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诗有哪些

合集下载

于右任草书唐诗十首

于右任草书唐诗十首

于右任草书唐诗十首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0.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以上是于右任草书的十首唐诗。

每首诗都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希望你能欣赏和喜爱这些古典诗歌之美。

注:以上内容为Markdown格式输出。

千古草圣---于右任

千古草圣---于右任

政治家,“当代草圣”,中国流艺术家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千古草圣”于右任圣人者,古来指品格极高尚、智慧极超群之人,亦称在某方面有极高成就、造诣之人。

春秋有“圣哲老子”、“圣人孔子”,晋有“书圣王羲之”,唐有“诗圣杜甫”等。

而纵观书坛,堪称“千古草圣”者,唯于先生一人也!右老生处晚清民国,时局混乱、政体腐败,外强横行、民生涂炭,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少年于右任将一腔热血献给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誓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因倡言革命遭清庭通缉,亡命天涯。

后追随国父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

先后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成为革命的号角先锋。

护法运动时期,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致力西北革命,历尽艰辛,功勋卓著。

其有诗曰:“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报国难,椎秦气无伦。

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

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

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

”可窥先生早年思想一斑。

中晚年的右老久居政府要职,地位显赫,却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闻名于世。

常为子女学费生活费而举债;竞选“副总统”因囊中羞涩而败北;更甚者病危之住院费也由“蒋总统”垫付。

有一无二,终因贻误,病发而终。

留给后人的只有几箱书及借条。

还有那首情悲意哀,以泪为墨的千古绝唱《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

于右任诗词选

于右任诗词选

于右任诗词选一、简介于右任(1893年-1945年),字汉章,号梅溪,山东青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词作品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思潮,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精选于右任的几首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探讨。

二、诗词欣赏1. 《秋日田园杂兴》春禽惊落,夏蝉委地,秋鬼笑大地,冬胡问天。

黔江鼓鼙乡思苦,巫山云雾国心寒;东方无与群那大,青铜人老就归汉;贞观皇帝有犯妇,天下都知各一整;古人写诗近水时,现代有金近水楼,宋人困后亲朝姿,东方无限有长牌。

白白雾乡悲恋神,红丝官府自恶人。

2. 《春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三、诗词解读1. 《秋日田园杂兴》这首诗以描绘四季来比喻个人和国家的不同命运,通过对四季的批判,呼吁社会对贫苦人群的关怀。

诗中通过描绘山川之美和各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怀念古代文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穿插了历史典故,融入了对古代帝王、官员的讽刺,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2. 《春思》这首诗以江景和月亮的变幻为线索,赞美了长江之美和月亮的光辉。

通过反复提到江流和月亮,诗人表达了对江流和月亮无限变幻的赞美以及人生的无常。

诗人还以江月为喻,展示了人生的继承和相似性,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江月无尽等候的情感。

四、诗词赏析1. 《秋日田园杂兴》a. 描绘四季•春禽惊落,夏蝉委地,秋鬼笑大地,冬胡问天。

这四句表达了四季的景象,通过禽鸟惊落、蝉虫败落、秋季的草木凋零和呼风唤雨的冬季,展现了四季变幻的美丽和不同季节的特点。

于右任最经典十首诗

于右任最经典十首诗

于右任最经典十首诗
1、《生日诗》现代·于右任
昔提一杖行天下,今对千秋发浩歌。

云灿月明时出现,太平洋上一头陀。

2、《题民元照片》现代·于右任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3、《望雨》现代·于右任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

更来太武上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

4、《基隆道中》现代·于右任
云兴沧海雨凄凄,港口阴情更不齐。

百世流传三尺剑,万家辛苦一张犁。

鸡鸣故国天将小,春到穷檐路不迷。

宿愿尤存寻好句,希夷大笑石桥西。

5、《闻庐山舆夫叹息声》现代·于右任
上山不易下山难,劳苦舆夫莫怨天。

为问人间最廉者,一升汗值几文钱。

6、《47年重九北投桥园》现代·于右任
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

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

7、《浣溪沙·寿张大千先生六十》现代·于右任
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

龙兴大海凤鸣岗。

作画真能
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

一池砚水太平洋。

8、《忆内子高仲林》现代·于右任
两戒河山一枝萧,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9、《思念内子高仲林》现代·于右任
梦饶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

