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险场所浅析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摘要: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是指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场所火灾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一些防火措施和应急处置策略,以降低公共场所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损失。
关键词: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防火措施;应急处置一、引言公共场所火灾是指发生在人群密集、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的火灾,如商场、剧院、宾馆等。
这类火灾的特点是人员众多,逃生困难,危害性大。
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的分析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1. 火灾原因分析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气原因、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等。
(1)电气原因:电气设备老化、短路、电线过载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
(2)人为原因:人为操作不当、吸烟、放火等也是公共场所火灾的常见原因。
(3)自然原因:雷电、气象条件恶劣、自然灾害等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火灾的危害性分析公共场所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伤亡情况会非常严重。
(2)物质损失:公共场所内的设备、建筑物等都会受到破坏,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
(3)社会影响:公共场所火灾会引发广大民众的关注,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公共场所火灾的防火措施1. 加强火灾防控措施(1)加强电气安全: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加强对电线电缆的监控,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
(2)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等,提高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
2. 加强火灾宣传教育(1)开展防火宣传活动:组织针对公众的火灾防控知识宣讲、培训等,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2)制作防火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等宣传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向公众传播火灾防控知识。
3. 建立应急预案(1)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火灾的危害性,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
(2)组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公共场所的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公众的应对火灾的能力。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摘要: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易市场、客运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此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的显著特点就是人员密集、电气负荷大,可燃装修材料多。
近些年,此类场所屡屡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住。
笔者就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公析,并结合消防监督工作的实际,对此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火灾预防对策1、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析1.1 人员聚集,应急疏散困难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大部分场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宾馆、饭店缺少安全出口,商场、集贸市场货物挤占安全通道,客运高峰期的候车室人员拥挤,在平时检查中发现有些经营单位为了便于管理,经常锁闭部分安全出口,堵塞疏散通道。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发生拥挤而导致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
1.2 用火用电量大,危险性高公众聚集场所一般都会有大量的电气设备。
有的场所营业时间长,用电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转,处于过负荷状态,而设备及配备设施的隐患检查技术性高,难度大,有问题很难及时发现,从而使电气线路过载、使用不当造成火灾事故。
1.3 可燃装修多,火灾荷载大按规范要求,公众聚集场所室内装修,墙面采用的材料不低于B1级,顶棚采用的材料为A级。
在检查过程中,很多场所大量采用木板、纤维制品、聚氨酯等进行装修,增加了火灾荷载,有的场所棚上采用木龙骨装修,虽然采用石膏板挂面,但很难达到A级要求。
一旦发生火灾,装修材料将会起到助燃的作用。
1.4 产生大量有毒及高温烟气,不利疏散及扑救商场市场内商品种类多,大量的棉、麻、毛、化纤织物、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及高分子装修材料起火后,产生大量的烟雾,使能见度低,并且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氰化物、一氧化碳等,使被困人员在短时间内中毒窒息,无法逃生,同时给扑救也带来极大困难。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场所火灾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较高,因此需要加强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公共场所包括商场、酒店、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地铁等,人员密集,设备复杂,易引发火灾。
以下是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的分析:1.人员密集,难以迅速疏散:公共场所人员和流动量较大,疏散通道狭窄,且人员疏散时可能出现踩踏和拥挤等危险情况,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线路设施老化,易短路:电气线路设施老化、过载,易短路引发火灾,加上强电器械等,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漏电、起火等安全隐患。
3.易引发爆炸及蔓延:一些公共场所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易引发爆炸蔓延,危及周边建筑及人员安全。
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应急措施针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应对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应急措施:1.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通过定期排查建筑物内的安全隐患,并制定详细的人员疏散预案,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2.消防器材的齐全:室内应配备消防水带、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消防器材,以备发生火灾时随时使用。
3.化学灭火技术的运用: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舞台等,可以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灭火。
4.高效消防设备的安装:在公共场所内应合理配置消防栓、消防水泵、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备,以确保消防设备的高效性。
5.建筑物的防火措施:建筑物应采取防火隔烟门、防火板、防火卷帘门等措施,以抵抗火势蔓延。
总之,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较高,需要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上述措施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提高应对能力,减少人员伤亡,非常必要。
办公室火灾危险性分析报告
办公室火灾危险性分析报告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办公室建筑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火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办公室产生了巨大威胁。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办公室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办公室火灾的主要风险来源。
