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问题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还原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还原教案怎么写幼儿园还原教案是一种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事物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过程。
通过还原过去的场景或过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现实情况。
要想写好幼儿园还原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案时必须要搞清楚教学目标,即要让幼儿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学到什么东西,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还原历史场景,让幼儿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结果;或者通过还原某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来启发幼儿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2. 选择合适的场景或过程在制定教案时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景或过程,这个场景或过程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另外,还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不要选择过于复杂的场景或过程,避免幼儿无法理解和接受。
例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场景,如“小鸟回巢”、“植物成长”的过程等。
3. 设计还原方案确定好场景或过程后,就需要设计还原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有足够的细节和情节,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另外,需要考虑到时间、空间和人员的安排,以及教师的引导策略等。
例如,在还原“小鸟回巢”这个场景时,可以把幼儿园的一片草坪当作森林,然后让幼儿通过模仿鸟儿的“飞翔”和“找巢”,来探索和发现小鸟的飞行和生活状态。
4. 撰写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场景或过程和还原方案,来撰写教案。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评价等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教案中的语言应该简单明了、生动有趣,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
另外,建议教师在教学前要总结思路、列出时间安排,确保整个还原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5. 总结归纳针对本次还原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观察记录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归纳。
可以在下一次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场景、方法和教材,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动机。
总之,幼儿园还原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不过,当幼儿在这种有趣、富有创意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进步时,教师的努力和付出也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还原问题》教学反思
《还原问题》教学反思《还原问题》是指已知一个量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结果,求这个量的问题。
它是疫情背景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学力课程。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接触简单的还原问题,掌握基本的倒推法,但是对复杂的还原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形成系统的解决还原问题方法。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解决问题思路,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切身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学习中心课堂教学理论指导,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是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辅助指导。
在研究问题的逐步推进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进行沟通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简单逻辑的还原问题,还是需要思路和思考方向。
在学习例一:一棵石榴树上结有若干石榴,石榴数目减去6,乘以6,加上6,除以6,结果等于6.请你试着算一算,石榴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石榴?通过写出思维图的方式展示题目中石榴数目的变化,再通过逐步还原的方法还原得出石榴的原有数目。
在经过学生的讲解和分析后,在巩固练习: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4后除以3,再减去26,最后乘25,恰好是100岁。
”这位老人今年多少岁?学生大部分都能使用倒推法将问题进行还原,所以至此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还原思路和还原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倒推法还原问题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还原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也是通过倒推法从结果进行倒推,但是存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因此学生需要一些辅助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数量关系。
那么较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手段就是线段图,将题目中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线段图展示出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
因此,通过简单的进阶问题:一根铁管,第1次截去2米,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还剩5米。
这跟铁管原来长多少米?引入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建立适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线索。
为进一步解决较困难的还原问题奠定基础。
还原问题:工人们修一段路,第一天修的公路比全长的一半多2千米,第二天修的比余下的一半还少1千米,还剩20千米没有修,公路全长是多少千米?这是出现数学关系谁比谁的一半少(多)几的数量关系,这个数量关系是原有的比大小基础上再加上一半的概念,学生也是首次接触,要用它进行还原就更加困难了,学生在数量关系方面就呈现混乱状态。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与总结方法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与总结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思考和总结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常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通过采取一些反思与总结方法,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学习数学,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一、反思方法1. 情境还原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情景化,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情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设想自己置身于问题背景中,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题的思路。
2. 错误分析法: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对错误进行分析和反思。
当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但得到错误的答案时,可以思考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题目的,是否漏掉了一些重要信息。
通过对错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避免重复犯错。
3. 知识迁移法: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进行知识迁移。
通过将已学习的知识与新的问题相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以图像化方式展示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学概念和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将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整理清晰,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二、总结方法1. 笔记总结法: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或自学时做好笔记,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记录下来。
