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
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及防控措施
完善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
01
02
03
健全防控组织体系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甲型 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 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 调。
完善防控技术方案
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技 术方案,包括疫情报告、 诊断、隔离、治疗等方面 的标准和规范。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制 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 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疫情背景及发展历程
0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起源和传播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由猪流感、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形成的病毒
,该病毒于2009年引发全球大流行。
02
全球疫情传播
甲型H1N1流感病毒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感染人数众多,成为全球性
的公共卫生事件。
03
国内疫情传播
我国也受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影响,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际传
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和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推广防控技能
向公众普及正确的防控技能和方法,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 交距离等。
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减轻疫情对公众心理的影 响。
04
医疗救治与康复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强化信息报告和通报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 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的甲型 H1N1流感监测网络。
加强信息报告和通报工作,确保信息 畅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提高预警水平
通过对疫情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预警的准确 性和时效性。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和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应佩戴医用口罩或KN95口罩。
避免聚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保持社 交距离。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 的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 疫力。
04
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病毒变异研究
病毒变异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 发生变异,导致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 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病毒的传播力 和致病性。
甲型H1N1流感通常在季节交替 时高发,可能与温差大、空气湿 度变化等因素有关。
80%
传播速度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较快 ,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
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 表面传播。
影响因素
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卫 生条件差等环境因素可促进甲 型H1N1流感的传播。
变异监测
全球范围内的病毒监测系统对甲型 H1N1流感病毒进行持续监测,及时 发现和了解病毒变异的趋势和特点, 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研制
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已经 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 疫情。
疫苗接种
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积极推动甲型 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 险。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与防 控措施
目
CONTENCT
录
• 甲型H1N1流感概述 • 甲型H1N1流感流行现状 • 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 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 甲型H1N1流感防控挑战与展望
01
甲型H1N1流感概述
定义与特点
n1h1
n1h1N1H1流感简介:病毒、症状和防治方法引言:N1H1流感,也被称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H1N1亚型的流感A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在2009年首次被发现,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规模爆发,引起了全球流感大流行。
本文将介绍N1H1流感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方式,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病毒起源和传播方式:N1H1流感病毒是由甲型流感病毒A亚型中的H1N1亚型引起的。
这种病毒最初在猪身上被发现,但随着病毒的传播,它也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播。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被感染的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他们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在他人接触到这些飞沫或通过呼吸道吸入时,就会感染上N1H1流感。
二、症状:N1H1流感的症状与一般季节性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和头痛等。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持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如孕妇、婴儿和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他们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甚至引发并发症。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1. 接种疫苗:N1H1流感疫苗是预防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种疫苗通常包含了根据预测的最可能流行的病毒株制备的抗体。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帮助人体产生免疫力,减少感染和严重病症发生的可能性。
