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原则》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原则一、引言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身体,培养协调能力,还能在快乐中学习到各种知识。
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游戏活动中遵循一些教育原则,让游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教育原则1.尊重个体差异原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
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自信心;对于好动、调皮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参与一些有规则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自律。
2.引导而非干预原则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非直接干预孩子游戏的成年人。
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从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游戏,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游戏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安全第一原则在游戏活动中,保障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确保游戏场地、游戏设施和游戏道具的安全,避免孩子在游戏中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孩子注意游戏安全,遵守游戏规则,不争抢、不打闹。
4.寓教于乐原则游戏活动不仅要让孩子感到快乐,还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
我们要善于将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学习到关爱他人;通过体育游戏,让孩子锻炼身体,培养协调能力。
5.互动交流原则游戏是孩子们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游戏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成长。
6.积极评价原则三、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我们除了要遵循一些教育原则,还需要注意一些实际操作中的细节。
例如,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在游戏中感到快乐和安全。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焦虑或者不适应,我们要及时介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弱怎么办
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弱怎么办很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难守好规则,在上课的时候还会有乱跑的行为,当我们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就要去教育引导好孩子,让孩子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好处。
这样孩子才会学会遵守其规距,才不会再让家长或老师感到头条,那么当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弱怎么办呢?幼儿园孩子规则意识弱怎么办1、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其实亲子共读绘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观察细节,陪孩子一起想象,一起推测人物的心里感觉,一起猜测故事的结局,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锻炼孩子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大脑高度集中的能力。
2、对孩子规律生活作息时间的培养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规则意识弱,那我们就要尽量在培养孩子的积极的情绪的情况下,也就是让孩子相对平静或者是轻松快乐的情况下,逐渐建立起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而且在家庭生活的过程当中,孩子也会内化一部分的概念规则。
同时家长也要有些榜样的作用,就是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家长可以先做一些榜样,因为这时的孩子也是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
3、玩游戏,让其学会守规则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的世界就是玩!玩!玩!那就可以让孩子通过玩游戏,来逐渐样自己属于自己的规则意识。
这些游戏包括:跳房子、飞行棋、跳棋、卡牌、123木头人、玩骰子、丢沙包、象棋、萝卜蹲、躲猫猫、打弹珠、手拍手、垒高楼、两人三足、揪尾巴等。
而且这些游戏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小规则,每个人都要遵循,不然就输了,这样就会让提起孩子的兴趣,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4、制定规矩,奖惩合理当家长和孩子制定规矩之后,就要适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表现,是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
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
当然,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惩罚,但不宜太过放大,家长若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好行为上,孩子就会更乐于表现。
5、配合老师家长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告诉他在园里就要注意听老师的话,知道应该怎样做,什么不应该做,让他渐渐明白上学之后的规则。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小孩不遵守游戏规则,可能由以下缘故造成:
1.游戏内容对小孩来说较难,小孩难以成功;
2.游戏时小孩的失败过多,小孩丧失了玩游戏的积极性;
3.小孩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快,这要紧表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4.小孩年龄过小,不明白遵守规则;
5.缺乏生活体会,要紧表现在“角色游戏”中。
针对以上缘故“对症下药”:
1、对因游戏内容造成的,家长就应选择适合小孩年龄特点的游戏,游戏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简单。
2、对因失败过多造成的,家长能够有意让小孩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他对游戏的积极性,并对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确信和鼓舞。
3、对因好胜心过强引起的,家长应让小孩认识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应迁就小孩。
4、对因年龄过小造成的,家长应对小孩遵守游戏规则的正确行为给予确信,并告诉小孩应该怎做才对。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幼儿的挑战行为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幼儿的挑战行为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但也常常出现一些挑战行为,比如不遵守纪律、攻击性行为等。
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幼儿的挑战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挑战行为,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1. 不遵守纪律行为有时候,幼儿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比如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按时完成任务等。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制定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可行的,什么行为是不可行的,同时给予合理的期望,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
(2) 提供积极的引导与激励:通过提供奖励和表扬来鼓励幼儿遵守纪律,树立正面榜样,并借助激励方式,如小礼品、星星奖励等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幼儿进行开放、尊重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适当的解释和指导,以便他们理解并接受规则。
2. 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打架、推搡等。
这种行为需要老师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安全是首要原则:当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保证所有幼儿的安全。
迅速分离冲突双方,确保没有人受到伤害。
(2) 倡导和平解决冲突:教育幼儿尊重他人,倡导和平解决冲突的方法,例如向老师求助、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分享和谈话。
(3) 建立良好的情绪识别能力: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沙盘游戏、情绪认知活动等方式,培养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和冲突的能力。