通过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并且方便日后复习使用。
2. 解题方法总结法: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解题,我们可以将学习到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整理,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体系。
通过总结解题方法,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的能力。
3. 经验总结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积累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通过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
第15讲:还原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还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还原问题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还原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还原问题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还原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时候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课堂秩序。
2.在教学组织方面,有时候课堂活动组织不够充分,需要更加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在教学方法方面,有时候讲解方式过于单一,需要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还原问题的类型:还原问题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类型。直接还原是指通过简单的逆向运算,如加减乘除,直接得出初始条件;间接还原则需要通过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步骤,逐步推导出初始条件。
3.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还原问题通常需要使用逆向思维,通过逐步逆向运算或逻辑推理,找出初始条件。常用的方法包括逆向加法、逆向减法、逆向乘法、逆向除法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四升五还原问题教案
第14讲按章办事——复原问题【教学内容】"佳一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暑期版,四升五年级第14讲"按章办事——复原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复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数学思考能回忆倒推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情感态度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复原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准备】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在卖鸡蛋,她好奇地问:"老奶奶,您这一篮鸡蛋有多少个?〞〕老奶奶说:〔泡泡语〕我第一次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少2个,现在篮子里还剩下12个。
〔泡泡语〕你知道这一篮鸡蛋有多少个吗?小红一会儿就算出来正确的个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红是怎么计算的吗?2、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同桌讨论交流,把你的思路说给同桌听听。
4、师:我们遇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时,可以将复杂的条件通过线段图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则谁愿意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5、从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6、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7、请几名学生汇报讲解其解题思路和过程,其他同学进展评析。
8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发现用复原法解决问题时,一半多几、少几与算式有什么关系?解析:分3步〔第一次卖出的、第二次卖出的、剩下的〕画出教材线段图。
答案:第一次卖出后剩下的:〔12-2〕×2=20〔个〕总共的:〔20+2〕×2=44〔个〕答:这一篮鸡蛋有44个。
9、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0、教师拓展:〔本问题课件不出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补充讲解〕师:老奶奶见小红这么顺利就算出她这一篮鸡蛋的总个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教学主题: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1. 背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过程,涉及到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它在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腐蚀、电池、燃烧等。
2. 教学反思2.1 理论掌握程度不足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析问题时出现困难。
改进方法: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生动形象地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加深学生的理解。
2.2 缺乏实验操作学生缺乏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经验,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改进方法:增加实验环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氧化还原反应,并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
2.3 课堂互动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导致课堂氛围较为单调,影响了学习效果。
改进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问题解答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加课堂活跃度。
2.4 学生练习不足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数量较少,缺乏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改进方法: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并纳入课堂讨论和解答,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3. 改进方法3.1 引入案例分析通过引入实际案例,例如金属腐蚀、电池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2 实验操作培养安排一定的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操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引入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4 练习题的延伸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应用能力。
4.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我将采取引入案例分析、增加实验操作、互动式教学以及提供更多的练习题等方法进行改进。
希望这些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化学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2. 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3. 实际案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倒推法、逆向思维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还原问题的定义及类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解决还原问题的基本方法:倒推法、逆向思维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8.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反馈: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还原问题的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还原问题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的解决方法:逐步推理法、图表法。
3. 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解题经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还原问题.doc
2013年秋二年级数学现场磨课活动教案及反思执教人:刘西春第一次试教还原问题教学内容:简单的还原问题教学目标:1、在理解“还原”这个字的基础上,知道还原问题是把已经发生变化的个数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并能掌握简单还原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果农的部分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还原”过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还原的方法,并理解还原问题,知道算式中各个步骤所表示的意思。