2. 保持个人卫生:对于N1H1流感的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避免密切接触:当高流行期时,避免到拥挤的地方,尽量减少与已感染者的密切接触。
如果您感到不适,尽量呆在家中,避免向他人传播病毒。
4. 就医和药物治疗:如果您出现了疑似的N1H1流感症状,应尽早就医。
医生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测试来确认诊断。
目前有一些抗病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N1H1流感,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应在症状开始后的48小时内尽早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甲型h1n1流感知识
甲型h1n1流感知识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常常被称作“猪流感”。
2009年起,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成为当时的全球注目疫情。
传播途径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咳嗽等方式传播,病毒会在空气中飘浮,并被他人吸入。
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如门把手、电话、餐具等传播。
症状表现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鼻塞、头痛、肌肉酸痛等。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一般来说,症状会在7天左右缓解。
高危人群甲型H1N1流感对所有人都有感染风险,但对一些人来说,感染后的病情更加严重,包括:1.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2. 12岁以下的儿童。
3. 怀孕的女性。
4. 患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统受损的人士。
预防措施1.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口。
2. 在公共场所,如电梯、电影院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
3. 离病患者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
4. 避免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与他人连续工作或待超过1个小时。
5. 食用熟食,尽量少吃生食物。
6. 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袖口等护嘴护鼻,并立即处理废弃物。
7. 尽量避免前往已发生传染病爆发的地区,如有必须前往,则请听从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
治疗方法1. 安静休息,多喝水,避免乱用药。
2. 食用热饮,减轻喉咙不适的情况。
3. 如果病情严重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
总之,适当地关注健康,接受一些预防性措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措施。
在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应该第一时间寻求医生的治疗。
【说明文】甲型HANA―毒
【说明文】甲型HANA―毒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HANA毒,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起源于猪,但可通过飞沫传播在人际之间传播。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且它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效应较强,因此在病毒出现时迅速传播并引起全球关注。
甲型H1N1流感最早在2009年被确认为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并被命名为“H1N1甲型流感病毒”。
它与传统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因其在人群中的抗体水平较低,使得大部分人对该病毒没有免疫力。
这使得病毒得以快速传播,迅速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常规季节性流感类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痛和疲劳等。
少数患者可能还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该病毒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具有更高的致病性和死亡率。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来实现。
在病毒出现后不久,许多国家开始批准和推广H1N1流感疫苗。
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们感染该病毒的风险,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除了疫苗接种外,个人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以及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
这些措施包括封锁受感染地区、关闭学校和公共场所、推迟或取消活动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少人际接触,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管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许多病例和死亡,但随着疫苗的推广和公众对该病毒的认识提高,病例数量逐渐减少。
病毒仍然存在,因此人们应继续保持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风险。
甲型H1N1流感
餐饮业
疫情期间,餐饮业面临消费者减 少、防控成本增加等问题,经营
压力加大。
应对措施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减轻经 济压力,如提供财政支持、推动
线上经济发展等。
社会心理恐慌与舆情引导
恐慌情绪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情 绪,影响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
VS
舆情引导
政府和媒体需要积极引导舆情,及时发布 权威信息,消除谣言和误解,稳定公众情 绪。
资源协调
优化全球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甲型H1N1流感
汇报人:
日期:
• 甲型H1N1流感概述 • 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点 • 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 • 甲型H1N1流感对社会影响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甲型H1N1流感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 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 喷嚏等,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旅行安全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 前往疫情严重地区,如确 需出行,应做好防护措施 。
疫苗接种政策及效果评估
疫苗接种政策
各国政府根据疫情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策略,优先保障高风险人群接种。
疫苗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进行评估,为疫苗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面。
医疗资源