经过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后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可燃物质:办公室拥有大量易燃物品,如文件、纸张、木桌椅等。
这些可燃物质一旦着火可能会迅速导致火势扩大。
电器和设备:现代化的办公环境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器和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者老化问题导致电线老化以及短路引起火灾。
人员密集度:办公环境内人员较多且空间相对局促,当突发火灾时,疏散逃生可能会受到限制,容易导致火势蔓延和人员伤亡。
预防控制为了减少办公室火灾的发生概率以及减少潜在的风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控制措施:1. 火灾应急计划:每个办公室都应该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
该计划应包括明确疏散路线、设备检查、提前警报系统等内容,以保证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疏散。
2. 检测报警系统:安装并保持可靠性和充分性能的烟雾探测器和火焰传感器等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及早发现火灾并自动触发警报,给人员争取更多逃生时间。
3. 电器使用安全:合理规划插座布局,避免电线交叉或过度堆积。
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电线与插座。
4. 储存管理:对于易燃物品储存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应设置专门区域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和火灾蔓延。
在储存时定期检查,并严禁在办公室使用易燃液体。
5. 员工培训意识:向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防火和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火灾风险、危险品储存注意事项和紧急疏散程序等知识。
加强员工对于火灾控制与扑救方法的学习。
结论通过对办公室火灾危险性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办公室发生火灾的概率,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控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公共场所包括商场、学校、医院、办公楼、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且火灾风险较高。
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通常是人员密集的地方,如商场、学校等,人员多、出入频繁,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会存在困难。
2. 装修材料易燃:为了追求美观、舒适,公共场所的装修往往采用易燃的材料,如塑料、木质材料等,一旦着火容易形成火势蔓延。
3. 电气设备安全隐患:公共场所的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存在老化、过载等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短路、漏电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
4. 防火措施不足:有些公共场所在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火灾防控,如没有设立合适的逃生通道、灭火设备等,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1. 完善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烟雾探测器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火灾。
2.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火灾防控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3.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公共场所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火灾因电气设备问题引发。
4. 保持通道畅通:公共场所应合理设置逃生通道,保持通道畅通,防止出现拥堵现象,确保人员顺利疏散。
5. 设置火灾警报器:公共场所应设置火灾警报器,一旦发生火灾,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立即疏散。
6. 加强火灾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火灾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整改。
7. 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建立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提前做好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准备工作。
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存在着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我们加强火灾防控工作,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以及建立火灾应急预案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控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公共场所。
然而,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建筑结构复杂,火灾发生和扩散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1.多人聚集的场所存在着较高的火灾危险性。
如影剧院、商场、体育馆等,这类场所存在着大量人员聚集,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复杂的建筑结构容易导致火灾扩散。
公共场所的建筑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如大堂、走廊、楼梯等,这些区域难以进行有效的隔离,一旦火灾发生,容易迅速扩散,造成巨大的损失。
3.存在着火灾隐患的区域较多。
公共场所存在着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照明设备、电梯、空调等,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或者人为操作不当,容易引发火灾。
二、公共场所火灾预防措施1.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
公共场所应当根据建筑结构和场所性质,合理配置灭火器、消火栓、防烟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灭火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高效性。
2.人员培训和消防演练。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掌握基本的灭火战斗技能和自救逃生技能,提高火灾自救的能力。
3.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公共场所应当设立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巡查和安全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三、公共场所火灾应急处理1. 第一时间报警。
一旦发现火灾,首先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向周围群众求救或推门逃生,以最快速度通知消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2. 积极组织疏散和救援。
公共场所内的工作人员应当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疏散到安全区域。
同时,积极进行救援和灭火工作,争取尽快扑灭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3. 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专门的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现场清理、修复和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并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高火灾应急处理水平。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公共场所的火灾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公共场所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人员密集度高:公共场所通常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如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度高,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 消防设施不完善:一些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可能不够完善,如疏散通道不畅通、灭火器材不足等,这些都会增加火灾发生后的应对困难。
3. 老旧建筑结构:一些公共场所的建筑结构较为老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结构可能无法承受,导致火势蔓延。
4. 电器设备过载:一些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可能存在过载使用的情况,这可能引发火灾。
