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文化,认为“食”是天下之大任,它包容着人类的生命与文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饮食习惯也经过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一、史前时期史前时期,人类主要以打猎、捕鱼、采集为生,饮食方式也是极为原始。
大量的动物骨骼、种子残渣的发现证明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食品消费的形态。
人们依靠原始的生存技能,开始慢慢了解到各种物种的食用价值,印证了人类始终与自然紧密相连。
同时,石器时代的肉食比例也远高于植物食品,营养水平相对较低。
二、商周时期商周时期,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人们开始种植和养殖。
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粮食、禽畜肉食成为中国古代菜肴文化的基础。
同时,商王朝政治稳定、阶级分化,大量的宫廷宴会、祭祀活动与音乐舞蹈集中展示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于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日渐繁荣,开始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菜肴,并且不断地发展、演变。
例如:“茶饮”已有了初步的使用,这里的茶是一种经过烘焙、揉捻、蒸发油水等制作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固体茶叶。
同时,国风和雅乐的诞生和流传,也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华大地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武帝开创了大汉盛世,这都带给了中国饮食文化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秦汉时期,在制作技艺和品尝方法上先后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如:- 《食鉴》一书记载了许多完整的美食配方,标志着饮食文化的系统化融合;- 在宴会中,主人与客人一同就餐,更加丰盛、大气,菜品品质也相应提高;- 禽类、海产品与蔬菜互相调制烹调,创造出更多到面貌、口感的食品。
而且从这时开始,《诗经》、《礼记》、《周礼》、《周易》等古典文献融入了大量的饮食文化元素,使得中国传统饮食更加富有文化底蕴。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不仅发展到了顶峰,而且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延年益寿、饮食系辞”等类似的饮食文化作品。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饮食习俗到现代的餐饮业繁荣,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融入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饮食习俗、烹饪技艺、餐饮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沿革:1.1 古代饮食文化的形成: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先民的采集和狩猎时期。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粮食,饮食文化逐渐形成。
1.2 宫廷饮食的繁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尤其是明清两代,宫廷饮食文化达到了巅峰。
宫廷菜肴丰富多样,注重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
1.3 饮食文化的革新: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受到了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
二、饮食习俗:2.1 节日饮食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有独特的饮食习俗。
比如春节时吃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中秋节时吃月饼,寓意团圆和美好。
2.2 地域特色饮食: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如川菜以麻辣闻名,粤菜注重原汁原味,鲁菜以炖煮为主。
2.3 饮食禁忌和习俗: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些饮食禁忌和习俗,如不吃熊掌、不吃鲨鱼等。
同时,还有一些饮食习俗,如用筷子夹菜要注意不要直接对准别人等。
三、烹饪技艺:3.1 火候掌握:中国烹饪注重火候的掌握,不同的菜肴需要不同的火候处理,如煎、炒、炸、烤等。
3.2 刀工技巧:中国烹饪讲究刀工的精湛技艺,刀法分为剁、切、切丝、切片等,不同的刀法能使食材的口感和外观得到最佳呈现。
3.3 调味独特:中国烹饪注重调味的独特性,以酱油、醋、料酒、味精等调味品为基础,搭配各种香料和调料,使菜肴口感丰富多样。
四、餐饮业发展:4.1 餐饮业的兴起:中国餐饮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餐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4.2 外来餐饮文化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餐饮业吸收了外来餐饮文化的精髓,如西餐、日韩料理等,形成了多元化的餐饮文化。
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食创造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原始社会的饮食文化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基础的饮食文化主要围绕着食物的获取和烹饪展开。
人们开始学会制作火并利用火源烹饪食物,同时也开始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可食用性。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注重对食材的简单处理和直接食用。
2. 农耕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土地的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使人们的食物来源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带来了烹调方式的创新。
中国人开始发展出炊具,如锅、铁饭锅等,使烹调更加方便快捷。
人们开始发现了许多食材的烹调与搭配方法,饮食文化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各地独特的菜系。
3. 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繁荣在历史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封建社会的兴起带动了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宫廷和贵族阶层的饮食文化成为时尚的引领者,影响了整个社会。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不同的地域气候和土壤条件导致了菜肴风味的差异,各地区的饮食特色得以保留和发扬。
4. 对外交流与影响的饮食文化中国古代进行了广泛的海上和陆上贸易交流,这使得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中国饮食文化中。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亚和中东的饮食文化走进中国,如灌汤包、油炸圈饼等。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式烹调技术和烹饪方法,如西餐的烘焙和调味法。
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使之更加多元化。
5. 现代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饮食文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了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观念。
