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新闻评论

第十七章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新闻评论
第十七章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新闻评论

报纸专栏评论发展特点及趋势

专栏评论是一种更加富有个人色彩的新闻评论,它的显著特点是取材广泛,大至国事民生,小至油盐酱醋,都可以成为专栏评论的议题,因为它贴近生活,面向普通人发言,通过个人性的自由传达,而赢得受众的广泛喜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栏目有:《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解放军报》的《集思广益》,《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青年观察家》,《河北日报》的《杨柳青》。以小型专栏评论见长的有:《羊城晚报》的《街谈巷议》,《解放日报》的《新世说》,《文汇报》的《虚实谈》,《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等。由此而来也产生了专栏评论的知名评论家,如林放在《新民晚报》上开设的《未晚谈》。

在欧美的报纸中也普遍设有个人的专栏评论,并由此产生了不少知名的专栏作家,最富盛名的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曾经先后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专刊》开设《今日与明日》专栏,长达30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新时期的专栏评论

1、选题立论日趋贴近生活

新闻评论的选题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中央的决策精神、工作重心和宣传部署;一是来自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各种热点、疑点问题。事实上,一般成功的作品,其选题、理论都是善于在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上借助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顺势切入,而写出有的放矢、言之凿凿的文章。然而在一个长时期内,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很多以编辑部名义面世的重头评论往往偏重于上面一头选题立论,而忽略实际生活这一头,也不善于在其结合点上落笔,以致选题范围狭窄,一些评论成为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的翻版,其宣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际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十分活跃,多种疑点、难点甚至引人焦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迫切需要新闻媒体特别是新闻评论予以引导、启迪和帮助解决。在这种形式下,重头评论不得不重视从实际生活中选题立论。与此同时,类似“今日谈”、“人民论坛”、“焦点访谈”、“集思广益”、“星期话题”、“市场随笔”、“新世说”、“杨柳青”、“巴蜀小议”、“街谈巷议”、“虚实谈”等专栏评论,尤为重视从实际生活选题,贴近生活,由群众直接参与的群言型言论专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的选题立论范围广阔,又偏重于贴近实际生活,特别敢于面对众所关注的焦点、热点、冷点、疑点等问题,进行激浊扬清、释疑解惑的积极引导,因而深受读者欢迎。

专栏评论贴近生活选题立论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贴近生活才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针对性;二是贴近生活才能实实在在指导生活、变革生活、推动生活,才能将上面的重要精神结合实际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三是贴近生活能推动作者深入生活,有助于增强言论的质量,生发清新独到之见。

2、呈现由大趋小、由长趋短的良性态势

新闻评论以往长时间内都以大型为重,人们习惯以篇幅大小来衡量评论的价值。进入80年代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评论开始呈现一个明显的发展态势,也就是小型化趋势。这一趋势的突出表现是小言论专栏的兴起和普遍开花。1980年1月,随着《人民日报》创办“今日谈”小言论专栏,全国各地新闻媒介纷纷效仿,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小言论专栏,有人称之为“豆腐干”言论。它们一般长

则五六百字,短则两三百字,有的放矢,事理融合,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魔力,深受读者的广泛重视和喜爱。除了新闻性小言论外,思想性和经济类的专栏小言论也日渐兴旺。诸如随感、漫笔、絮谈、杂谈、琐谈、点评等小型化言论,也都生机盎然地走俏各报,使言论园地充满活力,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其原因不外乎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生活中各种新鲜的事理,各种隐显的难点、热点、疑点等实际矛盾甚至风险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尤其是数以千计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并存,其相互争夺受众有限业余时间的严峻现实,使得我们的新闻评论顺应大中小并举,以中小为主,并促使多种小型化评论栏目兴起,各种新闻评论问题积极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3、拓宽了评论与新闻结合的途径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作为新闻媒介最基本的新闻手段,有各自的写作特点、要求和任务,两者缺一不可,且无法替代。不过从新闻宣传的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两者正由彼此独立相互分离逐步走向互相结合的趋势。这种结合的关系和途径正在不断拓展。

(一)相互配合。在发表较为重要的报道时,常常需要配写言论,包括评论员文章、短评等,以强化新闻宣传的导向效应。这种关系较为常见,即言论是依托新闻报道而发表的。

(二)相互融合。具体表现为评论与新闻事实或信息有机融为一体,于新闻评论中直接输入作者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和信息,以此作为立论的由头和依据,并展开议论,使之有理有据,叙议结合,增强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可信度。这一融合的趋向目前正突出表现在要闻版的小言论专栏,以及各种论坛专栏上发表的言论作品。

(三)相互糅合。突出表现在夹叙夹议的说理艺术,使并非单一的新闻事实和多层次的评论分析相互糅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融合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延伸和多层次展现,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揭示和论证中心论点。这种写法便于展现新闻与评论的综合功能,便于在点与面的结合上开掘深度,便于体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和升华。实践表明,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优势是明显的,加大新闻评论的信息含量并提高信息质量,进而增强评论的新闻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克服空泛的说教;同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深化宣传报道思想,提高受众的认知水平;另外还强化思想和舆论的引导力度,增强媒体的社会功能。

4、逐渐形成了受众直接参与评说的氛围

新闻评论历来由主笔、编辑部资深编辑和评论员执笔者居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日趋加强,人民群众乐于参与评说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强化,特别是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情况的出现,开始呈现专业评论工作者与受众相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评说的开放搞活的发展趋向等,五花八门的言论专栏的兴起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它冲击着以往较长时间内存在的指令性较强的单一灌输模式。面对报刊等媒体本身来说,为了办好这些言论专栏,需要广泛组织和征求媒体内部专业人员和外部广大读者的来稿,有的为此大搞有奖征文,将专栏的大门敞开。其结果必然是促使言论大众化的日益发展,促进群众性言论作品登堂入室,繁荣昌盛。

5、日趋重视说理的平易与生动

新闻评论的改革和趋向,还表现在说理方式上向平易与生动的谈心式方面转化,由以往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

别是读者本位的思想逐步引起重视,上上下下都开始重视言论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特殊功能,开始强调加强言论的可读性,而且多年的新闻评奖活动激发和强化了作者的认识,逐步强化评论自身的平易性和形象感。一些有影响的作者形成共识,新闻评论不宜端起发布指示的架势,而只有把自己放在与读者平等的地位上,才能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才能让读者乐于接受,乐于从中获益。所以,作为好的言论还应在哲理、感情和文采上,在生动形象方面显示出它的魅力。

二、专栏评论的突出特色

专栏仅仅是报刊上的一块方寸之地,但它对于活跃报纸版面、丰富报纸内容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专栏评论作为评论的一种独特的形式,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专栏评论的生命力在于一个“专”字,专即特色。专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栏的定位,而这种定位需要考虑社会需求、媒体优势、读者需求等诸多因素。社会需求是专栏产生的大背景,媒体优势则是专栏的立足点。专栏评论只有体现媒体优势,才能找到自己满足社会需求的独特切入口,形成特色。比如人民日报要闻版推出的“今日谈”专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与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定位分不开。因为报纸的至高地位与该栏目主要由普通作者发言的平民色彩形成了引人瞩目的“落差”。这就是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独特之处所在,许多地方报纸的群众性言论专栏,效果就远远不如它。可见在报纸定位上寻找独家优势,是办专栏言论突出特色的思路之一。

