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的本质
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法律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法律是一项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工具。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涉及个人、政府、组织和社会各个方面。
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取决于不同的学说和观点,但总体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规范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
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具有法律资格的组织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它是社会共识的产物,目的是建立秩序、维护正义并解决争议。
法律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规范行为法律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以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行为的允许、禁止和要求,旨在保护个体的权益和公共利益。
2. 确定责任法律确定个体和组织在特定行为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将责任明确地归属于特定的行为主体,法律确保了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从而为受害者提供补偿和制裁违规者。
3. 解决争议法律提供了一套可靠的机制来解决与行为相关的争议。
通过司法系统,法律确保了公正和公正的争端解决程序,并通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判和判决,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和合理的解决方法。
4. 维护正义法律是确保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关键因素。
它通过禁止和制裁不公正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法律的本质法律的本质是由法律的几个基本方面组成的。
这些方面包括法律的起源、目的、特点和功能。
1. 起源和源于社会法律的起源是社会的产物。
它由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秩序制定和实施的。
法律的制定通常依赖于各种因素,如历史、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 目的在于公正和秩序法律的目的是确保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它通过规范行为和解决争议来实现这一目标。
法律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权益保护,并确保他们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对待。
3. 特点是具有强制力和效力法律具有强制力,意味着它对社会成员有明确的约束力。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法律具有效力,即法律有效地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4. 功能是在社会中起指导和调节作用法律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
应受刑罚惩罚性: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本质——兼论德、日刑法中的责任观
Ab t a t Th c o a so rmi l a i sr c : e s h l r fc i na w n Chi aha edif r n t iu e o t o e tofc i n l ib l l n v f e e ta tt d st hec nc p rmi a a i— l iy a t t t n c i n Il w ys e .Th s st a i n r s t n d fe e omp e nso s o he e s n e t nd is s a usi rmi a a s t m i iu to e ulsi if r ntc r he i n ft s e c
f ldt eee n so r a o b up b eo u ih n n t e a iej d me t a e nt eln i e h lme t fc i h st ec la l fp n s me ta d i n g tv u g n ,b s do h a - l me s
p ra tee n fci ,me n o b d h ud b o d mn d d e t i u jcie g i y,b s d o o tn lme to rme a s s me o y s o l e c n e e u O h s s b e t ul v t a e n
应 受 刑 罚 惩 罚 性 : 国刑 法 中刑 事 责 任 的本 质 。 我 兼论德 、 日刑 法 中的责任观
法律责任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一、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含义责任——个人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方式,是维持权利和社会生存的手段。
法律责任——责任的一种形式。
广义:法律规定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应履行的各种义务。
狭义: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直接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和特点(一)法律责任的特点1.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和违法行为相联系,意味着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反应和谴责;2.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对违法实行法律制裁的依据;3.法律责任体现了违法者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家强制性;4.法律责任必须由司法机关或其他国家授权的机关予以追究(二)法律责任的本质法律责任本质的三种代表性观点:1.道义责任论;2社会责任论;3规范责任论。
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国家强制责任人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补偿和救济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的手段。
(三)法律责任的作用1.保护(惩戒)作用:惩戒违法者和保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2.教育作用:对违法者和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种类一、法律责任种类的含义1.法律责任的种类指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2.按承担责任的主体分:自然人责任、法人责任、国家责任3.按责任承担的内容分: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4.按责任的承担程度分: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5.按责任实现形式分:惩罚性责任、补偿性责任6.按引起责任的法律事实与责任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连带责任最常见是根据法律责任的性质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二、法律责任的种类(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行为或特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所导致的赔偿或补偿的法律责任特点:1.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一种财产责任2.民事责任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追究民事责任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和有关的仲裁机构(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规定的事由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本质与功能
法律的本质与功能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和秩序的集合,具有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调控人际关系等重要功能。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相辅相成,旨在建设一个有序、公正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法律的本质和功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法律的本质法律的本质在于其正式性和强制性。
正式性指的是法律是由特定的机构和程序制定出来,并以一定的形式公布于众。