疫情爆发时,医疗资源的充足性和 分配合理性面临挑战,如医院床位 、医护人员、药物储备等。
科研水平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变异和传播 速度对科研水平提出高要求,需要 快速准确地研发出检测试剂和疫苗 。
甲型h1n1流感知识
甲型h1n1流感知识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H1N1亚型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首次在2009年爆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规模的感染和死亡。
当时,H1N1流感被认为是一种有较高传染性和较低致死率的疾病,但仍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H1N1流感最早被发现于1918年,当时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H1N1亚型的流感病毒一直在人类中循环传播,引起了间歇性的季节性流感。
然而,2009年的爆发是一场全球性的流感疫情,让全世界重新关注了这一病毒亚型。
H1N1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
这些飞沫可以被邻近的人吸入,并通过呼吸道进入他们的身体。
此外,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也可能导致感染。
然而,H1N1流感病毒不能通过食物或饮用水传播。
H1N1流感的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嗓子痛、全身酸痛、头痛、寒战和疲倦等。
某些病例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1N1流感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症状会在几天到两周内消失。
然而,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孕妇、年长者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H1N1流感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预防是控制H1N1流感传播的关键。
常规的个人卫生措施如频繁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H1N1流感。
疫苗通常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流感病毒株,包括H1N1亚型。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H1N1流感的人,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支持性护理。
这包括休息、饮水、使用退热药物以降低发热和使用止咳药和退痰药以缓解咳嗽。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给抗病毒药物来缩短病程或减轻症状。
虽然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的疾病和伤亡,但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各国卫生机构的努力,这一疫情最终得到控制。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H1N1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目前,已从猪身上分离到四种主要的亚型:H1N1、H1N2、H3N1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猪的病死率为1%—4%)。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
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H1N1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途径与普通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包括发烧、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传染期与潜伏期:现有资料表明,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
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
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知识点和2009年大事件
关于甲型h1n1的相关知识点和2009年大事件
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双价核酸病毒,最初发现于2009年的美国,它是一种新发的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株,又称为“新型H1N1”。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包括空气传播,且这种病毒可以抵抗一些药物,传播快速。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源自于北美地区,从4月底开始多国出现报告病例,最终发展成为一次全球性疫情。
2009年4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定了H1N1流感大流行的存在。
200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行是一次全球性流行疾病,并且中国也宣布H1N1的第一例病例。
2009年6月,H1N1的感染,出现在中国湖北、安徽及江西等省份。
2009年11月,H1N1出现在香港,各国开始推出H1N1疫苗。
2009年1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H1N1流行开始降落,病毒传播速度被明显放缓,一季度感染报告数量也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降低50%。
2009年12月,H1N1在国内逐步减少,但是属于一种变异病毒,专家提醒,预防病毒依然要坚持。
甲型H1N1不仅是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还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国际旅游行业、经济活动放缓等。
这一影响令许多政府采取措施缓解此灾,此外,许多社会服务领域,也因此受到重创,包括公共消费、教育服务等。
2009年,H1N1疫情是全球各国政府应对的一个主要挑战,但也让全球人民意识到流感预防的重要性。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和专业机构都努力提升流感预防控制水平,宣传了流感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国家也出台了大量措施,使社会整体提升了流感防治能力。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 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
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常见的是H1N1亚型,但是也存在其他的亚型(如H1N2,H3N1,H3N2)。
像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样,猪也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和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
最初曾认为,H3N2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人传向猪的。
有时,猪能同时感染一种以上的病毒类型,使得这些病毒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或重配。
这能导致一个流感病毒包含许多来源的基因,称为重组病毒。
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但有时确实能跨越种群屏障引起人类发病。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演变而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只是使人患病,还没有发现猪被感染的病例。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2、我国为何称“甲型H1N1流感”?世卫组织宣布从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而非“猪流感”来指代当前疫情。