3. 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应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干净、井井有条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2) 分段教学与活动:将较长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短期目标,结合有趣的活动和互动,使幼儿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3) 培养注意力的训练:通过游戏和活动方式,帮助幼儿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的训练,例如迷宫游戏、记忆训练等。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游戏活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
幼儿喜欢玩耍,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很强烈,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添加规则,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规矩。
可以选择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比如搭积木、玩转旋转木马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让孩子懂得游戏的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二、教育经验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引导孩子明白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在孩子玩具时,家长可以告诉他,每种玩具都有它的使用方法和规则,要好好保护它,不能随便摔打。
在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游戏规则,告诉孩子规则的重要性,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逐渐明白,只有遵循规则,才能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
三、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方式,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举行各种小活动,这些小活动都会有一定的规则,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规则意识。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可以扮演老师、医生、警察等角色,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规则,培养规则意识。
四、游戏中的奖惩制度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适当的设置奖惩制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在玩游戏时,遵守规则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而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通过奖惩制度,可以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五、游戏中的互动交流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玩游戏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游戏互动,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对小班不遵守游戏规则幼儿的教学案例研究
对小班不遵守游戏规则幼儿的教学案例研究一、不遵守游戏规则幼儿的情况描述在小六班中有一个名叫段段的吸引人注意的小男孩,表面上看他显得十分文静与乖巧,但事实上,段段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皮蛋”。
每次进行集体活动时,段段总会离开队伍单独行动。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段段会在操场中拿一根棍子不停的奔跑。
稍不注意,段段就会跑到教学楼中藏起来让你找不到他。
在向学生讲解实际操作要求时,段段并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专心听讲,而是自己看向后面的蘑菇亭子,最后根本不了解游戏的具体要求。
到跳棍子游戏开始时,他会故意插队并且将其他人的棍子一脚踢开。
在任何体育活动中段段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游戏秩序,不遵守相关规则。
二、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原因分析在刚开始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段段也和其他孩子一样,由于和父母分离产生焦虑导致孩子不停哭闹,但段段在很短时间内就停止了哭闹。
开始对教室进行观察,之后便满教室乱跑。
段段好奇心很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娃娃家里的东西他都想要看一看,这是段段自身的优点。
但是在体育馆活动中,这些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由于段段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喜欢在操场上左顾右盼,也许上一秒还在认真听讲,但可能转眼就跑去了别处,这就代表段段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发现有意思的事物便会忘记自己正在听讲。
段段是家里的独生子,深得奶奶的喜爱,这就导致段段喜欢按自己想法行事,不愿被人命令。
在游戏中不愿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经常会破环已经放置好的物品,无论自己是否对他人造成影响,段段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
对老师的指示并不理解,即便理解也不会乖乖听话。
三、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幼儿的教育措施与效果1适当批评,养成意识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组织孩子们进行跳棍子的练习。
段段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而是站在棍子前眼睛看向别处。
点名后,段段开始跳棍子,但是由于段段并不了解具体要求,使用的方法不符合要求,其他小朋友都笑了。
这时我装作严肃的样子说到:“整个班级的小朋友只有你不清楚老师的要求,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要不然你就去看你喜欢看的东西吧,我们学本领的时候你不要跟过来。
如何培养幼儿遵守区域游戏规则
如何培养幼儿遵守区域游戏规则规则意识的形成会给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区域游戏中可通过规则牌、共同制定规则问题讨论、提示与引导、奖励与鼓励等方法培养。
我们称区域活动为游戏,那么游戏一定要有游戏规则。
规则是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要清楚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可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有明显的规则牌在每个角色区都应该有显而易见的“区域规则牌”。
小班幼儿识字少,为了便于幼儿理解,那么规则牌上应该呈现的是很简单的汉字与图片或简笔画的形式,而中大班的区域规则牌上会有稍多的文字。
树立规则牌是为了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也能时刻提醒幼儿该怎样做,就像我们在草坪中在楼梯上看到提示牌一样,给人以警示。
环境的暗示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二、师幼共同制定规则既然,规则是由很多人共同制定,那么作为实施者的幼儿也可以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行动中去。
教师可以先请小朋友在无规则的区域中游戏,当幼儿在游戏时产生不好的体验,例如人特别多空间不足、有人大声喧哗、东西胡乱扔、争抢玩具,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探讨在无规则的区域游戏会有怎样的后果,会带来哪些影响,之后,让幼儿在有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活动,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会给区域制定规则,有了规则会带来哪些益处,两种情况对比之后,幼儿一定会有体会,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在不断的反馈和调整的过程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对规则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问题讨论观察与讨论也是形成规则意识的一个方法,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在幼儿每次正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幼儿游戏的瞬间以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区域评价时将照片在大屏幕上播放,幼儿集体观察讨论,说说自己或他人的哪些行为没有遵守区域规则并谈谈这样做会带来哪些影响。
幼儿园中的游戏规则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规则
幼儿园中的游戏规则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规则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成长起点,游戏规则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戏规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遵守规则,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想象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游戏规则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遵守规则。