同时,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各国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接纳。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色菜系、饮食习俗、饮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采集、狩猎和种植食物。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谷物、蔬菜和水果,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逐渐形成为了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影响,吸收了多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风味。
二、特色菜系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八大菜系为代表,分别是川菜、粤菜、闽菜、鲁菜、苏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每一个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调味品和口味特点。
川菜以辣味为主,粤菜注重原汁原味,闽菜以海鲜为主,鲁菜以炖、烧、煮为主,苏菜以清淡鲜美著称,浙菜以鲜嫩爽口为特点,湘菜以麻辣鲜香为主,徽菜以独特的烹饪技巧和独特的食材组合而闻名。
三、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习俗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例如,中国人在过年时会吃年夜饭,这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中国人还有“宴请”、“酒席”等传统习俗,宴请是指邀请亲朋好友共进美食,酒席则是指庆祝喜事或者重要场合时的宴会。
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和人情的重视。
四、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更是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其次,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例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福建的海鲜等都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亮点。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饮食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的茶文化对日本的茶道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为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它不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原始社会开始,逐步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原始社会的饮食文化在原始社会,人们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得食物。
他们选择果实、树叶、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作为主要食源,同时通过猎杀野兽补充动物性食物。
这种饮食方式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和对生存规律的认知。
2. 农耕文明的崛起随着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开始进行定居生活。
农耕文明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饮食方式和食谱。
稻谷、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殖,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发明和使用陶器、锅、灶等器具的出现,为烹饪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封建社会的饮食礼仪在封建社会,饮食变得更加讲究和礼仪化。
宴席成为封建贵族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场合。
整齐划一的九九重宴、八大碗、六十四碟,以及丰盛的宴席菜肴,成为了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代表。
同时,封建社会还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规范和禁忌,如清明寒食节不烧火、斋戒期间禁食荤腥等。
4.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饮食文化逐渐与外来文化融合。
丝绸之路的兴起带来了中亚、西亚食品的传入,咖喱、肉串、羊肉泡馍等中亚及西亚风味逐渐融入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此外,随着移民潮的涌入,华侨文化也为中国饮食文化带来新的元素,如中式早茶、炒饭等。
5. 现代发展与新创新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发生了变革。
方便食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就餐方式,如方便面、罐头等。
同时,国际化的餐饮业也为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餐的全球传播,如“辣椒三国”、“饺子让地球转”等,使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再到封建社会和现代发展,无不反映出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古代饮食方式到现代饮食习惯的转变,从原始狩猎采集到粮食种植养殖的进步,从大宴小酌到饮食文化的多元化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1. 古代饮食方式在古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主要是以肉类和谷物为主食,酒食相融,餐饮文化初步形成。
在商代、周代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古代,饮食不仅是生活必需,更是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了许多有名的饮食品牌和饮食文化。
2. 粮食种植养殖的进步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开始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养殖禽畜,饮食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各地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形成,如川菜、粤菜、鲁菜等著名的地方菜系。
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饮食风格,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3. 餐饮文化的繁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餐饮业迅速兴起,各种餐饮场所如茶楼、酒楼、饭馆等纷纷出现。
饮食文化的多样化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特色的小吃、菜肴,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
4. 现代饮食习惯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追求绿色有机的饮食方式,提倡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同时,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融入中国的饮食习惯中,各种国际化的饮食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带来了新风貌。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传承古代饮食文化的精髓,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世界各国所瞩目。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饮食文化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以下是对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1.古代时期(约5000年前- 公元184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
农业的兴起使人们能够种植粮食和养殖家禽牲畜,从而丰富了饮食内容。
中国古代人注重谷类主食的摄入,并以米饭为主要粮食来源。
