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协调发展的中国(一)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本文较系统全面的总结了新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分析了中国走向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现阶段的任务。关键词: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从"九五"以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近两年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旧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势头。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 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再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去年非典疫情的突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

第四,是社会经济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是经济全球化和当今世界潮流的要求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供给,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目前这种水平,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2003年对于中国新发展观的确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地倡导和呼吁,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今后要特别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

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全球发展的三大问题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国际上会有这样强烈的反响呢?这要从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我概括了一句话:“可持续发展战备是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到十字路口的一个产物”。人类确实已经走到十字路口,要么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继续走下去,将导致发展和环境继续强烈的不协调,进而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生存;要么转变观念,转变我们的发展战略,使得人类的地球村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走向可持续。全球走到十字路口的三大问题是:

社会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可概括为三方面。

一、人口问题

人口的剧增可能超越我们地球的超载能力,我想用一些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人类社会繁衍400多万年了,到1800年,就是19世纪初,全球的人口发展到10亿;第二个10亿是1930年,相隔130年,人口翻了一番,人口达到20亿;第三个10亿是1961年,只用了30年;第四个10亿是1976年,只用了16年;1987年,全球人口达到50亿,这次仅用了11年。照此繁衍速率,联合国的人口学家预测,再过700年,地球上每一个平方米的可居环境中可能要容纳几十或上百人,这是不可想象的。

宏观的统计数字,比较明显地说明了地球对人口的承载并不是无限的,如果人类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必将自食其果。以上仅仅是人口问题,还有人口结构和素质向度都面临考验。

二、两极分化

当今世界的一个现象是:经济越发展,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两极分化的趋势就越严重。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和环境有关的国际大会“人类环境会议”。那个时候的统计,全球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是7亿左右;到1992年环发大会,时隔20年,贫困人口发展到9亿,1997年全球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约是13亿~14亿。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大家可能都有体会,社会不稳定、动荡,从根本上来说是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深思这个问题——如何使全球的社会发展更公平一些,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持续下去。

三、消费模式不尽合理

这可能是我们想得较少的问题,实际上它和我们的经济生产模式一样重要。经济生产模式、经济增长方式是创造物质财富,消费方式、消费模式是消费物质财富。所以有人讲,一个合理的消费模式和效益问题就等于无成本增长,否则的话,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物质财富,GNP的增长,很快会付之东流。

经济问题

全球的经济发展,从可持续方面来看,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谈到经济,首先人数要为自己自豪,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以及科学进步,在地球上创造了奇迹,我们已经建起了冲天的经济大厦,现在全球每年的经济总量,用GNP来衡量的话,大约是30万亿美元左右。这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还在增长。

但经济大厦的建立,是建立在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基本上是资源型的。我们的地球资源能够继续承受由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方式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大厦吗?

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的经济大厦,必然带来两个结果。第一,资源消耗多,我们的地球不能无限提供;第二,资源消耗最终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