一、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游戏规则是游戏的基础,它们为游戏设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行为准则。
在幼儿园中,游戏规则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这促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共事、相互配合。
例如,团队游戏规定每个角色的任务和责任,孩子们通过遵守规则来实现团队目标,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游戏规则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具有一定限制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的规则可以让孩子们在设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丰富多彩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游戏规则要求孩子们自觉地按照规则行动,这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等待、轮流、分享资源等,这些规则要求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如何通过游戏规则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规则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1. 游戏规则的解释:在开始游戏之前,教师应该向孩子们解释游戏规则。
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示范动作来描述规则,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游戏规则的内容和目的。
2. 游戏规则的重复实践:通过多次重复游戏,让孩子们熟悉和掌握游戏规则。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遵守规则,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3. 游戏规则的变异与创新:在保证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变异和创新游戏规则。
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4. 游戏规则的步骤递进: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守更为复杂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能力
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能力引言:幼儿时期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对其整个人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游戏规则恰好为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游戏规则对幼儿遵守规则能力的培养作用,并提供一些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能力的实用方法。
一、游戏规则对幼儿遵守规则能力的重要性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素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游戏规则作为一种小型社会实践,为幼儿提供了学习遵守规则的机会和平台。
1.1 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守游戏规则要求幼儿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游戏规则的存在要求幼儿与其他参与者共同遵守规则,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协作、相互支持,从而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提高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游戏规则对于公平性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公平意识。
幼儿需要遵守规则,不做作弊行为,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公平性。
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幼儿能够理解公平原则,培养尊重他人权益的价值观。
二、游戏规则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能力的实用方法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用方法。
2.1 设定清晰明确的规则游戏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确保幼儿听得懂、记得住,以便能够遵守。
可以利用图示、动作示范等方式,将规则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增加他们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2.2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适时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认识到规则对游戏的作用。
通过让幼儿反思违反规则的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2.3 奖惩机制的合理运用在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理的奖惩机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肯定或恰当的惩罚。
这样能够形成正向反馈,鼓励幼儿遵守规则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1、将规则融入游戏:选择一些包含社会规则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棋类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
2、讲解规则:在游戏开始前,向孩子讲解游戏规则,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引导孩子观察他人行为: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让他们思考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这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规则,并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遵守规则。
4、培养自律性:在游戏中,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让他们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律性。
5、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让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例如生日派对、社区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遵守社交规则。
6、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当孩子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时,及时予以纠正,并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
7、给予奖励和鼓励:当孩子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8、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这有助于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总之,通过将规则融入游戏、讲解规则、引导孩子观察他人行为、培养自律性、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以及给予奖励和鼓励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家庭教育:1.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示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
2.讲述规则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实例等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奖惩机制: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惩罚教育,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4.家庭规则制定: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涉及到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二、学校教育:1.规则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规则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规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定,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存在意义。
