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作者:蔡文硕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谷贱伤农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俗的说就是:在农产品丰收的年份,农民不仅不能增加收入,而且收入会减少,导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减少,影響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谷贱伤农的现象,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价格弹性“谷贱伤农”现象是经济学中的经典案例,主要指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农产品因丰收而价格下降,但农民却因销价低或者没有销市场而苦恼。

一、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需求的价格弹性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富有弹性Ed>1、第二种是缺乏弹性Ed首先分析第一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需求曲线比较平坦,是一条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小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小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增加,反之则导致收入减少。

现在分析第二种类型。

如图: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

图中曲线比较陡峭,是一条缺乏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如果价格从P1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从图中可以看出AP1P2C的面积大于BP2OQ2的面积,也就是P1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大于P2价格下的销售收入,因此价格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反之则导致收入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增加,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收入减少。

因此,不同的商品也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谷贱伤农的原理也在于此,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需求量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下降或者升高是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或减少,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所以丰收使得农民收入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D代表需求曲线,S代表供给曲线。

由于农产品市缺乏弹性的Ed二、分析谷贱伤农的内在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和重要性,一种商品能够被其他商品替代的程度越高或越重要就越富有弹性,能够被其它商品替代的程度越低或越不重要就越缺乏弹性。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中国经济的基石。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业发展受阻。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谷贱伤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供需失衡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产品供给减少。

另一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农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农业供给不能及时调整,导致供需失衡,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二、农业现代化滞后农业现代化滞后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科技、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

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三、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是指农产品在市场化程度、流通方式、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与其他商品相比存在差距。

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相对传统,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成本。

解决方案:一、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关键。

首先,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其次,应推广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最后,应加强农业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信息平台建设也是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应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同时,应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信息透明度,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化。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

这是微观经济学讲“均衡”时的著名案例。

如果丰收,那么粮食的供给大幅增加。

但是,粮食的需求弹性很小(这是经济学术语,即不管粮食价格变化多大,粮食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不大。

仔细想想也明白,大米再贵,我们还不是要吃。

大米再便宜,我们还不是只能吃那么多)
于是,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粮食的价格必然下跌。

所谓“谷贱”。

而收益=价格×销售量价格下跌而需求量不变,农民得到的收益就减少了。

这就是“伤农”。

以上,就是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精选可编辑)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精选可编辑)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精选可编辑)一、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行为特征,它指的是商家通过减少利润,提高销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一行为的出现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即消费者对某产品的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需求弹性大,则商家可以适当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销量;相反,如果需求弹性小,则商家需要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保证较高的利润水平。

“薄利多销”行为涉及到多方面的经济因素。

首先,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决定是否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需求弹性高,价格下降会导致销量上升,从而使商家可以通过增加销量来达到更高的收益水平。

其次,商家的成本结构也会影响他们的定价策略。

如果成本低,那么商家可以通过减少利润,降低价格来挤压市场份额,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最后,市场竞争也是决定是否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的重要因素。

如果市场竞争激烈,那么商家需要采用“薄利多销”策略来增加销量,否则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在“薄利多销”策略下,商家需要考虑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

在销售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利润率的下降,商家的收益可能会下降,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商家需要综合考虑销售数量和利润率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水平。

二、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指低谷期时谷价下跌导致农民的财产损失和生产积极性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农耕社会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对于种植作物的收成没有完全掌握和把握,同时天气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当谷价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贫困。

“谷贱伤农”现象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供需关系理论和农业发展理论。

一方面,这一现象与供需关系理论有关。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则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也遵循这一规律。

在农业市场中,如果谷物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由于供应过剩,使谷物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谷贱伤农。

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谷贱伤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供求关系失衡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

在现实中,农产品供给量较大,而需求量相对较小,导致了价格下跌。

此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存储期短,容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二、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在信息获取和掌握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

在农产品市场中,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而中间商、批发商等经营者则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市场信息,掌握价格走势,从而在交易中占据优势,压低了农产品价格。

三、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薄弱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价格也难以提高。

