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练习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优秀教案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优秀教案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3.理解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2.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运用正确方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

3.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理解传统文化继承的意义,对我们有重要作用。

(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部分是精华?什么样的部分是糟粕?(教师归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聊。

(学生讨论)如何理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教师归纳)要经过具体的分析过程,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练习题一选择题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2.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A.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 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 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5.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7.据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在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中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备知识检测【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意义和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 (文化的世界性、共性)(2)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文化的民族性、个性)(3)因此,文化是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4)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的统一。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既是的,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认同,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013年文化生活专题四第二轮复习学案

2013年文化生活专题四第二轮复习学案

必修三文化生活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考点再现】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二、【网络钩建】三、【重点整合】(一)走进文化文活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措施: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①落后文化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腐朽文化。

态度: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①指导思想:②目标:③特征:④本质:)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2)内容: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
A.具有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
B.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 C.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A
D.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实战演练
3.《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
款是对古代习惯法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
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宗教 特征
天主教
以基督教文明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代表文化
《圣经》
东正教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 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 的文化
《罗马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世界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后 文化的 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 影响 革命奠 定了必要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 明传承的纽带,保存延续了古典希腊、 罗马的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
——盛文林《西方历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思考:结 合史料原和因所:学①知古识希分腊析的古自希然腊地文理化环繁境荣推的动原了因海。外说贸明易什和么殖道民理活?动(历的史发解展释,、繁唯荣物的史工观商)业为
其提供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③古希腊各 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④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⑤许多名 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史料二 毫无疑问,古希腊文明是对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明之一,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希腊文明首先体现在其政治领域。古希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城邦。尽 管古希腊城邦规模小,人口也不多,但却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就是在这些小小的政治实 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希腊文明。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4课 第2框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4课 第2框
第二单 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2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导学线索

2
3 4 5
主干知识 梳 理 释疑解惑 生 华 重点难点 突 破 随堂达标 验 收 课后素养 演 练
主干知识梳理
• 知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 识点 1
发扬
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_______,从 必要前提 必然要求 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同一过程 • 2.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____,发展是继 承的____________。继承与发展是 继承 发展 ____________ 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 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
• [解析]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A项不选;文字的出现 ,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项错误;4D 电影《甲骨文》让人们领受了甲骨文的风 采,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 化传播,C项正确;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 答案应为C。
释疑解惑生华
• 2.教材P44“探究问题” • 提示: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1)观点一 认识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方面,提 出应克服这些消极影响,这是正确的。但 没有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 施教”、“学思结合”等正确思想,对此 我们应当予以借鉴吸收,而不能全部抛弃 。 • (2)观点二看到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积 极的合理成分,但没有看到其不足之处, 所以对古代教育思想不能全盘吸收,应该
• 知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 识点 2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____________的变化,也决定着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 。 •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课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三)带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课时检测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

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②③2.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

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

这说明( )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3.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

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

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4.下列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应该完全继承并发展 B.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D.应该先发展后继承5.2010年6月16日至21日,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举办。

艺术节组委会计划建立中国民间剪纸精品库,在全国对剪纸原创作品进行征集。

下列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剪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③剪纸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⑤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6.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考点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考点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考点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一、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伴随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4.1+2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最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课件-4.1+2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划分标准不是性质的优与劣,而在于是否变化发展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 2)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 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性(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 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文化传承要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 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 根基)
3.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双重作用 1)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 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 必须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共48张PPT)

易错易混
1.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X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X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 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 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国家、社会)
➢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 新生活。(个人)
5.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 (P43第一段)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传统思想
含义
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 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地位
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中秋节赏月、端 例子 午节吃粽子、春
节放鞭炮吃饺子
建筑,是凝固的 艺术
以古典文学、传 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是展现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文化发展的含义: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 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 代精神的新文化,即 “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
32
2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区别
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P43-44]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
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训练题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训练题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训练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30题,共60分)1、钱钟书先生曾言“您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明白文化是什么;您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明白文化是什么了、"您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9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能够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说明( )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

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3、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④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A、①②B、③④C。

①④D、②③4、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纷纷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等宣传口号。

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A。

文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人的文化素养要在环境中培养D、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5、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翁”“立了冬,楼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这都是人们对农事活动的总结,关于指导农业生产特别有作用、这说明( )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C、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D、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6。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幕一落幕。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答案

《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巩固训练(一)文化与生活1、答案 B 解析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正确。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错误。

通过《庐山图》展现庐山的自然美,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

故选B。

2、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A正确。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C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不一定是同步发展,所以B、D错误。

3、答案D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通过人的实践,A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就决定了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B说法错误;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说法错误。

D表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当选。

4、答案B解析题干通过比较的方式说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本质,但从中并不能得出国家军事力量不重要的结论,A排除;C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D的说法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在提醒人们在理解综合国力时不能忽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故选B。