法律的正式性保证了其具有约束力和可预测性,使人们知晓其规定并依法行事。
强制性则是指法律具有强制执行的能力,违背法律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正式性和强制性使得法律成为社会规范的集中表达和执行工具。
法律的本质还在于其客观性和统一性。
客观性指的是法律是公正中立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针对的是普遍性的社会利益。
法律的客观性使其具备了公正和平等的属性,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尊重个体权益的价值取向。
统一性则是指法律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各种规范和原则构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法律的统一性确保了社会活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了规则的混乱和冲突。
二、法律的功能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法律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规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通过建立法律秩序,法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2. 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个人权益法律的另一个功能是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个人权益。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和权益,比如婚姻法、劳动法、合同法等。
通过法律的调整,可以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益、尊严和荣誉等。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对侵犯权利的行为进行制止和追究。
3. 提供争议解决和社会稳定机制法律还提供了争议解决和社会稳定机制。
通过法律程序,人们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保障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法律的存在和执行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防止社会冲突和动荡。
经济法律责任与经济纠纷
经济法律责任与经济纠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律责任和经济纠纷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法律责任和经济纠纷的本质、原因,以及相关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本质经济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经济法律法规和经济契约约定所引起的责任。
经济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一种法律实体与法律关联的社会行为责任,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
它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二、经济纠纷的起因经济纠纷的产生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密切相关。
主要起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问题: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法律工具,但由于合同的订立、履行等环节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合同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容易引发经济纠纷。
2. 侵权问题:在经济交往中,各方之间可能会发生侵权行为,例如商业诋毁、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泄露等,这些侵权行为也会引发经济纠纷。
3. 不公平竞争问题:市场经济中,存在企业惯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其他企业利益受损,从而引发经济纠纷。
4. 公共利益问题:由于市场经济中公共利益的特殊性,有时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这也会引发经济纠纷。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解决办法为了有效解决经济纠纷及追究经济法律责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健全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提供法律保护。
2. 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经济纠纷解决机制,包括诉讼和非诉讼渠道,提高解决效率和纠纷调解的普及度。
3. 提高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于法律的认知,培养和提高经济参与主体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
4.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5.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依法治国水平,为各方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经济法律环境。
[整理]09章法理学.
A BC D 、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A BC D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的历史类型是A BC D 、财产私有权不可侵犯这一原则首次出现在A BC 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BC D正确错误、在我国,时效可以成为免责的事由。
正确错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
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法律责任是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正确错误A BC D、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A BC D、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的历史类型是A BC D、财产私有权不可侵犯这一原则首次出现在A BC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 BC D正确错误、在我国,时效可以成为免责的事由。
正确错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
正确错误、法律责任的本质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三种。
正确错误、法律责任是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正确错误A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法B律移植C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D统一运动A BC D、关于法律的起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生的阶级根源C法律产生之日就同道德截然分开了D、实现法治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下列不属于这些条件的是A BC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法治的文化条件D、明确提出法治应优于一人之治的观点的是A BC DA、法所保护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是否具有进步性B、法律是否吸收了科学领域的发展成果C、法律制度是否健全D、发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如何2、我国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有A、政策高于法B、法高于政策C、政策与法各自独立D、政策与法相辅相成3、法律继承的原因A、社会经济的发展B、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C、法律的相对独立性D、统治者的选择4、法的现代化体现在法律领域各个方面:包括A、法律制度B、法律运行C、法律观念D、法律物质设施5、法治生成的基础A、市场经济B、民主政治C、理性文化D、政府推进正确错误、法律继承的内容不包括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及其内容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及其本质和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青年军人,认真学习法律,模范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什么是法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有统一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矩。