此外,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也限制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四、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经济发展,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在农产品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针对谷贱伤农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价格垄断,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加强农民信息服务加强农民信息服务,提升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是解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保护自己的利益。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当代作家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著名文章——《多收了三五斗》,里面的故事说的就是农民们面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种问题时的故事。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经济现象相信熟悉经济学的同学一定不会陌生,他们是在商家利用调节价格杠杆来牟取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果。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薄利”并没有“多销”,从而导致了“谷贱伤农”的事。

今天,我们将用总利润与需求弹性来解释这种现象。

薄利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从而提高销量使总利润增加。

但是这必须要基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否则销售量增大的效应就会被价格下降抵消掉,当价格低于成本时,商家甚至会亏本,也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供大于求时,商品就会滞销,商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商品而造成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举个例子,同样是穿在身上的东西,衣服减价时会有大批人去抢购,而皮带打这时却没什么人问津。

这是因为衣服的弹性较大,人们可以挑选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而且买多一件和买少一件没什么所谓。

而皮带一般只需要一两条,款式上也没什么变化,在价格上再怎么变化,销量也不会有太大起伏。

此外,生活中,消费者们往往会有一分价钱一分货这种心态,价格也不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唯一因素。

所以,在生活中,商家更应该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应不应该采用薄利多销这种手段,不要闹出谷贱伤农的闹剧。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是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

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则会存在谷贱伤农的情况,如图2-21所示。

在图2-21中,对于有生产周期的粮食,在一定的生产周期内粮食产量是一个常数,因此,粮食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假设上一年的粮食产量为Q0,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0。

本年度粮食丰收后,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均衡价格下降至P1。

由于粮食丰收增加的收入为四边形Q0Q1E1H的面积,而由于粮价下降减少的收入为四边形P0P1HE0的面积。

显然减少的收入大于增加的收入,因此,粮食丰收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谷贱伤农”,也就是所谓的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原理,主要指的是农产品市场中谷物价格下跌对农民利益的伤害。

这一现象往往会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农民作为主要的农产品生产者,他们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的价格。

谷物价格下跌会导致农民的销售收入减少,由此带来的收入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能力。

农民的购买力下降,将减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

这种谷价下降导致的农民收入减少,实际上是一种贫困化的表现。

第二,谷贱伤农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

谷物价格下降使得农户对于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农民往往会减少投入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面积,转而寻求其他更有利可图的产业。

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供应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供需失衡,最终导致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此外,谷贱伤农还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的下降会导致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加大,这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和冲突,对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市场中谷物价格下跌对农民利益的伤害。

谷价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造成农村贫困化;农业生产衰退,进一步削弱了农产品供应;同时也影响农村地区
的社会稳定。

因此,应该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现象——谷贱伤农。

简单来说,就是粮食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却不增反降。

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要理解谷贱伤农,首先得明白农产品的需求特点。

农产品,尤其是像粮食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往往是相对缺乏弹性的。

什么是需求弹性呢?就是当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对于粮食,不管价格怎么变,人们每天吃的饭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价格降低了,人们也不会因为便宜就大量增加购买;价格升高了,人们也不能大幅度减少食用量。

当粮食丰收时,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大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

由于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价格下降的幅度相对供应量增加的幅度来说较大。

这就意味着,虽然销售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得太多,农民总的销售收入反而减少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原来市场上需要 100 万吨粮食,价格为每吨1000 元,农民的总收入就是 10 亿元。

今年大丰收,粮食产量增加到150 万吨。

但由于需求不变,价格可能会下降到每吨 800 元。

这时农民的总收入就变成了 12 亿元。

看似产量增加了 50%,但价格下降了 20%,总收入反而减少了。

谷贱伤农现象的存在,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产生严重的打击。

辛苦劳作一年,迎来丰收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这会让农民感到失望和无奈。

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农民减少对农业的投入,甚至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谷贱伤农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它不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果农民因为谷贱伤农而减少生产,可能会影响到粮食的供应,进而引发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谷贱伤农可能会加剧城乡差距。

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而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且增长较快,这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总是会通过改变他们的商业策略获得更多的利益。

文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两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比,结合当今的一些现象对两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剖析。

同时通过对两种现象的分析对比,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说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薄利多销;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高低往往对我们的购买欲望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商家们为了卖出自己的商品有时会采取降低价格的手段,这也就形成了“薄利多销”的现象。

