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护理ppt课教材
指导家属学习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 体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清洁和护理。
心理支持培训
教授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轻 焦虑和恐惧情绪。
应急处理培训
培训家属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如遇到患者发热、出血等突 发情况时的应对措施。
定期随访计划和内容安排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和引起意外。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力 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 训练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 复。
03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
01
02
03
化疗药物
通过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 胞来治疗骨髓抑制,如阿 霉素、环磷酰胺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血清中特定蛋白、酶和激素等水平,间接反 映骨髓功能和疾病状态。
结果异常分析和意义
01
02
03
04
红细胞减少
提示贫血,可能与骨髓抑制导 致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有关。
白细胞减少
提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需 加强防护措施。
血小板减少
增加出血风险,需密切观察皮 肤、黏膜等出血情况。
骨髓增生异常
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等疾病,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
分类
根据血细胞减少的种类,骨髓抑制可分为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 少、血小板减少以及全血细胞减少四种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骨髓抑制的发病原因包括化学因素(如化疗药物、放射线等)、物理因素(如 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均可影响骨髓抑制的发生和 发展。例如,老年人、女性以及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护理诊断及措施
预防感染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血 象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 征象,采取预防性抗生素 治疗。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 证营养摄入。
输血与输血小板治疗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输血小板
当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下或出血倾向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预防出血。
细胞因子治疗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用于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髓抑制的恢复。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用于治疗贫血,促进红细胞生成。
其他治疗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某些严重的骨髓抑制患者,可以考 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 。
VS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 ,促进造血恢复。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
时间。
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
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 感染。
饮食护理与调整
营养均衡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提供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等
骨髓抑制护理诊断及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骨髓抑制概述 • 骨髓抑制的护理诊断 • 骨髓抑制的预防措施 • 骨髓抑制的治疗措施 • 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骨髓抑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正 常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的现象。
骨髓抑制判断标准
骨髓抑制判断标准
骨髓抑制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白细胞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骨髓抑制中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10⁹/L,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可能存在骨髓抑制的情况。
根据等级的加重,骨髓抑制的程度会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减少而加重。
2.血小板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血小板低于100×10⁹/L时,通常判断为存在骨髓抑制现象。
同样,随着血小板数量的降低,骨髓抑制的程度也会加重。
3.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也是判断骨髓抑制的标准之一。
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时,通常表明可能存在骨髓抑制现象。
总的来说,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下降。
其中,白细胞的分级标准为:0级:血小板≥100×10⁹/L;Ⅰ级:血小板(75~99)×10⁹/L;Ⅱ级:血小板(50~74)×10⁹/L;Ⅲ级:血小板(25~49)×10⁹/L;Ⅳ级:血小板<25×10⁹/L。
出现骨髓抑制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等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注意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进行调养。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
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骨髓抑制程度分级的方法和标准,为临床治疗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对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进行评估。
三、定义骨髓抑制是指恶性肿瘤化疗后,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下降。
四、分级标准根据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骨髓抑制程度可分为0-Ⅳ度。
1. 白细胞减少分级* Ⅰ度:白细胞计数≥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 Ⅱ度:白细胞计数2.0-3.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5×10^9/L;* Ⅲ度: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10^9/L;* Ⅳ度: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