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

10、《故山别母图》现代·于右任
龙雾山前云气深,云埋万丈到于今。

梦中游子无穷泪,二十年来陟屺心。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篇一:描写台湾回归诗句】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篇二:描写台湾回归诗句】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最为出名的,还有丘逢甲的一首爱国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896年5月,台湾被日本强占一年后,诗人代表当时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的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8年)进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进行挑衅,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侵略的准备,以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失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在台湾积极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出任台湾抗日保台义军的大将军,指挥抗日.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到失败,不得已离开台湾内渡到大陆.此后在广东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并与同盟会有来往.他的诗,大多是为收复台湾、洗雪国耻而作,慷慨悲壮,雄健奋发,忧国忧民怀念台湾的心情始终未变,直到1912年临终前仍遗言:“吾不忘台湾也”,要求在他死后安葬时须面向台湾.【篇三:描写台湾回归诗句】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扫墓于郎已白头——于右任诗词曲选读

扫墓于郎已白头——于右任诗词曲选读

扫墓于郎已白头——于右任诗词曲选读于右任(1879.4.11—1964.11.10),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

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办人。

孝陵1904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

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评注】作者开封脱险亡命沪上过南京时作,时年25岁。

当年北京贡院为八国联军焚烧,我国最后一次春闱改在开封进行。

作者因讥诋朝政遭清廷密旨拿办,得友人报讯幸免。

铁汉用宋刘安世典,刘屡遭章惇、蔡京加害,“八州恶地”过其七,一生大部时间在贬,竟得善终,被赞为“铁汉”。

短衣句:当时作者扮作炉工,坐在火车头煤堆旁。

孝陵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墓,当时是汉民族的象征。

民治学校园纪事诗(二十首其二十)1921慷慨当年此誓师,回头剩有断肠词。

三秦子弟多冤鬼,百战河山倒义旗。

动地弦歌真画荻,烧天兵火亦燃萁。

难忘民治园中路,卷土重来未可知。

【评注】民治学校园,即作者在三原西关所创办的民治小学校园。

1918年,靖国军在城外誓师,作者就任总司令。

1921年,陕西靖国军部分将领,在北洋军阀威逼利诱下动摇。

当年9月,胡景翼改为陕西陆军第一师,此即“倒义旗”。

当时作者退居三原民治学校,写下本组诗作。

画荻、燃萁分用欧阳修、曹植典,形容学习条件艰苦与才思敏捷。

五年后即1926年,作者与冯玉祥率国民军打回陕西,出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兼省政府主席,实现“卷土重来”的夙愿。

嘉峪关前长城尽处远望1941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边墙尽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评注】嘉峪关位于甘肃酒泉县西七十里处嘉峪山西麓,是万里长城西端,居高凭险,横扼东西大道。

关上题额“天下第一雄关”。

【越调·天净沙】谒成陵1941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

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评注】成陵即成吉思汗墓。

于右任诗集

于右任诗集

于右任诗集
1.《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2.《秋日感怀》
秋风扫落叶,寒夜入梦多。

万里江山在,百年身世何。

故人如旧雨,新月似初荷。

独坐思无限,心随云水波。

3. 《怀乡》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长。

万里关山远,千秋岁月忙。

心随飞鸟去,意逐落花香。

何日重相见,相看两不伤。

4.《咏史》
千古兴亡事,一朝荣辱中。

英雄多壮志,豪杰少从容。

成败皆天定,是非任人评。

只留清白在,千古照汗青。

5.《赠友》
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高山流水知。

万里关山同远望,百年风雨共扶持。

心存高义难为报,情深厚谊永无移。

他日相逢应有酒,共话桑麻到日夕。

6.《悼亡》
生如夏花忽凋零,死如秋叶太无情。

相思两地难相见,泪眼千行空自惊。

往事如烟成旧梦,前程似锦待新晴。

但愿人间有真爱,不负此生长别离。

7.《寄远》
万里关山阻归路,千重烟水隔乡心。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梦里不知寒霜重,醒来方觉泪痕深。