5. 火灾隐患未消除:一些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火灾隐患,如乱拉乱接电线、用火不慎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火灾隐患。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较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火灾防范工作,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公共场所火灾防范对策1.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对于人员密集度高的公共场所,需要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包括疏散通道的设置、灭火器材的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设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2. 定期检查维护:公共场所需要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3. 强化管理制度:对于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需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灵活应对火灾紧急情况,协助疏散人员。
4. 提升电器设备安全性:对于电器设备过载的问题,需要制定规范的用电管理制度,加强对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如定期维护、定期检测等,确保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场所的火灾风险也不断增加。
公共场所的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往往会有大量的人员聚集,如商场、超市、剧场等,这样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增加了人员伤亡的可能性。
2. 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不够到位,如消防设施维护不及时、疏散通道堵塞等问题,容易导致火灾的蔓延和人员疏散困难。
3. 电器设备过载:公共场所往往会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空调、灯具等,如果电器设备使用过载,容易引发火灾。
为了减少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健全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疏散通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增强疏散能力。
3. 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公共场所应制定详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这样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和扑灭火源。
4. 强化火灾监管执法力度:对于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公共场所要加强监管,及时整改,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威慑。
5. 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在公共场所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消防安全要求,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和防火措施,确保建筑的耐火性能。
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减少火灾发生和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并在日常的管理中加强火灾防范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也需要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常常有大量人员聚集,人员密集程度高,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通道可能会被堵塞,增加事故的风险。
2.消防安全设施不完善:部分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疏散通道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火灾防控。
3.人员消防意识不强:在公共场所,很多人习惯性地忽视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对火灾防范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应急处理能力。
4.电器设备安全隐患:许多公共场所有大量电器设备,如果安装、使用不当,就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1.完善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配备完善的灭火器材、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等消防设施,确保及时控制火灾。
2.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组织公共场所人员定期参与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防控能力,提前做好火灾预防和逃生准备。
3.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公共场所应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疏散。
4.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保持公共场所内部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行。
5.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火灾防范教育,引导公众提高火灾防控的意识,增强对火灾风险的认知和警惕。
6.严格控制火灾隐患: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和监管,严格控制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防止火灾隐患的产生。
7.灾后总结与改进:对公共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完善防火措施,提高火灾防控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提高火灾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火灾防控工作的开展。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场所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各类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酒店、学校、医院等。
然而,这些场所也存在火灾的风险。
因此,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密集度高:公共场所往往人员密集,人员密集度高容易引发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人群的难度也增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公共场所的电气设备使用频繁,例如各类照明设备、电梯等。
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容易引发火灾。
3.火灾隐患存在:公共场所存在各种火灾隐患,例如漏电、线路老化、用火用电不当等。
这些隐患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就会增加火灾的发生概率。
4.消防设备不完善:某些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护设施不完备,例如灭火器、疏散通道、报警系统等。
这将极大地影响火灾的扑灭和疏散效率。
基于以上火灾危险性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降低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1.加强火灾预防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公众对火灾预防的认知和重视,提高自身的火灾安全意识。
同时,提醒公共场所管理者和维护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火灾防护设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2.增强火灾应急演练: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火灾应急演练,让员工和群众熟悉火灾疏散路线和操作流程。
加强人员防护意识培训,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3.完善消防设备:公共场所应配备齐全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带、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等。
同时,要确保这些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定期维护。
4.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在公共场所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通畅。
避免在公共场所摆放易燃物品,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