2. 红细胞减少分级* Ⅰ度:血红蛋白≥110g/L;* Ⅱ度:血红蛋白90-110g/L;* Ⅲ度:血红蛋白60-90g/L;* Ⅳ度:血红蛋白<60g/L。
3. 血小板减少分级* Ⅰ度:血小板计数≥75×10^9/L;* Ⅱ度:血小板计数50-74×10^9/L;* Ⅲ度:血小板计数25-49×10^9/L;* Ⅳ度:血小板计数<25×10^9/L。
五、处理原则根据骨髓抑制程度分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成分输血等。
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注意事项本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
在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谨慎选择药物和剂量。
骨髓抑制护理
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清淡饮食
避免过于辛辣、刺激、油腻的 食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易消化吸收
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 米粥、面条、蛋类等,以减轻
胃肠道的负担。
多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 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出。
控制进食速度
避免进食过快,以免引起胃肠 道不适。
营养支持方法及选择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各种血 细胞的减少,如血红蛋白、白细胞和 血小板等。同时可伴有乏力、发热、 出血等症状。
诊断
骨髓抑制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学检 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血细胞比容等。骨髓穿刺和活检可进 一步了解骨髓造血情况,明确诊断。
02 骨髓抑制的药物 治疗
。
保持口腔、皮肤、会阴部清洁 ,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 是体温、血象变化。
症状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骨髓抑制症状,如发 热、感染、出血等,进行相应的护理 。
感染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交叉 感染,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发热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 保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出血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 烈运动,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理。
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感染症状, 应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消毒隔离措施
环境消毒
对患者居住和活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空气 流通。
个人防护
教育患者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等个人防护措施。
器械消毒
对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避 免交叉感染。
05 骨髓抑制患者的 饮食及营养支持
骨髓抑制病人护理查房总结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骨髓抑制概述 • 护理要点 • 护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 护理研究进展 • 展望与建议
01 骨髓抑制概述
定义与成因
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血细胞前体 的活性下降,导致血细胞计数减 少。
成因
通常是由于化疗、放疗或某些药 物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
症状
乏力、发热、感染、出血、贫血等。
体征
皮肤黏膜苍白、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
输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调整化疗方案等。
02 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01
02
03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心 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沟通交流
关心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支 持,增强治疗信心。
与病人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 答疑问。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知识,提高对 治疗的认知度。
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
适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遵医嘱 给予抗凝治疗。
营养支持
症状观察
留意病人是否有出血、贫 血、感染等骨髓抑制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
病情评估
定期评估病人的病情状况 ,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症状护理
出血护理
对于出血症状,应保持皮 肤清洁,避免碰撞,及时 处理伤口。
贫血护理
提供充足的休息环境,遵 医嘱给予输血或药物治疗 。
(完整word版)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概述】骨髓抑制就是指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统称骨髓抑制,其中有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应用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时,其所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很高(超过90%)。
除博来霉素、门冬酰胺酶、激素类、一般剂量使用的长春新碱对骨髓影响不大外,其他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为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改变。
放疗属于局部治疗,但放疗借助高能量的射线破坏造血干细胞可引起骨髓功能不足,特别是高剂量或全身性放射治疗将彻底破坏骨髓组织,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临床表现】1.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重要限制性毒副反应。
粒细胞半数生存期最短6~8小时,因此常最先表现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半生期为5~7天,血小板下降出现较晚较轻。
红细胞半生期120天,化疗影响较小,下降通常不明显。
2.不同类型化疗药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现及持续时间以及骨髓功能恢复的时间均有不同。
氮芥类烷化剂、鬼臼毒类药、蒽环类抗癌抗生素、MTX、Ara -C、亚硝脲类、卡铂、塞替派等药物骨髓抑制程度较重。
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门冬酰胺酶、光神霉素及顺铂骨髓抑制较轻。
CTX、HN2、蒽环类、MTX、Ara -C、鬼臼毒类、羟基脲、长春碱类及顺铂等骨髓抑制出现快,恢复快,白细胞减少最低值出现在用药后1~2周左右,约2~3周恢复。
而亚硝脲类、MMC、丙卡巴肼、白消安等白细胞减少最低值出现晚,约3~8周不等,恢复也较慢约1~2月。