2.历代王朝时期(公元221年- 1912年):每个王朝都对饮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加强了谷物、蔬菜和豆类的消费;唐朝时期,面点和面食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时期,烹调技艺得到大幅发展。
3.明清时期(1368年- 1912年):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菜肴和烹调技巧,如清蒸、红烧、爆炒等。
此外,明清时期还兴起了宫廷菜和民间菜两个不同流派。
4.近代时期(1840年至今):近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食物和烹调方式的影响,并开始融合外来元素。
同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丰富,融合了多个地区、民族和历史时期的特色。
其重视平衡、谷类为主、注重烹调技艺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代早期: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开始种植一些农作物,例如小米、稻子等。
同时,他们也采集了大量的野生植物和动物,形成了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
这一时期的饮食以粗粮、蔬菜、水果、野味、鱼类为主要食材。
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中国的统一政权开始形成,宫廷饮食逐渐兴盛起来。
同时,人们开始用铁器烹调食物,烹饪技巧得到了进步。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形成规模,出现了诸多饮食典籍,例如《食经》等。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统一了天下,各地的饮食文化开始融合。
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书籍出现,例如《食谱》等。
同时,汉武帝还推广饮食文化,使得许多新的食材和烹饪技巧得以普及。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蔚然成风,宫廷饮食达到了巅峰状态。
同时,杂碎、涮等独特烹调方式的出现,为中国美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此外,当时也有大量的饮食诗词出现,如《唐诗三百首》中便有许多与美食相关的作品。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世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期。
随着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食材和烹饪技巧融入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饮食文化名著,如《红楼梦》等。
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许多的变革和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让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美食,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
总结来说,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的饮食文化开始,到今天的多元化饮食选择,中国美食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无论是古代的宫廷饮食还是现代的民间美食,中国饮食文化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美食文化将继续融合与创新,为世界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美食体验。
中国饮食发展史
中国饮食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不断的变革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饮食的起源到饮食的现状,为大家介绍中国饮食的发展史。
一、古代饮食文化1.1 饮食文化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饮食主要是以采集、狩猎和渔捞为主,吃的是野果、野菜、野兽和海鲜等自然食物。
这时期的饮食文化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规矩和仪式。
1.2 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在商周时期,饮食文化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规矩和仪式。
在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官职、身份和地位来排座次,用不同的器皿和餐具,吃不同的食物。
这时期的饮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礼仪和规范。
在秦汉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味道和口感,开始烹制各种美食。
同时,饮食文化也开始与医学相结合,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价值和药膳功效。
1.3 饮食文化的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师徒制度进行的。
在家庭中,母亲会将自己的烹饪技巧传给女儿,使其学会烹制各种美食。
在师徒制度中,大厨会将自己的烹饪技巧传给徒弟,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二、现代饮食文化2.1 饮食文化的变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快餐、方便面、速冻食品等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食品。
2.2 饮食文化的保护为了保护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和独特性,中国政府开始加强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菜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菜系之一,中国饮食文化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3 饮食文化的创新在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中国厨师开始将传统菜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美食。
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开始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菜系。
美食的发展历史
美食的发展历史
古代周朝时期:周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美食的起始时期。
在周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注重饮食的烹调技艺,将厨艺视为一种文化体现。
同时,周朝时期的诸侯们也十分喜欢宴飨,有“百宴之席”之称,宴席上的菜肴品种繁多、丰富多彩。
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是中国美食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帝王宫廷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同时也给各地饮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美食文化以煮、炖、蒸为主,加之烧烤等多方面的技艺,使得唐代美食更加多样化而广受人们喜爱。
宋朝时期:宋朝时期,饮食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宋代美食的特点是清淡、精致、讲究食材的本味。
