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求学
• 罗家伦从四岁入私塾,直到十五岁进美教士高福绥所办的英文夜校学习 外文。日后回忆这段家塾教育的体验是:像我五岁的时候念那“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样形而上学的经文,不但是读死书, 更是读天书呢!十三岁读《周礼》、《仪礼》、《尔雅》,只可以说残 酷地摧残脑筋!我小的时候没有得精神病。只可以说是洪福齐天。私塾 教育的体验,造成罗家伦日后主张文学革命,要创造国语文学,打破古 典文字的枷锁,以现代人的话,来传达现代人的思想、表现现代人的感 情。罗家伦在文、史方面的功力、造诣,不仅得力于父亲的指导,母亲 的识字教学和背诵短诗的启蒙也功不可没。对他而言,童年时期的家庭 教育远比私塾教育产生更深远、更直接的影响力,罗家伦认为他儿时的 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九岁那年母亲的去世,却教他初尝人间的巨 恸。从此在三十六岁所写《孩子的哭声》和四十七岁所写的《孤儿泪》 中,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孝思至情,可发现他的童年不只由父母那儿得到 文学和史学的熏陶,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二者汇注成向往革命之情 的思潮,发展为日后以民族为本位的教育主张。
谢 谢 大 家!
罗家伦简介
制作人∶汪锐文
目录页
01
人物介绍
人生经历
02பைடு நூலகம்
03
少年求学
求学复旦
04
人物介绍
• 罗家伦(1897~1969),现代教育家。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与傅斯年等组织新潮 社,创办《新潮》杂志,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 学历史系及附中。1928年,出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任上治校有方,颇见成效。1932年8月起,任中央大学 校长。时中央大学正处于数易校长、余波未平的动荡状态。他到任之初,即以明晰的教育理念提出“六字” 治校方针(安定、充实、发展)与“四字”学风(诚、朴、雄、伟),并把“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作 为中央大学的使命,为学校的恢复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此后,他广揽名师,优化学科,兴建校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的主持下,中央大学走出了阴影, 迎来了建校史上辉煌鼎盛的黄金时代。他具有超前的发展眼光,曾提出在南郊石子岗一带兴建中央大学新 校区,力图建设一个能容纳5000~10000人的学术之都。正当他要将这一蓝图付诸实施之际,抗日战争爆发, 计划被迫搁置。之后,他又力排众议,将中央大学西迁重庆。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执著地谋求学校的发 展,中央大学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以致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统一招生中,把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 愿的考生,曾占当时全国报考人数的2/3。1941年,罗家伦辞去中央大学校长一职,从此离开教育界,担任 一些闲职。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1950年赴中国台湾, 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央评议委员。主要著述有 《新人生观》、《科学与玄学》、《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等。
求学复旦
• 罗家伦十五岁入南昌的英文夜校读外文,此时他经常注意上海的招生广告,不但自己想投 考,也鼓励同辈的少年朋友一起去以壮声势。1914年进入上海复旦公学就读。由于复旦公 学的创办人中有革命党人(马相伯、于右任、叶仲裕等人),所以复旦公学和孙中山时期 的国民党间有密切的政治关系。(1913年复旦公学校董改组时,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校董 会主席)另外复旦公学还具有一个特点:重视言论自由的精神。因此,复旦公学学生的政 治兴趣比他校浓厚。中学时代,罗家伦最崇拜君宪派的梁启超,可是当时的革命党并不认 同梁启超的主张,所以在学校里,革命党与君宪派经常一言不合就吵起架来,甚至动拳脚。 罗家伦不喜私斗,遇此情形,每每让步,很多人都看他是个胆小鬼,文弱书生。然而,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复旦公学时期的罗家伦不只学业优异,还任《复旦杂志》编辑,开始运 用文字发表他的理念,他曾撰文与同辈的青少年朋友共勉:“若欲以二十世纪国家的主人 翁自恃,必须有春日载阳、万象昭苏之慨:切莫暮气沉沉,气息奄奄。一定要努力成为新 学生,切莫沦为陈死人”。他也在文中对年轻学生的婚姻加以挞伐,认为“在学生时代就 结婚,足以使人志气颓唐,违背生计原则,堕落社会生活程度”。此时,他对问题的了解, 已由个人的婚姻问题探索到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