1.3
19.17±6.43
20.96±8.69
18.73±3.81
23.85±18.25
痛阈提高百分率=
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
用药前平均痛阈值
* 100%
*,1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vs 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p<0.05
*,1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vs 3低浓度元胡溶液组,p<0.05
图1元胡止痛片给药60分钟后对小鼠热板法实验的镇痛作用的影响3.2耳肿胀法
表3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抗炎作用(x S,n=8)
组别给药剂量mg/10g肿胀率(%)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0.162±33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467±46 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0.672±32 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 1.364± 50
图2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作用的影响
3.2醋酸扭体法
表2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x S,n=8)组别给药剂量mg/10g扭体次数*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0.115±18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42±3^
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0.620±19 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 1.333±24
*,小鼠镇痛作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 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vs 4高浓度元胡溶液组,p<0.05
图3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扭体实验的镇痛作用影响
4.结果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 李见春,黄继汉,桂常青,郑青山.元胡止痛栓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04)
[2] 唐岚.元胡止痛分散片药学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3] 徐叔云(Au FY),卞如濂(Ban RL),陈修(Chen X).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6,911,934,1408.
[4] 杨巧芳, 孟庆刚. 炎症动物模型探要[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16
[5] 林定齐.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用药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2(02)
[6] 刘和莉,李月玲,薛永志. 不同温度和醋酸浓度对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M].1994;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