宋代出现了很多专门讲究烹饪技艺的著作,如《茶经》、《膳夫录》等,这些著作详细记录了当时各种食材的产地和烹饪方法。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美食的著作,如《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等,这些著作记录了当时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同时,明清时期也是宫廷美食的高峰期,出现了很多精致的美食和繁琐的烹饪工艺。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以来,中国美食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美食的品种和风味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很多新式的美食和烹饪方法。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演变历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远古时期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当时的先民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饮食简单,没有固定的饮食模式,食物口味单调,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兽、野菜、海鲜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1. 夏代饮食文化在夏代时期,饮食文化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性。
当时的饮食主要包括五味:酸、甜、苦、辣、咸。
夏代时期还开始使用青铜器具和粗陶制造的白器,饮食软硬适中,蔬菜水果逐渐成为重要的食材。
2. 商代饮食文化商代时期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烹调技艺日臻完善。
同时,商代也开始有了一些著名的餐馆和酒楼,如汾阳酒楼、散佚客酒楼等。
3. 周代饮食文化周代时期,饮食文化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宴会成为一种社交和展示身份地位的方式。
当时的饮食特点是脂肪油腻,荤菜为主,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充分利用。
4. 秦汉饮食文化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被认为在中国饮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开始使用蒸炊制作食品,开炉制造饼干,开发了烤肉和灶具等器具,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当时还开始流行享乐主义,特别是宴席上的不合理浪费,对食物和物质资源的消耗也变得越来越大。
5. 隋唐饮食文化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在上一个时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四川、福建等地的饮食文化在这个时期开始影响和融合整个中国饮食文化。
当时随之出现了更多精致、丰富的荤菜和素菜,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菜系和风味。
6. 宋元饮食文化在宋代时期,人们对于食物更注重质量和口感,更加崇尚养生和保健。
同时,也开发了更多的食品加工技术,如加工制作豆腐、面食等。
元代时期,饮食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蒙古族和汉族饮食文化的交融,使得饮食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7. 明清饮食文化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稳定下来,开始呈现出更加精细、深厚的特点。
当时的饮食文化也逐渐走向了民间,之前统治者的浪费和奢侈逐渐被制约。
在宗教方面,释道两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要。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原始社会与农耕时期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主要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饮食以野味、水果和谷物为主。
随着农业的发展,中国人开始种植小麦、稻米等农作物。
农耕时期的饮食文化开始形成,中国人开始熟练地运用原始的加工技术,烹制各式各样的食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各国家纷争不断。
不同的封建王朝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特色的饮食也随之发展。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饮食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同时,烹饪技术和烹饪器具也得到了大幅改进,例如蒸、煮、炒、炸等烹饪方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时期,与唐朝的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朝国力强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饮食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将许多烹饪技巧引入中国。
此时,中国烹饪术有了快速发展,许多著名的菜肴和烹饪方法应运而生。
4.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菜肴发展的黄金时代。
宋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以精细切割和装饰为特点的烹饪技法,菜品更加精致。
元朝时,中国菜肴吸收了北方、中亚以及蒙古等地的食物特色,烹饪技术更加多样化。
明朝时,清朝时期的菜肴以原料的新鲜和味道的原汁原味为特色,以清淡、鲜香见长。
5.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时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经历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后,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饮食文化。
中国各个地方的特色菜系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和发展,各地小吃也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饮食文化也逐渐进入中国,中西合璧的菜品和烹饪技艺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凝结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五大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饮食阶段(约8000年前-商代)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很原始,人们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他们以肉类、鱼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食物,主要的烹调方法是烤、煮和石器打碎。
对于饮食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
第二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周代-唐代)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耕饮食阶段开始出现。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谷物和蔬菜,养殖家禽和牲畜。
同时,人们发展了许多烹饪技巧和方法,如炒、煎、炸、炖等,由此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菜肴。
这个阶段还出现了饮食习俗的演变,例如宴会文化的兴盛,以及饮食禁忌的出现。
人们开始注意菜品的搭配和烹调技巧,追求饮食的美味和色香味俱全。
第三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宋代-清代)这个阶段是中国饮食文化的巅峰时期。
宫廷成为了烹饪技艺的推动者,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出色的御膳师,开创了诸多传世佳肴。
在这个阶段,宫廷食谱开始被广泛传播,并且对民间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同时,跟随宫廷食谱的流行,民间也开始兴起一些小吃和特色菜肴,如北京的卤煮和四川的火锅,充实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近现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西方的烹饪技艺和食材进入了中国,开辟了新的菜系。
例如,粤菜、川菜和鲁菜等地方菜系开始融合外来成分,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同时,中国开始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菜肴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各种国际餐饮连锁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带来了不同国家的烹饪文化和风味。