愿君珍重加餐饭,莫使秋风入客襟。

于佑任庄浪关山作诗

于佑任庄浪关山作诗

于佑任庄浪关山作诗于右任先生来过庄浪,并且在云崖寺景区八大寺之一的竹林寺住宿过,有其诗作《竹林寺》为证:投宿竹林寺,摩崖时隐见。

昔年梵王宫,今作回回店。

回儿六七龄,自云天赐剑。

我杖六股藤,儿曰此木善。

容欲择佳者,山前山后遍。

转瞬缘树枝,攀崖技独擅;隐约十丈间,树动儿不见。

儿登我战栗,杖得儿欢忭。

问儿惧怯否?曰如平地便。

深林有大虫,遇之使人颤!诗中所描述的摩崖地貌、石窟古寺、回民客店以及小主人既顽皮又好客的生动场景,与竹林寺、云崖寺石窟规模宏大、韩店郭漫一带回民聚居的现状十分吻合。

诗中于老自称拄的六股藤,也在关山林区自然分布,表皮因有六道规则的竖纹,当地人叫六道木,只是小主人嫌其随手折的不怎么好看,非要攀上悬崖为他老人家采个最好的。

于老因何而来,是什么时候来的竹林寺?据1993年第2期《甘肃社会科学》杂志所刊王劲先生《于右仁三次甘肃之行及其咏陇诗》考证:早在1917年7月,孙中山号召掀起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陕西革命党人起而响应,成立了陕西靖国军。

1918年8月,在陕西革命人士的要求下,于右任从上海回陕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陕西靖国军与投靠皖系的地方军阀陈树藩“血战历年,苦心孤诣”(孙中山先生赞语),赢得了声誉。

但到了1922年,在入陕北洋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靖国军大部分接受了改编。

只有杨虎城继续树靖国军旗帜于武功,迎于右任先生到此设立了“总司令部行营”。

是年4月,杨虎城督师大战于兴平、武功期间,兵败退出武功。

5月底、6月初,于右任自凤翔离陕,拟前往广州找孙中山先生。

由于陕、豫道阻,决定隐姓埋名经陇南入川赴沪再去广州。

于老自灵台入甘肃境即有诗《灵台道中》:灵台原上望,何处是秦关?东去无归路,西来有万山。

诗成补游记,兵败耻生还。

学道诚宜早,行行鬓已斑。

于老离开灵台后,经过崇信、华亭,沿番须道(老庄华公路)翻越关山到达竹林寺。

关山又称陇山,他在《度陇杂诗》中写道:陇山终日行,勉强能骑马;草木不知名,扬鞭问樵者。

于右任的诗

于右任的诗

于右任的诗于右任(1893年-1984年),字梅石,号养由,晚号养由居士,中国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文化评论家,著名的中国左翼文化人。

他的诗作以自由洒脱、情感真挚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于右任的诗作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关于理想人生和自然美的描绘。

他善于运用形象、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和对世界的思考。

于右任的诗作既有激情洋溢的《春风吹又生》、《青春之歌》,也有深沉内省的《秋日》、《夜行船》。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语言,又有细腻婉约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然景物,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于右任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内容上也丰富多样。

他的诗作中既有歌颂生活、热爱生命的诗篇,也有对社会不公、战争残酷的抨击。

他的诗中还经常流露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他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他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于右任的诗作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与时俱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也具有普世的价值。

他的诗作不仅富有艺术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之,于右任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既有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抨击,又有对理想人生和自然美的追求。

他的诗歌流淌着真挚和激情,传递着他对世界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他的诗歌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歌永远与时俱进,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1964年11月10日,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其亲属及秘书在整理遗物时,在一个铁皮箱中发现了于右任先生的日记本,1962年1月12日当天他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于右任先生又在1962年1月24日写下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一首无题诗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后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命名为《望大陆》(又名《国殇》)。

(图一: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近日,“日本西出义心先生珍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日记暨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展出,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我特意赶往参观学习以利提高眼识,欣赏了于右任先生晚年用硬笔书写在日记本纸笺上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见图一)。