按国内中文表述的惯例称为“甲型H1N1流感”。
3、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否在人际间传染?目前已证实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
4、食用猪肉能否感染?现在监测到的病毒是禽流感、人流感和猪流感病毒基因片段的混合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和生猪的接触史,而且在生猪当中也没有分离出这种新型的变异病毒。
A(H1N1)型流感病毒害怕高温,猪肉加热至71摄氏度,就能杀死猪流感病毒。
生活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导读】每年,人们都会被各种类型的甲流病毒侵袭,轻则造成大面积的感染患病,重则有不少人面临生命的危险,那么,最为最早的一种甲流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怎么样的病毒呢?它有怎么样的症状呢?它会不会传染呢?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猪或人流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病毒。
这种病毒发病率较高,但是相对而言死亡率并没有那么高,一般为1.22%。
那么,这种病毒具体是什么样的呢?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甲型流感病毒主要爆发在猪群中,一般能通过飞沫、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达到传播的目的。
这种病毒造成的疾病在温带地区中基本每年秋冬季在猪群中爆发一次。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中的H1表示病毒表面的红细胞凝集素为1型,N1表示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苷酶为1型。
这种病毒具有典型病毒的特征,呈球状,有囊膜,囊膜上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表面糖蛋白,就是上文提及过的H和N。
病毒颗粒内部是呈螺旋状对称的核衣壳。
病毒的RNA片段是由8个大小不等的独立片段构成。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一种,包含了禽、猪、人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和非洲猪流感的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症状虽然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死亡率并不会很高,但是为了能从一开始就辨别感染的病毒而从能够对症下药,也是为了保险起见,毕竟死亡率并不是零,所以了解感染甲流的症状十分重要。
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最初会出现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很相似,都会出现发热,身体疼痛,眼睛发炎,干咳,咽痛,腹泻,头晕,呕吐以及严重的疲劳感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不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无法分辨到底是甲型流感还是普通流感。
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获知自己感冒后或者觉得症状严重后立马去看医生,即使是普通感冒也会有死亡率。
如果硬要区分甲流和普通感冒的话,前者一般会在半天内发高烧,并且持续3-4天,大几率出现严重头痛以及关节疼痛和疲劳感,而后者会偶发高烧,头痛症状较为轻微,肌肉酸痛和疲劳等感觉也较为轻微。
甲型h1I1简介
甲型h1I1简介甲型h1I1简介甲型H1N1流感简介 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
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释出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
病毒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口诀。
尽管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
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
【说明文】甲型HANA―毒
【说明文】甲型HANA―毒甲型H1N1流感,又称“甲型HANA―毒”,是一种由H1N1亚型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于2009年首次在墨西哥和美国爆发,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当年全球关注的焦点。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纳病毒科和流感病毒属下的亚型甲型流感病毒。
它的基因组由8段RNA组成,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来产生不同的亚型和变异株。
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他人。
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乏力、鼻塞、流涕、头痛、肌肉疼痛等。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该疾病一般在感染后1-4天内出现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为1-2周。
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更易感染和发展为重症。
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措施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提供免疫保护。
个人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避免拥挤场所等。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患者和加强卫生宣传等。
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同时,患者应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接触疑似患者和人群聚集场所,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变异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们应加强对其的认识,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其传播和发病风险,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甲型H1N1_650字
甲型H1N1_650字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也称甲型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容易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
一些H1N1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
甲型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种于猪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为H1N1、H1N2、H3N1与H3N2。
美国疾管局资料显示,美国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
目前墨西哥与美国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死亡率高达60%。
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
