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三种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三种文体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答题技巧一.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相关知识归纳:(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散文种类:①叙事散文②抒情散文(3)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4)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6)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虚实相生、以小见大。

(9)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相比、对偶、设问、反问、反语、双关、顶针。

(10)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2)描写人物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14)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1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16)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7)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8)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初中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一.概括类:(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思路:①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三大文体的阅读方法

三大文体的阅读方法

三大文体的阅读方法
1.记叙文: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等记叙文的要素,弄清楚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何。

同时要注意文中出现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词,如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以及描写人物行为、语言、心理活动和外貌的句子。

2.说明文: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以及文章所用的语言特点等。

要学会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语句,如文章的主题句、段落开头或结尾句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要注意文中使用的数字、图表等数据资料,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议论文: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要素,弄清楚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如何用事实、例子和逻辑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要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判断论据是否合理充分。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的过渡词和转折词等语言标志,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论证方式。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可以是:“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划分层次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和总分总的方法。

这有助于整理文章的结构。

5.记叙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

它们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为文章拟标题可以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如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或作者情感。

7.题目的作用是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可以是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也可以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或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

它们各有不同的作用,如叙事有头有尾、造成悬念、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等。

12.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

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的种类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它们的作用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人物描写可以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具体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同时,它们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例如,“苦涩”这个词语在文中可能指代某个人的心情或某个事件的感受,它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或事件的影响。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大文体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二、议论文阅读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

具体如下: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三大文体及诗歌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

三大文体及诗歌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

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略一、记叙文阅读四步法1、先看题目,带着题目,专心读文章,了解内容,必要时画出重点段,重点句2、再次读题,寻找答题区及答题要点,对相关段落进行精读,寻找答案。

(那一部分?那一段落?那些句子?那个词语?)3、综合分析。

将所得的信息进行整合、筛选,以适应题目的需要。

4、组织语言答题,力求顺畅,优美,注重要点的前后排列顺序以及语言衔接二.文章体裁1、广义的记叙文还包括通讯回忆录、小说、散文、寓言、童话、传记等。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要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恰当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的交代有的具体,有的笼统;人物主要是指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主人公。

弄清各个人物间的主次关系,弄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方法的关键: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揣摩作者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

3.找主题句或文眼。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揭示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常是议论抒情的文字。

4.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方法是:(1)、研究题目与开头结尾。

(2)、找主旨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抒情、议论句。

(3)、综合各段段意。

(4)、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

(5)、分析事件,蕴涵的本质意义。

(6)、联系材料背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格式为:(1)、记叙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或批评)、揭示了)……(2)、散文:采用了……手法,借助对……描写,赞扬了……,表达了……感情。

(3)、议论文:论述了……阐明了……道理。

(4)、说明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示、赞美)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文章层次按时间、空间的转换;《滕》按人物、场景的转换;《我的老师》按情节的发展;《于勒》《变》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化分阶段;《背影》按事件的内容。

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 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 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 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 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 的具体语言环境。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 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点字“之 一”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 因为“之一”是许多中的 一个的意思,去掉后就变成最严重的环境 问题只有这个,与实际不符。“之一”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解释加点字词义 去掉后是什么意思 与实际不符 加点字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 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 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 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 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 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 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

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技巧与方法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要特点。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情节。

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图片,了解文章的背景信息。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画时间轴或者做简单的时间线图来帮助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和角色关系,来把握故事的发展。

3.阅读后:阅读完成后可以进行复述。

可以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说明文是以解释、介绍和说明事物原因、功能、特点、用途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看标题、导语、开头,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学生还可以预测文章的结构,比如通过查看目录和标题,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顺序和逻辑关系。

2.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段落结构,通过阅读每一段的开头句、中间句和结尾句,找出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组,这些词语通常是文章的关键信息。

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将文字信息和图片、表格、图表等信息进行对比,帮助理解文章。

议论文是以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支持的文体。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阅读前:在阅读之前学生需要先了解文章的题目、导语、开头等信息,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还要预测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立场,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总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预测、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出论点;总起,点明论点;或用比喻、设问、反问、引用名人名言、某某事例引出下文或论点;便于读者理解。