总之,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概率和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公众、公共场所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火灾预防和控制,为大家提供更安全的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公共场所火灾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
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火灾危险性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公共场所火灾安全提供参考。
一、火灾危险性的原因分析1. 人员密集度高:公共场所往往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度高,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救援工作会受到较大影响。
2. 设施设备老化:一些公共场所由于历史原因或维护不力,导致建筑设施、电气设备老化,从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3. 火灾隐患未及时发现和处置:一些公共场所存在着各种火灾隐患,但却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置,从而埋下了火灾隐患的隐患。
4. 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一些公共场所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和逃生工作将会受到严重阻碍。
二、公共场所火灾对策措施1. 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和维护:对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提高火灾时的安全性。
2. 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公共场所人员的火灾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改:对公共场所存在的各种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消除火灾隐患,提高火灾防范水平。
4. 设置有效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公共场所应设置有效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疏散和逃生。
5. 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场所火灾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案例分析1. 上海火灾: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徐汇区一家商场发生火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后调查发现,火灾发生时商场内的消防设施未能正常使用,疏散通道被占用,消防安全隐患严重。
此次火灾暴露了商场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 北京火灾:2012年12月29日,北京市一家购物中心发生火灾,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类场所火灾事故分析
十类场所火灾事故分析一、住宅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而且每天都有人在家中活动,所以住宅火灾可能带来的损失非常巨大。
住宅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厨房烹饪、香烟和火源、小孩的玩火以及暖气等。
为了避免住宅火灾,家庭成员应该加强火灾安全意识教育,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定期清理厨房,并且禁止在家中吸烟和禁止孩子玩火。
二、工业场所工业场所是重大火灾隐患区域之一,因为这里可能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品和易燃物品。
工业场所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化学品泄漏、操作不当、火花及高温等。
为了避免工业场所火灾,工厂或厂房应该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并要求全体员工都参与火灾逃生演练。
三、商业场所商业场所火灾往往因为人流密集带来的风险更大。
商业场所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器设备故障、过载、短路等,还有疏忽大意、餐饮烹饪、烟花爆竹、暖气和空调等。
商业场所应该加强员工的火灾安全教育,确保消防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的防火检查,定期进行防火演练。
四、学校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地方,防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饮食烹饪等。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火灾安全教育,定期检查学校设施,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知识的学习并且开展防火演练。
五、医院医院一般都会使用大量易燃气体和液体,例如氧气瓶、医用酒精等,而且医院里的患者年龄和生理状况各异,因此医院火灾的后果会更为严重。
医院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设备故障、医用氧气泄漏、手术室使用明火及病房内的吸烟等。
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火灾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定期维护,定期检查隐患并进行演练。
六、酒店酒店火灾一般与厨房烹饪、酒精饮料等易燃物品有关。
酒店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烹饪开关忽视、不慎使用明火、饮食油脂泄漏等。
酒店应该加强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酒店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进行员工的消防培训和演练。
七、娱乐场所娱乐场所火灾可能会因为人员密集、安全隐患多等因素带来更大的危险性。
火灾危险场所浅析
火灾蔓延速度和扑救难易程度划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 级(按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分别规定)。在附录 C 和附录 D 中举例说 明危险级。
2.4.2《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 本文 2.2 节中指出,GB50016 不适用于炸药、花炮厂房或仓库。 因此,民用爆破器材工程(建构筑物)的危险等级应符合本规范“3.2 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划分。该节中使用“表 3.2.2—1 生产、加工、 研制危险品的建筑物危险等级”“表 3.2.2.—2 储存危险品的建筑物 危险等级”对各种危险品建筑物分为 1.1~1.4 级。 在“12.1 电气危险场所分类”中规定如下 3 类: F0类:经常和长期存在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 的场所; F1类: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形成爆炸危险的火药、炸药及其粉尘 的场所; F2类:在正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性极小的火 药、炸药、氧化剂及其粉尘的场所。 在表 12.1.1—1 和表 12.1.1—2 中逐一对应列出了物质、危险场 所分类和按 GB50057—94(2000 年版)划定的建筑物防雷类别。这两 个表中只有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没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在《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 中同样将生产 厂房和仓库等危险品建筑物分为 1.1 和 1.3 级。在“12.1 危险场所 类别的划分”中列举了工作间和仓库中危险品名称、工作间名称,危
筑物属“火灾危险场所”的疑意。
2 现行有效标准中对火灾危险性的分类(级)
2.1 《 雷 电 防 护
第 2 部分:风险管理》
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
在附录 C 中表 C.4 将火灾危险由“爆炸”到“高、一般、低、无”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城市化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场所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而人员密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给公共场所火灾的预防和应对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1. 人员密集度高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酒店等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疏散人员将面临巨大困难。
2. 安全隐患多公共场所火灾安全隐患多,比如电气线路老化、安全出口不畅、消防设施缺失等,一旦发生火灾,将难以及时控制。