否则,人们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维持。
正因为如此,在任何国家里,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都必然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制定一些规则和章法,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种以国家名义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规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
准确地讲,所谓法律,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的产生。
法律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人类社会迄今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但法律的产生仅仅近四、五千年的事情。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
那时候,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过着原始的集体生活,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的压迫。
靠着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世代相沿而形成的习惯,来调整人们相互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剩余劳动产品提供了条件,于是便产生了私有制,社会开始分裂为阶级。
少数占有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剥削阶级即奴隶主阶级,而广大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却沦为被剥削阶级即奴隶阶级。
由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根本对立的,原来的习惯已经无法调整和维护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在建立国家机器的同时,还需要有一些能够反映本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
li 第十六章 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 居于重要地位,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 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类。 作为是指人的积极的身体活动。直接做了法律 所禁止或合同所不允许的事自然要导致法律责 任。不作为是指人的消极的身体活动,行为人 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 务,例如不做法律规定应做的事或不做合同中 约定的事,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区分作为与不 作为,对于确定法律责任的范围、大小具有重 要意义。
3.规范责任论,规范责任论认为,法体现了 社会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的行为的 规范。它对符合规范的行为持肯定态度, 它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否定 态度体现在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中,这 种责任就是法律规范和更根本的价值准则 评价的结果。所以,行为的规范评价是法 律责任的本质。
上述三种理论各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道义 责任论正确地揭示了行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 却忽视了社会环境对行为的方式的巨大影响: 社会责任论正确揭示了行为发生受制于一定 的客观条件,却忽视了行为人主观因素的重 要作用。从历史哲学和法律哲学的角度上看, 前者所理解的个人,是一种脱离了特定社会 关系和社会环境的孤立的个人;后者则完全 否认了个人在社会整体面前的相对独立性和 主观能动性。因而,这些理论的片面性都与 其根本的理论出发点直接相联,仅仅靠增加 理论的弹性或对之进行有限的改良,都难以 完全消除这种片面性。
(二)违约行为、法律规定行为法律责任 的产生原因 违约行为,即违反合同约定,没有履行一 定法律关系中作为的义务或不作为的义务。 法律规定成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是指 从表面上看,责任人并没有从事任何违反 行为,也没有违反任何契约义务,仅仅由 于出现了法律所规定的法律事实,就要承 担某种赔偿责任,如产品致人损害。
法律的本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
本文以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为例,探讨法律的本质及其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2018年,某市一家知名火锅店因涉嫌使用过期食材被消费者举报。
经调查,该火锅店确实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的行为,且涉及多家分店。
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调查过程中,有关部门依法对涉案火锅店进行了查处。
三、法律本质分析1. 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部专门针对食品领域的法律,旨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在上述案例中,涉案火锅店使用过期食材,严重扰乱了食品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法律的本质是保护公民权利法律的核心价值是保护公民权利。
食品安全法通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在上述案例中,消费者通过举报,揭露了火锅店使用过期食材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法律的本质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食品安全法通过设定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执法等措施,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上述案例中,有关部门依法对涉案火锅店进行查处,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四、法律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应用1. 宣传教育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及时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2. 监管执法食品安全法赋予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职责。
在上述案例中,有关部门对涉案火锅店进行了调查,依法查处了其违法行为,维护了食品安全。
3. 诉讼救济消费者在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程序,保障了消费者的诉讼权利。
法理学 第12章法律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不同的分类: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 可以把法律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 任。
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可以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可将民事责任分为:违约
责任、一般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
者侵害了法定权利,或者不履行约定义务。
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类。
违法或违约行为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
13
3、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即受到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 财产、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损害必须具有确定性。损害事实是一个确定的事 实,而不是臆想的、虚构的、尚未发生的现象。 损害事实是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任何人只有因 他人的行为受到损害的情况下才能请求法律上的补 救,也只有在行为致他人损害时,才有可能承担法
7
2、社会责任论 以哲学和伦理学上的决定论为理论基础。 假定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行为)都有其规律性、必然 性和因果制约性。由此推断,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 由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 而只能根据行为人的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险 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