3.规则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规则实践活动,比如模拟交通安全演练、防范欺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规则的作用。
4.规则考核:学校可以设立规则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遵纪守规进行评定,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三、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互动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社区警务人员、交通安全人员等来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规则和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3.社会服务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注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1.幼儿听力不好,需要助听器,但他不肯好好戴,老师觉得烦,你怎么认为?我有如下看法:第一,幼儿听力不好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学生不愿意带,教师不能强迫,教师应该自己带一下,让学生产生好奇,对助听器不要产生恐惧感。
第二,幼儿带上后,要及时赞美夸奖,你带着真好看,又变漂亮了,让学生不排斥带助听器。
第三,及时与家长沟通,给家长灌输幼儿教育知识,让家长科学的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适应助听器。
2.幼儿平时奶奶接,今天有个自称保姆的来接,你怎么做?针对此种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第一,与幼儿沟通,询问幼儿奶奶去哪了。
第二,与家长联系,询问“保姆”的具体情况。
第三,开展班级活动,帮助幼儿增强安全意识。
3.王老师要不断更换区域玩具,你怎么看?针对上述问题,我有如下看法:第一,幼儿园的区域玩具不应该不断更换,这样会导致幼儿喜新厌旧,不利于兴趣稳定发展。
第二,区域玩具对幼儿的发展,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区域玩具的更换应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
第三,作为老师应该多与其他老师沟通学习,多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玩手绢,老师跟他说先上课在玩儿,你怎么看?答:针对上述情况,我有如下看法:第一,在教学活动中是有-定的规则需要遵守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第二,如果幼儿低手绢感兴趣,课后可以组织玩手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在平时的活动中,也要去着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5.关于混龄教育,家长找你,担心孩子跟不上,你怎么办?我有如下看法第一,首先对家长的担心表示理解,并安抚家长情绪,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使家长对老师有信心。
第二,与校领导进行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合理分班,做到适龄适班教育。
第三,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6.幼儿园准备英语教学活动,有的家长不同意,你怎么看?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是合理.且被国家许可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规则、培养自律性,以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以四个主要方面来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
一、示范合适的行为父母和其他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示范出合适的行为,特别是在游戏中。
当孩子看到成年人能够尊重游戏规则、如何接受胜负,他们会从中学习并模仿。
父母可以为孩子的游戏提供积极的支持,积极参与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展示积极态度和合理的行为。
二、明确游戏规则在孩子开始玩任何游戏之前,确保他们清楚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父母或游戏组织者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游戏规则,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
如果孩子还不太明白,可以用实际的示例或模拟演练来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
同时,游戏的规则应该尽量简单明了,避免过多的复杂性,以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遵守。
三、培养合作意识很多游戏需要孩子与其他人进行合作。
通过参与这些合作性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团队合作、集体荣誉感和互助精神。
在游戏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分工合作和解决分歧。
此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在游戏中与其他人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四、奖励和承担责任当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并展现出良好的游戏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口头赞扬、物质奖励或特殊的待遇。
这样的正向激励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被重视,增加他们遵守游戏规则的动力。
另一方面,当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或展示出不良行为时,父母也要及时承担起教育和纠正的责任,并告诉他们违规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总结起来,培养孩子的游戏规则意识需要父母的示范、明确的规则、合作意识和奖励与责任制度。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地发展他们的游戏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游戏态度和规则意识。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游戏中与他人良好互动,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发展各种能力。
然而,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性。
规则就像是游戏的“轨道”,让游戏能够有序、有趣地进行下去。
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可能会变得混乱无序,幼儿也无法从中获得应有的体验和成长。
那么,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呢?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游戏是关键。
对于年幼的幼儿,规则应该简单易懂,比如“捉迷藏”游戏,规则就是一个人闭上眼睛数数,其他人去藏起来,数完数后去找藏起来的人。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规则的复杂性。
在介绍游戏规则时,要用生动、形象的方式。
比如,通过讲故事、做示范等方法,让幼儿明白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则。
例如,在玩“搭积木”的游戏时,可以先给幼儿展示如果不按照规则搭建,积木很容易倒塌,而按照规则搭建就能搭出漂亮的建筑。
创造一个积极的游戏氛围也非常重要。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参与游戏,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如果游戏氛围过于紧张或者压抑,幼儿可能会因为抵触情绪而不愿意遵守规则。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大人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又怎么能要求幼儿遵守呢?同时,要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当幼儿遵守规则时,给予他们表扬,比如一个微笑、一句称赞,让他们感受到遵守规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然,幼儿难免会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
这时候,不要急于批评和惩罚,而是要耐心地询问原因,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
比如,有的幼儿在玩“轮流”的游戏时,迫不及待地插队,我们可以问他:“如果大家都不轮流,那游戏还能公平、好玩吗?”另外,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有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更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比如,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可以让幼儿一起商量每个角色的任务和行为规范。
科研论文: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科研论文: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咱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
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这篇文章就聊聊体育活动中,怎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先说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体育活动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同时,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明确规则。