读者认可是专栏存在的基础,专栏只有满足读者需求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满足读者需求已不是“我办你看”式的卖方市场了,调动读者的参与热情成为言论专栏办得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在许多报纸的专栏评论,不仅评论的内容是读者所感兴趣的,其稿源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读者的来稿,因此满足读者需求,办出特色是专栏评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对于全国性的大报,地方报纸的专栏评论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地方特色。也就是说,突出评论的乡土韵味,是强化地方报纸言论的有力有效手段。特别是当前面临新的形式和挑战,地方报言论要能立足,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其实,各级党报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个事情的宣传重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谈问题的角度更应该有区别。人民日报需要从全国的角度看问题、谈问题,进行宏观指导,相对而言,地方报纸的“宏观”则相对小一些,所发的评论应该更具体更贴切。地方特色,是全国性大报的专栏评论所无法达到的一个优势。

专栏评论的地方特色,一方面是指它内容上的地方特色,评论中提到的新闻事实,如果发生在当地,为群众所熟悉和了解,那么以此为“由头”展开的评论,正是读者需要、盼望、想说的“热门”话题,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作者与读者思想上有共识,感情上有共鸣,事理交融,这样的言论就会在读者中引起反响,起到干预生活的作用。

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评论,也易于广大读者接受,从而发挥地方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所谓地方特色,是指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历史,它所积淀而成的人文景观,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往往为老百姓所熟知,感到比较亲切。许多专栏评论在编排上突出了地方人文特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地方报纸的名牌专栏。比较典型的如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河北日报的“杨柳青”等等。

三、专栏评论品牌化特征日益明显

一个名牌专栏评论可以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它往往是报纸的重要“卖点”。名牌专栏不仅是一个版面的亮点,也是一张报纸的支点。要让亮点亮起来,支点支起来,就要增强品牌意识,精心培养品牌。因此创办名专栏,成了很多专栏评论的目标。

名专栏不是自封的,是得到受众的许可的,比如“人民论坛”、“求实篇”、“冰点时评”等之所以是名专栏,主要因为他们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其内容是同受众密切相关的,是受众所关心的,能帮助读者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排忧解难的。读者的需求和认可,是专栏出名的最重要条件。

作者的知名度也是名专栏的重要招牌。一个著名作者对专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南方周末》的评论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有一批全国有名的少壮派评论作者的加盟。“冰点时评”的作者也都非泛泛之辈。一些个人主笔专栏,其主笔的知名度更是专栏的王牌,比如已故老报人林放的“未晚谈”,范敬宜在《新民晚报》的个人专栏“敬宜随笔”,储瑞耕的“杨柳青”,阎卡林的“每周经济观察”等等。

专栏当作“品牌”经营,不仅仅是讲究文章的质量和作者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长远的计划,把专栏经营下去。也就是要保证在相应的版面,相应的时间刊发相应风格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延续品牌的风格和特征,才能做成真正的名专栏。“今日谈”、“人民论坛”、“杨柳青”等等,都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经典名专栏,是我们办专栏评论的典范。

专栏评论作为报纸言论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深入民心,但是要把专栏评论作为品牌经营,还要注重专栏评论的策划定位。策划出类拔萃的专栏评论,首先要遵循一切新闻言论的共性原则,也就是在舆论的导向上要坚定不移地做到正确,在思想认识上要尽心竭力地争取深刻,在题材选择上要想方设法达到集中。

欧美专栏评论的某些见解与技法:

※打趣,逗乐,或者惹他们哭

你我都需要休息一下,而这种想法——读者需要休息一下——恰恰是为什么编辑看重那些为交织着战争、洪灾、饥荒等新闻的每日要版以一两撇微笑的专栏作家。甚至像严肃持重的《纽约时报》也拥有一位优秀的幽默专栏作家拉塞尔·贝克。

※唱对台戏:小处着眼

通过唱对台戏、避免大事情来得分,通过写生活中的轻微愤怒、快乐——就是不重要但是又存在与许多读者心目中的东西来取得好成绩。

※倾听读者的意见

正如许多撰稿人那样,美联社的伯依尔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创造力快要枯竭了,几乎一个点子也难以想出来。每当这时候,伯依尔就会看一看自己的信件,也许只是对一个信件嗅一嗅就足以让他的思维启动了。

信件告诉伯依尔许多美国人在想什么。这对于一位专栏作家来说很重要。因为旅行、谈话并尽可能多地阅读,你仍旧会有在思想上被孤立的危险,有与读者疏远、冷淡的危险。

如果没有读者来信怎么办?就在读者那里挑起“事端”。例如,罗依科采取了反堕胎的立场,这就招致了愤怒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来自弗罗里达妇女的信,信中说:“问题在于,你或者其他那些男人都根本不知道怀上一个不想要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你们

也决不会这样做的。”

应该将读者——指名道姓地——拉到你的专栏里。

※扮演苯汉

我们都喜欢英雄故事——消防员营救儿童,警察抓坏蛋。我们同时也喜欢苯汉故事:一个苯手苯脚什么都弄不好的家伙。如果你是撰稿人,不妨将自己扮演成一个苯汉,故事就特别好讲。

巴克奥尔德关于海湾战争的评论中说:

我被问起的其它任何事情都要多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干掉萨达姆·侯赛因,然后就一了百了?”

我们不能肯定要干这活。黑手党一直认为,独裁者应当由他们自己的人民绞死——就是墨索里尼那样。

艾尔玛·邦贝克:

我总是要担心很多,而且坦率地说我善于担心。

我担心在给人做介绍的过程中,介绍到我母亲时,突然脑子里会是一片空白。

我担心客机缺少男性服务员;担心有一条蛇从我厨房的下水道里爬上来。我担心如果看见我从淋浴间里出来它会怎么想,担心我的一个孩子和爱基斯摩人结婚——这人在我不能养活自己时,让我在冰山上漂泊。我担心有一天科学家发现生菜一直在使人发胖。

※用一个玩笑开场

如果你知道一个好笑话,就讲出来,有时候甚至一个逗人的陈旧笑话就会成为非凡的开场白。

斯蒂芬·柴普曼在《芝加哥论坛报》中的个人专栏中,针对有文章建议在佐治亚州对州政府候选人作毒品测试,柴普曼开场说:

几年前,当民主参议员厄恩斯特·霍林斯在南卡罗莱纳州竞选连任时,他的对手想出了一个聪明的点子,要求他接受毒品测试。霍林斯用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打发了这个问题:“如果他接受智商测试的话,我就接受毒品测试。”

要将读者吸引到关于贫穷的印度和独裁的巴基斯坦的专栏上来,《波士顿环球报》的乔纳西蒙·鲍尔会怎样应付呢?当然是用玩笑开场了!