第五阶段: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现代)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食材和经典菜肴的美味与健康价值。
同时,各地的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活动得到了大力发展,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通过饮食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原始饮食阶段、农耕饮食阶段、宫廷食谱阶段、外来文化融合阶段,以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阶段。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餐制
所谓餐制,就是每天吃饭的数目是一日两餐的,以 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 餐在7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 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 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 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 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 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 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G101001班 曹彦凌 100510114
民以食为天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管仲: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 之天者,斯可矣。”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茹毛饮血—— 燧人钻火—— 神农播谷——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shǐ )。 六谷:稷、黍、麦、菽(shū )、麻、稻。 黄帝命炊—— 仪狄初酿—— 夙沙制盐——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
餐饮器具精美绝伦
食物原料十分广博 烹饪工艺拥有较完善的体系 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 饮食市场持续兴盛 饮食著述完整系统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辛亥革命至今)
以西学研究中国烹饪,出版烹饪专著近百种,《清稗类抄》、 《食品化学》、《饮食与健康》、《微生物学》等。西方的 食品、食品科学和新式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大量传入中国。 同治九年(1870年),美国传教士将西洋苹果、梨、葡萄、 大樱桃等品种传入烟台。 中国烹饪大举进军世界各国,烹饪王国的初形已经显现。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烹饪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转变为专 门的学校教育,并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 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 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 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 南》。
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饮食文化发展历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引言概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人民对饮食的热爱和对食物的烹饪技艺的追求,使得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地域特色、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和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一、历史沿革1.1 古代时期: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明,讲究五味调和,注重荤素搭配。
1.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形成为了诸多著名的宫廷和民间菜系。
1.3 近现代:近现代的中国饮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元化的烹饪技艺和食材。
二、地域特色2.1 北方菜系:以烹饪技艺精湛、口味重、油炸烹炸为主要特点。
2.2 南方菜系:以清淡细腻、注重原汁原味、注重调味为主要特点。
2.3 西南菜系:以酸辣鲜香、多样化、独具特色为主要特点。
三、饮食习惯3.1 早餐文化:中国人早餐讲究清淡易消化,如粥、面条、包子等。
3.2 餐桌礼仪:中国人在餐桌上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宾主有序、饭后茶水等。
3.3 饮食禁忌:中国人有许多饮食禁忌,如忌辣忌油腻、忌冷忌生等。
四、传统节日4.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会有特定的饮食习俗,如吃饺子、年糕等。
4.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会吃月饼、柚子等特色食物。
4.3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人们会吃元宵、汤圆等传统食品。
五、影响因素5.1 地理环境:中国广袤的地域使得各地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5.2 历史传统:古代的饮食文化传统影响着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
5.3 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历史、地域和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饮食文化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传承下去。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 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 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 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 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 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 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 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 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食医结合
向 TA 求助 回答者: smiletianyu | 二级采纳率:15%