(图二:于中令先生与我交谈)本次展览除于右任先生各个时期的书法精品外还有其弟子周伯敏、李超哉、刘延涛、李普同、胡恒、金泽子卿等人的书法作品,我有幸在台湾籍师友魏品芳夫妇的引荐下与于右任先生的三儿子于中令先生结识,也许同是泾阳老乡以及于右任先生书法爱好者的缘由,我与于中令先生交谈得非常投缘,于中令先生给我讲述了许多关于于右任先生和其弟子们鲜为人知的往事。

他得知我在研究于体书法,点化我除研究今天展览的于门弟子的书法作品外,还要关注一下林少和、梁披云的书法作品。

我通过对展出的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真迹及其弟子们书法作品的学习,终于将许久以来自己心头一桩存疑悬而未决的事情弄了个明白。

(见图二)(图三:《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图四:字典中收录的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半年前,为了研究、学习于右任先生书法,我从师友处借了一本《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见图三,夏铭智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法字典中收录了一幅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见图四),乍一看,这幅书法没什么破绽,再细细琢磨、研判这幅书法总感到笔法、笔势、笔力、结字、字势的力感、用笔轻重的变化及韵味,都和自己收藏的数十幅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墨宝的结字、笔力、行气、神韵有那么一点形似神不同的感觉,若以此作为范本,自己收藏的这些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就有真伪之嫌?!随后,我又对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的作品资料进一步进行研究、比对、判断,我坚信自己收藏的墨宝为真迹。

于右任:望大陆

于右任:望大陆

人与事 > 往事钩沉821962年元旦过去没几天,在中国台湾的83岁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政府交通次长、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已知来日无多。

他在1962年1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他在这则日记旁自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

”22日日记中又记:“葬我在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

”站高望远,可见于右任“望大陆”的心情有多殷切。

于右任:望大陆文·图/陆其国两天后,晨曦初露,一夜未眠的于右任披衣而起,写下了那首读来令人怆然涕下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可以想象,于右任望大陆、望故乡的情结中,一定有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思念之情,他和上海实在有着太多的交集。

向往“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上海于右任,原名于伯循,字诱人。

生于1879年,陕西泾县人,后迁居三原。

于右任幼承庭训,继进私塾;后中秀才,并入书院就读。

父亲于宝文寄望于他的,就是“望汝作世上一个读书人”。

但他似乎并没有恪守父训,1900年,二十岁出头的于右任入陕西中学堂读书,眼见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青年于右任出于民族义愤,写信给巡抚岑春煊,建议杀掉慈禧,拥护光绪重新施行新政。

信写好后,知情的同窗好友怕他遭到不测,力劝乃止。

但仅仅过了三年,也即于右任得中举人次年,他还是因诗贾祸,遭到三原县令德锐(满籍)通缉。

这些诗包括《杂感》(四首),以及《署中狗》等。

前者讽刺清廷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横征暴敛;后者指向更是一针见血:“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

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

”诗中直言,养着你们这些清吏有何用,平时只管吞噬民脂、民膏;与其空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不如用实际行动,效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于右任书自作诗《游阳明山公园革命研究院展望》

于右任书自作诗《游阳明山公园革命研究院展望》

于右任书自作诗《游阳明山公园革命研究院展望》
释文:
移坐林泉几石矶,樱花未绽杜鹃肥。

何当载酒寻诗去,翻羡游人带醉归。

翘楚名园如故友,忧虞大地待晴晖。

中山学统明州志,一代云雷百世师。

题识:游阳明山公园过革命研究院展望。

四十二年三月。

秩五先生法家正之。

于右任。

钤印:右任
词语注释:
石矶: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何当:何日,何时。

翘楚:杰出的人才。

忧虞:忧虑。

百世师:品德学问为百代的表率。

内容说明:诗作于1953年,书于同年。

1953年3月,春日明媚,百花齐放,于右任小病初愈游阳明山公园,触景生情,感叹何时能够“载酒寻诗”,透露出几许无力、凄凉之感。

由此情此景想到了曾经阴霾笼罩的祖国大地,因时而生的救国之策、可为百世之师的“中山学统”,不禁感慨万千。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