过程:一、情境导入1、有一天,我回到家乡边城茶洞,那天正是赶集,看到街上有一对父子正在卖水果。
爸爸卖的是西瓜、儿子卖的是香瓜,他们正忙的热火朝天的,原来啊,他们在比谁卖的多呢。
2、题目出示:爸爸的筐里有30个西瓜,上午卖了21个,妈妈又挑来15个,现在爸爸的筐里有多少个西瓜?我们帮他算一算,在草稿上解答。
指名汇报。
板书:30-21+15=教师小结:想知道现在爸爸的筐里有几个西瓜,就要根据西瓜个数的变化来计算,原来有30个卖去21个,就从30里把卖去的21减去,又挑来15个,就用剩下的与挑来的21个合起来,就知道现在筐里有多少个西瓜了。
二、新知探究妈妈这时来到儿子的香瓜摊前,看着儿子满头大汗,心痛地问:“儿子,生意怎么样啊?”儿子说:“我卖去43个香瓜,妈妈又挑来30 个,现在还剩下38个。
我不知道原来筐里有多少个香瓜?”1、我们来帮他算一算,看谁算的好。
2、提示:想知道原来筐里有几个香瓜,我们先来把这些香瓜个数的变化摆一摆。
香瓜的个数是这样的:妈妈挑来38个卖去43 个,原来筐里有多少个?3、“原来”指的是什么时候?生:没有卖去之前,也没有挑来之前。
①请一个同学来演示一下原来的样子,没有卖去之前,也没有挑来之前是香瓜的个数是怎样的,你能还原它吗?②这位同学摆弄的很清楚,这就是还原后得到的原来的样子,你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③学生尝试完成。
④指名汇报:38-30+43=38-30表示什么?8+43表示什么?对了,从剩下38 个香瓜里去掉妈妈挑来的30 个香瓜,再把卖掉43个香瓜拿回来,就知道筐里原来有多少年来个香瓜了。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还原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 还原问题的解题步骤3. 典型还原问题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对典型还原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还原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发学生对还原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还原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还原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还原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还原问题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8.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还原问题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还原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还原问题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和解过程。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解答: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图案的还原教案
图案的还原教案教案标题:图案的还原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图案的还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还原简单的图案。
2.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图案还原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案,如黑白相间的格子、颜色交替的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案的特点和规律。
探究活动: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由图案组成的卡片。
卡片上的图案被剪成了若干小块,学生需要合作还原卡片上的完整图案。
3. 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案,讨论图案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图案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4.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将卡片上的图案小块按照规律进行组合,尝试还原出完整的图案。
拓展活动:5. 提供更复杂的图案卡片,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图案还原任务。
6.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图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7.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图案,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图案还原出来,展示给其他同学观察和评价。
总结活动:8.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图案的还原需要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合作中的表现,并分享合作中的收获和困难。
评估活动:10. 给学生提供一张未还原的图案卡片,要求学生独立还原图案。
评估学生对图案还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图案卡片:包括简单和复杂的图案,可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适当选择。
2. 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延伸:1. 将图案还原与数学中的模式和序列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图案还原与数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应用图案还原的思维方式,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如语文中的词语还原、科学中的实验设计等。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还原图案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图案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还原问题教案教案目标:通过还原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与资源:1. 题板:准备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妈妈为什么喜欢在晚上给我讲故事?”等等。
2. 答案板:准备与题板上问题相对应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有合理的解释。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请学生举手回答,你在平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 引入概念:解释“还原问题”的含义,即通过提问和解答来还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活动实施:3. 展示题板上的问题:从题板上选择一个问题,如“小明每天都会花多长时间完成作业?”4. 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可能的回答,并陈述他们的观点。
5. 展示答案板:与学生一同核对他们的答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的合理性,并与其它可能的错误答案进行对比讨论。
6. 拓展问题: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他们的观点和解答。
活动总结:7. 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回顾整个还原问题的学习过程,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8. 引导思考: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以促进反思和进一步思考: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还原来解决?拓展延伸:9.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问题,或是设计自己的问题与答案板,与同学交流思考。
同时,可以探索将还原问题应用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得到如下促进:1. 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及答案,学生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还原和解答,学生将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技巧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学生将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教案的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答案的合理性来评估教案的效果。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弄懂两大类型四大规律五大方法,你也会解还原问题
78-x+3x=126-3x+3x 78+2x=126 2x=126-78 2x=48 x=24
答:两个货位上各运走了 24 箱货物。
数学问题通常由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需要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求得结 果但有时候这样做是困难的,不容易求得结果。这时,如果我们改变思考顺序, 从题目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倒着“推算”,从而可以较容易地解决问题。
☆一、基本知识点 1、含义 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题型 (1)单变量还原 (2)多变量还原