确定和强制履行法律责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 社会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违法者适应社会生活和再社会
19
2、行政法律责任 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 。
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行政相对人是负有遵守行政法义务的普通公民、法人。
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
的特定情况。
20
3、刑事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名词解释
法律责任的名词解释引言: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规定下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义务和承担的后果。
它是现代社会法治建设中的核心概念,旨在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本文将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对法律责任进行名词解释。
一、法律责任的本质法律责任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对自己行为主体地位与法律关系地位所作出的一种社会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法律责任是对违法行为后果承担的一种法律义务。
这种义务是由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和预防再犯的目的。
二、法律责任的特征1. 主体划分法律责任的主体划分主要包括个人责任和组织责任。
个人责任是指个人根据自身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而组织责任则是指组织在法律规定下对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和后果。
个人责任和组织责任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主体特点,但在法律体系中都有其合法的存在和不可撤销的作用。
2. 预防性和制裁性法律责任具有预防性和制裁性的双重功能。
在法律规范下,法律责任的存在可以起到一种预防违法行为的作用。
通过对被违法者的追究和惩罚,可以起到警示效果,使他人产生敬畏之心,从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法律责任也具有制裁性的特点,即对违法行为者的惩罚和处罚。
这种制裁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给违法行为者带来法律后果,保护公众利益,恢复社会正义。
3. 合理与公正法律责任应当是合理和公正的,不能随意武断或滥用。
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认定和追究的程序上,要求拥有充分的证据和事实依据。
而公正性主要体现在对违法行为者的处罚和修复的公正性上,遵循平等、公正、公平的原则。
法律责任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只有在保证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三、法律责任的分类法律责任可以根据其性质、追究方式和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对犯罪行为进行的处罚和惩罚。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法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义务的关系二、法律责任的竞合(一)含义: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的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
(二)特点:数个法律责任的主体为同一法律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了一个行为;该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数个法律责任之间相互冲突。
(三)产生法律责任竞合的原因:不同的法律规范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关系加以调整,而由于法律规范的抽象性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的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时可能产生一定的重合,使得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不同的法律规范,面临数种法律责任,从而引起法律责任的竞合问题。
(四)法律责任竞合的处理:不同法律部门间法律责任的竞合,应按重者处之;如果相对较轻的法律责任已被追究,再追究较重的法律责任应适当考虑折抵。
三、归责与免责(一)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2、公正原则3、效益原则4、合理性原则(二)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1、时效免责2、不诉及协议免责3、自首、立功免责4、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四、法律制裁(一)法律制裁的概念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立法一、立法和立法体制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种“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一)“一元”,是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法体系。
法理学12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6.法定免责条件是指(A)。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
B.有效补偿
C.自愿协议
D.不可抗力
7.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B)。
在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必须首先考虑因果关系,即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具体包括:①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人的某一行为是否引起了特定的物质性或非物质性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②人的意志、心理、理想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导致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是否是行为人内心主观意志支配外部客观行为的结果。
答:我们认为,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法律责任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运用法律标准对行为给予的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为法律制裁提供法律上的前提,其根本目的则在于消除或减少滥用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从而使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兴趣在秩序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
(3)自首、立功免责。即对那些违法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
(4)补救免责,即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损害,但在国家机关归责之前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这种免责的理由是违法者在归责之间已经超前履行了第二性义务。
(5)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即基于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协商同意的免责,即所谓“私了”。
其次,法律责任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不利法律后果。从法律范畴的逻辑联系上看,典型意义的法律责任(即违法责任和违约责任),总是与行为的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联结在一起的。根据“自由意味着责任”这样一条伦理学原则,那些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如果其内在方面有过错,其外在方面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其他个人的和社会的正当利益造成了损害,那么,按照法律逻辑,行为人就必须对此承担责任。在此意义上,法律责任就是直接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
法理学作业四
一、多选(共计25分,每题2.5分,每题答案完全一样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法律责任本质属性的理解错误的有()。