同时商品数量的多少往往也会影响卖家的销售情况,否则随之而来的便是货品的积压。

例如在农产品的交易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农民都卖不出去,只能降低价格出售,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谷贱伤农”的现象。

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经验,那“薄利”真的能够“多销”吗?“谷物伤农”又是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就用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知识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现象。

一、“薄利多销”现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等等。

其中商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种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因素。

根据需求曲线可知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呈反比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薄利多销”指的就是通过低价格低利润来扩大销量的营销手段是指通过降低商品的利润,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来实现总收益的扩大化。

根据需求曲线分析,如果商家想要通过每单位的商品获利多,那么它的价格随之就会高,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少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如他所愿的获得非常大的利润。

但如果商家把每单位商品的价格定的足够小,这样看来就不获利了吗?相反,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比之前定价高的时候获利更多。

因为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的购买欲望即需求量会随之增多。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原因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粮食是农业生产的核心。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逐渐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替代,农民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而谷贱伤农现象的出现更是让农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那么,为什么谷贱伤农现象会出现呢?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市场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概念,它决定了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商品数量就会增加;当市场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商品数量就会减少。

而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引发谷贱伤农的现象。

首先,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量和价格变化趋势,从而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

例如,当市场需求量较大时,由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他们可能会过度种植某种作物,从而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商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反之,当市场需求量较小时,由于农民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他们可能会减少种植某种作物,从而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负担加重。

其次,农民生产方式的单一性也是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民生产方式单一,只注重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

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农民只注重水稻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商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反之,在某些地区,由于农民只注重小麦的种植,导致市场供给不足,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负担加重。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有利于优胜劣汰,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在农产品市场中,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导致谷贱伤农的现象。

首先,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是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单一。

由于农民只注重某一种作物的种植,导致市场上只有一种农产品,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是一种经济模式,它倡导企业以薄利的方式出售产品或服务,以改善销售量(即销售额)。

即厂家降低价格,用户就可以买到更多商品,从而实现用少付多的目标。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低于农民生产成本,农民无法获得合理收益的现象。

从经济角度来看,“薄利多销”是指企业减少价格,改善销售量,以提高最终利润。

主要原因是减少了调节成本,企业通过增加销售量来抵消资金投入、制造成本等影响利润的因素。

在某些行业,销售量的增加将带来经济效益,例如金融、零售等行业,借助大规模制造来降低成本,由此形成了以低价获取大量客户和提高份额的经济模式。

相反,“谷贱伤农”反映了经济贩卖价格低于农民生产成本的现象,造成农民得不到合理回报的困境。

根据供求定律,当供给量超过剩余的需求量时,价格将自然走低,这将拉低农民的收入,为他们带来经济损失。

例如,当农民大量收割水稻,使市场供应量超出需求时,水稻价格便会直线下降,这样农民就会受到经济损失。

总之,“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得出的结论。

前者建议企业降低价格,提高销售量,增加利润,后者指出农民由于供大于求而受到经济损失。

两者都是由供求定律驱动的经济现象,这取决于当前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谷贱伤农”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粮食价格低廉会伤害农民的利益。

这一经济学原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在市场经济中,粮食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粮食价格偏低时,农民的收入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

这就会导致农民减少投入,降低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甚至转而种植其他高价作物。

长此以往,粮食供应会减少,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会上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其次,谷贱伤农的现象还会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由于粮食价格低,农民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他们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转行他业,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村人口外流也会加剧城乡差距,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再者,谷贱伤农会影响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降低成本,农民可能会减少投入,使用劣质肥料和农药,甚至违规使用激素等化学物质,这就会影响到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的收入,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民外流现象。

其次,农民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寻找新的增收途径,减少对粮食价格的依赖。

他们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来增加收入,降低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敏感度。

最后,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大对农村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捐助、扶贫等方式来帮助农民,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谷贱伤农的现象。

总之,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谷贱伤农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反映的经济学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经济学中反映了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原理。

1. 供求关系原理:谷贱伤农反映了农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

当农产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没有相应增长时,农产品价格会下跌。

供求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如果供应过剩,价格就会下跌。

2. 市场竞争原理:谷贱伤农也反映了市场竞争对农民带来的挑战。

当农产品供应过剩时,农民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跌,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