3、解题规律 (1)从结果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 原数。 (2)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 出原数。 (3)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后算乘除时别忘记写括号。
(4)操作次数较多时,采用画图、列表法一步一步倒推。 4、解题方法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操作与未知数的关系。 核心思想:逆推(就是从结果入手,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 常用方法: (1)逆推法(倒推法) (2)线框图(单变量多运算) (3)线段图(单变量多次操作) (4)图表法(多变量多次操作) (5)方程法(多变量单次操作) ☆二、一张思维导图归纳总结
☆三、经典应用 (1)逆推法(倒推法) 例 1、田田问乐乐老师今年多少岁,乐乐老师回答说“把我的年龄先加上 2, 再乘 3,然后减去 14 正好是 100 岁。”你能算出乐乐老师今年多少岁吗? 【分析】从结果出发往前推算,顺次进行相反的运算,即变减为加,变加为
案例还原反思分析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案例名称:2. 案例发生时间:3. 案例发生地点:4. 案例涉及人员及单位:5. 案例背景及目的:二、案例还原1. 案例发生经过:(1)事件起因;(2)事件发展;(3)事件高潮;(4)事件结局。
2. 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1)问题一;(2)问题二;(3)问题三。
三、反思分析1. 案例中的主要矛盾:(1)矛盾一;(2)矛盾二;(3)矛盾三。
2. 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1)原因一:主观原因;(2)原因二:客观原因;(3)原因三:制度原因;(4)原因四:环境原因。
3. 案例中的教训:(1)教训一:对问题认识不足;(2)教训二:处理问题方式不当;(3)教训三:制度不健全;(4)教训四:执行不到位。
4. 案例中的经验:(1)经验一:问题处理及时;(2)经验二:沟通协调有效;(3)经验三:制度完善;(4)经验四:执行力强。
四、改进措施1.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针对原因一,改进措施;(2)针对原因二,改进措施;(3)针对原因三,改进措施;(4)针对原因四,改进措施。
2. 针对案例中的教训,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针对教训一,改进措施;(2)针对教训二,改进措施;(3)针对教训三,改进措施;(4)针对教训四,改进措施。
3. 针对案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巩固措施:(1)针对经验一,巩固措施;(2)针对经验二,巩固措施;(3)针对经验三,巩固措施;(4)针对经验四,巩固措施。
五、总结通过本次案例还原反思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提高对问题的敏感度,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515字。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标回顾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电子转移原理,能够正确理解和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问题。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准备教案和教材,在教学中经常犯迷糊,有些内容也没有讲清楚。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理解有困难。
下次教学中,我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教材,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入。
2. 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本次教学中,我大量使用了讲解和示范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
下次教学中,我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实验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在本次教学中,我在内容选择上过于冗杂,没有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同时,部分内容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难以理解。
下次教学中,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材的要求,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评价不及时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使得学生难以纠正错误,无法及时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下次教学中,我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找到问题,并进行修正。
5. 学习氛围不浓厚在本次教学中,由于我自身的问题,没有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有些松散。
下次教学中,我要提高认识,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改进方案1. 充分准备教案和教材,提前熟悉知识点,确保教学准备充分。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加互动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解决问题还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解决问题还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一、引言二、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三、教学实践过程1.课堂组织2.教学活动设计3.学生反馈与互动四、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2.不足之处3.改进措施五、总结正文:【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年级是孩子们开始接触系统化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以期为各位老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价与优化方案。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学实践过程】1.课堂组织在课堂上,教师以生动有趣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
2.教学活动设计1.问题认识: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定义,学会发现问题。
2.问题分析:教授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3.提出方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评价与优化:组织学生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并进行优化。
3.学生反馈与互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本节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问题分析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在课后加强辅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大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多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结】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明,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
三年级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还原问题的概念,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推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还原问题的定义及解题步骤。
2. 常见还原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还原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还原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还原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还原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解题过程和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还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还原问题的定义、解题步骤及常见类型。
3. 示范:教师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跟随解题步骤解决问题。
4. 练习:学生独立解决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还原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原问题的解题过程。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还原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还原问题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3. 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提高解题能力。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还原问题教案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还原问题的概念。