两只狗在印巴边境上相逢。印度狗朝巴基斯坦走去,巴基斯坦朝印度走去。“你为什么朝另一个方向走呢?”它们互相问道。印度狗回答:“我想吃东西。”巴基斯坦狗说:“我想叫唤。”

※写作,重写,再多重写几次

想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幽默作家吗?开始你的痛苦吧。到键盘上去,现在就去。

莫断子孙路(《新民晚报》今日论语)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连日来,上海各界开展了一系列“让上海水更清地更绿”的宣传活动。中国纺织大学的时装模特准备了一台别开生面的节目:用废报纸设计制作了一套套别具一格的时装;有的还用易拉罐、塑料泡沫盒等作为服装的“配件”。大学生们变废为宝的“环保时尚”表演,让人们在欣赏中有了保护环境的启迪。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比如,我们的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生态环境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有的地方大气质量普遍不高;饮用水源的污染;酸雨的形成……这一切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当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将严重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事实上,今天地球受污染,将使人类丧失美好的明天。

今年世界环保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人类不得不作这样的反思:我们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同时,是否又在毁灭地球、毁灭家园、毁灭自己?如何运用人类文明,兴利除弊,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前途?无数触目惊心的教训使我们警醒:再也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干“先污染后治理”的蠢事了。我们应坚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把一个美好的家园留给子孙后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子孙。

民俗文化需悉心呵护(《羊城晚报》街谈巷议)

据本报报道,家住西城区的民间鬃人制作艺人白大成、面塑制作艺人张宝琳、剪纸艺人刘韧的寓所日前挂牌成为北京市首批“家庭艺术馆”。这些成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的“家庭艺术馆”将在弘扬民间艺术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兴趣爱好的分流和转移、民间艺术人才的流失,还有这些民间绝活的技术性传承等问题,无不困扰和考验着民间艺人们。

首批“家庭艺术馆”的挂牌,体现了政府对弘扬民间艺术的重视。但我们也应看到,一个“荣誉性”称号仍不足以改变民间艺人们的生存现状,制约民俗文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高悬:怎样让较“封闭”的民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让“自娱自乐”变成大众化的享受?怎样提升民间艺术自身的造血功能,让门门绝技都能发扬光大,都能创造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以此形成艺术投入和经济回报双丰收的良性循环之道?

笔者以为,当前民间艺人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应有所改变。能否考虑点面结合,将不同门类的民间艺术之家连缀组合起来,由“家庭艺术馆”变身连锁综合艺术馆?试想,由剪纸、面人制作、泥塑、根雕、书法、绢人制作等组合而成的“民俗艺术大观园”,是否比单门独院的“家庭艺术馆”更具吸引力,更有市场号召力?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加入市场化操作元素,如将“民俗艺术大观园”纳入民俗文化旅游链,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展出,销售各种精美的民俗艺术品,突出老北京特色,逐步将市场营销链做大、做强。

当然,要想完成这一设想,少不了政府的统筹规划、资金和技术扶持。而民间艺人们也需进行合理的市场化改造,如在保留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流行文化元素,将艺术受众主要定位于经常出游、有较高购买力的中青年群体。笔者深信,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之花不仅根柢发达,而且在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与

培育下,生命力会历久弥新,重绽馨芳。

《京华时报》(2004年12月13日第A03版)

我们也试着去国外走走

(2004-07-01 《羊城晚报》街谈巷议)

本集团旗下的《新快报》,从今天起有了一份海外姊妹报——《澳洲新快报》。此举虽是投石问路,其意义却不同凡响。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报业开放的象征。开放,意味着你可以进来,我也可以出去。仅就广东而言,已有不少境外的传媒机构,盯上珠三角这个诱人的市场;也有同城的报纸,输出品牌,举兵北伐,尝试开拓省外市场。羊城晚报是在海外华人中最有影响的中国内地报纸之一,这次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胆和企业联手,让自己的子品牌新快报打到国外去,而且是跑到世界报业大亨默多克的家乡去参入竞争,开了国内报业风气之先。作为广东报人,我们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

到国外办报,是机遇,也是挑战。澳大利亚新老华人华侨多,经商的广东人多,留学生多,是一个很大的华语媒体市场。报纸办得好,不仅可以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华人和祖国的桥梁和纽带,也可以成为促进中澳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渠道。今天从悉尼传来的消息说,《澳洲新快报》的揭幕典礼,不仅收到国务院侨办的贺电,也收到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的贺词,还有众多澳国政界要人和商界名流亲自出席,足见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张报纸的重视和期待。我相信,《澳洲新快报》只要能坚持自己的办报风格和特色,并善于学习别国的报业管理经验,假以时日,就一定能脱颖而出,在外国的华语媒体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街谈巷议:谈长治的“政治地震”

(2002年04月29日《羊城晚报》)

山西省长治市的“政治地震”,最初出现于2000年3月3日。这一天,《长治日报》以整版刊载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发出的一则通报。通报内容是关于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深入基层办实事的情况。

情况记录了这些官员一个月内下基层总共几天,到什么地方去,为当地解决了什么问题……每个官员的记录后面,都一一加上了评语。而所有的评语,没有那一则是表扬的。

《长治日报》编辑有这个胆子么?没有!评语原来都是由市委书记吕日周亲自执笔。吕日周的评语是怎样写呢?如:“为什么没到群众家住一夜?”“为什么没和群众吃一顿饭?”“调研一般化”、“作风变化不大”、“一般化”、“调研要创新”、“下基层太少”等等。评语由于直接针对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区长,这个层面上引起的“政治地震”,是势所必然的;干部和群众同样也为之惊愕、议论纷纷。一个月后,《长治日报》又刊登了市直主要部门的主要领导深入基层情况的通报。通报内容显示:34个局委一把手中,除9个获得肯定外,其余皆受批评。上述这两次专项报道,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长治日报》顿时成了抢手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文革遗风”,但吕日周却不为所动。他勖勉当地媒体必须坚持批评报道,并且要求批评报道要压过反对势力。

你看,吕日周对待反对势力毫无惧色;要动摇他运用媒体推动工作、鞭挞腐败现象的决心比撼山还难,足见其对舆论工具的巨大战斗作用了如指掌,洞察秋毫。

吕日周对干部的“批”,目的是为了“改”。对于“批改”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是了然于胸的。他对干部的批评与严格要求,绝不是为了突显个人。而是着眼于改。

请看下面他的一个指示便清楚了:“凡是报纸上发表的批评报道,当天纪检或是其他部门如公安、法院、检察院应立即前往。”所谓立即前往,正是为了要妥善、正确解决问题。

笔者前面所说的所谓“政治地震”,是指引起政治上的剧烈震动而言;它的破坏性,也是指其对旧事物、旧思想、旧习惯的破坏,别无他意,谨此交代

人民论坛:再富不能“富”孩子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0日第四版)