3. 火灾扩散快公共场所大多是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迅速扩散,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针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的对策1.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针对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火灾扩散快等特点,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疏散。
2. 完善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完善消防设施,包括独立的水源、消防设备齐全、安全出口畅通等,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火灾。
3. 定期维护电气设施公共场所内的电气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和设备,避免因电气问题引发火灾。
4.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分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5. 强化监督和执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和执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整改,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
6. 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让公众了解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火灾自救逃生技能,提高公众自救能力。
以上所述,针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防范,提高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和应对能力。
希望相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公共场所环境。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非常高,尤其是人员密集、火源多、通道狭窄等因素会使公共场所更容易发生火灾。
此外,公共场所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防火教育,很多人对待火灾缺乏预判和应对能力,因此公共场所的火灾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很难,容易引起拥挤,造成人员伤亡。
2. 烟雾、毒气:公共场所火灾烟雾和毒气排放量较大,很容易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
3. 燃烧物质:公共场所存在着大量易燃物品,如木材、纸张、塑料、汽油等,一旦遇火易燃,引起火灾。
4. 电气设备:公共场所的电气设备较多,容易出现电气火灾。
针对以上危险性,公共场所的火灾防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宣传教育。
公共场所应当对员工和参观者进行防火教育,增强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的意识。
2.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消防系统。
公共场所应配备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启动自动灭火和警报系统,为人员逃生和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提供便利。
3. 做好室内环境卫生工作。
公共场所应该定期清理室内的垃圾、积水、油渍等易燃物品,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 确保通道畅通。
公共场所的通道应该保持畅通,不能存放杂物,以保证人员在火灾时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
总之,公共场所火灾防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健全消防设施,推广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理方法等措施的全面使用,才能够有效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场所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火灾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人员密集度:公共场所人员数量众多,如商场、学校、剧场等,人员密集度高,万一发生火灾,疏散难度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 设施设备状况:公共场所的电线电缆、照明设施、消防设备等设施设备,如果存在老化、损坏、缺乏维护等问题,容易引发火灾。
3. 防火隔离措施:公共场所是否设置了防火隔离门、疏散通道、防火墙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阻止火势蔓延,减少人员伤亡。
4. 人员安全意识: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员工是否具备火灾的应急知识,是否存在不良的火灾隐患处理习惯,这将直接影响火灾发生后的处置效果。
在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降低火灾风险和保障人员安全:1. 加强火灾预防措施: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培训,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2. 安全疏散设施建设:公共场所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合理位置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防火门,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
3. 定期演练和组织应急演习: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同时让来访人员了解火灾疏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可以通过宣传板、公共广播、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5. 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公共场所有关管理人员应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火灾隐患,落实落地防火措施。
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需要综合考虑人员密集度、设施设备状况、防火隔离措施和人员安全意识等因素,通过加强火灾预防措施、安全疏散设施建设、定期演练和组织应急演习、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以及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等手段来降低火灾风险和保障人员安全。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公共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公共场所火灾频发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公共场所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公共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成为了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任务。
1. 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通常会有大量的人员聚集,如商场、体育馆、电影院等。
人员密集会增加人员疏散的困难度,一旦发生火灾,人员伤亡和疏散困难程度将大大增加。
2. 用电负荷大:公共场所通常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如餐饮场所、商场等,因此用电负荷大,也就意味着火灾的危险性增加。
如果电路不合理设计或者存在电器设备老化的问题,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3. 消防设施不完善:有些公共场所对消防设施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到位。
灭火器、消防水枪等设施缺乏或无法正常使用,疏散通道堵塞等问题,都会增加火灾的危险性。
4. 开放性强:公共场所通常具有开放性,不同的人员进出频繁,因此火灾的起因也更加复杂,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火灾,也可能是设备故障引起。
1.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针对公众、员工和场所管理者的不同人群,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火灾预防意识和消防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消防知识培训,组织消防演习等方式,让公众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并知道如何安全疏散和灭火。
2. 做好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分隔设施、疏散通道的畅通、灭火器的配备和正常使用等。
3.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对存在的违规用电、电器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场所的安全。
4. 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公共场所火灾防控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包括制定相关的消防规章制度,加强场所的巡查和监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改。