解释还原问题是指从已知的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的信息,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来解决问题。
2. 案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尝试通过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40个学生,其中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呢?”学生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班级总人数为40)
和学生数学的性别比例(例如1:2)来推断出男生和女生的具
体人数。
3. 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其他小组员通过还原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思路。
4. 共享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并给予建议和反馈。
5. 知识巩固: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6. 反思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还原问题的体会和经验,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引导学生思考还原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还原问题的思维方式。
幼儿园还原问题教案
幼儿园还原问题教案一、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还原问题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还原问题,把问题还原至本源。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积极探究精神,培养其对吸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问题首先,让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问题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妈妈买了10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猫和狗谁快?•小鸟飞的快还是汽车开的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来引导幼儿探究和提出问题,让幼儿感受到问题是无处不在的。
2. 还原问题接下来,让幼儿学习如何还原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有4个小朋友喜欢吃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公平?•鸟儿和蝙蝠谁飞得快?•小兔子和龟兔赛跑,龟兔谁快?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归纳问题的核心,让幼儿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最后,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出以下问题:•4个小朋友共用一支笔,如何使他们每人写完一篇作文?•比赛中,兔子和乌龟开始在5米处起跑,兔子每秒钟可以跑两米,乌龟每秒钟只能跑一米,问乌龟和兔子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终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析并列出解决方案,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提高幼儿的还原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策略1.合作探究: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合作意识,又能发挥团队智慧,进行学习和思考。
2.实践教学:让幼儿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践操作,使其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加深其理解和记忆。
3.游戏化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测试对于本教案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小测验,以了解幼儿掌握的程度。
还原问题设计理念
还原问题设计理念问题设计理念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进行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它涉及到问题的定义、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等方面,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
首先,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是要全面、准确地捕捉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
在问题定义和分析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了解问题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各个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只有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层面,才能准确地捕捉问题的关键因素,从而能够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其次,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是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计。
问题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组成部分和相互关联的因素。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不能只关注某个部分或某个因素,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设计。
只有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计,才能够避免解决一个问题而引发其他问题的情况发生。
第三,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是要注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问题设计不仅仅关注问题的解决,还要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和可持续。
在设计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可用性、技术的可行性、成本的可承受性等因素,以确保解决方案能够在实际中有效地应用和持续发展。
最后,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是要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
问题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鼓励创新思维,挖掘问题的潜在机会,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同时,问题设计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设计方案,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反馈的需求。
综上所述,还原问题设计的理念是要全面、准确地捕捉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计,注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
这些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问题设计,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达到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丹凤镇文笔小学:顾红梅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还原问题的研究及在生活中的运用,P88、89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还原法”的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学习并掌握运用“还原法”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还原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渗透“还原”策略1、猜一猜①老师昨天带了一些钱,买了一件衣服用共240元,还剩160元。
老师昨天带了多少钱?②老师昨天带了一些钱,买了一件上衣用去180元,又买了一件羊绒衫用去120元,身上还有100元钱,老师昨天带了多少元钱?2、师:同学们,学校组织去看电影,我们的行走路线是:学校水泥厂路口广播电视局师宗电影院(电脑依次显示)看完电影,我们想按原路返回,该怎么走呢?(指名学生回答)师:同意吗?是呀,返回时要从现在的位置出发倒过来走。
(电脑依次显示:学校←水泥厂路口←广播电视局←师宗电影院3、演示活动,为例题的学习做铺设。
师:老师这儿有杯水(出示一杯红色水),我把它倒出一些放在另一个杯子里,(操作倒水)这里还有一杯不同颜色的水,现在能看出哪杯水多吗?(蓝颜色的水多)师:你们能猜一猜,原来是谁多吗?那么要知道究竟谁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答:把另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回去。
)师:倒回去,这个方法好不好?我们就把它倒回去。
(边说边演示)看得出来原来谁多吗?一起说。
师:是呀,知道了现在的情况,(板书:现在)我们要知道原来谁多?(板书:原来)用这种倒回去的方法还真管用。
(板书:倒回去)二、建立框架,提炼“还原”策略1、教学例1。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
师:继续看,老师这儿还有两杯果汁。
(电脑显示)一共400毫升。
(电脑显示)我现在把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电脑显示倒的过程),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