新学期已至,各大商场的文具柜台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开学经济”一浪高过一浪。近百元的文具盒、数百元的书包、近千元的电子辞典……而今的文具价格不低,而有的孩子的“眼光”更高:文具非名牌不买,别人有的文具我一样不能少。

“妇女和儿童的钱最好赚”,这是在商圈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于是,商家盯着家长的钱包,在儿童商品上下足了功夫。一包小食品里一张刮刮卡,花花绿绿的儿童货币,卡通造型书包……花样翻新的文具,确实让孩子们难以抗拒诱惑。本来,文具的实用性是第一位的,如今的高档文具却越来越背离本意,甚至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当然,问题不在于商家推出怎样的时尚商品,而在于我们的家长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曾经被粉刷在墙上、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思是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办教育。这句话如今有了新的注解。君不见,今年暑期各大旅行社最红火的“学生游”,已经成了孩子们相互炫耀的“攀比游”,你去九寨沟,我去长白山;你去海南岛,我去“新马泰”。家长们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初衷,已经变为“经济实力”的攀比。

开学之初花费上千元购买文具,放假之时让孩子天南海北地放松,对于工薪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长禁不住孩子一哭二闹,忍痛掏腰包。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往往没什么好处。不少有识之士指出,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倒是应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再富不能富孩子。是不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的消费可以“水涨船高”呢?也不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倒也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的消费上大多比较“吝啬”,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有限额,文具等一律从零花钱中支出。开销必须适度,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乱花钱,就会扣除下月的零花钱以示惩罚。洛克菲勒家族曾是全美最富裕的家庭,但是,整个家族却崇尚节俭。劳伦斯·洛克菲勒的父亲经常定期检查家庭账本,监督6个孩子的日常花销是否超支。为了赚取零花钱,劳伦斯·洛克菲勒还养过小兔子卖给附近的实验室。他还经常跟兄弟姐妹一起做家务活,如给父母擦皮鞋、拍打苍蝇等,以赚取一些“劳务费”。据说每拍死100只苍蝇,就能从父亲那里领到10美分的奖励。沃尔玛是世界最大的零售业集团,它的创始人塞姆·瓦尔通在临终前写的自传《美国造》一书中,这样警告他的后代:子孙当中要是有谁胆敢玩弄纨绔子弟的那类奢侈品,我到地狱里也要起诉他!足见他对奢靡的厌恶之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家长们更应当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须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细微的事件确立起来的。不仅如此,家长还应该通过种种途径,让孩子体会劳动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人民论坛:干部的自我感觉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09日第四版)

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工作从来都不会是打满分、评价很高的。即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也只是给予基本的肯定,而不做过分张扬。工作成绩是党的领导和群众努力的结果,其中自然也包括领导干部的辛劳在内。看不到成绩,就会削弱信心,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夸大了成绩,特别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更是有百害无一利。做任何一件工作,纵是费尽周章,付出心血,在主观上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但实际结果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和问题。即使现在取得的成绩是最好的,比之将来的发展仍然是不够的。懂得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就不会给自己的工作打满分;懂得奋斗过程无尽期,就不会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懂得常怀忧患意识的必要,就不会盲目乐观、什么都不在乎。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和聪明。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了这样的领导干部,都会说:这个人比较实在,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可以办成很多事情的,值得信赖。

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工作做得并不甚好,又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不佳,但是他们浑然不知,自我感觉良好,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这样的精神状态很值得注意。什么时候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认识呢?

错觉引起盲目自大。

一种错觉是:有的人做了官或者升了官,地位一变,思想开始飘浮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真有许多过人之处,“贵来方悟稀”,非寻常人可比。这是不对的。职务的升迁并不表明个人品德才干突然有了重大进步。人还是那个人,不过工作要求高了而已,更应该诚惶诚恐,谨慎从事。不能不看到,做官升官确有机遇问题。郑板桥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中了进士,成了范县县令后,在一次给弟弟的信中,谈到旧时同学当年相与古庙谈文、石狮论兵,今皆落第不遇,不胜感慨。他写道:“凡人于文章学问,辄自谓已长,科名唾手而得,不知俱是侥幸。设我至今不第,又何处叫屈来,岂得以此骄倨朋友。”总之,我们切不可有“当官的感觉就是好”的心理,还是要保持本色,平等待人。

还有一种错觉是:有的领导干部听到奉承话,便以为是人家真心的夸奖,自己真有那么高明,自我感觉好得了不得。事实并非如此。要清醒:往你耳朵里灌好话的,或者是为了取得你的好感,别有所求;或者是照顾领导的面子,安慰那颗虚荣之心。有的人做报告专讲一些正确的空话,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终场听到一片掌声,便以为打动了听众。看到下级和群众笑脸相对,就以为自己得到普遍的赞扬。这都是虚幻的想象。要知道以礼相待不等于衷心拥护,人们的笑脸后面可能隐藏着不满的潜台词。对这些,领导干部心中无数那是一种悲哀。总之,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感觉太好。

人民论坛:治一治不良短信

前不久,几十位诗人在北京市朝阳文化广场举行撰写文明短信大赛仪式,呼吁人们摒弃不良、虚假信息。此举受到不少群众支持和响应。手机短信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拇指按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传递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其传播效率和便利性具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据统计,部分手机用户的短信服务费用已超过了语音服务费用,短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移动通信近几年来的业务增长

点,被人们称之为“拇指经济”。

然而,手机短信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是短信中夹杂着不少不良信息,成为一种新的信息污染。不良短信形形色色,大致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色情笑话,二是“性”事广告,三是名人“性”闻,四是淫秽图片。黄短信的泛滥,严重污染了短信环境,败坏了社会风尚,对广大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坏影响。据某校统计,两成以上初中生,四成以上高中生发送、接收过手机短信,其中三成以上属于“黄段子”。不少学生收到这些信息后,还转发给同学取乐,有些人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青少年正在成长发育期,黄色不良信息的熏染,势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目前,黄短信是否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打击利用手机短信犯罪方面只限于短信行骗行为。但这并不意味遏制黄短信、促进短信市场健康发展就束手无策。如同没有找到防治非典特效药之前,非典照样要防治一样,我们不能坐视黄短信的蔓延。整治黄短信需要公民的自律。黄信息之所以能够蔓延,是因为它有一些追求低级趣味的受众。只有从我做起,洁身自好,不制造、不传播不良信息,才能有效地掐断其生存蔓延的链条。同时,对那些热衷于传播“荤段子”的人,要敢于批评,促其改正。整治黄短信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电信、网络公司要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相互协作,共同监督。要加大技术投入,对短信充分过滤,对涉及色情挑逗、人身攻击等内容的短信,立即删除,情节恶劣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手机用户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大胆监督制黄、贩黄者,层层监管,处处设防,让黄短信无处藏身。据悉,国家信息产业部拟定的有关手机短信规范化管理办法,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对发布、传播黄短信、虚假短信造成的社会危害,发布人和网络公司等应承担的责任都作了详细规定。这对于手机短信市场兴利除弊,早日扫清“黄毒”,还人们一个规范洁净的信息通道,具有重要意义。整治黄短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传播不良短信的现象就会有所收敛,并最终得到有效治理。

人民论坛:从“二人评玉”谈起

二人评玉,一人曰好,一人曰丑,久不能辨。各曰:“尔来入吾目中,则好丑分矣。”这是《刘子·正赏》中的一则寓言。意思是说,两个人分辨玉的美丑,争执不下,都说:请你到我的眼睛里来,就分得清美丑了。也就是说,你如果用我的眼睛看问题,意见便会一致。细品这则寓言,不由想到了公道正派这个话题。设想这块“玉”是一个干部,组工干部如何袪“二人评玉”之弊,而能够公道正派地评价干部、选人用人呢?