但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而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甲型H1N1流感却能人传人。
甲流感死亡率仅为0。
677%,远远低于禽流感感染死亡率1%。
钟南山认为,目前甲型流感的致死率没有精确计算,从现在的流行病学估计是1%-1。
5%,这并不比一般的流感病死率高太多。
流感每年发病数是300多万人,死亡人数大概是20万到30万,也就是1%左右。
注意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
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理。
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甲型H1N1流感
1.妊娠期妇女(重症和死亡率很高);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 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 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 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 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抗甲流首选西药是达菲和乐感清,中成药 是连花清瘟胶囊。 国家卫生部《甲型N1H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第三版)》中已将“疏风解毒胶囊” 列为首选中药。
甲型H1N1流感 - 治疗药物 2
达菲的生产厂家是瑞士罗氏,目前已国产化,中 国有两家企业引进仿制;
乐感清的生产厂家是英国葛兰素史克,目前还没 有国产化。 连花清瘟胶囊的生产厂家是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 虽然11月有报道一些国家发生甲流病毒变异,个 别患者出现对达菲的耐药性,但多数患者仍然有 效。不过,达菲在临床上对青少年会产生副作用。
甲型H1N1流感 - 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有 效手段之一。 接种甲型H1N1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 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对该病毒所 致流感可起到免疫预防作用。
甲流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 1
临床试验结果和接种工作实践证明,中国产甲型 H1N1流感疫苗安全有效。 10家国内疫苗生产企业 在7个省份,实施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 1万3千余人接受了临床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一剂次15μg甲型H1N1流感裂 解疫苗,即可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保护率超过 85%;特别重要的是,疫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 应发生率,不超过季节性流感疫苗,未出现严重 的不良反应。 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的临床试验结果,也支持中 国的临床试验结论。
甲型H!N!流感介绍
2、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眼、鼻或口。
3、家庭房间多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可以及时吹散病毒,降低它的浓度,减弱它的毒性,从而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4、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
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
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特别注意类似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应留在家中,并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立即就医,引起重视。
7、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8、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用后立即丢进垃圾桶。
9、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10、养成多洗鼻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高鼻腔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
透视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
透视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甲型H1N1型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
这次在实验室已被证实的引发疫情的病毒是猪流感病毒A(H1N1)亚型,是一种之前从未在人和猪身上出现过的新型猪流感病毒;人感染猪流感的疫情在多个社区暴发;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甲型H1N1型流感概述日前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发生的流感疫情,经有关部门查明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
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变种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与接触生猪有关,不能说明甲型H1N1病毒是由猪传染给人的。
通常根据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又可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
甲型流感抗原变异性最强,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引起中、重度疾病,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H可分为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
其中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类,其他许多亚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种禽类和动物。
人感染甲型H1N1型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病例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说,猪流感的症状与其他流感症状类似,如高热、咳嗽、乏力、厌食等。
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和猪有日常接触的人群,缺乏对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假如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具备了有效的人传人能力,则有可能引起流感大流行。
此类病毒一旦引起大流行。
影响程度很难预测:其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人群的免疫水平、从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获得抗体的交叉保护作用以及宿主的个体因素。
甲型H1N1(猪流感)