3.白细胞减少<1.0×109/L,特别是粒细胞<0.5×109/L 持续5天以上,患者发生严重细菌、霉菌或病毒感染率大大增加,可达90%以上。
且病情危重。
4.血小板<50.0×109/L 特别是<20.0×109/L 则处于出血危象,可发生脑出血、胃肠道及妇女月经【治疗原则】1.通常白细胞<3.5×109/L,血小板<80.0×109/L 不宜应用骨髓抑制的化疗药物(急性白血病例外),应参考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调整化疗药物剂量(表16 -1)。
骨髓抑制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等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从而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减少。
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骨髓抑制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对骨髓抑制病例进行评估、治疗和预防。
三、应急措施1. 早期识别(1)加强化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指标变化。
(2)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可能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提前进行预警。
2. 及时处理(1)发现骨髓抑制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抢救。
(2)根据病情,调整化疗方案,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化疗药物。
(3)给予患者抗感染、止血、输血等支持治疗。
3. 预防措施(1)加强化疗药物的筛选,尽量选择对骨髓抑制较小的药物。
(2)化疗期间,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水分和电解质支持。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骨髓抑制的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病例发现、报告、救治、转诊等环节。
四、应急响应1. 病例报告(1)发现骨髓抑制病例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根据病例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救治措施(1)对患者进行抢救,确保生命安全。
(2)根据病情,调整化疗方案,给予支持治疗。
(3)必要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3. 信息发布(1)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外发布骨髓抑制病例相关信息。
(2)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救治进展。
五、总结与评估1. 定期总结应急工作,查找不足,改进应急措施。
2. 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提高应急能力。
3. 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提高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骨髓抑制的鉴别
骨髓抑制的鉴别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
骨髓抑制的级别诊断主要根据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分为0-IV级。
对于骨髓抑制的鉴别,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方面,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使得患者容易感染,表现为发热等症状;红细胞减少则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青、牙龈出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从而判断骨髓抑制的级别。
在鉴别骨髓抑制时,还需要与其他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
例如,感染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但感染通常会有明确的感染源和炎症表现;贫血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出血倾向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因此,在鉴别骨髓抑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总之,骨髓抑制是一种常见的化疗副作用,正确的鉴别和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别骨髓抑制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可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避免误诊和误治。
骨髓抑制的概念最新
骨髓抑制的概念最新骨髓抑制是指骨髓内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或受损,导致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抑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药物或化学物质的不良反应、炎症性疾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是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一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生素、抗抑郁药物等,可能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会抑制骨髓中养分的吸收或消化,从而影响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此外,化学物质的接触也可能引起骨髓抑制。
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农药、重金属等,都可能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影响骨髓功能。
一些工人长期接触苯、铅、汞等物质,可能导致骨髓抑制。
除药物和化学物质外,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骨髓抑制。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等,都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并对骨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髓抑制疾病。
该疾病的特点是骨髓组织中出现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并且逐渐取代正常造血组织。
这种病情会导致骨髓内血液元素的产生减少,进而引起贫血、易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是一种骨髓抑制的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包括骨髓纤维化、骨髓急性纺锤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性血小板增加症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骨髓内异常细胞大量增生,进而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产生。
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气促、心悸、皮肤苍白等贫血症状,易出现淤血性瘀斑和出血等血小板减少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感染等白细胞减少症状。
严重的骨髓抑制可能会导致生命威胁,需要紧急治疗。
治疗骨髓抑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针对药物的骨髓抑制,可以考虑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以减轻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不良影响。