这里,似乎应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变“入吾目”为坚持标准。“玉”的品质如何,是美是丑?“玉”的用处如何,是大是小?这些都需要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说,评得准是干部工作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我们党在干部工作中,提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条件,这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坚持标准,就是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了标准,干部才能选得准。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计恩怨,不搞照顾,不随意变通,坚持一个标准对人,一把尺子量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党委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二是变“二人评”为坚持群众路线。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评价的公正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倘若碰上寓言中的两个唯我正确的人物,公正性、准确性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干部的优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说坚持标准条件是“评得准”的基本前提,走好群众路线则是“评得准”的必由途径。群众路线如何走好?首要的是落实群

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当前,尤其要注意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支持和参与对干部的评价。同时,应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群众民主推荐的结果,坚持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更加真实地反映群众对干部的总体评价和干部的真实情况,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树公心、睁慧眼,造就有德有才的“评者”。有了标准条件,走了群众路线,还必须有素质优良的“评者”。所谓“评者”,就是主要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这些同志应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出以公心,二是独具慧眼。出以公心,就是立党为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选干部,如此才会有“评德”;独具慧眼,就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评得准”的能力,如此才算有“评才”。“评德”与“评才”,两者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做到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人,全面了解干部,客观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合理使用干部,不拘一格地把那些肯干事、能干事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为党选贤,为国选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开展的“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一场及时雨。我们应以这次教育活动为起点,把对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摆上重要位置,努力使组工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的自觉性,不断积累识人的能力和经验,以过硬的识人本领,及时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04日第四版

人民论坛:说拍板

1996年4月,我们去安徽调查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第一站到阜阳。当时的市委书记王怀忠出面介绍情况。此人伶牙俐齿,一套一套的,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印象。会下,有当地人说这个王书记敢拍板,搞了不少大动作。王的贪污受贿案发之后,“拔萝卜带出泥”。关于他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恶劣言行,也揭露出不少。他所谓的敢“拍板”,使国家造成很大损失,这作为一份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拍板,也就是做出决断、决策,这是一个地方、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不敢拍板,当断不断,是失职;胡乱拍板,决策错误,是渎职。如何拍板,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需要严肃认真、慎重考虑的问题。一个人被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上,自应有其过人之处:或者胸怀广阔,境界较高;或者正直无私,严于律己;或者勤奋异常,身先士卒;或者善于学习,重视理论,等等。一般来说,主要领导同志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作为领导集体的班长,他的长处更应该表现为把自己的优势和领导班子所有成员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合力。拍板,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最终决策。其实不然。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因而,拍板应当是博采众议、从善如流,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集中反映了领导集体的意志,实质是集体拍板。经验证明,不经过集体充分讨论,不反复比较各种意见,光凭主要领导者个人拍脑袋,想当然,那样去拍板,少有不犯错误的。

这里的问题是出以公心,还是出以私心。如果是为事业计,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计,领导同志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一定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支持班子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己不急急忙忙先拿出一套意见,以免束缚别人的思想。有时需要先拿出办法来讨论,也是赞成的话、商榷的话都听,而且特别注意倾听不同的意见,再反复商量,逐步取得共识,最后拍板做出决断。某家大企业的董事长,在董事会一致通过一项投资决策后,并不马上拍板实施,说是再等一等,看还会不会有反对意见。他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样慎于拍板,未尝不给人以启发。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拍起板来,夹杂着私心杂念,轻者是为了显示自己有魄力,谋求有利于个人升迁的“政绩”;重者则是像有的腐败分子那样,为了报答“老板

哥们”的进贡,回报几个项目给他们赚大钱。这样,就不会认真听取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集体讨论也不过是走走过场。根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程序,拍板是最后一道必要的手续,是主要领导人应该履行的一项职责。因此,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这是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能够克服官僚主义,避免独断专行,最大限度减少决策失误,把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地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24日第四版

人民论坛:对政绩也要分析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政绩是实践的产物,是创造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看政绩要来实的,不要来虚的。不注重客观实效,也就难于做出客观评价。

不过,看政绩仅仅是把握事物的一面,此外还应该问一句:政绩全都那么可靠吗?也就是说,既要看政绩,还要对政绩进行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在有些地方,一些人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看一个单位,一个人,只要求把政绩摆出来,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是浅尝辄止。只有既重视政绩,又对政绩进行分析,才能使结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更公正、更客观地评价一个干部。

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在“事”之前要加个“老实”,强调一下,可见有的事不那么老实。要办老实事,也要创老实政绩。强调分析政绩,是因为有的政绩不太老实。一些政绩不是一摆出来,就有那个分量,就是那个质量。假的要剔除,虚的要压实。这是分析政绩的第一步。

这方面的问题并不少。比如,有些人爱做表面文章,“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迎宾政绩”搞了不少,看起来热热闹闹,讲起来头头是道。这样的政绩中看中听,却不中用。热衷搞这类政绩,是工作作风出了毛病,指导思想不端正。更有甚者,弄虚作假搞浮夸,靠几个秀才编排材料,靠一张嘴向上汇报,把一些设想胡诌成政绩,欺骗上级,为升官铺路。这么干,则是思想品质问题了。

政绩即使没有水分,实实在在,也应该进行分析。考察政绩是为了评价政绩的创造者。你是一,他也是一,得来的难易可能不一样,花费的力气也可能有大有小。你是二,他也是二,体现的才干会不尽相同,表现的工作态度可能有高有低。既看政绩本身的硬度,又看政绩得来的难易,考察工作,考核干部,才能更好地达到目的。这是分析政绩的第二步。

我就曾遇到过这类情况:年终总结,统观政绩,甲单位比乙单位强一些,是不是说,甲应该排名在前?分析之后,结论却不是这样。因为前年换新班子,甲的前任把基础打得很牢,乙的前任却差劲得多。一年来,乙花的力气大,做的工作多,进步速度快,乙应该排在甲之前。这种种情况并非个别。世界上没有突如其来的成就,政绩的取得具有连续性,判明过去,才能看明现在。

