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读书笔记800字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一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大全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大全五篇]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1《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
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
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
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
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老子读书笔记800字5篇
道德经老子读书笔记800字5篇《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德经读后感1一个母体,要想保持生养能力,首先要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而且这个谷还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天地作为一个母体,要想具有生养能力,也要首先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这个〝谷〞很像〝橐龠〞,虚而不屈.而且还具有〝神力〞,所以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的就是这个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养能力〞的母体.如果这种〝生养能力〞能够一直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这样的母体,就叫做〝玄牝〞.这种永远保持生养能力的母体的奥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这种玄妙的生养能力,在天地间绵绵不断的产生作用,若隐若现于万物之中,用之不尽.也正因为用之不尽,所以〝谷神不死〞,所以〝是谓玄牝〞.从古到今,无数人试图打造〝玄牝〞,或者近似于〝玄牝〞,能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通过玄牝传承〝不死的谷神〞,也就是〝血脉和精神〞,血脉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具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源源不断孕育着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就要追朔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源——炎黄文明了,也就是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不断斗争与融合的文明.很多民族〝谷〞还在,〝神〞却没了,被完全殖民化后,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完全嫁接成了其他民族.看着还是李子树,结的却全是苹果.这样的民族,事实上〝谷神〞已死,母体已亡.更有许多民族,形神俱灭,成为了历史.作为一个人,总会死的.却也有〝不死的谷神〞,比如老子,他把他是精神思想,从他的躯体里分离开,成为一部《道德经》,这部书就可以成为〝玄牝〞.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信奉老子思想的后人.《道德经》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的天地根,就在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老子当年遇到的困惑和对困惑的思考,到如今,我们依旧有那些困惑,依旧需要思考.一旦当初〝老子〞遇到的困惑,如今已经不成为困惑,《道德经》就寿终正寝了.一个百年家族屹立不倒,也可近似〝玄牝〞,百年家族源源不断地产生优秀人才,支撑这个家族的长盛不衰.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是什么?〝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百年家族的天地根,就是百年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于〝优秀的家训〞和能够严格履行家训.不像更多的家族,还没形成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母体〞,就瓦解了,第二代就忘掉了第一代赖以成功的根本,结果富不过二代.历代统治者,都想把〝政权江山〞打造成〝玄牝〞,让自己的政权可以长盛不衰.当这个政权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维护这个政权的优秀人才时,这个政权就会有勃勃生机.否则,就会被推翻,或者复辟.比如无产阶级政权,如果能源源不断产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接班人,那么无产阶级政权就能长盛不衰,否则只会被复辟.什么样的政权才能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要看这个政权的〝天地根〞,政权的立根之处,也就是政权建立的初心.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政权不褪色.许多政权忘记了初心,很快就被当初推翻的政治阶层复辟了,于是又回归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里去了.道德经读后感2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道德经读后感3《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道德经读后感4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_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道德经读后感5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我以为他的许多观念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索.道德经老子读书笔记800字。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读书笔记1《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
《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老子》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子》读书笔记篇1“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真正的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乱为、妄为。
通过阅读,我不仅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的意味。
我特别欣赏老子的“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过他。
我在想,非要争什么呢?如果你出色,如果你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就不算不与人争,你也照样是出类拔萃的。
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生活,对人与对事的一种豁达的态度。
你不争了,倒是胜者,如果争了,有时反而会是两败俱伤。
人人都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针锋相对的后果,往往便是鱼死网破。
“不争”不是没有能力争,而是气定神闲,豁达处事的不想争。
同样的,“宠辱无惊”也给了我类似的启发。
在《汉语词典》收录的“宠辱无惊”的解释就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这不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宠”指“受宠”,“辱”指“受辱”,无论受宠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宠辱无惊。
比如,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你的能力很强,工作很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
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那么《道德经》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一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
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精选5篇)老子读后感作文800字参考篇1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道德与本性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
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
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道德与教育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
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
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对道德的重视程度越高,对道德的认识更清楚,向上的善念也会越多,从而产生与时俱进的新道德。
道德的内在精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对于道德的界定也不同,所以把风俗、习惯或是外在因素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切的。