针对感染或炎症引起的骨髓抑制,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化疗期间如何预防骨髓抑制
化疗期间如何预防骨髓抑制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无法正常产生血液细胞,从而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问题。
骨髓抑制不仅能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化疗的疗效和治疗进程。
因此,在化疗期间预防骨髓抑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预防骨髓抑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是预防骨髓抑制的重要一环。
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患者需要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饮食中应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肉、瘦肉、蛋类等,可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新鲜蔬菜水果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来源,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饮食中还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其次,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虽然在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疲倦和虚弱,但是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体力和耐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
锻炼可以选择适合个人状况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在锻炼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紧张和过度劳累,遵从医生的建议,确保身体状态良好。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预防骨髓抑制。
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有致病性的食品和环境。
此外,睡眠充足也是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患者还应该注意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化学品,如农药、重金属等,以免进一步损害骨髓功能。
在化疗期间,合理用药也是预防骨髓抑制的关键。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同时,患者应该按时补充化疗过程中可能丧失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如果化疗期间出现副作用,如剧烈头痛、高热等,患者应立即就医,遵从医生的指导,不可擅自停药或修改用药方案。
骨髓抑制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的错 误认知,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 对方式。
家庭和社会支持
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积 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康复训练
呼吸训练
通过呼吸训练,改善呼吸功能,预防 肺部感染。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 养支持方案,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 养。
高热量食物
总结词
提供足够的能量,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详细描述
骨髓抑制期间,患者身体虚弱,容易 疲劳,需要摄入高热量食物以维持身 体正常功能。高热量食物包括坚果、 黄油、糖类等,但应注意适量摄入, 避免过度肥胖。
高维生素食物
总结词
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详细描述
高维生素食物对骨髓抑制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感染。患者应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柑橘类、绿叶蔬菜等,以获取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02
03
04
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 细胞计数下降,可能导致感染
、贫血和出血风险增加。
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 下降,患者容易感染细菌、病
毒等病原体。
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皮肤黏膜 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
血倾向。
疲乏无力
贫血导致机体缺氧,患者出现 疲乏无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监测骨髓抑制的情况,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4
骨髓抑制的饮食护理
高蛋白食物
总结词
提供必要的氨基酸和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骨髓抑制的健康宣教
增强免疫力, 如接种疫苗、 补充营养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促进骨髓抑制的康复与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均衡、适当运动、 充足睡眠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监测骨髓抑制的恢复 情况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避免感染 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面对疾病,保持 乐观心态
骨髓抑制的症状
骨髓抑制的症状包括:疲劳、 疲劳: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 虚弱、贫血、感染、出血等。 者感到疲劳,无法进行日常
活动。
虚弱: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 者感到虚弱,无法站立或行 走。
贫血: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 者出现贫血症状,如头晕、 呼吸急促、心悸等。
感染: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 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 染。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 要,可寻求心理治疗师 或社工的帮助
骨髓抑制的健康宣教
x
骨髓抑制的基本 知识
骨髓抑制的健康 教育
骨髓抑制的预防 与治疗
骨髓抑制的基本知识
骨髓抑制的定义
骨髓抑制是 指骨髓中的 造血干细胞 受到抑制, 导致造血功 能下降。
骨髓抑制通 常发生在化 疗、放疗等 治疗过程中, 是治疗副作 用之一。
骨髓抑制可 能导致贫血、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等血液系统 疾病。
出血: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 者出现出血症状,如牙龈出 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骨髓抑制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骨髓抑制的方法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 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疾病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焦虑和紧张