SIV病原学 SIV病原学——宿主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病原学 宿主特异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 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禽流感病毒和马流感病 毒的受体为唾液酸α2,3半乳糖苷, 毒的受体为唾液酸α2,3半乳糖苷,人流感病毒的受体 α2,3半乳糖苷 为唾液酸α2,6半乳糖苷, 为唾液酸α2,6半乳糖苷,而猪流感病毒对这两种受体 α2,6半乳糖苷 都具有亲和性, 都具有亲和性,猪的呼吸道黏膜上也同时具有这两种受 体。 猪流感病毒HA 猪流感病毒HA 序列受体结合位点具有与两种类型 受体相似的结合。 受体相似的结合。 潜能,决定了猪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猪, 潜能,决定了猪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猪,同时也具 有感染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可能性。 有感染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可能性。 猪充当了“混合器”的作用, 猪充当了“混合器”的作用,国际学术界已普遍认 为,通过猪可以产生引起流感大流行的
以上
11 2234 21 104以上 188 279
254206以上
死亡率
2837以上
1.11 %
美洲区的发病率占全球45.7 %、死亡人数占全球的 死亡人数占全球的78.7 美洲区的发病率占全球45.7 %、死亡人数占全球的78.7 %
• 至9月18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报告甲型H1N1病例 11722例,无死亡 无死亡病例。 11722 无死亡 • 至11月11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报告甲型H1N1病例 62871例,死亡36例。 死亡36例 62871 死亡36
这次突如其来的猪源流感,加上 当时墨西哥报道的高死亡率,使人 想起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
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 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 年西班牙流感(H1N1)
甲型H1N1流感_Jia Xing H 1 N 1 Liu Gan
甲型H1N1流感_Jia Xing H 1 N 1 Liu Gan一概述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像,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痛苦、头痛、发冷和疲惫等,有些还会消失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乏、眼睛发红等。
2021年开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2021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二病因1.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4.高危人群(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急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峻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三临床表现甲型H1N1流感的埋伏期,较流感、禽流感埋伏期长,埋伏期时长1~7天,多为1-3天。
部分患者病情可快速进展,来势凶狠、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峻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削减、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瑞氏综合征(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题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学生姓名王月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 10级一班学号 ************院系化学与生物学院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8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综述摘要:2010年全世界爆发了一场影响空前的流感,甲型H1N1流行性性感冒病毒从美国,墨西哥传出,席卷了整个人类社会,回顾以往大规模流感爆发事件。
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禽流感等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恐慌,甚至死亡,科学在进步,社会的医疗水平在提高,但流感病毒无时无刻在进行着变异,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种可怕病毒的分子机构、功能组成、复制方式、致病机制,并对其预防免疫,使人类在此面对流感变异病毒是能够及时治疗。
本文讨论的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
主要通过4个方面来讲述: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对流感病毒的研究。
2 、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宿主细胞氧化与凋亡。
3、宿主细胞蛋白对H1N1病毒复制的影响。
4、病毒蛋白对宿主细胞间的关联。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氧化损伤;凋亡;致病机制引言: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
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
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在2009春爆发的严重危及人类健康。
甲型H1N1病毒[1]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其遗传物质为RN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 [2]、神经氨酸酶NA 和M2蛋白[3]。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
甲型H1N1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 kb,由大小不等的8 个独立片段组成。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4]和H3N2 5-6]。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 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医学测试显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毒株有效。
美国疾控机构的照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感染性疾病。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人类历史上曾引发多次大流行,夺去了大量人的生命。
流感是人类最大的瘟疫。
流感危害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养禽业毁灭性灾害。
加强流感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寻求防治流感的有效措施,研制长效、稳定、无毒副反应的新型流感疫苗,建立简便、特异、敏感的诊断技术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崇高事业。
一、对流感病毒的研究1、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和丝状。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8条独立片段组成。
每一条RNA基因都以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
每个片段两端都有相对保守的非编码序列,每个片段至少有一个开放式读码框架(ORF)。
基因片段5端前的13个核苷酸高度保守,其序列为:3’-GGAACAAAGAUGAppp-5’,3’端也有12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为:3’-HO · UCGUCUuuCGUCC-5’,o流感病毒基因组编码10种蛋白:基因片段l-PB2、片段2 · PB1、片段3PA、片段4 · HA、片段5-NP、片段6 · NA、片段7-M、片段8 · NS。