取得某项政绩,还不能排除外部条件。两个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差不多,一个在环境好的地区,一个在环境差的地区,出的政绩会不一样。一位从贫困山区调

到大城市郊区工作的领导干部说,他如今办同样的事情,比过去要容易得多。这是实话。过去常有人说:“人家能办得到的事,你为什么不能办到?”这话未免绝对。出现这种情况,并非都是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够。仅用政绩来肯定或否定人,而不对政绩进行分析,往往会片面。

了解政绩并不难,看材料,听汇报,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但要对政绩做出正确分析,不是只看材料、听汇报,就能做得好的。分析是深加工,只有掌握更多的材料,更细的情况,才能进行这种深加工。还是那句老话:分析好,大有益。

《人民日报》 (2002年08月05日第四版)

人民论坛:务实须重“细节”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事故调查小组的专家认为,航天飞机机翼上的碳制高温保护板是导致整个航天飞机坠毁的罪魁祸首。由于航天飞机的建造者们“想当然地将星际物质撞击航天器的风险假定为零”,将设计强度定得过低,最终导致航天飞机不堪一击。2003年北美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停电造成60亿美元的损失,联合调查小组的专家证实,原因非常简单:一些长得过分茂密的树丛使俄亥俄州克里夫兰附近的电线短路。

当然,也有注意细节而避免重大灾难的。如,我国某地曾发生了一次局部地区突发性大暴雨,山洪将一个村庄夷为平地。由于当地气象台及时发布了警报,避免了人员伤亡。当预报员被问到是如何预报出来这一过程的,他们指着雷达屏幕上的一个小亮点说,因为及时发现了这一信号。以上这些事例,反映的都是一些细节问题,而这些关键细节往往是不能忽视的,忽视了就要付出惨重代价。

制定战略要讲宏观,解决问题则要注重每一个步骤。古人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的是不要忽视小的失误;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则表明,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一步一步做起。有位学者曾以“钻木取火”这一古老的技术为例,强调细节操作的重要性:“把干枯的朽木劈开一条缝隙,沿缝隙方向在朽木上凿出一狭长沟痕,用燧石打磨这沟痕,务求平滑,使圆木‘钻头’可在沟痕内迅速往返摩擦,但又不可过分平滑以致减少了摩擦所生的热量。然后,把一束晒干了的椰子外壳纤维塞入朽木的缝隙内,呈松散状,谓之‘火引’。最后,择一烈日炎炎的时刻,以便充分发挥干燥空气的效果,用精心打磨过的圆木钻头在上述那条沟痕上拼力来回摩擦,在钻头与沟痕之间开始冒烟时,以口对准那团椰壳纤维丝平缓而充足地送气。反复行此法,火生焉。”今人取火,显然用不着这么复杂。但通过古人从劳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可以体会到技术细节的重要。如果没有对每一步骤的准确把握,“钻木取火”这样简单的目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提及这一话题,缘于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事做得过于浮躁潦草,往往是大而无当的计划替代了求真务实的执行细节。有些项目花费了不少资金,通过了论证和评审,甚至获了奖,却见不到实在可用的成果。曾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竟会出现子虚乌有的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并套取国家几百万元投入的咄咄怪事。如此“优质工程”是如何通过一道道审查关口的?论证、评审结果是否距实际相差太远了?

发现问题是基础,但关键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并不简单,是需要通过细致的分

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并严格实施才能实现的。所谓求真,就是要讲究科学、尊重科学;所谓务实,就是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现代化建设是由无数工作细节组成的,因此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十分重要。我们应在全社会提倡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这样,我们就能够大大减少工作失误,大大提高工作水平,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和讯博客纪文波 新闻评论学是新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新闻评论的运用和写作规律的科学。 评论:指出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它是一种政论性的文体。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按体裁可分为:社评、述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杂文等。 按媒介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 按对象分:时政、经济、法制等 1、新闻评论学的内容:它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新闻评论的特性、功能、运用,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发展,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种评论体裁的不同特点等。 2、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评论相对于事实报导的优势: A、更为深刻。信息的层次深、说道理有智慧,反映的是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原则。 B、更为明确。评论的意见直接明了,直抒胸臆,态度明朗 C、独特。追求个性化,包含个人的感情、见解、看法,有个人特点,不求同,但求异,提供个人独特的视角。 D、概括性强。作为一种意见信息,评论以讲道理为主,观点比较抽象,具宏观性。 4、评论与报导的关系(二者是新闻宣传的两种基本手段。报道是主体、基础,评论是旗帜、灵魂。) 区别: 报导 内容:客观事实的真相,强调受众对事实的理解、认知 方式:通过记叙讲清事实,用细节表达情感、意见 目的:传播信息、满足未知 情感:中立、客观,将意见和观点隐藏于报导之中 思想:平和、稳定、含蓄的 深度:表层事实 评论 内容:基于事实的分析、评价、议论,强调对事实背后的原理、规律的发掘 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采用概念、判断等逻辑方式,形成意见 目的:使新闻的内在思想得以引申、升华、引导YU论,弄清本质 情感:干脆、直接、酣畅淋漓 思想:立意高、视角奇、观点新 深度:触及思想、制度本质 联系:A、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强调、深化普及 B、作为新闻体裁,二者都要求客观、公允、有的放夭 C、二者都是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的主要形式 D、都必须讲求新闻性、真实性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以供大家参考!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 娱乐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一首歌,几句话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不少人认为,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来,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分庭抗礼的。大学讲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自然应该海纳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从北大办学历史与办学宗旨看,)北大从来就是一座包容各种偏才怪才的学府。蔡元培老校长以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的沈从文,包容了批评他的鲁迅,接纳了低学历的陈独秀直至梅兰芳走进北大讲堂,金庸、周星驰纷至沓来,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什么当李宇春接踵而至时,却遭来如此非议?况且,北大讲堂毕竟不是茶馆,北大校长不会是不假思索心血来潮就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所以说,李宇春走进北大,并不是伤学堂大雅的事,恰恰体现了大学对文化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与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什么贵贱高低的区别。大学培养

出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如果单从知识来取人而顺理成章地认为文学即最高层次的文化,显然让莘莘学子贻笑大方。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播。李宇春的艺术表演,也是对文化的传播,有何不可? 如果从明星的角度去看,他们带给大众娱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说大学讲堂是严肃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测的学府,那倒不如说那是监狱。专家、教授在讲堂上只要严谨、求实,那就是对学子负责。一个明星用歌声带给他人慰藉,让他们领悟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不也是对学子负责吗?不能硬为学术与娱乐强制划清界线,更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可见社会上对大学的理解迥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讲堂不是旧时的金銮殿,本身没有那么神圣。文化是与时俱进,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只要是对学子负责的演讲者,大学讲堂的门都会为之敞开。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4篇 时事评论背景: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 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新闻评论知识要点 一、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二、如何根据所给材料以某种角度写新闻评论? 一段先简要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二段分析这种现象或事件出现的原因,即为什么; 三段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事件的内在层次和背后反映的社会意义,即是什么样; 最后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提出畅想,即怎么样。 (写简单的新闻评论的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新闻事件;第二部分:说明事态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具体说明社会反映。) 三、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