市场竞争原理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推动市场价格向边际成本靠拢,当供应过剩时,竞争会压低价格。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反映了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原理。

在经济学中,通过理解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可以分析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农民带来的影响,并寻找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的途径。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

谷贱伤民的经济学含义近年来,中国农村的“谷贱伤民”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计,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谷贱伤民”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谷贱伤民的定义及表现谷贱伤民,指的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甚至无法维持生计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农产品丰收时期,往往出现大量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的现象。

这不仅会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也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谷贱伤民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甚至无法维持生计。

2.大量农产品滞销,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3.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率。

二、谷贱伤民的原因1.供需失衡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

而农产品供需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气、政策、市场需求等等。

在中国,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供应过剩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谷贱伤民的问题时有发生。

2.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导致农民的议价能力很低,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会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加剧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的问题。

3.政策不当政策的不当也是导致谷贱伤民的原因之一。

比如,政府补贴过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供应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

此外,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管制不当,也会导致价格波动过大,农民的收益不稳定。

三、解决谷贱伤民的方法1.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此外,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农产品的浪费。

2.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改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破垄断,增加市场竞争,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从而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整理]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整理]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国志斌20091104605 人力2班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分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谷贱伤农,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经济问题。

在农业社会,农民种植粮食,而商人则以低廉的价格向他们收购,最终转卖获得高额利润。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谷贱伤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谷贱伤农呢?让我们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对谷贱伤农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相对稳定。

而供给方面,农民种植粮食需要时间和成本,但收成却往往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量不稳定。

当供给量不足时,商人会借机抬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而当供给量过剩时,商人则会以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收购,进而导致“谷贱伤农”的现象出现。

其次,市场垄断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代,商人往往掌握着对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权,形成了对粮食市场的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可以通过操纵市场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农民则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被迫接受低廉的收购价格。

这种市场垄断导致了谷贱伤农的现象长期存在。

此外,政策和法律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由于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商人往往可以任意操纵市场价格,而农民则无法获得合理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利益往往受到侵害,谷贱伤农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垄断以及政策法律不完善等因素。

要解决谷贱伤农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市场垄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

只有在政府、商人和农民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实现农民的合理利益,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作者:李紫玥宋盈盈节恒洋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3期【摘要】“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是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种现象,分别研究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形成的原因、造成的有利和有害影响、具体实例、扬长避短的办法,并具体说明二者相关的微观经济学知识。

【关键词】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均衡;效用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会调节价格来维持供求平衡。

其中,“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就是在市场的调节机制下常见的经济学现象,为更加了解俩种现象,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对此展开研究。

一、“薄利多销”现象“薄利多销”是一种利用经济学知识,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增加销售量,当销售数量到一定规模时,总收益增加的现象。

“薄利”一定能“多销”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商品价格下降都会带来高销售额和高收益,对此,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一)现象形成原因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不同,而价格弹性决定了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因此,有的商家选择降价,销售量会增加总收益也会增加,该商家所贩商品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比如耐用消费品冰箱彩电;而有的商品价格降低却会导致收入的减少,这种商品就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比如一些生活必需品,下文所提及的农作物就是典型的缺乏弹性的商品。

因此,并不是所有商品都能通过“薄利”这种渠道“多销”,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一定要先是富有弹性的商品。

(二)造成影响在适当的调节下,“薄利多销”可以同时造福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但若调节不当,它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弊端。

下面从利害俩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其造成影响。

1有利影响从短期来看,“薄利多销”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用较低价格买到质量过关的商品、让商家通过降价获得更高收益,还可以提高商家之间的竞争力度,为保证自家利润,商家会探索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战略方法,以竞争来保持市场活性,刺激市场繁荣。

长期来看,“薄利多销”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修改完善管理方略,获得更多利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教案22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教案22

金山区成人教育学校教案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授课内容:“薄利多销”与“贱谷伤农”专业:会计班级: 15春会计授课人:授课时间:地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案例导入)导入:同学们,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它们是使市场经济得意运行的两种强大势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两个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来学习供求关系。

二、学习新知,扎实基础(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1.需求概念:(多媒体动画演示)(1)薄利多销案例核桃酥双十一当天的售价为15元/盒,当天销售量为200盒;平时的正常售价为20元/盒,平均每天销售量为50盒,请问双十一当天营业额增加多少?(请学生计算)15*200-20*50=2000元(2)举例引出需求概念有效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