虽然道德的外在充满不确定因素,但道德内在的原理与精神是确定的,即道德要适应时代环境,道德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
情绪是推动个人道德发展的动力。
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克己实则是对自我情绪的一种节制,但这种节制并不等于完全的压抑与消灭情绪,而是要把坏情绪转化为好的情绪。
情绪也分为个人情绪与社会情绪,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情绪可能会受到社会情绪的影响,如果完全放弃个人情绪而遵从社会情绪,那么社会就不会发展。
正如杜威说的:“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
”过度的私心和欲望是道德发展的阻力。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欲望,过度的自私和欲求会破坏道德的发展,但适当的私心与欲望是道德发展的动力。
道德经读书笔记(通用8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通用8篇)道德经读书笔记篇1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期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能够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此刻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能够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能够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进取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多则惑”能够从我们生活中的选择问题解释。
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事情必须要让我们做选择,选择仅有一个,我们不会多加研究,而会从一而终。
如果选择有多个,选择之初会多加思虑,斟酌再三。
最终确定后,如果事情的发展并不如自我所料,往往会幻想着那条为选择的路,甚至会期望自我生活在为选择的路中,所以烦恼、迷惑、悔恨就滋生了。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道德经》读书笔记1《道德经》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道家立派之根。
众所周知,黄老之学重在“清静无为”,其思想为后来的西汉前期所用,大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
直至今日也很多人追求研究他的思想精髓,希望能为当世所用。
近日,读老子之说颇有感触,无奈才疏学浅不足以评头论足,只得将我不值一瞥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了两遍《道德经》还是未能完全领悟,不过却有所思所想。
我觉得老子的“清静无为”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就像孔子的“仁”一样不能具体的语言去描述它,然而却蕴含于每一句话中。
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直接论述何为道何为德,或何为清静何为无为,而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释。
缜密思维,科学论断只读了《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让我对老子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处对于“道”和“名”,“有”和“无”的阐释前后衔接相辅相成,稍稍推敲便已深陷于宇宙奥妙之中。
前道非后道,前名非后名,转换间便让我感受了老子思维的缜密,又说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本源。
谁说又不是呢,宇宙还不存在时就是“无”,单单一个字便消去了了我心中长久的疑虑——宇宙之前是什么?而万物化生的时候就叫做“有”了,自然顺理成章,这些都是自然事实老子只是描述出来便又体现了无为中的有为。
中国的文字计数原不称为多少“字”,叫多少“言”,比如老子五千言,而“言”字正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字便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单单“有无”两言便道破了天机,有和无本同根而生,无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妙处,为形而上;有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行迹为形而下,两者都叫做玄,研究玄的问题就是研究宇宙奥妙的法门。
直接提出了,研究宇宙就去研究有和无吧,而现世的我们不也正在为之而努力吗,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宇宙如何而生如何而存…….老子给后人留了这个有和无的问题,但老子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读书笔记道德经800字(精品9篇)
读书笔记道德经800字(精品9篇)读书笔记道德经800字篇1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
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
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
《道德经》倡导欲壑难填、无为而治。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化史上的聪慧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开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肉体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找到本人的人生原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辰坚持狂妄自大、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
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
只要“不妄为”才干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
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义务,就是“有作为”。
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经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
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无动于衷,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环的创新才能。
实是信服信服!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呼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打动和难过,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读书笔记道德经800字篇2《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00字5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00字5篇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
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
其中“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十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
“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哀悼短信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
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十分朴素的辩证思想。
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十分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道德经800字读后感作文五篇
道德经800字读后感作文五篇道德经读后感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内含祸的因素。
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必须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
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此刻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
王子朝杀悼王自立。
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
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
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
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之后,他西行去秦国。
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明白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
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
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
