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合集下载

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资讯评论娱乐等

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资讯评论娱乐等

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资讯评论娱乐等新闻节目的分类和特点新闻节目作为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分类和特点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新闻节目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包括资讯、评论和娱乐节目。

一、资讯节目资讯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传递与时事相关的信息。

资讯节目通常包括新闻联播、早间新闻、夜间新闻等。

资讯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资讯节目应注重客观中立的态度,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解读,为观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

2.全面性:资讯节目应当关注多个领域的新闻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报道,以满足观众对全面了解世界的需求。

3.时效性:资讯节目应及时报道最新的新闻事件,以保证观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重要的信息。

4.专业性:资讯节目应由专业的记者和主持人进行制作和呈现,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评论节目评论节目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节目形式。

评论节目通常包括政论访谈、时事辩论等。

评论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点鲜明: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往往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深度探讨:评论节目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和思考,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供观众参考。

3.争议性:评论节目常常涉及敏感话题和热点问题,引发观众的争议和讨论,促使社会舆论进一步发酵。

4.多元化:评论节目应充分吸纳不同观点和声音,给予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的空间。

三、娱乐节目除了传递新闻信息和评论外,新闻节目中的娱乐节目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娱乐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和放松,通常包括名人访谈、综艺表演、社会趣闻等。

娱乐节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轻松愉快:娱乐节目主要以轻松、欢乐的氛围为主,通过有趣的内容和形式让观众放松心情。

2.明星效应:娱乐节目通常邀请明星、艺人等娱乐圈的知名人物参与,吸引观众的目光和关注。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特点
视听结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使评论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
时效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以传达及时的声音。
广泛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涉及的主题和议题具有广泛性,可以涵盖国内外时事、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针对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反驳式评论
04
CHAPTER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与市场
主要覆盖中年及以上人群,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较大。
年龄
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学历观众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教育程度
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女性观众略多一些。
性别
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受众相对较少。
地域分布
01
深入的分析解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应加快制作和审核流程,提高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时效性,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加强时效性
评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度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保持客观公正
评论员应注意语言规范性,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表达方式,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评论内容。
规范语言使用
06
CHAPTER
监督社会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
历史沿革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适应了不同受众的需求。
发展现状
未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将更加注重互动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闻评论重点

新闻评论重点

新媒体评论重点1、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民众密切关注的社会话题进行意见表达的一种方式。

新闻评论与语新闻报道的区别:2、新闻评论的特性(1)强烈的新闻性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部分新闻评论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新闻评论是一种发议论讲道理的文体,要求有逻辑性的说理,如此方可能有说服和认同(3)广泛的公众性表达要接近广大公众评论成为公民意见表达的常用方式之一3、新闻评论的功能作用(1)舆论引导,释疑解惑以舆论引领方向:引领社会舆论的方向为群众释疑解惑,引导受众思想——解除思想疑惑:引导人们认识事物(2)针砭时弊,舆论监督(3)意见表达与意见交流——政府意见,媒介意见,公众意见,个人意见的交流4、社论与评论员文章(1)我国社论的前身——政论文A、王韬: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B、梁启超的政论文被称为“时务文体”,风行天下(2)我国社论的成熟——以《大公报》社论为代表《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的“社评”,标志着近代新闻评论(报章体)的结束和现代新闻评论——当今我们熟知的新闻评论的开始5、社论的定义与特点(1)社论的意义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6、评论员文章(1)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2)介于社论(本台评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评论文体,在内容和写作特点上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常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

7、小言论(1)小言论的由来A、五四运动后,很多报刊开设短论专栏B、邹韬奋确立“小言论”文体:在《生活》周刊上开设“小言论”专栏,成为其王牌栏目之一。

(2)专栏小言论的成熟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3)小言论的特点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生动性8、新闻评述:是新闻领域中一种边缘体裁,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兼有两者特点和优势。

又称述评或记者述评9、杂文瞿秋白:杂文就是“文艺性的政论文”鲁迅的开拓使杂文成为独立文体60年代邓拓的杂文名噪一时10、网络评论频道:网络媒体中专门用来传播各类评论信息的分支结构。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全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评论者,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参与到公共话题的讨论中。

在这个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中,传统的观点和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新的思维和方式也在不断涌现。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过去,电视新闻评论往往由少数专家或名人来主持,他们的观点和声音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在全民媒体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解读。