02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化 学品、辐射等
骨髓抑制
谢谢观看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关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减少而言,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
2、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
3、减少粘膜损伤的机会:进软食,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禁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
4、鼻出血的处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取压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则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
一般规律及意 义
作用突出的常 2
用药物、病理 生理
3
化疗后贫血的 处理
4 化疗后感染的
预防及粒细胞 减少的处理
5
化疗后血小板 减少的处理
化疗后的分度、一般规律及意义
目前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表1)。以前 对红系抑制的较少,原因在于贫血的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血或输入浓缩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 仅使患者的组织乏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还可能降低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对粒系抑制而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比白细胞总数更为重要。注意两个关键节点:一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9/L。它们分别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3度血小板减少的临界点,是容易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 预的指征。
关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 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泌减少。因此,促红素尤其 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 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少 见。
重度骨髓抑制诊断标准
重度骨髓抑制的诊断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等于1.5×10^9/L,一般情况好者可诊断为轻度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1.0×10^9/L,患者常易合并感染,可诊断为重度减少。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于等于80×10^9/L,一般情况好者可诊断为正常或增加,血小板在30~80×10^9/L,易发生出血者可诊断为中度减少,血小板小于30×10^9/L且伴出血者可诊断为重度减少。
3. 贫血诊断标准需根据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比容进行判断。
若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需密切观察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
患者使用药物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且骨髓抑制情况较重,应使用相应的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骨髓抑制严重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需密切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此时可以使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及感染等易诱发骨髓抑制的情况,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的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实际的情况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其他因素有所不同。
在做出任何医疗决定时,您都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嘱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减少
TPO的应用 预防性应用:上程化疗出现III/IV度血小板下降, 于化疗结束后6-24小时开始。 治疗性应用:III-IV度血小板减少。剂量:IL-11 300 U/kg sc qd。 停药指针:应用7-14天,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或血小板计数升高>50*109/L时及时停药。
粒细胞减少
抗感染经验性抗生素应用 1.单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 培南 2.双药:氨基苷类+抗假单孢菌β -内酰胺类 3.联合万古霉素: 用于G+性菌(如插管者);静脉内导管相关蜂窝 组织炎或窦道感染;严重粘膜炎;其它β -内酰胺 类药物过敏;喹诺酮类预防者。
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
2. 粒细胞减少治疗 1)对因处理: 暂停化疗或化疗减量 2)刺激造血:G-CSF(5-7ug/kg/d) 3)预防或治疗感染: 抗生素 4)其它:保护性隔离、支持治疗
粒细胞减少
3.对因处理本程化疗药物调整 I度粒细胞减少:可在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化疗。 II度及以上粒细胞减少:暂停化疗,待恢复至I度 以下可酌情继续本程化疗。 IV度粒细胞减少或发热性粒细胞减少:停止化疗。
骨髓抑制的临床防治
内
容
1.定义 2.骨髓抑制发生病因 3.临床表现 4.骨髓抑制的分度 5.化疗引起骨髓抑制的防治
一、定义 骨髓抑制:是指各种原因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活性下降,导致以白细胞下降为主的外周血中血 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感染、贫血和出血。
二、常见病因: 化疗(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托泊替康等) 电离辐射 其它(磺胺、抗生素等药物,感染、免疫性疾病 等)
血小板减少
治疗 1)对因处理: 暂停化疗或化疗减量 2)刺激造血:IL-11、TPO 3)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减少创伤性出血机会
血小板减少
预防出血 1.输注血小板的适应症: PLT<20*109/L或有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PLT<10*109/L,伴发热或出血症状 2.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中医中药
中药研究 1.作用于白细胞的中药有 黄芪、黄精、冬虫夏草、枸杞子、女贞子、五味 子、紫河车、鸡血藤、淫羊藿以及夏枯草、金银 花、地丁、石韦等。 2.对红细胞、血色素作用明显的中药有人参、鹿茸、 当归、生地、熟地、阿胶、龟板等, 3.作用于血小板的中药有紫河车、鹿角胶、黄 精、旱莲草、仙鹤草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 起始剂量:150 IU/kg tiw sc, 8周后若疗效欠佳,可增至200 IU/kg。 Hct>40%时应停用,或治疗后Hct2周内增加>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减量,减量以25%计算。
