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前预习参考答案1.注音

督亢(káng) 愿足下更(gēng)虑之樊於期(wū jī) 右手椹(zhèn)其胸拊(fǔ)心

濡(rù)褛淬(cuì)之忤(wǔ)视嗔(chēn)目变徵(zhǐ)之声

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1)略:掠夺,夺取。(2)微:假如没有。谒,请。(3)信:信物。(4)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5)说:同“悦”,喜欢,高兴。(6)更:改变。

(7)深:刻毒。(8)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9)把:握,抓住。

(10)揕(zhèn):刺。(11)见:被;陵:侵犯、欺侮。(12)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3)函,匣子,名词作状语。(14)濡:浸渍、沾湿。(15)忤:逆,迎着目光看。

(16)迟:作动词。(17)请:表示客气,无义。(1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19)为:发出(20)顾:回头。(21)币:礼品。(22)遗:赠送

(23)振怖:惧怕。振,通“震”。(24)比:并,齐。(25)给:供。

(26)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27)唯:“希望”的意思。(28)以:按(29)陛(bì)〕:殿前的台阶。

(30)顾:回头看。(31)假借:宽容,原谅。(32)毕:完成。(33)发:打开。

(34)引:伸、挣。(35)室:指剑鞘。(36)坚:插得紧。

(37)还:通“环”,绕。(38)卒:同“猝”。(39)提(dǐ):掷击。

(40)引:举起。(41)被:受;创:伤。(42)箕:像簸箕那样。(43)劫:强取、威逼。

3.指明下列句中通假字①.说,通“悦”,yuè,高兴。② 以,通“已”,已经。③ 反,通“返”。

④振,通“震”,惧怕⑤奉,通“捧”,捧着。⑥见,通“现”,出现。

⑦还,通“环”,绕。⑧卒,通“猝”,仓促,突然。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①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②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③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⑤币: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⑥走:古义:跑今义:步行。⑦郎中: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⑧左右: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5.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作状语:

(4)名词作状语:(5)名词作动词(6)名词作动词

(7)名词作动词(8)动词使动用法(9)动词使动用法

(10)动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形容词意动用法

6.明确下列句子中的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省略句( 以 ) (5)省略句( 之 ) (6)省略句(于)

(7)省略句(群臣)(8)被动句(9)被动句(10)状语后置(11)状语后置(12)状语后置

(13)定语后置(14)定语后置

7.解释重点实虚词【发】①发图打开②出发③头发

【故】①特意② 缘故③所以④ 故交,老交情⑤登上⑥成功⑦ 老,旧

【诚】①如果真的② 的确,确实

【度】①估计② 常态,气度

5【顾】①只是,不过②回头③顾忌,考虑

6【为】①被② 对付,处理③准备④做为⑤ 因为⑥发出

【而】①并且,表递进②因而,表因果③却,表转折④就,或不译,表承接

⑤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以】①介词,因②介词,用③介词,按照以次进④已经⑤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连词,表修饰箕踞以骂曰

8、解释下列句中固定结构用法①.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②.(既然这样,那么③(有……的)④(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⑤(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⑥(因此)

二.解读文本(一)整体感知1.荆轲刺秦王共写了那几个人物?重点详细描写了那几个人物?

人物:略详写:略

2.根据标题,行刺的过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行刺过程:第一部分:行刺的缘起

第二部分:行刺的准备第三部分:廷刺秦王第四部分:荆轲被斩

(二)局部赏析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背景(用原文句子回答):文章第一节

语言特点(语言特点+效果+内容):

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2.信物:地图,樊於期的头,匕首最难的信物:樊於期的头性格特点:深谋远虑,城府很深。

3. 明确: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4. 明确: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最后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明之以法。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太子和荆轲什么性格?原因:荆轲“有所待”

性格(太子):浮躁多疑、谋事不周。荆轲):刚烈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明确: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2.音乐描写烘托的气氛是什么?有何作用?气氛:渲染悲壮的气氛

作用:表现荆轲的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大义凛然思想感情

4.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表现了荆轲什么特点?哪一个细节令你感动?

性格特点: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细节(细节+理由):略

(三)研读课文第三、四部分:

1层次: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

2.(1)语言描写(摘录一句你喜欢的句子)

具体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秦王动作描写(摘录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惊—引—起—拔—走—击

3荆轲的神态描写(摘录原文句子神态: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4间接人物神态: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

作用: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

总结:1.智:①私见樊於期②顾笑秦武阳③为自己解围④荆轲有所待⑤厚遗秦蒙嘉勇:①顾笑武阳②勇逐秦王③倚柱而笑箕踞而骂

2. 施恩图报,急于求成,胡乱猜疑(事例略)

(四)问题探究:

1.理由:太子丹对荆轲的决心、品质、谋略和性情并无充分了解,双方谈不上“知己”。荆轲要待机而动,太子丹却“疑其有悔改”,予以责难,甚至以先遣秦武阳相逼,太子丹急躁的言行,反映了他的焦虑心情、狭隘心胸,表现出他完全不了解荆轲周密思虑力求全胜的大略。性情刚烈的荆轲无法忍受太子丹的不信任,“怒叱太子”,仓促上路。既然太子丹对荆轲的了解、尊重、信任都十分有限,那么,“君子死知己”这一说法自然难以成立。

2. 观点(一)肯定

理由: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

(二)否定

理由: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一旦失利,个人命运可悲,国家命运速亡。

三.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B 6.C 7.B 8.C9.C 10.A 11B 12B 13.C 14。A (二)课内阅读参考答案15.C(谢:谢罪) 16.D(A“见”通“现”,B“卒”通“猝”,C“振”通“震”)

17、A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功用法)

18、C(①表现他的沉着②具体刺秦的动作) 19、B(应为悲壮的气氛)

20.(1)又变成声调激愤的羽声,送行的人都发怒而瞪大眼睛,头发向上冲顶起帽子。

(2)秦王大惊,挣扎着站起来,袖子扯断了。 (3)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