最新新闻评论评析范文培训资料

新闻评论评析范文一 专栏评论 老当“易”壮 “老当益壮”这句格言,是指思想、意志、精神状态而言的,是说人年纪大了,志气更应该豪壮,不是说人越老精力越壮。从生理上说,老不如壮,人到了老年,体质减弱,精力不济,毕竟不如青壮年,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因此在谈“老当益壮”的时候,有必要谈谈“老当易壮”的问题。 有些老同志常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勉,其志可嘉。但曹操咏这诗句时,年纪才五十二三岁,他虽存“志在千里”雄心,尚自喻为“伏枥”的“老骥”,而这时的曹操同我们一些老同志相比,只能算是“小字辈”。现在我们不少老干部年逾“花甲”近“古稀”,在体力上,更不能不正视“老不如壮”的现实。再要这些老干部长期地人不下鞍,马不停蹄,像十几年、几十年前那样干,恐怕就强其所难了。因而,我们称道“老当益壮”,更倡言“老当易壮”。易者,移换,替代也,易位于壮也。此事虽则要按不同的情况与规定稳妥慎重地进行,但态度应当积极。 我们的革命事业任重道远,要像接力赛跑一样,代代相传地去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要适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断地新老更替。尤其在目前,干部队伍的老化问题相当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老当易壮“显得更为紧迫。半个多世纪来,革命老干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开国大业南征北战,为建国大业日夜操劳,弹精竭虑,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今天进行建设四化的兴国大业,要攀“十八盘”,过“南天门”,上“玉皇顶”,老干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但以体力和精力的支付而论,总是年轻的胜过年老的。所以各级领导岗位应当越来越多地由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唱主角,让他们去负重任、挑重担。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两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从人们的年岁增长来看总是“壮当易老”,即壮年时代总要发展到老年时代去;而从领导班子的配置来看,则相反是“老当易壮”,即老年人让位于壮年人,今日之壮年若干年后.又要让位于来日的壮年.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说“老当益壮”是否可以免了,不,我们还是要提倡‘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中讲得好:“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用现代的话讲:这个“壮”,主要体现在“志壮”上,就是说要有共产主义胸怀、远大的眼光、革命事业的责任心。而作为老同志的第一位的责任心是什么呢?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老干部要把选拔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严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可见从工作出发,不恋权,不计个人名利,热心选拔培育和交班于中青年,真正做到了“老当易壮”.也最好地体现了“老当益壮”的精神,也才能自豪地说;“吾乃老当益壮也”。不久前煤炭部和三机部有13名副部长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易位于“壮”.最近国务院机构改革,又有一批老革命名领导愉快地让位。他们是”老当易壮”的模范,也是“老当益壮”的模范!好了,愿“老当益壮”与“老当易壮”携手并行! (原载1982年3月27日《长江日报》.1982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 评析范文 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评论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分析,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是电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闻报道体裁。在我国,有很多渠道或方式去做电视新闻评论,而对电视新闻进行评论的最大的平台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那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呢?传统意义上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一种节目形态;就目前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界定为:最终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手段。因此,以这种传播手段为核心的电视节目都属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分类略有不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占据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分为:主评型和述评结合型两大类。 第一种,主评型;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的比例几近4:1,叙述性信息基本是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由头。这种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与平面媒体的新闻评论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电子媒介,必将要发挥它的传播符号优势。因此,在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承载意见性信息的最佳传播符号必定是口语,而最佳传播渠道便是谈话。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谈话的场景必将影响人们观点的表达,从而制约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加深对主评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认识,依据不同的交流方式结合成功的案例又将这类节目分为三种模式:对话式新闻评论、家常式新闻评论和沙龙式新闻评论。他们分别对应的电视节目是:《时事开讲》、《锵锵三人行》和《实话实说》。 第二种就是述评结合型,述评结合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百分比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比例接近1:1,另一类比例接近1:4。笔者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1、且以两种信息交替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边述边评型;将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比例接近1:4、且以两种信息平行出现来表现节目内容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称为述后点评型。 根据意见性信息与叙述性信息在节目内容中的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的组合形态所划分的两大类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时效性、审美性以及受众参与性等方面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主持人和嘉宾(或新闻评论员)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核心要素。随着近年来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已经走出了《焦点访谈》类评论节目“主持人核心式”的一元化模式,呈现出“主持人核心式”、“嘉宾核心式”、“主持人与嘉宾对等式”等多元化的形态,这些形态也是与新闻评论节目的两大类型相互对应的。主评型和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因为传播信息比例和节目形态的差异,以致受众参与性在节目中也有不同的体现。当新闻评论节目的早期形态言论性短评和政论片出现后,有学者归结了“以言论为主的电视评论节目在接受学上的效果越来越弱化”这样的结论,同时将原因定为“节目对事实的转述及其结论,使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内在要求基本不能实现。”这种情形在《时事开讲》、《实话实说》等一系列言论节目成功后很难再坚持。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其接受效果并没有弱化,受众“可以选择”和“参与选择”的要求也得以实现。受众的“参与性评论”已经不是《焦点访谈》制片人赵微所说的“通过对记者提供的事实的理性思考,共同参与完成对事件的评论”,而是受众具备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可以在主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中随时听到受众的声音,无论是在现场,还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怎样写新闻点评