中医中药防治 中医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属热毒之邪,可耗气伤阴, 损伤气血。另外由于损伤了脏腑功能,尤其脾胃、 肝、肾等脏器的功能,使气血化生的先天、后天 之源枯竭,表现出气血损伤、肝肾亏损、脾胃虚 弱等证候。
血小板减少
生物制剂应用 IL-11(白介素-11):可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 巨核祖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 TPO(血小板生成素):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 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 均有刺激作用。
血小板减少
IL-11的应用 预防性应用:上程化疗出现III/IV度血小板下降, 于化疗后24-48小时开始。 治疗性应用:血小板减少时。剂量:IL-11 2550μ g/kg sc qd。 停药指针:应用7-14天,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时及时停药。
预防感染 1.保护性隔离: 层流室 紫外线消毒 2.粘膜及皮肤护理: 插管处换药 高锰酸钾坐浴 口腔护理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9/L)分度
0
≥ 100
I
99-75
II
74-50
III
49-25
IV
<25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 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血小板下降,多见于亚硝脲 类、GEMZAR、L-OHP等药物。 容易发生于脾亢、曾行放化疗或放射性核素内照 射者。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化疗剂量下降或 无法继续化疗,甚至死亡。
中医中药防治
治疗应以补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 原则,从气血、脾胃、肝肾等方面着手防治。
中医中药防治
1.中成药: 芪胶升白胶囊,复方皂矾丸,升白胶囊,地榆升 白片,生血丸 2.经验方: 健脾补肾汤,益血灵、扶正解毒冲剂、六味 地黄口服液等 3.中药注射液:参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中医中药
4.针灸防治: 1)足三里、脾俞(双)、大椎、三阴交能够缓解化 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损害 2)采用隔姜灸大椎、膈俞(双)、脾俞(双)、胃俞 (双)、肾俞(双)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等。
粒细胞减少 1)中性粒细胞下降易致感染,与其下降程度 持续时间有关。
1.ANC<1.0*109/L,感染发生率呈比例升高。 2.ANC<0.5*109/L,包括78%的败血症和90%的播散 性真菌感染。 3.ANC<0.1*109/L,持续3周几所有患者感染,持 续6周严重感染,死亡率达80%。
贫血 血红蛋白 (g/L)分度
0
≥110
I
109-95
II
94-80
III
79-65
IV
<65
贫血
贫血 1.化疗药物损伤造血干细胞。 2.化疗药物导致溶血性贫血:DDP、MMC、福达华。 3.铂类化疗药物导致肾脏损害,减少EPO生成。 4.合并肿瘤性致贫血原因:骨髓侵犯、慢性失血、 营养不良、肝肾功能障碍。
粒细胞减少
检查明确感染部位及病原体 全面体检 送检血、尿、粪、痰、导管引流物等 胸部摄片、腹部B超等
粒细胞减少
抗感染 1.最易感染的部位: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皮肤等 2.过去主要是G-菌,以绿脓杆菌、克雷伯菌和大 肠杆菌常见 3.现在G+菌更易成为最先感染的病菌,以表葡菌、 金葡菌、草绿色链球菌、肺链菌常见 4.粒细胞持续低下者还易出现病毒、真菌感染
骨髓抑制 与患者骨髓储备密切相关,肝病、脾亢、既往放 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高危。 骨髓抑制可使患者因此出现感染、出血,生活质 量下降,化疗剂量减少,无法耐受化疗,甚至死 亡。
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109/L)分度
0
≥ 2.0
I
1.9-1.5
II
1.4-1.0
III
0.9-0.5
IV
<0.5
粒细胞减少
4.后续化疗药物的调整 III度及以下粒细胞减少: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原 方案化疗。 IV度粒细胞减少或发热性粒细胞减少:在后续疗 程中预防性应用G-CSF,或减低化疗剂量,或更换 化疗方案或停止化疗
粒细胞减少
5、对症处理 G-CSF治疗:5ug/kg/d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I-II度粒细胞减少:无感染高危因素者,可不予 G-CSF治疗。 III-IV度粒细胞减少:G-CSF治疗 输血治疗:无法使用G-CSF的IV度减少者可输注白 细胞。
I
109-95 3.9-3.0 1.9-1.5
II
94-80 2.9-2.0 1.4-1.0
III
79-65 1.9-1.0 0.9-0.5
IV
<65 <1.0 <0.5
血小板(109/L)
≥ 100
99-75
74-50
49-25
<25
化疗导致骨髓抑制防治 骨髓抑制 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其 次是血小板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降低。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多于2-3周恢 复。MMC、亚硝脲类则有积蓄性,恢复需6周左右
粒细胞减少 抗感染应用 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 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 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 停药: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 时后停;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待 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
粒细胞减少
4)处理措施: 1.刺激造血:集落刺激因子选择性地作用于粒系造 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可增加粒系终末分 化细胞的数目与功能。 2.药物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1.集落刺激因子的预防性应用 应用时机:化疗结束后24-48h内 推荐剂量:G-CSF5ug/kg/d;GM-CSF250ug/m2/d 使用方式:皮下、静脉注射 停药指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经过低谷后> 5.0*109/L。
处理措施 进行骨髓活检、肝肾功能等,纠正其它致贫血因 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 性糖蛋白,作用于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 进其增殖分化,可用于化疗导致贫血患者。 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达 Hb>7g/L(Hct>21%) 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放疗疗效。
血小板减少
3.防止出血发生,避免用力擤鼻、刷牙、剃须, 4.尽量减少创伤性操作,必要时可用药物推迟经期。 5.避免使用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 6.预防性应用止血药。
血小板减少
对因处理本程化疗药物调整 I度血小板减少:可在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化疗。 II度及以上血小板减少:停止化疗。 后续化疗药物的调整 I-II度血小板减少:监测血象条件下继续原方案 化疗。 III-IV度血小板减少:在后续疗程中预防性刺激 造血,减低化疗剂量或更换化疗方案或停止化疗
粒细胞减少
2)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 发热(≥38.3℃ 1次,或≥38.0 ℃ 1小时) 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 其中有20-25%临床判定为感染,20-25%病原学判 定为感染。