5.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共场所火灾的防控能力。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公共场所火灾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的分析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公共场所的定义,危险性分析和防控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共场所的定义公共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学校、医院、办公大楼、剧院、电影院、酒店、餐馆、会展中心等。
由于公共场所内人员数量众多,且种类繁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必然会非常严重。
二、危险性分析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密集度大公共场所内人员数量众多,密集程度高,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难度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2. 环境复杂公共场所内环境复杂,如走廊、楼梯、电梯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容易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3. 安全隐患多公共场所内存在安全隐患,如用电不规范、燃气泄漏、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等,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发爆炸和毒气泄漏。
4. 管理不到位一些公共场所管理不到位,警示标识不明显,疏散通道不够、灭火设施不足或者过期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后果难以预料。
三、防控对策为了减少公共场所火灾的发生,必须做好防控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合格,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备齐全。
2. 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公共场所应加大员工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3. 加强安全检查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疏散通道通畅。
4. 安装监控设备公共场所应按照相关规定安装监控设备,对易燃易爆物品、明火、烟雾等进行及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5. 加强信息公示公共场所应加强信息公示,设立消防安全宣传栏,发布消防安全知识,提醒人们注意消防安全。
综上所述,公共场所火灾的危险性高,防控非常重要。
我们要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检查,安装监控设备,加强信息公示,切实做好公共场所火灾的预防工作。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分析
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分析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安全事件,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娱乐场所,如酒吧、夜总会、影剧院等。
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对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在公共娱乐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酒精饮料的使用会增加火灾的危险性,一些不文明行为或是过度兴奋的人群也会增加火灾发生的风险。
此外,一些人员可能会在场所内吸烟,轻率的行为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2. 设施设备的不合理设计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的建筑设计并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例如通道狭窄导致人员疏散不畅,缺乏消防设备或是消防通道不畅通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火灾发生的隐患。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或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4. 气候和自然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火灾事故也可能与气候和自然因素有关,例如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易燃材料的易燃性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二、火灾事故的应急响应1. 预防措施公共娱乐场所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消防制度,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此外,应提前做好消防演练,确保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组织灭火救援。
2. 紧急疏散一旦发生火灾,公共娱乐场所应该及时启动紧急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在疏散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保持指挥有序,避免人员拥挤踩踏。
3. 现场灭火公共娱乐场所应该提前做好灭火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有效。
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灭火,尽量控制火势,防止火灾的扩大。
4. 伤者救护在火灾发生后,有可能会有人员受伤,公共娱乐场所应该做好救护准备,迅速组织伤者的救援和送医工作。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
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一、引言火灾是一种无差别性的自然灾害,无论是发生在家庭、企业还是公共场所,都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
而公共场所作为人员流动性大、使用频繁的区域,其火灾危险性相对较高。
对公共场所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预防和控制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员密集性公共场所通常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如购物中心、剧院、学校等。
人员密集性增加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和逃生的困难程度,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电器设备的使用公共场所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电梯等。
这些电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存在安装不规范、老化、短路等问题,就有可能引发火灾。
3. 管理不善一些公共场所的管理不善,缺乏完善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宣传教育,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一些公共场所在施工和装修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问题,比如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现场不整洁等。
4. 火灾逃生难度大公共场所的火灾逃生通道往往比较狭窄,且存在盲区和堵塞等问题,导致火灾逃生难度大。
一些公共场所的疏散急救设施和标志不全,也增加了火灾逃生的风险。
三、对策措施1. 完善消防设施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防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要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加强火灾预防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应加强火灾预防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提高大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广告、展板、讲座等方式,普及火灾预防知识。
3. 提升消防管理水平公共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掌握逃生技能和使用灭火器具的方法。
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4.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与管理公共场所应合理规划和设置疏散通道,确保通道宽度、标识清晰、通道畅通等。
还应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和应急能力。
5. 加强消防技术支持公共场所可以借助现代消防技术手段,如智能化火灾报警系统、烟雾感应器、消防测温设备等,提高火灾的检测和预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是,这些易燃物质是否与文献〔3〕中定义的“易燃物质—
指易燃气体、蒸汽、液体或薄雾”一致呢?这些物质是长期定量存储
还是时而量多、时而量少或一段时间没有量呢?