在体育活动中,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规则。
比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要告诉孩子们游戏规则,比如不能推搡、不能拉扯,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是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意识。
自律是规则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孩子们自觉遵守规则。
比如,当孩子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快乐。
三是设置合适的惩罚措施。
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孩子们违反规则,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惩罚措施,让孩子们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
比如,在游戏中,如果一个孩子不遵守规则,可以让他暂时退出游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体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比赛、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自觉遵守规则。
比如,在接力比赛中,教师要强调团队协作,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取得胜利。
六是加强家园合作。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明确规则、培养自律意识、设置惩罚措施、培养团队精神、创造良好氛围和加强家园合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学会遵守规则,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咱们要明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更好,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守规矩、有责任感的人。
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幼儿园教师正确批评孩子的秘诀孩子做错了事情,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
但实际上,许多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
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批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犯错时,恰当的批评是必要的。
因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希望孩子更茁壮的成长!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教师如何批评孩子?,供您参考!一、翻老账的批评方式要不得孩子调皮捣蛋,总少不了挨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还把旧账逐一翻出来,想让孩子更加明白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正确的,并责令其改正。
但这样的批评方式最好不用。
因为,翻老账的批评方式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 、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
看到凌乱的娃娃家,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会马上想到是因为没收拾好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能理解并且知道错在哪儿,只要大人指出正确的方法,他1 / 10就会去做。
都说孩子记性好,其实,短时记忆比长时记忆更有优势。
孩子记得最清晰的是当时、当天的事,一两天之前的事就需要成人的提示。
即便想起来,也不如当天的事那么清晰、详细。
大人批评孩子时劈头盖脸翻老帐,其初衷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其尽快改正。
但恰恰忽视了孩子的记忆特点。
老师说昨天没浇小苗,孩子可能还记得一点;老师说上次把小朋友弄哭了,孩子却可能想不起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把谁弄哭了。
因此,当大人尽情地痛诉孩子的既往过失时,孩子却怎么也想不起大人说的事情,认错的深刻程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幼儿园老师教育孩子守纪律的方法
幼儿园老师教育孩子守纪律的方法幼儿园老师教育孩子守纪律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孩子守纪律是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孩子幼小的年龄阶段,教育孩子守纪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育孩子守纪律,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还可以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老师们应该灵活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纪律观念。
一、为什么需要教育孩子守纪律1.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在校内或者生活中,时刻保持一个好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在幼儿园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更加容易地适应环境和规则。
2. 提高集体意识幼儿园是一个集体,每个孩子都需要遵守规则,尊重老师和同学,才能够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通过教育孩子守纪律,可以提高孩子的集体意识,让孩子懂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规则。
3.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如果能够学会自我管理,那么在将来就能够更加自如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教育孩子守纪律,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孩子守纪律的方法1. 游戏法幼儿园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来教育孩子守纪律。
例如,老师可以安排一些集体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尊重别人,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孩子的纪律观念。
2. 例子法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例子来教育孩子守纪律。
例如,老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3. 语言教育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教育,来告诉孩子什么是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通过语言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规则之内,对集体负责。
4. 行为示范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教育孩子守纪律。
老师本身就应该是遵守规则的模范,让孩子在老师的身上看到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守纪律。
三、常见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1. 孩子在班级中不遵守规则孩子在班级中不遵守规则,可能是因为孩子本身对规则还不够了解,或者是孩子对规则不够重视。
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该怎么办?
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该怎么办?
课堂上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本是为了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乐于学。
如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时,教师应审慎处理。
首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对于游戏规则,可以在游戏开始前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分情况有针对性解决。
如果是幼儿的认知能力不足,对“秩序”没有明确的概念,那么我会耐心讲解,并请已经知晓规则的幼儿进行配合演示帮助其理解;如果是由于淘气或者是为了获得老师关注而故意不遵守规则,我同样会耐心指导,并且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激起幼儿竞争的欲望,从而使其参与到正规的游戏规则中来;如果是游戏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我会对游戏进行调整,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开展相关训练。
如改变任务的引导语,分解游戏完成的步骤;调整游戏的难度,以适应幼儿的能力水平;设计可供幼儿选择的游戏(或者材料、操作工具等)等。
最后,给与幼儿鼓励和表扬。
我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评价鼓励幼儿参与,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第 1 页共1 页。
如何引导颠倒黑白打游戏的小孩,主动卸掉游戏!