需求的概念定义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2.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的趋势。

P增加,Q减少;P减少,Q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是在原有需求曲线上的点的变动。

例如:税收引起的商品价格上涨。

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变动,通常是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它是线的变动。

4.学习供给及供给曲线(学生实践)有需求必定就有供给,与需求相对应的供给=“(愿意供给)欲望”+“(能够供给)能力”,并将“供给”定义为:生产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出售)的商品数量。

(提示)供给方,都会偏向于高价购买者。

售价越高,愿意制作的核桃酥也就是提供的商品就越多,售价越低,越没有动力。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模仿需求曲线的模式,画出供给曲线,并找出它的规律(附件1)学生回答,讨论讲解。

薄利多销与廉价保护农业教案

薄利多销与廉价保护农业教案

薄利多销与廉价保护农业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对农业的影响和作用。

薄利多销是一种营销策略,它通过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以追求大规模销售和利润最大化。

廉价保护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农业产业,以确保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并保护农民的利益。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对农业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教学内容1. 薄利多销的原理和优势- 介绍薄利多销的基本原理,即通过以低价格销售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增加市场份额。

- 解释薄利多销策略的优势,如增加销售量、提高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2. 薄利多销的挑战和限制- 分析薄利多销策略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利润较低、竞争加剧和市场份额的不稳定性。

- 探讨薄利多销策略的限制,如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

3. 廉价保护的原理和优势- 介绍廉价保护的基本原理,即国家通过采取措施保护农业产业和农产品价格。

- 解释廉价保护的优势,如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和确保供给充足。

4. 廉价保护的挑战和限制- 分析廉价保护可能面临的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国际竞争和资源浪费。

- 探讨廉价保护的限制,如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和限制市场开放。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的概念和作用。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估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

教学评估-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薄利多销和廉价保护的优缺点的短论文。

-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和结论。

参考资料1. "薄利多销的策略与优缺点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 2010.2. "廉价保护措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2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国志斌 20091104605 人力2班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薄利多销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引用的,我们有的时候要警惕薄利多销四大陷阱:1.“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陷阱”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

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利则不多销。

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

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则对部分商品则存在着陷阱。

比如生活用品和耐用品,例如食盐,人们并不能因为食盐价格的下降而多消费食盐,也不能因为食盐的价格上涨而少消费食盐。

再比如手表,理性的人不会因为手表价格的下降而带两块手表。

薄利多销首先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薄利可能多销。

当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或小于1时,薄利则不可能多销。

2.“薄利多销的消费者购买陷阱”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可能导致薄利则不可能多销。

对于商品降价,不少消费者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例如,对于某种商品降价,人们可能会想:(1)可能将有新式样问世,才把产品减价;(2)商品减价,不是有缺点,就是销路差;(3)减价的企业可能遇到了财务困难,它如果倒闭,将来零配件可能会没处买;(4)价格还将下降,最好等一等再买;(5)减价一定是降低了质量。

同样,一般总认为,价格上涨需求就会减少。

但是消费者对此可以会有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涨价表示是热门货,应该尽早买,否则怕买不到;(2)这是一种有特殊价值的商品,所以涨价;(3)卖主总是唯利是图的,能涨价说明有销路。

在这几种心理作用下,价格越降可能越没人买,而且中国人又普遍有一种“一分钱一分货”和“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所以让利销售并不能真正打动多少人的心。

“便宜不便宜”已经是众多的消费者面对风气日盛的“让利销售”所作出的本能反映。

因此,即使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由于消费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购买心理也可能导致“薄利多销陷阱”。

3.“薄利多销的竞争者陷阱”在利用薄利多销战略时,竞争对手也会相机降价进行抵制,易引发价格大战。

其结果只能是大家均摊销售量的增加。

如果需求量一定,那么,这种价格竞争则只会造成损失。

比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空调价格大战,首先运用薄利多销战略的商家不但没有达到薄利多销的目标,还使得整个生产行业生产受损。