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在“3.1 火灾危险性分类”中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和表“3.1.3 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是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
GB50057-94(2000 年版)中 84 页的条文说明是按《爆炸和火灾 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GB50058-92 对 GBJ57-83 中使用的 H-1、H-2、和 H-3 火灾危险环境进行了修改,分别改为 21 区、22 区
和 23 区。在文献〔3〕的条文说明中对这三个区有如下解释: “ 21 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 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材料建造的建筑物或消防负荷大于 800MJ/m2 的建筑物视为具有高火
灾危险的建筑物”,“消防负荷为 400MJ/m2~800MJ/m2 的建筑物视为具
有一般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消防负荷小于 400MJ/m2 或者只是偶尔存
有易燃物质的建筑物视为具有低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消防负荷是建
筑物内全部易燃物质的能量与建筑物总的表面积之比”。
GB50183 规定的特征
称别
液 甲 A 150C 时蒸汽的压力大于 0.1MPa 37.80C 时蒸汽压力大于 200KPa
化 甲 B 甲 A 类以外,闪点小于 280C 烃
除前外,增加了爆炸下限小于 10%的气体(体 积百分比)
乙 A 闪点在 280C 与 450C 之间
除前外增加了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 10%的气
文献〔1〕中对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0.05 次/a 的......火灾危险场所”和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预计雷 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0.01 次/a,且小于或等于 0.05 次/a 的......火 灾危险场所”中的“火灾危险场所”缺少条文说明。为此,笔者查阅 了相关文献,对火灾危险场所进行浅析。 1 已作废的火灾危险环境分区方法
自加入 WTO 后,我国电工标准积极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接 轨,因此,在全面修订的文献〔3〕的修订件《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5〕GB50058-20xx 中说明不仅在标准名称中删去了“火灾” 字样,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也全章删除了。因此,文献〔1〕 中也删去 21/22/23/区这些对“火灾危险环境”的内容,同时指出仍 存在“火灾危险场所”,但没有进一步说明,因此可能产生对哪些建
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或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可燃物数
量等因素)将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别。这里指
的是除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爆炸危险环境的厂房和
仓库,该标准特别说明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筑防火
设计,应按专门的标准规定执行。
采用了 GB50016 分类方法的相关标准有: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20028—2006 中的制气车间、煤气净化 车间等。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中应用了甲、乙 类。 《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 中应用了甲、乙、丙类。 《乙炔站设计规范》GB50031—91 中将制气站房、灌瓶站房等划 为甲类。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中应用了丁、戊类。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 中应用了甲、乙、戊类。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中提及 “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车库”。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 中应用了甲类。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中应用了 甲、乙、丙、丁、戊类。 《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 中应用了甲类。 《纺织工程设计规范》GB50565—2010 中应用了甲、乙、丙、丁、 戊类。 关于甲、乙、丙、丁、戊类物质,在 GB50016 的条文说明中做了 进一步解释,在表1和表3分类举例。表2指出各类别不同物质最大 允许量(使用了与房间容积的比例和总量两项指标),如达不到此量 时“可不按物质火灾危险特征确定生产火灾危险类别”。对仓库则无
火灾危险场所浅析
王孟玮 1 关象石 2 (1.北京市丰台区气象局,北京 100071;2.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089) 摘要:本文对火灾危险场所进行了分析,用于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关键词:火灾 危险场所 防雷分类 引言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GB50057-2010 的第三章“建筑物的防 雷分类”中强制性条文 3.0.2~3.0.4“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 这一大前提下,规定了爆炸危险场所可分别划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防 雷建筑物,并且在条文说明中进一步指明了火炸药及其制品的种类和 按文献〔2〕对爆炸性气体环境(0/1/2 区)、爆炸性粉尘环境(20/21/22) 的划分。
险场所分类(F0、F1、F2)及对应的建筑物防雷分类(一、二类 两种),与 GB50089 相似。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50154—2009 中同样 将危险场所分为 F0和 F1类,同时确定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