基因片段1一6分别编码流感病毒结构蛋白,片段7编码基质蛋白。
片段8编码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又有糖基化和非糖基化之分。
糖基化结构蛋白包括HA和NA,其余均为非糖基化结构蛋白。
HA糖基化位点和裂解位点的突变,可能导致病毒毒力根本性改变。
流感病毒基因组RNA片段与RNA聚合酶亚单位PB1、PB2、PA以及核蛋白NP相互作用,组成核糖核蛋白(RNP)复合体。
RNP与基质蛋白(M)形成核衣壳,构成流感病毒核心。
中层为蛋白壳,含有Ml和M2。
外层为双层类脂囊膜。
囊膜上有HA、NA和M2构成不同形状的纤突。
在每条基因片段靠近5端15—21位核苷酸处有一保守区。
基因片段5端和3端反向互补形成锅柄结构。
这些结构参与病毒RNA的复制和mRNA转录,在RNA 聚合酶结合活性、启动子活性和激活内切酶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流感病毒复制、转录、包装的重要调控成分。
2、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流感病毒袭击人体时,病毒首先吸附在鼻腔或咽喉内壁细胞上。
在病毒和宿主细胞表面都有受体。
受体相匹配时,病毒才能吸附在细胞上。
然后宿主细胞将吸附的病毒吞噬。
病毒基因从壳体蛋白释放。
宿主细胞对病毒基因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新的壳体蛋白。
病毒在胞核内复制,通过质膜或细胞器膜芽生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壳体蛋白构成病毒壳体结构,保护病毒。
禽流感和马流感病毒的受体为唾液酸d-2。
3乳糖苷(a.2,3-galactose-8ialic acid),人流感病毒的受体为唾液酸位-2,6一半乳糖苷。
猪的呼吸道黏膜细胞表面具有这两种受体,对流感病毒这两种受体都具有亲和力H。
因此,猪能感染人、禽、马。
猪流感病毒又能感染人禽马。
猪是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和基因混合器。
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适应后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
猪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的储存宿主。
人流感病毒亚型在人群中消失后,可在猪群中潜伏下来,成为人流感病毒的潜在传染源。
新近研究表明,人呼吸道黏膜除表达唾液酸口-2,6一半乳糖苷外,下呼吸道黏膜也表达唾液酸a-2,3-半乳糖苷,为禽流感病毒跨种系传播提供了分子病毒学依据.在禽体内,能分离到各种亚型病毒的HA和NA。
流感病毒能在鸭的肺和肠道复制,但自身症状并不明显,通过野鸭迁徙到处传播病毒。
鸭是流感病毒最大的储存宿主,构成庞大的流感病毒基因库,是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根源。
在禽类不同个体之间。
不同品种之间,流感病毒可以相互传播。
在同一种群,可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型的流感病毒,存在双重或多重感染的可能,这为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
甲型流感病毒HA在水解成HA1重链和HA2轻链后,才具有感染性。
大多数流感病毒HA在禽类体内不水解,对禽类不致病。
人流感病毒的HA具有高度水解性。
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后,导致HA水解活性改变,对禽类致病性也发生了改变,由不致病到致病,由低致病性到高致病性的改变。
流感病毒的变异有一定规律,有周期性。
3、流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和人群免疫屏障相互博弈的结果。
流感流行后,人群获得了相应免疫,流感暂时在人间销声匿迹。
病毒变异逃脱了人群免疫屏障,病毒新亚型出现,导致新的流感流行。
在近代史上,曾发生数次流感世界性流行和较凶险流行。
比较严重的有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香港流感、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甲型H1NI流感病毒是一种上呼吸道病毒,它钻进人类细胞后利用人类细胞器进行自我复制,其子代病毒破壳而出,再感染其他的健康细胞,这就是甲流病” “毒H1N1的简单致病原理。
下面就3点对甲型H1N1病毒与宿主知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二.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宿主细胞氧化与凋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是国际上热点。
该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是其中重要的机理之一。
研究现已经证实氧化应激存在于甲型H1NI流感病毒的致病过程。
氧化应激是指由于体内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导致活性氧大量产生。
同时机体又不能及时清除体外。
在体内堆积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氧化损伤。
H1N1吸附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进一步氧化细胞内其他分子、尤其是核酸分子,从而诱导了凋亡的顺序发生。
众多的研究表明。
甲型H1N1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最终都是通过Caspases途径介导的,可通过多途径、多因子、多基因的调控。
例如:Fas/FasL、NF —KB、JNK、P38 MAPK、PI3K/Akt 通路、TGF~13、IFN、TRAIL等[5]。
这也印证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是个复杂的过程。
氧化和凋亡二者之间的高度的相关性可以推测。
H1N1吸附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进一步氧化细胞内其他分子、尤其是核酸分子.从而诱导了凋亡的顺序发生[7]。
三、宿主细胞蛋白对H1N1病毒复制的影响流感病毒是一种上呼吸道病毒,它钻进人类细胞后利用人类细胞器进行自我复制,其子代病毒破壳而出,再感染其他的健康细胞,这就是甲流病毒H1N1的简单致病原理。
相对地,宿主细胞表达大量的抗病毒因子来抵抗甲流病毒的感染。
为了研究宿主细胞与H1N1病毒的互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进行大规模的功能基因组扫描分析,发现存在120参与抵抗A型甲流的蛋白因子,它们分别与内涵体酸化、囊泡、线粒体代谢功能、RNA剪接有关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s)IFITM1, IFITM 2和IFITM 3对甲流H1N1病毒早期的复制过程有重要的作用。
IFITM首次被发现是在1984年,大多数细胞里这种蛋白的水平较低,而暴露于免疫刺激干扰素蛋白的细胞这种蛋白水平较高。
有关这些蛋白的作用还一直不清楚。
当IFITM3的产生被中断后,H1N1的复制出现惊人的增加。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猜测,这些蛋白是一些天然的抗病毒蛋白。
当IFITM3不存在时,这些病毒的复制增加5-10倍。
病毒蛋白水平越高复制的越快。
IFITM3的作用在这方面确实很突出。
研究人员在其它细胞类型以及不同的H1N1毒株上发现IFITM3有相同的作用,包括人类和小鼠的肺细胞。
在增加IFITM3时发现,H1N1的复制完全被抑制了。
这项研究证明了通过广泛筛查去发现与病毒复制有关的细胞蛋白的优势。
IFITM3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其次排列的是IFITM1 和IFITM2基因。
尽管试验中IFITM3的作用最强,但如果所有这三种蛋白都大量产生,就会抑制H1N1病毒以及其它流感病毒。
让研究人员感到吃惊的是,这些蛋白还能抑制完全不同病毒的复制,包括西尼罗河病毒和登革热病毒。
然而,IFITM并不能有效对抗所有的病毒,而且研究人员也不能准确知道这些蛋白存在的真正意义。
它们的活性程度不同,所以它们可能对不同病毒有特异性。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人类理解甲流病毒感染人类细胞机制,对制备抗甲流疫苗和药物也大有裨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