4.“薄利多销的市场陷阱”市场的变化也是导致薄利多销战略不灵的原因之一。

短缺经济,民众收入水平低下,社会商品总量相对不足,使市场主要表现为买方之间为争夺商品的数量和来源而进行的竞争。

商品短缺使得买家往往难以仔细比较各同类产品之间的诸非价格因素,并逐渐形成一种把“价廉”和“物美”作为购买产品的基本衡量尺度的商业文化。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卖家若经营得当则完全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即使遭遇到强大的竞争压力,如果采用低价位的营销策略,也往往能扩大销售,增加盈利。

当遇到开业、喜庆佳日或需抛售积压残次商品时,以减价或打折为基本内容的让利手段更为商家所常用。

然而,时过境迁,消费品市场已基本告别卖方市场,除价格因素外,人们已有条件去仔细比较同类产品之间的各种非价格因素。

市场竞争已转变为卖方之间争夺客源或销路的竞争。

在买卖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市场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单纯的减价或低价销售显然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许多产品类别上,非价格竞争因素已取得与价格因素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为非价格竞争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客观条件,综合运用各种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手段的实绩往往大于单纯减价竞争的效果。

同时可避免因单纯降价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因此,“薄利多销”,积小为大,历来被生意人奉为经典的经营祖传之宝,在现代经营中应该慎用。

既然知道有陷阱,我们要设法提防上述“薄利多销四大陷阱”,使薄利多销这种竞争策略真正发挥出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薄利多销策略的运用同提高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很多,价格只是其中之一。

作为消费者,注重产品的价格,更注重产品的质量。

比质比价,比质在前,比价在后。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劣质产品尽管价格较低,也很少有人过问,而一些高质量产品虽然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一些,人们仍争相购买。

所以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在同质的基础上,价廉当然倍受欢迎,企业只有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吸引更多顾客,实现薄利多销。

2.把薄利多销策略的运用与目标市场的选择结合起来:理想的目标市场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销售潜量,也只有具备一定销售潜量的市场,方可采用薄利多销策略。

试想,一个市场的需求有限,再薄利也无法达到多销的目的。

拿家电产品来说,目前我国城镇家庭彩电的普及率达100.49%,洗衣机达95.12%;而农村这两项指标分别仅为27%、22%。

相对来说,农村的市场潜力很大。

这类产品只有把农村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实行薄利多销才最有效。

比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长虹针对农村市场开发的物美价廉的彩色电视机,面市后很快占领了农村市场。

因此,企业在采用薄利多销策略之前,必须首先调查、分析、预测各类市场的需求状况,深入了解各类市场人口的数量及其购买力的大小、购买欲望的强弱,从而发现薄利多销的市场机会。

3.薄利多销策略的运用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尤其是生产经营的潜在能力:通常采用薄利多销策略都把获取利益的着眼点立足于长远,薄利(即低价)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增长,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现实生产能力和潜在生产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么多的产品与之对应。

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给竞争者留出了空间,提供了迎头赶上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预期的目标并不能实现。

通过以上的论述,用一例题说明薄利多销现象: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公斤,年销售量为1000公斤,弹性为2.5。

若价格降至1.8元/公斤,则年销售怎么变化?解:设年销售量的变动比率为x,则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可得x为0.25,可知年销售量为1250公斤.一般情况认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销售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的需求变动随价格变动的反映是不同的。

“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即: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

下面我用微光经济学的需求弹性价格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量对,需求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公式为Ed=?表面价格变动1%,需求所减少的百分数。

当Ed>1时,称需求富有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价格的变动幅度。

当Ed<1时,称需求缺乏弹性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价格的变动幅度。

上面的例子说明薄利多销,但商品缺乏弹性时则相反。

谷贱伤农的道理十分简单,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经济学为何物的农民也会解释:因为粮食太多,卖不上价钱,粮食多和粮食少的年份收入相当但是投入却大得多,不划算。

谷贱伤农,因为粮食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变动,它的需求量是一定的,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小。

当粮食丰收,粮食的价格会下降,但相应的粮食的需求量变化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反而少了。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下面是摘自《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57)的一段专门讨论“谷贱伤农”问题的论述:“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

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类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价格数量的减少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的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

下面对此段论述进行一个评论:描述的事实对象“谷贱伤农”,其前提是蕴含的“丰收”,如果不是丰年,谷贱也会伤农,但大家认为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