小猫老师提出了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的数学问题请你解决。
(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问:要解决甲杯原来有多少毫升?你们先想什么呢?(3)师:他说从现在出发,老师就顺着他的思路,那你知道,现在甲杯有多少毫升吗?知道了甲杯现在有200毫升,(电脑显示200)那原来呢?(显示?)师:根据现在我就能想到,把这个40用作刚才同学说的把它再倒回来(电脑显示倒回来的过程),那这里的甲就应该是200加40=240毫升(电脑显示240)。
同意刚才同学说的吗?那乙杯现在和原来是多少呢(显示两个?)师:说得非常好。
还回去以后乙就由现在的200变成160了。
(同时电脑显示200和160)2、小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几个生活中的小问题,走返回的路线,比较两个杯中的水的多少,求甲乙两杯果汁原来各有多少毫升,都采用了从现在出发倒回去想原来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策略。
(在倒回去上画圆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它。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三、初步运用,理解“还原”策略1、出示例2。
小明原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
小明原有多少张邮票?师:谁来读读上面的信息?师: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会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它呢?大家想不想自己先试试?那在试之前,老师先提出几个小建议。
出示:探索建议:(1)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整理条件。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按要求试做,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有谁愿意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条件的呢?(学生视频展示)师:他把条件摘录下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来,真好。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再指名说说)4、师:刚才同学们用这样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整理成这样。
(边说边显示: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还有同学用这样的方法表示也非常方便:()+24 ()-30 52师:整理好条件,你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师:也就是说从现在这里出发,剩52张,加30就等于把送的再要回来,收集的可以不收集。
(显示……跟小军要回30张还剩52张,―30就应该+30,+24就该-24。
)师:那按照这种倒过来的思考方法,你是怎样列式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2+30-24 52+(30-24)=82-24 =52+6=58(张)=58(张)师:你是将中间两步一块看,现在就比原来少了6张。
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如今天我借给你10元钱,你还给我8元,实际我借给你多少钱?5、师:现在可以写答句了吗?我们要检验做的题是否正确,才能写答句。
那么你会检验吗?(指名口答)师: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
集体口答后写答句。
6、小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通过自己探索,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
那刚才解决问题时,我们是用了什么策略?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还原策略。
(板书:还原)四、综合运用,巩固“还原”策略师:老师早晨锻炼身体时,经常看见有人这样向前走几步,再向后退几步,你们看过吗?医生说这样锻炼对于身体有好处。
那我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也能倒着想想,便于我们思考,同学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思维更活跃呢?下面我们来练一练。
1、游戏:猜猜我是几?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喜欢吗?一个数×3+2=8,这个数是几?小结:这个数经过了两次变化得8,我们就从结果8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算。
2、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3、一个数的3倍加上6,再减去9,最后乘以2,结果得60。
求这个数。
(1)出示题目,读一读,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2)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独立尝试解答。
(3)交流:你用了什么策略?从哪里开始推想的?然后又怎样推算的?(4)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师:同学们真聪明,已经解决了这么多题,小军也带来了一道题,要来考考大家,愿意吗?出示:练一练4、出示题目,各自读题:小军收集了一些数码宝贝卡,他拿出数码宝贝卡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数码宝贝卡?(1)问:小军是怎样送画片给小明的?(一半还多1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解答在自备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将条件摘录下来整理一下。
[指名学生板书自己的算式,(25+1)×2=26×2=52(张)答:](2)问: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检验的?5、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6、小明、小强和小勇三个人共有故事书60本。
如果小强向小明借3本后,又借给小勇5本,结果三个人的故事书的本数相等。
这三个人原来各有故事书多少本?7、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有多大呢?请大家利用所学的知识,看谁先知道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的年龄乘2再加8,然后除以4,最后乘5得80。
傅老师多少岁?师:对呀,那么你是怎样列式的?(80÷5×4-8)÷2=28(岁)自己读题,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8、听歌曲。
现在你知道这首歌里隐藏的数学知识了吗?9、玩一玩:从横塘出发,向北走7格到商业广场,然后向西走2格到华地百货,然后向南走2格到东门小学,再向东走3格就到了万善公园。
你能在图中标出以上各地点吗10、其实,在古代就有人发明了还原法,用还原法做的诗:花香满园庭庭园满香花唐代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作诗仙,他爱喝酒,喝酒作诗,其中一首就隐藏着还原的策略。
《李白喝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师:此壶中究竟有多少酒呢?请同学们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去探究解决,下节课再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五、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课后反思:首先通过情境导入,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还原”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老师的演示活动,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从而渗透了“还原”策略,为更好地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然后由演示活动自然导出例1的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也较容易。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再通过动态操作,使学生能从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还原”策略。
反馈时能及时进行小结,总结方法,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例1后再学例2,教师采用了启发思考,引导探索的方法,教师设计的意图很好,想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
但由于学生是刚接触新知,因此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根据题意整理条件,不会采用箭头图来整理。
所以在这里可以稍加修改,教师可以先示范整理方法,再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例2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学习新知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自己实践,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环节,让所有学生融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理解“还原”策略,教学效果教好。
练习设计有层次,有目的,让学生巩固了“还原”策略。
在做练习3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当有学生列式成25×2+1=51(张)时,教师就可反问学生:25张是邮票的一半吗?究竟几张才是邮票的一半呢?让学生搞清楚这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最后这个练习设计得较好,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巩固了“还原”策略。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了“还原”策略非常有用,利用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