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使电视新闻评论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也让更多的声音得以被听到。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更加注重深度和解读。

在过去,电视新闻评论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报道和评论,而在全民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可以通过深度采访和专题报道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

观众不仅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看到新闻事件的表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从而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更加注重公正和客观。

在过去,一些电视新闻评论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而在全民媒体时代,信息更加透明,观众也更加理性,对于电视新闻评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视新闻评论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记录和解读新闻事件,不偏不倚地进行评论和评价。

全民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新的观点和思维正在涌现,新的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探索。

在这个时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多元化、个性化、互动化、深度化和公正化的特点将成为主流,也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希望电视新闻评论在全民媒体时代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影响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思想的碰撞。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4.新闻评论的写作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
电视评论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对特定事件或问题进行阐述、评价和解释的表达形式。

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同时也能有效地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和态度。

电视评论的常用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电视评论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常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和分析。

新闻评论的目标是帮助观众深入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同时提供对事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

在新闻评论中,主持人或评论员通常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事件进行阐述和评价,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二、专题评论
专题评论是一种针对特定主题或问题的评论形式,它通常会邀请专业人士或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阐述。

专题评论的目标是帮助观众全面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并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在专题评论中,嘉宾通常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同时也会与主持人或其他嘉宾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访谈评论
访谈评论是一种通过与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展示事件真相和问题本质的评论形式。

访谈评论的目标是帮助观
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相关人员的态度和观点,同时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引导观众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在访谈评论中,主持人通常会与当事人或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问题的本质,同时也会邀请其他嘉宾进行点评和分析。

总之电视评论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它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和态度。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T

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T
以回味的余地,这样或许会更有利于对孔子及其学术的 的研究,更有利于儒学的传播。
请你分别以一名艺术工作者和普通群众的身份,
对下面这则材料发表议论,要求观点得当,符合人物身
份特点。(6分)
据11月2日《新京报》报道,深圳市即将出台高雅
艺术票价补贴政策,今后,每场高雅艺术演出将保证将
一定比例的低价票出售给普通市民,满足市民欣赏高雅
北京时间(2005年)11月11日正好是2008北京 奥运倒计时1000天的日子,万人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吉 祥物正式发布,与世人见面。五个拟人化的形象,都 称为福娃,分别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 燕,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 “北京欢迎你”。
④③① ②⑤吉吉吉祥祥祥物物物是具具体集有有现体独浓广了智创郁泛北慧的的京的知中代奥结识国表运晶产特性会。权色。的它和。它筹们广它们办渗阔们 的理透的大 原念着市量 型和方场使 和国方开用 头际 面发了 饰奥面空蕴丰林的间含富匹智。着的克慧它与中精和们海国神劳蕴洋文。动含、化它,着森元们特很林素传别高、,达是的火多了文、方与艺化大位自工含地展然作量和示、者和天了社的无空中会聪限的国和明的多文谐才创方化相智意联的处与,系多、。 团必样共队将性同精获。发神得展。可的观人的类社理会想效。益和经济效益。
普通群众:我__们__可__以__用__优__惠__的__价__格__看__到__高__雅__的__艺__ 术__,__这__是__政__府__为__我__们__做__的__一__件__大__好__事__,__我__们__真__心__欢__迎__ 政__府__出__台__这__样__的__惠__民__政__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言之有理,言简意赅。好的点评应做到以理以 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人里,以理服人,发 人深省,切不可凭空漫说。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九讲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现代媒体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形式。

这类节目通过舆论引导和评论报道的方式,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影响力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和特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通过电视传媒发布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评论报道。

它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首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活泼,注重情感化和亲和力,通过主持人的解说以及来宾嘉宾的观点交流,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节奏感较强,节目时间有限,因此对于各类新闻事件多以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报道进行评论,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呈现全面的观点。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注重多元观点的呈现,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名人或观众参与讨论,提供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以达到全面客观的报道效果。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影响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首先,它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评论,为观众提供了解释和分析新闻事件的平台,帮助观众理清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

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舆论引导作用,对热点话题的报道和评论能够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的形成。

最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邀请观众来电或上台发表意见,促进公众与媒体的互动,增强了大众对新闻报道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未来趋势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观众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触节目的方式逐渐增多,这将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备更广泛的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其次,互动化将成为未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特点,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节目的讨论和互动,使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电视新闻评论特点与制作技巧论文