描写台湾回归诗句描写台湾回归诗句【篇一:描写台湾回归诗句】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篇二:描写台湾回归诗句】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最为出名的,还有丘逢甲的一首爱国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896年5月,台湾被日本强占一年后,诗人代表当时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的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8年)进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进行挑衅,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侵略的准备,以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失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在台湾积极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出任台湾抗日保台义军的大将军,指挥抗日.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到失败,不得已离开台湾内渡到大陆.此后在广东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并与同盟会有来往.他的诗,大多是为收复台湾、洗雪国耻而作,慷慨悲壮,雄健奋发,忧国忧民怀念台湾的心情始终未变,直到1912年临终前仍遗言:“吾不忘台湾也”,要求在他死后安葬时须面向台湾.【篇三:描写台湾回归诗句】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

浅析三原诗人于右任及其诗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骚心,曾用笔名关中于氏、大风、骚心、于思、关西学子等。

少颖异,读书勤勉,光绪二十一年秀才,光绪二十九年举人。

叶尔恺赞其“西北奇才”、“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

早年性情激烈,针砭时政,因诗贾祸。

于1930年任监察院院长,从此长期主持监察院工作。

于右任是时代的弄潮儿,一生成就辉煌,革命,新闻,兴学,书法,诗文均多有成就。

先后著有《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右任诗存》等,今所见诗集版本主要有:《于右任先生诗集》(台北,约八百首),《于右任诗词集》(湖南,近七百首),《于右任诗歌萃编》(陕西,八百五十余首),《于右任诗集》(北京,近千首),《于右任诗词曲全集》(陕西,一千余首)。

于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许多著名文人评价甚高。

柳亚子在《题词》中说:“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与先生一卷诗。

”充分肯定了其诗歌的时代内涵,认为其诗反映中华民族近代史实,具有“诗史”价值。

他又在解放前评价近代诗人时指出:“国民党的诗人,于右任最高明。

”姚雪垠也指出:“国民党中也不乏诗人,……例如于右任,……写了不少七律诗,寄托很深,艺术锤炼也好。

倘若这一类作品在现代文学史适当论述,不仅使文学丰富了内容,也会在海外产生积极的政治影响。

”他又说:“真正好诗,必须克服内容上和技巧上两种缺点,做到既有时代特色的生活内容和高尚而新鲜的真实感情,而又有纯熟的艺术技巧,做到内容好与形式美和谐统一。

在现代写旧体诗的诗人中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诗人大概是少数,而于右任不仅是其中之一,还应该放在较高的历史地位。

”章士钊认为,于诗“壮有金戈铁马之音,逸亦极白鸥浩荡之致”。

“于诗‘苍凉悲壮,劲直雄浑,而回肠之气,感人至深。

’”周明如是说:“(于先生的诗歌)是一部凝结中华近代史的史诗,它再现了先生那颗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坚贞不渝的救国救民之志,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诗词集
于右任(1898年-1987年),字伯鲁,号槐聚,晚号芜城老叟,湖南醴陵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现代文坛泰斗”、“近代文化巨匠”。

于右任所写的诗词与其思想、境界紧密相关,多以自然景物、历史传说、人生感悟为题材,用简洁明快、含蓄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几首代表作品:
《长安古意》
独有宫中带雨看,
翠华暗畔转银盘。

风扶绣户开宫扇,
欲试春衫不怕寒。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岳阳楼》
满地青松石径斜,
残阳如血照江家。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驾。

于右任诗词曲全集

于右任诗词曲全集

于右任诗词曲全集
于右任,字伯明,号观堂,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词曲作品流传广泛,其中《蒋家岸》、《黄鹤楼》、《鹧鸪天·北馆》等脍炙人口。

于右任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是福建福州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使得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同时也
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他的诗歌里多以景物描写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如《东篱》中“倚篱南望——斜
阳已过西楼,短笛一声黄叶舞风”,就给人以瞬间感觉,简练却抓住
了秋日的特殊氛围。