5、答案A解析错选B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

材料中的“不知不觉”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选A。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材料分析了不同的人对文化感受存在着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人的自身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7、答案C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③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价值观问题,④不选。

①②正确,故选C。

8、答案B解析A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故B正确。

C错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仅有优秀文化的影响是不够的;D错误,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高。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答案C解析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对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利,对繁荣世界文化也不利。

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十年高考真题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2020·山东高考·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 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C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B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 .“经世致用”B .“人心一点灵明”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循天下之公” 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 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 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4.(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5.(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2016·海南高考·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4课第1框《传统文化的继承》名师精讲(含答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何正确地继承传统文化。

2.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

3.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它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知识点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作用(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知识点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议话题·强认知]通过上组图片可知:(1)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提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有: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必修1---4单元标题、课题、框题

必修1---4单元标题、课题、框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重点难点】重点:欧洲文化的组成及特点;难点:欧洲文化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名词解释】▲古希腊文化:范围包括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起源于爱琴文明。

▲古罗马文化: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罗马共和国(前5世纪-前27)、罗马帝国(前27-476-1453)三个时期,继承和发展古希腊文化而形成。

▲中古西欧文化:又叫基督教文化。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到新航路开辟,西欧地区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改造基督教而形成的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而形成了俄罗斯文化。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就是哲学家,重新定义所有的人。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习惯法: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成文法: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

【时空轴】【问题引领】1.阅读教材第一目,梳理下表中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表现,并分别概括其文化特征和价值取向?以及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角度中古希腊文化表现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①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②创建的“学园”将知识融会贯通,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③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①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②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雕塑和建筑艺术①是人物雕塑的典范②雅典卫城的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史学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①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体裁②修昔底德的《》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角度古罗马文化表现法律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____________,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讲义

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内容: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

(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关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精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要注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生活的影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坚持“两个反对”:反对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点拨: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具体见《优化方案》P138)2、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具体见《优化方案》P139)(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影响以及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内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2012年3月24日上午,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祭拜黄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和坚守B.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祭拜黄帝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D.2012年祭拜黄帝的主题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故B正确。

传统文化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先进文化,排除A;传统文化可以与时俱进,但不能说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C错误;D 说法错误。

答案:B2.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实现了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技防”和“人防”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极大改善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环境。

之所以重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因为传统建筑是()A.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体现B.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形式C.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D.凝固的艺术,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

A、B、C说法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3.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这使我们面临艰难的文化选择,特别是在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方面。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继承发展,各有所重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博采众长、兼收并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正确,故选A。

答案:A2012年7月,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冰城夏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举行。

回答4~5题。

4.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两岸同胞只有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共同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不可割舍、相互扶持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真正具有旺盛的生机活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讲话指出了()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④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解析:材料强调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与题意无关。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故③表述有误。

答案:B5.与会人士提出,积极鼓励两岸加强人文交流,共同研议通过教育文化交流和大众传播媒体,推动社会教育,传承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优秀传统。

这表明()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最佳途径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解析:材料强调了大众传媒、教育等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①说法不妥;中国古代文学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C6.漫画《“名”声在外》告诉人们()A.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B.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C.要重视文化遗产对文化的传承作用D.要重视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解析:漫画反映了某些地方为了追求文化的商业价值,盲目开发缺少内涵的文化景点,故D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7.2012年5月18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要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我国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

下列关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科技对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②科技进步将推动新的传媒出现,新的传媒会很快取代传统媒体③科技发展能丰富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④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故①错误;②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④正确表述了二者的关系。

答案:C8.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17年,要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科技教育中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教育优先的文化原因在于()①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②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最关键因素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优先发展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教育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最关键因素,故②应排除。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故④错误。

①③都正确表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故选D。

答案:D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于2012年9月5日在山东枣庄开幕,这是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文化交流盛事。

据此回答9~10题。

9.之所以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A.传统文化都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B.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解析: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举办此次活动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这体现了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故B 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看待,而不是全面地继承,D说法不科学。

答案:B10.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有()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根据课本知识可知,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C。

答案:C11.“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

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②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③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④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并融入牡丹元素,说明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B12.2012年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

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

这启示我们()①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说明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③符合题意;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说明我们要重视传统建筑的作用,④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中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

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解析:此题的答题角度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故此题首先要考虑教材中有关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内容有哪些;其次注意分析材料,通过分析材料去筛选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知识点;最后注意将筛选出的知识点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答案: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

14.2012年7月19日,“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在山东邹城市成功举办。

来自济宁12县市的数十名农民工子女来到孟子故里邹城市,参观游览了孟庙孟府景区,并在孟府习儒馆聆听国学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让农民工子女在游历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汲取营养,以激发其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

同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的意义。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解析:第(1)问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根据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分析这一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即可。

第(2)问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回答。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走近孟子感悟儒学”农民工子女修学游活动,有利于弘扬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农民工子女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此次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子女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增强农民工子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①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