电视新闻评论特点与制作技巧论文

电视新闻评论特点与制作技巧论文摘要: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声画结合,双线互补、多元角色共同参与、充分展示纪实信息,现场感强三大特点。

在制作电视新闻评论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尽量选好题目和角度,使用好评论语言,深入挖掘,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让评论有深度、有内涵。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制作技巧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声音、画面、文字等传播符号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判断、有归纳预测的一种引导性新闻节目。

常见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有三种类型:访谈式,如《焦点访谈》;群言式,如《铿锵三人行》,这种评论形式与访谈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参与人数的增多,形式较为自由;调查式,如《新闻调查》。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决定了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声画结合,双线互补不同于广播只作用于受众的听觉,报纸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电视新闻评论把电视传播符号与新闻评论题材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声音、画面和文字手段,既诉诸受众的视觉,也诉诸听觉。

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途径接收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闻事实和评论观点。

电视新闻评论充分发挥自己的图像优势,广泛使用各种传播符号,让人物的语言配合动作及文字真实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大大延长了视听感官,强化了观众对信息的感知能力。

电视虽然和广播一样,用线性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广播是单性传播,声音是唯一的传播方式,电视因为可以同时利用声音画面两种手段,能实现“双线互补”的传播效果。

(二)多元角色共同参与纸媒、单篇是“一言堂”式的评论,表达的只是作者的看法。

广播新闻评论是以主持人或评论员为核心,辅助多种声音,虽然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媒体的看法,但中心人物只有一个,论点也只有一种。

电视新闻评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可以多人共同讨论,形成群体式、参与式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新闻事件或重要发表意见、做出分析评论或评述一种节目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如下主要特点;一、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基础之上,是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是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之上,电视具有自己的优势。

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的情景、当事人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

文字语言在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限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

广播时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文字语言一样,在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音响虽然直接在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

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告、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在现事物原貌。

使新闻评论从论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放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二、评论和报到同步进行。

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在展示、调查、评述事件的经过,边进性分析与评论。

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抓住症结,推导结论。

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采访让事实说话。

三、评论过程中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相结合,从而达到说服力、感染力的统一,起到美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中评论的图像、音响这些非语言符合的传播手段,更擅长调动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并由情感因素去带动认识和行为因素,使观众接受评论因素,电视新闻评论中这种情感诉求带来的感染力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评论对象(问题、现象、新闻事实及其形象)的确凿可信性。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及对策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及对策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及对策【摘要】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形式,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分析、针对竞争对手的对策、提升影响力的战略和利用新技术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针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如客观性、即时性等,我们可以通过提升专业素质和加强采访调研来提升品质;而在发展策略方面,应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开发热点话题,提高观众吸引力。

针对竞争对手,可以加强自身特色、提升创新能力。

提升影响力的战略和利用新技术的发展策略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结合总结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对策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将有助于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发展策略、竞争对手、对策、影响力、战略、新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对策的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也在不断演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了简单的传递信息阶段,更加注重新闻的深度和分析性。

电视新闻评论因其图像化、声音化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不同新闻事件的多维度解读需求。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冲击下,传统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如何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如何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是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发展策略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脉搏,提升电视新闻评论在媒体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正文2.1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传播领域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及时性:电视新闻评论能够实时反映事件发生的最新情况,让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重要新闻内容并进行评论。

2. 多元化:电视新闻评论可以涵盖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从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

简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简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越 来越 多 人 的追捧 . 国各 大 电视 台纷 纷推 出 自己的说 新 闻 全
栏 目 第 一 档 就 是 2 0 年 江 苏 电 视 台 城 市 频 道 的 《 京 零 距 02 南
谈论 敏感 话题 被 替换 , 马后炮 》 马志 海也 讲 出 了许 多惊 人 《 的
之语 。
离 》 收视 率持续 攀 升 。 , 紧接着 ,直播 南 京》 北 京 电视 台的《 《 、 七 日》 安 徽 电 视 台 的 《 一 时 间 》 这种 说 新 闻形 式 的 电视 民 、 第 等
广 东民 生 电视 新闻评 论栏 目。 目前广 州地 区最具 代表性
的 此 类 栏 目 只 有 三 档 : 州 电 视 台 的 《 闻 日 日 睇 》 南 方 电 广 新 、