2.4.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该标准按汽车库、修车库和停车场内车辆的数量或车位将防火分 类分为 I~IV 类,之后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民用建筑”的 要求,规定了建筑物结构,如墙、柱、梁、楼板、吊顶等采用难燃或 不燃的等级。 3 立足于建筑物防雷分类的分析 3.1 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 文献〔1〕中 3.0.2 条第 1 款规定这些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 爆炸、爆轰对应划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3.0.3 条第 5 款规定这些建 筑物,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则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本文 2.4.2 节指出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烟花爆竹工厂和地下覆土火 药炸药仓库(或工作间)均按 F0、F1、和 F2进行了分类,并且这 些专业标准(GB50089、GB50161、GB50154)中均已对危险建筑物进 行了防雷分类,有些尚严于 GB50057,这是允许的。如 F2类是在正 常运行时能形成火灾危险,而爆炸危险极小的场所,完全有可能被划 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专业标准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划为第二类防 雷建筑物),只能说安全系数更大一些。 3.2 具有爆炸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22 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 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 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 的环境”。
对“可燃液体、可燃粉尘、固体状可燃物质、可燃纤维”在文献 〔3〕中进行了介绍。文献〔4〕中对“易燃物质”和“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易燃薄雾”以及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级别 A、B1、B2、 B3 进行了介绍。
筑物属“火灾危险场所”的疑意。
2 现行有效标准中对火灾危险性的分类(级)
2.1 《 雷 电 防 护
第 2 部分:风险管理》
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
在附录 C 中表 C.4 将火灾危险由“爆炸”到“高、一般、低、无”
共分为五个等级。表中注:“由易燃材料建造的建筑物或屋顶由易燃
此项规定,大概是考虑到仓库储存物质的流动性,因而无法规定吧? 对民用建筑,GB50016 根据构件的位置,如防火墙、承重墙、
柱、梁、楼板、吊顶等规定了耐火等级和必须选择的建材的燃烧特性 (如:不燃烧物、难燃烧物、燃烧物)指标,没有对火灾危险性分类。
2.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指“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 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联合组成的 工厂”。在火灾危险性分类方面,属于 GB50016 中指出“当有专门的 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的专门标准。 GB50160“3 火灾危险分类”中指出:可燃气体应按可燃气体与 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体积小于 10%为甲类,体积大于或等于 10% 为乙类)分类。对液化烃(150ºC 时,蒸汽压力大于 0.1MPa 的烃类液 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不包括液化天然气)、可燃液体按其特征(压 力或闪点)分为甲 A、甲 B、乙 A、乙 B、丙 A 和丙 B 类。对石油化工 企业中固体火灾危险性分类仍按 GB50016 中规定执行。同时规定,当 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 5%,且发生事故时,不 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件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 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GB50160 条文说明中的表 1~表3分别为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 性分类举例、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和甲、乙、丙 类固体的危险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在《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 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的附录 A 中对 100 种常用可燃
2.4 特殊场所火灾危险等级的分类(级) 2.4.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为合理配置除生产或储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或库 房以外“生产、使用或储存可燃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的灭火 器,该标准将配置场所按火源(燃烧物)分为:A 类(固体物质火灾)、 B 类(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 类(气体火灾)、D 类(金 属火灾)和E类(带电火灾)五类。同时按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数量、
气体、蒸汽的特征,如引燃温度、闪点、爆炸浓度、蒸汽密度逐一列 出,并指明了该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在《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 火规范》GB50183—2004 中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与 GB50160 中的规定有一定差异,见表 1。
表1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差异
名 类 GB50160 规定的特征
在文献〔3〕的条文说明中,对“火灾危险环境”分区的来源有如 下介绍“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及一些主要工业国(除苏联等少数国 家外)没有有关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技术方面的规定,我们仍然 保留了原 GBJ58-83......的内容”。由于笔者手头没有 GBJ58-83,无 法查到 H-1、H-2、 H-3 的出处只能猜想可能是出自前苏联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