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之后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
此刻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
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
优秀道德经读后感800字5篇
优秀道德经读后感800字5篇优秀道德经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哲者以其洞悉天道,军者以其参透兵机,政者以其安邦定国,勇者以其建功垂名,静者以其养生延年。
故曰:《道德经》,如不竭之井泉,汲桶,自然人道皆唾手可取之。
传之言曰,老子欲隐,及函谷关。
守将尹喜悦之,欣然留之以问道,遂留五千余言,上曰《道》,下则谓之《德》。
道,万物之本源,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德,乃道之行及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德窥道,无所不包,周行不殆,亦辩证矣。
盖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或,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修生养性,致虚极,守静笃。
旷心胸,似大道包罗万象,注而不满,酌而不竭。
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溺欢娱使心彘,安日月使身康。
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胡为乎困于宦海?养一己之身,小德也;养一国之民,大德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后世称之民本。
即天下初定,则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盛世太平,辄体恤民生,取法天道,宽待百姓,无私无欲。
至于为人处世,老子视之乃后生所不及。
一词赋千意,十言有万思。
譬物极必反,或曰人事莫尽,或曰反其道而行,事半功倍。
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将欲夺之,必先与之。
或曰勿过人而忘形,是何异于鸱鸮待腐鼠?或曰详虑周思,可避急风晦雨。
八方睹,八玲珑。
言语咀之,甘之如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有之以为利,物之以为用。
是美学巅峰者,慧达之致者。
通读之,细品之,非艰涩,皆凝练,富诗意。
韵语排比,参差错落,朗朗上口。
《道德经》集智慧于大成,融精神于血脉。
浅尝高深莫测,深掘无处不在。
会创新时之际,顺乎大道,随德而行,固有所广益。
吾辈肩复兴重担焉,应求承文化根基,振华夏威名,似大鹏扶摇万里,御风击浪,须秉德继道,烙“道”“德”于脊梁,弘“道”“德”以兴邦。
文以载道,行以育德,道德千年,万世安康!优秀道德经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引导语: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800字(通用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
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
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
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
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
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
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
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
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
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读《道德经》有感_读书笔记五篇800字范文
读《道德经》有感_读书笔记五篇800字范文《道德经》读后感1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
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
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
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
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
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
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
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们为了保住工作而工作,无暇关注本身和家庭,有时间的时分没钱,有钱的时分没时间。
又或者说两者都没有。
这样的社会又怎能说是美妙的呢?在高度兴旺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到达极致走向另一面,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十分巨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孔子。
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但是我却没有能发现“众妙之门”,自古以来研讨老子的人太多太多,但我总以为体会到“物极必反”,“无为”之类的人生哲学,对个人来说更有意义。
老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老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老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老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
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在此,我想强调一点:知识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知识的能力相匹配。
说实话,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欢读、喜欢抄、喜欢背。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道可道,非常道”。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因为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
是呀!语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
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如:“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愿意向比自己资历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
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
学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时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
老子的故事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一个母体,要想保持生养能力,首先要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而且这个谷还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
天地作为一个母体,要想具有生养能力,也要首先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这个“谷”很像“橐龠”,虚而不屈。
而且还具有“神力”,所以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守的就是这个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养能力”的母体。
如果这种“生养能力”能够一直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
这样的母体,就叫做“玄牝”。
这种永远保持生养能力的母体的奥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
这种玄妙的生养能力,在天地间绵绵不断的产生作用,若隐若现于万物之中,用之不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老子读书笔记800字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道德经读后感1一个母体,要想保持生养能力,首先要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而且这个谷还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
天地作为一个母体,要想具有生养能力,也要首先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这个“谷”很像“橐龠”,虚而不屈。
而且还具有“神力”,所以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守的就是这个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养能力”的母体。
如果这种“生养能力”能够一直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
这样的母体,就叫做“玄牝”。
这种永远保持生养能力的母体的奥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
这种玄妙的生养能力,在天地间绵绵不断的产生作用,若隐若现于万物之中,用之不尽。