电视 新 闻做 得 观 众 爱 看 , 为 观众 话 语 权 的 一种 体 现 , 能 成 并
够 实现 其舆 论监 督 的职 能。 电 视 新 闻 评 论 的 形 式
喉舌 。节 目风 格 因主 持人 性格 原 因较 为激 进 , 因此 曾被上 级
事件 , 每每 评论 , 都能 代表 大 多数 人 的意见 , 真正 成 为人 民 的
行》 展现 了社 会精 英 的观 点 , 一定 的舆论 导 向作 用 。《 闻 有 新
E日睇》 是 民生 类 的 电视 新 闻播 报 加评 论 , 老 百姓 说 话 , t 则 为 拥 有 强 大 的 草 根 粉 丝 团 。本 文要 探 讨 的 就 是 第 j 种 模 式 的 特
《 闻 日日睇》 目。其特点 是 以广州 话及广 州人 的生活 新 栏 态度 、 文化 观 念来 解 读 当天 报纸 的时 事新 闻 , 注 广州 的话 关
题 和 社 会 新 闻 , 加 上 平 民 和 主 持 人 的 观 点 来 评 述 。 由 于 节 再 目以 言 辞 犀 利 、 说 敢 言 、 风 强 硬 著 称 , 受 观 众 欢 迎 , 敢 作 深 而

新闻评论复习要点(1)

新闻评论复习要点(1)

新闻评论复习要点(1)《新闻评论》复习1.新闻评论的概念:是针对近期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发表评论、推理和表达意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一种政治新闻体裁,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

2、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3、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4.新闻评论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研究新闻评论的应用和写作规律是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

5、新闻评论的意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

6.新闻评论的特点1)新闻性: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的新闻性,这是由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也是新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的一个重要区别。

2)政治性: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也是决定于新闻传播工具的性质。

3)群众性: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首先体现在其内容上,是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

4)其次是论述方式要考虑读者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为他们所喜闻乐再见第三,要吸引群众参与新闻评论的撰写。

7.新闻评论的功能1)引导: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通过对重要新闻事实的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褒扬先进,批判时代弊病,帮助群众认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与落后、对与错,明确赞成与反对的内容。

2)释疑:新闻评论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分析,这是群众最关心、最焦虑的莫衷一是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他们释疑解惑。

3)立场声明:作为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新闻评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表编辑部的重要事件或问题表明态度。

对于国内外的重大问题或对外关系中的问题,全国性的新闻媒介还可以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4)深化:新闻评论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思想的提炼升华,挖掘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全局的高度说明问题,虚实结合。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பைடு நூலகம்课导入
翻开报纸,除了大量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之外,有 时候还能看到一些新闻评论。打开电视机与收音机,每天 播放着《新闻30分》《晚间新闻报道》等纯报道类节目, 也播放《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上 网浏览新闻,许多新闻后面附有“评论”链接,网民可以 各抒己见。那么新闻评论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就去一探 究竟。
特点三:新闻评论的说理性
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具备议论文的一般特征。 它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依托事实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与辫析,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阐明事实的意义、性 质与影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正是从这一点上,新闻评 论与新闻报道区分开来:新闻报道是客观的,新闻评论是 主观的;新闻报道传递事实,新闻评论发表观点;新闻报 道大多数是第三人称的,新闻评论大多数是第一人称的, 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三、讨论分析
1.新闻评论最大的功能是阐述观点、发表议 论、表达立场,作品《看重庆,念中原》、 《赵朴初驳王安石》、 《警惕“童年消失”》 三篇新闻评论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试各用一句 话概括。
2.作品《看重庆,念中原》、 《赵朴初 驳王安石》、 《警惕“童年消失”》三篇新 闻评论,语言各有特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 句子或段落,从句式、修辞、感情色彩等方 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特点二:新闻评论的政治性
在我国,新闻媒介被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它的主要 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 这个工作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新闻评论来完成的。因此, 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 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执 行党的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 的分析,阐明党和政府的立场与主张。新闻评论明确的政 治性,使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有可能引发激烈的社会争 议,甚至导致深刻的社会变革。

新闻评论重点(1)

新闻评论重点(1)

新闻评论重点一、新闻评论(特点)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网络上就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工作经验教训或有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既“评”又“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2、新闻评论的内容:(1)、具新闻价值同时具有议论价值的事实。