A. 法律责任是一种否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与统治阶级或社会集团有关B. 法律责任是直接由违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C. 法律责任与意志的自由与否无关D. 法律责任不应看作是一种惩恶或纠错的机制2、关于法的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法的实施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四种基本形式B. 守法就是履行法律义务C. 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D. 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错误:【C;D】3、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法律行为结构中的内在方面的有()。
A. 动机B. 目的C. 认知能力D. 手段错误:【A;B;C】4、下列关于原有权利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有()。
A. 原有权利是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作的划分B. 财产所有权属于原有权利C. 上诉权属于原有权利D. 原有权利与法律规定有关,与主体的积极活动无关有关5、在现代汉语中,对“法律”一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B.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C.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D. 法是对所有的法律的统称6、关于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法律减少对自由的干预,让主体享有的自由尽可能的多,此为主体的消极自由B. 法律主动对主体的行为进行干预,此时主体享有的自由为积极自由C. 法律规定的自由为消极自由D. 法律规定的自由为积极自由错误:【A;B;C】7、关于法律解释的一般解释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法律解释首先使用的方法是文法解释B. “本法所指的16岁,指16周岁”,此为扩充解释C. 将需要解释的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联系起来,以免孤立地对其理解,此为系统解释D. 从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入手,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属于逻辑解释8、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一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中华民国的国家学说的核心是、()A.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B.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C.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D.平均地权学说【答案】 C2、名例律是我国古代律典总则部分的名称,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名例律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B.《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C.《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D.《北魏律》全面总结立法经验,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答案】 D3、刘某向卫生局申请在小区设立个体诊所,卫生局受理申请。
小区居民陈某等人提出,诊所的医疗废物会造成环境污染,要求卫生局不予批准。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A.刘某既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设立个体诊所B.卫生局受理刘某申请后,应当向其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C.如陈某等人提出听证要求,卫生局同意并听证的,组织听证的费用应由陈某承担D.如卫生局拒绝刘某申请,原则上应作出书面决定,必要时口头告知即可【答案】 B4、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哪一选项不成立?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答案】 A5、某市卫生局在一次执法检查中,对某肉联厂作出责令停业1个月的处罚,同时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对肉联厂要求举行听证的请求予以拒绝。
肉联厂不服,便以市卫生局为被告向卫生局所在地的甲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若甲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可作出何种判决?A.维持判决B.变更判决C.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D.驳回诉讼请求【答案】 C6、王某是一起抢劫案中的受害者,公安机关将本案侦查终结后,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査起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
在西方,法学家们在研究法律责任本质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比较流行的学说,即“道义
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
“道义责任论”从意志自由和道德罪过的假
定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
‘它假定人的意志和行为选择是自由的,违法行为是违法者自由
选择的结果,因此违法者应对自己的出于意志自由而作出的违法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责难。
对违法者的道义责难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所在。
“社会责任论”从法律责任的功能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确定和强制履行法律责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存在,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违法者再社会化,以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
“规范责任论”从对行为的规范评价出发论述法律责任的本质,指出法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指引和评价人们行为的规范。
对合于规范的行为,法给予肯定(赞许)的评价、承认
和保护,对悖于规范的行为,法给予否定(不赞许)的评价以至取缔。
否定性评价体现在法
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中。
易言之,法律责任是法对行为评价的结果。
因此,对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就是法律责任的本质。
上述三种理论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法律责任的本质,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但是,总体
上它们是以唯心论或机械唯物论为哲学基础的,而且都脱离法和法律秩序的阶级内容就事论事。
所以,都不能揭示法律责任的本质,特别是它的阶级本质。
只有以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原理为指导,并把法律责任放到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之中,才能科学地揭示出法律责任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则和原则体系。
法律秩序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守法、司法、法制监督等环节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其中包括阶级统治秩序、社会生活秩序、生产和交换秩序、国家权力运行秩序等。
任何违法行为,不管是直接针对自然人和法人,还是针对社会或其正式代表—国家的,都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国家确认、保护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侵犯,是不能容许的。
因此,法律责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超越法定权利界限或滥用权利的违法行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是国家强制违法者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从而补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恢复被破坏的法律关系(社会关系)和法律秩序(社会犷秩序)的手
段。
‘法律责任论纲张文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