中间某段:承上启下、过渡照应。

结尾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与开头照应。

(二)赏析句子的方法1、它的修辞手法2、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3、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物的什么精神。

4、以及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二、小说(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三)、描写的其它方法:细节描写(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句式的表达效果1、疑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兴趣。

2、反问句: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3、排比句: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4、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4、感叹句:二、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如何找中心论点呢?首先,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反问句,疑问句,比喻句或者带有“是不是,可不可以,行不行”之类的模棱两可的句子,都不会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遇到这些句子,直接让学生去否定它们。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其次,论点的位置一般出现在:(1)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

题目,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开头,有的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述;中间,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这种情况较少;结尾,有的文章通过论述,在文章结尾处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初中语文三大文体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语文阅读理解是初中最重要的一类题型,需要大家花费大量时间来强化,一方面要对文本理解,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不同的文体,其解答技巧是不同的,不同的文体其套路不一样。

下面归纳总结了说明文,议论文,小说三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解答题技巧。

说明文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①题目,②首段,③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列数字: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⑤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①下定义:……是……,这就是……,叫……②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③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④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①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②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①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②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1.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位置:①标题;②文章开头;③结尾;④中间。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三大文体阅读技巧

答题技巧提醒1、中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

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

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

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还比如答“喜欢语句的原因”时,常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形式来呈现赏析语言的思路和答题的不同角度。

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要注意审题:如是举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例子,4、赏析语言要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为原则,瞻前顾后,结合句意或联系上下文,切忌就词论词,就句论句。

5、抓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记叙文阅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类——写人、写事、写状物、写景抒情一、修辞(作用)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相似点的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生动活泼而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简洁生动。

4、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揭示了其本质,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着意扩大或缩小)5、对比:突出,强调。

表达了……情感6、对偶: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②内容凝练集中,抒情酣畅。

③形式整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7、排比:节奏鲜明,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

表达了……的情感8、反复:突出强调……(内容),强烈抒发了……的感情,富有感染力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10、反问:加强语气,强烈表明……的态度,抒发了……的情感。

11、双关12、反语13、互文14、顶针答题步骤:①本句运用××修辞;②各种修辞的固定套语。

如比喻:生动形象③句子的具体内容(结合原文);④表达效果(注意文章中心、作者感情)二、各种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①通过对……的描写,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③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主题),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三种文体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5.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及作用?1(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12.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专项训练练习题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专项训练练习题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尚未完全掌握。

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下面是一些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猜测故事内容;2.仔细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3.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关注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4.归纳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二、议论文阅读方法:1.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辨析论点的正误,提出自己的看法;4.总结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三、说明文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内容;2.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3.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发展思路,注意事物的属性、特点和功能;4.归纳文章的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四、诗歌阅读方法:1.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朗读时注意语调;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和思考;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比喻,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4.总结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五、寓言阅读方法:1.仔细阅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了解寓言所要传达的道理;2.理解寓言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比如动物象征着不同的人物特点;3.归纳故事的寓意和主题,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把握。

六、科普读物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了解文章的主题;2.仔细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科学知识;3.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推理方法,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4.总结文章的结论和启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三种文体答题技巧与方法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8: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丰阅读理解技巧
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
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
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求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3、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作用:插叙了……..内容。

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原由,为后文作铺垫。

为….补充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
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合二为一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
象征手法的)
7:开头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景物描写)
8:结尾作用
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引入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的概括(人物评价)
摘文中词语,看具体描写,看所写事件,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10: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

歌颂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呼吁大众…..。

11:心情或心理:因……(语境概括)而……(心情概括)的心情或心理。

12: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3: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
比喻句:将…..比喻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了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名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14: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15:语言风格
有的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16:环境作用描写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F:交待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17: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按赏析题回答。

②没用
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
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
18: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象征写出象征的内容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

(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19、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电梯,注意考虑首位作用,注意中心需要)C: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