(2)、当前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

3、新闻评论文体的特点:(1)、具有显著的新闻性(与其他评论不同的地方)(本身所评对象就是新闻,或具有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性,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2)、具有强烈的政论性(3)、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所涉话题往往是公共领域的,适合于通过新闻传媒刊播的话题。

)(4)、具有极强的逻辑性4、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新闻评论提供的是观念信息,新闻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

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新闻评论是对新闻报道的升华和深主体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新闻文体中不可缺少的,共同发挥作用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主观,发议论,说理,引导受众/客观)二、新闻评论的三要素:1、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2、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论点的根据,也是评论的基础、支柱。

论证又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新闻评论的类型,各自的特点:1、新闻评论文体的分类——根据表达形式来划分(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语和编后按、评论专栏写作)2、(1)、社论:大型评论,在报纸上起挂帅作用。

一般由编辑部负人撰写。

它是代表同级党委或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部就国内外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或重大问题而发言,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或阐释党的方针政策,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或指明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的方向等等,具有较大的权威性的言论。

(2)、评论员文章:其评述的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都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当某个话题不适合以报社的立场来表达,重要性和严肃性又高于一般评论时,就采取评论员文章的形式。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种节 目形 式。 由于它具有新 闻性 、政策性 、现实性 3 个方 面的特性 ,所 以在报道新 闻时呈现 出具有反 应快 、政策性强 、直面社会现实等特点 。而且新 闻 评论 还需 要弘扬正气 、针砭时弊 ,在严肃之 中融入 幽默 ,在说理 、分析之 间穿插精悍 。
客观 、通 俗 易懂 的; 要具 有人 情 味和责任 感 ,对
社会 存在的丑恶现象要有正义感 ,对弱者要使用温 性词汇。广播新闻 的语言没有画面 的对照 ,全靠 听 觉来 接受和获取信息 。广播 的语言总有温 暖人心 的
效果 ,并能给人 以情感关怀 。广播新 闻评论着重强 调反映 “ 事实发生 、 发展 与新 闻报道之 间的时间差 ” , 评论语 言通俗易懂 ,能够充分调动声音 、音响 的表
元 表达 、完 美结合 ,即可充分 发挥好新 闻评论舆论 导 向的传播功能 。
( 2)敏锐的判断能力 。判断能力是指新 闻1 一 作
者从一定 的价值观 出发对事物 的是非善恶 、利弊得
失 进 行 判 别 的能 力 。
《 政风行风热线 》 节 目应该 怎样运行 和经 营呢?
的 问题 ; 党 和政府确 定大 政方针 政策 的贯彻执 行 和 落实情 况 ; 当地党 委 、政腑 的重点 T作 ,当地
9 4
信息 为主 ,新 闻评论则 以传播 意见性信息 为主 ,在 事实性信息 的基础 ,加 意见性信息 的传播 ,多
二 、 新 闻 评 论 要 运 用 大 众 话 语 、 多元
表 达 。充分 发挥 舆论 导 向作用
无论是哪一种媒体 ,笔者认 为新 闻评论语 言都
要大众话语 ,用最贴 近生 活的语 言表述 观点 、发 表
评论 ,才可 以更好地在评论要 素与视 听元素结合 中 发挥新 闻舆论 的引导作用 。新 闻报道 以传播事实性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评析

事实核对
在撰写评论前,应该对所引用的数据进行核 对和验证,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5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环境 与传播效果
媒介环境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使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 也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 播渠道,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提高传播效 果。
详细描述
该评论针对某一重要政策,充分运用媒体的专业优势和 人才资源,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评论中对政策 的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政策实施 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 议。同时,评论也引发了公众的积极关注和讨论,进一 步推动了政策的落实和社会进步。
THANK YOU
特点
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群众性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热点,引领 社会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舆 论引导作用,通过对新闻事件的 解读和分析,帮助公众了解事实 真相,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
和态度。
监督社会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具有监督社会 的作用,对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 批评和揭露,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提高素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帮助公众 提高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 素养,增强公众的思辨能力和审
美水平。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的兴起和发展,逐渐成为 一种重要的新闻评论形式。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也与国家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摘要:社会舆论,林林总总。