擅长领域: 生活 娱乐休闲 文化/艺术 电脑/网络 体育/运动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1-11 阴阳五行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应用与体现 2010-6-6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字词语 3 2010-6-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如饮酒,烹饪等 2010-5-1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如 饮茶品茗 16 2012-3-19 谁知道 09-10 第一学期选修课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老师的姓名和电话,... 更多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问题>> 饮食文化:差异 饮食文化:论文 饮食文化:公司 饮食文化:特点 2012-3-31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英语论文 1 2012-3-20 论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日语论文 开题报告 2012-3-17 我们研究行学习活动想研究关于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报告,求研究...1 2012-2-26“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探析”作为论文题目,请翻译成英文 2012-2-11 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如何更好处理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减少文化冲击 1 更多关于饮食文化:差异的问题>> 回答 共 1 条 2011-8-29 18:17 朝暮夕夕 | 五级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风味多样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制 作精细,变化较多。
西湖醋鱼
谢谢
闽菜
总体特点: 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
佛跳墙
苏菜
总体特点:
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 味平和,咸中带甜。
清炖狮子头
湘菜
总体特征: 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料为原料,
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东安子鸡
粤菜
总体特征: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
九转大肠
川菜
总体特色: 注重调味 其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色,讲究
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辣椒、花椒、胡 椒、豆瓣酱、葱、姜、蒜等 其二,以多层次、递增式调味方法见长。 其三,味型多。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夫妻肺片
徽菜
总体特色: 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重厚,
保持原汁原味。 无为熏鸭(先熏后卤)
“以足民食,以食为天”——全民重视开放性饮食 文化一直存在
2.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果脯层:仅为果脯 小康层:城市一般民众,初具文化色彩 富家层:中等仕官,富商 贵族层:钟鸣鼎食 宫廷层:帝王饮食的富丽典雅(中国饮食文化的成
就主要由上流社会饮食层创造)
3.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性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即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原因: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第二阶段:形成阶段(商纣至秦朝)
2.商周时期: 在调味方面,发明了酿造酱油、酒、醋,并能
生产出多种调味酱。
3.春秋、战国时期:进入铁器时代 出现了酒楼、厨师、酒保,提出了火候和调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
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
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
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
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
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
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
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
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
麦,大麦。
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
麻,即麻子。
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
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
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
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
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
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
“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
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
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
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3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smiletianyu
|二级采纳率:15%
擅长领域:生活娱乐休闲文化/艺术电脑/网络体育/运动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1-11阴阳五行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应用与体现
∙2010-6-6中国传统饮
食文化-四字词语 3
∙2010-6-1中国传统饮
食文化如饮酒,烹饪等
∙2010-5-13中国传统
饮食文化如饮茶品茗16
∙2012-3-19谁知道
09-10第一学期选修课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老师的姓名和电话,...
更多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问题>>
∙
饮食文化:差异
∙
饮食文化:论文 ∙
饮食文化:公司 ∙ 饮食文化:特点
∙ 2012-3-31中西饮食文
化差异的英语论文1
∙ 2012-3-20论中日饮食
文化差异的日语论文
开题报告
∙
2012-3-17我们研究行
学习活动想研究关于南
北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研
究报告,求研究 (1)
∙
2012-2-26“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探析”作为论文题目,请翻译成英文 ∙ 2012-2-11在与外国人
交往过程中如何更好处
理饮食文化上的差异减
少文化冲击1
更多关于饮食文化:差异
的问题>>
回答 共1条
2011-8-29 18:17 朝暮夕
夕
| 五级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
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将饮
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风味多样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
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
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食医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
想。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
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
《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
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
衍发育。
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
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
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