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教师之我见
学者优秀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者型优秀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感悟: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和责任的事业。
我始终认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
我相信,只有用爱心去浇灌,才能收获教育的果实。
二、严谨治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把提升自身素质放在首位。
首先,我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我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团队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师德风范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良好的师德风范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我坚信,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总之,作为一名学者型优秀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者型教师论坛发言稿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者型教师”这一重要议题。
在此,我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一些关于学者型教师的思考与体会。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学者型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成为自己教学领域的专家。
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关注学术前沿,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学者型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来源于我们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把握。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此外,学者型教师还应当具备创新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学者型教师的一些建议:1. 加强自身学术修养。
通过阅读学术著作、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2. 关注教育教学改革。
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动态,积极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需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4.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拓宽知识视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者型教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勇于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学习型的教师之我见
学习型的教师之我见包朝霞当前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包括网络在内的教育技术的更新、道德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从现在的情况看,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期在学生中维护自己在智识、品德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而这在当今时代尤甚。
首先,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虽然经常会作改动,但也存在着很多必然的重复。
我们很多教师对工作,创新性不强,大多都是沿着一条固有的路子在走,这种没有创新的教育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譬如说,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讲讲意思,背背诗文,这“三步曲”以不变应万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如果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怕会“消化不良”。
试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还像以前一样把词语解释、段落大意等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完全的照抄、照背;数学教师把概念、公式过早地呈现,而不讲清其来源,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众所周知,现在教育中存在一种非常奇怪但又不难理解的状况:应试教育教学经验越丰富,改革传统教育的意识就越淡薄。
因此,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改变,素质教育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
做学者型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成为一位学者型教师。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学者型教师的内涵和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者型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只有对所教学科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讲座,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
通过这些途径,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素养。
其次,学者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学者型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创新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次,学者型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我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
在研究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者型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最后,学者型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做时代学者型的教师
随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做时代的学者型教师已成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学者型教师。
做时代学者型的教师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面向时代,培养造就现代化的建设人才,教师不能不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上下一番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时代的学者型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若无研究意识,就不会有发现,就不会有创造,更没有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充其只是个 “教书匠”。这样,做时代的教师是不称职的。那么怎样成为时代的学者型教师呢?
学者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参加的学者型教师培训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学者型教师的内涵,也为自己未来的教育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者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专家学者,他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让我深感敬佩。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掌握了学科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者型教师应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次,学者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
在培训中,专家们多次强调师德的重要性,提醒我们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尚的师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学者型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与专家、同行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我认识到,沟通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家长、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最后,学者型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态度。
在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度,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这次学者型教师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者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努力将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学术研究是教育教学的基石学者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持续学习: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我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关注,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2. 严谨治学: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注重实证研究,力求用数据说话。
同时,注重学术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的严谨性。
3. 跨学科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学术研究与多个学科领域相结合,力求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知识体系。
二、教育教学是学术研究的延伸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还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激发学生兴趣: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上,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团队协作是学者型教师成长的保障学者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协作。
以下是我对团队协作的几点体会:1. 互相学习:在团队中,我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共同进步:在团队中,我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学心得,共同进步。
3. 携手共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做学者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学者型教师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树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学者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素养,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者型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四、关爱学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者型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 尊重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2. 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潜能。
学者型教师论坛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以“学者型教师论坛”为主题的教育交流活动。
此次论坛汇集了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他们分享了关于学者型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
以下是我参加此次论坛的心得体会。
一、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性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学者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既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论坛中,专家们强调,学者型教师应将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术前沿,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学术研究寻求解决方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在学者型教师培养方面,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应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 注重实践锻炼。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 拓展学术视野。
教师应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与同事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个人感悟通过参加此次学者型教师论坛,我深刻认识到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关注学术前沿,拓展知识领域,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争当学者型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一位学者型教师。
以下是我争当学者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始终坚信,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品质,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
因此,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
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者型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型教师,我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专业知识。
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拓展知识面。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我积极学习各学科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 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注重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课堂管理。
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我都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沟通交流。
我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帮助。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习型教师之我见
学习型教师之我见衡阳市西站路小学郑珊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型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认为经过培养后的学习型教师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1、终身学习的楷模。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
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
终身学习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
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3、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
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的异常,心理上有障碍。
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办法予以解决。
4、课程设计的专家。
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民主化的发展,使教师不仅要参与解决决策的教育管理,而且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的自主权。
教师要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本着有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了解知识产生和更新的状况以及学生知识的结构基础,设计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
5、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有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教学技术。
教师应是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是这方面的行家。
教师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资源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知识。
6、团队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
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学者型教师之我见
学者型教师之我见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向成熟。
“学无止境”,教师应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练就必要的专业技能。
向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目标迈进。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科研能力和钻研精神,勤于研究”是一个学者型教师必备的条件,做到勤学善思,方能百战不殆。
学者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学者型教师的特点是:志远、认真、合作、学习、研究。
志存高远是成长过程的动力系统,他牵引着行动使之持之以恒;而教师即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学习、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状态,属于行动层面;推崇认真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属于意识层面,他决定行动达到的高度。
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第一: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从心里面去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亲其师信其道”,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一定会对自己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第二: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地说,学者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
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学者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
学者型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经验。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成长。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学者型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价值。
1. 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提高自身素质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提高自身素质的几点建议:1. 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参加学术研讨会、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2. 加强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 提高沟通能力。
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倾听、表达、沟通,以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同事服务。
4. 培养良好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我们要坚守教育初心,忠诚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三、创新教学方法学者型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者型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力求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术素养的培养学者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这包括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1. 深入研究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1.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
2.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
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升自身价值1. 结合教学实践,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3. 撰写学术论文,分享研究成果,为学术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作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者型教师之我见
这是一个需要学者型教师的时代。
拥有学识的支撑,我们的智慧灵性才能永葆青春;拥有浓烈的人文气息丰厚的人文底蕴,我们才能够嘉言懿行,博闻精思,才能够在教育教学领域里流溢出生命精华之美。
那么,闲暇之余,快快捧起心爱的书,浸泡在浓浓的书香里。
一、读书,感悟教育真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书——《教育——为了人的幸福》。
徜徉其间,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浸润。
渐渐地,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幸福观是人生幸福的航标。
人,都应享有幸福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应得到每一个人的普遍尊重,这是一个不容任何人加以垄断的领域。
孩子们离幸福有多远?我不住地在反问自己:课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感觉生活辛苦而枯燥;个人发展空间小,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生活的主人;自我价值得不到肯定,使他们缺少成功的感受,沮丧压抑了自信。
每天生活在压力和沮丧中,谁会感觉到幸福呢?