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

这样,要求进行舆论引导之前,对诸多舆论,进行鉴别和筛选。

对错误、反动的舆论进行驳击和引导,并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同时,对正确、进步的舆论予以积极有力的支持。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

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我们坚持的影响是政治方面的保证,而不是市场或者商业行为的保证;应该是公众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公众利益的损害。

人民利益原则,要求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发言,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一是要求新闻评论紧紧跟随新闻事实,而不是成为“马后炮”;同时还强调评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将引导的对象和需要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和观众有机联系起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它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并与新闻报道一起形成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媒介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与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媒体除了发布新闻、提供信息服务外,同样应该及时对重要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依托于新闻事件真实可信的形象基础之上使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与报纸和广播的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具有很大的优势。

报纸评论在提供论据时,要靠作者的文字叙述来表现现场情景、当事人的对话和事件的进展等等。

文字语言再现事物具有间接性,同时它的真实性又受制于记者的主观意识和运用文字反映事物的能力。

广播是借助声音来提供论据的,其中有声语言同文字语言一样,在再现事物上具有很强的间接性,现场实况音响虽然直接再现现实,但毕竟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不能做到完整地、全方位地提供客观事态的原貌。

只有电视,才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形声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

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2、评论和报道同步进行在动态中开展采访和评论,边展示、调查、讲述事件的经过,边进行分析与评论。

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强调记者的主动参与,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开掘,实录调查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抓住症结,推导结论。

这种电视新闻评论手法,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是发挥电视传媒优势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观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在这种调查性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所展示的事实和调查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鲜活的、随机应变的,符合电视传播与时间同步的线性特点的表达方式,记者应力争通过自己的采访让过程说话。

这一过程可以是历史性的事件变化过程的顺叙,如《焦点访谈》节目《收棉时节再访黄梅》中,记者采访到棉纺厂违规收棉,村里欺骗记者曾组织农民向棉花收购点交棉、记者回来后棉纺厂继续收棉的全过程,这是最常见的;也可以是记者的采访调查过程或采用记者再现事实发展变化的倒叙方式。

在这种调查性新闻评论中,还可以采取隐性采访方式或偷拍手段获得公开采访无法得到的节目素材。

可以说,调查性新闻评论的成功,不仅需要记者的知识和良好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智慧、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评论过程中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相结合从而达到说服力、感染力的统一,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图像、音响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手段,更擅长调动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并由情感因素去带动认识和行为因素,使观众接受评论信息。

电视新闻评论中这种情感诉求带来的感染力可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评论对象(问题、现象、新闻事实及其形象)的确凿可信性,乃至强大的震撼力。

2.画面形象本身(如新闻场面、行为、动作、语言、环境、细节、光线、气氛等)的动情性和感染力。

3.贴近观众、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带来的亲近性和感染力,而这种亲近性使得栏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4.采访记者、主持人、评论员的责任心、正义感、情感态度,乃至人格力量对观众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当事人、责任人接受采访时的复杂心态和生动丰富的体态语言,对观众也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4、传播者论点和受众认识高度融合吸引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证过程,实现论证的群体性,使新闻评论的论点和结论更具交流感和客观性,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电视新闻评论的论证过程也是一个依托新闻事实(论据)进行归纳、推理从而形成论点的过程。

只不过这个过程的进行,不是由传播主体单独完成的,而是由传播者组织有代表性的各阶层人物共同参与完成的。

受众参与论证,主要由节目主持人或记者通过提问、交谈来实现。

在记者就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各阶层人士,包括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相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热心观众从提供事实依据、证实事实,到发表见解,从不同角度、层面和各自视点参与评论。

在这种论证过程中,各阶层人士相互交流、对话,相互支持或补充,甚至出现不同见解的冲突、碰磕。

这种论证过程的广泛参与性,在较高的层面上达到了主体观点和客观认识的高度融合。

这种论证的群体性和广泛参与性,加上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形成平等、沟通的心理机制,使受众更自然、愉快地接受传者的论点。

二、电视新闻评论的特征电视评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视听互补和声像兼备、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符号既有声音和文字、更有图像的直接展示。

电视新闻评论是综合运用画面、字幕、实况音响和论说语言的评论。

符号的多样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具有不同于报纸文字、图片、广播语音的特点,只有把听觉上的声、和视觉上的流动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评论的独特优势。