如何引导颠倒黑白打游戏的小孩,主动卸掉游戏!导语:在现代社会,电子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游戏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如何让颠倒黑白打游戏的小孩主动卸掉游戏,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解答。
一、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给予足够的关爱。
与此同时,家长还需以身作则,减少自己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二、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并不现实,关键是要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
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在保证学习、作息的前提下,适度安排游戏时间。
同时,家长还需监督孩子遵守约定,避免过度沉迷。
三、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孩子学会自律是解决游戏沉迷问题的关键。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习计划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当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自然会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过度沉迷。
— 1 —四、引导孩子拓宽兴趣爱好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如绘画、音乐、体育等,帮助他们拓宽兴趣爱好,从而降低对游戏的依赖。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此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形成健康的心态,主动抵制游戏中的负面影响。
总结让孩子主动卸掉游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家长需要耐心引导,多关注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家长还需以身作则,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好。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来源:关键字:游戏规则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1.游戏内容对孩子来说较难,孩子难以成功;2.游戏时孩子的失败过多,孩子丧失了玩游戏的积极性;3.孩子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快,这主要表现在竞赛性游戏中;4.孩子年龄过小,不知道遵守规则;5.缺乏生活经验,主要表现在“角色游戏”中。
针对以上原因“对症下药”:1、对因游戏内容造成的,家长就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游戏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简单。
2、对因失败过多造成的,家长可以故意让孩子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他对游戏的积极性,并对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对因好胜心过强引起的,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应迁就孩子。
4、对因年龄过小造成的,家长应对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并告诉孩子应该怎做才对。
5、对因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家长也可参与孩子的游戏,并以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口吻指导游戏,帮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1.多讲规则的作用。
要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
例如,人们要镇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
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2.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在家中为孩子规定一些规则并让孩子执行,如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
3.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素识,但仍会时常违规。
如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等。
这时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培养自律精神。
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
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
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憧得规则的严肃性。
对付任性有高招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
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
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
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
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
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
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
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
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2007-06-23 17:41一)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的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
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
但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
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
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但是,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孩子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一、遗传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类型,孩子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有个性”的孩子,这与家长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二、心理反抗期(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两三岁就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
如愿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处处以自我为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家长妥协,自己满意为止等。
因而不难看出,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内在的、外来的、社会的、自身生长发育期的等等。
作为家长应该及早发现、分析、及时纠正,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教育。
在两岁左右时,大部分孩子思维、语言、动作已经发育的相当好,有些孩子反抗意识也逐渐表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抗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表现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家长就要抓住婴幼儿阶段这个有利时机迅速进行调整,如果认为孩子小一味地去迁就,任性的个性就可能越来越厉害。
任性的个性一旦形成,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是有相当难度的。
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可能因性格的制约受到影响,成了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
究其原因,任性性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后天教养不当所造成,是溺爱的结果。
在教养方式上,家长该制止的不制止,一味的迁就;该鼓励的不鼓励,使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认为只要哭闹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助长了孩子的偏激与任性,最终造成了孩子性格的缺陷。
三、后天养成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
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
后天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
1.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和末生的孩子任性率较高,大约能达到60%左右。
孩子的任性往往与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宠爱有关。
2.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管家长说的对不对,孩子都不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
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一味限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想出各种方法让孩子就范。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孩子的意愿,也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这种做法也是孩子形成任性的重要原因。
3.家长蔑视孩子的人格有些家长总爱讽刺、挖苦、漫骂孩子,或者当着众人面数落孩子,有时家长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心里明白自己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来对抗。
(二)教育任性孩子的策略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
”所以说爱,也要讲科学也要有理性,爱,绝不能溺爱,不能宠;爱,也应该有限度。
如果儿童任性心理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因为任性会导致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一、教育任性孩子应注意的问题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板教条、千篇一律的采取措施。
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家长在教育任性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任性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别人,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霸气,还是有必要的,这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大人物身上我们可略见一斑。
如拿破仑、爱迪生、爱因斯坦、毛泽东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
但太过分,那就有害而无利了。
二是任性的孩子不代表学习能力差,有的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特殊的爱好甚至有所贡献。
但对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层面,事业的成功率会受一定的影响。
在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观念中,如果性格不健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就把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德、智、体、美、社会交往五育并重的范畴,可能就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三是孩子的任性不是人格的表征,是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
因此,家人或保教人员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社会认可的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
四是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要积极向好的方面去引导,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教成小绵羊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所以,父母的责任就在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教育任性孩子的策略1.严格法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
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玩。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2.预防法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
3.习惯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
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
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4.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
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
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