只有生活得幸福的人才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给青少年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为其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土壤,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素质的培养,尤其要加强生命教育,把它当作教育的话题。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作为影响学生整个人生过程的活动,应对学生的现实生存和生活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要努力促进他们更好地生存和生活,体验到生存的意义和幸福。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学生对教育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我们手中。
教育的真谛在于创造条件,引发学生的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体验与互动,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幸福。
二、读书,触摸诗意语文
在《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
”
精髓的话语,使我们不得不产生共鸣。
的确,我们的母语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应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古人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把课文读通,对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阅读课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引领他们去感知,感悟,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积累语言。
让我们一起守望学生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课堂上,倾情演绎诗意语文吧。
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
如何在专业领域里探究、创新,在专业研究方面有特色、有成绩,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是当今教师发展的必然之路。
那么在新课程中该如何做一名学者型教师呢?
一、知识传递与创新的基本模式
一般来说,在学校里,教师专业知识传递和创新有如下几种基本模式。
1.提出要求。
在这种传统模式中,学校将专业知识,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专业标准、专业道德传递给新教师,使新教师能够迅速地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和一般教育教学知识。
经过培训和学习,新教师会将教育教学原则与要求有意
识地体现在他们的日常举止行动中。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它主要表现为将单个不连续的专业知识合并成一个新的整体。
譬如,学校教务处收集了整个学校的最新教学发展信息,并将它们总结成一份教务报告。
由于这份报告综合了许多不同来源的信息,并且在全局层面上加以结构化,使零星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特定价值的知识系统,所以它也能是一种知识创新。
然而,这种“综合”也许并不真正扩展学校已有的知识储备。
但是这种“综合”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因为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之间和有可能大于各要素的简单相加。
2.知识内化。
学校的规章制度改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教师接受并且自觉地运用这一保障系统,使之内化为自觉行为,这种专业知识就开始内化和隐性化了。
就像学习开车一样,开始时,驾驶员“应知”的和“应会”的,都是通过师傅以知识的形式传递给新驾驶员的。
但是几年以后,驾驶员可能已经背不出“应知”的内容和“应会”的操作规程,但是这种专业知识已经隐蔽在驾驶员娴熟的开车技术中了。
3.观摩学习。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师通过听课等形式的观察、模仿和学习,来潜移默化地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许多学校都组织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新教师向老教师拜师”等“传帮带”活动,这些活动的实质都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这种知识传递模式在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中仍然是一条相当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传授过程也有局限性。
虽然“徒弟”可以从师傅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但是,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都没有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背后的系统化、条件性原理,他们领会的知识技能无法清楚地表述出来,也难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其他情景和条件中去。
4.整理提高。
当教师不停留在普通的知识学习水平,而是系统地整理和清楚地表达出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时,他就将走上探究、实验创新之路,开始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了。
这时专业知识就能够被其他教师共同分享了,专业知识就能凝聚和积淀下来。
同样,如果优秀教师不只是凭经验“潜移默化”地教给青年教师,学校校长也不只是运用多年的工作经验,而是将工作经验开发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发展系统,那么,人们也就不仅将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转化为教育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通过传播专业知识,让整个学校、甚至更多的和后来的教师、校长来学习分享。
二、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为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可能和空间,建立一个融“习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和“交流性学习”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对专业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教师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态度,改变教师培训中“学者作报告,教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进修缺实效”的状况,使教师的继续教育真正有实效,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
1.运用“习得性、发现性和交流性学习三位一体”学习法。
“习得性学习”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交流性学习”即“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发现性学习”即“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学生、而且要研究自己”。
采取有效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课后反思”。
课前备课是教师的一项专业工作,它的要旨与价值本文不再赘叙。
但对“课后反思”关注的人并不是很多。
而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
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成为教师本人以及学生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3.教师专业回顾与研究”。
如果说,“课后反思”主要记录教师新鲜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专业回顾与研究”的核心则是通过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教师自身的人格
和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形成个人专业成长的转折点和关键、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
对这些知识的格式化和编码,有助于帮助教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或者“扬长避短”的弱点,这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一种“元认知研究”。
撰写和研究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生活对目前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的影响的系统认识,会帮助教师归纳出自己的教学网络、类型形成和专业发展的脉络。
而且,在教师中开展“教师专业回顾与研究”和交流可以使教师们分享到其他人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在丰富的成功经验中提炼出的专业知识,对教师自我发展是跨越,对其他教师具有更大的分享价值。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学生成长、保障教育质量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
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
21世纪的教师需要以教师专业化为发展取向,比照着教师专业基准的要求,自主探究、终身学习,以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