于右任的曲子同样贴合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化,宛若优美的歌谣。

曲子中以《鹧鸪天·北馆》最为著名,曲调柔和舒缓,歌词典雅清新。

其语言独特,别致动人,如“桥上何女郎,啭得芳名报,报得十年来,似在故人谁?”更是让人感受到深深的乡土忧愁和情感内涵。

他的散文也十分有代表性,《狂人日记》、《茉莉花》、《南渡记》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其中的《林荫路》被誉为“中国散文的开山
之作”。

于右任于1954年去世,他的文学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犹如一组文学
瑰宝,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意蕴,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总之,于右任的诗词曲作品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纯粹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受,永存于世人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于右任书自作诗《移居唐园诗以纪之》

于右任书自作诗《移居唐园诗以纪之》

于右任书自作诗《移居唐园诗以纪之》
释文:
南园急雨北园晴,载酒西园月又明。

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成败
不须惊。

高坟玉碗儿孙盗,曲沼金鱼将士烹。

凄绝范公穷塞主,力穷西北泪纵横。

题识:君实先生正,十年移居唐园诗,四十三年录。

于右任。

钤印:右任
内容说明:于右任书自作诗《移居唐园诗以纪之》,诗作于1921年,书于1954年。

词语注释:
曲沼:曲折迂回的池塘。

凄绝:凄苦之极。

穷塞:边塞最远处。

范公:指北宋范仲淹,曾经略陕西,守边数年。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上款人:刘光(1886-1971)别号君实,江苏江都人。

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后曾入日本陆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历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迁校南京筹备委员会委员、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议、军事委员会第一厅第一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9年到台湾。

1971年3月27日在台北逝世。

于右任传国殇写作背景

于右任传国殇写作背景

于右任传国殇写作背景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故乡》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

后于右任先生在台北谢世。

晚年在中国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

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晚年羁留台湾,于右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故土之思、黍离之悲,所以才有《望故乡》这刻骨铭心之作。

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故乡》。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望故乡》全诗共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所见所想。

第一节,起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安葬意愿,直白而深沉。

“望我大陆”紧承上句,道出想如此安葬的缘起和目的。

“大陆”前加一“我”字,体现了于先生台海两岸是一家的祖国观念,虽然身在台湾,但是大陆也是“我”的,传达出强烈的爱国感情。

“望”者是的魂魄!大陆令如此倾心,以至于死后的魂魄也要去望!死后尚且如此,活着时当然无时无刻不牵挂!这是一份多么执着的苦恋啊!这里,诗人还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后人会神游大陆,那滚滚的千里黄河,那不倒的万里长城,那勤劳的人民……“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诗人的魂魄在台湾最高的山顶上,凝神远望,可是,他总望不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哪怕是一点点的影子!面对这样的事实,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有涕泗滂沱,放声恸哭。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相依,但死后化蝶相依;而于先生,生时眼不能见大陆,死后魂魄依然不能见大陆,这是怎样深重的遗憾!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想落叶归根的感情。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他曾亲历中华民族被异族蹂躏的历史,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割占台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右任的诗有哪些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于右任的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池旁有道士庙,余为题曰灵山寺。

住寺中三日,作书甚多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雨过高峰雾忽开,月明照影一徘徊。

醉余挥洒天山上,似向瑶池洗砚来。

浣溪沙·塔里木戈壁中忆阿克苏温宿之游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何代何王剩地牢?龟兹霸业已萧条。

西风吹雨过平桥。

疏附县谒香娘娘墓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喀什河前沙枣香,巍峨祖庙拜香娘。

最怜家国无穷感,生死重经旧战场。

思念内子高仲林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梦饶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

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

浣溪沙·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上将于今数老张,飞扬世界不寻常。

龙兴大海凤鸣岗。

作画真能为世重,题诗更是发天香。

一池砚水太平洋。

47年重九北投桥园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年年置酒迎重九,今日黄花映白头。

海上无风又无雨,高吟容易见神州。

望博克达山不能上也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幼作牧羊儿,老至天山下。

天山不可登,还须习鞍马。

嘉峪关前长城近处远望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边墙近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早晴新大楼上远望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一雨新晴万卉蕃,凉生襟袖寂无喧。

天山南北都开朗,独倚高楼望故园。

国殇
朝代:近现代|作者: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