实际上,电视新闻评论画面与声音结合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要想使画面贴近声音,采编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节目报道中,很善于捕捉细节,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和景深的运用,以及特写镜头的使用,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例如一则揭露执法办案人员在办案中徇私枉法的节目,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表面上看去似乎镇定自若,但镜头摇到他的手上时,观众可以看到他的手正在不停地颤抖。

这一个细节,就真实地反映出他作贼心虚的内心世界。

这一个画面抵得上许许多多的文字所表达的内容。

使观众直截了当地明白了画面所表达的内涵,细节最能够体现事件的实质,揭示事件意义,也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部分。

因此,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是电视评论常用的手法。

这也是电视画面的优势所在。

1.视听结合,论述手段丰富多样电视评论可以听,可以看;既作用于人的听觉,又作用于人的视觉,双通道地传递信息。

视与听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对外界的感受,60%来自视觉,视觉在人类的感官中是最重要的,通过我们的眼睛,可以比通过耳朵更了解和熟悉周围的环境。

从记忆效果看,听到的信息能记住 20%,看到的信息能记住 30%,边看边听,耳目并用,就能记住 50%。

当然记忆的持久性有长有短,而人对于记忆本身是有选择性的,情况比较复杂。

但耳目并用的记忆效果比之于单用耳朵或单用眼睛的效果要好,这是确定无疑的。

记忆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定无疑的。

因此,电视评论在写作和制作中,就可以既发挥广播评论的长处,又可以运用图像语言,同时辅之以文字解释,以提高收视效率。

2.声画并茂,形象逼真电视评论透过电视荧屏,为人们提供了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观察世界的窗口”。

可看可听、真切具体、形象逼真、有现场感的综合传播,既顺应人的生理特点,又可使电视评论比之于广播评论,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受众感觉更真实、更亲近,且有具体的美感。

它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强。

当然,电视传播有它不易克服的弱点,比如它所反映的表面性。

电视所拍摄的画面往往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与物的外貌和外观,而人物内心活动和事物的内在规律,不容易用画面来表现。

又如它反映的不可再现性,这与广播的稍纵即逝有点类似,不少重要场景,时过境迁,电视就无法到现场拍摄,这些对于电视评论来说确实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表现方法的改进、形式的变化,扬长避短,弱点是慢慢可以克服的。

3.渗透力大,受众面广在当前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之时,电视评论的直观性、生动性,无时不在影响着广大的电视观众。

与广播评论相比,电视评论的观众和听众,除了自觉地收听电视评论节目以外,更多的情况是处在不自觉收听之中。

电视频道的多选择性、声画并茂的荧屏美感,客观上促使广大电视受众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无意识”地收听收看了电视评论内容。

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无形中更增加了电视评论的渗透力和受众面。

这种优势,是任何报刊评论、广播评论都是难望其项背的。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趋势电视评论的记者可以到达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跟踪拍摄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将现场发生的情况通过画面准确、全面、集中地传递给观众。

现场性越强,真实性就越强,就越能打动观众。

抓现场,对电视评论来说至关重要。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里的“生活时空”中报道了北京最大的家具城失火的新闻。

记者与消防车同时到达火灾现场,对火灾情况、灭火情况、灭火后现场的情况作了完整、连贯的报道。

记者在现场进行解说和采访,画面冲击力很大,现场感很强,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1、注重评论的多角度多方位电视评论所传播的意见是一些立体化的、多方位、参与式的整合后的观点,它的论据与论点,发挥电视现场感的优势,无论来源还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多样,这也是有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许多社会现象已经由过去较为简单化而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人们的思想也更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使得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本身就相对复杂,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更是多种多样。

而许多观点之间也并非泾渭分明,观点的交叉融合成为重要的特征,而人民群众对社会规则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又使得这些观点的论争具有了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感。

由于广大群众对观点争鸣具有天生的偏好(曾经风靡一时的争鸣以及目前报刊上流行的时评言论便是证明),而这种形式可以使百姓观点得以尽情发挥,形成争论的局面,可以有两种甚至更多的观点论争,由专家评说。

这种电视评论方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媒介观点隐于节目背后,各种观点百家争鸣,增强了评论的客观性,更易为观众信服和接受。

而这种评论的关键是发挥电视现场感的优势,有电视评论员,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有专家见解,发表时评、解疑释惑。

有群众声音,发表观点,表达心声。

有主持人穿针引线,画龙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