怎样写新闻点评?? 悬赏分:10 - 提问时间2010-7-27 09:46 大家快来啊 提问者:大坏蛋vjfbliub - 一级 其他回答共1 条 检举 简单点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1.英国石油公司7月15日宣布,墨西哥湾漏油井管已经被控油罩成功封堵。对此,美国政府和英国石油公司都表示了谨慎的振奋。这是4月20日“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并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危机以来,墨西哥湾海底油井第一次不再有原油泄漏。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此举是“积极的迹象”。美国媒体也对此进展纷纷表示肯定,认为这是永久性封闭油井的关键一步。据统计,自漏油事件发生以来,共有10170.93平方公里的联邦水域被划为禁渔区,被原油污染的海岸线长达915.2公里。共有463只海龟和1978只海鸟被发现死亡。目前,共有6900艘船只在墨西哥湾应对漏油事件,4.5万人从事浮油清理和沿岸生态保护工作。各方回收的油水混合物达3290万加仑(1加仑约合4.546升)。 2.美国男子9次酒后驾驶被判终身监禁成全球首例 众所周知,酒后驾车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如何有效惩罚酒驾司机也极具争议,世界各国对这一问题都非常关注。据美国媒体16日报道,美国一名习惯性酒驾的男子,在第9次酒驾案发以后,上周被得克萨斯州法院重判终身监禁。法律专家指出,虽然有酒醉驾驶人因为祸及人命而被判过终身监禁,但仅仅因为酒驾而遭到同样程度的重罚,却是全球首例,因此引发极大争议。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电视新闻评论分类 早期电视新闻评论从 1950 年起便出现了沿袭报纸和广播评论方法的“电视短评”、“编后语”、“编者的话”等。我国电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有电视特色的新闻评论节目,目前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 1、电视谈话电视谈话是由新闻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和观众,就观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在节目中参与讨论的人尽可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明自己对问题的态度和认识。这种节目形式能够反映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是最广泛的社会讨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2000 年 7 月央视推出《对话》,半年后《对话》成为很有影响力的节目。目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谈话节目还有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等。 2、电视论坛电视论坛是由主持人针对当前某一重大新闻或者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参与电视论坛评论的嘉宾都是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其发表的意见和观点富有权威性、客观性、前瞻性,因而比一般电视谈话节目更具权威性,具有极强的启迪、沟通和引导的作用。譬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各频道采用电视论坛的形式,纷纷邀请国际问题专家、军事问题专家对战争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后,还设立了专门的《央视论坛》,由此可见电视论坛也是打造品牌节目频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主持人评论主持人评论是由电视新闻主持人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社会想象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评论形式。一般由主持人参与策划、写作、播出的全过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展开分析,并以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方式出现,以自己良好的新闻素质和个人魅力去洞察新闻的意义,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丹话题》是我国最早的主持人评论节目,后来《东方时空》中的《面对面》也属于这一形态。 4、电视短评电视短评是新闻报道前后配发的编者按语,包括编后语、编前语、编辑点评等等。典型的如一些法制节目后的评论多属于此,运用得当,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评要求紧扣事实,把火力集中于一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点评,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道出新闻事实蕴涵的意义,所谓“评其一点,不及其余”。 5、电视新闻述评电视新闻述评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评论形式。述评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态表象,通过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述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视听冲击力,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和,在内容上则讲求引导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从功能上分,电视新闻评论分为提示性评论、倡导性评论、批评性评论。

新闻评论范文.doc

【演讲稿范文】 新闻评论范文该怎么写?下面是合一为大家带来的新闻评论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闻评论范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 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试析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特点

试析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特点 关键字:新闻评论电视焦点访谈 摘要: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负载媒介舆论功能的载体,一种受众实现媒体参与的有效途径,一种社会整合的力量和传媒科技发展的技术受益者而存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推出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新路子,并很快成为受众一致认可的名牌节目。因此,本文以《焦点访谈》栏目为例,来分析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特点。 正文: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与新闻评论体裁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视传播手段.阐述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看法,藉此反映、影响、引导舆论,是电视传播的优势所在。 评论一直被认为是以文字符号为主要载体,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主要话语形式的文体。这种观点,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电视以画面为主要传播手段,在某些人看来,画面所承载的信息往往是浅层次的、客观的,只能纪录现场事件,传播事实性信息,电视与评论是“无缘”的。即使电视中出现了诸如主持人评论、编前和编后话等形式的评论,也被冠以“简单模仿报纸评论”的帽子,而为业内人士所不屑。《焦点访谈》的横空出世,为电视评论开启了一道智慧之门。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办的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模式”很快在各电视台得到推广,电视评论特别是电视述评大大提升了其在媒体中的地位,并逐渐摸索出一条特色之路。1996年,《焦点访谈》的定位语由“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改为“用事实说话”。这一反评论概念、判断、推理的传统话语模式,寓“述”于“评”,以“述”释“理”,诠释出一种全新的说理理念。本文试图从解读《焦点访谈》入手,对电视评论类节目进行初步探讨。 1 选题原则 选题是电视新闻制作整个流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步的工作。《焦点访谈》的成功一半要依托在选题上,一些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个环节。栏目选题通常考虑政治和业务因素。在政治层面的选题原则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这三点的重合意味着选题的十拿九稳,三者的错位意味着选题的先天不足。政治层面的原则决定着一个选题的做与不做。而业务层面的原则则决定了选题做得好与不好。业务层面的选题原则是:政策背景、事实呈现。一期节目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图解政策,而是在政策的背景下寻找生动的事实,用政策思考,用事实说话。另外还要考虑到效益原则即社会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视市场的竞争,许多地方台的这类栏目为追逐高收视率,正在弱化其社会功能,节目的价值标准变得模糊了。短时间看,通过离奇的题材,大量的抓拍、偷拍,以及另类的表现手法,收视率是上去了,但从长远计,却是舍本逐末,丢失了栏目的基本定位。重新审视自己的初衷,节目形态可以改但是精神实质不能丢。很多东西是因为坚守了,才有特色,才有品质。 从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调查性报道。这类选题的节目由表及里不断追寻新闻事件的缘由,追踪

新闻评论范文800字精选汇编(最新)

娱乐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一首歌,几句话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不少人认为,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来,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分庭抗礼的。大学讲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自然应该海纳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从北大办学历史与办学宗旨看,)北大从来就是一座包容各种“偏才怪才”的学府。蔡元培老校长以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的沈从文,包容了批评他的鲁迅,接纳了低学历的陈独秀直至梅兰芳走进北大讲堂,金庸、周星驰纷至沓来,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什么当李宇春接踵而至时,却遭来如此非议?况且,北大讲堂毕竟不是茶馆,北大校长不会是不假思索心血来潮就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所以说,李宇春走进北大,并不是伤学堂大雅的事,恰恰体现了大学对文化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与“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什么贵贱高低的区别。大学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如果单从知识来取人而顺理成章地认为“文学”即“最高层次的文化”,显然让莘莘学子贻笑大方。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播。李宇春的艺术表演,也是对文化的传播,有何不可? 如果从明星的角度去看,他们带给大众娱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说大学讲堂是严肃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测的学府,那倒不如说那是监狱。专家、教授在讲堂上只要严谨、求实,那就是对学子负责。一个明星用歌声带给他人慰藉,让他们领悟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不也是对学子负责吗?不能硬为“学术”与“娱乐”强制划清界线,更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可见社会上对“大学”的理解迥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讲堂不是旧时的金銮殿,本身没有那么神圣。文化是与时俱进,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只要是对学子负责的演讲者,大学讲堂的门都会为之敞开。 时事评论背景: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

新闻评论写作整理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 新闻评论概念:是一种政论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中。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可以鲜明地强调报道的主题思想,指出新闻事实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 1、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 一、新闻性2、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特点二、政治性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1、面向广大受众 三、群众性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一、引导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二、监督的作用 三、表态的作用 四、深化的作用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 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 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 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其一,是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以及最近中央发布的重要决定,工作部 署和最新的政策精神。 论题从哪里来其二,是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以及来自广大群众和 社会基层的呼声和要求。 其三,是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 1、针对时弊,对症下病 一、立论的针对性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的独到 立论的基本要求二、立论的新颖性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