也正因为用之不尽,所以“谷神不死”,所以“是谓玄牝”。
从古到今,无数人试图打造“玄牝”,或者近似于“玄牝”,能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
通过玄牝传承“不死的谷神”,也就是“血脉和精神”,血脉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具有长久生育能力的母体,源源不断孕育着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就要追朔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源——炎黄文明了,也就是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不断斗争与融合的文明。
很多民族“谷”还在,“神”却没了,被完全殖民化后,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完全嫁接成了其他民族。
看着还是李子树,结的却全是苹果。
这样的民族,事实上“谷神”已死,母体已亡。
更有许多民族,形神俱灭,成为了历史。
作为一个人,总会死的。
却也有“不死的谷神”,比如老子,他把他是精神思想,从他的躯体里分离开,成为一部《道德经》,这部书就可以成为“玄牝”。
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信奉老子思想的后人。
《道德经》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德经》的天地根,就在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老子当年遇到的困惑和对困惑的思考,到如今,我们依旧有那些困惑,依旧需要思考。
一旦当初“老子”遇到的困惑,如今已经不成为困惑,《道德经》就寿终正寝了。
一个百年家族屹立不倒,也可近似“玄牝”,百年家族源源不断地产生优秀人才,支撑这个家族的长盛不衰。
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是什么?“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百年家族的天地根,就是百年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于“优秀的家训”和能够严格履行家训。
不像更多的家族,还没形成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母体”,就瓦解了,第二代就忘掉了第一代赖以成功的根本,结果富不过二代。
历代统治者,都想把“政权江山”打造成“玄牝”,让自己的政权可以长盛不衰。
当这个政权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维护这个政权的优秀人才时,这个政权就会有勃勃生机。
否则,就会被推翻,或者复辟。
比如无产阶级政权,如果能源源不断产生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接班人,那么无产阶级政权就能长盛不衰,否则只会被复辟。
什么样的政权才能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要看这个政权的“天地根”,政权的立根之处,也就是政权建立的初心。
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政权不褪色。
许多政权忘记了初心,很快就被当初推翻的政治阶层复辟了,于是又回归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里去了。
道德经读后感2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
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读后感,实在是笑话。
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
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
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
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
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
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在假日惬意的下午,品上一壶上等的茶,细读《道德经》,感受它对心灵的洗礼也不一定。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久远,但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却一点也没有“久远”的意味。
每读一次,我们就有一次新的收获。
以上仅是我对于《道德经》的一些浅见,我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素养,也能使国家素养水平整体水平提高。
道德经读后感3《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
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
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
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
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数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读后感4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
一年里,为了弥补自己思维方式的短板,刚毕业就花了7万多的钱去学习财商课,情绪管理课程,企业家学徒课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时间卖过各类水果和坚果;做过项目合伙人,现在也正在尝试自己做老板,锻炼自己做项目的能力。
所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
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庆幸,自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自己脑袋中的概念,也都会让我去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如同水流般灵动地变化;经中说:“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
他教我聚焦在让自己快速成长的那个面上,他教会我看到刚毕业的.自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倘若能够踏踏实实地布局,勤勤恳恳地走过,时间终会回报自己很多。
每次诵读《道德经》,都会让我去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整个系统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统来工作。
他教会我要站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绪作主导。
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的菜鸟,在23岁的节点上,是不太可能有作为,因此用心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为王道,而非证明自己有多厉害。
我所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企,他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一般选择985/211的大学生,因此自己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逊一筹的,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这对生性要强和心性骄傲的我来说也是一种磨砺。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养了我的心灵。
有时候奋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抽离生活,工作上的烦恼。
《道德经》让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挺好的。
道德经读后感5刚读完《道德经》,我从中遭到很多启迪。
作者老子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这本书是老子的乱世之道和人生哲学,而非我原以为的道德教材。
固然只要20多页,但是由于领悟力有限,通读全书,能了解的一定有十之二三。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事物都向它相反的方向变去。
指出“物极必反”的通则,简直无论在哪一方面皆是如此的。
老子认识生活世界,看待生活的态度,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坚强和进取,老子的思想是无为。
如今的人普通都以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的包含了对广阔劳动人民的酷爱。
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能够自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是一件盲目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干够学有所成,这就需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盲目、自愿的学习。
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滋长。
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自觉参与各种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
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进步,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的拉大,似乎又和所谓高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